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简介_写作技巧

李清照简介李清照是中华诗史上杰出的女作家。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李清照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
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她曾作《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
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李清照 - 生平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
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
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
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生平简介

[资料]李清照生平简介李清照生平简介李清照(公元1084年,约1151年)号易安居士,南宋着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de)一位女才子.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着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才华出众.她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婚姻生活典雅美满.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赵明诚做太学生时一月只能回家两次,出仕后也常外出,李清照(de)离情别绪便化作这些词句.她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de)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靖康乱发之后,1129年,赵明诚病逝,李清照孤身流落,流离南方,境遇孤苦,在杭州度过残年.大约在1151年到1156年间,李清照孤伶地离开人世.杰出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杰出、影响深远(de)女词人.她(de)艺术成就在历代为数不多(de)女词人中是首屈一指(de).后人曾以她(de)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来称赞她是词家一大宗.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很有成就(de)作家,但最擅长(de)还是词.她(de)词作,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她(de)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李清照(de)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她(de)词作也随着她生活(de)变化而变化.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主要是对大自然(de)描绘,对真挚爱情(de)抒发,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后期多悲叹自己(de)身世和失去(de)幸福,又面临着民族(de)灾难,悼亡思乡,沉郁感伤.然不论是清丽明快亦或沉重忧虑,她(de)词总是以朴实自然(de)语言、抑扬顿挫(de)音律、至情感性(de)感情代代流传着,带给人美(de)感染、带给人至高(de)艺术氛围,带给人难以忘怀(de)共鸣.崭露头角李清照出生于北宋神宗年间(de)一个士大夫家庭里.父亲李格非中过进士,是个有名(de)学者,母亲王氏,也善于作诗词写文章.在李清照家里,常常是贵客盈门,高朋满座,这些饱学多才(de)文人墨客往往饮酒赋诗,议论纵横.少年时期(de)李清照,受家庭浓郁(de)文学空气(de)影响,对吟诗作词也产生了极大(de)兴趣.一日傍晚,薄暮冥冥,细雨纷纷,远山似黛,浓云如墨,李清照独居闺房,透过重重竹帘,只见屋外洁白(de)梨花飘然落地,稀疏(de)竹影摇曳多姿,她突然生发出一种寂寞情绪,为了排遣心中(de)清冷,李清照握管填词,作浣溪沙一首.作完后,她轻拨瑶琴,开口吟唱起来.此时,客厅内正高朋满座,宾客们一听到这美妙(de)乐曲,立时停住谈笑,侧耳细听:小院闲窗春色深,垂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宾客听罢,频频赞叹,其词精美,其音妙绝,真是珠润声圆,惊心动魄.其中有个叫晁补之这首浣溪沙可是令爱所作”李格非笑道: “小女信口胡诌,(de)客人问李清照父亲李格非:“何足道哉.”晁补之惊喜地说:“信口一唱,即成佳作,宇字清新奇拔,真了不起呀.”李格非见客人赞叹不绝,一时高兴,拿出李清照平时写(de)一些诗词,故意说这是女儿不知从何处找来学习(de),请朋友们指出优劣.客人们看罢,又无不啧啧称赞,尤其是其中一首如梦令,更是让人惊叹,那上面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好一个“绿肥红瘦”,立意清新,妙不可言.晁补之反复吟咏着这首小词,末了回头对李格非说:“这首词,问得极有情,答得似无意,字少意多,含蓄曲折,必出自名家高手,敢问这词是哪位老前辈所作,”这一说,倒把李清照一家三口逗乐了.宾客们也在这一家人(de)笑声中突然顿悟:李家出人才了,日后必然名扬海内,成为词坛首屈一指(de)人.李清照和赵明诚赵明诚是宰相(de)儿子.李清照18岁那年,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了婚.李清照和赵明诚,可谓中国历史文坛上(de)同志爱人,人称赵、李“夫妇擅朋友胜场”.李清照少女时,词名轰动京师,引得太学生赵明诚为她大做相思之梦.据琅娘记卷中引外传,赵明诚小时,一日做梦,在梦中朗诵一首诗,醒来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父亲讨教.他(de)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吾儿要得一能文词妇也.”明诚大惑不解.他父亲说:“‘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 二字.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虽说是传说,但也表明李清照在当时(de)气之大,赵家父子对这位女词人(de)倾慕之情.1107年,赵明诚夫妇回到青州故居,过上了十年乡居生活.他们将书房称作“归来堂”,易安室”.明诚致力于搜集金石书画,李清照协助他整理校勘,他们孜孜不倦,把内室命名为“夜以继日地工作,常以“尽一烛为率”.十年之间,所收金石书画、文物古籍,竞达十余屋之多.其中包括北宋书法家蔡襄所写(de)进谢御赐诗卷、南唐徐铉所写(de)小篆千字文真迹.除治金石之学外,夫妇二人在归来堂上饮茶逗趣,相从赋诗.时常于饭后,他们一边在归来堂上烹茶小憩,—边玩一种游戏,规则是一人说一史事,另一人要说出此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说对者就先饮茶,充满了文人雅兴.同甘共苦夫妻情1107年3月,赵明诚在朝廷担任宰相职务(de)父亲突然病逝了,这时,奸恶(de)宰相蔡京便暗下杀机,污蔑赵明诚父亲对皇室不忠.昏庸(de)徽宗听信谗言,立即追回了他对赵明诚父亲(de)各种赠官和所加称号,赵明诚兄弟三人,也因为“父罪”而统统免职.在蔡京(de)迫害下,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妻二人只好回到家乡青州去住.由于官场(de)倾轧,连累李清照也遭此不幸.赵明诚内心深感不安,一天,他说:“看来我们夫妻两个要在此白头到老了.”李清照笑道:“你以为我是羡慕荣华富贵(de)人吗我才不是呢咱们(de)日子是清苦一点,可是苦中也有甜.我们应该像桂花那样:悄悄躲在绿叶丛中,暗淡清黄,甘为寂寞.从今后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整理古籍,研究金石,吟诗作词,以慰生平.赵明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过了一会又叹道:“不做官,无薪俸,坐吃山空,纵然粗茶淡饭:也难长期维持,收藏书画碑帖,更是不易.” 李清照说:“财源枯竭,更应当一切从俭.我想,从今日起,咱吃(de)饭菜,可减去肉类;穿(de)衣服,可减去贵重(de)绸绢.我头上戴(de)翡翠、明珠、(金钗、银簪等等,统统可以去掉.咱家中(de)涂金器具,贵重摆设,刺绣之类,也可以变卖典当,一句话,除了碑帖、书画、百家书史,全都可以变卖.”赵明诚听罢,深为感动:“贤妻所言,正合我意,翠难相随,情同手足,真是千金难买呀.天下知己,你我而已.”后来,在李清照(de)协助下,赵明诚终于完成了他(de)鸿篇巨着金石录两千卷.作词祭亡夫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南侵,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徽宗、钦宗被俘北去,康王赵构即位,史称“靖康之耻”.李清照夫妇先后南下,在混乱(de)局势中,赵明诚接任了湖州太守,但在赴任途中,不幸得病,死于建康(今南京).这年,李清照46岁.丈夫(de)去世,使李清照悲痛欲绝.秋风萧瑟,愁云笼罩,李清照独自守在窗前,感到无限悲哀和孤寂.这天黄昏时刻,天上又落下一场潇潇秋雨,那梧桐树(de)大叶子土,不时滴滴嗒嗒地滴下晶莹(de)水珠,在悲痛中(de)李清照看来,简直是天地间都在替她叹息哭泣,那液落(de)分明;巨一串串伤苦(de)泪珠.痛定之余:长歌当哭,李清照怀着对赵明诚(de)无限深切之情,提笔写下了千古绝唱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用寻常(de)语言和委婉曲折(de)语调,自然动人地抒写出她孤独(de)处境和凄凉(de)心情,凄风苦雨(de)秋日黄昏,词人心中怅然若失,到处寻觅感情(de)寄托和精神(de)慰藉,但眼前(de)景物——晚风中(de)孤雁,满地憔悴(de)黄花,雨帘笼罩(de)梧桐,构成了触目生愁(de)凄冷画面,更加深了这位伟大词人(de)悲苦感,她心中巨大(de)痛苦和复杂(de)人间况味,使她陷入了愁愁愁(de)境地,然而,回顾往昔,面对今朝,遥想明天,一个愁字怎说得出她心头之情,苦难(de)后半生。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
01
ONE PART
乱世才女
02
TWO PART
婉约词宗
03
THREE PART
写愁高手
04
FOUR PART
酒鬼赌徒
个性鲜明率真的 乱世才女
人物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 人,婉约词派代表,北宋末期的公元 1084年出生于山东章丘,公元1155年 逝世。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可 以说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有“千 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的存世作品虽 然只有70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 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 派的“一代词宗”。
家庭背景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 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 工于词章。
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宸(ɡǒnɡ chén)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家庭氛围——书香门第、家境优渥、文 学氛围浓厚、家庭教育开明。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 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曾受到当 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 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李清照是词人是因为她是书香门第,喝 酒和赌博或许跟丈夫赵明诚有关。
李清照和赵明诚本来琴瑟和弦,可以说很有共同语言, 但是好景不长,李家因为党争牵连不得不回老家,李清照 和赵明诚过上了聚少离多的生活,在加上后来靖康之变, 李清照和赵明诚颠沛流离,见面的机会很少,李清照很多 词都是想念丈夫所作,难免会通过喝酒喝赌博来转移注意 力,或许只有醉了或者全神贯注的时候,李清照才能暂时 忘却相思之苦。
宋代诗人李清照的资料介绍

宋代诗人李清照的资料介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李清照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李清照资料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人,宋代时期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公元1084年,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而其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颇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就是长在这样一户爱好文学艺术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加上她本人聪慧,又才华过人,故其少时便能写问作诗,且破得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赞赏,其《如梦令》一词更是轰动京师。
公元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了二十一岁的赵明诚为妻,二人文学艺术有着浓烈的兴趣,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高雅和谐,充满幸福。
然而好景不长,二人成婚的第二年,李家被卷入了朝廷内部党争,李格非被罢官,不得不回到原籍明水,而李清照也受到牵连,被迫与赵明诚分开。
后二人虽团聚,但因朝廷动荡,金兵入侵,二人的生活变得颠沛流离。
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曾改嫁张汝舟,但张汝舟觊觎她的珍贵收藏,然她的财务早年已大部分流失,令张汝舟非常失望,遂对她谩骂,甚至拳脚相加。
后李清照发现了张汝舟的罪行,将其告发,自己却因此被判三年徒刑,好在得到綦崇礼等人的营救,九日后获救。
公元1156年,李清照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男性化的李清照李清照是一个美女,有李三瘦的别称,因为宋朝以瘦为美,李清照三十岁时候的画像可以看出,人立花丛之中,仿佛一阵风就能把人吹走。
但是别看她长相是绝对的女性化,她的性格却像一个男子。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词婉转优美,经常写一些女子闺房之事,人们想当然的就会认为李清照是一个柔弱的温婉女人。
其实不然,李清照是一个男性化性格的女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女汉子。
有几个原因可以说明这一点。
首先,她很喜欢喝酒,而且有些酗酒,别小看古代酿的酒,有时候度数还是蛮高的。
她喜欢喝,酒量也大。
经常在文章中写出来这一点,她的词流传下来的有3首,这其中提到酒的就有24首。
馈璧北朝李清照的故事

馈璧北朝李清照的故事【一、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原名李瑾,字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著名女词人、诗人。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家族世代簪缨,父亲李格非为进士、知名诗人,母亲王氏亦善诗文。
李清照从小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展现出了过人的文学天赋。
【二、馈璧北朝背景】馈璧北朝,指的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一个历史时期。
当时,北宋皇帝宋钦宗在金国侵略者的压力下,被迫签订了一份耻辱的和约,割让燕云十六州,并向金国称臣。
这一事件使得北宋灭亡,南宋成立,国家民族危机四伏。
【三、李清照与馈璧北朝的关系】李清照的一生,正值馈璧北朝这一动荡时期。
她的生活、婚姻、创作都受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影响。
在与赵明诚的婚姻生活中,她们饱受战乱之苦,最终赵明诚在赴任建康途中病故,李清照孤身一人,流离失所。
【四、李清照在馈璧北朝的活动】在馈璧北朝时期,李清照积极参与了抗金救国的活动。
她曾写诗勉励抗金将士,呼吁国家振兴,表达了她深厚的家国情怀。
此外,她还通过自己的诗词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生疾苦和百姓的哀怨之声。
【五、馈璧北朝对李清照的影响】馈璧北朝这一历史时期,为李清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她的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气息,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李清照在宋代文坛独树一帜。
【六、李清照的作品与馈璧北朝】李清照的许多作品,如《如梦令》、《声声慢》、《永遇乐》等,都反映了馈璧北朝时期的社会现实。
在这些作品中,她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揭示了战乱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七、总结】馈璧北朝这一历史时期,对李清照的人生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她用自己的才华,书写了忧国忧民的诗篇,成为宋代文坛的璀璨繁星之一。
李清照简介短篇

李清照简介短篇一、生平简介1. 李清照的基本背景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性文学家、词人。
她出生于南宋嘉定五年(1082年),逝世于绍熙四年(1151年),享年70岁。
李清照是南宋古文运动和词坛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2. 家庭背景和早年生活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是李观,曾任徽州(今安徽省属地)知县。
她自幼聪慧好学,受到良好的教育。
她的父亲对她的文学才华很是赞赏,并鼓励她广泛阅读,培养才情。
二、文学成就1. 李清照的词作李清照的词作以爱情、离别和怀古为主题,既有婉约柔情的作品,也有直抒胸臆的作品。
她擅长运用意象独具匠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世界。
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等。
她的词作风格独特,对后世词人影响深远。
2. 李清照的散文作品李清照的散文作品虽较少,但其京城四记成为了宋代散文的经典之一,被誉为”小品文之祖”。
她的散文文字简练、意蕴深远,写实了当时的社会风情,展现了她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3. 李清照的文学影响力李清照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词作被广泛传唱,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的文学风格开创了纵情抒怀、含蓄细腻的女性写作传统,为后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三、人物评价1. 李清照的文学才华李清照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闻名于世。
她的词作情感真挚,充满诗意,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人生的思考。
同时,她对语言的运用也非常独特,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2. 李清照的性格特点李清照是一个聪明、感性且坚韧的女性。
她对人生充满热情,楚楚动人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人们。
她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痛苦思考,体现了她对命运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
3.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作为中国古代文坛上少有的女性文学家,李清照的作品也体现了她的女性意识。
她对女性命运和社会地位的关注,使她的作品充满了对性别问题的思考。
结语我们今天所认识的李清照,是一位文学巨匠,也是一位以天真烂漫、美丽多情的形象带给人们无尽欢笑与感动的才女。
历史人物李清照简介

历史人物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创作风格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着录。
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人物家世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
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秉承家学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
易安居士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易安居士李清照的生平简介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对宋词有着巨大贡献的人物。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易安居士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易安居士李清照的生平简介李清照是宋朝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也是中国少有的才女,号易安居士。
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从小出生贵族书香门第,前半生生活优越,她的父亲是当时的文豪李格,家里藏书万卷。
李清照很得父母疼爱,看书特别多,在书香世家受到的文化熏陶很浓厚,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她的文学素养奠定了基础。
之后嫁给了赵明诚,赵明诚喜欢书画金石,她也养成了这个爱好,夫妻二人共同收藏整理书画金石。
金兵入关的时候,占据中原,她和丈夫只能离开家乡,南下求生,生活开始变得艰难。
她所写的诗词也能看得出她生活环境的变化,前期是小资生活的写照,多是伤春悲秋。
后期就有悲叹命运多舛,生活艰难。
李清照的诗词风格清丽,喜欢用白描的手法,推崇典雅的写词手法,提倡诗词应该和诗文歌词分别开来,独成一家体系。
她主要留存在世的都是词牌,诗文不多,但是她也会写,部分诗文以历史题材为主。
李清照和普通的闺阁女子不同,她虽然也喜欢写闺中诗词,但是她同样关心国家大事,有一颗爱国之心,敢于针砭时弊。
李清照到了江宁的时候以宋高宗为主的投降派一味言和苟且,这些让很多人不满。
李清照就曾经针对这种情况屡屡写诗讽刺。
她因为无端卷入了党派纷争导致身世颠沛流离,所以她对和平生活非常向往。
易安居士李清照的思想一、热爱生活和自然。
在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中,有许多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在这个时期,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条件相对来说比较优越,所以她在这时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向往和生活的憧憬。
二、对爱情的憧憬。
李清照在少女时代,对爱情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憧憬,她敢于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地抒发自己对爱情的渴望。
在和丈夫离别的那段时期,她的作品大多充满了对丈夫的思念,其中不乏对丈夫浓浓的爱意。
三、爱国情怀。
李清照不仅以写闺怨情感诗词见长,在她经历了两宋交替之后,更多地开始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梦令》前后对比
如梦令(早期作 品)①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 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 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 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 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 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 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 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 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 美。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 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 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 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 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 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 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 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 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 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 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 “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
如梦令(后期作 品)②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 以“浓睡”、“残酒”“搭 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 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 “卷帘”,点破日曙天明, 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 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 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 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 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 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 破釜沉舟 ❖ 鸿门宴 ❖ 四面楚歌 ❖ 霸王别姬 ❖ 作壁上观 ❖ 锦衣夜行 ❖ 沐猴而冠
轶事典故
乌江峡谷
乌江源百里画廊
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
❖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 念项羽,因为他不 肯苟且偷生,退回 江东
项羽简介
❖ 项羽[1]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 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 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 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李晚 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 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 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 及六国贵族为王。
❖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 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 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 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 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夏日绝句
❖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 杰,死后也要做鬼 中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