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光投照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X片照片操作规范

X片照片操作规范

放射科操作规程
1.工作人员上岗后首先检测电源.电压及机器是否正常.在安全范围内准备投照工作.
2.各种X线检查,应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会诊单,摄片时应根据临床医师诊断要求,决定摄片方法.位置.胶片规格.数量.计价金额等.原则上实行先交费(或计帐)后摄片.根据投照部位厚度.机器和片速选择取光条件,并记录于会诊申请单后,同时签名.努力提高甲级片率.
3.投照部位应尽量免去衣物.装饰品.药膏等.对夹板牵引物.敷料.石膏等,必要时须经临床医师同意拆除后再行投照.
4.防止铅字号码错乱和与诊断区域重叠.
5.投照完毕,因特殊情况不能保证照片质量,应嘱咐患者等候,立即冲洗胶片致能满意诊断后方嘱病人离去.
6.危重病人或做特殊检查造影病人,须经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以防意外,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并及时将湿片送入阅片室.(各种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登记,并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7.阅片室送来处理片,应予及时处理,不得无故拖延.
8.X片在未出诊断报告前或湿片,一般不得外借.临床医师需要参考时,可到阅片室阅片.急诊会诊或急症手术者需要用片时,必须完备借片手续,用后归还9.认真做好申请会诊单.片号,片袋的查对工作,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10.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电安全,下班要切断电源,并做好防护工作.工作人员定期健康体检,并安排休假.
11.投照人员应积极钻研业务技术,不断提高投照质量和新的检查方法,避免浪费.
12.发现机器故障或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争取及时修理,并做好记录.。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骨和桡骨的先后位影像。
尺桡骨侧位
位置: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侧坐,肘部弯曲。前臂摆成侧位,尺侧紧靠暗盒,桡侧向上。肩关节放低,尽量与腕和肘关节相平,这样可避免前臂挪移。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桡骨侧位影像。尺桡骨下1/3互相重叠,桡骨头与尺骨喙突也有重叠现象。
7.测量肢体厚度:8.训练呼吸动作:摆位置前根据要求做好呼吸或者屏气动作的训练,要求患者彻底合作。9.选择焦片距:按部位要求选择好球管与胶片的距离。10.选择暴光条件:根据投照部位、体厚、生理和机器条件,选择最佳KV,mA及时间。11.暴光:以上各步骤完成后,再校正控制台各暴光条件,是否有错,然后暴光。在暴光过程中,密切注意各仪表工作情况。12.暴光结束后,操作者签名,特殊检查部位应做好记录。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第三、四、五掌骨互相分开,第二和第三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拇指先后位
位置:(1)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肘部垫高。手和前臂极度外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2)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前用沙袋垫高。手和前臂极度内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其他四指伸直,也可用对侧手将其扳住,避免与拇指重叠。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掌指关节,与暗盒垂直。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联线中点,与摄影台垂直,与暗盒成20度角。如不垫高暗盒,而将X线球管向肘侧倾斜20度角,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腕部的后前位影像,而舟骨和它的邻接面影像尤其清晰。
尺桡骨先后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背面紧靠暗盒,前臂长轴须与暗盒长轴平行。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X光机操作规程

X光机操作规程

X光机操作规程一、日常操作顺序1、接通电源:X光机操作员将机器侧面的主电源开关置于ON档,将X光ON/OFF开关置于ON档,操作界面出现“ANRITSU”的图标,设备自检2分钟后出现基本界面。

2、操作员按下开始键,传送带开始运转,设备进入运行状态;按下停止键传送带停止运转。

3、受检品通过传送带,当被判定为合格品时,屏幕显示“OK”;当被判定为不合格时,屏幕会显示“NG”;屏幕统计数据显示所有受检品的总数、合格品数、NG数,但当受检品呈散乱状(无固定间隔)通过时,显示值会与实际不相符合。

4、新产品登记:新产品登记时,要进行基本设置与自动设置,本设备可登记100种产品的参数。

A、基本设置:1)变更产品编号:操作员在基本界面下按下产品键,然后从垂直滚动条中选择想设置的产品编号,按下变更产品按钮;操作中止则按下返回按钮,返回基本界面;2)操作员在基本界面上按下菜单键→产品登录→基本设置→输入品名(设置品名时,轻触文本框,出现键盘后输入文字)→选择判定形式(通常判定形式为“异物混入”)→显示(显示界面设置为“处理图像前”,基本形式设为“有效”)→运送(投光器使用设置为“使用”,工作状态设置为“包装”,输入传送带速度一般设置为“30~40m/分”)→登记→“小屋”键,以上各步结束,完成登录。

B、自动设置:操作员在基本界面上按下菜单键→产品登记→异物检测条件→设置异物检测算法(检测算法可在1至4间进行设置,一般设置为3,根据产品的形状也可设置为4。

若产品要求检出小的金属异物,也可使用1、2,但对骨头之类的异物检测灵敏度较低)→登记→返回→自动设置(显示准备中的界面,随即界面变换,3袋以上受检品逐一通过,显示X光管电压、电流。

由于受检品规格不一,需通过产品5-12次,检测次数与推荐检测水平会随受检品每次通过情况发生变化;当产品通过12次后,在显示界面上按下“是”,结束自动设置回到基本界面)。

5、灵敏度调节1)机器使用过程中,操作员每4小时一次对检测器的灵敏度进行调节(调节时要保证传递带上无任何物品;操作员每小时及产品更换时要附上测试片对机器的灵敏度进行校准);2)操作员在基本界面上按下灵敏度修正键→下一步→显示正在进行灵敏度调节的界面→回到基本界面,灵敏度调节完成。

X线投照步骤及注意事项

X线投照步骤及注意事项

桓台县人民医院放射科X线投照操作常规
1、仔细阅读申请单,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明确检查部位和目的要求,并按标准录入患者信息。


2、确定投照位置,放置好照片标记;
3、做好投照前的准备,除去影响投照部位的衣物,腹部摄影应当清洁灌肠;
4、摆好投照位置,病人肢体放置力求稳定舒适,选择适当的焦——片距,对好中心线;
5、根据要求,选择适当的投照部位;
6、根据投照部位合理选择滤线器和其它滤线设备;
7、投照胸腹部时,应训练病人呼吸和屏气动作;
8、曝光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机器工作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机器故障;
9、较复杂的投照,应待照片符合诊断要求后,再让患者离去,出现偏差应及时补照;
10、填写摄影记录和各项投照条件并签名。

桓台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x射线操作规程

x射线操作规程

x射线操作规程
《X射线操作规程》
一、前言
X射线是一种高能辐射,具有穿透力强,可以用于医疗、工业和科研领域。

在使用X射线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本规程旨在规范X射线设备的使
用和管理,保障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二、操作规程
1.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X射线安全培训,并持有相关的
操作证书。

2. 在使用X射线设备时,必须穿戴防护用具,如铅胸衣、铅
手套等。

3. 在设备运行之前,必须进行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4. 在操作X射线设备时,必须保持设备的正常通风,避免辐
射外泄。

5.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并禁止随意更改设备的参数。

6. 在实验或检测中,必须遵循X射线设备的操作程序,严格
控制辐射的时间和强度。

7. 操作完毕后,必须将X射线设备关机,并进行必要的安全
措施和消毒。

8. 在X射线设备故障时,必须及时停止使用,并进行维修,
直到设备正常工作为止。

9. X射线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三、结果分析
严格按照《X射线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管理,可以有效保障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减少X射线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同时,也可以确保X射线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论
《X射线操作规程》是X射线设备操作和管理的指南和规范,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X射线设备的安
全使用,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放射科X光技术操作规范全

放射科X光技术操作规范全

第-节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一、上肢X线摄影(一)肘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

2.尺骨鹰嘴突置于暗盒中心并紧贴暗盒。

肩部应略向被检侧外旋,且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100cm.4.中心线经肘关节(肘横纹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骨、桡骨上段.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手掌。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评价标准】1.关节间隙呈“一”字样阴影,肱挠关节面无骨性重选;2.肱尺关节面有尺骨鹰咀重迭但关节间隙仍清晰;3.挠骨粗隆少许与尺骨重选,尺挠关节间隙界限不清晰;4.肱骨纵轴线与尺骨纵轴线在外方构成165°—170°(女多为165°,男多为170°)。

【质控要点】1.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放置;2.中心线垂直肱骨内、外上髁。

(二)肘关节—-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90°.2.拇指在上,尺侧朝下,肘关节内侧紧贴暗盒呈侧位,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间隙,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桡骨上段.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评价标准】1.肱骨内外髁重迭构成圆形致密影;2.鹰嘴呈切线投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3.桡骨头与尺骨喙突呈“△"形重迭显示.【质控要点】1.前臂与上臂成90°弯屈,且在同一平面放置;2.掌呈半握拳,腕肘关节呈侧位;3.中心线垂直肱骨外上髁。

(三)肩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肩胛骨喙突置于暗盒中心.对侧躯干略垫高,使被检侧肩部紧贴床面。

胸部普通x线投照流程

胸部普通x线投照流程

胸部普通x线投照流程
目的: 对肺部及支气管、心脏及大血管、纵隔、胸膜、胸壁以及肋骨骨质病变做出初步诊断。

适用范围:应急医疗队队员。

背景:及时做出诊断可对危急患者进行紧急处理,减少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

(一)摄影前准备
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査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根据检査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FPD 板。

3.X线照片标记要齐全、核准无误。

4.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5.清除患者胸部可造成影像伪影的衣服和饰物。

6.对患者进行吸气、屏气训练。

(二)胸部摄影方法
1.患者站立于立位摄影架前,取后前位,两足分开,站稳。

2.人体正中矢状面与FPD板长轴中线重合,下颌略仰,FPD板上缘超出两肩。

3.双肘屈曲,手背置于臀部,肘部尽量向前贴紧摄影架。

4.使用滤线器。

5.摄影距离为180cm。

6.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第6胸椎垂直射入FPD板。

7.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常规X线检查操作规程

常规X线检查操作规程

1.适应症:胸部各种疾病。

肠梗阻、胃肠道穿孔。

明显的骨折及脱位的诊断及复位。

软组织内不透X线的异物及取出。

透视导向活组织检查标本取出。

输卵管、子宫造影。

.2.禁忌症:重度心衰、休克、极度衰竭体弱者。

3.程序:3.1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史及检查要求;要求病人摘除体外所戴的不透X光的物品。

3.2病人站立/或卧位,注意X线防护,使用遮光器控制透视野。

3.3检查应全面有系统地进行,可转动病人,进行多轴观察。

○1胸透:自肺野上部开始向下至横膈,检查肋膈角,注意两侧横膈形态、轮廓和位置高低,比较两侧横膈的活动幅度。

然后检查两侧肺门、纵隔、心脏和主动脉。

透视过程中病人应连续地作深呼吸运动、观察肺组织的通气功能和横膈的运动幅度。

转动病人于各种不同角度和位置下检查和观察病变的形态、范围、位置和分布情况。

发现纵隔区肿块及检查纵隔淋巴结是否肿大在时,应作食管钡餐检查。

怀疑肺底、少量胸腔积液,应行卧位透视。

发现病变后,应先确定病变的部位,然后考虑病变的性质。

应鉴别病变位于胸壁、纵隔、胸膜、肺或虽间胸膜上。

定位于肺内哪一个肺叶、肺段。

○2腹透:自横膈开始向下至骶尾部,主要解决2个重点问题:一是通过透视观察有无异常气体及液体积聚,例如气腹、胃肠道的胀气扩大及积液、液平面的变化情况、腹内包块影及较大的一些钙化影等;二是通过透视下扪诊,帮助确定气体在肠内抑或腹内,压痛点的定位及肠间隙加宽的实质(是肠壁增厚抑或是网膜增厚又或是腹液所致)。

○3避孕环透视:观察盆腔内有否不透X光的节育环影,注意其形态、大小、位置。

○4体内异物透视:根据临床病史,先了解病人所吞下异物的性质、大小、形状及时间,以及病人表现出的症状,采取不同的透视方法。

如气管异物,食管异物或胃肠道内异物等。

3.4透视结束后及时在病历上作记录,并以示意图表示病变范围。

尽可能地作出透视结果或意见。

4.规程:(流程图)阅读申请单----病人站立或卧位----全面有系统透视检查----记录----诊断/或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光投照工作流程
一、 流程图
二、引用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第52号主席令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年第23 号令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3年91号令
《职业病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劳动保障部2002年卫法监发【2002】108号文件
《国家职业诊断标准》GBZ1-234
《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9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三、关键项描述:
1.准备:
1.1人员准备:通知受检人依据X光检查有关要求除去一切影响X关检查的物品。

1.2.设备准备:
1.2.1.准备足够的各种尺寸暗盒。

1.2.2.检查X光设备状况,对仪器进行校准。

2. 核对检查申请单
2.1. 核对检查申请单:核对受检者单位、姓名、性别、工种、年龄、
工龄、检查体位。

3. 选择要求的曝光参数
3.1. 选择要求的曝光参数:选择检查项目所要求的技术参数。

4. 按申请要求进行检查
4.1. 按申请要求进行检查:根据申请单申请的部位进行检查。

5.观察所拍胶片是否符合要求
5.1不符合诊断要求重新拍片
5.2需做其他检查进一步诊断
6. 发送报告
6.1填写检查结果,将受检者的检查情况如实填写。

7.资料录入、归档
7.1及时整理受检者的档案,做到每人一档,档案内容齐全。

8.工作指标要求
8.1.胸片质量
8.1.1.基本要求
a)必须包括两侧肺尖和肋膈角,胸锁关节基本对称,肩胛骨阴影不与肺野重叠;
b)片号、日期及其它标志应分别置于两肩上方,排列整齐,清晰可见,不与肺野重叠;
c)照片无伪影、漏光、污染、划痕、水溃及体外物影像。

8.1.2.解剖标志显示
a)两侧肺纹理清晰、边缘锐利,并延伸到肺野外带。

b)心缘及横膈面成像锐利。

c)两侧侧胸壁从肺尖至肋膈角显示良好。

d)气管、隆突及两侧主支气管轮廓可见,并可显示胸椎轮廓。

e)心后区肺纹理可以显示。

f)右侧膈顶一般位于第十后肋水平。

8.1.3.光密度
a)上中肺野最高密度应在1.45—1.75之间;
b)膈下光密度小于0.28;
c)直接曝光区光密度大于2.50。

C.2 胸片质量分级
C.2.1 一级片(优片)
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

C.2.2 二级片(良片)
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但尚未降到三级片。

C.2.3 三级片(差片)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三级片,不能用于尘肺初诊。

a)不完全符合胸片基本要求,其缺陷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在半个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b)两侧肺纹理不够清晰锐利,或局部肺纹理模糊,其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在半个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c)两侧肺尖至肋膈角的侧胸壁显示不佳,气管轮廓模糊,心后区肺纹理难以辨认。

d)吸气不足,右侧膈顶位于第八后肋水平。

e)照片偏黑,上中肺区最高光密度在1.85—1.90之间;或照片偏白,上中肺区最高光密度在1.30—1.40之间;或灰雾度偏高,膈下光密度在0.40—0.50之间;或直接曝光区光密度在2.20—2.30之间。

C.2.4 四级片(废片)
胸片质量达不到三级片者为四级片,不能用于尘肺诊断。

8.2.胸片X射线检查的技术要求
尘肺X射线检查必须使用高仟伏摄影技术。

凡不符合以下设备及技术要求者不能进行尘肺X射线检查。

8.2.1.摄影器械设备
8.2.1.1. X射线机
最高管电压输出值不低于125KV,功率不小于20KW。

8.2.1.2. X射线球管及窗口过滤
a )旋转阳极;
b)焦点不大于1.2mm;
c)窗口总过滤2.5—3.5mm铝当量。

8.2.1.3 滤线栅
a)栅密度不小于40线/cm;
b)栅格比不小于10:1;
c)栅焦距1.8m;
d)规格与胶片匹配。

8.2.1.4 增感屏、暗盒
a)一般使用中速增感屏;增感屏无污点;
b)增感屏分辨率不低于5—6线对/mm;
c)增感屏和胶片接触紧密;
d)暗盒不漏光。

8.2.1.5 X射线胶片
a)一般使用通用型(手显、机显)胶片,提倡应用适合胸部摄影的专用胶片;
b)蓝色片基;
c)本底灰雾Dmin<0.20;
d)规格:356mm×356mm(14”×14”)或356mm×432mm(14”×17”)。

8.2.1.6 电源
a)电源应符合X射线机的额定要求;
b)X射线机需独立供电,不与动力电器共用电源;
c)电源电压波动范围±10%。

8.2.2. 摄影技术
8.2.2.1.准备及体位要求
a)被检查者应将胸壁紧贴摄影架,双脚自然分开,双臂内旋转使肩胛骨尽量不和肺野重叠;
b)焦—片距1.80m;
c)调整球管位置,中心线在第六胸椎水平;
d)曝光应在充分吸气后摒气状态时进行;
e)以后前位胸片为常规检查,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需要必要时加侧位、斜位、体层摄影或CT检查等。

8.2.2.2. 摄影条件
a)根据X射线机的具体情况使用120~140KV进行胸部摄影;
b)根据胸厚确定曝光量,一般使用2~8mAs,曝光时间不超过
0.1秒。

c)摄影时应参考过去的胸片调整摄影条件。

8.2.3.暗室技术
8.2.3.1.暗室必须符合工作要求
8.2.3.2. 人工手洗
a)原则上要求恒温定时,药液温度应控制在20~25℃之间;显影时间3~5分钟;
b)定影要充分,流水冲洗要彻底;
c)必须使用合格的专用安全灯;
d)及时更换显、定影液。

8.2.4.自动洗片机
为保证胸片质量,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自动洗片机,并严格按照自动洗片机要求的操作规程进行。

起草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