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精选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7篇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7篇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篇1)其实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屈原可能不太合适,但我认为屈原在文学上成就的顶峰确实是比较晚的时候。
这于他一身坎坷的经历是有关的。
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报国的忠臣可能在文学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坛遭到排挤,被放逐后伟大的《离骚》才横空而出。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
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楚襄王二十一年(62岁),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诗人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
他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了濒临危亡的绝境。
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
《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他的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篇2)西汉时,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单于派汉朝叛使、被单于封为丁灵王的卫律前来诱降。
卫律说:"苏先生,我从前背叛汉朝归降匈奴,受到单于大恩,封我为丁灵王,拥有数万奴隶,马匹、牲畜漫山遍野。
你今天投降了,明天也和我一样富贵,若白白地流血牺牲,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怒斥道: "卫律,你身为汉民,不顾恩义,叛国投敌,你虽然能得逞于一时,最终却逃脱不了天地良心的审判。
"卫律见苏武不屈服,只得向单于报告。
单于见苏武很有气节,十分钦佩,更想招降他。
于是把苏武囚禁在一个大地窖里,不给饮食,苏武只得嚼雪止渴,用毡毛充饥。
【写作素材】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15例

? ?1. 陈平忍辱苦读书3.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4.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5. 王献之依缸习字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
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
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
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6. 柳公权戒骄成名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
他也因此有些骄傲。
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
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8. 屈原洞中苦读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十篇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十篇大家平常有了解过励志故事吗,有没有了解过古代名人的励志故事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十篇,希望大家能够宠爱!古人励志奋斗故事一《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最终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古人励志奋斗故事二《陆羽弃佛从文》唐朝出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宠爱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冗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最终容许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古人励志奋斗故事三《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亲热,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学问,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关心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学问,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
古人励志奋斗故事四《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出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来宾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来宾们的批判。
万斯同生气之下,掀翻了来宾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励志故事)中国古代经典励志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经典励志故事有哪些世界总是千变万化的,而我们恰好能从一些小小的故事之中,去感悟这个世界上的某些道理。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感人的励志故事,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经典励志故事,仅供参阅!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穷当益坚】马援(前14-后49)是汉代一位出名的将领。
他幼年父母双亡,由其兄马况抚养成人。
他从小胸怀大志,眼光高远,深为其兄器重。
王莽时期,马援在军队里当个小军官。
一次上司派他率队押送一些犯人,在途中,马援看到犯人们哭得挺哀痛,不由动了侧隐之心,便把犯人们都放了。
私放犯人是大罪,马援只得逃亡到北方的边疆上,躲避朝廷的追捕。
碰巧时间没多长,赶上朝廷大赦,马援也得以免罪。
之后,他就在那里经营畜牧业和农业。
他心胸宽广,乐于助人,为人忠厚而有远见,没几年功夫,来归附他的人竟有好几百。
他常对身边的人们说:做人不能由于贫困潦倒而丢失志气,不能由于年纪老迈而颓唐,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不几年,马援有了几千头牛、羊和马匹,几万斛粮食,家产多得花不完用不尽,但他不为物累,照旧和从前一样,过着简朴的生活。
他曾感慨地对人说:财产之所以贵重,在于能够挂念人;要不然,做个守财奴有什么意思呢之后,怀着高远志向的马援果真把财产分给了他的本家和亲友,自己空身外出投军谋事,后归附了汉光武帝刘秀,为国家立了很多功绩。
【苏武牧羊】西汉时,中郎将苏武出访匈奴,单于派汉朝叛使、被单于封为丁灵王的卫律前来诱降。
卫律说:苏先生,我从前背叛汉朝归降匈奴,受到单于大恩,封我为丁灵王,拥有数万奴隶,马匹、牲畜漫山遍野。
你这天投降了,明天也和我一样富贵,假设白白地流血牺牲,又有谁明白你呢!苏武怒斥道:卫律,你身为汉民,不顾恩义,叛国投敌,你虽然能得逞于一时,最终却逃脱不了天地良心的审判。
卫律见苏武不屈服,只得向单于报告。
单于见苏武很有气节,格外鄙视,更想招降他。
于是把苏武囚禁在一个大地窖里,不给饮食,苏武只得嚼雪止渴,用毡毛充饥。
之后单于又将苏武移到北海荒无人烟的地方,逼迫他牧羊。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精】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汇编10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精】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汇编10篇)以供参阅。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大全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大全成功的里面,包含了多少辛酸;名人的双肩,承受了多少压力;荣耀的背后,付出了多少代价;伟大的成就,奉献了多少牺牲。
不妨看看古代名人故事。
古代励志故事一:李密牛角挂书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二:诸葛亮勤奋好学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
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
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三:凿壁偷光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
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
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四:苏秦刺股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十则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十则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着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古代名人奋斗的励志故事

古代名人奋斗的励志故事1、车胤囊萤照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们,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们。
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2、司马光警枕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3、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4、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们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
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
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
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5、华佗拜师学艺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比西方的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
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6、柳公权戒骄成名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们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
他也因此有些骄傲。
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们,竟然发现老人们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
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精选
每一个关于古代名人励志的小故事都是蕴含着很多哲理的,那么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蒲松龄早年就有文名,为村里人所称赞。
当地一个姓石的乡绅十分嫉妒,一心想找个
机会显露一下自己的“才学”。
这天,他找到正在和小伙伴们玩耍的蒲松龄,指着不远处被塌落的砖墙砸死的一只小鸡,信口诌道:“细羽家禽砖后死。
”念罢,他又得意洋洋地要蒲松龄来对。
聪明的蒲松龄早知石乡绅的为人,就心生一计,假装为难地说:“我哪能对得上先生
出的妙句。
既然先生非要我学着对不可。
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地试着对对吧!”
石乡绅信以为真,便点头同意了。
蒲松龄又说:“不过,还得请先生帮我记记,要不然,对完后面的,前面的也就忘了。
”
石乡绅更得意了,心想,这一回准能看上这个小家伙的笑话了。
于是,毫不犹豫地回
答说:“好,好,你说我记!”
蒲松龄扳着指头,一字一字地对开了:“粗可对细,毛能对羽,有家必有野,有禽还
有兽,石同砖成对,先与后可联,生死相对,自不必说。
总算都凑上了,请先生连起来看
看怎么样?”
石乡绅照蒲松龄对的字一念,脸色“刷”地变得猪血般紫红。
原来这七个字连起来是:“粗毛野兽石先生”。
蒲松龄和小伙伴们齐声喊着这个对句,连蹦带跳地跑了。
这个捞了一顶“粗毛野兽”
桂冠的石乡绅,只好自认晦气。
到江苏淮阴旅游的人,大都忘不了参观明代文学家吴承恩的故居——射阳簃。
据那一
带的老人们讲,吴承恩小时候家里挺穷,常常连买纸张的钱也挤不出来。
吴承恩的父亲是个读书人。
为了教孩子读书写字,可没少花了心血。
有一天,他从湖
边经过,发现一堆被农民扔掉的蒲根,便拾了几根带回家,先是洗净,晒干,然后把它剥开,铺平,叫小承恩在上面写字。
吴承恩撅起小嘴,不高兴地说:“在蒲根上写字,多难受啊!”
父亲见承恩老是不想动笔,便心平气和地说:“你还记得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故事吗?他小的时候,家境比咱更难,连笔墨都买不起。
他母亲就叫他用芦柴棒子在地上学着写字。
还有抗金英雄岳飞,小时候也是用树枝在沙上练字的。
现在,你能用笔墨在蒲根上写字,
难道还不该满足吗?”
听了父亲的话,吴承恩深受感动,当即惭愧地承认了错误。
从此,他一有空儿就到湖
边抱回一堆蒲根,学着父亲的办法整理好,然后在根片上一笔一画地写啊,写啊,不知不觉,用过的蒲根就堆了一人多高。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
吴承恩通过勤学苦练,
不但把字儿练得超群出众,而且练出了一手人人叹服的好文章。
他成年后,还创作成功了
妇幼皆知的不朽名著《西游记》呢!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少年时代,是在国运衰颓、兵祸连绵的情况下度过的。
他刚满
十六岁,家乡济南就被金兵占领了。
他目睹烽烟翻滚,山河破碎,仇恨的种子深深地埋藏
在心间。
有一天,金人贵族中的一个中下级军官完颜千户耀武扬威地来到辛家,硬逼着辛弃疾
的祖父辛赞用酒肉款待他。
辛赞是个老实人,憋着一肚子气,勉强摆了一座酒席。
骄横的
完颜千户几杯酒下肚后,更加得意洋洋,竟当众侮辱起敬酒的小僮来了。
这一来,年少气盛的辛弃疾再也忍不住了。
他“嗖”地从墙上抽出一把宝剑,“噔、噔、噔”几步走到完颜千户面前,激昂地说:“趁诸位酒酣耳热,让我舞剑给大家开心助
兴!”说罢,便挥剑起舞。
只见他有时轻似燕子点水,有时重如泰山压顶。
舞到兴头上,
剑人合而为一,只有剑光闪闪,不知人在何处。
正在这时,忽听辛弃疾猛喝一声:“看
剑!”一个大鹏展翅,宝剑直指完颜千户的脑门。
“啊!——”完颜千户吓得面如土色,
“扑通”
一声,连人带椅仰倒在地,桌子上的杯盘叮当落地,打得粉碎。
辛弃疾急忙收剑做了
个干净洒脱的收势,说了声“莽撞了!”从容地站立一旁。
完颜千户惊魂未定,还呆呆地
坐在地上。
等到奴仆们赶忙上前扶起,他才不得不尴尬地说出话来:“舞得好,好厉害的
英武少年!”
唐代大文学家李白少年时期,曾一度贪图玩耍,不爱学习。
有一次,他偶然看到一位
老太婆在用铁杵磨针,深受启发。
从此发奋学习,学业大进,闻名乡里。
后来,经乡里文
人举荐,十六岁的李白到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衙门里当了一名文书小吏。
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 717 年五月,涪江暴涨,淹没了大片良田,冲毁了许多民房。
可昏庸的彰明县令不但不设法救灾,反而硬拉着衙门里的人去观赏水景。
他们来到江边,只见黄水滔滔,急流似箭,浊浪中,卷杂着破板烂席、残枝败叶。
忽然,有人惊叫起来:“死人!”众人随他手指方向仔细一瞧,果然有一具女尸从上游漂下,猛地一个大浪,尸体被冲到岸边,在芦苇丛中转了几转,一会儿又不见了。
面对被溺死的女子,脑满肠肥的县令却诗兴大发,摇头晃脑地吟唱起来:“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
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珠。
”只作出这几句,他就吭吭吃吃接不下去了。
被迫随行的李白早就心中有气,眼下看到昏庸的县令竟以死尸寻欢作乐,更是火顶脑门,于是满怀疾愤之情,续了四句:“绿发随波改,红颜逐浪无。
因何逢伍相?应是怨秋胡。
”诗中,李白辛辣地讽刺县令就象春秋时代行为不轨、玩弄妇女的秋胡,应该让被吴王夫差冤杀的伍子胥化作怒潮淹死。
县令一听,脸色顿变,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李白料定县令必将寻机报复,便收拾行装,弃职回家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