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2、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

3、话语蕴藉: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

4、艺术发现:艺术发现就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5、创作动机:简单地说,创作动机就就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6、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与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与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7、即兴与推敲:即兴就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推敲就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8、艺术概括:所谓“艺术概括”,简括地说,就就是作家依旧自己的体验与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9、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就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10、文学意境:意境就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

发与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就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与作品的风格,既就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就是其语言与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语言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12、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就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所谓“无我之境”,并不就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就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13、本文时间、故事时间:所谓“故事时间”,就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而所谓的“文本时间”,则就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前者就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而后者就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

14、隐含的读者:所谓“隐含的读者”,就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就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就是说,就是作家预想出来的她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就是自觉的,有时可能就是不自觉的。

15、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题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示,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二、简答题:

1、简述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生活真实的区别。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景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与感悟。

凡就是历史上出现过与现实中存在的一切事物与现象,都就是生活真实。生活真实虽然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原型启示,而且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艺术真实就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 它以“历史理性”对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必然性的揭示,作为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在假定性情景之中。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就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

就揭示与表现客体世界内蕴(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价值追求而言,文学创造与科学活动就是相通的;然而文学反映客体世界的审美特征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这就使它与科学真实区别开来。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就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2、简述文学形象的特点。

主观与客观,假定与真实,个别与一般,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3、如何瞧待文学作品显现出的与现实的差异?

作品显现出的与现实的差异,有其短处也有其长处。短处在于,艺术描写不能达到丝毫不差,原原本本地再现真实,所谓“画饼不能充饥”;但就是也由于这一差异,显现出文学独特长处,超越事物本真的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更深层的意蕴。

4、简述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本质特征就是哲理性,表现特征就是象征性,形象特征就是荒诞性,思维特征就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鉴赏特征就是求解性与多样性

5、简述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①文学本质的问题:模仿论认定文学就是世界的反应,表现论则认为文学就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②文学批评问题:模仿论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与写作背景,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

③文学创作问题: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表现论将文学创作与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

6、关于文学活动的发生主要有几种学说?试简述其基本内涵。

①巫术发生说: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提出:接触律与相似律。“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模仿某物并达到某种结果,可以使被模仿的事物达到预想中的变化。“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操纵某物可对接触过该物的人施与影响。

②宗教发生说:评价:文明时代的更多的就是一种无实用目的的精神,这一点与宗教精神却又共同之处,但她却不能完全将文学与它联系到一起。文学活动就是从人类的超自然的宗教活动中产生的。代表人物:赫尔德,格罗塞。

③游戏发生说;(席勒-斯宾塞理论)文学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与对闲适生活的需要,人将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最早就是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来的。德国生物学家谷鲁斯提出“内模仿说”

评价:艺术与游戏确有联系,游戏接近于艺术,游戏中产生的娱乐也接近于美感享受,但游戏缺乏艺术的深刻社会内容,它给人的娱乐也就是粗浅的、暂时的。因而文学艺术起源于游戏的命题,离开了人类的社会实践,离开了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前提,也就是不科学的。

④劳动发生说:文学活动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还就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活动——劳动。劳动就是文学发生的起点,即劳动就是文学发展的基础、源泉。

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7、如何理解物质生产发展与文学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8、简述人的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

集中表现在:人类生活活动就是文学活动产生的前提。第一,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第二,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合目的性{内在尺度}、合规律性{外在尺度})第三,生活活动特性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9、举简例说明文学接受中期待视野的层次、类型。

意蕴层次(作品意义期待)、形象期待(作品内容、叙述层期待)、文体期待(作品表层期待)。

个人期待视野、集体期待视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