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高考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案

高考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应能够:1. 理解散文的概念,并能区分散文和其他文体的区别;2. 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包括主题、情感、修辞等方面的分析;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散文的概念、散文的主题分析、散文的情感表达难点:散文的修辞手法分析与理解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散文材料、黑板、多媒体设备、课件等;2. 学生准备:阅读散文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散文的概念和特点。
Step 2 导入(10分钟)教师以一个生活案例或者引用一段精彩的散文开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学生对散文的主题进行初步分析。
Step 3 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详细讲解散文的主题、情感和修辞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Step 4 分析阅读(3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一篇经典散文,引导学生从主题、情感和修辞等方面对散文进行深入解读,并引导学生记下关键点和自己的思考。
Step 5 小组合作(20分钟)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散文进行分析,讨论散文的主题、情感和修辞手法,并将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展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Step 6 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阅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经常进行散文阅读。
五、课堂作业1. 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和分析,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2. 提醒学生做好本节课内容的复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散文阅读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教师的讲解方式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活动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能力。
然而,教学过程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高考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高考散文阅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教会学生阅读散文的方法教会学生高考散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教学重点】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及答题技巧【教学难点】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答题策略【课前准备】准备材料《汉家寨》并打印后分发给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各位同学,有些同学经常提出一些疑惑,散文阅读做起来很轻松,考试时自我感觉良好,但总是得不了高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解读。
(二)各位同学都拿到了发给大家的阅读材料《汉家寨》,现在就给大家15分钟时间来完成这道题目汉家寨①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汇集的一个点。
我从天山大坂上下来,心被四野的宁寂——那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一样的死寂包裹着,听着马蹄声单调地试探着和这静默碰击,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②若是没有这匹马弄出的蹄音,或许还好受些。
300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
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
无论后来我走到哪里,总是两眼幻视、满心幻觉,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都那么空旷宁寂、四顾无援。
我只有凭着一种茫然的感觉,任那匹伊犁马负着我,一步步远离了背后的雄伟天山。
③和北麓的蓝松嫩草判若两地——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
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
山坳折皱之间,风蚀的痕迹像刀割一样清晰,狞恶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布满着正对太阳的一面山坡。
马在这种血一样的碎石中谨慎地选择着落蹄之地,我在曝晒中晕眩了,怔怔地觉得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
④那时,我独自一人,四面八方数百里内只有我一人单骑,向导已经返回了。
在那种过于雄大磅礴的荒凉自然之中,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
⑤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
⑥仅仅有一炷烟在怅怅升起,猛然间感到所谓“大漠孤烟直”并没有写出一种残酷。
⑦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它坐落在新疆吐鲁番北、天山以南的一片铁灰色的砾石戈壁正中。
无植被的枯山像铁渣堆一样,在三个方向汇指着它——三道裸山之间,是三条巨流般的黑戈壁,寸草不生,平平地铺向三个可怕的远方。
高考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案

高考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分析和评价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3.提高对散文作品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考能力;4.培养学生对语言和表达方式的敏感度和创造力;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表达。
二、教学重点1.散文的概念和特点;2.不同类型散文的分析和评价;3.散文作品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语言和表达方式的敏感度和创造力;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散文的概念,介绍散文的基本特点以及散文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2.通过阅读一段经典的散文作品,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分析不同类型的散文1.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散文,如写景散文、记事散文、抒情散文等,并通过阅读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教师提供多个示例散文作品,并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表达手法、情感表达以及对读者的影响等。
Step 3:阅读理解和批判思考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散文作品,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论述和解释。
2.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散文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观点以及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等。
Step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段散文作品,并要求学生根据散文内容进行创作,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2.教师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3.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讨论,分享各自的作品以及对作品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反应情况;2.学生在阅读和分析散文作品时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学生创作的散文作品质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探索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更复杂的散文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3.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写作比赛,并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高考散文阅读复习教案3

(1)请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
参考答案:主观情绪: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超然旷达的情怀。客观环境:“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
4.行文上具有文化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
阅读模板
步骤一:抓住线索,理解文本内容
文化游记散文不同于其他散文,一般地,文化游记散文要借助某一文化现象、文化景观、文人逸事、文化视角作为抒情载体,其中总是有某种线索,这一线索就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个“纲”,就可以沿着它去分析文本内容,明确写作思路和选材意图。往往以“游记”形式开始行文,要注意立足点的变化,理清行文脉络。同时还要注意文章中时空的转换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等。
步骤二: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探究精神实质
散文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写作对象,可以是名山大川、历史遗迹,也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可以是文化现象,如传统节日、茶文化、酒文化等。鉴赏文化散文,就要抓住这些描写对象的特征,进而探究蕴含在其中的精神实质。
名山大川或因风景秀丽而著称,或因著名历史人物而扬名。描写历史遗迹类的文化游记散文,则要了解和掌握其相关的时代背景,诸如产生由来、历代传承、兴衰更迭等。
2.记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将若干零碎、琐屑的生活片段组合成篇,而这些片段又以一线贯串,来反映一个主题;记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写人散文所写或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或是一类人,或是几类人,甚至是几者的综合。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是通过叙事、人物描写来完成。
散文复习教案5篇范文

散文复习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散文复习教案散文复习教案散文阅读复习三步走:ν回顾精典ν授之以渔ν临渊垂钓一、散文知识储备(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ν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ν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ν抒情散文ν记叙散文ν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ν象征ν衬托ν对比ν借景抒情ν托物言志、咏物寄情ν寓理于事ν融情于事ν先抑后扬ν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ν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ν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ν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ν找线索的方法:ν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ν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ν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特点: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一)、整体感知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冲刺总复习教案:散文阅读

课题第一课散文阅读●教学目标1. 提升学生阅读和分析现代散文的能力。
2. 让学生熟悉并掌握高考散文阅读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和技巧。
●重点、难点1.掌握“句段作用”题、“表达特色”题、探究题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
2.做题过程中如何规范答题、有效地组织语言,避免浅层化、片面化的问题。
●设计思想散文是生活中常见的发表看法、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文体,因而成为高中生必需要掌握一种文体,也因此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所以要充分重视散文阅读能力及解题技巧的提升。
1.不仅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也着眼于提升学生阅读鉴赏散文的能力。
2.精选历年来各省市高考题及高考模拟题中的典型题型进行有效训练。
3.抓住高中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合理编选,由浅入深,提升效率。
●教学资源全国各省市历届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中的散文阅读题。
●教学设计●课堂反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上善若水张笑天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
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
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
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而2 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
2017年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2017年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复习教案2017年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复习教案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20课时第一教时教学内容:考情解读、散文的基本知识教学步骤: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回顾高中阶段读过的重要散文篇目《必修一》:《十八岁和其他》杨子、《我的四季》张洁、《想北平》老舍、《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必修二》:《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最后的常春藤叶》美欧亨利、《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美海伦凯勒、《荷塘月色》朱自清、《听听那冷雨》(节选)余光中《必修三》:《祖国山川颂》黄药眠、《长江三峡》刘白羽、《老王》杨绛《必修五》:《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三、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散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散文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兴趣和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散文的概念和特点。
2. 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教学PPT或黑板报告,简要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散文是一种以散漫、随意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形式,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注重真实和直观的表达。
2.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散文的方法。
首先是整体把握,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散文的主题和基本情节;其次是细节解读,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理解和体会散文中的细腻描写和深刻思考;最后是个人感受,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个人思考和解读。
3. 展示散文篇章,以“一个人的世界”为例,进行教学实践。
教师通过阅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散文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用意和写作技巧。
4. 分组合作,进行散文阅读和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阅读一篇散文,并就其中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方式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5. 学生展示和评价。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阅读和讨论的结果,并互相评价和交流建议,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对散文的概念、特点和阅读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们通过阅读和讨论散文,不仅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分组合作和自主思考,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同时,教师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年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复习教案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20 课时第一教时教学内容:考情解读、散文的基本知识教学步骤: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 B ,”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回顾高中阶段读过的重要散文篇目《必修一》:《十八岁和其他》杨子、《我的四季》张洁、《想北平》老舍、《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必修二》:《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最后的常春藤叶》美欧亨利、《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美海伦凯勒、《荷塘月色》朱自清、《听听那冷雨》(节选)余光中《必修三》:《祖国山川颂》黄药眠、《长江三峡》刘白羽、《老王》杨绛《必修五》:《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三、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鲁迅的《五猖会》⑵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
对景物加以生动得描绘,可以起到下列的作用:①交代背景② 渲染气氛③ 烘托人物思想感情④ 铺垫情节⑤ 更好地表现主题如老舍的《想北平》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抒情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
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陆蠡的《囚绿记》、周国平的《面对苦难》。
3、散文的特点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散文不像小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循,它的内容广泛,跳跃性很大,可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国计民生,花鸟虫鱼等诸多方面。
“形散”主要表现在:1、时间跨度大。
如秦牧的散文《土地》。
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2、空间转换广。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3、事件牵涉多。
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 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4、表达方式活。
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神不散”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散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
这样硬着头皮去答题,结果自然是答不到要点上去,多为无效答案。
“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更是命题人设题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考生只有依据文体特征分析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才能理解文章,提高答题准确率。
四、真题体验阅读张笑天《上善若水》,完成题目(学生用书P191 页)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 分)参考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思考。
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 分)参考答案: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6 分)参考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
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
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6 分)参考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江苏高考散文文本阅读题特点:1.选材范围(1) 选文多数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
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
(2) 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
多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2.考查特点(1) 命题稳中有变。
“稳”是指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基本套路、设题模式基本稳定。
题量保持在4 个题,分值20 分,以主观题形式考查;“变”是指探究方向每年都有所变化。
纵观这些年的高考散文文本的考试的能力点以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为重。
其中理解语句含意、概括文意、鉴赏技巧和探究评价为重中之重。
这些考点涉及的能力层次高,虽然不是备考的盲点,却是考生的弱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2) 命题坚持“主题辐射”原则。
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是有关内容,还是有关结构,还是有关表达技巧,都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五、课堂小结六、作业:预习“如何读懂散文” 第二教时教学内容:读懂散文(写景状物类、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模板) 教学步骤:一、如何读懂散文通过对几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
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相对一致的写作思路,把握每类散文的写作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使答题时指向性明确,思路清晰,一语中的。
二、散文阅读模板(一)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模板体裁特点写景状物类散文的主要特点:1.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2.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3.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4.情景关系富于变化。
(1) 以景勾连情思:如“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2) 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
(3) 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
(4) 寓情于景: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
(5)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晴圆缺,如草的春风吹又生,如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融情于景显得自然,能引发读者共鸣。
阅读模板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第一步,标各段落序号;第二步,研标题、作者;第三步,通读全文,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
咏物散文:由物及人。
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第一步,标记文中写景或物的语句。
第二步,抓角度,思考特征。
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
第三步,分析语境,概括特征: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第一步,抓首尾段。
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意图的捷径。
第二步,标记相关语句。
①有关写作背景的语句。
②特征与情感相通的语句。
写景散文一- 主旨情感在景和人的特征相通处;写物散文——主旨情感在物和人的特征相通处。
步骤四:概括主旨,明确中心明确所写景或物特征,考虑手法(写景散文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咏物散文常用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等),明确情感或主旨。
读文示范学生阅读张抗抗《窗前的树》,体会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模板教师指导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阅读这类散文需要抓住树的特征并分析由其特征所体现的情意。
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请先标记各段落序号,给全文切分层次,并在后面表格空缺处概括层意。
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请结合文中描写洋槐的句子,然后在后面表格处填写恰当的文字。
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请结合文中隐含作者情感的语句,并概括其不同时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