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引言:2017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重要变化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不仅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程度,还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消费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从不同维度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概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X万元,比上年增长了X%。
这一增速相较于上年的X%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
具体到不同地区,东部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高,达到了X万元,而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仅为X万元。
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经济快速发展可以带动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增加,从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X亿元,经济发展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就业形势就业形势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收入来源和水平。
2017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X万人,就业率稳定在X%左右。
就业人数的增加直接影响到居民收入的增长,稳定的就业形势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有力促进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3.薪酬水平薪酬水平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我国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X元,比上年增长了X%。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企业效益的改善以及政府对工资水平的调控等因素。
薪酬水平的提高直接促进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4.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2017年,我国不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
2017年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7年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133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91.4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674.8亿元,增长9.6%。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13.8:36.6:49.6调整为12.8:36.7:50.5。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5万元,增长5%,按平均汇率折算为6678美元。
分区域看:韶关市区生产总值645.9亿元、增长6.7%,占全市生产总值46.5%,人均生产总值6.2万元(9182美元);县域生产总值742.8亿元、增长5.1%,占全市53.5%,人均生产总值3.86万元(5716美元)。
现代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6.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74.8亿元、增长10.1%,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282.6亿元、增长9.5%。
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7.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4.4%,金融业增加值增长4%,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6.8%。
民营经济增加值682.6亿元,增长4.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1%。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为90102元/人,增长5.7%。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韶关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一年上涨1.6%。
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7%。
消费价格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8%、衣着价格上涨2.9%、居住价格上涨3.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6%、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0.4%、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0%、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0.3%。
受钢铁、有色、水泥等基础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拉动,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0.2%。
就业持续增加。
年末从业人员144.67万人,增加0.19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59.04万人,增加0.35万人;第二产业31.86万人,减少0.28万人;第三产业53.77万人,增加0.12万人。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黔南州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黔南州统计局(2018年3月31日)2017年,黔南州委、州政府坚定不移实施“3366”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7年全州生产总值为1160.59亿元,同比增长12.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30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412.91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545.38亿元,增长14.5%,其中:其他服务业增长20.7%、金融业增长14.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0.6%。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481元,同比增长11.4%。
图1 2013-201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二、农业2017年全州按照中央、省、州1号文件精神部署,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调结构、上规模、创品牌、占市场为主要任务,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大力实施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2017年,全州共建设州级以上农业园区94个,其中省级园区57个。
全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35个,入住园区龙头企业406个。
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发展到5636个;无公害产地认定877个;无公害产品认证获证273个;绿色农产品申报认定21个;有机认证基地和产品共70个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14个。
全州农业实现增加值212.72亿元,比上年增长6.5%。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14万公顷(467.15万亩),下降1.2%;油料作物面积7.88万公顷(118.3万亩),增长0.9%;蔬菜种植面积13.02万公顷(195.4万亩),增长6.9%。
果园面积9万公顷(135.5万亩),比上年增长43.6%;茶园面积11.1万公顷(166.4万亩),增长18.6%。
粮食总产量125.53万吨,比上年下降1.4%。
中国居民消费与收入的长短期非对称性动态关系

中国居民消费与收入的长短期非对称性动态关系作者:徐小君刘欣瑶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4期摘要:为考察我国居民如何调整消费以适应收入的变化,采用1978-201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数据,运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对收入影响消费的非对称性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显示:1.城镇居民由于流动性约束的存在,正向临时性收入变化导致消费增长的程度大于负向临时性收入变化导致消费减少的程度;2.农村居民由于风险规避和预防性储蓄的原因,正向临时性收入变化导致消费增长的程度小于负向临时性收入变化导致消费减少的程度。
研究有助于认识和理解我国居民消费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原因,从而对政府部门制定消费相关政策有着参考意义。
关键词:居民消费;临时性收入;持久性收入;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作者简介:徐小君,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货币金融学、宏观经济学(Email:*****************.cn);刘欣瑶,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货币金融学(福建泉州36202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我国新型货币政策的结构调整功能及其有效性研究(17BJY192)中图分类号:F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398(2020)04-0084-13一前言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我国居民消费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逐渐成为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
随着收入水平的快速上升,我国从贫困落后进入中等收入行列,再迈向高收入国家,居民的消费行为也随之发生着不断地改变。
家庭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消费需求一直处于转型和升级之中。
因此考察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动态发展和演变过程,研究经济转轨背景下居民消费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原因,有助于丰富与发展现有消费经济理论。
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7-04-17 10:00一、居民收入情况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6元,增长7. 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0元,增长8. 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6067元,增长6.7%(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4.4%。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8700元,增长6.7%,是平均数的8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060元,增长7.1%,是平均数的78.9%。
图1 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按收入来源分,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084元,增长8.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9%;人均经营净收入1280元,增长6.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7.8%;人均财产净收入583元,增长6.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1%;人均转移净收入1237元,增长11.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7.2%。
二、居民消费支出情况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796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387元,增长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21元,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1535元,增长4.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2.0%;人均衣着消费支出403元,降低0.5%,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4%;人均居住消费支出978元,增长8.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0.4%;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277元,增长3.7%,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8%;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645元,增长12.3%,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4%;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480元,增长13.5%,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0%;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352元,增长15.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7.3%;人均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127元,增长10.7%,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6%。
神木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2017年,面对经济新常态下呈现的新问题新挑战,神木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扣“五个扎实”和“追赶超越”要求,聚焦5.2%;三产完成318.95亿元,同比增。
三次产业占比为1.21:70.06:28.73。
非公经济增加1.21%第二产业70.06%第三产业28.7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二、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25亿元,同比增长4.9%。
粮食总产量12.99万吨,油料总产量6615吨。
全年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56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52万亩。
农用化肥施用量33604吨,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7850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50吨,地膜覆盖面积64650亩。
表1 2017年主要农牧渔业产品产量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6个。
2017年15家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认证产品79个,面积1.57万亩;5家休闲农庄认定为榆林市“十佳休闲农家”;6家企业被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分会认定为四星级示范企业。
全年适度规模经营流转土地11.47万亩。
建成农资经营示范店3个,农资经营试点5个;组织农资经营人员培训100余人、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培训764人、职业农民培育285人、业务骨干技能素质提升培训45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87.90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785.68亿元,同比增长4.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775.58亿元(含榆林市局反馈),同比增长29.1%,其中市本级统计21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1712.62亿元,同比增长29.8%。
完成销售产值1640.69亿元,同比增长30.2%,产销率为95.8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1.83亿元,同比增长44.5%,完成税金总额214.00亿元,同比增长67.8%,实现利润总额457.58亿元,同比增长126.1%。
亏损企业较去年同期减少12户,同比下降12.9%。
2017年长春居民消费水平,长春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

2017年长春居民消费水平,长春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工作要求,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治污染、抓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双过半”。
接下来让小编来为您介绍关于2017年长春居民消费水平,长春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等热门消息。
由于2017相关政策还未出台,所以沿用往年的说明。
如有变动,请以官网发布的消息为准。
长春居民消费水平昨日,长春晚报记者从吉林省统计局获悉,2016年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14886.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增速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高于当期全国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98.52亿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147.18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6240.53亿元,增长8.9%。
其中,全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016.76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比上年提升20.3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投资710.69亿元,增长9.5%。
本年房屋新开工面积2115.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
商品房销售面积1919.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7%。
商品房销售额1029.58亿元,同比增长26.0%。
长春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消费需求有序释放,零售总额增长较快。
全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10.42亿元,比上年增长9.9%,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9.38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涨幅比前三季度提升0.1个百分点,低于当期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2017年大连居民消费水平,大连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

2017年大连居民消费水平,大连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工作要求,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治污染、抓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双过半”。
接下来让小编来为您介绍关于2017年大连居民消费水平,大连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等热门消息。
由于2017相关政策还未出台,所以沿用往年的说明。
如有变动,请以官网发布的消息为准。
大连居民消费水平十二、文化截至年末,全市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艺术馆12个,国有博物馆11个,纪念馆2个,美术馆1个,陈列馆1个,市直专业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馆5个。
艺术创作演出:全年新创作作品4部,演出21场。
专业艺术院团演出772场,其中国外演出127场次。
“五进”公益性演出活动200场。
组织“快乐周末”公益性艺术赏析普及系列活动30场。
举办“2015贺新春”演出季、第六届大连新人新剧目展演、第六届“亿达之声-大连夏季国际艺术节”、2015环球大马戏巡演等大型文化活动。
完成夏季达沃斯“大连之夜”文化晚宴演出任务。
人民文化俱乐部、宏济大舞台举办演出396场。
社会文化活动:组织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
举办200场政府购买民营文艺院团惠民公益演出。
新闻出版(版权)管理:年末全市有报纸5种,期刊53种,出版社(含音像出版社)6家。
成功举办第六届大连读书月活动。
新建187个社区书屋。
广播影视:全年新增数字高清电视用户19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总规模226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终端用户210万户。
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新建杆路88公里,敷设光缆4214公里、电缆32公里。
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高标清同播正式开通。
为农民放映公益电影16092场,观众200多万人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2018-01-18 16:20 银行贷款小编
一、居民收入情况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增长8.3%(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增长8.6%银*行*信*息*港,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银行贷款—利率网,增长7.3%,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6.3%。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834元,增长7.2%,是平均数的9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969元银~行~信~息~港,增长7.4%推荐,是平均数的89.1%。
按收入来源分,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4620元,增长8.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3%;人均经营净收入4502元,增长6.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7.3%;人均财产净收入2107元,增长11.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1%;人均转移净收入4744元,增长11.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
18.3%。
二、居民消费支出情况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银行贷款,比上年名义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45元,增长5.9%银!行!信!息!港!,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55元银#行#贷#款,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5374元银-行-信-息-港,增长4.3%,
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3%;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238元,增长2.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8%;人均居住消费支出4107元推荐,增长9.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2.4%;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121元,增长
7.4%yin+hang+123,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1%;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2499元,增长6.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6%;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086元银&行&利&率,增长8.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4%;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451元,增长11.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7.9%;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447元,增长10.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4%。
表1 2017年全国居民收支主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