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作用类题型》教案

合集下载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文学作品类阅读散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阅读题作用类分析PPT教学课件

散文阅读题作用类分析PPT教学课件

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需 要而定;
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
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
氛围,或表现风格,各尽其妙。
2020/12/09
4
答题指要
1.准确定位。位置不同,结构作用就不同。
2.三个角度思考
(1)内容本身所写。看穿插材料写什么内容,对表现 主旨、抒发感情等有何作用。(2)上下文联系。这是 思考的主体部分,回答应具体。(3)结合表现手法考 虑结构作用。
江西《朦胧的敬慕》17.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 分析。
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 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还有福建《落叶是疲倦的蝴蝶》14题,辽宁《雨韵》17 题。
2020/12/09
8
答题思路:
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 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 把层意按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3.答题模式
开头:(形象地)表现(强调、展现)了…领起(引出) 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衬托(反衬)了…。
中间: (形象地)表现(强调、展现)了…与上文 (下文)照应,与…形成对比,衬托(反衬)了…,为 展现主旨作铺垫。
结尾:总结了上文…,与上文…相照应,点明了…中心,
引发思考等。
2020/12/09
是恒久的价值观。
2020/12/09
2
结构类答题
一)、知识积累
1.句子所处位置及其结构上的作用
(1)在文首段:①开篇点题,开门见山 ②照应题目 ③总领全文,提挈全 篇,提纲挈领 ④渲染气氛 ⑤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 ⑥设置悬念,制造 波澜。
(2)在文中段:①承上启下(过渡) ②总领下文 ③总结上文 (3)在文末段:①画龙点睛,点明中心②升华感情,深化主题③照应开头,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阅读解题技巧+课件35张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阅读解题技巧+课件35张
其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 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 去分析人物。
结构技巧常见提问方式:
⑴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 析其好处;
⑵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 作用;
⑶联系全文,指出某物在文中结构上 起什么作用。
1、材料安排:形散神聚、巧设线索、选材 典型、详略得当······
2、首尾作用: ①开头作用:总领全文、呼应前文、引出 下文、承上启下;②结尾作用:感情升华、 主题深化、言有尽而意无穷
附:语言特色专业术语
清新明快、简洁洗练、粗笔勾勒、 浓墨重彩、诗情画意、富有哲理、 耐人寻味、明白如话、言简意丰、 平实质朴、诙谐幽默、辛辣讽刺、 准确精当、形象生动、淋漓尽 致······
形象类(一)意象分析型
散文中的物象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 依据,命题者常常从散文的物象入手设题
意 外在特征(形 声 色 态) 象 内在精神(本质 象征
内容和主题
(一)内容概括(信息筛
选和整合)
【命题特点】 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历年高考的主
打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对多方 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 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 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
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 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2、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 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 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寓意)
【答题方略】
这种题型从文章结构形式、内 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 多角度思考。
物象的作用: 1、作为勾连上下文的线索 2、充实文章内容 3、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4、点明或升华主旨
(二)人物形象分析型
【命题特点】
记叙性的写人散文与其他文学样 式相比,更重视塑造人物形象,所以,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是此类文体的命 题重点。

高考散文阅读复习教案设计设计

高考散文阅读复习教案设计设计

散文阅读复习教案教学目的要求: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11课时第一教时教学内容:考情解读、散文的基本知识教学步骤: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复习要点梳理+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复习要点梳理+课件

审题 1.通文章结构; 2.辨主题情感; 3.审题目问法; 4.想答题思路。
目录
第二部分 打通小说与散文 (如何看待不同文体的共同点?)
打通散文与小说的
分析句段作用 分析线索
赏析语言特点
分析句段作用
《回想春天的气味》
《一种美味》
第3段中,描写了“我 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 从阳台的窗户望出去”看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 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 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萨丽娃》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 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 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 音……——《老腔》
②虫子则是从“惊蛰”后醒过来的新春代表。 ③两者匆匆擦肩而过,形象地表明冬去春来新旧交替的必然性。
句子含义题答题要点: 1.主要分析角度,内看和外联6角度 2.6角度中,尤其要注意主旨句。
知识点六:标题类探究
出题方式:标题意蕴题+标题作用题 标题意蕴题:表层义+深层义 标题作用题: (1)含义 (2)结构:统摄全篇、线索 (3)内容:描写对象(对象的特点);作者情感表达;主旨所在 (4)题目本身的特点:疑问句、化用诗词、特别用词(反语、比喻、 借代)
《水缸里的文学》 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
方式。”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 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阅读”对 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6分)

2020-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文学作品类阅读散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0-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文学作品类阅读散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散文句段作用 课件35张-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

分析散文句段作用 课件35张-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

第二章节·解题指导
③ 内容层面 突出主题;丰富内容;凸现主旨;强化情感 中
间 结构层面 承上启下;呼应前文;前后照应;拓展延伸;宕开一笔;形成波澜等 句

表达效果
增加趣味;生动形象;丰盈内容
关联教材:《故都的秋》中第12段的议论有无必要,可否删去 12段?议论有必要,不能删去。原因如下: ①通过本段,作者营造了一种文化氛围,在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重要文化气 息,与“故都”题旨暗合,并且丰富了文章内容, ②从行文章法看,这里宕开一笔,纵横议论,同时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
第二章节·解题指导 二、特殊句段作用:
内容层面 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 反复出现
的句子 结构层面 交代线索;前后呼应 表达效果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关联教材:《记念刘和珍君》在文章的“一、二”两节中,两 处写到“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有什么作用?
①“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一是说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还活着, 就要用行为来悼念逝者;二是说庸人们已快忘记了三月十八日的鲜血,所以 “写一点东西”来提醒他们。强调了写作此文的重要性。②用反复手法,突 出了文章主旨,强化了作者悲愤的感情。
(示例)不可删。结构上,承接上文对
急流中荡舟之乐的描述,并由此转入 下文对独木舟之道的阐发,衔接顺畅 自然;内容上,强调的敢想敢做的探 险精神,是独木舟之道内涵的一个重 要方面,也是上文内容的深化
(2016浙江卷何家槐《母亲》)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 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4分) ①同样写看火车,内容有变化,在结构上起贯穿全文的作用。 ②反映了母亲向往又犹疑的复杂心理。 ③询问的不厌其烦与回答的不胜其烦形成对照,丰富了母亲的形象。
解题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复习——作用类题型》
【复习目标】:通过重温做过试卷中经典题目,巩固作用类题目答题思路。
【复习重点】:通过经典重温,课堂训练,巩固作用类题目答题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由分析二模试卷、模拟试卷(七)中作用类题型得分情况导入。

二、课前预习,经典重温
(.学生活动设计:课前.........学生..复习并完成题目,课堂由学生.............讲解、总结)......

(一)开头段
1、文章见2013届高三调研测试试卷(三)《风雨中忆萧红》
“ 一块肮脏的云成天盖在头上,微微地下着一点看不见的细雨,打湿了地面,那轻
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都飘舞不起而沾在泥土上了。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下雨便更觉得
闷在窑洞里的日子太长。”
问:文章第一段中有关“风雨”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
【参考答案】:内容上点题,营造寂寞苦闷的氛围,奠定伤感的感情基调;结构上引起下文,
与下文中的“风雨”相呼应。(内容、结构各2分)

2、文章见2013届高三调研测试试卷(五)《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
“在许多乐器的身体中,找得到一棵树的魂魄。只是不同的乐器,往往渗透着树在不同
生命时段或不同部位的某种特质,彰显出各异面目。”
问:文章第①节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
【参考答案】:内容上,概括说明众多乐器与树的关系;结构上,总领全文,照应文章题目。
★学生小结:①点明标题,开门见山②引起下文③奠定基调④正反铺垫等

(二)中间段
1、文章见《黄土招魂》
文章第⑦段写到了“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
的高耸的烟囱”,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用简笔勾勒出失去了灵与肉的黄土领域的凋敝景象;与上文内容形成鲜明对
照;为下文写自己的复杂情感和沉重思考作了有力的铺垫。

2、文章见2013苏锡常镇二模卷《壁画》
③我爱唐美人。
⑤“美人千年已经老了!”同我去看壁画的友人说。
问:分析第③节和第⑤节在行文中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第③节由描绘唐壁画过渡到描绘唐美人,(1分)直抒胸臆,为下文对你唐美
人的描绘奠定了基调。(2分)第⑤节友人对千年美人的惋惜,引起了下文对美人老的悲喜
两种情怀的议论,(2分),使文章由抒情转入沉思。(1分)

3、文章见《麦天》
“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
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
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6 分)
【参考答案】: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
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学生小结:①过渡(承上启下)②照应(与标题,与上文……照应,与下文……照应)
③转折(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

(三) 结尾段
1、文章见四星高中联考《井》
井是白银的水罐,井水变成人的血。井无水,村庄就无炊烟、无喧哗、无小孩与鸣犬乱
串。庄稼也要仰仗井,井水让庄稼变成粮食。人不离乡。是舍不得这口井。家能搬,井搬不
了。井太沉,十架马车拉不走一口井,井是乡土沉静的风景。
【参考答案】:.内容上,总结全文,突出强调了井的重要作用;点明主旨,表达人们对故
乡的眷恋;结构上,照应文章的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4分)

2、文章见《步步高》P145《夜宿乌镇》
躺在酒店的床上,我很快就醉入了梦乡。夜梦里,我于烟雨濛濛中踏着湿漉漉的青石
板小路,寻找那江南二胡的一抹忧伤。与其说是寻找二胡的一抹忧伤,还不如说是寻找江南
文化的残梦。忽又觉得天上飘起了细雨,我撑起一柄油纸伞,徜徉在杏花春雨的小巷,却始
终未寻见那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我这才明白,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古典的、文化的
江南正在消逝。我不仅是惆怅,更多的是伤感。我始终认为,既然我们的历史曾因江南文
化而绽放光彩,江南文化就不应走向寂寥雨巷的尽头,这份光彩不应褪色,更不应湮灭。
问:文章最后一段写作者的梦,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照应开头,江南正在远逝,表达了对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古典的、文化
的江南正在消逝的忧思与伤感,从而发出拯救江南文化的呼声,深化了主旨。

★学生小结: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暗示主题,强化情感。

三、合作探讨,共同提升
展示学生习作答案:.........(模拟试卷七......《最后的山》......).讨论下列答案有什么问题?............

1、①对登上山顶之后看到的景色形成对比②产生的心理反差③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④意在言
外,发人深思⑤告诉人们人生没有最后的山⑥点明中心,呼应题目。
2、①与后文写作者的观点相呼应②与前文中作者认为此山是最后一座作对比③起到了承上
启下的作用,引出了下文作者的观点④为下文写作者的观点奠定基础。
3、①与上文中写“一片空地突然出现于眼前,空地上有一些树”向照应②为下文写“山外
有山”作铺垫。
4、①为下文写人生中有很多山但人生没有最后的山做铺垫②突出文章主旨深化主题。
5、呼应前文,照应结尾
6、①为后文作铺垫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③写出了当时自己的感情。
7、①与文章开头发现小山相乎应②表明山外有山③为下文“我”的感悟打下扶笔④说明那
座山比这座小山更加美丽。
四、针对训练,灵活运用
2013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十)《缸中日月》第1题。

五、课后练习,巩固提升
1、复习并熟记开头、中间和结尾段的常规答题思路
2、作业训练:《6+1》P70开头段《花梨飘香 岁月静好》第1题;中间段P72《用足迹丈
量生命》第1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