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颗粒级配
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1.9.1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
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
1.9.2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1.9.2的规定。
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1.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或0~0.15mm)表示。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表1.9.2项目单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 2.50 2.45 T 0328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12 -T 0340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 % 3 5 T 0333不大于砂当量不小于%60 50 T 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g/kg 25 -T 0346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 30 -T 0345 注: 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1.9.3 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其规格应符合表1.9.3的规定,砂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海砂中的贝壳类材料必须筛除。
开采天然砂必须取得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许可,并符合水利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通常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和OGFC混合料不宜使用天然砂。
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表1.9.3筛孔尺寸(mm)通过各孔筛的质量百分率(%) 粗砂中砂细砂9.5 100 100 1001.752.36 1.18 0.6 0.3 0.15 0.075 90~10065~9535~6515~305~200~100~590~10075~9050~9030~608~300~100~590~10085~10075~10060~8415~450~100~51.9.4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1.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其规格应符合表1.9.4的要求。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3650-2020新旧规范变化对比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3650-2020新旧规范变化对比在新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中,6.2关于水泥的规定没有变化。
而在6.3细集料方面,规范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规范要求细集料的级配应该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宜采用河砂。
如果河砂不易得到,可以采用符合规定的其他天然砂或机制砂。
但是,细集料不得采用海砂。
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6.3.1的规定。
表6.3.1中列出了细集料的技术指标。
按照规范的要求,细集料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其中,Ⅰ类和Ⅱ类的云母和轻物质含量有一定要求,有害物质限量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氯化物等也有规定。
而Ⅲ类的要求相对宽松一些。
此外,规范还对含泥量、泥块含量、MB值、石粉含量、坚固性、单级最大压碎指标、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要求。
细集料经过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应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
硫酸钠溶液法试验后,砂的质量损失不应过大,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需要注意的是,砂按产源分为天然砂、机制砂两类;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而石粉含量系指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当工程有要求时,含水率和饱和面干吸水率应采用实测值。
规范取消了Ⅰ类、Ⅱ类、Ⅲ类砂宜用于CXX强度等级混凝土。
6.3.4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6.3.4-1的规定,级配类别应符合表6.3.4-2的规定。
根据表6.3.4-1,细集料的分类包括天然砂和机制砂,其级配区分别为1区、2区、3区。
表中给出了不同筛孔的级配要求,以及累计筛余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除4.75mm和600μm筛档外,各级累计筛余的超出值总和应不大于5%。
对于砂浆用砂,4.75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应为0,这是新增的要求。
根据表6.3.4-2,级配类别分为I 类、Ⅱ类和Ⅲ类,对应的级配区也有所不同。
6.4粗集料的坚固性试验需要符合表6.4.1和表6.4.2的规定。
表6.4.2给出了粗集料的坚固性试验的技术要求,包括碎石压碎指标、卵石压碎指标、硫酸钠溶液法试验质量损失值、吸水率、针片状颗粒总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有机物和有害物质限量硫化物及硫酸盐等指标。
普通混凝土用细骨料(砂)的性质、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细骨料(砂)的性质、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外加剂和外掺料组成的。
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原材料的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决定的,同时也与施工工艺(拌合、浇筑、养护等)有关。
因此,了解各原材料的性质、作用及其质量要求,对合理选择材料及其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至关重要。
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故称为骨料(集料)。
砂子填充石子的空隙,砂、石构成的坚硬骨架可拟制由于水泥浆硬化和水泥石干燥而产生的收缩。
混凝土中砂的作用是调节比例,使配合比最优,从而在少用水泥的情况下更好的发挥各种材料的作用。
一、混凝土用细集料(砂)基本类型及其性质粒径为0.15~4.75的集料为细集料(砂)。
砂按产源有天然砂或人工砂。
天然砂是岩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大小不等,由不同矿物散粒组成的混合物,一般有海砂、山砂及河砂。
山砂的颗粒多具棱角,表面粗糙,与水泥黏结较好。
河砂的颗粒多呈圆形,表面光滑,与水泥的黏结较差。
因而在水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山砂拌制的混凝土流动性较差,但强度较高,而河砂则与之相反。
人工砂是由人工采集的块石加工而成的,棱角多,较洁净,但造价高。
工程中常选用河砂配制混凝土。
混合砂是由人工砂和天然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砂,它执行人工砂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把人工砂和天然砂相混合,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降低机制砂的生产成本。
一般在当地缺乏天然砂源时,可采用人工砂或混合砂。
根据砂用途将其分为三类: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或建筑砂浆)。
二、混凝土用砂的质量标准砂的质量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细度模数和颗粒级配细度模数是表征天然砂粒径的粗细程度及类别的指标。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砂的粗细程度。
建筑用砂通常分为粗、中、细三个级别。
在相同质量条件下,细砂的总表面积较大,粗砂的总表面积较小。
道路建筑材料1-5什么是集料的级配?用哪些参数表示级配?

道路建筑材料1-5什么是集料的级配?用哪些参数表示级配?道路建筑材料1-5 什么是集料的级配?用哪些参数表示级配?连续级配与间断级配类型有何差别?级配是集料中各种粒径颗粒的搭配或分部情况。
表示级配的参数有 3 个:分级筛余百分率、累积筛余百分率和通过百分率。
分计筛余百分率a i:是某号筛的筛余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
累积筛余百分率A i :是某号筛的分计筛余的百分率和大于该号筛的各筛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
A i a1 a2 a i通过百分率P i :是通过某号筛的式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
P i 100 A i常见的级配曲线有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
连续级配类型的集料,由大到小,逐级粒径的颗粒都有,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绘制的级配曲线平顺圆滑不间断。
间断级配集料中缺少一个或几个粒级的颗粒,大颗粒与小颗粒之间有较大的“空档” ,所绘制的级配曲线是非连续的,有间断的。
1-8 填隙碎石与级配碎石的集料在颗粒组成上有什么不同?这种差异对其路用性能有什么影响?填隙碎石主要是用单一的粗碎石做主骨料,经压路机碾压就位后,形成嵌锁结构,用石屑填塞粗碎石间的空隙,增加密实度和稳定性。
级配碎石是由各种大小不同的粒级集料按一定级配组成的混合料。
在颗粒组成方面,填隙碎石以单一粗碎石为主,填塞石屑于空隙中;级配碎石则含有各种不同粒径的集料。
填隙碎石强度形成和抗变形能力主要靠粗碎石颗粒的嵌锁作用,在空隙中填入石屑或粗砂,进一步增加强度和稳定性,适用于各等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
级配碎石强度形成和抗变形能力主要与集料的颗粒间的摩擦作用和粘结作用有关。
由多种粒径的颗粒集料构成,其稳定性和平整度比填隙碎石更好,可作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也可作路基改善层,或低等级道路的路面。
3-3 试述混凝土拌合物施工和易性的意思,影响因素,改善措施。
新拌水泥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也称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拌制、运输、浇注、振捣)并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
细集料试验

细集料试验T 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对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可采用干筛法,如果需要也可采用水洗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用水洗法筛分。
注:当细集料中含有粗集料时,可参照此方法用水洗法筛分,但需特别注意保护标准筛筛面不遭损坏。
2仪具与材料⑴标准筛。
⑵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⑶摇筛机⑷烘箱:能控温在105℃±5℃。
⑸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验准备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mm 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 或4.75mm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
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小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4试验步骤4.1干筛法试验步骤4.1.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4.75mm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0g。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不宜采用干筛法。
③无摇筛机时,可直接用手筛。
4.1.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4.2水洗法试验步骤4.2.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 ,准确至0.5g。
粗细集料技指标

粗细集料技指标————————————————————————————————作者:————————————————————————————————日期:水泥混凝土用粗细集料技术指标 一、细集料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且粒径小于5mm 的河砂;当河砂不易得到时,可采用符合规定的其他天然砂或人工砂;细集料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时,应经冲洗处理。
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6.3.1的规定。
表6.3.1细集料的技术指标注:1、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有抗冻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
2、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的混合砂。
3、石粉含量系指粒径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
4、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5、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做坚固性试验。
6、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采取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6.3.2细集料宜按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 3或600t 为一验收批,小批量进场的宜以不超过200m 3或300t 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当质量稳定且进料量较大时,可以1000t 为一验收批。
检验内容应包括外观、筛分、细度模数、有机物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的石粉含量等;必要时尚应对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及碱活性等指标进行检验。
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的规定。
项 目技术要求Ⅰ类 Ⅱ类 Ⅲ类 有害物质含量云母(按质量计,%) ≤1.0 ≤2.0 ≤2.0 轻物质(按质量计,%)≤1.0 ≤1.0 ≤1.0 有机物(比色法)合格 合格 合格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 3质量计,%) ≤1.0 ≤1.0 ≤1.0 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0.01 <0.02 <0.06 天然砂含泥量(按质量计,%) ≤2.0 ≤3.0 ≤5.0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5 ≤1.0 ≤2.0 人工砂的石粉含量(按质量计,%)亚甲蓝试验MB 值<1.4或合格 ≤5.0 ≤7.0 ≤10.0 MB 值≥1.4或不合格≤2.0 ≤3.0 ≤5.0 坚固性天然砂(硫酸钠溶液法经5次循环合的质量损失,%)≤8 ≤8 ≤10 人工砂单级最大压碎指标(%) <20<25 <30表观密度(kg/m 3) >2 500 松散堆积密度我(kg/m 3)>1 350 空隙率(%) <47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配制的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6.3.3砂的分类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P18-560(集料-颗粒级配分析)

法标P 18 - 5601990 / 09 ——————————————————————————————集料筛分级配分析试行标准法国标准化协会1990年/09出版关于本试行标准的意见,应于1992/05/31前告知法国标准协会。
代替1978/10同号标准。
———————————————————————————————————对应性到本文件出版为止,欧洲或国际尚无此主题标准出版。
———————————————————————————————————分析在关于集料的P 18-标准系列,本标准定义确定集料粒度的方法。
描述词型国际技术词汇:集料、粒度、级配、筛。
修改:编辑与排版的修改。
改正———————————————————————————————————集料本文件起草标准化委员会成员秘书处:巴里奥成员:(略)目录1 目的2 应用范围3 编号4 概述4.1定义4.2试验原理5 仪器仪表5.1常用仪表5.2专用仪表6 试验样品的制备7 试验7.1用于粒度测量分析样品的干质量的确定7.2洗7.3筛7.4称8 结果的表示8.1计算8.2结果的表示8.3级配有效性9精度附件A附件B1 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确定粒度在0.063-80㎜间的集料的操作方法.2 应用范围本标准用于房屋、土建的天然或人工集料.3 参考文献NF P18 - 101 集料—词汇—定义—分类P18 - 553 集料—试验样品的制备NF X11 - 501 筛与筛分—检验筛的金属网和打孔钢板—开孔的额定尺寸NF X11 - 504 筛与筛分—检验筛的金属网与打孔钢板—技术要求与检验NF ISO 5725 统计应用—试验方法的忠实性—标准化试验方法可重复性与实验室间试验的可再现性的确定( 编号:X 06-041 )4概述4.1定义-- 粒度: 颗粒大小的分布-- 筛余物: 筛后剩余物-- 过筛料: 穿过筛的材料4.2试验原理试验是用系列筛将材料从大到小分为不同等级, 孔尺寸和筛数的选择是根据样品的性质与要求的精度.各种筛余物的质量或各种过筛物的尺寸都与材料初重成比例,得到的百分比是以数的形式或是以图的形式( 粒度测量曲线 )表示.5仪器仪表5.1常用仪器仪表--按P18-553标准规定的仪表--槽,刷--天平,量程要与称物相匹配, 且可进行各种称量, 精度0.1%--通风烘箱1050C ± 50C--洗涤装置5.2专用仪器仪表筛,孔符合NF X11 - 501标准,直径≥ 250㎜在本标准规定的检验筛中,一般使用集料分类的NF P18 -101标准筛的检验按NF X11 - 504的规定6 试验样品的制备样品应按P18 - 553标准规定制备.试验用样品的质量M应大于0.2 D, 其中M为㎏,D为㎜7 试验7.1用于粒度测量分析的样品的干质量的确定由于干燥会带来不便, 分析前先用含水率料: 因干燥后筛第一是需要时间, 第二是颗粒黏结. 实验室样品,一般准备2个.一个质量为M 1h , 确定级配样品的干质量, 另一个质量为M h , 进行级配。
细集料颗粒级配

一、细集料颗粒级配检测实施细则(一)国标1、检测依据1.1《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2、质量要求2.1 产品标准2.1.1《建筑用砂》(GB/T14684-2001);2.1.2《混凝土用机制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DB50/5017-2001)。
2.2 技术要求2.2.1 GB/T14684-2001规定的颗粒级配颗粒级配(GB/T14684-2001)表2.2.1注:a、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3.2.1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0.60mm筛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b、1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 85 , 2 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0 , 3 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75 。
2.2.2 DB50/5017-2001规定的颗粒级配机制砂颗粒级配(DB50/5017-2001)表2.2.2注: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3.2.2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0.60mm筛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3、适用范围3.1适用于建设工程检测普通混凝土用天然砂和人工砂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4、主要仪器设备4.1方孔筛:孔径为0.15mm、0.30mm、0.60mm、1.18mm、2.36mm、4.75mm及9.50mm,筛底和筛盖各一只;4.2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4.3 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1g;4.4 摇筛机;4.5 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5、检测前的准备5.1检测设备必须经过送检和自检合格。
5.2 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约1100g 作为颗粒级配检测的试样,并将试样放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5.3 筛除大于9.50mm 颗粒,记录筛余百分率。
5.4样品数量:每个样品检2份试样。
6、检测步骤6.1 准确称取试样500g ,精确至1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细集料颗粒级配检测实施细则
(一)国标
1、检测依据
1.1《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2、质量要求
2.1 产品标准
2.1.1《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2.1.2《混凝土用机制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DB50/5017-2001)。
2.2 技术要求
2.2.1 GB/T14684-2001规定的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GB/T14684-2001)表2.2.1
注:
a、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3.2.1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0.60mm筛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b、1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 85 , 2 区人工砂中
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0 , 3 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
以放宽到100~75 。
2.2.2 DB50/5017-2001规定的颗粒级配
机制砂颗粒级配(DB50/5017-2001)表2.2.2
注: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3.2.2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0.60mm筛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3、适用范围
3.1适用于建设工程检测普通混凝土用天然砂和人工砂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4、主要仪器设备
4.1方孔筛:孔径为0.15mm、0.30mm、0.60mm、1.18mm、2.36mm、4.75mm及9.50mm,筛底和筛盖各一只;
4.2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4.3 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1g;
4.4 摇筛机;
4.5 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5、检测前的准备
5.1检测设备必须经过送检和自检合格。
5.2 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约1100g 作为颗粒级配检测的试样,并将试样放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5.3 筛除大于9.50mm 颗粒,记录筛余百分率。
5.4样品数量:每个样品检2份试样。
6、检测步骤
6.1 准确称取试样500g ,精确至1g 。
将试样倒入按筛孔大小顺序从上到下排列的套筛上。
6.2 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 ,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
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号筛,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6.3 称量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 。
筛分后,各号筛的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否则须重新试验。
7、数据处理
7.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7.2 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
7.3 按下式计算细度模数X M ,精确至0.01:
75
.475
.415.030.060.018.136.21005A
A A A A A A M X --++++=)(
式中:15.030.060.018.136.275.4A A A A A A 、、、、、—分别为4.75、2.36、1.18、0.60、0.30、0.15mm 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7.4 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7.5 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
之差大于0.20,应重新进行试验。
7.6 绘制筛分曲线图:以累计筛余百分率为纵坐标,筛子尺寸为横坐标,绘制筛分曲线图,根据曲线图观察颗粒级配。
8、检测报告内容
8.1建筑(国标)用砂检测报告。
(二)公路工程行标
1、检测依据
1.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质量要求
2.1 产品标准
2.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2.2 技术要求
2.2.1 JTJ041-2000规定的砂分区及级配范围
砂分区及级配范围(JTJ041-2000)表2.2.1
2.2.2 JTJ041-2000规定的分类
砂的分类(JTJ041-2000)表2.2.2
3、适用范围
3.1 适用于公路工程混凝土用、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
..............天然砂、人工砂和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3.2 对混凝土用细集料——可采用干筛法,如果需要也可采用水洗法筛分;
3.3 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用水洗法筛分。
4、主要仪器设备
4.1方孔筛
4.1.1 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孔径为0.075mm、0.15mm、0.30mm、0.60mm、1.18mm、2.36mm、4.75mm及9.50mm,筛底和筛盖各一只;
4.1.2 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孔径为0.075mm、0.15mm、0.30mm、0.60mm、1.18mm、2.36mm及4.75mm,筛底和筛盖各一只;
4.2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4.3 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1g;
4.4 摇筛机;
4.5 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5、检测前的准备
5.1检测设备必须经过送检和自检合格。
5.2 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约1100g作为颗粒级配检测的试样,并将试样放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5.3混凝土用天然砂要筛除大于9.50mm颗粒;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
机制砂等要筛除大于4.75mm 颗粒。
5.4 将过筛试样分为大致相等的2份试样,即每个样品检2份试样。
6、检测步骤
6.1 干筛法
6.1.1 准确称取试样500g ,精确至0.5g 。
将试样倒入按筛孔大小顺序从上到下排列的套筛上。
6.1.2 同国标6.2。
6.1.3 称量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0.5g 。
筛分后,各号筛的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否则须重新试验。
6.2 水洗法
6.2.1 准确称取试样500g (1m ),精确至0.5g 。
6.2.2 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盖没,但不得使用任何洗涤剂、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
6.2.3 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将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6.2.4 用1.18mm 筛及0.075mm 筛组成套筛。
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倒出,经过套筛筛除小于0.075mm 的颗粒,但不得将集料倒出。
6.2.5 重复6.2.2~6.2.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且小于0.075mm 的颗粒全部倒出。
6.2.6 将1.18mm 筛及0.075mm 筛筛子上的集料及容器中的集料全部回收在一个搪瓷盘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6.2.7 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2m ,准确至0.1%,1m -2m 之差即为通过0.075mm 筛的部分。
6.2.8 用0.15mm 、0.30mm 、0.60mm 、1.18mm 、2.36mm 、4.75mm 筛、筛底及筛盖各一只组成套筛。
6.2.9 将水洗后的干燥试样2m 倒入按筛孔大小顺序从上到下排列的套筛上,将套
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 ,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
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号筛,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6.2.10 称量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0.5g 。
筛分后,各号筛的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2m 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7、数据处理
7.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当采用水洗法筛分时,由于干筛时套筛中无0.075mm 筛,故筛底即为0.075mm 筛的分计筛余。
7.2 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
7.3 计算质量通过百分率: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须计算通过百分率.....................,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7.4 按下式计算细度模数X M ,精确至0.01:
75
.475.415.030.060.018.136.21005A A A A A A A M X --++++=)(
式中:15.030.060.018.136.275.4A A A A A A 、、、、、—分别为4.75、2.36、1.18、0.60、0.30、0.15mm 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7.5 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以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应重新进行试验。
7.6 绘制筛分曲线图:以累计筛余百分率或质量通过百分率为纵坐标,筛子尺寸为横坐标,绘制筛分曲线图,根据曲线图观察颗粒级配。
8、检测报告内容
8.1公路基层用集料检测报告 或公路混凝土用细集料检测报告 或公路沥青用细集料检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