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研究概况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研究概况
1 证候 辨证
痰瘀 痹 阻 ;肾督 亏虚 ,经脉 失 养 。王 为 兰 ¨ 教 授
何天有 ¨ 教授 临床 上将 AS分 为
1 . 1 分型 辨 证
将 AS 概 括 分为 隐匿 型和 明显 型 , 各 型又分 活 动期 、 缓 解期 和稳 定期 。 其 中活 动期 又有 湿热 、 阴虚 内热 、 阳虚 内热 等不 同 ;缓解 期 和稳定 期 的 中医辨 证在 肾 虚督瘀 前 提下 又 可分 为 以下 8 个 证 型 :肾 阳偏虚 , 督脉 瘀滞 ;肾阴 偏虚 ,督 脉瘀 滞 ;肾 阴 阳两 虚 ,督 脉瘀 滞 ;肝 肾 阴虚 ,督 脉 瘀滞 ;脾 肾 阳虚 ,督 脉瘀 滞 ;气 血两 虚 ,督 脉瘀滞 ;肝郁 肾虚 ,督 脉瘀 滞 ; 脾 湿 肾虚 ,督 脉 阻 滞 。杨仓 良等 ¨ 参 阅相 关 书籍
寒 湿痹 阻 型 、 瘀 血 阻络 型 和肝 肾不足 型 。刘 晓玲 J
将 AS分为 湿热 痹 阻型 、 寒热 错杂 型 和肝 肾亏 虚型 。
赵 和平 将 本 病 分 为寒 湿 痹 阻 、湿 热 痹 阻 和痰 瘀 交 阻 3型 进 行 治 疗 。 高 立 群 将 AS分 为 3型 : 寒凝 督脉 ,夹 湿 阻络 型 ;湿 热郁 阻 ,督 脉不利 型 ; 肝 肾不 足 ,督 脉 失 养型 。曹 贻训 将 本 病 分 为 风
1 . 2 分期辨证
方坚 ¨ 教 授 根 据 多 年 临 床 经 验
学院 ,甘肃
将 本病 按早 期 和 中 、晚期 分 期论 治 。早期 多责 之 邪 实 ,分为 湿热 痹 阻型 和寒湿 痹 阻型 2型 。 中 、晚 期
通讯作者 :娄玉钤
E — m a i l : l 1 3 7 0 3 8 6 5 9 5 1 @1 6 3 . c o m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

一、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大偻(TCD 编码:BNV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ICD-10 编码:M45.99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0~135-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84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纽约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常见证候:肾虚督寒证肾虚湿热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0~13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大偻(强直性脊柱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大偻(TCD 编码:BNV070)和强直性脊柱炎(ICD-10 编码: M45.991)的患者。

2.若患者已使用西药治疗,可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 231—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便常规(4)肝功能、肾功能(5)ESR、CRP、RF(6)HLA-B27(7)X 线片(脊柱关节、骶髂关节、髋关节)。

中医临床路径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中医临床路径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活 、续断 、防风 、
2 _ 2 _ 2 B a t h A S功能 指 数 ( B A S F I ) B AS F I 评 分 是

至少持续 3 个月 , 疼痛随活动改善, 但休息不减轻; ②腰椎 在前后和侧屈方 向活动受 限;③胸廓扩展 范 围小于 同年龄和性别 的正常值 ;④双侧骶髂关 节炎 Ⅱ一Ⅳ级 ,或单侧骶髂 关节炎 Ⅲ ~Ⅳ级 。如 果患者符合④并分别附加① ③条 中的任何 1 条可
确诊 为 AS 。活动 指标 定义 :B a t h AS 疾 病活动 指数
目的,制定 的有严格工作顺序 ,程序化 、标准化的 诊疗计划。可以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 , 使患者 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 ,起到规范医疗行为 ,降低成 本 ,提 高 医疗 质 量 的作 用 J 。本 院参 照 国家 中 医
药管 理局 的 “ 大偻 ” 中医诊疗 方案 等资 料制订 中医 临床 路径用 于 AS的治疗 ,以探 讨其 可行 性及 效果 。
消化道等 内脏病变 ③精神病患者及依从性差眷
④妊 娠或 哺乳 期妇 女 ;⑤ 已发生 全脊 柱强 直 、关 节
畸形 和功 能严 重 障碍 的 AS晚期患 者 。 2 方 法
本院接受临床路径治疗的 A S 患者 9 2 例 ( 发生不 良 反应 1 4 例 ,退出 3 例 ),将完成临床路径 的 8 9 例
王 迪 ,刘克 飞 ,李佳 焱
【 摘 要 】目的 : 探讨 中医临床路径治疗 活动期 强直性脊 柱炎 的临床疗 效。方法 : 选取强直性脊柱炎
患者 9 2例 ,并在治疗中实施 中因 临床路径 :中药汤剂一 中药塌渍一体针—督灸一功能锻炼治疗 ,每 日 1 次, 1 个月为 1 个疗程 ,2 个疗程后统计评分及 临床疗效。结果:完成中因 临床路径治疗者 8 9例 ,临床治愈 8 例, 显效 2 5 例 ,好转 4 5 例 ,无效 1 1 例 ,有效率 8 7 . 6 4 %。治疗后 B a t hAS 疾病活动指数 ( B AS DA I )、B a h AS t 功能指数 ( B AS F I )、B a hAS测量指数 ( t B AS MI )、中医证 候疗效 、枕墙距 、指地距 、胸 廓活动度 、脊 柱 活动度 、S c h 6 b e r 试验 、红细胞沉降率 、C 一反应蛋 白等指标 评分 均明显改 善 ,与治疗前 比较 ,差异有统 计 学意义 ( P<0 . 0 5)。患者性别 、年龄 、病程对 临床路径 的疗效无显著影 响 ( P>0 . 0 5)。结论 :运用 中 医临床路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适用范 围广 ,疗效 明确 。

尪痹(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尪痹(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概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脊柱关节病,临床上常称为“尪痹”。

中医药在治疗尪痹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其综合疗效而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尪痹中医的临床路径,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治疗该疾病的参考指导。

临床路径一:调理营养中医认为,尪痹的发生和发展与体内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调理营养,加强机体的自愈能力,对改善尪痹症状非常重要。

具体措施包括:- 合理饮食搭配,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注意补充钙、维生素D等有益于骨骼健康的营养素;- 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均衡饮食,保持消化系统健康。

临床路径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在尪痹的临床疗效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常用中药包括:- 归脾汤:用于治疗慢性脾胃虚弱型尪痹,可以调理脾胃功能,缓解疼痛;- 舒落通胶囊: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的作用,对改善尪痹症状有效;- 桑杏膏:用于治疗尪痹关节痛,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络的功效。

临床路径三:针灸推拿疗法针灸推拿疗法是中医治疗尪痹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穴位和推拿按摩的手法,可以改善气血循环,缓解肌肉和关节的疼痛。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临床路径四:调理活动方式针对尪痹患者的活动方式,中医提出了一些调理方法,有助于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 适度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可以保持关节的活动性;- 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静坐或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防止关节僵硬。

结论:尪痹中医临床路径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案,通过调理营养、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疗法和调理活动方式等多方面综合应用,可以改善尪痹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理,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1]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治疗指南(中医药部分). 中国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7, 10(01): 7-14.[2] 高强, 等. 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15(10): 1275-1278.。

国家中医药的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通知

国家中医药的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通知

安卫字〔2011〕110号安康市卫生局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劳淋等23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的通知各县区卫生局、医院、中医院,市直各大医院:现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劳淋等23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并按安卫字〔2011〕73号文件要求认真执行。

电子版请到安康市卫生局网站医政管理栏目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查询下载附件: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病种目录(共计20个科目92个病种)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目录(共计18个科目78个病种)二○一一年三月十八日主题词: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通知抄送:省中医药管理局安康市卫生局政办科2011年3月18日印发共印40份附件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病种目录(20个科目92个病种)肺病科(3个)1、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2、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3、哮病(支气管哮喘)心血管科(2个)1、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2、病毒性心肌炎针灸科(2个)1、面瘫(面神经炎)2、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急诊科(1个)1、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肿瘤科(1个)1、肺癌脾胃科(7个)1、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2、久痢(溃疡性结肠炎)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4、胃疡(消化性溃疡)5、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胃脘痛(慢性胃炎)7、鼓胀病(肝硬化腹水)骨伤科(9个)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2、单纯性胸腰椎骨折3、附骨疽(慢性骨髓炎)4、骨蚀(股骨头坏死)5、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6、桡骨远端骨折7、锁骨骨折8、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踇外翻肛肠科(5个)1、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2、肛裂病(肛裂)3、脱肛病(直肠脱垂)4、痔(混合痔)5、肛漏病(肛瘘)外科(6个)1、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3、蝮蛇咬伤4、臁疮(下肢溃疡)5、乳痈(急性乳腺炎)6、烧伤妇科(4个)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2、盆腔炎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4、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传染科(3个)1、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2、手足口病(普通型)3、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肝病科(4个)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慢性乙型肝炎3、积聚(肝硬化)4、急性病毒性肝炎眼科(7个)1、白涩症(干眼病)2、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3、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青盲(视神经萎缩)5、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6、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7、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湿科(6个)1、大偻(强直性脊柱炎)2、骨痹(骨关节病)3、痛风4、尪王痹(类风湿关节炎)5、燥痹(干燥综合征)6、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耳鼻喉科(5个)1、暴聋(突发性聋)2、鼻鼽(变应性鼻炎)3、耳鸣4、慢喉痹(慢性咽炎)5、慢喉瘖(慢性喉炎)皮肤科(4个)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2、粉刺(寻常性痤疮)3、蛇串疮(带状疱疹)4、湿疮(湿疹)肾病科(4个)1、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2、肾风(IgA肾病)3、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4、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脑病科、精神科(8个)1、中风病(脑梗死)2、痴呆(血管性痴呆)3、郁病(抑郁症)4、肝豆状核变性5、头痛(偏头痛)6、假性延髓麻痹7、不寐(失眠)8、眩晕血液科(4个)1、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2、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紫癜风(过敏性紫癜)儿科(7个)1、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2、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3、肺炎喘嗽(肺炎)4、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6、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7、小儿肌性斜颈附件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目录(18个科目78个病种)肺病科(3个)1、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2、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3、哮病(支气管哮喘)心血管科(2个)1、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2、病毒性心肌炎针灸科(2个)1、面瘫(面神经炎)2、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急诊科(1个)1、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肿瘤科(1个)1、肺癌脾胃科(7个)2、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2、久痢(溃疡性结肠炎)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4、胃疡(消化性溃疡)5、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胃脘痛(慢性胃炎)7、鼓胀病(肝硬化腹水)外科(6个)1、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3、蝮蛇咬伤4、臁疮(下肢溃疡)5、乳痈(急性乳腺炎)6、烧伤妇科(4个)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2、盆腔炎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4、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传染科(3个)1、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2、手足口病(普通型)3、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肝病科(4个)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慢性乙型肝炎3、积聚(肝硬化)4、急性病毒性肝炎眼科(7个)1、白涩症(干眼病)2、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3、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青盲(视神经萎缩)5、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6、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7、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湿科(6个)1、大偻(强直性脊柱炎)2、骨痹(骨关节病)3、痛风4、尪王痹(类风湿关节炎)5、燥痹(干燥综合征)6、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耳鼻喉科(5个)1、暴聋(突发性聋)2、鼻鼽(变应性鼻炎)3、耳鸣4、慢喉痹(慢性咽炎)5、慢喉瘖(慢性喉炎)皮肤科(4个)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2、粉刺(寻常性痤疮)3、蛇串疮(带状疱疹)4、湿疮(湿疹)肾病科(4个)1、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2、肾风(IgA肾病)3、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4、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脑病科、精神科(8个)1、中风病(脑梗死)2、痴呆(血管性痴呆)3、郁病(抑郁症)4、肝豆状核变性5、头痛(偏头痛)6、假性延髓麻痹7、不寐(失眠)8、眩晕血液科(4个)1、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2、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紫癜风(过敏性紫癜)儿科(7个)1、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2、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3、肺炎喘嗽(肺炎)4、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6、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7、小儿肌性斜颈。

中医临床路径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价值探究

中医临床路径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价值探究
【 关 键词 】 中 医临床路 径 ; 强直 性 脊柱 炎 ;价 值
中图分 类号 :R 5 9 3 : 2 3
文 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7 )3 1 — 0 2 0 5 — 0 2
强直2结 果
散 风邪的效果 ,大枣 具有益气养血 的效果 ,人参可达到养心益 气的功
效 ,黄连可达到 清热解毒的功效 。且 治疗 后实验组患者 的心肌血 清学
2 . 1心血管 不 良事件 :实验组 :1 例 胸痛 ,1 例靶 血管重 建 ,l 例脑卒
中 ,总发生 率为6 . 9 8 %;常规组 : 4 例 胸痛 ,3 例靶血 管重建 ,2 例心力 衰竭 ,3 例脑卒 中 ,总 发生率为2 7 . 9 1 %,说 明实验 组患者心 血管不 良 事件发生率 明显 低于常规组,P <O . 0 5 。 2 . 2 心肌血 清学 标志物 :治疗前两 组患者血 清学 标志物检 查结果无 明
薤 白9 g ,人参 9 g ,瓜蒌 9 g ,黄 连9 g ,生姜6 g ,三 七6 g ,大枣6 g , 以水煎至3 0 0 m L ,每 日 服用 1 N ,分为早晚2 次服用 ,连续治疗 1 4 d 。 1 . 3 评价指标 1 . 3 . 1对 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血管不 良 事件 发生率。
显 差异 ,P>O . 0 5 ,治 疗后 实验组 患者 改善程 度 明显 优于常 规组 , P
<0 . 0 5 ,见表 1 。
【 1 】 杜 亚康 . 黄 芪 桂枝 五物 汤加 味 联合 尿激 酶治 疗急 诊急 性心 肌梗
死 效果 观察 [ J 】 .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杂志 , 2 0 1 6 , 2 5 ( 1 9 ) : 2 0 7 5 . 2 0 7 8 . 【 2 】 王 翠柳 , 卿立 金 . 糖 尿病 与 非糖尿 病 急性心 肌梗 死早 期临 床特征

中医临床路径分析

中医临床路径分析

中医临床路径分析中医临床路径分析中医临床路径分析(20__年上半年)我科(肾病风湿科)20__年上半年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对部分病种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总结了不少经验,现总结评估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

成立了由科主任担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并设立了个案管理员。

2.确定试行病种,实践临床路径管理。

确定了2个试行病种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不全)、大偻(强直性脊柱炎),并制定了相应的文本文件,本年度上半年共实践临床路径病种5例,目前有4例已完全完成临床路径的实施,1例正在施行过程中,无因合并其它重大疾病、患者转院治疗、初诊有误、病情变化等情况退出或终止路径。

3.效果评价及分析。

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可得到缓解,水肿可消退,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中轴及外周关节疼痛均明显改善或缓解,总体费用控制在8000元左右,患者均对本次治疗的满意度及认可度均较高。

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试行病种同比总费用比以前减低了12个百分点,住院天数同比减少了1.4天,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减少了医疗纠纷和投诉,试行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经验及体会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2.加强医疗质控室成功推行临床路径的基础。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存在问题: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

主要原因是临床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还不熟悉,对路径准入标准不清楚,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准入标准时,常常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

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不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名老中医镇万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

名老中医镇万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

名老中医镇万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镇树清;熊丽;石欣;杨东方;镇水清【摘要】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镇万雄主任医师巧用中医治疗AS 40余年,分期论治,辨证治疗,显著提高了A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8(033)005【总页数】3页(P621-623)【关键词】痹证;镇万雄;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药疗法【作者】镇树清;熊丽;石欣;杨东方;镇水清【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麻塘风湿病医院风湿病科湖北咸宁437000;湖北科技学院临床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湖北咸宁437000;湖北省咸宁市麻塘风湿病医院风湿病科湖北咸宁437000;湖北省咸宁市麻塘风湿病医院风湿病科湖北咸宁437000;湖北省咸宁市麻塘风湿病医院风湿病科湖北咸宁437000【正文语种】中文△通讯作者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可伴有外周关节或关节外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多数起病缓慢而隐匿,属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1]。

患者男性较多见,尤以青少年居多,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一般多认为与遗传、感染、外伤、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

中医名家镇万雄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主任医师,曾任湖北省中医风湿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问,咸宁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咸宁麻塘风湿病医院院长。

镇万雄先生医德高尚,治学严谨,从事风湿病临床研究4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风湿类疾病,现将其利用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介绍如下。

1 AS病因病机强直性脊柱炎(AS)属中医“痹证”“大偻”“骨痹”“肾痹”“竹节风”等范畴,从发病机制和中医中药治疗方面,古代文献多有阐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

一、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大偻(TCD 编码:BNV070)。

西医诊断:第
一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ICD-10 编码:M45.99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风湿病学》
(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50~135-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4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纽约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

案”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常见证候:肾
虚督寒证
肾虚湿热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0~135-2008)
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大偻(强直性脊柱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大偻(TCD 编码:BNV070)和强直性脊柱炎(ICD-10 编码:
M45.991)的患者。

2.若患者已使用西药治疗,可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便常规
(4)肝功能、肾功能
(5)ESR、CRP、RF
(6)HLA-B27。

(7)X 线片(脊柱关节、骶髂关节、髋关节)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受累关节X片、CT 或M RI、骨密度、骨代谢、受累关节超声、心脏彩色超声、胸部X线片、腹部超声、ANA、ENA、AKA、APF、抗C CP 抗体、C3、C4、IgG、IgM、IgA、HBsAg、心肌酶、血脂、血糖、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虚督寒证:补肾强督、祛寒除湿。

(2)肾虚湿热证:补肾强督、清热利湿。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根据病情辨证选用毫针、督灸疗法、穴位注射等。

4.综合强化序贯治疗:健康教育、体育医疗、中药外治等。

5.其他疗法:根据患者病情及医院所具备的实施操作技术,可选择手法治疗、关节腔注射、微创治疗(针刀疗法)等。

6.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患者腰骶、脊背、臀等部位疼痛、晨僵等症状减轻。

2.脊柱活动度、胸廓活动度、指地距等体征改善。

3.疾病活动度指标有所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退出本路径。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肺、肾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时,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TCD 编码:BNV070、ICD-10 编码:M45.991)患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大偻(强直性脊柱炎)
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 21 天实际住院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