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课堂实录_愚公移山一等奖实录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4.愚公移山(课堂实录)【新版】

14.《愚公移山》课堂实录一、导入1.出示图片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
看看你能从中发现些什么?生:观察师:(随机)你都发现了什么?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大山给你的印象吗?师:与高大的山峰相比山脚下的人们显得怎么样?师:是呀!在高大的山峰面前,我们人类是如此的渺小和单薄,但是即使这巍巍高山,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阻挡不了一位9旬老人移山的决心和宏愿。
2.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新授(一)初读感知1.师: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有哪些疑问,你最想知道什么?生:自由发言师:同学们非常善于思考,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
如果将大家的疑问整理出来就行成了这篇寓言的脉络!幻灯一:起因――经过――结果师:请同学们把语文书打到100页,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用自己的办法学一学,然后把它多读几遍.师:同学们课文读得很认真,遇到不认识的字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查字典、工具书、问同桌、问老师)师:同学们都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了,这样真好,本课有多要求我们会认的字,现在我们就来检验一下我们的识字成果好吗?(出示词语)学生认读生字师: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师: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幻灯二:第一自然段师:此时的愚公已经是多少高龄的老人?师:90岁的老人要做移山之举,说明移山的想法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由来已久。
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板书:思你能试着读出本句,读出人们的困扰吗?生:感情读文。
3.师:因为大山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困扰,所以愚公不禁地想:生预设:要是能把两座大山移走该多好啊!师:那么移山的结果怎样?从哪看出他成功了?师:谁能用因为、所以这个因果句式说明移山是怎样成功的?幻灯三:因为――――,所以――――—。
生:填空4.速度课文师:同学们,世上真的有玉皇大帝吗?所以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仅仅是因为愚公有了移山的意愿,就感动了玉皇大帝吗?是什么感动了玉皇大帝?生:思考、发言板书:做师:在移山过程中究竟有多艰辛呢!下面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课文,划出文中能够表明移山艰辛的句子。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愚公移山》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愚公移山》课堂实录本节课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愚公移山》。
教师在授课前构思了一节新颖、生动、有趣的课堂,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掌握故事情节、感悟故事中的寓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师生互动,导入主题教师首先借助语文功底吟唱了一首与本课相关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引起学生注意,进一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课堂气氛。
教师随后神秘地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故事。
你们听说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吗?”学生纷纷表态,“听过”,“看过”,“不知道是什么故事”等。
教师微笑着说:“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探究这个故事。
”二、呈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表达教师从画出的山中央说道:“大家看看这座山,名叫太行。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愚公,他住在山的东边。
山高路远,不便出行,因此,愚公决心移山。
”说着,教师出示“沉睡太行”的照片,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
学生们纷纷表示:“这山太高太陡,不可能一下就移走!”教师欣然回答:“没错!在众人的耳中,这个愚公的决定听起来十分愚蠢。
但他依旧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决定花费一生的时间把这座山移走。
”教师借鉴“石佛山记”的想象力,用掌声和欢呼声模拟大家为愚公的勇气和信念加油打气,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理解故事,感悟故事中的寓意教师继续说道:“就这样,愚公带着自己的儿子,开始了漫长的山移动之路。
后来有好心人特意前来劝解愚公,告诉他这样的事情不切实际,不值得浪费一生时间。
愚公却说:即使我们的子孙、子子孙孙,不断地下去一直奋斗到现在为止,最后终究会有一天将这座山移走。
”教师温柔地看着学生,问道:“大家听到这个愚公的话,有什么感受呀?”学生脸上展露出思考的表情,纷纷发言,表示愚公的信念和毅力令他们十分感动。
教师顿时感觉课堂带着饱满的力量,继续说道:“正是因为这个简单却极富感染力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只要我们怀着坚定的信仰和毅力,就一定可以达到目标,战胜困难和挑战,获得成功和成就。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应认识的生字。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字音读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
情感目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好吗?(歌曲:愚公移山)师:听完了这首歌,你知道歌曲中唱的是谁的故事吗?(愚公)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王屋、太行)师:你说得太好了,说明你们认真倾听了,认真倾听是最好的习惯,不但可以获取知识,还表现了对别人的尊重,“有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重了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学会认真倾听。
师:“愚公移山”就是刚才咱们欣赏的这首歌的名字,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读)师:谁知道“愚”是什么意思?(愚蠢、蠢笨、傻)公又是什么意思?(对年老男子的尊称)师:愚公又是什么意思?(愚蠢的老头)师:同学们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吗?(听过)现在我们就到语文书中,看看课文中是如何写愚公移山的,请同学们把语文书打到100页,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用自己的办法学一学,然后把它多读几遍,(读课文)二、初读课文师:同学们课文读得很认真,遇到不认识的字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查字典、工具书、问同桌、问老师)师:同学们都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了,这样真好,本课有多要求我们会认的字,现在我们就来检验一下我们的识字成果好吗?(出示词语)学生认读生字师: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三、精读课文师: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自然段)师:是的,“王屋、太行二山,方七万里,高万仞”就是说,王屋山和太行山面积有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
第24课《愚公移山》课堂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愚,不可及----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课堂实录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一一愚公移山。
看看标题,你想问什么?【屏显】愚公移山生:愚公是谁?生:愚公怎么会想要移山呢?生:愚公移山的方式是什么?生:愚公移得动山吗?愚公移山能够成功吗?生:我还读到愚公很老了。
公,老公公。
师:公未必就是老,但是,愚公的确很老了。
他多大年纪了?生:九十多岁了。
师:你确定?生:应该是将近九十岁。
师:九十多岁,用文言怎么说?生:年逾九十。
师:我们再看看课文的相关信息。
师:可见愚公虽然年老,却一直是家里的核心人物。
孩子们,再想一想,太行、王屋阻挡的,可不仅是愚公一家啊!别人都不以为意,或者无能为力,但是愚公却率领他自己的小家庭移山,为什么说是小家庭?生:只有三个人。
师:还有一个词语,说明是小家庭。
生:聚室而谋。
师:在古代,室是小家庭,家是大家庭。
“桃之天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室和家,是不一样的概念,这就说明愚公具有一一生:……师:这种精神,我们班同学都特别需要。
我们不能大家都这样,我也这样;而要即使大家都这样,我也要坚持做正确的事,这就是一一生:工匠精神。
生:可不是。
是用于担当的精神。
生:创新精神。
师:由此可见,愚公是属于典型的保守派还是改革派?生:改革派。
师:中国是农业社会,古代人民相信万物有灵,对于山川河岳,是充满崇拜、敬畏之情的。
可是,愚公却说,要把两座大山移走。
愚公移山的决定和举动,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可谓是石破天惊,真正是一一生:改革派。
师:我猜想,历史上有很多人,都是从愚公移山改天换地的故事里,得到了革故鼎新的勇气,你能举出什么例子来?生:商鞅变法。
生:王安石变法。
生:张居正。
师:相对来说,改革派是较少的。
所以,愚公的创新精神,是特别重要的。
当然,最后,山不是愚公移走的,是天帝派夸娥氏二子移走的,这就是典型的神话结尾了。
促使天帝伸出援助之手的关键原因是什么?生:感其诚。
天帝被愚公感动了。
《愚公移山》课堂实录

《愚公移山》课堂实录淄川实验中学陈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师板书课题)请同学组内交流文中不会翻译的字、词、句。
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不会的下位请教会的同学。
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师:文章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将感动你的地方划出来,并说说感动你的原因。
师:小组合作交流,文章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并说明感动的原因。
生:本文让我最感动的是116页第二段的中心“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溃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这种毅力在我们现代人已很少拥有,他有长远的目光,相信他的子孙能帮助他完成这件事。
生:我也喜欢这段话,因为这段话写出了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一个人可以搬一天石头,难的是天天搬石头,搬一辈子的石头。
生:我同意他的观点,别看愚公年近九十了,但他有豪迈的信念,他坚信能将山搬走,为子孙后代造福,他拥有一腔热血,他充满自信,相信子孙能帮助他完成未了的心愿。
生:最让我感动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句话。
这句话是说(愚公移山)一年才能往返一次,可见从他家到渤海的距离有多远,但他始终不放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这句话是说山很高,而愚公已近九十岁了,可见他开垦荒山的难度有多大,他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感动。
生::我来补充一下,这句话通过写山大、山高,愚公年龄近九十,为下文写搬山困难,写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作铺垫。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他面对智叟的嘲笑,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怕吃苦,有恒心,有远大的目标。
师:刚才,同学们只是从愚公的角度来谈了让你感动的地方,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说呢?生:最让我感动的是“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年近九十,还凭借残存的力量去移山,他的妻子很关心他,可见他们的感情很深。
师:你能读一下这个句子吗?生:读,尽量读出商量的语气。
最新-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展示课)课堂实录素

《愚公移山》(展示课)课堂实录(上课前,学生板示课题及课型。
上课铃响,师进教室)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引题:同学们好,请坐。
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出自《列子》的一篇文章《愚公移山》师(稍停):在展示之前请各语文组长和科代表在侧黑板及外黑板抽测部分同学的重点字词。
组内其余同学请到前后黑板设计好自己的板面。
(十分钟后,师击掌示停)生:“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的是一身肝胆,听起来不是那奇闻,讲起来不是笑谈------”我们始终相信一句话:心诚则灵。
如果有一颗真诚的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曾经让神都为之感动的故事????愚公移山。
生导入:伴着这曲《愚公移山》的旋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获得更多的启示。
这些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做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感悟这个意蕴深长的故事。
生:通过预习,我了解到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列子》。
这本书可称得上一部经典,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生:我还想补充一下,本文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
生: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去奋斗的道理。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第二部分: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人的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第三部分: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第四部分:写愚公的愿望得以实现。
生:在我眼里,愚公是一个不怕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并勇于战胜困难的英雄,他充满自信,积极乐观,相信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愚公移山》课堂实录

《愚公移山》课堂实录学生: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明德雨花实验中学高三163 班时间:2019 年7 月15 日作课缘由:2019 年长沙市雨花区暑期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素质提升专题培训一、课堂导入——经典之“常读常新”师:班长在哪儿?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班吧,如果现在要你给你们班制作一个名片的话,你会用什么关键词来介绍你们班?班长:团结。
师:团结。
很好。
然后名片底下还要告诉大家,你们是明德雨花实验中学的什么班?班长:我们是高三163 班。
师:好,如果要给你自己制作名片的话,你会用什么关键词?(一些同学在低下说“帅”)师:哦,很多同学都在说你“帅”,那你自己呢?班长:低调。
定义学生的预期学习产出是OBE教育模式的关键环节。
为了得到更合理、更适切的产出成果,我们把专业认证和行业能力需求两个方面作为主要参考而确定产出目标。
[1]师:帅而且低调,太优秀了!我再找一位女同学,也给咱们班制作一个名片,你给出什么样的关键词。
生:我们班很优秀。
师:优秀的163 班,好。
能介绍一下你们班是属于什么科的班吗?生(齐):理科!师(惊讶):咦,我怎么昨天听说是艺术班呢?生(杂):我们是理科班。
师:你们是理科班吗?那太好了,理科班的同学有智慧,今天让我见识一下你们啊。
你们在接到这个任务要来上这一节课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种心理:什么呀,把我们当小孩儿啊?这不是我们初中学过的课文吗?为什么老师要来给我们再讲一遍?会有这样的心理吗?生(齐笑且大声):没有!师(亦笑):好吧,每一次我都猜错。
那你们怎么想的呀?生:以谨小慎微的态度面对每一次语文课堂。
(生齐大笑,且自发地一齐鼓掌)师(亦笑):太棒了!那今天就让我来见证一下你们的优秀!《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我们已经学过了,而且已经过去很久了。
大家有没有读过毕淑敏的一篇文章《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生:没有。
师:毕淑敏说她在8 岁的时候读安徒生的童话《人鱼公主》,她看到了生命,当她看到人鱼公主变成泡沫的时候她就万分伤感;当她18 岁的时候,她看见爱情,因为那个时候“我”正是青春期;等她28岁的时候她自己已经做了母亲,所以她看到的是亲情,她想象人鱼公主的母亲和祖母对人鱼公主是多么的牵挂;到了38 岁的时候,她已经做了作家,所以当她再来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她更多关注的是写作技巧;48 岁的时候,她读到了灵魂,她说这是一个关于灵魂的故事,人鱼公主的海底世界非常丰富绚丽,但那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世界,所以为了追寻灵魂,她愿意付上生命的代价。
第24课《愚公移山》教案及教学实录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愚公移山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愚公移山》的情节、主题和寓意,以及愚公移山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坚持与毅力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愚公移山》的基本情节和主题。这个故事讲述了愚公如何凭借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决心移山的故事。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勤奋、坚持的精神品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愚公与智叟的对话。这个案例展示了愚公面对质疑时如何坚持自己的信念,以及这种精神在实际中的应用。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解释重点难点时,尽管我尽力通过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我感觉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些概念可能还是过于抽象。未来,我考虑可以结合更多生动的故事或者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的效果比我预期的要好,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过于依赖个别成员的意见,而其他成员的参与度不高。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引导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课堂实录_愚公移山一等奖实录
愚公移山这个典故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那么愚公移山的故事到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教师应该做好准备给孩子们讲解。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愚公移山课堂实录,仅供参考。
愚公移山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很高兴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一篇课文,《愚公移山》,请大家看这个题目,其实就其中的大和小而言,这样四个字的排列似乎不是很合理,合理的应该是这样一种排列。
(出示PPT)
师:愚公,移,山。
因为山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接下来思考这样四个问题:第一,山是怎么样的?第二,愚公是怎么样的?第三,移山,移的过程是怎么样的?第四,最后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边听录音,一边来思考这四个怎么样。
(听录音0:52-3:44)
师:这段朗读里面,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读错了的字,惩山北之?
生:塞(sè)。
师:好。
那这四个问题,我就请同学直接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好不好?这位同学,
你来说好吗,山是怎么样的?
生:方七百里,高万仞。
师:很好,请坐。
把话筒往后传,后面的同学,那么,愚公是怎么样的?
生:年且九十。
师:愚公年且九十,这是他的一个特点。
不过愚公的特点更加明确的概括,是在智叟对他所说的话里面,哪四个字?
生:残年余力。
师:残年余力。
请坐,非常好。
(话筒)再往后。
师:移山的过程,有八个字,最能体现出这中间的艰辛
生(犹豫):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师:非常好。
移山是这样的漫长,冬去夏来,才能够往返一次,太累了。
后面一位同学,最后结局怎么样?
生: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师:非常好,请坐。
无陇断焉,再也没有垄断了,一马平川。
其实,山、人、过程、结局,这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体验。
(出示PPT)
师:这是一个隐喻。
幻灯右边有几个空格,我请同学来把空格里的词语补充完整。
后面这位男同学,你来说。
方七百里,高万仞,这是一个艰巨的
生:艰巨的任务。
师:非常好,请坐。
(话筒)往前。
残年余力
生:微弱的力量。
师:请坐。
面对一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论是一个老头还是一个年轻人,年龄显得不重要了。
(示意)继续。
生:长期的努力。
师:不错,请坐。
(话筒)继续往前。
生:无陇断焉,是最后的胜利。
师:所以我说这是一个人生寓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
来,前面这位男同学,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生:(停顿)没有。
(众笑)
师:(笑)有时候,放假了有这么多作业,就像一座大山一样,怎么做得完呢?但是在开学前几天疯狂地赶,好不容易第二天上学了,把所有作业都带去了,也稍微有点移山的感觉那么,这个故事,它这样一种说法,其实和我们传统的一种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儒家的一种非常朗健的、非常积极的精神。
(出示PPT)
师:这里选了三句话,我们一起来念一下好吗?第一句,知其不可一二开始。
生:知其不可而为之!
师:第二句,子曰
生: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师: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放弃他的主张。
最后一句,开始
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示PPT)
师:中国有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叫高行健,名字就来自于这个句子。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经常和另外两个故事,一起出现。
一个是夸父逐日,这个我们非常熟悉,夸父在那里追赶太阳,最后道渴而死;还有一个就是精卫填海,精卫她本来的名字
叫女娃,炎帝的女儿,后来在游泳的时候被淹死了,魂魄化成一只精卫鸟,经常衔一些微小的土、石、木头,要把大海给填平。
(出示PPT)
师:这三个故事中,显然有共同的东西,对吗?(话筒往后传)有什么共同点?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