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态学

合集下载

普通生态学重点

普通生态学重点

生态学重点名词解释(10空10’)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 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由许多环境要素构成。

2、环境因子: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3、单体生物:个体清楚,基本保持一致的体形,每一个体来源于一个受精卵。

个体的形态和发育都可以预测。

如鸟类、兽类、昆虫等。

4、构件生物: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然后发育成更多的构件,形成分支结构。

由这些构件组成个体。

发育的形式和时间是不可预测,如水稻、浮萍、树木等。

5、同资源集(种)团:生物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合,即占据相似生态位的物种集合。

6、内禀增长能力:①在种群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即能够排除不利的天气条件,提供理想的食物条件,排除捕食者和疾病,我们能够观察到种群的最大增长能力(rm )。

mm最大的瞬时增长率,即内禀增长率或内禀增长能力。

②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又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growth rate),记作 rm。

)7、生物群落:在同一时间聚集在同一地域或生境中的各种生物种群有规律的集合。

8、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这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称生态系统。

9、生态交错区:①不同的群落之间交错的不同群落中物种共存的地区就称为生态交错区。

②生态交错区又称群落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生态地带之间(或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

10、边缘效应:①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称为边缘效应。

②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11、次级生产:初级生产以外的生态系统生产,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形成异养生物自身的物质,称为次级生产(secondary production),或第二性生产。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普通生态学》是生物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应用。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了解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1、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了解生态学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课程内容1、生态学基础知识:包括生态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概念等。

2、生物与环境关系:介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

3、种群生态学:介绍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增长模型等。

4、群落生态学:介绍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特征等。

5、生态系统生态学: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等。

6、应用生态学:介绍生态学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应用。

7、生态学前沿:介绍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应用。

3、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网络教学:通过网上教学平台,提供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五、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论文阅读、小组讨论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通过笔试或在线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及应用等方面。

普通生态学知识点

普通生态学知识点

普通生态学知识点1、生态学概念:是讨论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及其互相逻辑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进展。

2、生态环境问题:在全球变化中,比较严重的,最引人关注的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酸雨、荒漠化及生态平安等生态问题。

3、可持续性进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伤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庇护协调进展,它们是一个密不行分的系统,既要达到进展经济的目的,又要庇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远持续进展和安居乐业。

4、系统分析的概念:是在明确讨论目的和系统边界的基础上,分析系统组成要素、层次结构及各组分间互相影响的定量关系,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对系统结构优化,使系统具有功能整合作用的讨论过程。

5、系统分析的途径:黑箱法:彻低忽视系统的内部结构,只通过输入或输出的信息来讨论系统的转化特征和反应特征的讨论途径。

白箱法:建立在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其互相联系,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的系统讨论办法。

灰箱法:对系统的内部结构、功能只了解一部分,来讨论其整体功能。

6、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光内、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存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互相作用,通过能量流淌、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7、生态系统按人类对生态系统影响程度分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

(表:不同生态系统的比较)(3)、防尘固沙,庇护农田;(4)、净化空气,防治污染;(5)、降低噪音,美化环境;(6)、提供燃料,增强肥源。

9、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①、为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而加入大量非自然资源;①、人的管理使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大为降低,从而使生态系统中特定的食物产量达到最大;①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植物和动物并非彻低是自然挑选下形成的,而是在人工挑选下形成的①、农业生态系统收到来自外部有目的地调控,并非向自然生态系统那样,通过内部亚系统的反馈来实现对系统的调控。

普通生态学名词解释

普通生态学名词解释

内容:在寒冷地区生活的哺乳动物的四肢、耳、鼻、尾均由明显缩短的趋势。

例证:如图原因:寒冷地区对哺乳动物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保持体温,躯体突出部分缩短可减少散热,对动物在环境中竞争显然是有利的。

交互群落(ecotone),交错群落,群落交错区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其特征是由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时间和强度所决定的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即交互群落这种过渡区有宽有狭,存在时间有长有短交互群落拥有更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边缘效应(edge effect)群落交互区(ecotone)具有较相邻群落更多的物种和个体数量原因A、B两群落相交,交互区既可容纳2群落各自的物种又可容纳需要2种生境的物种.应用: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公园设计管理保护生物学中的:边缘效应保护区的中央或中心区域是可以最有效地保护物种的空间,但边缘地区由于人为干扰等原因而保护功能常受到限制。

标志重捕法(recapture method)标志重捕法是在野外估计动物种群大小或密度的一种方法假设:假设标志动物对其存活不发生影响假设标志动物与群体其他个体具有同样的被捕获可能原理:根据重新捕获个体(n)中标志个体数(m)所占比例以及种群中全部已经标志个体数量(M)来估计种群大小(N)。

伯格曼定律(Bergmann law)⏹内容:高纬度的恒温动物比低纬度的相似种类个体要大。

如东北虎大于华南虎。

⏹原因:一般认为,动物个体大则相同质量所对应的体表面积就小,对恒温动物来说在竞争中应付体表散热所损失的能量相对较少,在进化选择中是有利的。

⏹有例外:如北欧的鹿类有生活在靠南方的反而略大。

⏹原因:请自己思考!捕食模型Lotka-Volterra predation model⏹⏹被食者在捕食者作用下种群N增长受到抑制:dN/dt=rN-εPN=(r-εP)N⏹捕食者在被食者存在条件下种群得以增长:dP/dt=-r1P+θNP=(-r1+θN)P ⏹其中:N、P为捕食者被食者种群大小,εθ捕食效率和逃避效率;⏹若ε=0, 被食者完全逃避,捕食效率=0;若ε增大,则捕食者对被食者压力增食物链/网(food chain)⏹⏹食物链:植物所固定的能量在一系列取食与被取食过程中传递所形成的链状结构称为食物链食物网:上述能量传递很少形成单线的链状结构,而是形成网状的关系称为食物网⏹食物链、食物网示意食物链/网种类⏹以食物链特点分类⏹①捕食食物链,或牧食食物链;⏹②碎屑食物链;⏹③寄生食物链;⏹④其他食物链⏹以食物链所在生态系统分类⏹①陆地食物链;⏹②海洋食物链;⏹③淡水食物链;⏹④其他食物链⏹——各种食物链在系统中的重要性营养级⏹在生态系统中,所有处于食物链同一水平(营养水平)的生物的总和即为一营养级⏹如陆地生态系统中所有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的绿色植物构成一个营养级:初级生产者⏹以绿色植物为主要食物的动物为一个营养级,即初级消费者;以食草动物为主要食物的动物为次级消费者,又是第三营养级⏹很多动物跨越不同营养级捕食/牧食食物链⏹以食植性动物牧食植物开始、食肉动物捕食食草动物而形成生态系统能流主线的食物链称为捕食食物链或牧食食物链,食物链开始时植物一般为生活着的植物。

普通生态学

普通生态学

普通生态学(General Ecology)绪论(Introduction)一、生态学的定义:z Haeckel: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非生物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z Elton(1927):Scientific Natural Historyz前苏联生态学家(1945):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的适应性。

z澳大利亚Andrewartha(1954):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强调种群生态学。

z植物生态学家Warming(1909):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落。

z Odum(1956)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以生态系统为中心。

(马世骏)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z经典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基因、细胞、组织、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水平。

z生态学概念外延的扩展:在研究生态系统时,要涉及其他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社会和经济),强调综合的分析和解决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

Noosystem(智慧性系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z当今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内容广泛,分支学科众多,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生态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还在继续向前发展,尽管有人怀疑他的独立性。

三、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第一篇:个体生态学 (Individual Ecology)第一章、生物与环境一、环境与生态因子(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factor)1、环境的概念:主体(Subject)2、生态因子的概念与分类z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z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如温度、光、降水、雷电等土壤因子:土壤结构、土壤成分等地形因子:坡度、阴坡生物因子:捕食、竞争等人为因子:人类活动Smith (1935)提出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dependent factors)和非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independent factors)稳定因子(地磁、地心引力、太阳辐射常数:影响生物的分布)和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因子和非周期性变动因子:影响生物的的数量)3、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z综合作用:生态因子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

普通生态学名词解释

普通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2 】:生态学是研讨生物及情况间互相关系的科学情况: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计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因子:是指情况中对生物发展.发育.生殖.行动和散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情况要素.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规模,即有一个耐受规模,既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规模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ecological valence.大情况macroenvironment:指地区情况,地球情况和宇宙情况.小情况microenvironment: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情况,即指小规模内的特定栖息地.大气象 macroclimate: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象,是有大规模身分所决议的. 吝啬象 microclimate:小情况中的气象.生计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涯和发育所不可缺乏的外界情况身分. 生态情况:研讨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计和成长的一切身分的总和.生境habitat:具有特定的生态特点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老是在某一特定的情况中生计和成长,这一特定情况叫生境.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dependent factor: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因子,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 density independent factor: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因子如温度降水等气象因子.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任何生态因子,但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组织其生计发展滋生或集中时,这个身分称为限制因子.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发展取决于那些处于起码量状况的养分成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阑珊或不能生计.限制因子道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计和繁华取决于分解的情况前提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似日夜节律:动物在天然界所表现出来的日夜节律除了由外界身分的日夜周期所决议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觉性和自运性的内源决议,因为这种分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小时,而是接近 24小时,这种变化纪律叫似日夜节律.多型现象:种群内的个别在形态.生殖力.体重及其他心理生态习惯上产生差异,而消失种群内不同生物型. 这种不同不单表如今♀♂相异,同性个别也有不同.如飞虱长短翅; 社会性虫豸等阿朔夫纪律: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前提下,它们的日夜周期缩短,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前提下,它们的日夜周期延伸,并且这种延伸的加强,这种延伸越显著.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前提下,它们的日夜周期延伸,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前提下,它们的日夜周期缩短,并且这种缩短跟着光强的加强,这种缩短越显著.生物钟:是动物自身具有的准机会制.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必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损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寒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前提下受到的损害.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损害叫冻害.霜害:在0℃受到的损害叫霜害.超冷:纯水在零下40℃今后开端结冰,这种现象叫超冷.顺应性低体温:它是一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此时体温被调节很低,接近于情况温度的程度,心律代谢率及其它心理功效均响应的降低,在任何时刻都可自觉的或经由过程人工引诱,恢复到本来的正常状况.贝格曼纪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象区,身材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象区,身材体积比较小.阿伦纪律:内温动物身材的凸出部分在严寒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向.乔丹纪律:鱼类的脊椎数量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暖和水域中多.生物学零度:生物发展发育的起点温度.有用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露点温度.相对湿度:大气中的现实水汽压与最大水汽压之差.饱和差:最大水汽压与现实水汽压之差.x需水量:临盆单位重量干物资所需的水量.t泥土质地:机械成分的组合不同百分比情况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假想有一个情况前提所许可的最大种群值以k 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情况容纳量.性命表:用来描写种群生计与逝世亡的统计对象.动态性命表:根据不雅察一群同一时光出生的生物逝世亡或存活的动态进程而或得数据编制得性命表.静态性命表:根据某一特准时光对种群作一个年纪构造查询拜访,并根据成果而编制的性命表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情况身分(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前提下,又种群内涵身分决议的稳固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growth rate),记作 rm.驯化:是指在试验前提下诱发的心理补偿机制,这种心理顺应短时光即可完成meta种群:一个大的旺盛的种群因情况污染,栖息地损坏或其他干扰而破裂成很多孤立的小种群时,这些小种群的结合体或总体就称为联种群. (联种群又称集合种群)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感化于其它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它生物也产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引起相干物种的进一步变化.天然选择:种群内个别生殖成功率的差异迟早会改变种群的遗传特点.稳固化选择:种群的所有表型按某种标准分列成一个序列,那么当天然选择有利于序列中位的表型并镌汰序列两头的表型.定向选择:天然选择更有利于个中一端的表型,而不利于另一端.决裂选择:天然选择可同时对序列两头的表型都有利,固然有利的程度可能不同. 最小可生计种群:为保持一个种群在数百年间的生计活气,必需要有必定的个别数量.即临界个别数中断产量: 假如收成量可以或许保持长期稳固而不使种群数量降低,该收成量被称为中断产量.最大中断产量:对某一特定种群,中断产量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依不同的种群水温和不同治理技巧可有很多值.若取得比中断产量更大的产量造成种群数量的降低,该中断产量称为最大中断产量.有害生物:有损于人类经济好处或有害于人类健康的生物.区系:必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体,区系有地理成分.植被:必定地区中植物群落的总体,可根据多种不同的原则进行分类.生物群系(biome):是根据植被特点类似性对生物群落和生态体系进行分类的体系.(为什么不是动物)群系(formation):植被分类的中级单位.植被区划:在必定地段上根据植被类型及其地理散布的特点等划分出高.中.低各级植被组合单位.(植被区域.植被地带.植被区.植被小区)功效反响: 捕食者与猎物种群互相关系模子揭示出捕食者对猎物密度的变化可作出不同类型反响.跟着猎物密度的增长,每个捕食者可捕获更多猎物或可较快地捕获猎物,此现象称捕食者的功效反响竞争:生涯在同一地区的两个物种,因为应用雷同的资本,导致每一个物种的数量降低,即两种群彼此产生有害影响.休眠:生物抵御临时不利情况前提的一种异常有用的心理机制.在休眠期,生物对情况前提的耐受规模就会比正常运动时宽的多种群均衡:指种群较长时光的保持在几乎同一程度上,这一现象叫种群均衡. 种群大爆发: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在短时光内急剧上升,往往造成不利影响. 生态入侵:指因为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合适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散布区慢慢稳步的扩大,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基因型:每一个别的基因组合.等位基因:决议一共性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组合.基因库:在一个种群中,全体个别的基因组合.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所占的比率叫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率叫基因型频率.哈-温定律:在无穷大的种群中,每一个别与种群内其他个别的交配机遇均等,并且没有其它干扰身分(突变.漂移.天然选择等)各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无论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若何,只阅历一代,即达到遗传均衡.遗传漂变:一般产生在较小的种群中,因为在一个很大的种群里,假如不产生突变,根据哈-温定律,不同的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均衡状况,但在较小的种群中,既使无顺应的变异产生,种群内基因频率也会产生变化,也就是因为隔离,不能充分的随机交配,种群内基因不能达到完整自由分别和组应时产生的误差所引起的,如许那些中性的或不利性状在种群中中断保存下来渐变群:选择压力在地理空间上的中断变化,导致基因频率或表现型的渐变,形成一个具有变异梯度的群体.趋同顺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涯在雷同或类似的情况前提下,经由过程变异选择形成雷同或类似的形态或心理特点以及雷同或类似的顺应方法或门路,这种现象叫趋同顺应.趋异顺应: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涯在雷同或类似的情况前提下,经由过程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心理特点以及不同的顺应方法或门路,这种现象叫趋异顺应. 合适度:是指个别临盆能存活子女.并能对未下世代有进献的才能的指标生涯史对策:各类生物在进化进程中形成各类特有的生涯史,这种生涯史是生物在生计进程中获得生计的对策.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或接近情况容纳量的程度,这种类型称作k对策.邻接效应:当种群密度增长时,在邻接的个别之间所消失的互相影响.-3/2自疏轨则:假如某栽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必定值时,种内对资本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发展发育的速度,并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范畴:指由个别.家庭或其它社群单位所占领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它成员侵入的空间.范畴行动:生物以威逼或直接进攻驱逐入侵者的行动.领域性:生物具有范畴行动的特点叫范畴性.集群:动物集合在一路叫集群阿里纪律: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因而种群多余和种群过低或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产生克制性的影响.社会等级:一群同种的动物中,每个个别的地位有必定次序性或序位,其基本是安排-从属关系,这种次序性叫社会等级.竞争排挤道理:在情况资本上需求接近的两个种类是不能在同一地区生涯的.假如在同一地区生涯,往往在栖息地.食性.运动时光等方面有种不同.若两个物种生态位完整重叠,必然是一个物种逝世亡,若使两个物种同时生计,则要使生态位有差异,使生态位分化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资获取养分,并造成对宿主的伤害,这种现象叫寄生群落:在一准时光内和必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种群:同一物种在必定空间和一准时光的个别的集合体. 是具有潜在互配才能的个别. 种是可以或许互相配育的天然种群的类群.不同种之间消失生殖隔离现象.是一个分类阶元.种群的密度:每个单位空间内个别的数量或生物量.密度是种群最根本的参数,也是种群重要的参数之一种群的散布型: 种群在一个地区的散布方法,既个别如安在空间设置装备摆设的.或种群在必定空间的个别集中散布的必定情势.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进程和格式在空间散布上的不平均性及其庞杂性.边缘效应:指缀块边缘部分因为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间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点的现象.生物多样性:性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计的生态分解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基本生态位:物种所占领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叫基本生态位.现实生态位:物种现实占领的生态位叫现实生态位.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规模内,可以或许被生态元现实和潜在占领.应用或顺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生态位宽度:在现有的资本谱中,一个生态元所能应用的各类资本总和的幅度. 生态位重叠:指不同生态元的生态位之间相重合的程度.生涯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因为趋同顺应而在形态.心理及顺应方法等方面表现出类似的类型群落最小面积:指至少要有如许大的面积及响应的空间,才能包含构成群落的大多半生物种类.优势种:对群落的构造和群落情况的形成有显著掌握感化的植物种称优势种. 建群种:群落中消失于重要层次中的优势种.亚优势种:个别数量与感化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议群落性质和掌握群落情况方面仍起着必定感化的植物种.伴生种:为群落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消失,但不起重要感化.偶见种或罕有种:在群落中消失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度:物种间个别数量比较的估测指标.相对密度:某物种的个别数与全体物种个别数的比值.投影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基盖度:植物基部的笼罩面积.频度:某物种在查询拜访规模内消失的频率.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占全体物种总重量的百分比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庞杂性.生涯型谱:群落内每类生涯型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分列成一个系列.生态等值种:在不同地理地位但情况雷同或类似的地区因为趋同进化而具有雷同生涯型的植物称为生态等值种.层间植物:群落除了自养.自力支持的植物所形成的层次以外,还有一些如藤本植物.寄生.腐生植物,它们并不自力形成层次,而是分别依靠各层次中竖立的植物体上同资本种团:以同一方法应用配合资本的物种团体原生演替:从原生裸地开端的演替.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开端的演替.演替系列:从生物假寓开端直到形成稳固的群落为止,如许的系列进程称为演替系列.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固成熟的群落.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查询拜访的群落样地按照类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剖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互相关系.群落演替:在必定区域内,生物群落随时光而变化,由一种群落类型改变成另一种类型的进程.直接排序:根据一个或多个已知的情况梯度进行排序的办法.间接排序:根据群落本身的属性例如种的相干性.群落类似性等导出抽象轴或群落变化偏向的排序.植被型:指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涯型雷同或类似同时对水热前提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结合为植被型.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涯型类似并且群落表面类似的植物群落结合为植被型组.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雷同的植物群落结合为群系.群丛:凡是层片构造雷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雷同的植物群落体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感化的身分的集合.食物网:不同的食物链间互相交叉而形成网状构造.养分级:食物链上每个地位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生态体系:是指一准时光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互相感化而构成的具有必定构造和功效的有机同一体生态均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情况经由长期的互相感化,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情况之间树立了相对稳固的构造以及响应功效,此种状况即稳固态负反馈:大多半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法起着感化;假如一个因子的内部程度太高,该机制将削减它;若程度太低,就进步它.这一进程称为负反馈.十分之必定律(能量应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构造中,养分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力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因为花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糟蹋,以及呼吸和渗出等而被消费失落,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必定律”,也叫能量应用的百分之十定律.生物量:单位空间内,积压的有机物资的量.现存量:在查询拜访的时光内,单位空间中消失的在世的生物量初级临盆力:单位时光.单位空间内,临盆者积聚有机物资的量.总初级临盆力:在单位时光.空间内,包括临盆者呼吸消费失落的有机物资在内的所积聚有机物资的量.净初级临盆力:在单位时光和空间内,去失落呼吸所消费的有机物资之后临盆者积聚有机物资的量同化效力:指被植物接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感化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流畅率:物资在单位时光.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移动量生态体系生物轮回(生物小轮回,体系内部轮回):物资/元素在生态体系各构成部分之间的转移或轮回.生物地球化学轮回(*大轮回):物资/元素在不同的体系间转移,并最终在情势上完成回归z植物次生化合物又称植物次素性代谢产物,是相对于根本代谢产物而言的,是植物新陈代谢的中央产物或副产品, 对植物的发展发育和保持机体的根本性命进程无直接影响, 如萜类.酚类.生物碱等第11页,-共12页。

普通生态学详细

普通生态学详细

普通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在稳定状态(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

2、耐受性定律:一种生物能够存在于繁殖,要依赖一种综合环境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这一概念被称为耐性定律。

3、种群:由同种个体组成的并且占有一定领域,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一个统一体或系统。

4、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5、Fischer性比理论:性比通常以种群中雄体对雌体的相对数表示,如雌雄体数相等,性比为1:1。

大多数生物种群的性比倾向于1:1,这种倾向的进化原因叫做Fisher’s性比理论。

(性比是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

哺乳动物受精卵的雌雄比大致是50:50,这叫第一性比,幼体成长到性成熟的这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雌雄比还将继续变化,到个体成熟时为止,这时雌雄比例叫第二性比,以后还会有充分成熟的个体性比,叫第三性比。

性比对种群的配偶关系及繁殖潜力有很大影响。

在野生种群中,因性比的变化会发生配偶关系及交配行为的变化,这是种群自然调节的方式之一。

)6、生活史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如生殖对策,取食对策,迁移对策等。

7、他感作用:植物的他感作用就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8、生态入侵: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进新的地区,倘若当地适于其生存和繁衍,它的种群数量便开始增加,分布区也会逐渐扩大,这就是生态入侵。

9、生物群落: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与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10、优势度:优势度用以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但是其具体定义和计算方法各家意见不一。

普通生态学重点

普通生态学重点

普通生态学重点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生态学重点名词解释(10空10’)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 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由许多环境要素构成。

2、环境因子: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3、单体生物:个体清楚,基本保持一致的体形,每一个体来源于一个受精卵。

个体的形态和发育都可以预测。

如鸟类、兽类、昆虫等。

4、构件生物: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然后发育成更多的构件,形成分支结构。

由这些构件组成个体。

发育的形式和时间是不可预测,如水稻、浮萍、树木等。

5、同资源集(种)团:生物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合,即占据相似生态位的物种集合。

6、内禀增长能力:①在种群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即能够排除不利的天气条件,提供理想的食物条件,排除捕食者和疾病,我们能够观察到种群的最大增长能力(rm )。

mm最大的瞬时增长率,即内禀增长率或内禀增长能力。

②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又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growth rate),记作 rm。

)7、生物群落:在同一时间聚集在同一地域或生境中的各种生物种群有规律的集合。

8、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这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称生态系统。

9、生态交错区:①不同的群落之间交错的不同群落中物种共存的地区就称为生态交错区。

②生态交错区又称群落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生态地带之间(或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

10、边缘效应:①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称为边缘效应。

②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11、次级生产:初级生产以外的生态系统生产,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形成异养生物自身的物质,称为次级生产(secondary production),或第二性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生态学作业固体废物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定义:固体废物排入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

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废料及弃土。

固体废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处置将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危害人体健康。

概述生活垃圾是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包括食物残渣、纸屑、灰土、包装物、废品等。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包括粉煤灰、冶炼废渣、炉渣、尾矿、工业水处理污泥、煤矸石及工业粉尘。

危险废物是指易燃、易爆、腐蚀性、传染性、放射性等有毒有害废物,除固态废物外,半固态、液态危险废物在环境管理中通常也划入危险废物一类进行管理。

固体废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地点,某些物品对用户不再有用或暂不需要而被丢弃,成为废物;但对另些用户或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废物可能成为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原料。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力求使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对那些不可避免地产生和无法利用的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处理处置。

固体废物还有来源广、种类多、数量大、成分复杂的特点。

因此防治工作的重点是按废物的不同特性分类收集运输和贮存,然后进行合理利用和处理处置,减少环境污染,尽量变废为宝。

固体废物污染现状2003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0.0亿吨,比上年增加6.3%;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1941万吨,比上年减少26.3%。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5.6亿吨,综合利用率为55.8%,比上年增加3.8个百分点。

危险废物产生量1171万吨,比上年增加17.1。

2003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4857万吨,比上年增加8.8%;其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7550万吨,比上年增加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0.8%。

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对土壤的污染固体废物长期露天堆放.其有害成分在地表径流和雨水的淋溶、渗透作用下通过土壤孔隙向四周和纵深的土壤迁移。

在迁移过程中,有害成分要经受土壤的吸附和其他用。

通常,由于土壤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很大,随着渗滤水的迁移,使有害成分在土壤固相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积累,导致土壤成分和结构的改变,植物又是生长在土壤中,间接又对植物产生了污染,有些土地甚至无法耕种。

例如,德国某冶金厂附近的土壤被有色冶炼废渣污染,土壤上生长的植物体内含锌量为一般植物的26~80倍,铅为80~260倍,铜为30~50倍,如果人吃了这样的植物,则会引起许多疾病。

对大气的污染废物中的细粒、粉末随风扬散;在废物运输及处理过程中缺少相应的防护和净化设施,释放有害气体和粉尘;堆放和填埋的废物以及渗入土壤的废物,经挥发和反应放出有害气体,都会污染大气并使大气质量下降。

例如:焚烧炉运行时会排出颗粒物、酸性气体、未燃尽的废物、重金属与微量有机化合物等。

石油化工厂油渣露天堆置,则会有一定数量的多环芳烃生成且挥发进入大气中。

填埋在地下的有机废物分解会产生二氧化碳、甲烷(填埋场气体)等气体进入大气中.如果任其聚集会发生危险,如引发火灾,甚至发生爆炸。

例如,美国旧金山南40英里处的山景市将海岸圆形剧场建在该城旧垃圾掩埋场上。

在1986年10月的一次演唱会中,一名观众用打火机点烟,结果一道5英尺长的火焰冲向天空,烧着了附近一位女士的头发,险些酿成火灾。

这正是从掩埋场冒出的甲烷气把打火机的星星火苗转变为熊熊大火。

对水体的污染如果将有害废物直接排入江、河、湖、海等地,或是露天堆放的废物被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水体,或是飘入空中的细小颗粒,通过降雨的冲洗沉积和凝雨沉积以及重力沉降和干沉积而落入地表水系,水体都可溶解出有害成分,毒害生物,造成水体严重缺氧,富营养化,导致鱼类死亡等。

有些未经处理的垃圾填埋场,或是垃圾箱,经雨水的淋滤作用,或废物的生化降解产生的沥滤液,含有高浓度悬浮固态物和各种有机与无机成分。

如果这种沥滤液进入地下水或浅蓄水层,问题就变得难以控制。

其稀释与清除地下水中的沥滤液比地表水要慢许多,它可以使地下水在不久的将来变得不能饮用,而使一个地区变得不能居住。

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的洛维运河,起初在该地有大量居民居住,后来居住在这一废物处理场附近的居民健康受到了影响,纷纷逃离此地,而使此地变得毫无生气。

现在,某些先进国家将工业废物、污泥与挖掘泥沙在海洋进行处置,这对海洋环境引起各种不良影响。

有些在海洋倾倒废物的地区已出现了生态体系的破坏,如固定栖息的动物群体数量减少。

来自污泥中过量的碳与营养物可能会导致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富营养化和缺氧。

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会影响以微生物群落为食的鱼类的数量减少。

从污泥中释放出来的病原体、工业废物释放出的有毒物对海洋中的生物有致毒作用,这些有毒物再经生物积累可以转移到人体中,井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倾入海洋里的塑料对海洋环境危害很大,因为它对海洋生物是最为有害的。

海洋哺乳动物、鱼、海鸟以及海龟都会受到撒入海里的废弃鱼网缠绕的危险.有时像幽灵似的捕杀鱼类,如果潜水员被缠住,就会有生命危险。

抛弃的鱼网也会危害船只,例如:缠绕推进器,造成事故。

塑料袋与包装袋也能缠住海洋哺乳动物和鱼类,当动物长大后会缠得更紧,限制它们的活动、呼吸与捕食。

饮料桶上的塑料圈对鸟类、小鱼会造成同样的危害。

海龟、哺乳动物和鸟类也会因吞食塑料盒、塑料膜、包装袋等而窒息死亡。

最新研究发现,经检验海鸟食道中,有25%含有塑料微粒。

此外,塑料也是一种激素类物质,它破坏了生物的繁殖能力等。

对人体的危害生活在环境中的人,以大气、水、土壤为媒介,可以将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摄入人体,使人致病。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美国的腊芙运河(LoveCanal)污染事件。

20世纪40年代,美国一家化学公司利用腊芙运河停挖废弃的河谷,来填埋生产有机氯农药、塑料等残余有害废物2×104吨。

掩埋10余年后在该地区陆续发生了一些如井水变臭、婴儿畸形、人患怪病等现象。

经化验分析研究当地空气、用作水源的地下水和土壤中都含有六六六、三氯苯、三氯乙烯、二氯苯酚等82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列在美国环保局优先污染清单上的就有27种,被怀疑是人类致癌物质的多达11种。

许多住宅的地下室和周围庭院里渗进了有毒化学浸出液,于是迫使总统在1978年8月宣布该地区处于“卫生紧急状态”,先后两次近千户被迫搬迁,造成了极大的社会问题和经济损失。

措施与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工作,并启动了该法的修订工作。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6月16日,国务院颁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为配合《条例》实施,国家环保总局与卫生部联合发布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并发布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等标准和规范。

《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03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总局制订了《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印发各地实施。

《规划》要求用3年时间建设综合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31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300座,基本实现全国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的安全处置。

规划总投资150亿元。

《关于实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通知》经国务院同意,2003年1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财政部、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通知》。

收缴毒鼠强专项整治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63号)精神,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全国“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发布了“毒鼠强”销毁处置方案和技术要求;指导各省级环保局认定了42家定点处置单位。

进行了全国“毒鼠强”安全处置大检查,各省收缴的剧毒鼠药95%以上已经集中销毁。

三峡库底清理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前,国家环保总局对三峡库底清理工作开展了联合执法监察。

进口废物环境管理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与海关总署、香港环保署、香港海关开展了首次内地与香港打击废旧电器走私联合行动,查获涉嫌非法走私旧电器案件8起,共查扣旧电器1256件、环保不合格废五金杂件30余吨。

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2003年,共审核和签发了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98份。

签发《有毒化学品进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4922份,出口放行通知单1200份。

登记进口量50万吨,出口5.1万吨。

国家环保总局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关于将硫化汞列入〈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的公告》。

城市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截至2003年底,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47880万平方米,其中:机械清扫面积40223万平方米,机械清扫率16.2%,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

全年清运生活垃圾、粪便18332万吨,大中城市垃圾粪便基本日产日清。

进口废物环境管理进口废物环境管理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与海关总署、香港环保署、香港海关开展了首次内地与香港打击废旧电器走私联合行动,查获涉嫌非法走私旧电器案件8起,共查扣旧电器1256件、环保不合格废五金杂件30余吨。

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2003年,共审核和签发了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98份。

签发《有毒化学品进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4922份,出口放行通知单1200份。

登记进口量50万吨,出口5.1万吨。

国家环保总局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关于将硫化汞列入〈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的公告》。

城市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截至2003年底,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47880万平方米,其中:机械清扫面积40223万平方米,机械清扫率16.2%,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

全年清运生活垃圾、粪便18332万吨,大中城市垃圾粪便基本日产日清。

固体废物污染 - 配图(垃圾及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城市垃圾生活垃圾白色污染工业废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