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经典条件反射..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详解演示文稿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详解演示文稿






不同强化程序的示意图
连续强化程序
断续强化程序
固定间隔程序 变化间隔程序 固定比率程序 变化比率程序
❖思考题:
❖ 不同的强化程序对行为的建立和维持有什 么不同的影响?
❖1.在间歇强化条件下,行为反应的特点是 ()
❖A.建立快,消退也快 B.建立快,消退慢 ❖C.建立慢,消退快 D.建立慢,消退也慢
桑代克迷笼示意图
(一)桑代克的学习观点(1898-1930)
1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S-R联结 2 联结通过试误过程而建立
试误说:认为联结是通过反复尝试从而逐渐减少错误 而建立的,没有什么认识、理解、意识的作用,因而 是一个盲目的过程。
3 三条学习主律 (1)效果律: (2)练习率: (3)准备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详解演示文稿
优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
经典性条件作用实验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过程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形成过程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 ❖建立 ❖消退 ❖泛化 ❖分化
信号系统
▪ 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 做第一信号系统(first signal system)的刺 激;
增加令人满意的行为(强化)
❖ 塑造(shaping)
▪ 行为塑造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 选择目标。(终点行为) • 了解学生目前能做什么或知道什么。(起点行为) • 找出学生所在环境中的潜在强化物。(强化物) • 将终点行为分解成有序的步骤,步调大小因学生的
能力而异。(步调划分) • 即时反馈学生的每步行为,使学生由起点行为逐渐
扇贝效应

《条件反射》ppt课件

《条件反射》ppt课件
二、条件反射


高级神经 中枢 (向下传导)
(向上传导)
脊髓
传入神经
低级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感受器
效应器
脑的结构
沟 回 大脑 脑干 小脑
人脑平均重量为1306克,大脑为1000——1200 克约为人脑总重量的三分之二。其外表像一个 核桃。
与精神 活动有关
大脑由左右两个大 脑半球组成。
大脑半球的表层 是灰质,也叫大 脑皮层,平均厚 度约为2~3mm。 大脑结构
人类特有的反射:
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形成 复杂的条件反射。
人还可以利用语言、文字来形成 条件反射,这与大脑皮层中的语
言、文字中枢的功能有关,是人
类所特有的条件反射
人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人高级神经活动基本方式是条件反射
人能对具体信号刺激作出反应,还能对抽 象信号(如语言、文字)刺激也能作出反 应,这是人类特有的功能。
尝梅止渴 ——非条件反射
(具体信号)看梅止渴
——条件反射
(抽象语言文字)谈梅止渴
不寒而栗
汉武帝时,有个人名叫义纵,汉武帝任命他做定襄太守。当时定襄的社会 治安混乱。义纵到任以后,把押在狱中的没有加开具的二百多名重犯,以及为 重犯开脱罪责进行贿赂的二百多名门客亲属,一律严加追究,拘捕治罪,一天 之内处死的就有四百多名。从此以后,定襄的人一听到义纵的名字就“不寒而 栗”--天气不冷却浑身发抖。
条件 方式看, “狗保姆”的这种行为属于 __反 射。
5、下列现象中,属于人类所特有的反射是(
A、吃梅子时,唾液腺分泌唾液 B、看到梅子时,唾液腺分泌唾液 C、听“梅子”时,唾液腺分泌唾液 D、人的手遇到火时会突然回缩
C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
斯金纳的动物实验
斯金纳在实验中,将老鼠放入一个被称为“斯金纳箱”的装置中,通过操纵食物的给予 和某种刺激(如光或声音),训练老鼠进行特定的操作(如按压杠杆)以获得食物。
经典条件反射在教育中的应用
情绪调节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可以应用于情绪调节,例如,通过将特 定的情绪状态与某些环境或活动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另一个实例是孩子在学习拼写时,如果孩子 正确地拼写出一个单词,他们会得到赞扬或 奖励。这会强化孩子正确拼写单词的行为, 使他们更有可能在未来正确地拼写单词。
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育中的应用
奖励制度
教师可以使用奖励制度来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学术成就。例如, 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或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获得奖励。
原理
经典条件反射基于一种刺激-反应机制,通过将无条件刺激(UCS)与中性刺激(CS)关联,使得中性刺激引发 与无条件刺激相同的反应(CR)。
经典条件反射的实验与实例
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巴甫洛夫通过定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和铃声(中性刺激),使狗 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应。
原理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和模仿在行为习得中 的作用,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 后果,可以学会新的行为和改变已有的行为

社会学习的实验与实例
要点一
实验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波波玩偶实验”是 社会学习理论的经典实验之一。在这个实验中,儿童通过观 察成人对玩偶的行为,学会了对玩偶施加暴力或友善的行为。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断发展,与其他心理学理论融合,形成了新的流派和观点。例 如,社会学习理论就是行为主义与认知学派的结合。

第八章行为主义疗法.ppt

第八章行为主义疗法.ppt
差别强化的步骤
定义要使其发生率提高的目标行为 定义消极行为 确定强化刺激 即时并持续地强化目标行为 消除对消极行为的强化作用 当目标行为持续出现时运用间歇强化 使差别强化泛化以使目标行为在所有相关的刺激环境
中都能出现。
2. 代币制
——运用代币并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 来规定代币的使用,从而使目标行为达到 肯定和奖励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
第八章 行为疗法
四)操作条件治疗法 1.差别强化
—— 正性行为每出现一次就被强化一次,与此 同时任何妨碍这种正性行为的负性行为都不被强化以 提高正性行为出现频率的技术。
差别强化的条件:
(1)想要提高某一积极行为的发生频率 (2)该行为偶尔出现过 (3)该行为出现后,能够提供一种强化刺激
第八章 行为疗法
行为或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的过程。 在经典性条件作用中,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在时间
上反复结合呈现就起着强化的作用,促成了条件作用 的形成;
消退——只给予条件刺激物,而不给予强化 物的刺激时,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逐渐下降,直至不 再出现条件反应。
经典的条件作用的基本概念
泛化——个体把习得的经验扩展运用到其他 过程。
部位肌肉紧张,保持紧张状态体,然后慢慢放松, 体验肌肉的松紧程度,如发热、沉重、温暖、愉快 等(停顿约5秒),从而最终达到缓解个体紧张和 焦虑的状态。
第八章 行为疗法
二)系统脱敏法 原理:去条件反射或消退 主要技术:放松训练、想象、构建行为等级
第八章 行为疗法
操作步骤 学习放松 构成焦虑等级 实施脱敏
UCS
UCR
如:注射、疼痛 身体不舒服 拥挤的车厢
CS
如:焦虑、恐惧 心情不佳 恐惧、出汗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3、根据学习繁简的水平分类(加涅(Gagne))
(四)根据学习结果分类(R.M.Gagne)
5、根据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 系统阐述了针对认知领域的学习分类:
大脑细胞的发育
3-15岁大脑构造发生
胞体
巨大变化
树突
总体积变化不大
神经突起
神经元之间节点急剧
增加
触突
一个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关键期假说
关键期:个体的某些行为在某一个时期在适当的环境
刺激下才会出现,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
激,这种行为就永远不会产生。这个时期就称为该种 行为发展的关键期。 敏感期:人类容易受到特定环境刺激的影响,但环境 缺失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以得到弥补。
结果:前者每一个神经细胞中有更多毛细血管,因而 能给大脑提供更多血液;后者不论是单独喂养还是成 对喂养,它们每个神经细胞中的毛细血管都较少,这 就意味着它们将得到较少的氧和其他营养物。星形细 胞是为神经元提供营养并排除废物的细胞。用它们作 指标,复杂环境中生长的动物比笼子内喂养的动物有 更多的星形细胞。
3、学习能使突触数量增加,但单纯的练习并不能 使突触数量增加
实验: A组“杂技演员”,通过一个月左右的练习,它们要学会穿越设有障碍物 的路程; B组“强制操练者”,每天被臵于踏车上一次,每跑30分钟后休息10分 钟,再跑30分钟; C组“自愿操练者”,它们的笼中带有活动轮盘,可以自由使用该轮盘 进行活动; D组“笼中土豆” ,无操作活动。 结果:B组“强制操练者”和C组“自愿操练者” ,血管密度提高。 A组学习复杂的动作技能,活动量并不大,血管密度未增加,而突触 数量增加显著。 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经验以不同方式制约大脑。突触形成和血管形 成是脑适应的两种重要形式,但它们是由受不同生理机制和不同行 为事件驱动的。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二章--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二章--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每次)坐端正 喜欢帮忙 (下次)有礼貌 勤劳(爱做家务) 懒惰(不爱干活) 不敢上课说话 不敢说脏话
(二)应用强化时应注意
●1.强化前提是有机体的需要。 ●2.强化物的选择。 ●3.强化的程序。 ●4.强化的技术。
1.强化前提是有机体的需要。
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增强个体行为反应的过程。 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二、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 应(S-R)联结,这种联结是 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 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 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 的反应最终形成。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饿猫出迷笼”
“试误说
1+2=4 1+2=2 1+2=3
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箱
斯金纳认为:操作反应之 后所得到的食物刺激是决 定反应能否建立的关键。 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 称为强化物。
第二章 学习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经典行为主义 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理论
• 新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条的条件作用理论
2.强化物的选择。
根据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强化和惩罚, 强化是鼓励孩子再次出现某个行为。 惩罚则是希望某个行为不再出现。
正强化
● 正强化:通过某种正性刺激(正强化物),使个体某种良好反应概率增加。 就是孩子出现某个行为之后给予的是奖励,是为了鼓励该行为再次出现。
● 正强化——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社会性强化:给幼儿传达情感、关注或认可。
铃声-(没有肉)-不流口水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桑代克迷箱(Puzzle Box)
17
(三)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 S-R之间的联结。 他说:“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他认为,联结 指的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是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 的联想或联结,联结的形成无须观念为媒介,人生来就具有 许多联结的“原本趋向”,所谓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的影 响下,唤起“原本联结”中的一种联结倾向,并使之加强。
学习的过程: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
18
(三)基本观点
学习的规律: 早期观点:
三条主律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指在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 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 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 次。 效果律(Law of effect):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 到反应结果的影响。
训练前:US -UR 训练中:CS- US-UR 训练后:CS-CR(UR)
人和动物的一切智慧行 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在无 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 的条件反射。
6
7
巴甫洛夫的程序
8
9
(三)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应用
华生关于恐惧形成的实验:
“Little Albert”实验:将经典性条件反射运用于学习领 域,将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 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4
(一)人物简介
约翰·布鲁德斯·华生 (Watson,john Broadus 1878—1958), 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 义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行为:比较 心理学导论》、《行为主 义心理学》、《行为主 义》、《婴幼儿心理教 养》。

行为主义课件 条件反射

行为主义课件 条件反射

刺激与反应联系
近因论: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 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和消退曲线
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得到的教学启示
学习是从原有的刺激-反应关系到建立新的刺激-反应关系,表示新的学习 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的。
刺激-反应联结理论说明将概念和图表等联结起来有利于概念的学习,教 具的使用有利于教学。 频因论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近因论则提示我们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过度学习和集中练习。
究。他发展了巴甫洛夫和桑代克的研究,揭示了操作 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改良后的斯金纳箱
由于行为结果的 作用,导致有机 体行为出现的概 率发生改变的学 习形式,就是斯 金纳的操作性条 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
两种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 反应类型 S-R型 操作条件反射 R-S型
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是在行为发生之后,撤销或减弱 某种刺激从而使行为在将来出现的概率增加。在负强化中被撤销或 减弱的刺激,称为负强化物(negative reinforcer),如电击。
正强化物与负强化物的运用
强化理论
2.初级强化物与次级强化物 初级强化物(primary reinforcer)是指任何直接指向于有机体生 物学因素的强化物。 次级强化物(secondary reinforcer)是需要与已经存在的强化物 建立联结才能起到强化效果的强化物。包括: 社会强化物,如表扬、微笑、拥抱或关注 活动强化物,如玩玩具、做游戏、从事有趣活动 代币强化物,用来换其他强化物的钱、分数、彩星或积分等
惩罚及其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2、泛化与分化
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
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相似性。
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
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差 异性。
例:对于多个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儿童只认得它们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 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 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 – 医生、律师、 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 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我承认这超 出了事实,但是持Y相ea反r 主张0的0 人已01经夸0张2 了数03千 04 年。”
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 (1849、9、26——1936、2、27)
经典条件反射 基本原理
巴甫洛夫实验图示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经典条件反射 ,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
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 条件反应的条Y件ea反r 应。00 01 02 03 04 05 06 07
Year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刺激—反应”学说
华生所谓的行为,指的是有机体所说的或所做的,
是能直接观察到的。他认为组成行为的基本单元是刺激— 反应。
所谓刺激,他指的是外界环境中的任何东西以及各
组织所起的种种变化。
所谓反应,他指的是有机体(动物和人)所 做的任
经典条件反射 形成
(一)刺激:1、非条件刺激 2、条件刺激
(二)反应:1、非条件反应 2、条件反应
Year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刺激(S):能为人体感受并引起组织细胞、器官和机
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非条件刺激(UCS):能引起机体非条件反射的刺激,
也叫无条件刺激。
是图形,叫泛化。反过来,当儿童从一大堆图形中分辨出这是三角形、
四边形,那是圆……,这一过程叫分化。
Year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3、恐惧性条件作用
恐惧性条件作用:在经典条件作用实验中,以引起个体恐
惧的刺激(如电击、高噪音等)作为无条件刺激来建立条件反应,结 果发现它们也能控制个体的行为。
高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一个中性刺
激条件化的过程。条件刺激成为“替代性”的无条件刺激。
在条件作用形成以后,条件刺激可以像无条件刺激一样诱发出
有机体的反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条件刺激似乎成了一种“替代
性”的无条件刺激。
灯光(CS1)+食物(US)
唾液分泌反应(CR)
铃声(CS2)+灯光(CS1)反复匹配而无食物(UR)
Year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经典条件反射 实验解析
• 食物 (非条件刺激) => 唾液分泌 (非条件反射) • 声音 (无关刺激) => 唾液不分泌 • 声音 (无关刺激)+食物(非条件刺激) =>
唾液分泌 (非条件反射)
• 声音 (条件刺激) => 唾液分泌 (条件反射)
条件刺激(CS):生理学上指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
中性刺激:不会引起机体非条件反射的刺激。
反射(R):
无条件反射(UCR):人与动物出生后不需要学
习就具有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的能力。
条件反射(CR):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 的神经活动 。
约翰·华生 JohnB.Waston, 1878-1958
05 06 07
小艾伯特实验
• 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与其学生雷纳于1920年最早 以人类为被试进行了条件性恐惧的研究。
• 小艾伯特实验: ▲巨响(非条件刺激)出现,引起恐惧(无条件反射)。 ▲白鼠(中性刺激)与巨响(非条件刺激)同时出现,引起 恐惧(无条件反射)。 ▲白鼠(条件刺激)出现,引起恐惧(条件反射)。在这里, 学习发生了。
经典条件反射 基本规律
❖ 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90%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
55%
刺激泛华与分化
30%
恐惧性条件作用 高级条件作用
1、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
获得: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
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在条件 作用获得的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
铃声(CS2)
唾液分泌(CR)
例:明星做Yea广r 告。00 01 02 03 04 05 06 07
二、华生简介
约翰·华生 JohnB.Waston,美国心理学家。 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 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 础的研究者。
1913年《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文章发表,行为主义正式诞生。
例:如果铃声响了,学生就会冲出教室。即铃声预示着学生的
“冲出去”的行为。
消退: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条件刺激(铃声)重复多次出现
而不能得到强化(喂食),那么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甚 至消失。
例:当学生取得了好成绩后,老师、家长总是不给予表扬和鼓
励,久而久之,学生对取得好成绩就不再感兴趣。
Year
行为主义
经典性条件反射
Contents
1 巴甫洛夫 经典条件反射
2 华生 “刺激—反应”学说
3 经典条件反应与学习的关系
4
对经典条件反射的评价
一、巴甫洛夫简介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 (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 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 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 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 一,曾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像这种已对有机体具有恐惧性质的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而进行的
条件作用,称为恐惧性条件作用。
在对恐惧性条件作用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即 伴随着恐惧刺激的出现,有机体不仅会对条件刺激作出特定的恐惧反 应,而且会形Y成ear一种泛00化的01、一0般2 性的03 恐惧04反应0。5 06 07
4、高级条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