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

合集下载

分泌性中耳炎健康教育课件

分泌性中耳炎健康教育课件

分泌性中耳 炎的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症状一:听力减退 症状二:耳鸣感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症状三:耳朵堵塞感
分泌性中耳 炎的原因
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
原因一:鼻咽部疾病 原因二:过敏性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
原因三:环境因素
分泌性中耳 炎的治疗方法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方法一:药物治疗 方法二:手术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方法三:保持耳朵清洁
分泌性中耳 炎的饮食调理
分泌性中耳炎的饮食调理
饮食建议一: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 饮食建议二: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
分泌性中耳炎的饮食调理
饮食建议三:避免油炸食物的摄入
分泌性中耳 炎的预防措施
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措施
措施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措施二:避免接触有传染性的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措施
措施三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炎类型 ,应及时进行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正确的饮食调理,可 以有效预防和缓解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分泌性中耳炎 健康教育课件
目录 引言部分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分泌性中耳炎的饮食调理 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措施 总结
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 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炎类型,主要 特点是中耳腔内有黏液积聚。 给用户的建议:如何预防和处理分 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鉴别诊断

分泌性中耳炎鉴别诊断

分泌性中耳炎鉴别诊断
一、概述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疾病,是由于中耳积液以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大家一般把它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粘液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等等。

这种病症多出现在儿童身上。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以后会出现耳闷涨感以及听力减退。

一般儿童治疗是都常为延误治疗阶段,因为儿童耳痛不明显,家长发现不及时。

对于成年人,也会产生这种疾病,一般尽早明确病因,改善病症提高生活质量。

二、步骤/方法:
1、咽鼓管阻塞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中耳内和中耳外的气压基本相等,当咽鼓管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通气功能障碍时,中耳的气体被粘膜吸收,中耳粘膜会出现静脉扩张的现象,从而出现了中耳积液,也就导致了分泌性中耳炎的产生。

2、一些患者在发病之前有鼻咽部的病变,这些病变有的是良性的有的是恶性的,一般出现的问题有鼻咽癌,慢性鼻窦炎,巨大鼻息肉,肥厚性鼻炎等等,这些病症会堵塞或者影响淋巴细胞内部的回流现象,造成咽鼓管管腔黏膜肿胀因此患者就出现了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3、婴幼儿特别容易患得分泌性中耳炎,这跟婴幼儿身体内特殊的解剖结构有关系。

新生儿咽鼓管较短,比较宽,而且是平直状态,
鼻咽部位的分泌物非常容易进入中耳,从而导致各种炎症的产生。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轻微耳痛,耳鸣,耳闷等现象,可通过鼓气耳镜检查或者是显微镜检查来进行就诊。

三、注意事项:
分泌性中耳炎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都是有可能出现的,因此,如果身体产生任何不适状况及时进行治疗,尤其是儿童,家长要及时注意孩子的听力问题,如有听力下降症状,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分泌性中耳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分泌性中耳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分泌性中耳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分泌性中耳炎概述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本病又名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等。

临床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耳痛、耳鸣、耳闷等。

英文名称:secretory otitis media。

其它名称: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

相关中医疾病:耳胀、耳闭。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耳部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一般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耳。

常见症状:听力减退、耳痛、耳鸣、耳闷。

主要病因: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变态反应、气压损伤。

检查项目:听力检查、耳镜检查、鼓气耳镜检查、鼻咽部检查、颞骨CT、X 线。

重要提醒: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治,以免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分类:1、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起病较急,病程在8周以内。

2、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延续超过8周仍未痊愈即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多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迁延转化而来,也可缓慢起病而没有急性中耳炎经历。

二、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特点三、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病因总述:本病可能由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变态反应、气压损伤等原因导致。

其中,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为主要病因。

基本病因:1、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具有保持中耳内、外的气压平衡、清洁和防止逆行感染等功能。

若因机械性阻塞或功能障碍,导致咽鼓管不能主动开放,可造成本病的发生。

2、中耳局部感染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征象表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的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

其中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

细菌产出的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特别是在病程迁延为慢性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分泌性中耳炎课件

分泌性中耳炎课件

02 抗炎药:用于减轻炎
症反应,如非甾体抗 炎药、糖皮质激素等
03 抗过敏药:用于治疗
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疾病,如抗组胺药、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
04 减充血剂:用于减轻
鼻塞、鼻窦炎等症状,
如伪麻黄碱、苯丙胺

手术治疗
01
手术目的:清除中耳积液, 改善听力
03
手术适应症:保守治疗无效、 病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等
耳镜检查:观察鼓膜情况,判断是否 存在积液
听力测试:检测听力损失程度,判断 是否存在传导性耳聋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观察 中耳结构,判断是否存在病变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分泌物培 养等,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其他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
药物治疗
01 抗生素:用于治疗细
菌感染,如阿莫西林、 头孢类药物等
D
耳漏:耳道内可出现分泌物,可伴有异味
C
听力下降: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闷感
B
耳鸣:持续性或间歇性耳鸣,程度不一
A
耳痛:持续性或间歇性耳痛,程度不一
分泌性中耳炎诊断
病史采集
询、鼻炎、咽炎等 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耳 部外伤、手术史
05
术后护理:保持耳道清洁、 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等
02
手术方式:鼓膜切开术、鼓 膜置管术、乳突根治术等
04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面 瘫等
康复治疗
01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抗 02
物理治疗:使用热敷、按摩
炎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等物理方法进行治疗
03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者, 04
生活习惯调整:保持良好的生
了解患者是否有家 族遗传病史,如耳

分泌性中耳炎危害及预防

分泌性中耳炎危害及预防

谁容易得分泌性中耳炎? 过敏患者
过敏性鼻炎患者易合并中耳炎。
需注意控制过敏原。
谁容易得分泌性中耳炎? 吸烟者
被动吸烟会增加中耳炎的发病率。
环境污染和烟雾也会加重病情。
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接触。
特别是在流感季节,保持健康尤为重要。
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 言语发育影响
儿童若长时间听力受限,可能影响语言学习 和社交能力。
早期干预可减少影响。
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 并发症
可能引发中耳炎谁容易得分泌性中耳炎?
谁容易得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
由于耳咽管较短,易发生积液。
特别是在感冒或过敏季节更为常见。
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2. 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 3. 谁容易得分泌性中耳炎? 4. 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5. 何时就医?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定义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中耳腔内积液而不伴有明显 感染的疾病。
常见于儿童,但成年人也可能发生。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病因
通常由上呼吸道感染、过敏、环境因素等引起。
耳咽管功能障碍是主要原因。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闷、耳痛等不适。
长期积液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
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 听力损失
耳内积液会妨碍声波传播,导致听力下降。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
何时就医?
长期积液
若耳内积液持续超过三个月,应寻求专业帮助。
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健康宣教课件

分泌性中耳炎健康宣教课件
如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置管手术以引流耳 内液体。
手术后需定期复查,避免复发。
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者。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感染风险。
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避免过敏源
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如烟雾、灰尘等。
定期清洁居住环境,保持空气清新。
如何诊断分泌性中耳炎?
如何诊断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检查
医生通过耳镜检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如何诊断分泌性中耳炎? 听力测试
进行听力测试以评估听力损失的程度。
听力损失通常是疾病的主要表现。
如何诊断分泌性中耳炎? 影像学检查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CT或MRI以评估病 情。
影像学检查可帮助排除其他耳部疾病。
如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如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药物治疗
常用抗生素、抗过敏药物以及消炎药物。
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物理治疗
耳内排液、耳压平衡等物理治疗方法有助于 缓解症状。
耳内起泡或耳压治疗可促进液体排出。
如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手术治疗
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定期体检
特别是儿童,定期耳鼻喉科检查,及早发现潜在 问题。
及时干预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谢谢观看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耳闷、听力减退、耳痛等,有时伴 随流感或感冒症状。
儿童和成人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更易出现 耳痛。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发病机制
该病通常因耳咽管功能不全,导致耳内负压及液 体积聚。
慢性炎症或过敏反应可能加重病情。
为什么会得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型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

分泌型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
定义: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 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
曾命名
• 浆液性中耳炎(serous otitis media) • 粘液性中耳炎(mucoid otitis media) • 渗出性中耳炎(exdative otitis media) • 卡他性中耳炎(catarrhal otitis media) • 中耳积液(middle ear effusion) • 胶耳(glue ear) • 非化脓性中耳炎(non-suppurative
鼓室积液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听力下降、耳闷、自听增强 轻度耳痛
2、检查 鼓膜内陷、外突 充血、油蜡状 弧形液面、气泡
3、听力检查 音叉及电测听:传导性聋,20~40dB 声阻抗:鼓室呈负压
四、诊断
病史、检查、鼓膜穿刺
五、鉴别诊断
• 鼻咽癌 • 脑脊液耳漏 • 外淋巴漏 • 胆固醇肉芽肿 • 鼓室硬化
五、治疗
1、去除病因 2、通畅引流,改善咽鼓管功能:0.5~1%麻
黄素+地塞米松滴鼻;咽鼓管吹张、鼓膜 按摩 3、清除鼓室积液:鼓膜穿刺抽液
鼓膜切开 鼓室置管
otitis media)
分类
• 急性 • 慢性
发病率
• 儿童多见
一、病因
1.咽鼓管功能障碍 增殖体肥大、后鼻孔息肉、下鼻甲后端
肥大、鼻咽部肿瘤、后鼻孔填塞 解剖畸形:腭裂
鼻咽癌放疗后(组织纤维化) 2.炎症感染 3.变态反应
二、病理
咽鼓管闭塞
鼓室负压
血管扩张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03 治疗及预防
2个月至12岁患儿OME的治疗 (2)外科手术治疗
• 观察期间较好耳的听力水平为40dB或更差; • 病程持续在3~4月或以上伴有听力减退; • 已经引起鼓膜或中耳的结构损伤; • 合并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等的患儿,可考虑外科手术干预。
03 治疗及预防
2个月至12岁患儿OME的治疗 (2)外科手术治疗
03 治疗及预防
手术治疗 ② 鼓膜切开术:
③ 鼓膜切开置管术:
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胶耳等。一般放置6-8周,最长 可达1-2年。
03 治疗及预防
成人OME的治疗 病因治疗
• 胃一食管一咽喉反流; • 鼻部、鼻咽部、口咽部疾病等; • 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未査出明显相关疾病时,可作颞骨CT扫描,
间歇性低调耳鸣,呈轰鸣声,轻度耳痛。未诉发热、面瘫、眩晕、 恶心及呕吐等症状。 •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手术外伤史。 • 过敏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04
04 病例分析
耳内镜检查
纯音听阈检查
声导抗检查
骨气导差 ---传导性聋
谢谢
如发现鼓室或乳突内有肉芽时作鼓膜切开加置管术;如鼓室粘连时, 应作鼓室探査术或单纯乳突开放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后,根据不 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手术。
03 治疗及预防
2个月至12岁患儿OME的治疗
(1)保守治疗 观察等待:国外较新的流行病学发现,75%—90%的患儿在3个月内可痊 愈,且婴儿和幼小儿的自愈率更高。而过早的药物和手术干预无益处,反 而增加相应的副作用,即使鼓膜充血也不可作为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故在诊断之日起应对患儿进行为期3个月的观察随访。观察期间每2~4周 定期复查鼓气耳镜和声导抗。
01 临床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泌性中耳炎
概述
定义: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

本病小儿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大约90%儿童曾患有分泌性中耳炎。

病因
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

有关的病因学说主要为:
1、咽鼓管功能不良:咽鼓管是中耳通过鼻咽部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咽鼓管具有调节鼓室内气压,保持其与外界气压平衡、清洁、引流等功能。

一般认为,咽鼓管阻塞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基本原因。

咽鼓管阻塞:正常情况下,中耳内外气压基本相等,约相当于大气的压力。

如果咽鼓管阻塞,中耳内的空气被吸收,以后得不到补充,即逐渐形成负压。

由于负压的影响,中耳粘膜的静脉出现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清渗出并聚积于中耳,便开始鼓室积液。

引起咽鼓管阻塞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如:腺样体肥大,急、慢性鼻窦炎,肥厚性鼻炎,鼻息肉,鼻咽癌,鼻咽管纤维瘤等。

2、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免疫反应:在过敏性疾病患者中,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较对照组高。

临床上发现,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合并呼吸道变性疾病的较多,如: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支气管哮喘等。

病理:
中耳分泌物来自咽鼓管,鼓室以及乳突气房粘膜。

分泌物可为浆液或粘液性。

中耳粘膜的病理组织研究发现,中耳粘膜水肿,毛细血管增多,通透增加。

中耳分泌物早期表现出为浆液性,病程较长者,常表现为粘液性。

症状:
1、听力下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前大多有感冒史,以后听力逐渐下降。

婴幼儿可表现为言语发育延迟,学龄前儿童常表现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学龄儿童则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看电视要求过大的音量等。

2、耳痛或耳胀:右有轻微耳痛,耳内闭塞感或闷胀感。

3、耳鸣:耳鸣一般不严重,有的不明显。

检查:
1、鼓膜:光锥分散或消失,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色、橙红色或琥珀色。

慢性者可表现为乳白色或灰蓝色,积液多时,鼓膜向外隆起,鼓膜的活动度受阴。

2、纯音听阈测试(电测听):一般表现为轻度传导性聋(气导性聋)。

3、声阻抗:呈平坦型,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

4、颞骨CT扫描:可见鼓室内有密度均匀一致的阴影,乳突气房中可见液气面。

诊断:
根据病史及对鼓膜的仔细观察,结合听力测试的结果,诊断并不困难。

鉴别诊断:
1、鼻咽癌:对一侧分泌性中耳炎的成年病人,应注意鼻咽部有无肿瘤,特别是鼻咽癌。

2、脑脊液耳漏:多伴有头部外伤史。

预后:
1、轻症患者的中耳积液可自行吸收,或经咽鼓管排出。

2、病程较长而未作治疗的小儿患者,将影响言语发育、学习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3、鼓室硬化:包括鼓膜钙化和鼓室钙化。

4、鼓室粘连:主要是指听骨链粘连。

九、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抗生素或其他抗菌素治疗,可用头孢类;
(2)糖皮质激素;
(3)激素类、血管收缩剂喷鼻。

2、手术治疗:
(1)鼓膜穿刺术;
(2)鼓膜切开术;
(3)置管术;
(4)腺样体切除术;
(5)扁桃体切除术。

十、预防:
1、预防和及时治疗上呼吸道炎,如鼻炎、鼻窦炎等。

2、如果鼻息肉、腺样体明显肥大,影响鼻腔通气或阻塞咽鼓管咽口,应行腺体切除术和鼻息肉摘除术。

3、扁桃体肿大Ⅲ度的患者,宜行扁桃体切除术。

4、早期发现和治疗鼻咽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