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性能大连理工大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一、 解释下列名词。

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

6.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 的台阶。

8.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12.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裁,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

13.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

14.解理断裂:沿一定的晶体学平面产生的快速穿晶断裂。晶体学平面--解理面,一般是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面。

15.解理面:在解理断裂中具有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体学平面。

16.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叫做静力韧度。是一个强度与塑性的综合指标,是表示静载下材料强度与塑性的最佳配合。

二、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

答:E 弹性模量;G 切变模量;r σ规定残余伸长应力;2.0σ屈服强度;gt δ金属材料拉伸时最大应力下的总伸长率;n 应变硬化指数 【P15】

三、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主要决定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合金化、热处理、冷塑性变形等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大小,但是不改变金属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组织虽然改变了,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未发生改变,故弹性模量对组织不敏感。【P4】

四、 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P21】

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五、 剪切断裂与解理断裂都是穿晶断裂,为什么断裂性质完全不同?【P23】

答:剪切断裂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滑移面分离,一般是韧性断裂,而解理

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以极快的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解理断裂通常是脆性断裂。

六、 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

七、 论述格雷菲斯裂纹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推导格雷菲斯方程,并指出该理论的局限性。

【P32】 答: 2

12⎪⎭⎫ ⎝⎛=a E s c πγσ,只适用于脆性固体,也就是只适用于那些裂纹尖端塑性变形可以忽略的情况。

答:思路:单位体积储存的弹性能加上新增裂纹表面能对裂纹半长一级偏导数等于零

单位体积弹性能为U e =-πσ2a 2/E

裂纹所增加的表面能为W =4a γs

Ue +W =-πσ2a 2/E +4a γs

在总能量曲线的最高点处,系统总能量对裂纹半长a 的一阶偏导数应等于零。

临界裂纹扩展应力σc 与裂纹长度a 的平方根成反比。

八、什么是包申格效应,如何解释,它有什么实际意义?

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包申格效应与金属材料中位错运动所受的阻力变化有关。在金属预先受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时,位错沿某一滑移面运动,遇林位错而弯曲,结果,在位错前方,林位错密度增加,形成位错缠结和胞状组织。这种位错结构在力学上是相当稳定的,宏观上表现为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 卸载后施加反向力,位错被迫作反向运动,在反向路径上,像林位错这类障碍数量较少,而且也不一定恰好位于位错运动的前方,故位错可以在较低应力下移动较大距离,即第二次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

包申格效应对于研究金属疲劳问题是很重要的。因为材料在疲劳过程中,每一周期内都产生微量塑性变形,在反向加载时,微量塑性变形抗力(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显示循环软化现象。另外,对于预先经受冷变形的材料,如服役时受到反向力的作用,就要考虑微量塑性变形抗力降低的有害影响,如冷拉型材及管子在受压状态下使用就是这种情况。 九、试述多晶体金属产生明显屈服的条件,并解释bcc 金属与fcc 金属及其合金屈服行为不同的原因。

屈服现象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关:

材料变形前可动位错密度很小,或虽有大量位错但被钉扎;

随塑性变形发生,位错能快速增值;

●位错运动速率与外加应力有强烈依存关系。

由于变形前可动位错密度小,为了满足一定变形速率,就必须增大位错运动速

率,此时需要较高的应力,这就是上屈服点。一旦塑性变形产生,位错大量增值,位错运动速率则下降,相应应力降低,从而产生屈服现象。位错运动速率应力敏感指数m 越低,则使位错运动速率变化所需的应力就越大,屈服现象越明显。bcc 金属的m 21212⎪⎪⎭⎫ ⎝⎛≈⎪⎪⎭⎫ ⎝⎛=a E a E s s c γπγ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