高考写景散文复习教案
写景作文指导教案

写景作文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景作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景物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写景作文的概念和意义。
2. 写景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 写景作文的常见问题及修改方法。
三、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景物。
2. 教会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表达景物。
四、教学难点:1. 如何使景物描写具有生动感和画面感。
2. 如何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词汇表达景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见到的美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 讲解写景作文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写景作文的目的和价值。
3. 讲解写景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包括观察、描述、表达等方面。
4. 分析优秀写景作文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优秀作文的构成要素。
5. 进行景物描写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
6.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探讨如何改进作文。
7. 总结本次课程,布置课后写作任务。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写景作文。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观察和表达技巧,生动地描绘出景物。
3. 学生能够通过评价同伴的作文,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七、教学资源:1. 优秀写景作文选集2. 写作技巧指导手册3. 景物描写练习素材4. 作文评价标准八、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作文,使学生了解写景作文的特点和要求。
2.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写作练习,掌握写景作文的技巧。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九、教学步骤:1. 第一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景物,培养观察能力。
2. 第二步:讲解景物作文的基本结构,让学生明确写作目标。
3. 第三步:教授景物描写的方法,如动静结合、由远及近等。
写景散文《西湖漫笔》复习教案

写景散文《西湖漫笔》复习教案第一篇:写景散文《西湖漫笔》复习教案写景散文《西湖漫笔》复习教案《西湖漫笔》宗璞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梅雨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⑤正像每次一样,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
几天中我领略了一个字──“绿”,只凭这一点,已使我流连忘返。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
亭旁溪水铮琮,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⑥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
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
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
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
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
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⑦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
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
写景作文指导教案

写景作文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景作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景物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写景作文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写景作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写景作文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4. 优秀写景作文案例分析。
5. 实战演练:编写自己的写景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写景作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景物,使作文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写景作文的意义、技巧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写景作文,让学生体会和领悟其中的表达技巧。
3.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通过编写自己的写景作文,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4.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景物,发现生活中的美。
2. 讲解:讲解写景作文的意义、技巧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写景作文,让学生体会和领悟其中的表达技巧。
4. 实战演练:让学生编写自己的写景作文。
5. 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借鉴和提高。
6. 总结: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修改和完善自己的写景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写景作文的兴趣和热情。
2. 作文质量:评估学生编写的长篇写景作文,关注其对景物描写的能力,包括观察角度、细节描绘、情感表达等方面。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写景作文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讲解: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讲解内容,评估学生对写景作文技巧和方法的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改进讲解方式,使之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 案例分析:反思所选优秀写景作文案例的适用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帮助他们领悟表达技巧。
掌握方法是得分的利器——高考写景散文复习教案

掌握方法是得分的利器——高考写景散文复习教案兰州市第二十八中学安向东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有效复习,让学生了解写景散文的特点,掌握其一般解题方法及技巧,规范、准确答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切实提高写景散文的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写景散文的特点,切实提高写景散文的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讨式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正课二、写景散文有关内容解说写景散文是散文中重要的一个分支.也是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考试的重点之一。
阅读写景散文的核心问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写景抒发的思想感情。
我们在阅读写景类散文时,一定要从作者在文章中借景抒情的角度入手。
本节课就写景类散文的阅读的一般问题做一些探讨,以便同学们在阅读这类散文时找到最简捷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我们阅读下面一篇写景类散文的语料来进行一些探究。
三、试题导引写景散文语料:学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空山鸟语郭枫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
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
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③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④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我想你应该懂的。
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
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⑤在朝来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
他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红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
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
散文复习教案5篇范文

散文复习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散文复习教案散文复习教案散文阅读复习三步走:ν回顾精典ν授之以渔ν临渊垂钓一、散文知识储备(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ν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ν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ν抒情散文ν记叙散文ν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ν象征ν衬托ν对比ν借景抒情ν托物言志、咏物寄情ν寓理于事ν融情于事ν先抑后扬ν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ν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ν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ν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ν找线索的方法:ν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ν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ν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特点: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一)、整体感知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散文专题(写景状物类 写人叙事类)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散文专题(写景状物类写人叙事类)教学目标:1 理清散文写作思路。
2 规范散文答题思路。
课前案一、散文概述散文是以抒情为宗旨的,但散文抒情多数不是直接抒发的,而是借助一定的形象,主要指散文中的人、景、物等。
就高考选用的文本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和物象两种。
分析概括散文中的形象,就是能辨清文中形象的主次关系,明白主要形象承载抒情言志的任务,次要形象和主要形象构成对比、衬托或类比关系,以突出主要形象。
(一)人物形象A. 阅读要特别关注三类文字:一是文中少量的、分散的人物描写文字(因为散文写人不像小说那样集中、饱满),二是关于人物叙事的文字,三是针对人物展开的议论、抒情文字。
B.掌握分析人物的方法,概括人物性格、品质、精神等特点。
散文分析人物的方法同小说一样,即抓住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和侧面描写(正衬、反衬等)。
不同的是,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不像小说中的那样丰满、完整,而是集中突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要根据散文中重点描写人物的段落,集中概括。
此外,散文中作者的议论、抒情文字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对人物的分析、概括。
C.适当关注散文的写人类型,有助于掌握人物的精神品质。
散文写人,重在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如写历史之人,写功成名就之人,写作者敬仰之人。
作者的思想感情除了敬仰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这一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推崇。
所以,掌握了人物形象的分类,在分析作者思想感情上就可以事半功倍。
①从时间上分,有历史之人、追忆之人、现实之人等。
②从身份上分,有功成名就之人、对作者产生重要影响之人、生活中平凡之人等。
③从作者态度上分,有作者敬仰之人、批判之人、同情之人、褒贬不一之人等。
④从写作目的上分,有追念亡人、激励后人、引人深思、博人同情等。
(二)物象1.分析物象特点: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二是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三是物象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考写景散文复习教案

高考写景散文复习教案第一篇:高考写景散文复习教案高考写景散文复习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写景散文的主要特点,掌握高考写景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高考写景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教学方法:典题导引—方法总结教学过程:一、导语写景散文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阅读这种散文要注意从景物形象(特点,意境)入手,分析其象征意义,注意联想、想象和拟人等手法的运用。
一般地,作者往往通过对特定景物的描绘,表达作者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
作品的主旨(写作意图)往往隐含在寄托景物中,考生要通过对文章的赏析,揣摩出作者的用意。
二、考点解说写景散文,是散文阅读考查中较常见的一种体裁,一般采用选择题与文字表述题相结合的命题形式来考查。
三、典题导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09·湖北高考书房的窗子杨振声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
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
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
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
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说到光,我有一个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
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
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
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 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
其实,雪光在阴阴天宇下,也蛮有风趣。
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
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湿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一、写景状物散文阅读复习教案二、教学对象:高中学生三、教学目标:1. 理解写景状物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写景状物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能够分析并欣赏优秀的写景状物散文作品;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写景状物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写景状物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分析并欣赏优秀的写景状物散文作品;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写景状物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写景状物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2. 案例分析法:分析并欣赏优秀的写景状物散文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一、写景状物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写景状物散文的定义:以描绘自然景物或事物为主要内容,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散文。
2. 写景状物散文的特点:(1)注重描绘细节,形象生动;(2)抒发作者情感,富有诗意;(3)结构自由,语言优美。
二、写景状物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1. 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大意;2. 细读品味:重点阅读描绘景物或事物的部分,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3. 分析评价:思考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评价文章的价值和意义。
三、分析并欣赏优秀的写景状物散文作品1. 《荷塘月色》(朱自清):描绘荷塘月色的美景,抒发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2. 《故都的秋》(郁达夫):描绘北京秋天的景色,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3. 《囚绿记》(陆蠡):以囚禁绿色植物为线索,抒发作者对自由和生命的向往。
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1.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物,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2.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对生命和人生的感悟;3. 引导学生学习文学创作技巧,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写景状物散文的理解和欣3. 文学创作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写景散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写景散文的主要特点,掌握高考写景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高考写景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教学方法:典题导引—方法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写景散文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阅读这种散文要注意从景物形象(特点,意境)入手,分析其象征意义,注意联想、想象和拟人等手法的运用。
一般地,作者往往通过对特定景物的描绘,表达作者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
作品的主旨(写作意图)往往隐含在寄托景物中,考生要通过对文章的赏析,揣摩出作者的用意。
二、考点解说
写景散文,是散文阅读考查中较常见的一种体裁,一般采用选择题与文字表述题相结合的命题形式来考查。
三、典题导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09·湖北高考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
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
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
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
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说到光,我有一个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
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
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
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
其实,雪光在阴阴天宇下,也蛮有风趣。
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
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湿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
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
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树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
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
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
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
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
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⑤这里不只是光度的问题,而是光度影响了态度。
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
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
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堆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
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
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
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
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
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
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
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
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
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⑦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
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
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
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选自《品味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改)
1.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答:——————————————————————————————【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试题解析】文章的行文、构思,可以先看标题、开头和结尾,再看文章大意。
本文标题“书房的窗子”和题干中的“窗子”自然有某种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与“窗子”有关,或是其延伸、或以其为思想奔流的触发点。
因此,窗子在本文结构中的作用也就显而易见了。
【试题答案】 (1)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2)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2.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答:————————————————————————————————【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试题解析】题干明确给出了赏析的切入点。
语言方面,可从语体风格、词义对比的角度赏析;句式方面,可以从长短句、整散句的角度解读;修辞方面,可从排比、引用的角度分析。
【试题答案】 (1)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2)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3)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而喜欢……”,显得整齐、工稳、典雅。
(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
3.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
段作简要分析。
答:———————————————————————————————————【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试题解析】解答此题应首先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子的含意,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之后根据上文“想象的放大”“人格的放大”“富有情思”和下文“光度影响了态度”等语句概括得出。
【试题答案】 (1)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濛灵动;(2)因为幽光能激发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被放大,更富有情思;(3)因为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
4.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
答:————————————————————————————————
【试题考点】本题侧重考查鉴赏作品形象、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试题解析】由前文可以知道作者对北窗的偏爱之情,在第⑥、⑦段中,作者又以清新婉丽的笔调和极富情思的想象,着意描写了窗外古墙、墙边疏竹等空灵蕴藉的“虚景”,以此卒意,余味无穷,引人遐思。
应从作者情感、写景特点及行文风格等方面赏析作答。
【试题答案】(1)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窗的偏爱,因为此处更易于读书和写作;(2)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营造了诗的意境;(3)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多姿,富有变化。
四、总结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写景状物类散文的题型、解题思路与其他类型的现代文常规题型、解题思路并无多大的不同。
但又有其独特之处,也就有了独特的解题思路,现将解题技巧剖析如下:
一、整体感悟,把握形象
只有整体感悟才能高屋建瓴,前后贯通,把住文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形象才能全面完整。
还要全面把握作者笔下的景、物等形象的形、声、色、味、情态特征以及其内在蕴涵的道理、情感等。
这些都是阅读好此类文章的根本。
二入乎“形”内,据“形”悟“神”
写景散文把作者感情寄托在景物画面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
阅读时,要善于把握景物的层次条理关系,分出总体和局部,背景、远景、中景、近景及点景,弄清宾主、轻重、虚实,从而把握景物的全貌、基调和总体特征,进而探索蕴蓄其内的情趣和理趣。
三、出乎“形”外,高瞻远瞩
在阅读时,不要将思维仅仅局限于“景物”本身,要敢于开拓,敢于进行适度的联想与想象。
但文本阅读坚决排斥主观臆断。
四、明确技法,析其效果
通常用到的技法有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表达方式(描写、记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铺垫、渲染、联想、想象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通感、排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