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

合集下载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修复方法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修复方法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修复方法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一些重金属元素因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超过环境负荷能力而导致其浓度异常增加的现象。

重金属污染土壤不仅会威胁人类健康,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处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非常重要的。

处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通过物理措施改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积累。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土壤改良:使用有机质或黏土对土壤进行改良,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和保肥能力,从而减少重金属的迁移。

-土壤覆盖:通过在重金属污染土壤表层覆盖一层覆盖材料,如塑料薄膜或植物秸秆等,减少重金属的接触和迁移。

-土壤加固:使用水泥或其他胶结材料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加固,减少其扩散和迁移。

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改变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和溶解性,降低其毒性。

常用的化学方法有:-添加吸附剂:如活性炭、氧化铁等可以吸附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尽量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积累。

-酸碱调节: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可以改变重金属的形态和溶解度,使其转化成为较为稳定的形态,减少毒性。

-配位剂处理:添加一定量的配位剂,如EDTA(乙二胺四乙酸)或EDTA钠盐等,可以与重金属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降低其毒性。

3.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主要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对重金属的吸收、转化和解毒作用,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常用的生物方法有:-植物修复:一些具有较强重金属耐受性和积累能力的植物,如拟南芥、大豆等,可以通过自身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从而修复土壤。

-微生物修复: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可以通过菌根和菌丝的形成,在土壤中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元素,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综上所述,处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2020.02科学技术创新效蒸发除盐-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生物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某企业高盐分、高色度的香料生产废水,经过半年左右的试运行,工程验收监测结果显示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地方行业标准[5]。

3.4其他工艺国内外学术者研究了多种臭氧氧化联用工艺处理难降解性的有机废水和高盐重金属废水。

近些年来,印染废水处理技术中,混凝法只适用于疏水性物质的去除,作为高级氧化技术之一的臭氧氧化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曾滔等人[6]采用臭氧氧化技术对制药废水进行预处理,以水解酸化-厌氧消化-A/O 为核心工艺处理制药废水,运行实践表明,COD 的去除率超过90%,出水水质完全满足浙江当地污水处理厂的进水纳管标准。

王娟等人[7]表明运用混凝沉淀-臭氧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常二级生化出水,能够使使印染废水达标排放,且说明这是一种较优工艺。

4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催化臭氧氧化法主要包括光催化臭氧氧化、均相催化臭氧化和非均相催化臭氧化。

对光催化臭氧氧化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者把重心主要放在了催化材料上,创造了各种不同的效果极佳的催化剂。

多篇文献报道,光催化臭氧氧化对极难降解的物质氯仿、硝基苯和芳香烃类化合物有很好地降解效率。

均相催化臭氧化和非均相催化臭氧化主要是研究催化加的负载载体。

5结论臭氧氧化技术对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效率高,且几乎不存在二次污染,其在工业废水的处理中的发展前景广阔。

但目前已研发并成功应用于废水处理的臭氧发生器的电耗相对较高,所以研发高效低耗的臭氧发生器刻不容缓。

此外,仍需要加强对接触设备和气水接触方式机理的研究,提高臭氧的利用率。

随着研究的不断进行,臭氧氧化技术将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1]姜楠,臧旭,王晓楠.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及臭氧氧化工艺原理简介[C].全国冶金节水与废水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353-355.[2]Yu L ,Han M ,He F.A review of treating oily wastewater [J].Arabian Journal of Chemistry.2017,10:S1913-S1922.[3]张兰河,郭益平,王璐瑶,等.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联合工艺处理低温高浓度苯酚废水[J].化工环保,2011(6):511-514.[4]刘立国,谢长血,范加良,等.臭氧氧化/AO/臭氧氧化/BAF 工艺处理医药工业园区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2017,33(10):63-65.[5]董庆华,费正皓,张根成,等.三效蒸发除盐-臭氧氧化-生化工艺处理香料废水[J].给水排水,2013(7):60-63.[6]曾滔,俞明东,姜辉,等.臭氧氧化-水解-厌氧消化-A/O 工艺处理制药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17,33(2):99-101.[7]王娟,隋庄培,范凌菲,等.絮凝沉淀+臭氧氧化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废水二级出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6(6):3031-3035.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杨灿(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205)1概述随着地球上各种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各种化学产品、农药及化肥的广泛使用,重金属元素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中,造成日益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铅、镉、汞、铬、镍等金属元素超出环境质量标准或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土壤重金属污染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成为当前环境保护领域至关重要的工作之一。

本文将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的相关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1. 工业活动: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中含有重金属元素,并在降雨的作用下,通过气态、颗粒态等形式沉降到土壤中,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2. 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中含有部分重金属元素,过量施用或者不当使用会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引发土壤重金属污染。

3. 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尾矿渣、城市垃圾等排放到土壤中,也会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1. 原位稳定化治理:采用添加剂固定化重金属,促进重金属形成不溶性或难溶性的稳定化物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金属的活性,减小其生物有效性和毒性。

常用的原位稳定化剂包括磷酸盐、氧化铁等物质。

2. 清除和修复: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含重金属的表层土壤剥离、清除或者在土壤中加入吸附剂、离子交换树脂等材料,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得到有效去除。

通过植物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手段,修复土壤的物理结构与肥力,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3. 植物修复: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超量吸收、转运与富集作用,通过种植金属超富集植物(如铜绿微姜、拟南芥等),促进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去除和修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4. 微生物修复:利用某些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的生物转化和去除作用,通过添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促进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转化和去除,实现土壤重金属的修复。

5. 热解吸收法:通过高温处理土壤,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被挥发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然后对土壤进行修复,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某些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汞、铬等的含量超过了土壤环境背景值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导致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功能受损,对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构成威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研究和开发有效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概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去除或稳定化,使其达到安全水平,以恢复土壤生态功能和农业生产能力。

这些技术可以根据其作用原理和应用方式的不同,大致分为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

1.1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挖掘、土壤置换、土壤淋洗等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物理作用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去除或迁移到其他介质中,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物理修复技术的优点是处理速度快,效果明显,但缺点是成本高,且可能对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2 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固化稳定化、土壤化学淋洗、土壤氧化还原等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转化为低毒性或不溶性形态,从而降低其生物可利用性。

化学修复技术的优点是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但缺点是可能产生二次污染,且成本较高。

1.3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方法。

这些方法利用生物体的代谢作用,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吸收、转化或固定,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是环境友好,成本相对较低,但缺点是处理周期长,且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需要根据污染程度、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或技术组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案例。

2.1 物理修复技术的应用在一些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城市工业区,土壤挖掘和置换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法。

土壤重金属修复方法

土壤重金属修复方法

土壤重金属修复方法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和富集不仅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寻找有效的土壤重金属修复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物理修复方法1.土壤剥离法土壤剥离法是一种通过剥离污染土壤表层来减少重金属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重金属浓度较高的土壤,通过剥离表层土壤,可以将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土壤去除,从而降低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

2.土壤盖覆法土壤盖覆法是一种通过在重金属污染土壤表面覆盖一层清洁土壤或隔离层来减少重金属迁移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重金属的接触和迁移,降低其对植物和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三、化学修复方法1.石灰调整法石灰调整法是一种通过加入石灰或石灰石等物质来调整土壤pH值的方法。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活动性与pH值密切相关,通过调整土壤pH值可以改变重金属的形态和迁移能力,从而减少其对植物和环境的影响。

2.螯合剂修复法螯合剂修复法是一种通过添加螯合剂来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使重金属离子转化为难溶于水的沉淀物的方法。

螯合剂可以与重金属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性的络合物,从而减少重金属的毒性和迁移能力。

四、生物修复方法1.植物修复法植物修复法是一种通过植物的吸收、富集和转运作用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方法。

某些植物具有较强的重金属耐受性和吸收能力,可以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将其富集在地上部分或根际区,从而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2.微生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法是一种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降解或转化土壤中的重金属的方法。

某些微生物具有降解重金属的能力,可以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难溶性的沉淀物,或将其转化为较低毒性的形态,从而减少其对土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五、综合修复方法综合修复方法是指将多种修复技术综合应用于土壤重金属修复的方法。

通过综合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方法,可以更加全面、高效地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土壤修复方法

重金属土壤修复方法

重金属土壤修复方法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客土和换土法:主要分为深耕翻土、换土和客土。

土壤仅受轻度污染时采用深耕翻土的方法,而治理重污染区时则采用异地客土的方法,即客土或者换土的方法。

客土、换土对于修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有很好的效果,它的优点在于方法成熟和修复全面,主要缺点为工程量较大、投资高,并且容易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2. 分离修复法:土壤分离修复是指将粒径分离(筛分)、水力学分离、密度(重力)分离、脱水分离、泡沫浮选分离和磁分离等技术应用在污染土壤中无机污染物的修复技术,它最适合用来处理小范围内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从土壤、沉积物、废渣中分离重金属,清洁土壤,恢复土壤正常功能。

3. 淋洗法:将溶剂注入到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由于溶剂可以和重金属结合并使之融化,因此可以让重金属转化成液态的形式,以便液相提取分离。

淋洗法主要适合用于砂质的土壤,如果土壤的渗透性较强,则并不适合这一方法,因为很容易破坏土壤结构,严重降低重金属的去除效果。

4. 玻璃化法:玻璃化的修复需要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以达到熔化土壤中重金属的目的。

经过熔化冷却之后,玻璃体会将重金属包裹起来,由此实现了对重金属的清除。

通过玻璃化修复方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且清除效果好,相应的操作过程也会相对复杂。

熔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技术要求较高,需要高温高压条件,修复成本高,所以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5. 复合法修复技术:通过结合使用多种修复技术来提高修复效果。

例如,可以先使用客土或换土法来移除受污染的表层土壤,然后使用淋洗法或分离修复法来处理深层土壤中的重金属。

这种复合方法可以更全面地处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每种修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修复方法或采取多种方法的组合来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

同时,修复工程应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安全性。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出了一定的安全标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由于重金属具有高毒性、难降解、易积累等特点,如果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对农作物生长和人畜健康等方面造成严重问题。

因此,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1. 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来吸附、浸提、螯合、还原或酸化等化学反应作用来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两种方法。

(1)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的生长代谢过程,以吸收、蓄积、转移或转化等方式修复被污染的土壤。

不同的植物对重金属的适应性和吸收能力不同,如大豆、向日葵、黑麦草、紫花苜蓿等能够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生长,并具有吸附和稳定重金属的能力。

而其他植物则容易被重金属吸收、影响生长和甚至死亡。

通过筛选合适的植物,并配合其他生态学技术如封土覆盖、土壤打翻、添加生物肥料等,可以达到修复土壤的目标。

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特定的微生物菌株在土壤中嫁接、种植,通过生物降解、还原、稳定等代谢作用,降低、稀释重金属污染物的浓度。

目前,微生物治理技术包括原位和外植两种方式。

原位修复是指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深度降解,充分发挥微生物的降解作用。

外植技术则是将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细菌或真菌人工引入土壤中,以发挥特定菌株对重金属的处理效果。

生物物化修复一般是利用微生物、有机酸等生物化学物质引起土壤重金属形态的改变,并通过吸附及还原作用,将重金属转换为较为稳定的形态,使其不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生物物化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有机酸、微生物-氧化还原剂等两种方式。

(1)微生物-有机酸技术微生物-有机酸技术是指在土壤中添加一定的有机酸或添加具有分泌有机酸能力的微生物,通过吸附、螯合、还原等作用,将土壤中的重金属转化为不易溶解的形态。

具有代表性的有机酸包括乙酸、酒石酸、环戊二酸等,它们可以通过降低土壤pH值的方式,使得重金属向土壤团粒中吸附,并以形成不易溶解化合物的形式长期存储在土壤中。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案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案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案物理修复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常见的物理修复方法包括土壤剥离、土壤淋洗和土壤筛分。

土壤剥离是将受到重金属污染的表层土壤移除,然后用新鲜的土壤填充。

土壤淋洗则是通过喷淋、浸泡或灌溉的方式,用适当的浓度的酸性或碱性溶液来洗净土壤中的重金属。

土壤筛分则是利用筛网将重金属污染土壤与健康土壤分开,达到分离重金属的效果。

化学修复是指利用化学物质来调整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和可移动性。

常见的化学修复方法包括添加改性剂、添加螯合剂和添加吸附剂。

改性剂是指通过向土壤中添加物质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降低重金属的活动性和毒性。

螯合剂是指通过添加能与重金属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物质,以减少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可移动性。

吸附剂则是指通过添加能够与重金属发生吸附反应的物质,将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避免其进入植物体内。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体的代谢、吸附、蓄积等功能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常见的生物修复方法包括土壤菌根修复、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

土壤菌根修复是指通过增殖菌根真菌或通过添加菌根真菌来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性。

植物修复是指通过选用具有高重金属耐受性的植物种植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通过植物体的吸收、转运和累积来修复土壤。

微生物修复则是指通过引入具有重金属耐受性和转化能力的微生物来修复土壤,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吸附、还原、氧化等作用将重金属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形态。

除了以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方法,一些复杂的重金属污染场地可能需要结合多种修复方法来进行综合修复。

此外,修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和形态变化,并及时调整修复方案。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通常需要时间较长,需要耐心和持续的投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是一个复杂而耗时的过程,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修复,同时要进行监测和调整。

只有全面系统地应用各种措施,才能有效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方法
摘要: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不能忽视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环境问题,本方案论述了受重金属镉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及联合修复的方法。

重金属元素是使农田受污染最普遍、生物毒性最强的,它在环境中的化学活性强、赋存形态多、移动性大、毒性持久,容易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危及人类健康。

因此,全面地了解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现状、危害、赋存形态、迁移转化、有效性评价及治理方法对于采用新方法治理土壤镉污染,减弱其对作物的危害,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物超标情况,正式被确定为中国土壤的首要污染物。

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上看,镉是耕地的首要污染物,是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第二污染物。

多地农作物镉超标,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危害居民健康,土壤重金属镉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重金属引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环境背景值,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工业生产中石油、矿物等的开采、冶炼加工及运输等过程,农业生产中污水灌溉、农药、劣质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城市生活中污水、污泥和垃圾等未经处理乱排、偷排等行为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逐渐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对植物的毒性,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叶片失绿、卷曲,根、莲生长迟缓;生理方面多表现为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引起氧化胁迫和膜的损伤等。

植物体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能够明显抑制其对韩、镁等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和转运的能力,引起大量营养元素的缺乏和有效性降低。

当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超过一定浓度后对叶绿素有破坏作用,并促进抗坏血酸分解,使游离脯氨酸积累,抑制硝酸还原酶活性,对植物体产生间接伤害。

重金属也能对植物体产生直接危害,
土壤重金展污染的修复技术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土壤中重金属,使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降低到安全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修复的主要途径一是将污染物从土壤中移除,从总量上削减重金属;二是通过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将其从可溶态或可交换态转变为难溶态,从而减少重金属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目前,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主要有工程治理法、化学纯化修复、植物修复和生物修复等。

工程修复法
工程修复法主要包括改土法、电动修复、土壤淋洗和热处理法等,工程治理措施通常适用于污染面积小、严重污染物且易扩散的土壤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根本从根本上改良土壤,但是治理成本高,并容易形成二次污染还可能破坏土壤结构,易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污染物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消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一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植物提取法:指在受污土壤上种植超富集植物,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属,收割植物后进行专门处理,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

植物固定法:指利用植物根系固定土壤重金属的过程。

一方面,重金属被根系吸收积累或者吸附在根系表面,或者被根系分泌物固定;另一方面,根系周围微生物作用能改变土壤性质,从而改变了根系周围重金属的形态,降低重金属毒性作用。

植物挥发法:指利用植物根系的分泌物或土壤中微生物作用,使土壤中Se、Hg、As等重金属转化为挥发形态,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

但气态Se、Hg、As等挥发到大气中易引发二次污染,因此要妥善处置植物挥发产生的有害气体。

植物修复技术通常成本低,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但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耐性有限,只适用于中等污染程度的土壤修复;一种植物通常只能修复某一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而且有可能活化土壤中的其他重金属,对于多种金属的复合污染效果不佳;超富集植物生长缓慢,通常修复周期较长,难以满足快速修复重金属污染的要求。

生物修复法
微生物修复法
利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藻类等微生物对重佥属的吸附、沉淀、氧化-还原等作用,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

研究发现从香蒲根际中分离出的一些菌株能钝化固定土壤中的Cu和Cd,降低其可交换态含量。

动物修复法
土壤动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蚯蚓、鼠类等低等动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特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研究发现,蚯蚓对Zn、Cd有良好的富集作用。

通常釆取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放养蚯蚓,经过一段时间富集后,采用电激、灌水等方法驱出蚯蚓集中处理
农业生态修复
农业生态修复主要通过生产过程中,调整作物品种,选择对重金属富集能力低的品种种植,还要因地制宜的改变耕作制度,从而改变土壤重金属的活性,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减弱其迁移能力,达到减弱重金属危害的目的。

主要措施有控制土壤水分、调节土壤Eh值、改变耕作制度及调整作物种类等。

化学钝化修复
化学钝化修复是通过向受污土壤中添加改良剂、表面活性剂、金属拮抗剂等稳定化试剂,使其产生吸附、络合、沉淀和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调节和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改变重金属的形态,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生物有效性和可迁移性。

常用的稳定剂主要分为无机、有机及无机-有机混合稳定剂,其中无机稳定剂主要包括磷酸盐类、粘土矿物类、无机桂肥等。

无机钝化修复剂的应用最广,向Pb、Cu和Zn复合污染土壤中添加磷灰石,残渣态Pb增加53%,而残渣态Cu和Zn分别增加了13%和15%。

有机钝化剂包括农家肥、绿肥、草炭和作物稻秆等有机肥料。

有机钝化剂能与重金属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还能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降低土壤中水溶态及可交换态重金属的含量,从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

土壤中施加1%骨炭后,水溶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猛氧化物结合态Pb的浓度都显著下降,而有机结合态Pb的浓度显著上升。

有机-无机混合钝化剂能够克服单一钝化剂处理单一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对于复合污染具有较好的效果,有机-无机配位体
钝化剂的合成应用成为研究的重点。

通过修饰无机材料表面引入官能团后得到有机-无机多孔杂化材料,具有良好的钝化效果,例如在介孔氧化桂表面构建有机基团,制备出可用于重金属离子吸附和化学分离作用的功能性材料。

土壤原位化学钝化修复技术具有实施简便,治理成本低廉及治理速度快等优点,适合大面积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尤其是中、轻度污染的土壤治理。

能够满足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和保障农产品安全的要求。

针对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土壤,合理高效的联用多种钝化剂,是未来原位纯化修复的研究重点。

结论
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有多种修复方法,物理修复主要采用挖掘、置换、更新的方法替换掉原来受污染的土壤,只适用于小范围污染,且运输成本高,替换下来污染的土壤无法妥善处理;化学修复是采用向土壤中投加稳定剂、螯合剂的方法,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能力和被动植物吸收的能力,把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

生物修复是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固定或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在处理实际案例中应根据受污染的区域及要求合理采用修复方案,以期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