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基础补充习题答案
化学新高中补充习题答案

化学新高中补充习题答案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补充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高中化学补充习题的答案示例:习题一:化学计量1. 计算1.5摩尔的氢氧化钠(NaOH)的质量。
答案: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g/mol,所以1.5摩尔的质量是1.5 * 40 = 60g。
2. 将5.3克的碳酸钠(Na2CO3)溶解在足够多的水中,求溶液的摩尔浓度。
答案:碳酸钠的摩尔质量是106g/mol,5.3克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是5.3 / 106 = 0.05摩尔。
如果溶解在1升水中,摩尔浓度为0.05摩尔/升。
习题二:化学反应1. 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生成1摩尔氢气的锌的质量。
答案:化学方程式为Zn + H2SO4 → ZnSO4 + H2。
生成1摩尔氢气需要1摩尔锌,锌的摩尔质量是65.38g/mol,所以需要65.38克锌。
2. 计算在标准状况下,22.4升氧气的物质的量。
答案:标准状况下,1摩尔气体的体积是22.4升,所以22.4升氧气的物质的量是1摩尔。
习题三:氧化还原反应1. 确定以下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2Mg + O2 → 2MgO。
答案:在这个反应中,氧气(O2)是氧化剂,镁(Mg)是还原剂。
2. 写出铁与铜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氧化态的变化。
答案:化学方程式为Fe + Cu2+ → Fe2+ + Cu。
铁的氧化态从0变为+2,铜离子的氧化态从+2变为0。
习题四:酸碱平衡1. 计算pH值为4的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答案:pH = -log[H+],所以[H+] = 10^-4 M。
2. 已知某酸的Ka值为1.8×10^-5,计算该酸的pKa值。
答案:pKa = -log(Ka),所以pKa = -log(1.8×10^-5) ≈ 4.74。
习题五:有机化学1. 写出甲烷(CH4)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物质结构和性质知识点归纳习题含答案完美版本

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1.会画出1到18号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注意格式:如Na原子对于钠原子而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
对于钠离子Na+,核外电子数已发生改变,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10 ;对O2-,电子数=8+2=10 对于化合物H2O,原子序数总和=核电荷数总和=质子数总和=核外电子数总和=2+8=102.熟记1-36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电子排布式、轨道式、所属分区。
注意:(1) 书写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按照能量最低原则排列1s2s2p3s3p4s3d4p5s…,但书写时,相同电子层的要写在一起,即先写3d后写4s,即1s2s2p3s3p3d4s4p5s…此外,还可以把满足稀有气体结构部分写成“原子实”形式:如Zn的电子排布式为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或写成[Ar] 3d10 4s2。
(2)主族元素和0族的外围电子(价电子)为其最外层电子;而过渡元素的外围电子为:简化电子式去掉原子实剩余的部分,如P的外围电子为:3s23p3; Ne的外围电子式为:2s22p6; Zn的外围电子为3d10 4s2(3)注意24Cr 、29Cu这两个原子的电子排布的特殊性(原子无3d4、3d9排布,不稳定):Cr : [Ar]3d5 4s1 ;29Cu :[Ar]3d10 4s1(半满、全满状态能量较低,较稳定)24(4)若形成离子,则考虑先失去最外层电子。
如Cu+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 3s23p63d10;3.会表示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方法:先写出电子排布式。
如Na的电子排布式:1s2 2s2 2p6 3s1 ,轨道式:电子排布依据:(1)能量最低原则;(2)“泡利不相容”原则: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3)洪特规则:电子在相同能量的轨道上排布时,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物质结构基础补充习题答案

第四章物质结构基础补充习题一.选择题:1.多电子原子得能量E由(B)决定(A)主量子数n (B) n与l (C) n,l,m (D) l 2.下列原子中哪个得半径最大(D)(A) Na (B)Al (C)Cl (D)K3.现有6组量子数○1n = 3, l = 1, m = -1 ○2n = 3, l = 0, m = 0○3n = 2, l = 2, m = -1 ○4n = 2, l = 1, m = 0○5n = 2, l = 0, m = -1 ○6n = 2, l = 3, m = 2其中正确得就是(B)(A)○1○3○5(B)○1○2○4(C)○2○4○6(D)○1○2○34.主量子数n = 4,时,可允许得最多电子数为(D)(A) 4 (B)8 (C)16 (D)325.下述说法中,最符合泡利不相容原理得就是(B)(A)需要用四个不同得量子数来描述原子中每一个电子得运动状态;(B)在一个原子中,四个量子数相同得电子不能多于一个;(C)充满一个电子壳层要2、8或18、32个电子;(D)电子间存在着斥力。
6.下列原子轨道沿着x轴相互靠近或发生重叠时,能形成π键得就是(AD)(A)p y-p y (B)p x-p x(C)p x-p y (D)p z-p z7.由解薛定谔方程所得到得原子轨道就是指(B)(A)波函数ψ(n,l,m,m s) (B)波函数ψ(n,l,m)(C)概率密度(D)电子云得形状8.按近代量子力学得观点,核外电子运动得特征就是(ABC)(A)具有波粒二象性(B)可用ψ2 表示电子在核外出现得概率(C)原子轨道得能量呈不连续变化(D)电子运动得轨迹可用ψ得图象表示9.元素Mo(原子序数为42)所在周期、族号与原子得外层电子构型就是答(C)(A)第六周期VIII 族, 5d76s1 (B)第五周期VIB族,4d45s2(C)第五周期VIB 族, 4d55s1 (D)第六周期VIIB族,5d56s210.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得次外层角量子数为2得亚层内电子全充满,满足此条件得元素有、、、、、、、、、、、、(C)。
高三化学总复习物质结构习题和答案

高三化学总复习 (附参照答案 )物质构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O -16 Cl -35.5 C - 12 Si -28 K -39I 卷一、选择题(每题有 1~2 个正确答案) 1.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B .分子晶体熔沸点越高,稳固性越好C .金属晶体往常拥有导电、导热和优秀的延展性D .离子晶体在融化状态下能导电2.已知 1- 18 号元素的离子 a W 3+、b X +、 c Y 2-、d Z -都拥有同样的电子层构造,下 列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A .质子数 c >bB .离子的复原性 Y 2->Z -C .氢化物的稳固性 H 2Y>HZD .原子半径 X>W3.以下对于晶体的说法必定正确的选项是( )Ti 4+ A .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2-O3 晶体中每个 Ti 4+和 12 个 O 2-相紧邻Ca2+B .CaTiOC .SiO 2 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两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相联合D .金属晶体的熔点都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CaTiO 3 的晶体模型2+2-4+分别位于立方(图中 Ca 、 O 、 Ti 体的体心、面心和极点 )4.氮化铝( AlN )拥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秀性质,被宽泛应用于电 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
在必定条件下,氮化铝可经过以下反响合成: Al 2O 3+N 2+3C2AlN + 3CO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响中, N 2 是复原剂, Al 2O 3 是氧化剂B. 上述反响中每生成 1 mol AlN ,N 2 获取 3 mol 电子C. 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D. 氮化铝晶体属于分子晶体5.以下物质发生变化时,所战胜的粒子间互相作用属于同种种类的是()A .液溴和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B .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C .二氧化硅和铁分别受热融化D .食盐和葡萄糖分别溶解在水中6.K 37ClO 3 晶体与 H 35Cl 溶液反响生成氯气、 氯化钾和水, 实验测得此反响生成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73.3B .72C .70.7D .707.由 X 、 Y 、Z 三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的构造单元如图,X其化学式为:YA .X 3Y 2Z 6B .X 5Y 3Z 12C .X 2YZ 3ZD .X 5Y 2Z 68. 2004 年 1 月,科学家发现了碳的第五种同素异形体,它很轻,就像泡沫同样, 故称纳米泡沫。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专项训练测试试题含答案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专项训练测试试题含答案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综合性考察1.2020年,自修复材料、自适应材料、新型传感材料等智能材料技术将大量涌现,为生物医疗、国防军事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提供支撑。
(1)我国科研工作者基于丁二酮肟氨酯基团的多重反应性,研制了一种强韧、自愈的超级防护材料,其中的分子机制如图所示。
Cu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_____区,M层中核外电子能量最高的电子云在空间有_____个伸展方向。
C、N、O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2)氧化石墨烯基水凝胶是一类新型复合材料,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可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二者的结构如图所示:还原石墨烯中碳原子的杂化形式是______,上图中氧化石墨烯转化为还原石墨烯时,1号C 与其相邻 C原子间键能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二者当中在水溶液中溶解度更大的是____________ (填物质名称),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3)砷化硼是近期受到广泛关注一种III—V半导体材料。
砷化硼为立方晶系晶体,该晶胞中原子的分数坐标为:B:(0,0,0);(,,0);(,0,);(0,,);……As:(,,);(,,);(,,);(,,)请在图中画出砷化硼晶胞的俯视图...........___________,已知晶体密度为dg/cm3,As半径为a pm,假设As、B原子相切,则B原子的半径为_________pm(写计算表达式)。
2.Mg、Ni、Cu、Zn 等元素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1)Mg、Ni、Cu 等金属可能形成金属互化物。
金属互化物的结构类型丰富多样,确定某种金属互化物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可通过___________测定。
(2)根据 Cu、Zn 的原子结构比较第一电离能:I1(Cu)_________ I1(Zn)(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一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答案和解析.doc

专题一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答案和解析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答案与解析)重点知识整合考点一请比较蛋白质与核酸的关系2.相关计算(1) 缩合产生的水分子数=水解所需水分子数=氨基酸个数一肽链数。
(2) 氨基酸分子个数X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18X脱去的水分子数。
(3) 脱氧核昔酸数X脱氧核昔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氧核昔酸数一2)X18o(4) 核糖核背酸数X核糖核昔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核糖核昔酸数一l)X18o典例1【解析】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后,功能丧失。
DNA和RNA 都是由核昔酸形成的生物大分子,都可储存遗传信息,DNA分子的特异性在于其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蛋白质的合成是通过DNA控制mRNA的合成,mRNA 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而实现的,蛋白质结构直接由RNA决定。
【答案】A典例2【解析】甲图中转录过程,有8种核背酸,乙是氨基酸,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但不全是由20种氨基酸均参与构成,丙的碱基是T,为DNA分了特有的碱基,所以五碳糖为脱氧核糖,丁表示的是二糖,在动物体内为乳糖,植物体内为麦芽糖和蔗糖,所以A选项正确。
【答案】A考点二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考占二................................V 八、、*(略)易错攻略易错点击1:对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认识不到位考场实录1错因把脉:不能准确记忆细胞内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解析:本题考查组成细胞不同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的种类与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与理解能力。
A项,细胞中不同元素的功能不尽相同,不能相互替代,如Mg参与叶绿素的构成、I参与构成甲状腺激素、Fe 参与构成血红蛋白等;B项,脱氧核昔酸的组成元素是C、H、0、N、P, 脂肪酸的组成元素是C、H、0,故脱氧核莒酸中含有氮元素;C项,主动运输能主动选择吸收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所以冇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D项,微量元素含量虽少,但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却是必不可少的。
高中化学选修三部分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训练及答案1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训练及答案11.(2013•四川) (1)2(2013•天津) (2)3.(2012•重庆) (3)4.(2012•天津) (5)5.(2012•安徽) (6)6.(2010•江西) (7)7.(2009•安徽) (9)1.(2013•四川)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与氢气可化合生成气体G,其水溶液pH>7;Y的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R基态原子3d轨道的电子数是4s轨道电子溶液反应可生数的3倍.Y、Z分别与钠元素可形成化合物Q和J,J的水溶液与AgNO3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L;Z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G反应生成M.请回答下列问题:(1)M固体的晶体类型是.(2)Y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G分子中X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3)L的悬浊液中加入Q的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黑色沉淀,其原因是.2-具有强氧化性,在其钠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黄(4)R的一种含氧酸根RO4色,并有无色气体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解: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与氢气可化合生成气体;Y的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Y为硫元素;G,其水溶液pH>7,故X为氮元素,G为NH3R基态原子3d轨道的电子数是4s轨道电子数的3倍,则外围电子排布为3d64s2,故RS,Z与钠元素可形成化合物J,J的水为Fe元素;Y与钠元素可形成化合物Q,Q为Na2溶液与AgNO溶液反应可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L,L为AgCl,故Z为Cl元素,3J为NaCl;Z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G反应生成M,故M为NH4Cl,(1)M为NH4Cl,属于离子晶体,故答案为:离子晶体;(2)Y为硫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4;G为NH3,分子中N 原子成3个N-H键,含有1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目为4,故采取sp3杂化,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4;sp3;(3)L为AgCl,Q为Na2S,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的溶液,由于Ag2S的溶解度小于AgCl的溶解度,故白色沉淀转化为黑色沉淀,故答案为:Ag2S的溶解度小于AgCl的溶解度;(4)R为Fe元素,含氧酸根FeO42-具有强氧化性,在其钠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黄色,有Fe3+生成,并有无色气体产生,结合电子转移守恒可知,只有氧元素被氧化,故该无色气体为O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4FeO42-+20 H+=4Fe3++3O2↑+10H2O,故答案为:4FeO42-+20 H+=4Fe3++3O2↑+10H2O.2(2013•天津)X、Y、Z、Q、R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Q与X同主族;Z、R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元素符号).(2)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写分子式)(3)由以上某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C、D有如下转化关系:(在水溶液中进行),其中,C是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D是淡黄色固体.写出C的结构式:D的电子式:①如果A、B均由三种元素组成,B为两性不溶物,则A的化学式为由A转化为B的离子方程式为②如果A由三种元素组成,B由四种元素组成,A、B溶液均显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A、B浓度均为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常温下,在该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中性时,溶质的主要成分有.解:X、Y、Z、Q、R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且Q与X同主族,则X、Q处于ⅠA族,Y处于ⅣA族,故X为氢元素,Q为Na元素,Y为碳元素;Z、R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则Z为氧元素、R为Al元素,(1)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Na>Al>C >O>H,故答案为:Na>Al>C>O>H;(2)H与C形成多种化合物,属于烃类物质,其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是C2H2,故答案为:C2H2;(3)由以上某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C、D有如下转化关系:A CDB(在水溶液中进行),其中,C是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则C为CO2,D是淡黄色固体则D为Na2O2,则:CO2的结构式为O=C=O,Na2O2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O=C=O;;①如果A、B均由三种元素组成,B为两性不溶物,结合转化关系可知,A为偏铝酸钠、B为氢氧化铝,偏铝酸根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碳酸根,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lO2-+3H2O+CO2═2Al(OH)3↓+CO32-,故答案为:NaAlO2;2AlO2-+3H2O+CO2═2Al(OH)3↓+CO32-;②如果A由三种元素组成,B由四种元素组成,A、B溶液均显碱性,结合转化关系可知,A为碳酸钠、B为碳酸氢钠,溶液中碳酸根水解CO32-+H2O⇌HCO3-+OH-,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溶液呈碱性;碳酸钠、碳酸氢钠均为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钠离子浓度最大,碳酸根、碳酸氢根水解,溶液呈碱性,碳酸根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故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HCO3-)>c(CO32-)>c(OH-)>c(H+);常温下,在该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中性时,氢离子与碳酸根转化生成碳酸氢根,区别转化碳酸氢根溶液,仍为碱性,故部分碳酸氢根转化为碳酸,溶质的主要成分有NaCl、NaHCO3、H2CO3,故答案为:CO32-+H2O⇌HCO3-+OH-;c (Na+)>c (HCO3-)>c (CO32-)>c (OH-)>c (H+);NaCl、NaHCO3、H2CO3.3.(2012•重庆)金刚石、SiC具有优良的耐磨、耐腐蚀特性,应用广泛.(1)碳与短周期元素Q的单质化合仅能生成两种常见气态化合物,其中一种化合物R 为非极性分子.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Q是R的电子式为(2)一定条件下,Na还原CCl4可制备金刚石,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回收其中的CCl4的实验操作名称为,除去粗产品中少量钠的试剂为(3)碳还原SiO2制SiC,其粗产品中杂质为Si和SiO2.现将20.0g SiC粗产品加入到过量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收集到0.1mol氢气,过滤得SiC固体11.4g,滤液稀释到1L.生成氢气的离子方程式为硅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填序号).①Na还原CCl4的反应、Cl2与H2O的反应均是置换反应②水晶、干冰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相同③Na2SiO3溶液与SO3的反应可用于推断Si与S的非金属性强弱④钠、锂分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中阴阳离子数目比均为1:2.解:(1)由题给信息“碳与Q的单质化合仅能生成两种常见气态化合物,其中一种化合物R为非极性分子”可推知Q为氧,非极性分子R为CO2.根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可以确定碳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ⅣA族,CO2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ⅣA族;氧(或O);;(2)金刚石是不溶于CCl4的固体,CCl4是液体,将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过滤;由于Na可以与水(或乙醇)发生反应,而金刚石不与水(或乙醇)反应,所以除去粗产品中少量的钠可用水(或乙醇),故答案为:过滤;水(或乙醇);(3)根据硅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2NaOH+H2O═Na2SiO3+2H2↑可写出其离子方程式为Si+2OH-+H2O═SiO32-+2H2↑;计算溶液中硅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Si+2NaOH+H2O═Na2SiO3+2H2↑28 g 1 mol 2 molm(Si) n1(Na2SiO3) 0.1 molm(Si)=28g/mol×0.1mol 2mol=1.4g,n1(Na2SiO3)=0.1mol2=0.05 mol,粗产品中SiO2的质量为m(SiO2)=20.0g-11.4g-1.4 g=7.2 gSiO2+2NaOH═Na2SiO3+H2O60g 1mol7.2g n2(Na2SiO3)n2(Na2SiO3)=1mol×7.2g 60g=0.12mol,则n(Na2SiO3)=n1(Na2SiO3)+n2(Na2SiO3)=0.12mol+0.05mol=0.17mol,硅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7mol1L=0.17mol/L,故答案为:Si+2OH-+H2O═SiO32-+2H2↑;0.17 mol•L-1;(4)①Na还原CCl4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但Cl2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不是置换反应,故①错误;②水晶属于原子晶体,而干冰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不相同,故②错误;③Na2SiO3溶液与SO3的反应,说明酸性H2SiO3比H2SO4弱,则可用于推断Si与S的非金属性强弱,故③正确;④钠、锂分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分别为Na2O2、Li2O,阴阳离子数目比均为1:2,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③④.4.(2012•天津)X、Y、Z、M、G五种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Z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Y、M同主族,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2)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写化学式),非金属气态氢化物还原性最强的是(写化学式).(3)Y、G的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可作水消毒剂的有(写出其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4)X2M的燃烧热△H=-a kJ•mol-1,写出X2M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5)ZX的电子式为;ZX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解:X、Y、Z、M、G五种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为主族元素,所以X是H元素;X、Z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Y为主族元素,且Z原子序数大于Y原子序数,所以Z是Na元素;Y、M同主族,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所以Y是O元素,M是S元素,G是短周期主族元素,所以G是Cl元素(不考虑稀有气体),(1)Y是O元素,O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处于第二周期第Ⅵ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ⅥA族;(2)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这几种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是Cl元素,所以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HClO4,非金属性越弱,气态氢化物还原性越强,还原性最强的气态氢化物是硫化物 H2S,故答案为:HClO4;H2S;(3)Y的单质O3、G的单质Cl2、二者形成的ClO2可作消毒剂,故答案为:O3、Cl2等;(4)H2S的燃烧热△H=-a kJ•mol-1,根据燃烧热的含义,H2S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生成物应该生成SO2,故H2S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S(g)+3O2(g)=2 SO2(g)+2H2O(l)△H=-2aKJ•mol-1,故答案为:2H2S(g)+3O2(g)=2 SO2(g)+2H2O(l)△H=-2aKJ•mol-1;(5)ZX为NaH,属于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与氢负离子构成,电子式为,Na与水反应是氢氧化钠与氢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为:NaH+H2O=NaOH+H2↑,故答案为:;NaH+H2O=NaOH+H2↑;(6)熔融状态下,Na的单质和FeCl2能组成可充电电池,反应原理为:2Na+FeCl2Fe+2NaCl.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Fe2+在正极放电生成Fe,正极反应式为,Fe2++2e-=Fe;充电时,为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故Na电极接电源的负极,由电池结构可知,该电池的电解质为β-Al2O3,故答案为:Fe2++2e-=Fe;钠;β-Al2O3.5.(2012•安徽)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元素相关信息X X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Y 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 n np n+2Z Z存在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核素W W有多种化合价,其白色氢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第族,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2)X的电负性比Y的(填“大”或“小”);X和Y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写化学式)(3)写出Z2Y2与XY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4)在X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的多种分子中,有些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种氢,写出其中一种分子的名称:氢元素、X、Y的原子也可共同形成多种分子和某种常见无机阴离子,写出其中一种分子与该无机阴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X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所以X基态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则X是C元素;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 n np n+2,s能级上最多排2个电子,且p能级上还有电子,所以n为2,则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4,所以Y是O元素;Z存在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核素,则其质子数是11,所以Z是Na元素;W有多种化合价,其白色氢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所以W是Fe.(1)通过以上分析知,W是铁元素,铁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VIII族,基态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所以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故答案为:四,Ⅷ,2;(2)X是C元素,Y是O元素,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所以X的电负性比Y的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其氢化物越稳定,所以X和Y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 H2O,故答案为:小,H2O;(3)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转移电子数是2,故答案为:(4)在X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的多种分子中,有些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种氢,则物质可能是丙烷或丁烷等,氢元素、X、Y的原子也可共同形成多种分子,如羧酸或含有羟基的羧酸等,某种常见无机阴离子有碳酸氢根离子,醋酸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二氧化碳、水和醋酸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 CH3COOH+HCO3-=CH3COO-+H2O+CO2↑,故答案为:丙烷,CH3COOH+HCO3-=CH3COO-+H2O+CO2↑.6.(2010•江西)主要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一次增大,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Y和Z分属不同的周期,他们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原子序数的5倍.在由元素W、X、Y、Z组成的所有可能的二组分化合物中,由元素W与Y形成的化合物M的熔点最高.请回答下列问题:(1)W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排布式为,W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2)X单质与水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化合物M的化学式为,其晶体结构与NaCl相同,而熔点高于NaCl.M熔点较高的原因是.将一定量的化合物ZX负载在M上可制得ZX/M催化剂,用于催化碳酸二甲酯与月桂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月桂酯.在碳酸二甲酯分子中,碳原子采用的杂化方式有,O-C-O的键角约为;(4)X、Y、Z可形成立方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其晶胞中X占据所有棱的中心,Y位于顶角,Z处于体心位置,则该晶体的组成为X:Y:Z= ;(5)含有元素Z的盐的焰色反应为色.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其原因是解: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W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W为氧元素;X,Y,Z分属不同的周期,且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不可能为第三周期元素,若为第三周期,X、Y、Z的原子序数之和大于W原子序数的5倍,所以可以断定X也在第二周期,且原子序数比氧元素大,故X为F元素;故Y、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8×5-9=31,故Y处于第三周期,Z处于第四周期,Z的原子序数大于18,若Y为Na元素,则Z为Ca 元素,若Y为Mg元素,则Z为K元素,X的原子序数再增大,不符合题意,由于元素W 与Y形成的化合物M的熔点最高,故Y为Mg元素,Z为K元素,(1)W为氧元素,O原子的L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4;O3分子结构如图,中心O原子成2个σ键,1个离域π34,含有1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用于成σ键或填充孤对电子对,故杂化轨道数为2+1=3,由于中心O原子含有1对孤对电子,故O3空间构型为V型,故答案为:2s22p4;V型;(2)氟气与水反应生成HF与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F2+2H2O=4HF+O2,故答案为:2F2+2H2O=4HF+O2;(3)由上述分析可知,M为MgO,其晶体结构与NaCl相同,而熔点高于NaCl,由于MgO 晶体中离子的电荷多、离子半径较小,晶格能大,故MgO熔点较高,在碳酸二甲酯分子中-OCH3,C原子4个单键,采取sp3杂化,在酯基中,C原子呈2个C-O单键,属于σ键,1个C=O双键,双键按单键计算,故中心C原子的杂化轨道数为3,采取sp2杂化,为平面正三角形,键角为120°,故O-C-O的键角约为120°,故答案为:MgO;离子的电荷多、离子半径较小,晶格能大;sp2和sp3;120°;(4)F、Mg、K形成立方晶体结构的化合物,晶胞中F占据所有棱的中心,晶胞中F原子数目为12×14=3,Mg位于顶角,晶胞中Mg原子数目为8×18=1,K处于体心位置,晶胞中含有1个K原子,则该晶体的组成为F:Mg:K=3:1:1,故答案为:3:1:1;(5)含有元素K的盐的焰色反应为紫色,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其原因: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故答案为:紫;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7.(2009•安徽)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Z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第族.W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H2O(g).(2)Y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Y的第一电离能比X的(填“大”或“小”).(3)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已知下列数据则X的单质和Fe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综合性考察1.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盐(N5)6(H3O)3(NH4)4Cl(用R代表)。
回答下列问题:(1)氮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
(2)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和能(E1)。
第二周期部分元素的E1变化趋势如图(a)所示,其中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E1自左而右依次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氮元素的E1呈现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
(3)经X射线衍射测得化合物R的晶体结构,其局部结构如图(b)所示。
①从结构角度分析,R中两种阳离子的相同之处为_________,不同之处为__________。
(填标号)A.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B.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C.立体结构 D.共价键类型Π表示,其中m ②R中阴离子N5-中的σ键总数为________个。
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符号nm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Π),则N5—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____________。
表示为66③图(b)中虚线代表氢键,其表示式为(NH4+)N−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R的晶体密度为d g·cm−3,其立方晶胞参数为a nm,晶胞中含有y个单元,该单元的相对质量为M,则y的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2.碳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回答下列问题:(1)在基态C原子中,核外存在_______对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2)丙酮()分子中,中间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中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两个与CO2具有相同空间构型的分子或离子:_____________(4)CO能与金属Fe形成Fe(CO)5,该化合物的熔点为253K,沸点为376K,其固体属于_____晶体;Fe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物质结构基础补充习题一.选择题:1.多电子原子的能量E由(B)决定(A)主量子数n (B) n和l (C) n,l,m (D) l 2.下列原子中哪个的半径最大(D)(A) Na (B)Al (C)Cl (D)K3.现有6组量子数○1n = 3, l = 1, m = -1 ○2n = 3, l = 0, m = 0○3n = 2, l = 2, m = -1 ○4n = 2, l = 1, m = 0○5n = 2, l = 0, m = -1 ○6n = 2, l = 3, m = 2其中正确的是(B)(A)○1○3○5(B)○1○2○4(C)○2○4○6(D)○1○2○34.主量子数n = 4,12sm=±时,可允许的最多电子数为(D)(A) 4 (B)8 (C)16 (D)325.下述说法中,最符合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是(B)(A)需要用四个不同的量子数来描述原子中每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B)在一个原子中,四个量子数相同的电子不能多于一个;(C)充满一个电子壳层要2、8或18、32个电子;(D)电子间存在着斥力。
6.下列原子轨道沿着x轴相互靠近或发生重叠时,能形成π键的是(AD)(A)p y-p y (B)p x-p x(C)p x-p y (D)p z-p z7.由解薛定谔方程所得到的原子轨道是指(B)(A)波函数ψ(n,l,m,m s) (B)波函数ψ(n,l,m)(C)概率密度(D)电子云的形状8.按近代量子力学的观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是(ABC)(A)具有波粒二象性(B)可用ψ2 表示电子在核外出现的概率(C)原子轨道的能量呈不连续变化(D)电子运动的轨迹可用ψ的图象表示9.元素Mo(原子序数为42)所在周期、族号与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是答(C)(A)第六周期VIII 族, 5d76s1 (B)第五周期VIB族,4d45s2(C)第五周期VIB 族, 4d55s1 (D)第六周期VIIB族,5d56s210.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的次外层角量子数为2的亚层内电子全充满,满足此条件的元素有............(C)。
(A) 1种;(B)2种;(C)3种;(D)4种。
1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决定于(D)。
(A)原子中核电荷数的变化(B)原子中价电子数目的变化(C)元素性质变化的周期性(D)原子中电子分布的周期性12.原子序数为29的元素,价电子构型是(B)。
(A)3d94s2(B) 3d10s113.某元素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4s23d5,它的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 D )。
(A) 0 (B) 1 (C) 3 (D) 514.原子轨道符号为4d时,说明该轨道有(C)种空间取向,最多可容纳(C)个电子。
(A) 1 (B) 3 (C) 5 (D) 7(A)2 (B) 6 (C) 10 (D) 1415.将硼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写为1s22s3,这违背了( B )原则。
氮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写为1s22s22p x22p y1违背了(C)。
(A)能量最低原理(B)保里不相容原理(C)洪特规则16.下列分子中偶极矩不等于零的是(D)。
(A)BeCl2(B)BCl3(C)CO2(D)NH317.溶化下列晶体时,只需克服色散力的是(C)。
(A)HF (B)NH3(C)SiF4(D)OF218.水具有反常高的沸点,是因为分子间存在(D)。
(A)色散力(B)诱导力(C)取向力(D)氢键19.下列分子中,以sp3不等性杂化轨道成键的是(B)(A)BeCl2 (B)NH3(C)BF3 (D)SiH420.在下列各种晶体中,含有简单独立分子的晶体是答( C )(A)原子晶体(B)离子晶体(C)分子晶体(D)金属晶体21.下列分子中键有极性,分子也有极性的是(A)(A)NH3(B)SiF4(C)BF3(D)CO222.下列物质中(B)最有可能有偶极矩。
(A)CS2(B)H2S (C)CO2(D)C6H623.氯苯的偶极矩为1.73×10-30 C·m,预计对二氯苯的偶极矩为.........(D)。
(A) 3.46 ×10-30 C·m;(B) 1.73 ×10-30 C·m;(C) 8.65 ×10-31 C·m;(D) 0.00 C·m。
24.下列晶体中,具有正四面体空间网状结构(原子以sp3杂化轨道键合)的是......... .....(B)。
(A) 石墨;(B) 金刚石;(C) 干冰;(D) 铝。
25.比较下列物质熔点,其中正确的是.......................................... .......(A)。
(A) MgO > BaO;(B) CO2 > CS2;(C) BeCl2 > CaCl2;(D) CH4 > SiH4。
二.填空题:1.3p符号表示主量子数为__3___,有___3___个原子轨道,最多可容纳电子数为___6___。
2.离子的电子层数及构型相同时,随离子电荷数增加,阳离子半径__减小___,阴离子半径__增大___;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原子或离子称为___等电子___体,其半径随核电荷增大而__减小___。
3.微观粒子的运动具有__能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和统计__性,描述原子中各电子的运动状态,需四个量子数来描述,即__n__、___l__、___m__、___m s___;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必须遵守的三个原理是_能量最低原理_、_泡利不相容原理_、__洪特规则_。
4.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1s22s22p63s23p63d104s1__,原子中有__1__个成单电子。
5.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的次外层角量子数为2 的亚层内电子全充满,满足此条件的元素有___3__种。
6.原子序数为53的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__[Kr]4d105s25p5__,未成对电子数为___1____,有____5__ 个能级组,最高氧化值是_____+7___。
7.填写出氢在下列物质中形成的化学键类型:在HCl中______共价键________,在NaOH中_______离子键和共价键_______,在NaH中________离子键__________,在H2中_________共价键_________。
8.在非极性分子间只有__色散__力的作用,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有__色散__力和___诱导___力的作用,在极性分子之间存在着___色散___力、___诱导___力和___取向___力的作用。
9.写出满足下述条件的化学式(各写一个化学式)。
(1) 氧原子采用sp3杂化轨道形成两个σ键,___H2O___;(2) 碳原子采用sp杂化轨道形成两个σ键,___C2H2____;(3) 氮原子采用sp3杂化轨道形成四个σ键,___NH4+_____;(4) 硼原子采用sp3杂化轨道形成四个σ键,____BF4-_____。
10.设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15,则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1 s22s22p63s23p3_____,又设元素B原子序数为35,AB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三角锥形__,因为根据杂化轨道理论,A原子将采用__不等性sp3 __杂化轨道与B原子成键。
11.原子在成键过程中,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几个原子轨道可以“混合”起来,重新组合成成键能力更强的新的原子轨道,此过程叫原子轨道的杂化。
12.从价键理论可知,与离子键不同,共价键具有__方向__性和__饱和__性;共价键的类型有__极性共价键___和__非极性共价键__。
表征化学键的物理量有__键能、键角、键长、键级__等。
13.从分子的杂化轨道理论可知,在BF3分子中,中心原子B采取__sp2__杂化,形成__3___个杂化轨道,形成___平面三角___形分子,是___非极性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14.原子轨道沿两核连线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叫σ键,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叫∏键。
15.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不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极性共价键。
在极性共价键中,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的一方。
16.分子在外界电场影响下发生变形而产生诱导偶极的过程叫分子的极化;分子变形性越大和外界电场强度越大,分子极化所产生的诱导电极越大。
17.对同类型分子,其分子间力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变大。
分子间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和硬度就越 高 。
18.配位键是由某一原子(或离子)单方面提供 孤对电子 与另一原子(或离子)提供 空轨道 而形成的共价键。
19.三氯化一水五氨合钴(Ⅲ)的化学式为 [Co(NH 3)5(H 2O)]Cl 3 ;碳酸—氯—硝基四氨合铂(Ⅳ)的分子式为 [Pt(NO 2)(NH 3)4Cl]CO 3 。
20.在K 3[Fe (CN )6]中,中心离子是 Fe 3+ ,配位体是 CN - ,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是 6 ,K +与 36)CN (Fe 以 离子 键相结合,Fe 3+与CN -以 配位 键相结合。
K 3[Fe (CN )6]按我国的系统命名法,此配合物的名称为 六氰合铁(III )酸钾 。
三、是非题1.首先提出核外电子运动波动方程的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
( √ )2.氢原子光谱的可见光区谱线称为巴尔麦线系。
( √ )3.磁量子数m=0的轨道都是球形的轨道。
( × )4.根据分子轨道理论,B 2是抗磁性物质。
( √ )5.1个C =C 双键键能等于2个C —C 单键键能之和。
( × )6.镧系收缩导致Zr 、Hf 原子半径及离子半径相似,分离困难。
( √ )7.S 和C1,Mg 和A1都处于同一周期,故第一电离能I Al >I Mg ,I Cl >I S ( × )8.s 轨道的角度分布图为一球形,表示s 轨道上的电子是沿着球面运动的。
( × )9.外层电子构型为ns 1-2的元素,都在s 区,都是金属元素。
( × )11.NCl 3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NCl 3是以sp 3杂化的结果。
( √ )12.原子轨道px 一px 沿x 轴方向成键时,能形成σ键。
( √ )13.sp 3杂化轨道是由1个s 轨道和3个p 轨道混合形成的四个sp 3杂化轨道。
( √ )14.HCN 是直线型分子,所以它是非极性分子。
( × )15.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愈强,分子的极性愈强。
( × )16.双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是一致的。
( √ )17.分子中键的极性越强,分子的偶极矩越大。
( × )18.凡是含有氢的化合物的分子之间都能形成氢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