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过渡语
议论文精彩过渡句

议论文精彩过渡句
1、历史是一个广阔的领域,涵盖了丰富多彩的事件和杰
出人物。
我们可以乘上一艘扁舟,穿越时空,探寻那些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生。
2、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成功者
都是在团结合作的基础上创造辉煌的。
3、成功人士往往并不是一开始就光彩照人,他们经历了
挫折和苦难,但是他们从不放弃,最终闪耀出自己的光芒。
4、历史长河中,有无数名人谱写了团结奋斗的凯歌,他
们的成功离不开合作和团结。
5、通过对历史的观察,我们会发现历史是可以信赖的,
它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启示和教训。
6、在名人录中,有许多成功者向我们展示了合作的力量,他们通过团结合作,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7、在成功人士的自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为了实现自
己的理想而不断努力奋斗的精神。
8、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名人通过合作和团结谱写了一曲
曲凯歌,他们的成功离不开这种精神。
9、为了寻找合作的奥秘,我开始了漫长的探索之旅。
10、在历史的长卷中,我不断寻觅着合作的足迹。
11、历史长河中,无数成功人士都展现出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力量。
12、在历史的河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些传奇人物的智慧和开拓精神。
13、在历史的沙滩上,我们可以捡拾到成功的贝壳,这些贝壳上写满了合作和双赢的精神。
14、通过阅读泛黄的书页,我们可以追寻先辈的足迹,感受到他们留下的智慧和精神的火热。
议论文的过渡句

议论文的过渡句我们要认真审清自己实际情况,不要因存在的缺陷而气馁,只要懂得发现自己的长处,我们也会烙出美妙的饼来。
B、张扬与内敛布莱尔曾说过:“一个人年轻时若是保守党,就太没有心肝,但一个人年老时若是自由党,就太欠成熟。
”或许,,。
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李清照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或许,张扬属于男子,内敛属于女子。
张扬,让阳光灿烂普照大地,让万物复苏;内敛,让月光撒下的清辉伴着失眠的人入睡;张扬,让滚滚长江水无休无止;内敛,让漫漫撒哈拉沙漠中的驼铃悦耳动听。
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过于内敛,黑暗会让赶路的行人恐慌;过于张扬,江水会决堤;过于内敛,驼铃无法给迷路的人指明方向。
原来,。
年轻人和老人都需要张扬也需要内敛;男子和女子既要懂得张扬也要懂得内敛。
张扬自己的青春,人生才会灿烂多彩。
张狂是幼稚的表现,它可能会让你跌入万丈深渊。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面对着刘邦别有用意的提问,韩信低头看着棋局,漫不经心地回答。
在关键时刻,他不懂得内敛,依然口出狂言。
殊不知他这句话更加坚定了刘邦要灭掉他的决心。
张狂使他将自己推向死亡。
我们要懂得在张扬中学会内敛。
生活才会更安全。
然而过于内敛就成了冷漠,成了懦弱。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志士感慨着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呢。
他们渴望着识千里马的伯乐,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像吕尚碧溪垂钓,得遇重人的文王那般幸运呢?在期望与失望中等待,结果只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我们要学会在内敛中张扬自己。
我们要新颖,要多变,张扬自己的个性,让生活之水沸腾;我们要规范,要稳定,要内敛自己的浮躁,在坎坷面前心如止水。
是寒冷时妈妈送来的一衣温暖,是酷热是爸爸送来的一阵凉意,是口渴时的一壶清凉,是下雨时的一伞叮咛。
是欢快时的大声歌唱,是悲伤时的放肆呼喊,是欢聚时的载歌载舞,是离别时追着火车跑的背影。
人生中,用内敛和张扬来表达我们的爱,一滴水也足以让大海翻滚,一枯草也会让青山黯然。
【作文】优秀过渡句(高中议论文作文必备)

优秀过渡句(高中议论文作文必备)1莎士比亚: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点拨:用于总结过去,告别往事,展望未来,迎接新生。
这是莎士比亚剧作《暴风雨》中的经典句子,也被译为“以往的一切都只是个开场的引子”或“以往的只算得是序幕”。
意为发生的事,都已是过去的事,我们不管是好是坏,都不必再过多惦记,而要坦然面对,迎接未来。
类似的名言还有丰子恺的:“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惧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表示一种淡泊、宁静、稳重、豁达。
2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点拨:此句出自孟浩然的作品《与诸子登岘山》,使用范畴很广泛。
可用在写完名人事例,引出“我辈”的志向与做法,或者关联古今,转到对现实的描写与抒情。
话说这几年的作文题,以青年修养、责任担当等主旋律居多,很多同学用这句话来过渡,或者截取部分做标题,屡试不爽。
3《春江花月夜》里的那句话让多少人感慨唏嘘: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点拨:这是张若虚的经典名句。
可用在从古代到现代,昨天到今天,从先人到今人,从前辈到吾辈。
类似的经典句子还有海明威的“一代人来,一代人去,太阳照常升起”。
4如果说久远的故事,已沉淀为静默的历史,无法再打捞与篡改,那么我们身边的就是现实,正在活生生地出现和演绎。
点拨:从历史到现实,到身边实际,到个人的实际。
5我们的思绪从历史回到现实时,我们会发现,大浪淘沙,多少英雄已经逝去,多少传奇已经沉淀,但有些情感(道理)并没有被湮没,而是由一代代人承续下来。
点拨:从历史到现实,到当今。
6我们可以一次一次去撞南墙,我们不能一个一个失去理想。
点拨:来自一句网络名言。
可以用在写完挫折、磨砺、痛苦、失望之后,表明自己的理想追求也不屈意志。
我们宁可做个最渺小卑微的人,但也有小小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愿望,也不做那个看上去光鲜富足的人,却活得既无梦想,也无愿望。
7翻开众多历史名人的人生大书,有哪一位没有为理想而孜孜以求过,踏破铁鞋过?点拨:追溯历史,引出古代的名人事例。
文章写作总结过渡句60例

文章写作总结过渡句60例1.跳出局部看全局,跃出小众看群众。
2.绷紧思想之弦、筑牢责任之堤3.效劳大局、围绕中心、瞄准全局。
4.抱负与现实相融合,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5.练就硬脊梁、扛出铁肩膀。
6.目标详细化,考核数据化。
7.出征号角吹响,冲锋战鼓擂起。
8.不搞“坐而论“、只要“起而行“。
9.既要丢面子、还要挨板子。
10.任凭风浪起、敢开逆风船。
11.将杂音过滤、把歪向纠偏。
12.脚印中砺硬功、汗水中得真知。
13.迎着困难上、顶着烈日冲。
14.现象表现本质,形式效劳于内容。
15.融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
16.严考核不松懈,结硬账不手软。
17.学会换脑子、擅长转方式。
18.保持好状态、强化硬举措。
19.学问全掩盖、宣传进万家。
20.坐等没有出路,慢了就是退步。
21.抓重点、攻难点,破堵点。
22.筑牢信仰“压舱石“,把牢方向“生命线“。
23.书写“振兴答卷“、走出“致富之路“。
24.从顺境中发觉隐患、从机遇中看到挑战。
25.表彰先进,鼓励一般,带动后进。
26.“学究竟“做好样子、“思到心“悟出真理。
27.领导决策的“情报源“,把握进度的“显示屏“。
28.凝心聚力迎挑战、会聚合力干精彩。
29.业务工作“一枝独秀“、全局工作“花团锦簇“。
30.修枝剪叶净生态、补钙壮骨促提高。
31.奋力登上进展新顶峰,不断开拓进展新境地。
32.神圣使命心中装、守护安静好典范。
33.当好“监视员“、做好“效劳员“。
34.夯实了软实力,壮大了硬实力。
35.泰山压顶不慌乱,危机降临有定力。
36.甘于当“配角“、满意于“列席“。
37.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
38.普及与提高相促进、融合与整合共推动。
39.制度成为“软面条“、纪律成为“橡皮筋“。
40.英雄珍贵在才智、血性不仅在拼搏。
41.统筹工作进度上“算好账“、精准发觉问题上“提水平“。
42.逐节点逐节点坚守,逐阶段逐阶段推动。
43.在提升力量素养上答好卷,在高效履职尽责上做好题。
作文过渡段落摘抄

作文过渡段落摘抄
1.当你为自己的未来踏踏实实地努力时,你身上那种无形的力量,正在悄悄地为你铺路。
2.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
比赛在乎终点,而旅行在乎沿途风景。
在这条漫长的旅途中,我们不断要做出选择:是要真实的生活,还是要暂时逃避现实的生活;是要活得漂亮,还是要活得充实;是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还是要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人;是要拥有一个伟大的理想,还是要拥有一个单纯的梦想……做出选择就不要后悔,只要选择了就不要轻易放弃!
3.我希望我是一阵风,因为风可以吹走一切的烦恼。
我希望我是一颗流星,因为流星可以带给人们幸福和喜悦。
4.有人说:“生活不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也不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对啊,生活总是充满着惊喜和变化,当你感觉到艰难、无助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正走在成功的路上了。
5.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
—— 1 —1 —。
申论作文过渡词

申论作文过渡词
过渡词在写作中起到连接句子和段落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流畅,逻辑清晰。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过渡词,可以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但不要使用与标题相同的文字。
1. 首先 / 第一(二、三)点 / 第一(二、三)个原因:用于列
举事物或论证观点时,引出第一个(二、三)点或原因。
2. 其次 / 第二(三、四)点 / 第二(三、四)个原因:引出第
二个(三、四)点或原因。
3. 此外 / 另外 / 更重要的是:用于引出一个额外的观点或理由,加强论证力度。
4. 而且 / 而且更重要的是 / 更重要的是:用于接续同一观点下
的不同理由,增强逻辑性和说服力。
5. 同时 / 同时也 / 更重要的是:用于引出一个或多个并列的观
点或理由。
6. 然而 / 但是 / 可是:用于引出一个相反的观点、问题或意见。
7. 反之 / 正相反 / 相反地:用于引出另一个与前面观点相反的
观点或论据。
8. 总而言之 / 归纳起来 / 概括来说:用于总结之前所说的观点
或论证。
9. 因此 / 所以 / 因而:用于表达因果关系,引出结论或推理。
10. 称之为 / 叫做 / 是指:用于解释或定义一个概念或术语。
通过恰当地运用这些过渡词,可以使文章从句子到段落之间的连接更加流畅,思路更加清晰,更加有说服力。
同时,注意避免使用与标题相同的文字,可以避免重复,使文章更加丰富多样。
议论文过度段落

议论文过渡句1.前面写物转入写人的过渡句有:①物犹如此,人亦然。
(独立成段)②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我们难道不更应该走出模仿,寻找真我,成就人生吗?(可以代其它话题)③花即如此,人更亦然。
……④游戏如此,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⑤自然界如此,人世不也是这样吗?2.引入事例的过渡句有:①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
纵观其中,蓦然发现,凡是名垂千古之士,都能做到认知自我(划横线的是观点句,可以代其它话题)②从古至今,此类事件层出不穷。
(独立成段)古有……现代社会依然如此,……③曾看过那些……人,……对于……来,……是……曾看过一位……人,……对于……来,……是……曾听过这样一个人,……曾自己亲身体验过,……④A打开历史的窗户,你会发现:爱迪生在兴趣的导引下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发明,……B翻开历史的页码(书卷),你会发现:李四光在从小就养成的热爱地质专业的兴趣导引下,踏遍祖国大江南北……C喜掀当今的画卷你会发现:徐虎在兴趣……(这不正是他们拥抱兴趣,笑对成功吗!)(话题:兴趣)△时光掩盖不住倾情的容颜,世间说不尽英雄的故事。
……△历史的长河含着那一串串的名字,悠悠地流淌着流淌着……△打开厚厚的史册,沿着历史的长河漫步而去。
……⑥中国浩瀚历史,上下五千年,历经了各个朝代的兴盛昌隆,也历经了时代更迭的兵荒马乱,在这厚重的历史中有一位让人不得不提的奇女子,她就是武则天。
…⑦你曾为身体上的缺陷而难过吗?那就读读霍金、海伦〃凯勒!……你曾为不幸的遭遇而沉沦吗?那就品读一下司马迁吧!……你曾为事业的不顺而惋惜吗?那就感悟一下屈原吧!……你曾为得不到理想的学习环境而苦恼吗?那就要读读匡衡、王冕吧!⑧翻开页面已发黄的历史,上面清晰地叙述着两种故事。
春秋时期……合拢历史的古籍,眺望时代的风光,又给我们演绎着这样的剧目。
2004雅典奥运会……⑨君不见(闻),……君不见(闻),……3.转入联系现实生活的过渡句有:①在我们生活中,有……②现代社会依然如此,……③材料中……现实生活的……少吗?④站在现实的大潮中,也有许多类似的道理。
写作素材过渡句(100例)

写作素材过渡句(100例)1、临场解忧不如平时分忧、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2、肤浅学习只是“包装”、研学实践才叫“武装”。
3、一时的典型好做、长久的典型难当。
4、淋漓地彰显着热心,无私地呵护着真情,默默地铭记着责任。
5、平民英雄引领道德风尚;凡人善举尽显道德力量。
6、核心价值的凝聚力、传统美德的吸引力。
7、顶着帽子耍威风、占着位子玩权术。
8、凝聚民心的“强磁场”、汇集能量的“蓄电池”。
9、给队伍配备“动力阀”、给前进设置“加油站”。
10、用智慧拿到致富“入场券”、用勤奋敲开生活“幸福门”。
11、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在推动创新中大显身手。
12、处置措施显力度、检视问题有广度。
13、理念扎根心底、行动见诸脚底。
14、奋力拼搏的干劲、奋勇当先的闯劲、奋发有为的钻劲。
15、当好垫脚石、做好铺路功。
16、把英雄当教科书、把榜样当“启明星”。
17、思想上的传播者、技能上的传承者。
18、见领导拍巴掌叫好、遇难题拍屁股走人。
19、扶正必须祛邪,激浊方能扬清。
20、坚守第一道防线、严守第一道闸门。
21、塑狼性文化、育胜战尖兵。
22、用口碑铸造历史丰碑、用精神支撑信仰“大厦”。
23、站在“新起点”、展现“新气象”。
24、台上讲的好、台下干得好。
25、台上他说、台下说他。
26、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
27、过险滩有胆气、行正道有豪气。
28、无为带来空耗、乱为带来内耗。
29、让问题见底归零、让举措务实有效。
30、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31、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
32、不吹一阵风、不表一时态。
33、实现新跃升、迈好新步伐。
34、立下军令状、敢闯火焰山。
35、在大局中找到定位,在空间中看到全局。
36、在学习中查找问题、在领悟中提高站位、在实践中整改提升。
37、创新上的引领者、行动上的示范者。
.38、党建引领聚合力、固基铸魂谱新曲。
39、高人一招的素质、低人一点的姿态。
40、创新赢得发展先机、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 天……
•
• 四、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之间的过渡。
• 1、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 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性词语完 成;
• 2、正面举例与反面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 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过渡。
• 三、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 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 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 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 (一)事实到理论
• 1、“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
• 2、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呢?
• 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 【例8】
• 古人尚能如此理性面对问题,可如今的世界却有很多 人,无法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实际和考虑别人的情况。如 果"非典"在发现初期就被重视而不隐报,也午今天的" 非典"就不会如此猖撅。如果美国理性面对伊拉克的核 危机,试着用卜交手段解决,也许美伊战争就不会爆发,
过渡——议论文包装技巧
• 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 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不妨回顾一下, 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 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那 么议论文中的过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 一、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常用的表述方式: •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
• • 2、当然,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不能说“不”。如果你
面对一潭死水的生活,波澜不起,生命的冲劲早已缺席,人生的 斗志也了无踪影,你应该对这样的生存现状勇敢地说“不”。 1999年,高燃以一个中专毕业生的身份只身来到广州打工,又 毅然抛弃月薪5000多元稳定工作,多方联系进入一家高考补习 班,次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后来创办市值上亿元的 MYSEE公司。央视记者李小萌采访他,他说,我不想过那种一 眼就可以望到头的人生。高燃勇敢地跟平庸的生存状态说“不”, 高燃超越了自己,他成功了。
•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 信而不立’。”
• 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 话题作文,学生从话题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阐述见解。一 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 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 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 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 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
• 六、辩证过渡 • (一)欲进先退 • 在对某问题阐述自己观点见解时,先要承认与此相反的观点见解存在的合理性,然
后指出其道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接着语意一转,话题转入对此观点见解的主要论述。 “退”是通过承认反面的观点见解以防论证疏漏,“进”是论证文章论点的主体。 • 【例11】 • 的确,外在环境的感染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青少年思想单纯,阅历浅,经验少, 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世界观还未形成,触于墨者即黑,染于朱者即赤。多少青少 年受坏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赌博、酗酒、偷盗、抢劫,逐渐走向犯罪的深渊。 难怪昔有“孟母三迁”之举,这是促进孟子成为一代儒圣不可否认的外因条件。甚至 多少知识名人、革命志士、人民功臣、劳动模范,也经受不了环境的熏染,荣华富贵 的诱惑,最终沦为历史的罪人。 • 然而(转入论题),事物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以事物的一般规律抹杀事物的特殊性 存在。 • 【例12】 • 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 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 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 硬的,是脆弱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 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而这些则又需要 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之下继续发展。 • 1 3、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 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 其它如:诚然、固然、毋庸置疑
• 3、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 4、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 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
• 5、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 是……
• 【例3】 • 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
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
• 【例4】 •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 【例5】 •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
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 如此。
• 【例6】 • 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 【例7】 • 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焦距",
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
• (二)理论到事实
• 若先事实论证再理论论证,过渡文字一般则是对事实包 含道理的分析、总括。
• 1、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
• “这正如……所说……”等词语或句子进行过渡。
• 2、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 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 3、“……”,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 见……
• (二)主论先行,后堵偏漏。 • 当然 • ……不是……而是 • 然而,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
• • 1、当然,在历史上尽管也有“近墨而不黑”、昭著史册的人
物,如出污泥而不染的屈原、陶渊明;执法惩恶,廉洁自律的包 拯、海瑞;屡触权贵洁身自好的郑板桥、刘镛;但毕竟凤毛麟角, 为数不多。这些事物特殊现象怎能掩盖外因能促进事物量变向质 变转化的一般规律呢。怎能忽视“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 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名言呢?
•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 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 4、物犹如此,人亦然。
• 【例2】
•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 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 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 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 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 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 “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示……) • (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
意是……) • (3)由此观之…… • (4)为什么会这样呢? •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 【例1】 • 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
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 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 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
• 五、层与层的过渡。 • 为了使论述充分、深入,写议论文必须讲究说理的层次性。说
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为主,具有并列 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等关联词语过 渡衔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则往往借助“不仅如 此……而且”“更进一步说”以及“当然”等词句进行过渡衔接。 • 1、无独有偶 •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3、个人如此,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这样? • 4、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 【例9】 •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 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 • 【例10】 • 在现代,有没有韩非子笔下的"富人"呢?有!譬如在干部的任用 问题上就出现了"任人唯亲"的弊端,一些领导在任用下属时,不 是视其是否有才能,而是看其与自己远近、使一一些无德无能的 人混人干部队伍,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真正有志有 才之士被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