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九大现代建筑(一)
国内著名现代建筑

国内著名现代建筑在当今中国的大地上,矗立着众多令人瞩目的现代建筑,它们不仅是城市的地标,更是时代发展的见证。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创新的建筑技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中国在建筑领域的辉煌成就。
北京的“鸟巢”——国家体育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的外观如同一个巨大的“鸟巢”,由纵横交错的钢梁编织而成。
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还充分考虑了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性。
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鸟巢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无数运动员在这里追逐梦想,无数观众在这里见证了辉煌时刻。
如今,它已成为北京的重要地标和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也是一座令人惊叹的现代建筑。
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超高的高度,成为了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其外观设计独具匠心,顶部的风洞造型犹如一把开瓶器,既增加了建筑的独特性,又有效地减少了风阻。
站在环球金融中心的观景台上,可以俯瞰整个上海的繁华景色,黄浦江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
广州的“小蛮腰”——广州塔,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的外形婀娜多姿,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
其独特的扭转造型不仅美观,还能有效抵抗风力。
广州塔集观光、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广州的一张亮丽名片。
夜晚,塔身的灯光璀璨夺目,为城市的夜空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深圳的平安金融中心则展现了深圳作为创新之都的魅力。
这座摩天大楼以其简洁大气的外观和高效的内部空间设计,成为了深圳的新地标。
它不仅是一座商业写字楼,还拥有酒店、商场等配套设施,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除了这些超高层建筑,还有一些文化建筑也展现了中国现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比如苏州博物馆,它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
这座博物馆巧妙地将传统的苏州园林元素与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创造出了一个既富有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气息的空间。
白色的墙体、灰色的瓦片和简洁的线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
另外,北京的中国国家大剧院也值得一提。
国内著名现代建筑

国内著名现代建筑
国内著名现代建筑有哪些?国内著名现代建筑有杭州湾跨海大桥、新中央电视台、新首都机场、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南京朗诗城市广场等。
1、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2007年6月26日贯通,2008年5月1日启用。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之后世界第三长的桥梁。
2、新中央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位于北京商务中心区,内含央视总部大楼、电视文化中心、服务楼、庆典广场。
由荷兰人雷姆·库哈斯和德国人奥雷·舍人带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设计。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建筑外形前卫,被美国《时代》评选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并列的有北京当代万国城和国家体育场。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从最初的50亿工程预算,一路攀升至近200亿。
并且支付给设计方大都会建筑事务所高达3.5亿的设计费用,平均达630元每平方米。
3、新首都机场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ICAO:ZBAA;IATA:PEK),简称”首都机场”,位于
中国北京市顺义区,是中国最繁忙的国际空港。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中国的空中门户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建成于1958年,运营50多年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从1978年的103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8612.83万人次,位居大中华区第1位、全球第2位。
中国著名现代建筑.doc

中国著名现代建筑中国著名现代建筑有哪些?中国著名现代建筑有北京国际机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国家游泳中心、CCTV新大楼等。
1、北京国际机场middot;北京设计者:Foster Partners,2007年底竣工。
美国驻中国大使称中国将在2004年至2009年之间兴建108个机场,其中包括由Foster Partners事务所设计的北京国际机场,这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场。
北京国际机场定于2007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届时将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服务。
北京国际机场的造型类似扩大版的美国五角大楼,其建成后的占地面积将达到100万平方米。
北京国际机场将成后第一年的运输量将达到43万人次,而2015年全部竣工后的运输量可达到55万人次。
这也预示着北京国际机场将跻身于世界上最繁忙的十大机场。
考虑到其规模与人流量,Foster Partners事务所将这种点放在旅客体验上,比如说短距离过道等。
借鉴香港大屿山国际机场的设计经验,北京国际机场的候机厅只有一个顶篷。
为了帮助旅客区分不同的区域,机场的天窗将会越过墙面投射出不同阴影的黄色与红色灯光。
设计师也考虑到了环保,环境控制体系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呈东南向安装的天窗也会减少阳光的照射从而降低候机厅的温度。
2、上海环球金融中心middot;上海设计者:Kohn Pedersen Fox Architects,2008年竣工。
101层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将在高楼林立的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区拔地而起。
2008年竣工时,它将成为全球最高的建筑物。
建造摩天大楼的巨大挑战在于如何设计出能够抵御高空强风的建筑结构。
设计师开创性地在大楼顶部截出一块矩形空心以减少风压。
同时这也造就了全球最高的户外观景台mdash;mdash;从100层楼高的地方远眺,会不会晕倒呢3、国家游泳中心middot;北京设计师:PTW and Ove Arup,2008年竣工。
国家游泳中心又名ldquo;水立方rdquo;,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水上项目的主体育馆。
盘点中国现代最伟大的十大建筑,北京占绝大多数

盘点中国现代最伟大的十大建筑,北京占绝大多数
水立方,它的外观很有震撼力,轻质的特富隆板,把建筑改造成一个高能效的温室一样的环境。
太阳能也将被利用起来,为游泳池的水加热,这样可以重复使用经过两次过滤、逆水洗过的泳池水,而从前,这水一般都当做废水扔掉了。
国家剧院靠近天安门广场,面积490485平方英尺,是一个玻璃和钛的结构,外形看上去好像飘浮在一个人工湖上。
鸟巢,一个可供91000个座位的自然通风的建筑,是迄今为止最大型的'生态友好型'体育场馆。
三峡水电站,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东海大桥,这座跨越东海、形态优美的斜拉桥,连接上海与洋山岛,此桥将成为中国之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
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台址由主楼、电视文化中心和附属配套设施组成,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并使央视成为亚洲最大的“电视航空母舰”。
西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1988年06月10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为中外航空企业提供地面保障服务、供应水、电、冷热气、能源动力等。
北京当代MOMA,有共计10栋楼,通过空中连廊连接。
建筑总占地约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里面包括了文化展览设施,生活设施与休闲设施。
上海世界金融中心大厦,楼的结构采取四方形的设计,以减小风的吹袭,这个开放的区域不仅能帮助大楼减弱摇摆的幅度,而且它本身还将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室外观景台,站在第100层楼上,在这从未有过的高度,会让你不自觉地眩晕。
中国十大惊艳世界的现代建筑,每一个都能称得上“神设计”

中国十大惊艳世界的现代建筑,每一个都能称得上“神设计”1、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外形是半个椭圆状,就像是半颗巨大的蛋,但是在合适的光线条件下,映着湖面的光,就成了一颗完整的鸡蛋的造型,寓意着新生。
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清华大学配合。
占地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
2、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今年的9月25日,耗资800亿,历时四年建造,将是全世界最大空港、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作为全球第一大单体航站楼建筑工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筑总面积140万平方米,航站楼面积70万平方米。
飞过万米高空,金色的机场航站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由旅客大厅所在的核心区和五个手指形廊道组成的航站楼,外形酷似“凤凰展翅”。
3、北京银河soho银河SOHO地址位于东二环朝阳门桥西南角,拥有总建筑面积33万多平方米,包含166000平方米的写字楼及86000平方米的商业区域。
这座融动的优美建筑群不但营造了流动和有机的内部空间,同时也在与此毗邻的东二环上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地标性建筑景观。
4、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大剧院是哈尔滨标志性建筑,依水而建,与哈尔滨文化岛的定位和设计相一致,体现北国风光大地景观的设计概念。
建筑共包括大剧院(1600座)、小剧场(400座),外部围护结构为钢结构壳体,采用了异型双曲面的外型设计。
哈尔滨大剧院在2016年被评为世界最美建筑。
5、湖州喜拉登酒店湖州喜来登酒店,它像一个倒U状的马蹄,类似于传统中国画中描绘的旧桥,很有创意。
白天看它是一座雅致的建筑物,到了晚上开启从地板到最高层一圈一圈的LED灯,其多变的灯光倒映到夜晚的太湖湖面上,流露出一种奢华的风情。
6、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场也就是咱们平时所说的“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中国现代著名建筑总结

中国现代著名建筑总结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国家,而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许多具有独特设计和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在中国陆续涌现。
本文将对中国现代著名建筑进行总结,以展示中国在建筑领域的成就。
1. 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北京国家体育场也被称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之一。
这座建筑由中国建筑师李兴钢设计,结合了中国古代哥特式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元素。
鸟巢独特的外观和结构让它成为了北京城市地标之一。
它不仅仅是一个体育场馆,还是一个多功能的文化和娱乐中心。
2. 上海金茂大厦上海金茂大厦是中国最著名的摩天大楼之一,也是上海的地标建筑。
这座建筑由美国建筑师金伯利·克林负责设计,高度达到632米。
上海金茂大厦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先进的技术成为了中国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不仅仅是一个商务办公楼,还包括酒店、商场和观光景点。
3. 广州塔广州塔是一座超高层建筑,位于广州市珠江新城。
这座建筑被誉为“超高层奇观”,由荷兰建筑师马克·海金斯设计。
广州塔在外观设计上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塔身呈现出优美的曲线和现代感十足的造型。
广州塔除了拥有观景台,还包括酒店、观光景点和广播电视塔等功能。
4.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是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双塔建筑。
这座建筑由美国建筑师Cesar Pelli负责设计,高度达到415米。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先进的建筑技术成为了香港乃至亚洲的地标之一。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商务办公楼,集合了金融机构、酒店、购物中心和观光景点等多种功能。
5. 成都IFS成都IFS是一座位于成都市的超高层建筑,也是中国西部地区最高的建筑物之一。
这座建筑由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高度达到339米。
成都IFS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创新的设计成为了成都的新地标,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商业综合体,包含高端购物中心、写字楼和五星级酒店等。
结论:中国现代著名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展示了中国在建筑领域的创新和实力。
中国的九大建筑

中国九大建筑香港中银大厦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时六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绑缚”着的局促土地。
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这就是如今315米的主要原因之一。
楼高加上当地台风季节强劲的风力,使得建筑物的结构系统需要非比寻常的解决方式,结构工程师罗伯森,这位ENR杂志1989年的风云人物,向贝氏建议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以之作为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
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
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三楼营业厅,17楼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与顶端70层的“七重厅”等处最受瞩目。
两层楼高的营业空间恢宏,以石材为室内主要建材更增加其气派,位在该层中央直达第17楼的内庭,其在询问服务台上方的天花处形成一个金字塔,令人联想到巴黎罗浮宫整建案的设计,同样是金字塔造型,两者有着不同的空间意义,罗浮宫一案是由玻璃形成一个罩覆的实体空间,中银大厦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出虚负的空间。
贝氏极为知名的华盛顿艺廊东厢,在东西两廊间的广场,有数个小金字塔错落地分布在喷泉,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性来丰富景观代间,同时为两廊之间的地下通道采光,若追根究底贝氏采用的最早之金字塔造型,是拟建于剑桥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该案因为基地未获解决而夭折,这四个案子的金字塔尺度大为殊异,唯一共同点是皆具有采光的功能。
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九大现代建筑_0

中国九大现代建筑
建于一九八二年,美国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
建筑吸收中国园林建筑特点,对轴线、空间序列及庭园的处理都显示了建筑师贝聿铭良好的中国古典建筑修养。
贝聿铭说,他要帮助中国建筑师寻找一条将传与现代相结合的道路。
北京香饭店位于西风景区的香园内,坐拥自然美景,四时景色各异。
依傍皇家古迹,人积淀厚重;此地水清气新,为休闲旅游佳境。
饭店周边路网交通发达,五环路擦肩而过,由市中心驾车顷刻而至。
饭店建筑独具特色,一九八四年曾获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整座饭店凭借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见,内有十八景观,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饭店大厅面积八百余米,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泻洒在绿树茵茵的大厅内明媚而舒适。
也许,只有当您面对那跨世纪的建筑,从建筑创造者精心设计的作品中聆听他们发自肺腑的真情时;当这些闪烁着人类智慧之光的音符在心弦上弹奏出优美的旋律时;您才能领悟到这座建筑的妙谛。
伫立在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处的浦江西侧,遥望对岸的东方明珠电视塔。
您会对这跨世纪的建筑产生由衷的感慨,耸入云天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塔身一大一小两个圆球型建筑,以及呈三角形的底座支架,与周围的建筑联缀而成的群体建筑,在设计风格上是如此的协调,似乎以共同的旋律和对位和弦,构划出浦江东岸絢丽灿烂的画面,谱写出21世纪上海建筑交响乐的华彩乐。
东方明珠电视塔,21世纪太平洋西海岸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标志,当世界各国的朋友云集上海,共同描画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蓝图,东西方经济、科技、化、教育在此交流,并在撞击中射出璀璨的火花时,东方明珠电视塔以其独特的风貌在浦江的东岸笑迎四方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香港中银大厦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时六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绑缚”着的局促土地。
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这就是如今315米的主要原因之一。
楼高加上当地台风季节强劲的风力,使得建筑物的结构系统需要非比寻常的解决方式,结构工程师罗伯森,这位enr杂志1989年的风云人物,向贝氏建议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以之作为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
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
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三楼营业厅,17楼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与顶端70层的“七重厅”等处最受瞩目。
两层楼高的营业空间恢宏,以石材为室内主要建材更增加其气派,位在该层中央直达第17楼的内庭,其在询问服务台上方的天花处形成一个金字塔,令人联想到巴黎罗浮宫整建案的设计,同样是金字塔造型,两者有着不同的空间意义,罗浮宫一案是由玻璃形成一个罩覆的实体空间,中银大厦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出虚负的空间。
贝氏极为知名的华盛顿艺廊东厢,在东西两廊间的广场,有数个小金字塔错落地分布在喷泉,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性来丰富景观代间,同时为两廊之间的地下通道采光,若追根究底贝氏采用的最早之金字塔造型,是拟建于剑桥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该案因为基地未获解决而夭折,这四个案子的金字塔尺度大为殊异,唯一共同点是皆具有采光的功能。
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尽致。
第七十楼的“七重厅”是举办盛大宴会的场所,大厅中有张可坐24人的大桌,两侧有数组沙发,南侧是备餐间,储藏室及男、女厕所,整层就是一个大房间,加上高斜的玻璃屋顶,尺度巨伟,通常建物的顶屋是机械房,贝氏却将香港中银大厦机械房安排在第六十九层,在其上层创造一个充满阳光的玻璃厅,引进阳光,引进风光,将人们对空间的感觉引进至高的层次,令人衷心地佩服建筑师的气魄,这是贝氏一贯的设计手法——结合阳光与空间。
玻璃帷幕墙需要定期清洗,中银大厦的造型独特,清洁维护需要特殊的设计配合,因为建筑物没有平台,清洁工作台得储藏在第十八、三十一、四十四与六十九楼的机械房内,操作时,工作台得由特别设计的窗门出入,斜面的部分,与喷泉地大厦的方法相同,在斜面周边设计轨道以架设工作台,受大斜撑构体的影响,垂直的窗棂不是连续的,工作台的挂勾特别加长以增加安全性,一幢建筑施工完成并不意味结束,日久天长的维护工作随着业主迁入而开始,建筑师有责任藉着良好的设计为业主考虑,中银大厦是一个典范。
中银大厦有个三层楼高的石质墩座其上是玻璃帷幕墙楼层,这点是贝氏作品的特例,通常贝氏设计的高楼,由底至顶通体只有一个建材,墩座是因应基地的斜坡而设计,同时希望藉着厚重的石材,增强稳定的感觉,墩座部分的窗框呈“冂”形,在窗底加一横石,而非四边连续呈口字形,相同的窗框出现在好莱坞的艺人经纪中心;石柱顶端的四方菱形白色石饰,则可在巴黎的罗浮宫整建与北京香山饭店见到;第十七楼与七十楼的遮阳设施,同样地曾用在华盛顿国家艺廊东厢与达拉斯梅耶生音乐厅;大厦南大门两侧的灯座,使人想到了台中东海大学校区内的类似设计,这些“似曾相识”的建筑语汇与元素乃是经过历练的设计结晶,凡能经得起考验的,就是历久弥新的设计,这就是贝氏作品隽永的原因。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
外部围护结构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其东西长轴为 212.20 米,南北短轴为 143.64 米,建筑总高度为 46.285 米,地下最深处为-32.50 米。
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
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00平方米,北侧主入口为80米长的水下长廊,南侧入口和其它通道也均设在水下。
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
国家大剧院北入口与地铁天安门西站相连,并有能容纳1000辆机动车和1500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场。
在入口处设有售票厅,观众通过水下长廊进入大剧院。
水下长廊的两边设有艺术展示、商店等服务场所。
大剧院内有三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三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
在歌剧院的屋顶平台设有大休息厅,在音乐厅的屋顶平台设有图书和音像资料厅,在戏剧场屋顶平台设有新闻发布厅。
内部歌剧院主要演出歌剧、芭蕾、舞剧,有观众席2416席;音乐厅主要演出交响乐、民族乐、演唱会,有观众席2017席;戏剧场主要演出话剧、京剧、地方戏曲、民族歌舞,有观众席1040席。
各剧院都设有化妆间、指挥休息间、练琴房、演员候场区、换装间、服装整烫间、道具间、演员休息厅。
舞台技术用房设有音响控制室、灯光控制室、调光器设备间、音响设备室、摄像机房等。
大剧院共有五个排练厅,位于三个剧场之间,可以共用也可以分别使用。
一个大排练厅主要用于合成排练;两个中排练厅一个主要用于舞蹈排练,一个用于乐队排练;两个小排练厅主要用于分部排练。
大剧院设有集中音像制作中心,有大录音棚一间、同期录音演播室一间,以及电视转播机房和音像后期制作室。
大剧院设有一间大绘景间,设置布景吊挂和绘景设备,还设有布景、道具整修间和布景仓库,以及为集装箱运输用的升降平台2台。
香港会展中心是亚洲第二大的会议及展览场馆,规模仅次于日本。
会展中心同时拥有两幢世界级酒店,一幢办公大楼,一幢服务式住宅。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由香港贸易发展局拥有,是亚洲首个专为展览会议用途而兴建的大型设施,并由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管理。
大会堂前厅的玻璃幕墙高达三十米,拥有一百八十度宽广的海港景观,香港会展中心新翼与原有的会展中心之间,由一条长一百一十米的天桥走廊连接。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座落在面积为 6.5公顷的填海人工岛上。
有三个大型展览馆,提供28000多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可容纳2211个标准展台;又有不同大小的会议厅房共占地3000平方米,以及一个面积4300平方米的会议大堂。
在此大堂举行会议可容纳4300人,用来举行宴会则可招待3600名宾客,是全球最大的宴会厅之一。
会展中心有五间展览厅,共46,600平方米。
二个会议大厅共6,100平方米,。
五十二个大小会议室。
“鸟巢”,这件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的伟大建筑作品,见证的不仅仅是人类21世纪在建筑与人居环境领域的不懈追求,也见证着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不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
2002年10月25日,受北京市人民政府和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组委会授权,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面向全球征集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的建筑概念设计方案。
国家体育场是第一个进入建筑设计程序的北京奥运场馆设施。
据北京市规划委介绍,国家体育场建筑概念设计竞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资格预审;第二阶段为正式竞赛。
截止到2002年11月20日,竞赛办公室共收到44家著名设计单位提供的有效资格预审文件,经过严格的资格预审,最终确定了14家设计单位进入正式的方案竞赛,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瑞士、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
奥运会不仅吸引着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创造最好的成绩,而且吸引着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师创造最伟大的作品,包括世界建筑设计最高奖——“普利茨克奖”得主在内的全球许多最具实力的设计团队和最有才华的设计师都参与了这次竞赛。
2003年3月18日,最终参与竞赛的全球13家具有丰富经验的著名建筑设计公司及设计联合体,将他们理想中的中国国家体育场的壮丽构想送抵北京。
13个设计方案中,境内方案2个、境外方案8个、中外合作方案3个。
在随后的方案评审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和荷兰建筑大师库哈斯等13名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严格评审、反复比较、认真筛选,经过两轮无记名投票,选举出3个优秀方案,分别是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公司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组成的联合体设计完成的“鸟巢”方案、由中国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独立设计的“浮空开启屋面”方案、由日本株式会社佐藤综合计画与中国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的“天空体育场”方案。
在此基础上,评审委员会又以压倒多数票推选“鸟巢”方案为重点推荐实施方案。
在讨论“鸟巢”方案时,共有8票赞成、2票反对、2票弃权、1票作废。
在国际建筑竞赛中,一个方案能获得如此多的共识,应属少见。
为征求公众意见,竞赛组织单位又将全部13个设计方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公开展出。
展出历时6天,征得观众投票6000余张。
其中被中外评委重点推荐的“鸟巢”方案获票3506张,“浮空开启屋面”获票3472张,“天空体育场”获票3454张,排名前三位。
“鸟巢”名列第一,表现出观众与评委在相当程度上的认同。
经决策部门认真研究,“鸟巢”最终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的最终实施方案。
满足奥运需求,重视“后奥运开发”——不仅要筑造历史性建筑,而且要体现节俭办奥运理念,为实施“后奥运开发”奠定基础许多看过“鸟巢”设计模型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的确,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就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其灰色矿质般的钢网以透明的膜材料覆盖,其中包含着一个土红色的碗状体育场看台。
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让人惊叹的是,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
这种均匀而连续的环形也将使观众获得最佳的视野,带动他们的兴奋情绪,并激励运动员向更快、更高、更强冲刺。
在这里,人,真正被赋予中心的地位。
“鸟巢”把整个体育场室外地形微微隆起,将很多附属设施置于地形下面,更为匠心独具的是,这样既避免了下挖土方所耗的巨大投资,而隆起的坡地在室外广场的边缘缓缓降落,依势筑成热身场地的2000个露天座席,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并再次节省了投资。
评审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评价说,这个建筑没有任何多余的处理,一切因其功能而产生形象,建筑形式与结构细部自然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