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生缺陷现状及预防措施探讨

合集下载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摘要: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出生缺陷是一个长期困扰着中国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报告以最新的数据为依据,分析中国出生缺陷的现状、原因和防治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旨在为出生缺陷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一、现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有600万婴儿出生时存在一些先天性缺陷,占总出生人数的3%左右。

在中国,每年新生儿数超过1700万,其中约有40万婴儿出生时存在先天性缺陷,占总出生人数的2.3%左右。

中国的出生缺陷比国际平均水平略低,但其巨大的人口基数仍意味着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二、原因出生缺陷的原因复杂,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以下是目前公认的一些主要原因。

1. 遗传因素: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

2. 环境因素:包括孕期妈妈的饮食、生活习惯,如饮酒、吸烟等;孕期感染、辐射、药物和化学品暴露等。

3. 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

三、防治措施出生缺陷的防治需在多个方面进行,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

1. 健康教育:普及孕前检查的重要性,加强孕前营养和生活习惯指导。

2. 预防疾病:加强疾病预防,如寨卡病毒、德国麻疹等,做好妊娠期疾病管理和监测。

3. 改善环境:加强优生优育工作,加大对孕妇的营养补给。

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出生缺陷的风险认知,普及出生缺陷的知识和预防措施。

四、建议和措施1. 鼓励孕前检查:医院应该加强孕前妈妈的检查和指导,提高妇女孕前检查的意识和频率。

2. 开展新生儿先天性缺陷筛查:新生儿先天性缺陷筛查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3. 加强孕期医学监测和干预:对于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娠糖尿病、贫血等高危妊娠妈妈进行更严格的监测和干预。

结论:中国出生缺陷是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措施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健康教育、预防疾病、改善环境、加大宣传力度等。

同时,我们要重视从孕前开始的预防工作,加大科研和政策支持,为出生缺陷的防治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学的保障。

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方案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的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在出生前由于遗传、环境、营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身体或智力方面的异常。

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新生儿缺陷率,我国已将出生缺陷防治纳入国家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围绕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的实施方案展开阐述,旨在为相关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参考。

二、综合防治措施1、健康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出生缺陷预防知识宣传,提高孕产妇及其家庭对出生缺陷的认识和重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减少风险因素。

2、婚前检查:推行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对携带遗传疾病基因的检测和咨询服务,为新婚夫妇提供科学指导,减少遗传缺陷的发生。

3、孕期保健:加强孕期保健,包括合理营养、适量运动、避免感染等,降低孕期不良因素对胎儿的影响,提高孕期保健质量。

4、产前筛查与诊断:推广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对胎儿异常进行早期发现和干预,减少严重出生缺陷的发生。

5、新生儿筛查:建立新生儿筛查制度,对常见先天性疾病进行早期发现和干预,提高治愈率和康复效果。

6、医疗保障: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为出生缺陷患儿提供医疗保障和救助,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7、社会支持:建立社会支持体系,为出生缺陷患儿及其家庭提供心理、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帮助,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三、实施方案要点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出生缺陷防治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各方积极参与。

2、强化技术支撑:加强出生缺陷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检测和干预手段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3、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专业培训和人才培养,提高医务人员对出生缺陷防治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为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优质服务。

4、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提高我国出生缺陷防治的整体水平。

5、监测与评估:建立出生缺陷监测网络,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对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总结与展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医疗机构和家庭共同努力。

出生缺陷预防总结

出生缺陷预防总结

出生缺陷预防总结一、背景介绍出生缺陷是指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是全球范围内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

为了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政策。

本文旨在总结出生缺陷预防的相关工作,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二、出生缺陷的分类和原因1. 出生缺陷的分类出生缺陷可以分为结构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两大类。

结构性缺陷包括心脏缺陷、脊柱裂、唇腭裂等,而功能性缺陷则包括智力障碍、听力障碍等。

2. 出生缺陷的原因出生缺陷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等。

遗传因素是导致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

环境因素如母体吸烟、饮酒、药物使用、感染等也会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

此外,孕妇的营养状况、年龄和健康状况等也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三、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1. 提前规划怀孕为了降低出生缺陷的风险,夫妻双方应提前规划怀孕,确保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做好准备。

在怀孕前,女性应进行全面的体检,确保自身健康状况良好。

2.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怀孕期间,孕妇应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二手烟、有毒化学品、放射线等。

此外,孕妇还应避免接触有害微生物,如弓形虫等。

3. 营养均衡孕期的营养对胎儿的发育至关重要。

孕妇应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在孕期,孕妇还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补充适当的营养品。

4. 避免过度用药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过度使用药物,特别是没有医生指导的药物。

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使用药物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5. 定期产前检查产前检查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包括超声波检查、血液检查等,以确保胎儿的健康发育。

四、出生缺陷预防工作的现状和挑战1. 现状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出生缺陷预防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如加强孕前保健、推广产前筛查等。

此外,一些非政府组织也在积极开展出生缺陷预防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出生缺陷预防总结

出生缺陷预防总结

出生缺陷预防总结一、引言出生缺陷是指在胚胎或者婴儿发育过程中浮现的结构或者功能异常,给个体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各国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

本文将总结出生缺陷预防的相关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出生缺陷的类型和原因1. 出生缺陷的类型出生缺陷可以分为结构缺陷和功能缺陷两大类。

结构缺陷包括心脏缺陷、脊柱裂、唇腭裂等;功能缺陷包括智力障碍、听力障碍等。

2. 出生缺陷的原因出生缺陷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

遗传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包括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

环境因素包括母体吸烟、酗酒、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等。

行为因素包括孕期不良营养、药物滥用等。

三、出生缺陷预防的措施1. 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出生缺陷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包括宣传避免孕期酗酒、吸烟等不良行为,鼓励孕妇进行规律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孕前筛查和咨询孕前筛查和咨询可匡助夫妇了解自身的遗传风险,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

通过遗传咨询,夫妇可以了解自身携带的基因突变情况,避免高风险的配对。

3. 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可以匡助家庭了解携带基因突变的风险,制定合理的生育计划。

如果夫妇携带某种基因突变,可以通过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技术避免遗传缺陷。

4. 孕期保健孕期保健非常重要,包括规律的产前检查、补充适当的营养物质、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孕妇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

5. 母婴保健出生缺陷的预防也需要关注母婴保健。

母乳喂养、定期接种疫苗等措施可以提高婴儿的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四、改进建议1.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应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大众对出生缺陷预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进行宣传,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指导。

2. 提供更多的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服务针对高风险人群,应提供更多的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服务,匡助他们了解自身的遗传风险,制定合理的生育计划。

出生缺陷工作总结

出生缺陷工作总结

出生缺陷工作总结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出生缺陷工作进行总结:目前情况、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目前情况:出生缺陷是世界性的问题,每年全球有超过800万儿童出生时就患有一些先天的或后天发生的缺陷。

在我国,出生缺陷也是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新生儿中有超过150万人患有出生缺陷,占比超过4%。

为了解决出生缺陷问题,我国对婚育和新生儿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如推行计划生育、实施优生优育政策、加强产前筛查等。

同时还成立了多个专门的机构和团队,来负责出生缺陷的预防和救治。

这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存在问题:1. 缺乏全面的预防措施目前,我国主要的出生缺陷预防手段是产前筛查和干预。

但这些手段并不能完全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需要加强相关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出生缺陷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2. 技术设备落后虽然我国已经有多家机构进行产前筛查和干预,但是很多地方由于技术和人员的不足,使得筛查质量不高。

此外,高科技技术的昂贵和耗材的短缺也限制了产前筛查的普及和提高。

3. 家族遗传性缺陷一些出生缺陷是由于家族遗传引起的,而这些遗传缺陷在一些地方并没有得到重视。

家族遗传性缺陷的研究和预防需要更多的专业支持和研究。

应对措施:1. 深化宣传教育应该深化对妊娠期的宣传教育,针对各阶段的孕妈妈进行宣传,让大家了解出生缺陷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识和知识水平。

2. 加强技术设备建设应该加大对产前筛查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和投入,以提高筛查的准确率和精度。

同时还应该加大对困难地区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力度,以促进产前筛查的普及和提高。

3. 加强对遗传缺陷的研究和防治应该加强对家族遗传性缺陷的研究和预防,及时筛查和防止遗传缺陷的发生。

同时也要加大对遗传障碍的治疗和支持,提高遗传缺陷儿童的生活质量和能力。

4. 加强对出生缺陷的救助出生缺陷的患者需要经常进行治疗和康复,因此,应该加大对出生缺陷患者的医疗和康复支持,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出生缺陷三级预防 (2)共30页文档

出生缺陷三级预防 (2)共30页文档

(三)出生缺陷率高的原因
原因非常复杂
一方面,随着产前诊断和筛查水平不断提高, 新筛覆盖面不断扩大,监测水平不断提高,一 些过去不能诊断和发现的出生缺陷能及时发现 。
另一方面,影响出生缺陷的环境和社会因素增 多。如育龄妇女环境有害物质暴露增加;高龄 产妇比例逐年上升等
(四)出生缺陷对健康和经济社会 发展的影响
主要内容
一、出生缺陷的现状 二、出生缺陷的概念 三、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
一、出生缺陷的现状
(一)我国出生缺陷的现状
我国是全世界出生缺陷疾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 一。目前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 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 2019年的《中国儿童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每年 约有20~30万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出生,加上出生后 数月和数年才显现出来的缺陷,先天残疾儿童总数 高达80万~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 ~ 6%。
(WHO研究报告,发展中国家严重遗传病和出生缺 陷到5岁时累计发生率为7.86%,但出生时仅能发现 其中的2.76%。)
出生缺陷的危害
1、影响个人的一生—— 健康身体 2、影响一个家庭 —— 家庭幸福 3、影响一个社会 —— 社会和谐
三、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
1、一级预防:在孕前和孕早期采取的措施,
出生缺陷是造成儿童残疾和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全国婴儿死因中的构成比顺位由2000年的第 4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2位,达到19.1%。
加重疾病负担。在社会保障水平总体偏低的情况 下,出生缺陷导致的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在 中西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
(四)出生缺陷对健康和经济社会 发展的影响
根据2019年的资料测算,我国每年因神经管缺陷造 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每年新出生的唐氏 综合征生命周期的总经济负担超过100亿元,新发 先天性心脏病生命周期的总经济负担超过126亿元 。出生缺陷不但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且也是导致 我国人口潜在寿命损失的重要原因。

出生缺陷调研报告

出生缺陷调研报告

出生缺陷调研报告出生缺陷调研报告一、引言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存在的身体结构或功能异常,这些异常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或基因突变引起的。

出生缺陷既对患者本人造成了健康障碍,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出生缺陷的发生原因、防控措施以及相关政策的成效,为改善出生缺陷情况提供参考。

二、概述1. 出生缺陷的类型:出生缺陷包括神经系统缺陷、心脏缺陷、四肢畸形、面部畸形等多种类型,这些缺陷使婴儿对于生活自理和社会融入能力存在较大的困难。

2. 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280万婴儿患有先天性缺陷,其中我国约有80万。

出生缺陷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三、出生缺陷的发生原因调查1. 基因异常:大约80%的出生缺陷是由基因异常引起的,这可能与父母的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有关。

2. 孕期暴露:母亲在怀孕期间暴露于某些有害物质,如药物、化学品、辐射等,也可能导致婴儿出生缺陷。

3. 孕期疾病:母亲在怀孕期间患上疾病,如糖尿病、风疹、水痘等,会增加婴儿出生缺陷的风险。

4. 孕前营养不良:母亲孕前缺乏一些重要的营养素,如叶酸、维生素B12等也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的发生。

四、出生缺陷防控措施调查1. 孕期保健:加强对孕妇的保健宣传和教育,提倡合理饮食、规律生活和适量运动,积极监测孕期疾病。

2. 出生缺陷筛查:开展出生缺陷的筛查工作,通过孕期超声检查、血液筛查等方式,及早发现异常情况,进行诊断和干预。

3. 遗传咨询:提供优生技术和遗传咨询服务,帮助患者和家庭了解和应对遗传性出生缺陷。

五、相关政策的成效调查1. 国家政策: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包括《计划生育法》、《优生优育条例》等,鼓励合理生育、加强出生缺陷的预防与治疗。

2. 基层工作:各级卫生部门加大对出生缺陷工作的投入,推动相关技术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3. 家庭辅导:通过开展家庭辅导活动,提供关于出生缺陷预防和康复的知识,增强家庭对出生缺陷的认识和支持,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我国出生缺陷现状及预防措施探讨

我国出生缺陷现状及预防措施探讨

出生缺陷防治对策
•遗传咨询体系的完善: “遗传咨询”可能成为“心理咨询”之后的又一新兴行业,
在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考虑到道德和法律 社会的影响,相应法规必须尽早完善。
规范相应的实验室方法,建立正规的实验室质控体系。
小结
•我国出生缺陷依旧处于高发期; •出生缺陷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将对政府决策、公共卫生干预和 临床诊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出生缺陷的基础研究是目前临床诊断治疗的瓶颈,大型队列 研究能系统探讨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环境、遗传和社会因素; •临床遗传学人才队伍的建设
117பைடு நூலகம்76
123.86
全国主要出生缺陷发生率(1/万)
1996年
2000年
2005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总唇裂 (14.50)
总唇裂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14.07)
(23.96)
(25.09)
(24.45)
(28.82)
神经管缺陷 (13.60)
多指/趾 (12.45)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精神负担
全球状况——美国March of Dimes出生缺陷基
金会2006年全球出生缺陷报告
每年大约有790万的出生缺陷儿出生; 每年数十万的因为母亲暴露环境因素导致的 出生缺陷,如酒精、风疹病毒、梅毒、碘缺乏 等。
全球常见出生缺陷
五种缺陷占所有出生缺陷的 25% 先天性心脏病(104万) 神经管缺陷(32.4万) 血红蛋白病(地贫,镰状细胞贫血,30.8万) Down综合征(21.7万) G6PD(17.7万)
产前诊断技术在预防出生缺陷中的作用
•一些重大的出生缺陷如神经管缺陷出现下降趋势; • 一些与诊断水平有关的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出现增加; •一些重大的出生缺陷如神经管缺陷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 (2003年)颁布以后对降低重大体表畸形或抑制发生率继续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积水 (7.10)
脑积水 (7.52)
脑积水 (6.78)
脑积水 (6.17)
脑积水 (6.00)
我国出生缺陷现状
城乡年度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009年全国出生缺陷 总发生率(145.43/万)高于2008年(134.94/万)。 2005~2009年,城镇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乡村; 2009年高龄(≥35岁)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中的出生 缺陷发生率高达168.59/万。
总唇裂 (14.50)
总唇裂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14.07)
(23.96)
(25.09)
(24.45)
(28.82)
神经管缺陷 (13.60)
多指/趾 (12.45)
多指/趾 (14.66)
多指/趾 (16.32)
多指/趾 (14.28)
多指/趾 (15.91)
•对高危人群的孕前和产前基因筛查是产前诊断发展的必然趋 势之一
基因组技术的飞速发展,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对阐明出 生缺陷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
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各种出生缺陷的致病基因是目前 遗传学研究人员的重中之重。
研发便于临床应用的基因检测手段不断改进,如芯片技术。 •完善出生缺陷监测网络,建立追踪调查制度,建立大型队列 研究
全球死于出生缺陷的 5岁以下儿童
每年大约为330万; 每年大约有320万存活儿童有残疾。
我国目前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
措施类别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目的 预防发生,降低出生缺陷率 避免出生,降低部分出生缺陷率 避免致残,降低致残率,减轻“疾病负担”
我国目前的出生缺陷的监测网络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 监测期限:凡在监测医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生后7
我国出生缺陷现状及预防措施探讨
2010.12
出生缺陷
也称先天异常,是指胚胎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结 构、功能、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包括各种器官 的先天畸形、智力障碍、代谢性疾病等。
出生缺陷复杂性
(1)病种的复杂性:涉及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 (2)病因的复杂性:环境、遗传 (3)诊断的复杂性:
天的围产儿 监测网络覆盖31个省132个监测市县
《出生缺陷登记卡》 《围产儿数季报表》
1996~2009年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总发生率(1/万)
年份
出生数
例数
出生缺陷
总发生率
城市发生率
农村发生率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多指/趾 (9.20)
神经管缺陷 (11.96)
总唇裂 (13.73)
总唇裂 (13.16)
总唇裂 (13.69)
总唇裂 (13.17)
脑积水 先天性心脏病 神经管缺陷 神经管缺陷 神经管缺陷 神经管缺陷
(6.50)
(11.40)
(8.84)
(7.20)
(7.18)
(6.48)
先天性心脏病 (6.20)
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目前存在问题
• 出生缺陷的分子机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限制了分子诊 断在筛查中的广泛应用。 •影响出生缺陷的环境因素需要进一步确定和完善。 • 专业的遗传咨询师稀缺,只有部分三级甲等医院具有遗传 咨询门诊。此外,遗传咨询师水平层次不齐,咨询资质方面 国家没有明确法规规定。
出生缺陷防治对策
专业要求高、知识更新快 (4)疾病负担重: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精神负担
全球状况——美国March of Dimes出生缺陷基
金会2006年全球出生缺陷报告
每年大约有790万的出生缺陷儿出生; 每年数十万的因为母亲暴露环境因素导致的 出生缺陷,如酒精、风疹病毒、梅毒、碘缺乏 等。
全球常见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防治对策
•遗传咨询体系的完善: “遗传咨询”可能成为“心理咨询”之后的又一新兴行业,
在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考虑到道德和法律 社会的影响,相应法规必须尽早完善。
规范相应的实验室方法,建立正规的实验室质控体系。
小结
•我国出生缺陷依旧处于高发期; •出生缺陷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将对政府决策、公共卫生干预和 临床诊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出生缺陷的基础研究是目前临床诊断治疗的瓶颈,大型队列 研究能系统探讨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环境、遗传和社会因素; •临床遗传学人才队伍的建设
149.60
166.40
101.74 102.59 112.10 115.78 127.09 109.69 113.84 133.69 130.59 137.53 140.85 147.19
117.76
123.86
全国主要出生缺陷发生率(1/万)
1996年
2000年
20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08
2009
422846 418904 429577 446583 501066 482908 526132 440237 614643 608936 641789 775333
1305697
1377231
3704 3707 4105 4524 5501 5064 5849 5714 7891 8462 9338 11470
产前诊断技术在预防出生缺陷中的作用
•一些重大的出生缺陷如神经管缺陷出现下降趋势; • 一些与诊断水平有关的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出现增加; •一些重大的出生缺陷如神经管缺陷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 (2003年)颁布以后对降低重大体表畸形或抑制发生率继续上
升的势头发挥了作用。
因此,大力发展产前诊断技术是降低出生缺陷的最有效的途径。
五种缺陷占所有出生缺陷的 25% 先天性心脏病(104万) 神经管缺陷(32.4万) 血红蛋白病(地贫,镰状细胞贫血,30.8万) Down综合征(21.7万) G6PD(17.7万)
发现了7000 多种出生缺陷
各国发生状况
最高为苏丹(820/万),最低为法国(397/万) 中国为512/万, 高发生率多在不发达国家,低发生率多在发达国家。
17619
20029
87.67 88.49 95.56 101.30 109.79 104.86 111.17 129.79 128.38 138.96 145.50 147.94
134.94
145.43
80.98 82.44 88.22 94.55 102.46 102.23 109.71 127.43 126.94 139.27 146.67 14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