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10级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级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在智能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工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高质量以及具有计算机、自动化、电子等交叉学科基础的人才,能在企业、事业、科研部门、教育单位和行政部门等单位从事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发设计、工程应用、决策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智能科学技术及相关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学生接受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教学、管理及应用等方面所需要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等方面研究、开发、应用及管理的综合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能力。
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科学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脑与认知科学基础、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人学导论、计算机仿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工程等。
3、较好地掌握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决策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5、能将智能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控制技术有机结合应用于工程实践,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本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脑与认知科学基础、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人学导论、计算机仿真技术、Web程序设计、语音信号处理、决策支持技术、运筹学、虚拟现实与智能游戏、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生物特征识别等。
幼儿园智能科技教育实施方案 幼儿园科技教育

一、概述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科技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不论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是在幼儿园教育中,科技教育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智能科技教育的实施方案,旨在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案和建议。
二、幼儿园智能科技教育的意义1. 帮助幼儿认识科学知识科技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通过科技教育,幼儿可以在游戏和实践中认识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智能科技教育可以通过DIY、编程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幼儿的信息素养在数字化社会,信息素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能力。
通过科技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利用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三、幼儿园智能科技教育实施方案1. 教育目标的确定在实施智能科技教育时,首先需要确定教育目标。
幼儿园智能科技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什么?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动手能力,还是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只有明确了教育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案。
2. 教育内容的选择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幼儿的科技教育内容。
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简单的科技教具,或者通过游戏、实践等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3. 教育方法的确定制定一套科技教育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游戏教育、DIY教育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资源的整合在实施幼儿园智能科技教育时,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包括教学资源、教育设施、教育人员等。
可以借助图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课堂和实验设施,培训一批具备科技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人员。
5. 配套措施的完善在实施幼儿园智能科技教育时,需要配套一些措施来保障教育的顺利进行,包括教育评估、家校合作、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措施。
_智能科学与技术_专业建设的实践

34文章编号:1672-5913(2009)11-0034-04“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李 擎,陈雯柏,李邓化,苏 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自动化学院,北京100101)摘 要:本文介绍了我校新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内涵、专业培养计划、实验室建设规划、毕业生去向引导,重点阐述了我校以“课程体系为基础,实验室建设为重点,科学研究为龙头,师资条件为保证”的可健康发展的有特色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规划与实践。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机器智能;信息智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信息时代正在向智能时代前进,这是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需求的必然。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各高校都在大力调整现有信息类专业,建设新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简称智能专业)是教育部于2004年新增的目录外试点专业。
2005年10月,我校原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自动化专业依托我校的学科优势与教学资源,把握先机,申请开办工学门类中电子信息类的智能专业,获教育部批准,于2007年正式招生。
2007年招生数为32人(1个班),2008年招生数为66人(2个班),自2009年始,计划招生数扩大到3个班。
2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内涵与专业培养目标智能科学的任务是要探索人类思维与行为的机制,智能技术将这种机制尽其可能地移植给人造机器系统,将人类从很多复杂的思维活动中解脱出来,让机器系统为人类工作。
简言之,智能科学与技术是寻求机器智能和信息智能的构建方法和实现技术。
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是高校必须明确的专业定位问题。
专业定位首先必须和学校自身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相适应。
作为北京市的市属市管高校,我校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主要为北京市培养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
具体而言,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现代前沿技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的基本思想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方法,基金项目: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71A0911193)。
2023智能设计与制造微专业培养方案

智能设计与制造微专业培养方案
1、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智能设计与制造
所属学院: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
2、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从事智能制造相关产品及系统的标准制定、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技术开发、科学研究、远程维护、运营管理等工作,解决智能制造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培养目标
目标1: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恪守职业道德,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
目标2:能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分析和研究智能制造装备、非标自动化等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3:能从事各种智能产品及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控制、检测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并能针对工作中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影响。
目标4:具备沟通、交流与管理能力,能在工作团队中发挥骨干作用。
目标5:能够及时跟踪国内外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动态,拥有自主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4、修读年限
本微专业基本学制为1年,允许学生在1-2年内修完规定课程,修满规定学分。
5、核心课程设置
6、结业学分
智能设计与制造微专业学分为10。
7、结业方式
修满本微专业规定的结业学分,授予常州工学院智能设计与制造微专业结业证书。
8、教学计划进程表
说明:XX—学院代码;考核方式—考查/考试;开设学期—春/秋;上课方式—线上/线下。
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情况

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情况从2021年国内开始招生至今,全国已有不少高校设立了智能科 学与技术专业。
我校是较早设置该专业的院校,于2021年在信息工 程学院设置其为第7个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
2021年9月,学生 进入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第一届学生于2021年7月毕业。
日前, 该专业学生已经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
在专业开设过程中,我们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调研国内外相关院校智能科学与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 形成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
制定2010版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大纲。
同时,在办学过程中,我们选择了脑科学与认知科学概论,人工 智能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微机原理),可视化程序设计、 智能计算与应用四个课程组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1首届毕业生知识结构因为是首届学生,我校大多数课程安排参考了国内兄弟院校的课 程设置,也参考了我校自动化专业的部分课程设置。
学生的知识结构 主要由5个方面组成,如图1所示。
1) 数理基础课程群:工科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 变换、概率与数理统计、数学实验、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应用力学 基础、离散数学等。
2)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群:电路分析基础、电路实验技术、模拟电 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等。
3) 机电技术基础课程群:工程制图基础、程序设计基础、信号处 理、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现代检测技术、电机控制技术、现代通讯技术、 DSP 处理器及应用、机械设计基础等。
4)专业主干课程群:信息论与编码、控制工程基础、脑科学与认 1) ―r—t方'^K 。
2)知科学概论、人工智能基础、机器人组成原理、计算智能基础、模式识别基础、虚拟现实技术、智能控制及其应用。
5)实践创新课程群:计算机应用实践、雷子技术实习、MATLAB 编程与工程应用、Linux系统与程序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

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授予学位专业名称:人工智能(专业代码:080717T)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素质与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能胜任人工智能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如下目标:1.具有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2.能够运用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人工智能中复杂工程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并予以成功实现,达到工程师水平;3.能够在项目、产品或科研团队中担任协调、组织或管理角色;4.能够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持续提升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培养(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12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人工智能工程与系统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人工智能软硬件系统、单元(部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人工智能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人工智能专业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智能科学与技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谢谢观看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各高校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针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持续 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保证培养的人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培养模式
知识型能力本位教育(Knowledg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简称KCBE)模式是一种CBE模式与知识结 构相辅相成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意味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放在并重的地位,既着眼于 预期能力的培养,也必须让学生筑牢学科专业基础,在走向社会以后,在知识引擎的作用下,通过自我学习,具 备并提升适应未来的、新的智能化岗位需求的能力。
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
总体框架
实践教学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包括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性教学等。课程体系须支 持各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进而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约占15%,数学和自然科 学类课程约占15%,实践约占20%,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约占30%。
教学条件
教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2004)的相关要求。
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专业教学需要,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高,专任教师不少于12人,专业生师比不高 于24:1。教师须将足够的精力投入学生培养工作。
新开办专业至少应有12名专任教师,在120名在校生基础上,每增加24名学生,须增加1名专任教师。
注重制度建设,管理规范,保证图书资料购置经费的投入,配备数量充足的纸质和电子介质的专业图书资料, 生均图书不少于80册,师生能够方便使用,阅读环境良好,包括能方便地通过网络获取。
教学经费能满足专业教学、建设、发展的需要,专业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少于1200元。每年正常的教 学经费包含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人员经费、实验室维护更新费、专业实践经费、图书资料经费、实习基地建设经 费等。新建专业还应保证固定资产投资以外的专业开办经费,特别是要有实验室建设经费。
幼儿园科学趣味园:AI人工智能教学方案

幼儿园科学趣味园:AI人工智能教学方案标题:探索幼儿园科学趣味园: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人工智能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领域,本人人工智能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幼儿园教育中。
幼儿园科学趣味园是一个融合科学与趣味的教学场所,而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则为幼儿园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二、本人人工智能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1. 智能机器人陪伴学习本人智能机器人可以作为幼儿园教学的助手,陪伴孩子们学习。
通过与机器人的互动,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
2. 个性化学习辅助本人系统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助。
这样,孩子们可以更好地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获得更有效的知识传授。
3. 实时反馈和融入评估通过本人系统,教师可以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本人系统也可以为孩子们进行综合表现评估,为后续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三、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意义1. 培养科学素养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可以帮助幼儿园孩子们在趣味中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
2. 个性化关怀通过本人系统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跟踪,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特点,提供更个性化的教学和关怀。
3. 提升教学效率本人系统可以帮助教师更科学地规划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升教学效率,确保幼儿园教育的质量。
四、对幼儿园科学趣味园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从事幼儿园教育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对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充满期待。
这一方案的应用,可以为幼儿园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只是教育的辅助工具,教育本身的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个体。
我们需要在使用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思维和实践的能力,让科学趣味园真正成为一个培养未来人才的乐园。
五、总结在幼儿园科学趣味园中,本人人工智能教学方案是一个充满潜力的教学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在智能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工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高质量以及具有计算机、自动化、电子等交叉学科基础的人才,能在企业、事业、科研部门、教育单位和行政部门等单位从事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发设计、工程应用、决策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智能科学技术及相关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学生接受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教学、管理及应用等方面所需要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等方面研究、开发、应用及管理的综合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能力。
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科学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脑与认知科学基础、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人学导论、计算机仿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工程等。
3、较好地掌握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决策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5、能将智能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控制技术有机结合应用于工程实践,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
本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脑与认知科学基础、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人学导论、计算机仿真技术、Web程序设计、语音信号处理、决策支持技术、运筹学、虚拟现实与智能游戏、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生物特征识别等。
特色课程:脑与认知科学基础、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人学导论、生物特征识别。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训(含军事理论课)、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程序设计基础实践、电子技术课程设计Ⅰ、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综合实验、人工智能课程设计、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智能系统工程训练、毕业实习与设计。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六、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
(一)公共课程
(二)大类课程
(三)专业课程
八、教学进程安排
附表一、二、三、四
九、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要求及安排附表五
附表一
08级自动化专业智能方向指导性学历
符号说明:⊙军训及入学教育·理论教学∶考试= 假期○实习※设计 综合实验、计算机实践+ 制造工程训练△公益劳动/ 学年论文廿社会实践(调查) ▲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毕业教育×机动
注意:寒假统一安排5周,暑假原则上安排7周。
集中实践或集中教学环节一般与暑假统筹安排,寒假原则上不安排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第2学期计算机程序设计实践,2周,分散进行。
第3学期第1周,专业导论,16学时;第2~3周制造工程训练II
第4学期第18~19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I;第20周,认识实习;电工电子实践II,1周,分散进行。
第5学期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1~3周开课;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综合实验,2周,分散进行。
第6学期第18~19周,人工智能课程设计;第20~22周,生产实习。
第7学期计算机仿真技术:1~3周开课;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设计,2周,智能系统工程训练,2周,分散进行。
2010级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进程表
2010级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外研学安排表
说明:
1、每个学生必须在第七学期之前取得至少8学分课外研学学分,此类学分单独记载;
2、同一奖项多次获奖,均按最高级别记学分,不重复记学分;
3、主要创新教育项目:大学生创新教育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教育成果、大学生科技论文、大学生科技作品等。
4、主要学科竞赛项目:“挑战杯”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智能机器人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嵌入式电子设计大赛等。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