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研究
研究李清照的参考文献

研究李清照的参考文献
李清照是中国宋朝时期的一位女词人,其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研究李清照的著作和生平成为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方向,以下是一些研究李清照的参考文献:
1.《李清照研究论集》(王仁裕编著):本书为李清照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涵盖了李清照的生平、词作、文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2.《李清照词选》(杨光伟编著):本书为李清照词作的选集,其中不仅收录了李清照的代表作,也对其词作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
3.《李清照传》(蒋肇庆著):本书为李清照的传记,详细介绍了她的生平经历、家庭背景、文学成就等方面的资料,对于研究李清照的人士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李清照研究》(王文华著):本书为近年来的新作,主要从文学史的角度出发,对李清照的词作、文学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5.《李清照的词与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张养民著):本书探讨了李清照的词作与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关系,并分析了她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以上是一些关于李清照的参考文献,希望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 1 -。
李清照诗的研究报告

李清照诗的研究报告1. 引言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
她的词作风格优雅细腻,以悲凉之情和婉约之辞著称。
本文将对李清照诗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影响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2. 李清照的创作背景2.1 家族背景和成长环境李清照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北宋初年的文学家李格非,家族对她的诗词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李清照在家中也接受了严谨的教育,掌握了才女所应具备的文学知识和技巧。
2.2 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北宋时期,文化繁荣,人文主义思潮盛行。
这种社会背景为李清照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同时,北宋时期也是政治动荡不安的时期,这种社会背景下诗人的作品往往带有浓郁的时代特征。
3. 李清照诗的艺术特点3.1 情感表达李清照的诗作情感真挚,表达了女子自身的内心体验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她的诗作中常常描绘女子在婚姻和爱情中的种种遭遇和矛盾心理,表达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
3.2 语言表达李清照的诗以细腻的表达和简洁的语言著称。
她善于运用对仗、对句和意象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富有韵律感和美感。
同时,她追求真实和自然,注重抒发真实感情,不拘泥于套语和形式。
3.3 音乐性李清照的诗作在音乐性上也具备独特的魅力。
她的词作多为填词曲调的作品,因此在词曲配合和节奏感上具备很高的要求。
她的诗往往能配合旋律的节奏流畅、抑扬顿挫,具备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4. 李清照诗的影响李清照的诗作广为流传,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深远。
4.1 影响其他词人李清照的诗歌成就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她的作品常被后世的词人赞美和模仿,成为后世词坛的楷模和标杆。
4.2 文学价值李清照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具备重要的地位。
她的诗歌创作表达了女性的真实感受,充分展现了女性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才华。
同时,她的语言表达独特,艺术价值极高。
4.3 社会意义李清照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女性地位的变迁,对于研究北宋时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清照词十年研究综述

汇 报 人 :
XX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柒
李清照所处的时代 背景和社会环境
李清照词的创作历 程和演变
李清照词在文学史 上的地位和影响
研究李清照词的重 要性和意义
研究背景: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女词人,其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意义。 研究历程:从上世纪至今,对李清照的研究经历了初步探索、深入挖掘和多元化研究三个阶段。 研究焦点:李清照的词作、生平、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焦点。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文本分析、跨学科研究等多种方法。
目的:深入了解李清照词的创作背景、风格 特点和思想内涵
意义:推动对李清照词的研究,为文学史和 词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深入的李清照词 鉴赏和理解,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李清照的早期词作:多写闺中情思,风格婉约柔媚 李清照的中期词作:词风渐趋凄婉,抒发个人身世之感 李清照的晚期词作:词境开阔,寄寓深沉,多写家国之思 李清照的创作特点: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自然,富有音韵之美
视角。
推动了李清照 词的传播与普 及,增强了人 们对她的认识
与了解。
对后来的词人 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为宋词 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
通过对李清照 词的研究,展 现了宋代女性 文学的独特魅
力与价值。
深入研究李清照词的艺术 特色和思想内涵
拓展李清照词与其他文学 作品的比较研究
挖掘李清照词在当代社会 的价值和意义
创新之处: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学、历史、哲学等多学科理论,拓宽了研究视 野。
局限之处:过分依赖文献资料,缺乏对李清照生活时代的实地考察与访谈,影响了研究的深 入。
李清照研究论文综述梳理

一、近50 年李清照研究综述王克安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年第5 期一、李清照词的研究第一阶段。
选取有代表性的论文3 篇。
肯定其艺术价值但对其内容褒贬不一。
11 褚斌杰《论李清照及其创作》①对李清照词的题材内容与艺术风格分别作了研究。
21郭预衡《李清照词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②认为,李清照后期词代表了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一个阶层的情绪因此社会意义较小不能理解为爱国情绪,而其艺术价值最突出的一点是能够直抒胸臆,写真情实感而又掌握了高度的语言技巧。
31 夏承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③指出“明白如话”是李清照词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她的名作,不但合了卷子听得懂它的语言美并且也听得懂它的声调美。
这对宋词发展无疑具有良好的影响,也体现了她的作品在词史上的价值。
第二阶段。
选取有代表性的论文10 篇,摆脱“左”的思潮的影响,普遍对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给予高的评价;深入研究词的艺术价值,在艺术魅力、婉约特色、“别是一家词”、用典、语言艺术、“易安体”特征、心态词、抒情范式、易安内心隐秘破译等方面收获较大,研究思路越来越开阔、新颖、多元、立体交叉,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研究盛况。
11 刘忠诚《试论李清照〈漱玉词〉的思想成就》④摆脱“左的”思潮的影响,给《漱玉词》的思想成就以应有的历史评价。
21 朱德才《〈漱玉词〉的艺术魅力》⑤指出,李清照作为中国词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其《漱玉词》感人的艺术魅力在于:不仅有情、多情,而且情真、情深、情纯、情善;并把这种感情上的美,通过卓越的表现技巧上升为艺术上的美。
真、善、美三者的有机统一乃是《漱玉词》艺术魅力之奥妙所在。
31 傅经顺等《论李清照词的婉约特色》⑥从委婉含蓄与真率坦直、清新明丽而庄重典雅、巧妙铺叙与转折开拓、造语生新而浅近自然四方面论述了李清照词独特的“婉约”风格,从而显示出婉而不媚、清而不俗的特点。
41 裴斐《别是一家词》⑦指出,李清照词于历代众多词人当中“别是一家”,首先在于她是个女性而且是独一位与男性大家方驾的女词人,无论与李煜、辛弃疾相比还是与《花间》、柳永诸人相比都足见其委婉、轻灵、含蓄、敏感以及善于以情节取胜的女性特有之细腻与矜持,还在于其词具有秀中有骨、淡中出奇、多用叠字和重句的艺术独创性。
研究综述李清照

研究综述李清照李清照是宋代首屈一指的女性作家,她以其女性身份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成为20世纪宋词研究中仅次于苏轼的第二大研究“热点”。
2000—2001两年间有关李清照其人其作的研究论文多达60余篇。
本文试就两年来李清照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情况综述如下:一、对李清照创作的女性文化观照(一)芬馨神骏,柔中见刚。
(二)意境沉博,大家风度。
(三)感性与理性并重,自然而尖新。
这样便对兼有女性词与士大夫词之长的“易安词”有了比较全面的体认。
杨海明《凄清孤寂:李清照词所表现的女性情怀》(《文史知识》2000年第8期),认为李清照词之所以能卓然自成一家,一个颇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
这种女性特色体现在词中便是那一种凄清孤寂的情怀。
接着他从社会背景、婚姻家庭生活和个性气质等方面阐述了这种情怀产生的原因。
文章最后结合朱淑真和魏夫人这两位女性词人的生平与创作,指出哀怨心绪和孤凄情怀是宋代女性词人所共有的“时代病”。
二、对李清照主体情感和个性气质的探寻三、关于李清照的比较研究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极不平凡的女性作家,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除去其自身非凡的才华、渊博的学识之外,还与她善于学习和吸收前人的艺术经验有关。
吴帆《论李清照词及〈词论〉对李煜创作的继承与借鉴》(《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2期),就探讨了李煜对李清照的影响。
首先,二李词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这种概括性表现为拓开了词的时空跨度与容量。
其次,二李词都善于以独特的抒情手法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最后是李清照《词论》对李煜《书评》的借鉴与继承。
它表现为:1、两文的论证形式十分相似。
2、两文俱敢于大胆揭露评析前贤,语势咄咄逼人,风格遒劲而有魄力。
3、两文皆善用比喻,形象而逼切。
谢皓烨《论李煜和李清照后期词作中悲剧体验的差异》(《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二李后期词的情感特质进行了研究,以二李后期词带有浓郁的悲剧性为着眼点,指出由于个人经历和思想意识的不同,二李词在传达生命感受和生命体验方面的差异性:李煜置身于生命无常的视点,仰视宇宙自然的永恒,表现了生命的现实悲剧性;李清照则置身于日常生活的视点,直面社会自然的变幻不定,传达了一种生活层面的悲剧性体验。
李清照研究综述

李清照研究综述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是我国杰出的女词人、作家,她的诗、词、文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她的词,不仅在宋代即已蜚声文坛,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着崇高的地位。
从宋代开始,人们已开始重视对李清照的研究及其著作的编订。
编于南宋前期的《碧鸡漫志》以及《苕溪渔隐丛话》、《云麓漫抄》等书,对李清照已有论及,对她的词作、词论、文章也有所著录。
李清照死后仅十年左右出版的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即著录有《李易安集》十二卷,而《萍洲可谈》、《直斋书录解题》等著录李清照的词集即有一卷本、三卷本、五卷本、六卷本等多种版本。
仅宋元人编著的词选、词话(诗话)、笔记选录李清照词的就达十八种之多,而明清两代著录李清照词的词选、词谱、总集、词话更多达五十多种。
清人俞正燮著有《易安居士事辑》,陆心源著有《癸巳类稿易安事辑书后》,李慈铭著有《书陆刚甫观察仪顾堂题跋后》对李清照的生平、著作均作了精细的考订。
李清照的研究取得较为显著的进展,还是五十年代以来。
任映红《九十年代李清照研究述评》(《上饶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和王克安《近50年李清照研究综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两文,对建国以来至20世纪末的李清照研究作了全面的回顾。
1997—1999三年,关于李清照其人其词的研究一直处于不断升温的状态,散见于国内各报刊杂志的有关李清照及易安词的研究论文,多达80余篇。
本文试就1997—1999三年来的李清照研究状况综述如下:一、关于李清照个性意识的探寻对作者的个性特征和气质的研究和探讨,一直是易安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庄慕萱《浅谈李清照的个性气质对其词创作的影响》(《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诸葛忆兵《李清照个性成因及其表现》(《东岳论丛》1997年第3期)、康丽云《从李清照个性特征论易安体》(《宜春师专学报》1997年第6期)、何锡章《心灵与情感美的歌:读李清照的词》(《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等数篇论文,即是对易安个性气质的继续探讨。
南宋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研究

南宋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研究李清照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词作以描写自己内心世界、表达女性情感和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为主题,充满了浓厚的女性意识。
对李清照的女性意识进行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自我意识与自我表达:李清照的词作中多以自我为中心,她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体验生动地表达出来,展示出她敏感、聪慧、独立的个性特点。
她直面内心的痛苦、忧愁和迷茫,同时又展现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自己的自信,以此诠释了她作为女性的独特视角。
2.对爱情与婚姻的思考:李清照的词作中常常探讨爱情与婚姻问题。
她在词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写出了对婚姻的理性思考和痛苦经历。
她对婚姻与自由、情欲与责任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传达了她对于女性地位和女性命运的反思。
3.对社会地位与束缚的反抗:在李清照所处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受到了家族、社会和婚姻等多重束缚。
李清照对此有着明确的认知,她在自己的词作中体现出了对这种不公平和束缚的反抗。
她力求表达女性独特的精神追求和自由意志,展示了女性在封建制度下仍然保持独立思考和自主性的能力。
4.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李清照在词中也关注了女性的命运和压迫。
她通过描绘女性的悲苦遭遇、命运多舛等形象,表达了对女性境遇的同情与关怀。
她关注和批判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受到的种种不公正对待,呼吁社会对女性给予尊重和平等的对待。
总体来说,李清照的词作展示了她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和自我意识的女性的追求和倡导。
她通过自己的创作诠释了女性的独特视角和对于自己命运的思考,对后世女性意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她的女性意识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南宋时期女性的地位与命运,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现代女性地位和权益的进步。
李清照研究报告

李清照研究报告
李清照(1084年-1155年)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女词人。
她的词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家庭背景较为优越,父亲是北宋宰相,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她自幼聪明机敏,文学才华出众,擅长诗词和书画。
李清照的词作主要表现了她对情感和人生的思考。
她以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感受为素材,表现了对爱情、家庭、友情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她的词作语言优美,意境深沉,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来展现内心的情感。
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包括《如梦令》、《声声慢》、《一剪梅》等。
这些词作通过对爱情的表达,展示了她对情感的细腻理解。
她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
除了词作,李清照还擅长书法和绘画。
她的书法很有个人特色,笔势雄浑,线条流畅。
她的绘画作品则富有浓郁的艺术感,常常以自然景色和人物为题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总结起来,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女性词人,她的词作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被后世称为“千古第一
才女”,以示对她的崇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 苑 千 载 , 群 芳 竞 秀 , 盛 开 一 只 女 儿 花
词国皇后——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 擅长书、 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 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 为“词家一大宗”。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 词家一大宗” 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 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的词作在艺术上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 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的词作在艺术上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易安体” 在她的词作中, 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易安体”。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 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 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 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 叙浑成的豪放风格,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 叙浑成的豪放风格,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 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 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李清照饱尝人间甘苦的一生,是她创作的源泉。其 作品无论是写少女的情怀、思妇的幽怨、流离的凄 苦、亡国的悲愤,无不充溢着真挚的情感。如果说 柳永用他的执着开创了婉约一派词风,那么李清照 则用她炽热的真情将婉约派词作推向顶峰。她第一 次以一个女性真挚感人的作品占据了一个崇高的位 置,其作品犹如夜空中的点点星光,虽然数量上无 法与众多的男性作品抗衡,但也发出了璀璨的光芒。 可以这样说,没有李清照的词作,宋词就会失去一 半光泽;没有李清照的词作,中国文学史的星空也 将黯然失色。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俗话说,“花无百日好”。在李清照婚后第二年,李格非在朝廷的“新旧党 争”中 被罢官并遣返原籍。李清照也因此受牵而随父还乡,饱尝了恩爱夫妻的离别相思 之苦。词人一改以往那活泼俏皮、不知忧虑的少女形象,而成了终日情思悠悠、 愁肠绵绵的思妇。景为情语,“红藕”、“玉簟”、“兰舟”、“雁字”、 “月”、“花”,全部 融进了浓浓相思之情、离别之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离别的愁绪在 词 人心中隐隐作痛。用语坦率、真挚,表情热烈、大方,毫无扭捏之态。诚挚的内 心剖白让人体味到其爱之深、思之切、情之痴,是乃“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便是工”。开头十四个叠字,造成凄清 的效果,表达出词人孤寂、凄苦的复杂心理状态。词人的心碎了,酒 也淡了。北雁南飞,自己不也从北方来的吗?“却是旧时相识”,亡 国之痛再次痛彻心腑。孤身只影“守着窗儿”,再次展现一颗枯竭的 心。蒙蒙细雨不是打在梧桐叶上,而是打在词人的心上,这是一场打 碎了词人的心的时代风雨啊!“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人用她的真情 写下了她多苦、多悲、多难的后半生。
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水星上第一批环形山,有十五座环 年 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水星上第一批环形山, 形山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其中一座的名字就是李清照。从此, 形山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其中一座的名字就是李清照。从此,李 清照的名字在太阳的照耀下开始放射更加辉煌的光芒。 清照的名字在太阳的照耀下开始放射更加辉煌的光芒。作为一名女 性,一名生活在封建时代的女性,能够在数以万计的中国古代智者 一名生活在封建时代的女性, 先贤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的瞩目、认可, 先贤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的瞩目、认可, 在宇宙太空大放光彩,这是一个多么瑰丽的传奇故事! 在宇宙太空大放光彩,这是一个多么瑰丽的传奇故事!而李清照那 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每一首不也都是一个深情、美丽的传奇故 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每一首不也都是一个深情、 事吗? 在她的笔下, 事吗?——在她的笔下,青春少女是如此的娇羞而俏皮:“见客入来, 在她的笔下 青春少女是如此的娇羞而俏皮: 见客入来, 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而夫妻间的相思则 是如此浓烈、难以开解: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是如此浓烈、难以开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在她的笔下,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她的笔下,天涯孤旅的女词人是如此的悲 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这是作者十六岁时写的一首小词。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和当时另一名经史大家赵挺之既是同乡,又是挚友。 赵挺之的第三个儿子赵明诚,谙熟诸子百家,贯通诗词文章。李清照十岁时,曾随父到京城赵挺之家玩,与赵明 诚玩得十分投机,自此之后,李清照心中再也抹不去三哥的影子。八年之后,李格非官拜礼部员外郎,清照又随 父搬到了京城,其时她的心早已飞到了三哥身边。一日,李清照在花园中荡秋千,玩得全身是汗,连上衣都湿透 了,干脆把鞋也脱了,就在这时听到“客人到!”,谁呢?莫非是三哥?竞横下心来想看个究竟。听到客人的脚 步声后,她慌忙往厢房跑。忙中出错,别说头饰,连鞋子都没穿。刚到厢房门口,回头一望,恰遇上客人的目 光,她忙用手中刚折的青梅遮住面庞,乘势躲进了厢房。于是写下了这首《点绛唇》。一个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又带几分顽皮羞涩的少女形象又跃然纸上。虽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却也在情窦初开的年龄,面对自己的意中 人为情而愁。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词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夫死的悲苦情绪。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说明这时已到了暮 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 的哀伤。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 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 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 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自己的愁重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 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词的下片 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