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人物评析

合集下载

宋代诗人李清照的性格如何

宋代诗人李清照的性格如何

宋代诗人李清照的性格如何李清照是宋代时期著名的诗人,也是婉约派女词人,那么李清照的性格如何?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李清照的性格,希望对你有帮助!李清照的性格李清照的词多表达思念与情意,所以她的性格在世人的眼里是一个弱不禁风充满无限惆怅的女词人。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她对权贵、声明并不在乎,敢于向世人说出词别是一家,打破了传统老旧的思想观念。

虽然她的有些作品读起来让人感到很极端、很消极,但是我们如果从她的风格和全部作品来看的话,我们就会有一个对她的新判定。

她出身于官宦家族,从小的传统思想观念并没有束缚她,而是让她有了一种独具一格的作风,虽然家里是官宦,但是她却对荣华富贵没有一点兴趣,并且敢于与权贵做斗争,从这一点不难看出李清照这个人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

从这一点可以体现出李清照柔弱的心里却是异常的坚定,她高风亮节不仅仅体现在对于权贵,最突出的还是李清照心怀国家、心系黎明百姓。

在国家受到侵扰的时候,她不甘做亡国奴,和丈夫一起漂泊江南,看到了南宋国的屈辱心理悲愤交加,可是却无能为力。

在兵荒马乱之中,丈夫接到了南宋的任命,赴任的路上身缠病疾去世,李清照听闻噩耗,心痛如绞再加上国破家亡、背井离乡的痛苦,写下了一首首消极而又充满不甘的诗词来表达她心里的痛。

此时的她并没有为当前的形势所屈服,她坚强的活着,每天流离颠沛,思乡思夫。

最终郁郁去世。

从李清照的一生来看,她是一位极为值得尊敬与学习的女词人,她虽为女性,可是她的性格却坚定不移,同时也是一位善良、慈爱,心系家国,才华盖世的女词人。

李清照的晚年生活李清照晚年悲惨,赵明诚的死,书画的遗失,张汝舟的欺骗,国家的懦弱,都让她的生活陷入无尽的苦海,但是最悲惨的,还是她老无所依。

李清照觉得世道就像洪水一样动荡,她便是飘摇在其中的一叶孤舟。

感情生活的不顺和国家危难都让她心力交瘁。

可是最让她感到寒冷的,是她作为一个普通女人的价值都没法实现。

年迈的李清照没有丈夫,没有孩子,就只有一个小小的院落,她没有亲人了,国事也没有能力去操心了。

对李清照的评价

对李清照的评价

对李清照的评价李清照(1084年—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女词人。

她以其才华横溢的词作和卓越的才情享誉一时,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性词人之一。

李清照的词作多描写爱情、婚姻和家庭,她的作品不仅表现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也反映了她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自我感受。

李清照的作品不仅深受后人喜爱,也成为了后世文人雅士崇拜的对象。

李清照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而闻名。

她的词作撰写如留言状,意味深长,语言简练。

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词调,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她的词作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以及对生活的痛苦和忧伤的深刻感受。

李清照的词作声情并茂,可以唤起读者的共鸣和共鸣,并引发读者的思考。

李清照的作品深受后人的推崇和赞美,她的才华和创作能力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她的词作被认为是经典之作,被后人视为媲美较先辈的文学杰作。

李清照本人也以其独特的才华和敏锐的洞察力而备受赞美。

许多文人雅士赞扬她的才华和文学造诣,并将她视为崇高和卓越的典范。

李清照的词作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创作,并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她的才华和创作能力,李清照也以她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而闻名。

她是一位独立的女性,拥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追求。

她对婚姻和家庭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她对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压力表示不满,并试图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李清照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激发了许多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的渴望,并成为后来女性解放运动的源泉之一。

总的来说,李清照是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而闻名。

她的才华和创作能力使她成为古代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性词人之一。

她的作品不仅深受后人的喜爱,也成为了后世文人雅士崇拜的对象。

李清照以其个性和生活方式而闻名,她的思考和见解成为了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文化史上,李清照被视为一位崇高和卓越的文化偶像,她的作品在中国文化宝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浅析李清照人格魅力与艺术风格》

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浅析李清照人格魅力与艺术风格》

写作提纲一、李清照的人格魅力(一)李清照的“真”性情首先,李清照的词在情景交融中凸显浓烈的自我意识。

其次,女性视角彰显女性意识。

第三,倾诉爱情,表达“真"情。

(二)李清照的“人杰”思想1、傲视尘俗的气魄。

2、卓越的政治见识。

3、敢挑战封建礼俗。

二、李清照的艺术风格(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

1、善用白描法。

2、音律和美,流转自如,情景交融,语言创新.3、熔炼家常语语浅意深,含蓄蕴藉.(二)善于将家国兴亡之悲痛融入凄婉悲怆婉约词风之中。

(三)能将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

三、李清照“易安体”词风的形成(一)跌宕的人生与其风格形成1、少女时代的“鸥鹭”形象。

2、婚后“黄花”形象。

3、南渡后的“梧桐雨"形象。

(二)前期词人影响与其风格形成1、李煜词对李清照的影响。

2、柳永词对李清照的影响。

3、苏轼此对李清照的影响。

内容提要一代才女李清照,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人杰思想,兼具“士”的优秀气质,一生波澜起伏,经历坎坷。

其词受李煜、苏轼等前辈的影响及自身经历,音韵神具美,明白晓畅,柔中带刚,婉约而不绮靡,蕴含激昂豪迈的“丈夫”之气,且融家国兴亡于其中,又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

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词千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选取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着重从她的人格思想及艺术成就向大家展示李易安的无限魅力。

关键词:李清照人格艺术成就浅析李清照人格魅力与艺术风格在世人心中,李清照不仅拥有清丽、端庄、略带感伤的才女形象,也拥有健朗、豪迈、不拘一格的女词人形象,她甚至比与同时代男人拥有更加成熟的政治眼光和知难而上的勇气,李清照在为我们留下一首首或清新工巧、或气势如虹、或哀怨婉转的不朽诗篇的同时,其强烈的人格魅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世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李清照的个性人格李清照的作品中,无一不表现出她的“真性情”这一特质人格特征,她也善于通过词这样的文学作品来表达内心,反映自己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的感受与深入思考.(一)李清照的“真”性情首先,李清照的词在情景交融中凸显浓烈的自我意识,表达“真”品.李清照将自身感情融入景物中,托物言志,通过情与景的交融达到心灵的抒发。

对李清照的评价200字

对李清照的评价200字

对李清照的评价200字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李清照所作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3、李清照的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4、李清照一直苦苦寻求着自己的幸福,总是不得愿。

她的凄惨是战乱造成的,它同样也铸就了她——文学上的奇女子!。

李清照人物评析

李清照人物评析

Part Six
李清照的现代意义
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开创了女性写作的 新境界,成为现代 女性文学的先驱
丰富了现代文学 的题材和表现手 法
对现代文学语言 的发展产生了积 极影响
对后世文学创作 提供了启示和借 鉴
对女性文学的启示
李清照的词作展现了女性在古 代社会中的细腻情感和独特视 角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为女性文学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清照的作品对现代女性文学 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李清照的形象成为女性追求独 立自主、自由创作的象征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李清照的词作体现了宋词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李清照的词风影响了后世文学家,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 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观念对于了解宋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李清照的词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对人生价值的探索
李清照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源于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与感悟 她通过诗词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索 李清照在作品中表现出对自由、爱情和艺术的追求 她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Part Four
李清照的历史地位
对后世的影响
开创了女作家抒写爱国情怀的先河 对后世文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丰富了文学作品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成为后世女性争取自清照的诗词中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情感真挚动人 李清照的诗词中常常流露出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无奈,情感真挚动人 李清照的诗词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情感真挚动人 李清照的诗词中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情感真挚动人
Part Three
李清照的思想观念
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李清照在词中表达了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和爱恋,体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对李清照的评价

对李清照的评价

怎样评价李清照评价一、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评价二、李清照少年时即负文学的盛名,她的词更是传诵一时的。

她的词可惜现存的不多,(有王氏四印斋刻本),但大家知道李清照是最会做白话词的。

例如:《一剪梅》(略),《添字采桑子·芭蕉》(略),最有名的自然是他的《声声慢》(略),这种白话词真是绝妙的文学,怪不得李清照在当日影响了许多人。

评价三、在北宋末再有一个著名的女词人名叫李清照,李清照的《漱玉词》,在文学界里是极有名的。

李清照的佳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尤为人所称道。

评价四、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有天才的女子,李清照论词对于北宋诸大家,多有不满,可见李清照的眼光之锐敏。

李清照的词在当日很受人崇敬,如辛弃疾有时自称“效李易安体”。

可见她的影响很大。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

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

李清照人物评析

李清照人物评析

李清照⼈物评析宋代出名的才⼥李清照是中国⽂学史上最有名的⼥词⼈,也⼏乎是中国⽂学史上唯⼀⼀位能够与男⼈媲美的⼥词⼈。

勇于突破"⼥⼦⽆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航向⽂学这座灯塔的李清照是才华洋溢的,所作作品可说是字字珠玑,轰动当时的⽂坛。

⽽清照那清灵秀丽的词也⽆疑的⼤⼤辉煌了中国古典⽂学,让词的婉约发扬的更加细腻、更加淋漓尽致。

虽然可惜的是她的作品多已因为年代久远⽽散佚,传世的只剩下原本的五分之⼀不到,但是对她在宋词上的成就,世⼈是多所赞誉的。

⽽此论⽂的内容主要是在探讨绝代才⼥李清照之所以能从这么多以婉约为主要风格的宋代词⼈中脱颖⽽出的原因;其次也探讨了从⽆忧⽆虑的少⼥时代到苍凉孤单的晚年这样长的时间过程,她的词风之转变;⽽最后想谈论的,则是跟她作品关系密切的国仇家恨。

论⽂内容⼏乎全都取材⾃书籍上,各家词选、词注、词评均包括在内--但⼜因为本论⽂的论述要点之⼀在于宋代才⼥李清照笔下所表现出的艺术特⾊,因此⼜以古今各评论家、⽂学家对她的⽂学涵养以及作品之艺术特⾊所发表的评论占多数。

正⽂⼀、清照作品特⾊宋代⼥词⼈李清照⽣于公元⼀○⼋四年,⾃号易安居⼠,为⼭东济南⼈。

出⾝诗书世家的她⾃幼便负有才名,琴棋书画⽆⼀不精之外,更能鉴赏⾦⽯篆刻。

其中最为世⼈所称道的,是她那纤柔⼯细的宋词,并与秦观并列为婉约派之⾸。

连宋代理学家朱熹都对她赞誉有加:“本朝妇⼈能⽂,只有李易安与魏夫⼈。

”01。

艺术特⾊A。

修辞运⽤技巧绝代词⼥李清照之所以能享誉盛名,⾃有其独到之处。

擅⽤⽩描技巧表现出细致的情意便是她为⼈赞美的特⾊之⼀。

《醉花荫》透过上半⽚“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兽。

佳节⼜重阳,⽟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勾勒,便先有⼀分惆怅萧索,让⼈⼼有戚戚焉--这样“物皆著我之⾊彩”的⽤意是先让寻常景物染上了清愁,以便于使⼈深⼊其情境。

再看《诉衷情》下⽚:“⼈悄悄,⽉依依,翠帘垂。

更捻残蕊,更捻余⾹,更得些时。

”透过笔墨描写夜阑⼈静仍未⼊眠的主⼈翁的⼩动作,看似琐碎,但却巧妙的烘托出⼀份深闺百⽆聊赖的闷闷⼼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易安体,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之所以流传千古,具有永久魅力,本文认为除了艺术上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在词作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清晰而完美的女性自我形象。

这个形象从她的青年到晚年,始终保持着清晰的统一性。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大家,婉约派的代表,她词作的主要内容是抒写爱情与离愁别恨。

李清照之前的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她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

而李清照与男性作家最大的区别在于:她笔下呈现的是极具个性色彩和人格魅力的“这一个”女性。

她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基础,描写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表达自己对丈夫的真挚感情,写出了真正属于女性的自我。

在她笔下,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生命境遇的女性形象都毫无疑问地处于作品的中心。

一天真与多情的少女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工于词章,有《洛阳名园记》传世,其母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这为她将来成为一代词宗奠定了基础。

而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以及相对优越的自身条件,使她的心理、情感能够较少受阻碍地健全发展,并且能够在比较宽松的言说环境中保持着较为自由的思想状态。

这在她早期词作中有着充分表现。

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中的主角是一个个性鲜明、充满青春朝气的纯真少女,活泼好动,天真顽皮,好奇多情,又带着天然羞涩情态,这是作者真实的自我写照。

她对生活充满了爱,却又受着封建礼教的束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出名的才女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女词人,也几乎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能够与男人媲美的女词人。

勇于突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而航向文学这座灯塔的李清照是才华洋溢的,所作作品可说是字字珠玑,轰动当时的文坛。

而清照那清灵秀丽的词也无疑的大大辉煌了中国古典文学,让词的婉约发扬的更加细腻、更加淋漓尽致。

虽然可惜的是她的作品多已因为年代久远而散佚,传世的只剩下原本的五分之一不到,但是对她在宋词上的成就,世人是多所赞誉的。

而此论文的内容主要是在探讨绝代才女李清照之所以能从这么多以婉约为主要风格的宋代词人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其次也探讨了从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到苍凉孤单的晚年这样长的时间过程,她的词风之转变;而最后想谈论的,则是跟她作品关系密切的国仇家恨。

论文内容几乎全都取材自书籍上,各家词选、词注、词评均包括在内--但又因为本论文的论述要点之一在于宋代才女李清照笔下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因此又以古今各评论家、文学家对她的文学涵养以及作品之艺术特色所发表的评论占多数。

正文一、清照作品特色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生于公元一○八四年,自号易安居士,为山东济南人。

出身诗书世家的她自幼便负有才名,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之外,更能鉴赏金石篆刻。

其中最为世人所称道的,是她那纤柔工细的宋词,并与秦观并列为婉约派之首。

连宋代理学家朱熹都对她赞誉有加:“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

”01。

艺术特色A。

修辞运用技巧绝代词女李清照之所以能享誉盛名,自有其独到之处。

擅用白描技巧表现出细致的情意便是她为人赞美的特色之一。

《醉花荫》透过上半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勾勒,便先有一分惆怅萧索,让人心有戚戚焉--这样“物皆著我之色彩”的用意是先让寻常景物染上了清愁,以便于使人深入其情境。

再看《诉衷情》下片:“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捻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透过笔墨描写夜阑人静仍未入眠的主人翁的小动作,看似琐碎,但却巧妙的烘托出一份深闺百无聊赖的闷闷心情。

而《凤凰台上忆吹萧》开头几句:“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匲尘满,日上帘钩……”,短短几句道出闺中情景,却将那种欲说还休的无奈心情勾勒出……这般细腻柔美的情思和笔触,岂是区区纤巧细致四个字足以形容?B。

文字运用技巧除了长于白描之外,以婉约为宗的清照也擅用浅俗文字入诗词,但虽如此,她笔下作品却一点儿也不流于俗气。

如《玉楼春》最后两句:“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虽说淡淡几笔只是一派家常口吻,看似平凡无奇,却偏偏平常得不足为别人所道;一阕《蝶恋花》:“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也是用语浅白流畅,让人一看便大略明白其中涵意。

脱离了花间派雕琢的词风而选择以寻常语入句,词意却翻腾而得“平淡入妙”旨趣是需要一定的功力的。

而这样难得的艺术涵养,绝非一般词人可比。

C。

运笔特色词风毫不流于矫柔造作,李清照用笔是以奇巧脱俗、俊雅秀美称于世的。

词评家王灼在《碧鸡漫志》中夸赞她的:“作长短句曲折而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的确是名副其实。

而就算是引用前人语句,别有匠心的清照也是脱的妙极,不留一丝刻凿痕迹。

那为历代文人所激赏的“莫道不销魂,帘捲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瘦”字,一来以晚秋残花之瘦相比人被相思折磨之消瘦,二来在声韵方面极为恰当--自发声最宏亮的“风”到最细的“瘦”,字如贯珠的道出脉脉余韵……连陆德夫也评为绝佳!而梁绍壬所著的《两般秋雨庵随笔》更赞她的名篇《一剪梅》起首七字“红藕香残玉簟秋”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

虽说《一剪梅》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出自范仲淹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但难能可贵的是清照脱出的新句更加缠绵有味,将那情思剪不断理还乱的万般思量描入骨髓,比起范仲淹的原句反而越发生动了。

D。

架构之妙处李清照除了在文字上的功力深厚之外,对于整篇文章的整体架构也是重视的,其细腻的程度常叫人叹服。

以武陵春为例:“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上半阕描写景物,以萧瑟的景物先入哀愁的情感,而下半阕则以“闻说”两字承上阕而启下阕。

先用想像的笔法另辟一境,又轻轻转到双溪春好、拟泛轻舟的清愁来追悔自己生命中的春天,但全篇又都紧紧扣住“轻舟”这个要点,毫不放松下半阕另启的新境……这样的笔力和情感,就难怪词评家们说她的词风又凄婉又劲直了。

02。

情感特色A。

婉约之情清照的作品另一个值得讨论的地方,便是她毫不虚伪的情感。

不管是喜是悲,她词中的情感都是真挚细密而不让人觉得轻浮浪荡的。

娓娓道来其中情意转折无限,女子特有的矜持、委婉和柔美表现得尤让人低回不已,完全抓住婉约派的精华。

如她的《永遇乐》写道:“落日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由今到昔又由昔到今,一波三折,余下无限情思。

而《白雨斋词话》更夸赞《武陵春》中最让人愁肠寸断的那几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实在是“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

句句说来情深意真,让人不为她的喜怒哀乐动容都不成。

B。

豪迈之情除了婉约之外,其实我们的女词人也有她意气风发、潇洒奔放的一面的,而那份不同于一般描写闺情的女诗人的豪情万丈,其雄健磅礡的气象也直追词风豪放的苏轼。

这样的豪情表现得最明显的一首是她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全词情感热烈真切而奔放不拘,大胆鲜明的抒发了她欲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意气风发。

而对清照这样洒脱豪迈的一首词,词评家夏承熹评道:“这绝非没有直接产生情感而故作豪语之人所能写出的”,清朝著名词评家黄蓼园于他所写的《蓼园词选》中更直言:“无一毫釵粉气,自是北宋风格。

”由此可见,以婉约著称的李清照绝非无豪情壮志与热血激情,只会一味沉浸在自我情感营造出的世界的文弱词人!二、词风比较一位真正的作者是活于生活中、时代中的,而不是只单单写些风花雪月自娱娱人而已。

生活环境和整个大时代的变动,应该是都会反映在作家的作品中的。

从李清照早年的惬意闲适到晚年的飘零异乡对她作品风格的改变,可以非常明显的印证这一点。

01。

少女时期李清照出身书香世家,家中经济称的上是富裕的,因此她早期的诗词中也很自然的反映出生活上的闲情逸致,多是些闺中景物、郊游所见或者少女情怀等等,情感天真烂漫、笔触淡雅宜人。

如《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等等即是。

02。

婚后生活李清照在十八岁那年嫁与太学生赵明诚,夫妻两人共同研究金石文物,感情甚笃。

因此除了和丈夫分离的日子之外,婚后的她是快乐幸福的。

《减字木兰花》:“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叫郎比并看。

”中少妇特有的娇痴、《浣溪沙》里:“绣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

”的妩媚均将她婚后美满安定的生活表露无疑。

不过也因为两人情深意重,在分别之时清照总是格外感伤、格外牵挂,不曾稍减的思念之情反而还与日俱深。

不管是“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细重”、“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还是“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都可以从浓浓的相思里看出她对丈夫的款款深情以及盼望丈夫早归的恳切之心。

03。

寡居岁月也因为夫妻感情深厚,因此赵明诚不幸在建康病死之后清照便始终郁郁不乐,词中满是旁人难以完全体会的浓愁,读来句句叫人柔肠百转。

《孤雁儿》寂寞孤独的:“吹萧人去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以及《清平乐》写出的那份怅然:“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都使人不得不暗自为她和丈夫生死诀别的痛楚、抑郁而感伤得不能自己。

04。

流寓余生因为战争造成的动乱变迁和颠沛流离,清照被迫逃往南方避难。

对于这场改变了许多事情的战争,她是很有感触的。

在这场战争中,她不但失去了几十年来费心蒐集收藏的数十屋书籍古物,更与心爱的丈夫天人永隔--这双重的噩耗对她的打击之大,是完全可以想像的。

那千古传诵的佳构《声声慢》里如泣如诉的心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以纤柔哀怨的女子特有笔触,沉重的发洩了她难以用笔墨形容的凄苦心境。

三、女词人与国仇家恨李清照横跨北宋南宋两个朝代,对于强敌对中原故土无情的糟蹋蹂躏、战争造成的凄苦漂泊与悲愤之苦、北宋官僚的腐败懦弱等等都太过明白。

但是,身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又是区区一位弱女子的她,不要说是对改变现状根本无能为力,连照顾自己都恐怕有困难啦!但是,躲不过的历史残酷事实依旧造就了情感难以承受的包袱,让多愁善感得难以拋下对北边故土的情感的她,也只能苦笑的以诗词来反映魂萦梦牵的乡愁以及愤慨了。

而身为一个亡国之人,在精神上无所寄託的清照是以哀婉的语调来抒发自己的悲愤的痛以及难斩的愁,不管是《添字采桑子》:“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还是《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侷。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安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都能够明显的看出晚年的李清照之作品重点已经不放在别离之苦,而著重在国家的兴亡以及民族的命运身上,词的境界更加开阔,情感也更苍凉浓郁了。

结论一代才女李清照能和李煜并称“词中双圣”绝非浪得虚名--综观清照作品,可发现她的作品中几乎都是以抒发情感为主调,不管是她和丈夫赵明诚的生离死别、她因节序更替所带来的感伤或者她为国为家的愤激等等都离不了一个“情”字。

但难得的是清照却能够独树一帜,运用巧思在这些无数诗人大作文章过的题目上发己之思,并且篇篇韵味不一。

再者,富有巧思的清照下笔情感真挚而不虚伪、文字绰约却不浪荡,比起专事绮罗香泽、风月艳情的花间派更别有一种大家风范。

沉东江曾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确是事实,但可惜由于整个大时代对女子思想和行为上的束缚,使李清照几乎整个人生里的经验和重心都还是受限于深闺之中,视野无法更加开阔--这是无法否认的,除了晚期有几首诗词抒发宋朝偏安对她造成的伤害之外,她作品的主要内容都在别愁离恨之上。

也正因为她大多数的诗词作品都还未能突破闺中点滴以及词的柔媚特色,所以只能在历史上成为一个颇负盛名的闺阁词人而已。

就算心中有那么一点不为人所知的英雄情怀或者理想抱负,也只能聊以自慰,无法真正去实践自己的愿望、想法和意见--这令人遗憾的一点,只能说李清照也是无数封建时代下对女性的态度以及方式所造成的牺牲品之一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