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主题拓展阅读 第一单元 元宵节素材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400字元宵节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400字元宵节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400字元宵节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给题目: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400字元宵节标题:喜庆的元宵节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我最喜欢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就在正月十五那天,是一个非常热闹有趣的节日。

那天晚上,到处都挂上了很多很多彩灯。

红的、黄的、绿的、蓝的,五颜六色的灯笼把街道装扮得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舞台。

爸爸妈妈会带我去逛花灯会,那里有很多漂亮的花灯造型,有卡通人物、有古代名将,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形状,真是别有一番趣味!最让我高兴的是晚上能吃到热乎乎的元宵。

妈妈会亲手包一些元宵,里面有甜糯的芝麻馅或香浓的红豆沙馅。

吃一口香喷喷的元宵,真是幸福极了!除了元宵,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小吃,像炸馅饼、糖画、冰糖葫芦等等,都让人垂涎欲滴。

晚上,我还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处逛逛,欣赏灯会的景色。

虽然天气有些冷,但我们会裹得严严实实,也不觉得冷了。

灯火通明的街道上,到处都是行人,大家手捧着暖暖的汤圆、散发浓郁香气的元宵,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元宵节就过去了。

不过没关系,明年这个时候它还会再来。

到时,我一定会准备好迎接这个喜庆的节日,和家人一起度过这快乐的时光!我已经开始期盼明年的元宵节了。

总之,元宵节真是一个热闹非凡、充满欢乐的传统佳节。

它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也增进了我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我希望元宵节的习俗能够永远传承下去,代代相传!篇2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400字元宵节"。

不过我要写的长度是2000个字哦!让我们一起用童真的眼光,描述元宵节这个传统佳节的欢乐和美好吧!大家听说过元宵节吗?元宵节就是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

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挂起彩灯,吃元宵,赏花灯,过个热热闹闹的元宵佳节。

今年的元宵节,妈妈买了很多漂亮的彩灯,我和爸爸一起把它们挂在了院子里。

2020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类文阅读(四篇)

2020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类文阅读(四篇)

类文阅读-1 北京的春节春节的传说(节选)很久以前有个叫“万年”的青年,家里很穷,以打柴为生。

但他十分聪慧,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影响他人作息与出入,决心把节令摸透弄准。

一天,他上山打柴,在树下休息时,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

回到家里,他设计了一个专门测日影计天时长短的“日晷仪”。

可是,当天气出现阴天雾时,就无法观测,怎么办?后来他到泉边喝水,看见那崖上的泉水很有节奏地往下滴,引起了他的兴趣,便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

就这样,他通过测日影,用漏水记时的方法慢慢发现,每隔365天,时间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最长的一天是夏至。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由于节令的失常影响农业生产,老百姓叫苦连天,为此他十分苦恼,一个叫阿衡的大臣为了讨好国君,奏称设天台敬祭天神,就可以解决时令失常现象,祖乙听后认为很有道理,便带领群臣祭天,结果却无济于事。

万年知道后便带上日晷仪和五层漏壶去见祖乙,他给国君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大悦,感到万年讲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万年留下来,并在天坛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又派12个童子给万年听用。

过了一些时候,国君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的石壁上刻着:日出日落360,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12圆。

万年指着天象对祖说乙:“现在,申星已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希望天子定个节吧。

”天子祖乙说:“春为节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由来。

(选自《春节文化》李英儒山西古籍出版社有删减)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不断叫苦,形容十分痛苦、烦恼。

()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

比喻不解决问题。

()2.根据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万年虽然家里穷,但他很聪慧。

B.万年发明了日晷仪和五层漏壶可以让节令正常起来。

C.大臣阿衡的做法也可以解决节令失常的现象。

D.“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指的是旧年已经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3.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写元宵节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写元宵节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写元宵节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写元宵节篇1今天,是元宵佳节。

到了晚上,我们照例要去看一年一度的烟花和灯展。

路上有些人在放烟花,我们看了一会儿。

所以迟到了,但烟花不会等我们的。

我们到时烟花已经开始燃放了。

我们挑了一个好地方,开始看。

烟花是从文化宫上放的。

这些美丽的烟花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彩色的火球飞腾着,连续不断,交映在天空的烟花中绽放。

这此烟花简直像在春天里互相争芳斗艳的鲜花一样,令人赏心悦目。

夜空的滴滴金雨与地上开放的朵朵银花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有的四射的烟火,组成孔雀开屏的样子。

有的烟花是圆的,密布在天孔中,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元宵节上不仅是灯的世界,也是人的海洋。

无数灯与人聚在一起,构成了景色奇异的灯和人潮。

这些灯别具一格、珠光宝气、晶莹发亮。

我看到了有个灯展画面是一个老奶奶和壮牛组成,牛跳舞时左摇摇右摆摆,耳朵上下摆动很牛。

而老奶奶舞姿生风比牛更牛。

就这样,我们在灯海中尽情欣赏。

今年元宵节真快乐。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写元宵节篇2元宵节到了,家家户户挂灯笼、燃烟花、放鞭炮这是为什么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到书本中去找答案。

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答案。

原来,有一位猎人无意中打死了一只神鸟,天上的玉帝听到了这件事情,大发雷廷,打算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烧掉凡间所有的畜生。

天上有一位善良的仙女,她听到了玉帝的话,马上来到凡间,把这件事告诉了人类,人类听了非常着急。

这时,一位老人说:“我们在这三天家家户户挂满了灯笼,燃放烟花,手拿火把。

”到了这几天玉帝看见人间火光冲天,就以为大火正在熊熊燃烧呢……哦,我恍然大悟。

原来这就是元宵节挂灯笼、放烟花的缘由啊!祖国的每一个传统文化里都藏着一个神奇的传说啊!我深深地又一次陶醉在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里。

明年元宵节,我一定要亲自挂上灯笼,燃放烟花,让我们家团团圆圆,红红火火过上一年又一年。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写元宵节篇3元宵节今天是元宵节,我和妈妈去新一佳购物广场买汤圆,我们来到面食区,看到了一个大牌子,牌子上写着:“20xx年2月27日到20xx年2月28日,举行包汤圆大赛,自愿报名,自己包的可以带走,有奖品,先到先得,送完为止。

元宵节作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5篇

元宵节作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5篇

元宵节作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5篇元宵节作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篇1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老而传统的节日。

春节过后,最热闹的节日就数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到了正月十五的晚上,每家每户都走出家门,全家人一起来欣赏花灯、看花炮。

我和爸爸妈妈自然也不例外。

只瞧见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到处是灯火通明,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而今天的主角—花灯,更是让人们“大饱眼福”。

瞧,这花灯的造型真特别:它像是个拱形桥洞般,在远处看,霓红灯一闪一闪得发亮,一会儿红,一会儿蓝,让人眼花缭乱。

走进了,看那上面盘延着的不正是四条威严无比的金龙吗?它们睁着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嘴边也不觉浮出一丝微笑呢!再到洞里面看,又是别有一番洞天。

五彩的灯光照在人们身上,变幻莫测,一会儿是弯弯曲曲的优美线条,一会儿又成了多种颜色组成的花朵了,这真是奇妙无比,妙不可言呀!再看那边,一朵巨大的莲花映衬着夜幕绽放了。

看那莹莹宝光洒向大地,再映衬着皎洁的圆月,呀!是多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仙子呀!看它那娇嫩的花瓣层层叠叠,花骨朵在内若隐若现,一开一合的,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般惹人怜爱。

可那高贵的气质却更动人三分。

再看,那“宝塔”上的岁寒三友,亦真亦假,仿佛那松在漫雪尽下,唯它留一片青;好像那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好像那竹,青翠如它,生命如它。

烟花放起来了,从一面,接着从两面,再接着从四面八方,它渲染着天空中的繁星,也渲染着人们心中的美好。

元宵节作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篇2“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细。

风雨夜深人尽散,孤灯犹唤卖汤元。

”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元宵快来到。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似乎是听到我的唤喊似的,驾着小火车,来到了我眼前。

元宵之夜,千家万户都被团圆的喜悦所包围着。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上,碗里漂浮着可爱的汤圆、肉肉麻麻地对我撒娇的汤圆、懒洋洋地趴在碗里看着我的汤圆,让我既舍不得吃也吃得没个够。

它嫩嫩的,腾腾热气在此时便暖洋洋着每个人的心。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1 北京的春节【综合拓展】+习题课件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1 北京的春节【综合拓展】+习题课件

麦芽糖
江米糖
小年
腊八

元宵
除夕 元旦
除夕
中心句,统领全段。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
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
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
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
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
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热闹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 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2020年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最新 最全 最实惠 放映模式可点击
课件包含全册课文课件、口语交际课件、习作课件、语文园地课件, 精编完整版,严格按照大纲编制,PPT按照课文目录排列,敬请查阅下载!
1 北京的春节
导入一 导入二

者 简
老舍(1899—1966),北京人,
介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么作用?
从内容上看,这句话写从正月初一到 正月十九,这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 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表达了作者对 春节的依依不舍之情。从结构上看,这句 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且与课文首句呼 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 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 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更全面地描绘出北京热热闹闹过年 的情景,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体会 北京的民俗风情。
小年
腊八

元宵
除夕 元旦
元宵
种类多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 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 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 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 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 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 第1单元 课外阅读拓展(含答案)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 第1单元 课外阅读拓展(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拓展(有答案)【例题精析】例1、阅读芳草地。

中秋赏月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有词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

”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中秋赏月呢?从时令上来说,中秋是“秋收节”。

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跳舞,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

从渊源上来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

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

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人所云:“光辉皎洁。

古今但赏中秋月。

寻思岂是月华别。

都为人间,天土气清彻。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

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盛行。

《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的描写。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

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

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

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1.文章第二自然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了中秋赏月的原因,并诠释了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的内涵。

2.“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文中有一个字与“衰”的意思相反,这个字是______,可解释为______(A.华美B.炽烈C.兴旺D.热烈)。

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一单元元宵节

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一单元元宵节

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一单元元宵节《元宵节》
元宵节到啦,这可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一到晚上,街头巷尾都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灯笼,有兔子灯、荷花灯、还有飞机灯,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街上逛,人可真多呀,大家都喜气洋洋的。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了一个卖汤圆的小摊。

汤圆白白胖胖的,在锅里翻滚着,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跳舞。

妈妈给我买了一碗,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个,甜甜的芝麻馅儿从嘴里流出来,那味道,简直美极了!
不远处还有猜灯谜的活动,我拉着爸爸妈妈跑过去。

灯谜可真难呀,我绞尽脑汁地想。

终于,我猜到了一个,拿到了一个小奖品,心里别提多开心啦!
这个元宵节过得真是太有意思啦,我真希望每天都能像元宵节这么快乐!
《元宵节》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一天到处都热热闹闹的。

白天,奶奶就开始准备做汤圆的材料了。

她把糯米粉倒在盆里,加上水,不停地揉啊揉,不一会儿,一个大大的面团就出现了。

然后,奶奶把面团揪成一个个小团子,再包上各种馅料,有花生的、豆沙的、还有肉馅的。

到了晚上,汤圆煮好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汤圆。

我一口咬下去,甜甜的馅料充满了整个嘴巴,我忍不住说:“太好吃啦!”
吃完汤圆,我们就出去看花灯。

大街上的花灯真多呀!有红红的灯笼,还有会动的花灯。

我最喜欢的是那条巨龙花灯,它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好像真的在飞一样。

看着这些漂亮的花灯,我心里特别高兴,元宵节真是个让人开心的节日!。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类文阅读故乡的元宵(节选)汪曾祺上街去看走马灯。

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

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

乾陞(s hēnɡ)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

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

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孩子有自己的灯。

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

下面安四个轱辘(ɡū lu),可以拉着走。

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

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m iè)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

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

西瓜灯、蛤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

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工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

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

看围屏有两处,一处画的是《封神榜》,另一处画的是《三国》。

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有删改)1.选文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短文,体会文章细致的描写,完成练习。

(1)作者是怎样详细描写“上街去看走马灯”这一内容的?()A.具体描写各种走马灯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宵节
记忆中的元宵节总是喜忧参半。

年少时喜欢过年,元宵节作为年的最后一天,无疑让人在留恋中多了几分不舍,但即便再不舍,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于是欢乐之后多了几分惆怅。

家乡的人更喜欢把这一天叫正月十五,他们也没有吃元宵的习惯。

那种圆圆的包了馅的东西不太适合他们的口味。

他们还是喜欢用饺子来表达对这一天的祝贺。

端一碗饺子在桌边吃,偶尔透过窗户看外面大大的月亮,是我脑海里关于这一天最深刻的印象。

元宵节无论于古于今,都是特别的一天。

古人用诗句记下自己源于这一天的感悟。

即便如今再看,依然会产生共鸣,生出一些感慨。

宋代欧阳修写过《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是一首挺伤感的诗。

是说忆起去年的元宵节,灯火辉煌,亮得如同白天一样。

相约见面于黄昏之后,那时高高的明月像挂在柳树尖上一样。

今年故地重游,同样的月亮,同样的灯火,却看不到想念的人,泪水浸湿了衣袖。

什么叫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不过如此。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辛弃疾写的《青玉案·元夕》同样让人耳熟能详: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同样记述元宵夜的情景,欧阳修的词儿女情长,并在儿女情长之中感叹时光的流转;而在辛弃疾的词句里宛若看见一位傲洁不俗的佳人,那却是对辛稼轩独立不羁性格的自我写照。

在他的笔下,元宵节是这样的繁华,自己是这样的孤寂:夜幕来临,花灯如同春风吹开花儿挂满千枝万树,也若天际划过的流星雨点般落下。

宝马拉着华丽的车子一路走来,满路香气。

箫声悠扬,明月洒下光辉,鱼灯、龙灯整夜通明。

女人们装饰各异,一路上说说笑笑,香气袭人。

在这群人里千百次寻她不见,突然回头,她却孤零零地站在灯火稀稀落落之处。

热闹与孤寂的反差,让一首关于元宵节的词以浮华灿烂的情景来衬托一个不随波逐流、傲然的灵魂。

辛弃疾的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为亘古绝唱。

元代有人写过一首《折桂令•元宵》,风格似乎也脱不了上两首词的调子。

也许浮华极致便是冷清,只有诗人才能够在喧嚣的背后体会到将来而未来的感伤: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
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这首词与那个历史时期的其他文学作品有大略相当的情绪,元朝时期文人们把无奈寄予一种无力的感伤情怀中。

诗人就是诗人,我们只能看到客观的存在,而他们却能悟到隐含其中的东西。

想来,做诗人也如正月十五这个节日一样,是喜忧俱有的。

因了比常人多出来的那份悟性,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对时空与人事的理解更为深邃,因此也更容易心痛。

而元宵节于现在的自己,似乎不像年少时有那么多意义。

曾经不喜欢冬天,盼望着它快快过去。

但有一天突然
意识到,这种盼望的背后是永远不会再来的失去。

元宵节意味着春节这段热热闹闹时光的过去,也意味着另一段不可预知的日子的开始。

所以,古也好,今也好,元宵节作为一个时间的节点才会让人们不断地吟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