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汇水面积
雨水汇水面积计算公式

雨水汇水面积计算公式雨水汇水面积的计算,这可是个相当重要的知识点呢!在咱们的生活中,它有着不少的实际应用。
先来说说啥是雨水汇水面积。
简单来讲,就是降雨能够汇集到某个排水系统或者特定区域的地面面积。
比如说,一个小区的屋顶、道路、绿地等所有能接到雨水的区域加起来,就是这个小区的雨水汇水面积。
那雨水汇水面积咋算呢?这得根据不同的地形和建筑物分布来具体分析。
一般常用的方法有水平投影法和等高线法。
水平投影法呢,就好比咱们在纸上画个图,把那些要计算的区域直接水平投影下来,然后测量出这个投影的面积,这就是个比较初步的计算。
比如说一个梯形的屋顶,咱们就分别量出上底、下底和高,按照梯形面积公式就能算出来啦。
等高线法呢,稍微复杂点。
想象一下地图上那些一圈一圈的等高线,通过测量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面积,再乘以等高距,然后把这些面积加起来,就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汇水面积。
给您说个我自己的经历吧。
有一次,我去一个老旧小区考察排水系统的改造。
那个小区排水老是出问题,一下大雨就积水。
我到了那儿一看,发现就是因为当初设计的时候,雨水汇水面积没算好。
小区里有几栋楼之间有个小花园,还有个斜坡。
我就拿着尺子和本子,一会儿量量这儿,一会儿算算那儿,费了好大的劲。
最后发现,就是因为那个斜坡的面积没算进去,导致整个排水系统设计小了,雨水排不出去。
在实际计算雨水汇水面积的时候,还得考虑很多因素。
比如说,地面的坡度,坡度大的地方雨水流得快,汇水面积相对就小一点;还有建筑物的阻挡,像高楼大厦会挡住雨水的流动,影响汇水面积;还有地面的材质,水泥地和草地的渗水能力不同,也会对汇水面积有影响。
另外,不同的地区降雨强度也不一样。
像南方雨水多的地方,计算汇水面积的时候就得更谨慎,要留够余量,不然一下大雨就容易出问题。
总之,雨水汇水面积的计算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认真测量和计算,才能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让咱们的生活不被雨水困扰。
这就好比搭积木,每一块都得放对地方,才能搭出牢固漂亮的房子。
雨水管的汇水面积

雨水管的汇水面积【篇一:雨水管计算】第九章雨水管渠的设计计算(一)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雨水设计流量的确定方法;2、了解截流制合流式排水管渠的设计;3、掌握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的绘制。
(二)教学内容:1、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2、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3、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4、雨水径流调节;5、排洪沟设计与计算;6、合流制管网设计与计算。
(三)重点:雨水管网设计计算、合流制管网设计计算。
第一节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一、雨量分析1. 降雨量降雨量指单位地面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降雨的雨水体积,其计量单位为(体积/时间)/面积。
由于体积除以面积等于长度,所以降雨量的单位又可以采用长度/时间。
这时降雨量又称为单位时间内的降雨深度。
常用的降雨量统计数据计量单位有: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mm/a;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mm/月;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中降雨量最大的一日的降雨量,计量单位用mm/d。
2. 雨量的数据整理自记雨量计所记录的数据一般是每场雨的累积降雨量(mm)和降雨时间(min)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降雨时间为横坐标和以累计降雨量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降雨量累积曲线。
降雨量累积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即为该时间的降雨瞬时强度。
将降雨量在该时间段内的增量除以该时间段长度,可以得到描述单位时间内的累积降雨量,即该段降雨历时的平均降雨强度。
3.降雨历时和暴雨强度在降雨量累积曲线上取某一时间段t,称为降雨历时。
如果该降雨历时覆盖了降雨的雨峰时间,则上面计算的数值即为对应于该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降雨历时区间取得越宽,计算得出的暴雨强度就越小。
暴雨强度用符号i表示,常用单位为mm/min,也可为mm/h。
设单位时间t内的平均降雨深度为h,则其关系为:i?h (9-1) t在工程上,暴雨强度亦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量q表示,单位用(l/s)/hm2。
雨水管道汇水面积的划分方法

雨水管道汇水面积的划分方法
雨水管道的汇水面积计算,严格来说,应该按分水线来计算,但是在市政道路下的管道,有时候按分水线来计算,往往是市政道路周围7、8百米范围内的雨水需进入市政雨水管道,一计算,当管道长度有1公里时,往往需要2~3米的排水管道,在现实中往往很少这么做,我们现在一般就按道路周围100~200米范围进行计算. 1,一般坡度的屋面雨水的汇水面积按屋面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2,高出汇水面的侧墙,应将侧墙面积的1/2
折算为汇水面积.同一汇水区\x0d内高出的侧墙多于一面时,按有效受水侧墙面积的1/2
折算汇水面积.
3,窗井、贴近建筑外墙的地下汽车库入口坡道和高层建筑裙房屋面的雨水\x0d 汇水面积,应附加其高出部分侧墙面积的1/2
.4,屋面按分水线底排水坡度划分为不同排水区时,应分区计算集雨面积和\x0d雨水流量.
5,资料参考:半球形屋面或斜坡较大的屋面,其汇水面积等于屋面的水平\x0d投影面积与竖向投影面积的一般之和.。
雨水汇水量计算

雨水汇水量计算【篇一:市政雨水设计流量计算书_secret 】设计流量计算一、雨水设计流量计算1.雨水设计流量流量 q雨水设计流量流量 q 的计算公式为q??qf式中: q—雨水设计流量 (l/s) ;f—汇水面积 (ha) ;q —设计暴雨强度 (l/s 〃ha) ,1ha=10000m2 。
2.设计暴雨强度 q设计暴雨强度q 应按以下公式计算:q?167a1(1?clgp)(t?b)n式中, t——降雨历时(min) ;p ——设计重现期(广场、干道、厂区、居住区)、地形特色随和象特色等要素确立,重要干道、重要地域或短期积水即能惹起较严重结果的地域,重现期一般采纳2~ 5a 。
;a1 、c、 n、b ——参数,在拥有十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域,依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立,在自动雨量记录不足十年的地域,参照地方实测暴雨气象资料确立参数。
3.降雨历时 t排水水渠的设计降雨历时t,应按以下公式计算:t?t1?mt2式中 t——降雨历时( min );t1 ——地面集水时间( min ),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状况而定,室外处面一般采纳5~ 10min ;m ——折减系数,见下表取值:t2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
折减系数 m4. 排水渠内雨水流行速度排水管渠的流速,应按以下公式计算:11232v?ri n 式中, v ——流速 (m/s) ;r ——水力半径 (m) ; i—水力坡降;n——粗拙系数。
排水渠粗拙系数为浆砌毛石时取0.017 ,混凝土排水渠为 0.014 。
r?bhb?2h 关于矩形排水渠,水力半径b 为排水渠底宽( m ), h 为排水渠内设计过水高度(m )。
关于梯形断面排水渠,水力半径为r?2二、排水渠设计设计降雨重现期 p 为 5 年,依据深圳市中部地域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注:本公式只合用于深圳市中部地域,东西部地域可参照履行。
q (l/s 〃 ha )式中 t——降雨历时( min );=399.61 l/s 〃ha注:在自动雨量记录不足十年的地域,采纳。
汇水面积计算雨水水量

汇水面积计算雨水水量
一、根据你所处的地区汇水面积计算雨水水量。
二、根据你的地面种类确定径流系数,路面越不易向地下渗水系数越大,比如混凝土路面一般为0.85~0.95。
反之,系数越小,比如绿地一般为0.1~0.2。
三、然后你便可以计算雨水量了。
雨水水量=汇水面积×设计暴雨强度×径流系数。
1、因为有的地方降雨量相当少,甚至多年不降雨,2113用毫米才能方便统一测量计算。
也可以说是国际惯例吧。
2、气象部门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5261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单位通常用毫米。
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深1毫米。
1毫米降水落到田地里有多少呢?我们知道,每4102亩地面积是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于每亩地里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
每立方米的水是1000公斤,这样,1毫米降水量也就等于向每亩地浇了约650公斤水。
据测定,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1653透3厘米~6厘米。
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中,我们经常听到小雨、中雨、暴雨等专业术语,它们专之间有何区别呢?小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不超过10毫米的雨,小到中雨为5毫米~18毫米,中雨为10毫米~25毫米,中到大雨为18毫米~38毫米,大雨为25毫米~50毫米,大到暴雨为38毫米~
75毫米。
24小时内雨量超过属50毫米的称为暴雨,超过100毫米的称为大暴雨,超过2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完整版)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 S=qΨF 式中Q S———雨水设计流量(L /s)q———设计暴雨强度,(L /s・ha) 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公顷)其中一、暴雨强度公式为:q=3245.114(1+0.2561lgP) (t+17.172)0.654式中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一)设计降雨历时t=t1+mt2,式中t——设计降雨历时(min)t1——地面集水时间(min)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m——折减系数t1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t1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t1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t1=5~15mi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t1=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t1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1.2~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t2的确定:t2=∑L 60v式中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L——各管段的长度(m)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v的确定:v=1n∙R23∙I12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 I——水利坡度n——粗糙系数R确定:R=A X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m2)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n的确定:(二)设计重现期(P)P的确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3.2.4 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0.5~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如何确定汇水面积

汇水面积指的是雨水流向同一山谷地面的受雨面积。
汇水面积应按汇水面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跨越河流、山谷修筑道路时,必须建桥梁和涵洞、兴修水库必须筑坝拦水。
而桥梁涵洞孔径的大小、水坝的设计位置与坝高、水库的蓄水量等都要根据这个地区的降水量和汇水面积来确定。
汇水面积的边界线:是由一系列的山脊线和道路、堤坝连接而成。
由图看出,在图上作设计的道路(或桥涵)中心线与山脊线(分水线)的交点。
沿山脊及山顶点划分范围线(如图的虚线),该范围线及道路中心线AB所包围的区域就是雨水汇集范围。
确定汇水面积的边界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边界线(除公路AB段外)应与山脊线一致,且与等高线垂直;
2) 边界线是经过一系列的山脊线、山头和鞍部的曲线,并在河谷的指定断面(公
路或水坝的中心线)闭合。
等高线向高处突出为谷线,向低处突出为脊线。
雨水计算

田茂强 广州白云山建筑设计院
1、屋面雨水流量按下式计算:
Q=KFq/10000
式中:Q——屋面雨水设计流量(升/秒)
K——设计重现期为一年和屋面宣泄能力的系数
F——屋面雨水汇水面积(平方米)
q——当地降雨历时为 5min 的降雨强度(升/公顷.秒)
rg 确定屋面雨水汇水面积成为计算屋面雨水量的关键环节,在实际工程中,建筑物屋面形式多样,计算 o 屋面雨水汇水面积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下面就不同的屋面形式如何计算屋面的汇水面积做初步探讨。
tp: 编 t屋面形式 h号
表1
最大迎风面面积 F2 的计算式
①
F2=bH=BH
如果 H1=H2,则 F2=bH1=bH2
②
如果 H1>H2,则 F2=bH2+B1(H1-H2)
如果 H1<H2,则 F2=bH1+B2(H2-H1)
③
F=hH
如果 H1=H2=H3,则 F2=bH1=bH2=bH3
国 ac 如果 H1=H2=H3=H4,则 F2=0 中 n 如果 min[H1,H2,H3,H4]=H1,则以 B1·H1 为基准面,F2 - i 算法同④(其中 B1=b),其余类推
⑤
h 如果 min[H1,H2,H3,H4]=Hl=H2,则以 b2·Hl 为基准面, 界 c F2 算法同②(其中 b2=b),其余类似 如果 min[H1,H2,H3,
网 r. 2、根据国家《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规定,屋面雨水汇水面积应按屋面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窗井 e 和高层建筑裙房应附加高层侧墙面积的一半折算为屋面的汇水面积,即按下式计算:
水 at F=F1+F2/2 镇 w 式中:F——屋面雨水汇水面积(平方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3.21
0.00
365.36
0.00 0.00
设计雨水 总雨水设 降雨强度 径流模数 洪水流量 断面尺寸 粗糙系数 流量 计流量 (升/秒/ K(重现期 (立方米/ 底宽x水深 边坡系数 n (立方米 (立方米 公顷) 30a) 秒) (毫米) /秒) /秒) 25.0 0.03 0.00 12.61 12.61 4200x2100 1
12.62 13.26 11.55 11.50 17.00 18.82
6.19 5.00 6.78 10.05 4.67 2.60
6.38 5.75 10.06 10.11 4.60 2.78 (泵提升7.50m)
管沟内底高程(米)
管道埋深(米) 上端 (米) 下端 (米)
流速 (米/ 秒)
管道坡度 (‰)
起点编号 终点编号 起点编号 终点编号
长度 (米)
设计地面高程 (米) 起点 终点
城区汇水面积 本段面积 面积 (公顷)
19—20 雨水 19 20 417.00 说明:雨水箱涵超高0.1m,截洪沟超高0.5m,
17.99
21.00
33.14
南安市民中心片区水景工程方案设计计算书
城区汇水面积 小流域汇水面积 水流时间 管内雨水 本段面积 本段汇水 上游累计 计算面积 上游汇流 本段沟内 流行累计 计算面积 积 面积 (平方千 时间 流行时间 时间 (公顷) (平方千 径流系数 (公顷) 米) (分钟) (分钟) (分钟) 米) 0.1259 0.1259 0.1675 0.2934 0.0590 0.0590 0.0000 0.3524 0.6 0.00 0.00 0.1517 0.5041 4.80 2.49 7.29 0.7484 0.7484 0.0892 0.0892 0.0000 0.8376 0.1095 0.9471 7.29 1.61 8.90 0.0385 0.9856
21.27 20.41 21.37 16.54 15.57 21.05 21.81 15.24 14.02 14.00
4.80 3.56
3.56 4.53
8.00 5.73 7.88
4.86 8.23 6.00
管沟内底高程(米)
管道埋深(米)
流速 (米/ 秒) 1.39
管道坡度 (‰) 1.4
上端 (米)
1—2 洪水 1 2 2—3 洪水 2 3 8—3 洪水 8 3 3—4 洪水 3 4 4—5 洪水 4 5 9—10 洪水 9 10 7--10 洪水 10—5 洪水 10 5 5—6 洪水 5 6 6--7 洪水 6 7 注:城市暴雨用洪水公式计算
22.27
起点编号 终点编号 起点编号 终点编号
城区汇水面积 本段面积 面积 (公顷) 14.94 7.05 17.43 12.53 13.62 0.00
12--13 18--13 13—14 14—15 17—15 15—16
雨水 雨水 雨水 雨水 雨水 雨水
12 18 13 14 17 15
13 13 14 15 15 16
19.50 18.50 19.00 21.60 22.25 21.60
长度 (米) 1728
设计地面高程 (米) 起点 24.00 终点 21.60
城区汇水面积 本段面积 面积 (公顷)
21—22
洪水
19
20
起点编号 终点编号 起点编号 终点编号
长度 (米) 231.00 245.00 675.00 55.00 192.00 184.00
设计地面高程 (米) 起点 终点 19.00 19.00 21.60 21.60 21.60 21.60
城区暴雨重现期P=2a,小流域洪水重现期30a一遇,q=1663.367*(1+0.546*LOG10(2))/(
城区汇水面积 小流域汇水面积 水流时间 管内雨水 本段面积 本段汇水 上游累计 计算面积 上游汇流 本段沟内 流行累计 计算面积 积 面积 (平方千 时间 流行时间 时间 (公顷) (平方千 径流系数 (公顷) 米) (分钟) (分钟) (分钟) 米) 0.5044 城区汇水面积 0.5044
流速 (米/ 秒) 1.10 1.35 1.11 1.90 2.16 1.49 1.49 1.59 2.42 2.42
管道坡度 (‰) 2 2 3 3 3 3 1 3 1.5 1.5
上端 (米)
下端 (米)
22.64 20.87 22.40 17.50 16.54 22.00 22.24 16.00 14.37 14.37
上端 (米)
பைடு நூலகம்
下端 (米)
1.67
1
13.00
12.58
4.99
8.42
设计雨水 总雨水设 降雨强度 设计频率 洪水流量 断面尺寸 粗糙系数 流量 计流量 (升/秒/ 一小时降 (立方米/ 底宽x水深 边坡系数 n (立方米 (立方米 公顷) 雨量S(mm) 秒) (毫米) /秒) /秒)
222.16
0.02
4.42
4.42
2800x1400
0
管沟内底高程(米)
管道埋深(米) 上端 (米) 下端 (米)
15.57632
计计算书
(1+0.546*LOG10(2))/(t+6.724)^0.637
设计雨水 总雨水设 降雨强度 径流模数 洪水流量 断面尺寸 粗糙系数 流量 计流量 (升/秒/ K(重现期 (立方米/ 底宽x水深 边坡系数 n (立方米 (立方米 公顷) 30a) 秒) (毫米) /秒) /秒)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0.03 0.03 0.03 0.02 0.02 0.03 0.03 0.02 0.02 0.02 3.15 7.34 1.48 8.44 8.44 18.71 2.23 20.94 27.27 27.99 3.15 7.34 1.48 8.44 8.44 18.71 2.23 20.94 27.27 27.99 1600x1600 2200x2000 1300x1300 3600x2000 3600x2000 4000x2000 1600x1600 4400x2300 5000x2500 5000x2500 1 1 1 0 0 1 1 0 0 0
城区暴雨重现期P=2a,小
设 计 管 段 洪 水 起点编号 终点编号 (雨 水) 长度 (米) 687 230 342 320 322 316 431 253 234 248 设计地面高程 (米) 起点 24.24 22.30 24.00 22.30 20.10 24.00 24.24 24.00 20.10 22.25 终点 22.30 22.30 22.30 20.10 20.10 24.00 24.00 20.10 22.25 20.00 城区汇水面积 本段面积 面积 (公顷)
下端 (米)
上端 (米)
下端 (米)
管沟内底高程(米)
管道埋深(米) 上端 (米) 下端 (米)
流速 (米/ 秒) 1.70 0.83 1.21 1.21 1.13 1.21
管道坡度 (‰) 3 1 1 1 3 1
上端 (米)
下端 (米)
13.31 13.50 12.22 11.55 17.58 19.00
设计雨水 总雨水设 降雨强度 设计频率 洪水流量 断面尺寸 粗糙系数 流量 计流量 (升/秒/ 一小时降 (立方米/ 底宽x水深 边坡系数 n (立方米 (立方米 公顷) 雨量S(mm) 秒) (毫米) /秒) /秒) 277.96 338.44 200.11 152.81 176.78 163.34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2.49 1.43 4.73 4.76 1.44 6.43 2.49 1.43 4.73 4.76 1.44 6.43 2500x1200 1600x1000 3200x1500 3200x2000 1600x1000 3600x1800 0 0 0 0 0 0
小流域汇水面积 水流时间 管内雨水 本段汇水 本段面积 上游累计 计算面积 上游汇流 本段沟内 流行累计 计算面积 积 面积 (平方千 时间 流行时间 时间 (公顷) (平方千 米) (分钟) (分钟) (分钟) 径流系数 (公顷) 米) 0.6 0.00 14.94 4.67 2.27 6.94 0.6 0.00 7.05 1.87 4.92 6.79 0.6 21.99 39.42 11.78 9.30 21.08 0.6 39.42 51.95 21.08 0.76 21.84 0.6 0.00 13.62 15.57 2.83 18.40 0.6 65.57 65.57 18.40 2.53 20.94
小流域汇水面积 水流时间 管内雨水 本段汇水 本段面积 上游累计 计算面积 上游汇流 本段沟内 流行累计 计算面积 积 面积 (平方千 时间 流行时间 时间 (公顷) (平方千 米) (分钟) (分钟) (分钟) 径流系数 (公顷) 米)
城区汇水面积
0.6
0.00
33.14
8.11
4.16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