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
可是GIST可发生于胃肠道外,如大网膜、 肠系膜等,且GIST瘤细胞无ICC功能,因此 目前认为GIST可能不是起源于ICC,而是起 源于与ICC同源的前体细胞(间叶干细胞), 这也可解释部分瘤细胞中有灶性肌源性标 记表达。
.
10
目前: 大多数作者不赞同用GIPACT命名来取代 GIST命名,认为现阶段用GIST命名比较 恰当
.
3
1983年,Mazur和Clark提出了GIST的 概念
1998年Hirota发现CD117的特异性表 达,并检测到Kit基因的突变
2003年Heinrich发现GIST存在PDGFRA 的突变
.
4
GISTs 应该涵盖 所谓的“胃肠道平滑肌瘤”或“胃肠道平 滑肌肉瘤”
作为间叶组织发生的肿瘤,胃肠道平滑肌瘤 或肉瘤的概念并未被排除,只不过在目前的 临床病理诊断中,这类肿瘤只占胃肠道间叶 源性肿瘤的少部分
.
5
一命名
.
6
命名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在胃肠道肿瘤中只占少数,但 却种类繁多
过去:胃肠道许多混有平滑肌纤维或神经束的梭形细 胞肿瘤,被诊断为平滑肌源性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
现在:其中大多数为C-kit阳性或CD34阳性的间叶性肿 瘤——胃肠道间质瘤,而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 瘤只占极少数。
.
7
命名
1960年,Matin等首先报道了6例胃壁的胞浆丰富 的圆形或多角形细胞肿瘤 ,命名为胃上皮样平滑 肌瘤;
Esophagus (2%)
Colon/Rectum (5%)
Other (mesentery, retroperitoneum)
.
21
3、免疫组化特点
CD34阳性表达时,往往CD117也呈阳性表达。 CD117、CD34的表达与肿瘤位置、生物学行 为细胞分化及预后无明显关系。
另:GISTs也可有肌源性或神经源性标记物的 表达,如SMA(平滑肌肌动蛋白)为25%, 神经分化标记S-100蛋白<10%, Desmin 肌间 线蛋白<5%,说明其阳性率低,且多为局灶阳 性。
.
22
CD117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三、 临床表现
.
33
三 临床表现
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占 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发病率约为1~ 3/100000,发病年龄多为40-70岁,中位发 病年龄为58岁,40岁以下患者少见,男女发 病率无明显差异,也无种族和地域差异。
.
19
2、组织学特点
肿瘤细胞的排列: 呈多样化,以束状和片状排列居多 肿瘤在胃与小肠的形态学变化大,直肠的形态 学变化小,大部分为梭形细胞型,交叉束状排 列多。 肿瘤细胞分化不等,可出现核端空泡细胞和印 戒样细胞。
.
20
3、免疫组化特点
在GISTs中 CD117(c-kit, Kit受体酪氨酸 激酶)阳性率>95%,DOG1阳性。CD34 弥漫性表达阳性率为80%。 “良性”的GISTs的CD34表达较高。 CD34表达特异性强,在区别GISTs与平滑 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时具有重要价值。
.
34
三 临床表现
GISTs的发生部位:
胃 (50~70%) 小肠 (20~30%) 结直肠(10~20%) 食道 (0~6%) 肠系膜、网膜及腹腔后均较罕见
.
35
GIST生长部位
GIST may occur anywhere along the GI tract or elsewhere in the abdomen or retroperitoneum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概念逐渐被多数人 认识和接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1
二、 病理学特点
.
12
1、大体形态
根据肿瘤在消化道管壁的部位分:
黏膜下型(8%)
浆膜下型(26%)
肌壁间型(66%)
肿瘤大小不一,自0.5cm~22cm不等, 可多发或单发。
.
13
1、大体形态
起源: 胃肠道壁固有肌层
生长:: 腔内、腔外或同时向腔内、腔外生长。向 腔内生长可形成溃疡
.
8
1998年,Kindblon等研究表明,GIST与胃肠道肌 间神经丛周围的Cajal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相似,均有c-kit基因、CD117、 CD34表达阳性。ICC为胃肠起搏细胞,故有人又 称之为胃肠道起搏细胞肿瘤(Gastrointestinal Pacemaker Cell Tumor,GIPACT)。
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
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 源性肿瘤,既往对其起源、分化、命名、
分类等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
2
近年来:细胞免疫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对 这一类肿瘤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对通常用 来治疗其他部位的平滑肌肉瘤的标准化疗 方案表现耐药,其某些亚型缺乏体内其他 部位平滑肌肉瘤的特征性肌肉抗原。
分型:腔内型、壁内型、哑铃型、腔外型和腹内胃 肠道外型
生长方式:大多数呈膨胀生长,边界清楚,质硬易 碎;切面鱼肉状,灰红色,中心可有出血、坏死、 囊性变等继发性改变
.
14
2、组织学特点
.
15
2、组织学特点
GISTs主要是由 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
两种细胞可同时出现于不同的肿瘤中,但 形态学变化范围大
1969年,在WHO的肿瘤分类中称之为上皮样平滑 肌母细胞瘤。
1983年,Mazur、Clark发现大多数胃肠道间叶源 性肿瘤缺乏平滑肌细胞的特征,提出胃肠道间质 瘤的概念,将GIST(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定义为包括生物学行为与起源不明的全 部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
.
16
HE
70%梭形细胞型 20%上皮样细胞型
.
17
2、组织学特点
依据两种细胞的多少可分为
梭形细胞型 上皮样细胞型 梭形和上皮细胞混合型
.
18
2、组织学特点
梭形细胞占70%左右(既往被认为是平滑肌 肉瘤),细胞质丰富,核呈梭形,端钝或细 长,排列方式有编织状、漩涡状、栅栏状 上皮细胞以及圆形细胞占20%(既往被认为 是平滑肌肿瘤)。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 星芒状,细胞质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