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杨传祝

合集下载

《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

《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

《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美术全一册》教材中的外国美术鉴赏《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绘画》。

主要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六个部份进行论述。

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分为“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印象派绘画追求什么?”、“反印象派的后印象派”三部分。

鉴赏教材在外国美术鉴赏部分,是以西方美术的发展史为主要脉络。

本课印象派是欧洲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转变的重要过渡;而后继的后印象派则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西方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转变。

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分析概括地说我校高一的学生有两个特征,一是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尤其是美术生,这方面特点更加明显;二是对西方现代美术感兴趣,特别是对于西方现代的作品更加感兴趣,渴望深入了解,这些都是我上好本课的有利因素。

这部分内容大部分学生有所了解,所以在学习上感兴趣,抓住学生关注的作品深入的鉴赏。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占主体,因此直观性教学贴近学生实际。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感受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作。

(2)了解印象派绘画与后印象派绘画区别。

(3)了解和认识西方美术如何从传统的着重客观再现转向现代的着重主观的表现。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鉴赏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美术作品,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并能理解西方美术在19世纪末产生的根本性的变革--从传统走向现代。

教学难点:为什么西方美术的根本性变化发生在19世纪。

五、说教法、学法多媒体课件直观性教学方法辅以讲授法、提问法、读书指导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把握脉络1.提问:看两幅作品,说出画家、作品名以及属于哪个美术流派。

学生回答:席里柯《梅杜萨之筏》-浪漫主义美术库尔贝《奥南的葬礼》-现实主义美术2.回忆总结,西方美术史脉络(二)新授现在请预习过的同学来给介绍一下: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日出·印象》得来的。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准备 学生:1、课本 2、笔
教案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 程
一 (一)播放课件:四张莫奈的《干草垛》。提问: 、
情 境
四张图片各有什么不同?(光的颜色不一样)
导 入
(二)创设情境:在 19 世纪 70 年代以前,画家们
普遍在自己工作室埋头创作,从来没到户外去感受
自然光变化的美妙。后来在法国巴黎的一间小画

印 象
派(图)——后印象派(图)。对比思考:它们各
派 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提问:在你印象中的印象派是什么样子的?
(回答问题奖励小书签,激起课堂气氛。)
2.介绍印象派
①时代背景:19 世纪 70 年代
②代表画家:马奈、莫奈、德加、雷诺阿
③播放视频片段《日出印象》。名字的由来:
艺术评论家对这幅画的调侃。
印象派是欧洲从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转变的重要过渡。后印象派则真正实现了西方美术从传
统走向现代的根本变革。
知 (一)了解并感受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

பைடு நூலகம்
与 (二)能够区分印象派、后印象派的艺术特征。 能
力 :
(三)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通过运用“提问法——欣赏法——讲授法——游戏法——多媒体法—
态 度
(二)能够提高学生对西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加强学生的自主
价 值
思考性,培养学生勇于打破常规,自主创新的能力。


教学 (一)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和风格
重点 (二)了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区别。
教学
如何正确的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

美术《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1)》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1)》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二课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一.学情与教材分析:(一)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大部分同学对美术作品了解的较少,甚至于不会去主动鉴赏美术作品,并不了解鉴赏美术作品活动。

在第二单元中通过对中西美术经典作品的比较。

在此基础上大家对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角度有了进一步的需求。

大部分同学只是对美术作品喜欢就认为是鉴赏美术作品了,其实是错误的。

他们仅仅只从色彩和像与不像去判断作品的好坏。

进入第三单元对美术作屏风格特点的描述,侧重中西美术历史中重要时期的总特点,为大家对美术作品、美术家个体的认识,提供一个宏观的背景。

本课通过对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激起对美术鉴赏的学习热情,然后逐一进入学习鉴赏美术作品。

但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也有他们有利的一面,那就是现在学生见多识广,求知欲强,对新鲜事务接受能力强,再加上现代媒体的普及,老师如果能够抓住本课学习的要点,还是能够完成教学目标的。

由此看来,能否围绕教学目标讲好本课的关键在于――如何根据学情而不是单凭课本内容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并且既简练又要点明确的完成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1. 教学目标:了解后印象主义的绘画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学会鉴赏具体的现代艺术作品,以及对西方艺术的发展影响。

2. 内容结构:本课由两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首先对后印象主义给予一个时间上的界定及其画派特点和代表画家。

第二部分简述了现代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部分代表性的流派,但没有很具体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1、掌握后印象主义对后世的影响,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作品特点。

2、掌握现代派美术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本课涉及大量的流派,而这些流派又涉及丰富复杂的背景知识,认识现代美术的双面性。

(四)教具:多媒体设备、后印象派典型作品幻灯片、现代派部分作品幻灯片学具:导学案、纸、笔二、教学过程(一)时代背景导入新课现代科学的发展,摄影技术的日益成熟,东方艺术和非洲艺术的传入,大大刺激了单一化发展的西方美术;在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思想和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影响下,一批画家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重视直觉和下意识活动,艺术上不满足于客观事物的再现,而着重于内心的“自我表现”;于是产生了西方现代派。

教案—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

教案—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

山东省2010年优质课评张扬个性无限创新——《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授课人: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授课人————祝涛课型:艺术欣赏与体验课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大致的了解什么是后印象主义以及西方现代派美术,消除学生对其的神秘感、能简单地加以区分,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重点:西方现代派美术区别于传统美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教学难点: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发展轨迹及其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欣赏与思考、讨论,动手、分组教学;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1、后印象主义美术:导入:大家既然学习的是美术课,那么势必就要认识一些艺术家和了解一些美术作品1、展示一系列大家耳熟能详的古典主义、印象主义的作品,简单让学生评价一下特点(复习一下以前的知识),为接下来引出后印象主义埋下伏笔。

2、然后展示梵高、高更的作品(欣赏激情大师的传世名作),让学生自由地发言(包括艺术家的人生经历、绘画特点、艺术主张等等),并总结后印象主义作品与传统美术作品的区别,引出西方现代派美术的第一个特征:艺术家在绘画作品中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

3、比较塞尚的静物画和古典静物画的区别,引发学生对塞尚画面的真实性的探讨,并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要这样画?引出西方现代派美术的第二个特征:画面形式的创新。

小插曲:西方评论家把塞尚誉为“现代艺术之父”,老师则认为不仅仅是塞尚,连梵高、高更也应该是“父亲辈的”,这是为什么呢?接着往后看“儿子辈、孙子辈的作品”···2、西方现代派美术:1、展示“儿子辈的”表现主义、野兽派、立体派的代表画家蒙克、马蒂斯、毕加索的作品;通过学生们自己的分析,加上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三位画家的作品及艺术主张大致地了解:蒙克——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自我感受,扭曲的线条、神秘的色彩使画面紧张恐惧(像后印象主义的谁?)(伏笔!);马蒂斯——摒弃奴隶式的模仿自然、平面化的处理画面、色彩浓烈、富有装饰性、追求艺术的自由、纯洁、静穆(像后印象主义的谁?)(伏笔!);毕加索——画家按照想象的来作画,而不是看到的,几何化的处理画面、传达一种理念(像后印象主义的谁?)(伏笔!)2、连线题:通过学习,根据艺术家的主张及表现形式的相似性,把它连起来:儿子辈的父亲辈的毕加索梵高蒙克高更马蒂斯塞尚小插曲:走近大师,选取大家最熟悉的毕加索,来看一看他是怎样把人的多角度的脸放在一起的(提升兴趣、加深理解)3、展示“孙子辈的”代表画派——抽象主义,通过学生们的分析,总结抽象主义绘画的特点(如果说后印象主义之前的绘画是完全的写实,那么从后印象主义这儿,艺术家开始注入了个人的情感,并改变了绘画的方式,即使这样,画面中依然可以辨别出现实的形象,而到了抽象主义这里,画面已经完全没有了现实可辨的形象,绘画已经完全成为作者传达个人理念、宣泄情感的工具了)3、西方现代派美术产生的原因:1、工业文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照相机的出现2、哲学的发展,个性的解放,艺术家对人的主观情感的认识和表达3、创新意识的体现(不创新就会被埋没)4、动手创作:听一段乐曲,感受旋律,自己创作一幅现代派的绘画要求:以客观的现实为依托,运用变形、夸张等现代派手段,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思想。

《后印象主义绘画》教案杨传祝

《后印象主义绘画》教案杨传祝

《走进后印象主义绘画》教案授课学校:华东师大附属枫泾中学授课教师:杨传祝授课班级:高二年级美术创新班授课地点:7号楼二楼教室1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知后印象主义绘画出现原因及其主要艺术特点,以及主要代表画家各自绘画的作品特色,同时学生能以技法、造型、色彩、内容等审美手段鉴赏后印象主义绘画作品。

2、过程方法:学生课前资料查阅,教师课堂上对作品的讲解与分析,学生间讨论思考,使学生能运用课上的知识对作品感受赏析,最后上升为学生独立的作品审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风格的多样性,开阔了绘画的审美视野,提高了学生对绘画作品的主观表达与情感表达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后印象主义画派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明确塞尚、高更、凡高的各自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世界上,现在只有一个真正的画家---那就是我!”,教师询问学生:西方美术史上哪位画家敢如此大胆说出?答案是:保罗.塞尚,由塞尚引出后印象主义画派。

二、讲授新课:学生欣赏比较:后印象主义绘画和以前的绘画有什么不同?1、后印象主义绘画出现的条件(困境与机遇):(1)印象派之前的画家对描绘对象达到了技法娴熟,形象非常逼真,使后来的画家在写实上难以逾越。

(2)1839年照相机的出现与冲击。

(3)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化学工业推动颜料品质和数量的提高,物理学中对光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使画家产生对颜色观察的理性分析。

(4)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与启发。

2、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出现。

(1)后印象主义:那些早期学印象派方法,但不满足印象派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而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讨艺术表现的本质,强调表现主观感受的画家们,被1910年英国艺术理论家罗杰.弗莱称为“后印象派”,其主要画家代表为塞尚、高更、凡高等等。

(2)画家及代表作品赏析:①、A.塞尚简介 B.作品赏析:《苹果与橘子》、《夫人像》、《圣维克多山》。

高中美术_《后印象主义美术画家——高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后印象主义美术画家——高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在这节课上我把美术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为“情境导学—判断分析—合作探究—拓展延伸—互动讨论”五个依次推进的教学环节,在学与教中,围绕情境问题,运用知识技能、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形成美术学科素养的综合品质。

通过对高更的人生经历以及经典作品的解读分析达到锻炼学生在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方面能力。

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注重以问题情境为驱动,引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分析探索,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发展学生高阶思维。

【课前准备】:播放许巍的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渲染气氛,引导学生提前感受本课主题。

【导入部分】:2015年后印象主义大师高更的画作《你何时出嫁》在苏富比拍卖会卖出3亿美元(播放视频)是什么特质让这幅画赢得了人们的如此关注?这天价的背后又有多少我们现在还无法参透的内涵?进入课题《后印象主义画家——高更》【教学过程】:一、了解高更生平以及早期作品、理解绘画的转变1、看短片:《高更——微视频》简单了解高更的生平经历。

学生活动:结合时代背景,体会印象主义画派对他的影响以及画作的表现特点。

1875年,《伊埃納桥附近的塞纳河》——体会他独特的色彩感受力。

1885年《自画像》——感受社会、家庭、环境给他带来的影响,体会他内心的痛苦与纠结,以及对绘画的热爱。

1886年《读书的克罗维斯》——画面开始引入幻想,注重脱离客观写实的艺术特征。

二、布列塔尼之行,艺术风格形成时期1888年《布道后的幻想》:1、《布道后的幻想》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布局,感受高更的绘画构图,打破传统绘画固定视点的创新之举。

2、通过浮世绘的例证,感受高更作品的特点,体会他的主观色彩。

3、学生合作探究,总结高更艺术风格特征。

作品《布道后的幻想》分析高更作品的艺术风格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笔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面意味:__________、__________.4、高更艺术风格的形成标志着与印象主义美术的决裂。

印象主义绘画绘画 教案

印象主义绘画绘画 教案

课题:印象主义绘画绘画课时:1课时课型:欣赏课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教材分析: 本课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美术欣赏课本全一册第二十七课印象主义绘画,本科内容由一课时完成。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

在西方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

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

本课安排在现实主义绘画之后,现代主义绘画之前。

为这两课内容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本课内容在整个西方美术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奠基者,真正实现了西方美术从传统向现代的根本变革。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并感受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作。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对印象主义主义绘画的学习,及其课外对资料的接触、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外国的多元艺术作品,更能使学生认识美术在民族战争中发挥的社会作用,体会艺术家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文艺家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后印象主义绘画作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用心来欣赏画,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欣赏、讨论1.教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电子课件学具准备:印象主义绘画作品资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收拢学生的注意力及课堂纪律(1.分钟)二:引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欣赏了现实主义绘画,我们知道了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有柯罗、米勒、库尔贝、杜米埃等画家,以及我们了解了他们的作品,我们知道了现实主义画派的特征是:歌颂淳朴的劳动者,揭示社会的本质与矛盾。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下一课中的印象主义绘画,然后放映印象主义绘画作品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详案——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

详案——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教材分析]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

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

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总结印象派中的三种不同倾向的风格,得出各自的艺术追求。

2、过程与方法:以教师为主导,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充分参与、研究、讨论,感受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魅力,中国古代玉器作品的美,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艺术语言,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西方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文化素质及个性潜能素质。

[教学难点与重点]1、区分印象派绘画与传统绘画,区分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

2、感受了解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师:20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由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一个精彩的舞蹈节目至今令人难忘,那就是——?生:《千手观音》(异口同声)师:看来《千手观音》真的有很大的魅力啊!那好!我们就一起来重温一下其中的精彩片段。

(播放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舞蹈片断)师:同学们都沉醉于优美的舞蹈中了,不过有件事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演员上台的时候穿的是什么颜色的服装?生:黄色的、金色的。

师:那么为什么在舞蹈的过程中服装的颜色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呢?生:因为舞台灯光的关系。

师:对了。

物体在彩色灯光的照射下,物体原本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那么在自然光线的照射下物象的固有色会不会发生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欣赏一位画家画的草垛系列组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后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授课学校:华东师大附属枫泾中学
授课教师:杨传祝
授课班级:高二年级美术创新班
授课地点:7号楼二楼教室1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知后印象主义绘画出现原因及其主要艺术特点,以及主要代表画
家各自绘画的作品特色,同时学生能以技法、造型、色彩、内容等审美手段鉴赏后印象主义绘画作品。

2、过程方法:学生课前资料查阅,教师课堂上对作品的讲解与分析,学生间讨论思考,使
学生能运用课上的知识对作品感受赏析,最后上升为学生独立的作品审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风格的多样性,开阔
了绘画的审美视野,提高了学生对绘画作品的主观表达与情感表达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后印象主义画派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明确塞尚、高更、凡高的各自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世界上,现在只有一个真正的画家---那就是我!”,教师询问学生:西方美术史上哪位画家敢如此大胆说出?答案是:保罗.塞尚,由塞尚引出后印象主义画派。

二、讲授新课:
学生欣赏比较:后印象主义绘画和以前的绘画有什么不同?
1、后印象主义绘画出现的条件(困境与机遇):
(1)印象派之前的画家对描绘对象达到了技法娴熟,形象非常逼真,使后来的画家在写实上难以逾越。

(2)1839年照相机的出现与冲击。

(3)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化学工业推动颜料品质和数量的提高,物理学中对光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使画家产生对颜色观察的理性分析。

(4)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与启发。

2、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出现。

(1)后印象主义:那些早期学印象派方法,但不满足印象派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而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讨艺术表现的本质,强调表现主观感受的画家们,被1910年英国艺术理论家罗杰.弗莱称为“后印象派”,其主要画家代表为塞尚、高更、凡高等等。

(2)画家及代表作品赏析:
①、A.塞尚简介B.作品赏析:《苹果与橘子》、《夫人像》、《圣维克多山》。

②、A.高更简介B.作品赏析:《自画像》、《塔希提少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
们往哪里去?》。

③、A.凡高简介B.作品赏析:《凡高自画像》、《向日葵》、《吃土豆的人》、《阿尔的卧室》、
《星月夜》、《有乌鸦的麦田》、《加歇医生像》。

3、鉴赏三位画家的代表作,教师提问:三位画家最大绘画特点的不同是什么?学生运用已
有的知识鉴赏并思考回答。

4
5、课上作业:画家与作品连连看。

6、对西方美术史的影响:
(1)塞尚的几何体结构意识启发了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

(2)高更的原始、粗犷的装饰画风影响了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主义。

(3)凡高卓越的色彩和线条影响了挪威画家蒙克和德国表现主义。

三、总结。

《后印象主义绘画》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西方美术欣赏课,没有教材,课堂内容是教师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汇集而成。

我的授课目的很明确,是让学生知道后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主张,并且学生能运用课上掌握的知识去鉴赏出塞尚、高更和凡高的绘画艺术特点,运用赏析、比较、讨论、思考、回答等环节进行教学。

通过课上教学实效性来看,学生能主动完成教师课堂的问题与讨论,学生积极性较高,气氛相对活跃,较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首先是课堂知识容量相对较大,教师要在40分钟内把课堂内容讲析透彻,还要与学生有充分的互动还是比较难的,这就让我思考是否要把课堂上一些不太典型的代表作和拓展出的知识给减去,或是把本节课再细致深入讲析,把一节课变成两节课,这样学生自我活动时间增多,知识的深入也更透彻。

同时在学生鉴赏代表作的时候,明显感觉课前对后印象主义绘画的资料查阅不够充分,这就促使学生在平时多读书,课前多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