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知识问与答
尿素车间工:尿素操作工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

尿素车间工:尿素操作工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l、单选用某节流装置测量湿气体中于气部分的体积流量(标准状况下),如果工作状态下的相对湿度比设计值增加了,这时仪表的指示值将()。
A.大于真实值B.等于真实值C.小(江南博哥)于真实值D.无法确定正确答案:A2、单选202—C底部出口设计气液两条管线的意义在于()。
A.减小流通阻力B. 维持201-D自热平衡C. 202—C换热面积大小D.开停车分别使用.正确答案:B3、单选高分子材料的腐蚀形式有:()。
A.磨损腐蚀B. 电化学腐蚀C. 物理腐蚀D.浸透腐蚀正确答案:D4、单选正常生产中,PIC-205调节的依据是()。
A.PR-204B. TR002/1C. T R002/8D.注汽量正确答案:B5、问答题101-D出口气体中氢含量高的原因有哪些?正确答案:(1) CO2原料气S含量增高;(2) 02/H2大低;(3)进入脱H2气体温度低;(4) C O CH30H等杂质含量增多.(5)触媒活化下降。
6、问答题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如果需要要投用辅抽,应如何操作?正确答案:先开蒸汽阀,再开空气阀。
7、问答题如何防止喘振发生?正确答案:针对发生喘振的主要原因,可以采取增加压缩机入口气体流量和降低管网压力的措施达到防喘、消喘的目的;增加压缩机入口气体流量是通过四回一防喘振阀HV172来实现的,降低管网压力是将CO2气体导出系统,从而使管网中的CO2气体不至于倒流,改善工作状态,使其工作点远离喘振区,使机组尽快平稳喘振对机组的损害相当大,若喘振情况特别严重,不能及时使机组退出振区,必须立即停车,以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8、填空题总的来看,尿素合成反应是()热反应。
正确答案:放9、问答题什么情况下需要紧急停车?正确答案:(1) CO2中断;(2) N H3中断;(3)断电;(4)仪表空气中断;(5)断蒸汽;(6)断循环冷却水;(7)装置设备发生严重泄漏无法维持生产.10、单选100°c以下的升温钝化时,902-F处于()。
尿素基本知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尿素合成反应原理为:(1)2NH3(液)+CO2(气)= NH2COONH4(液)+Q1,,(2)NH2COONH4(液)= CO(NH2)2(液)+H2O(液)-Q22.合成塔原始开车投料前,升温至150℃是为了使液氨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得到液态甲铵;升压至80-100公斤/厘米2是为了使液态甲铵不分解。
3. 中压吸收塔顶部气相出口温度,是由顶部氨水浓度和中压系统压力所决定的。
此温度可看作是一定压力下浓氨水的沸点温度。
4. 尿素合成塔压力指标是19.8±0.2MPa、尿素合成塔顶部温度指标为188±2℃。
5. 影响缩二脲生产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三大类:氨分压、停留时间、尿液的温度。
6.成品尿素粒度差的原因有两方面:机械原因,和化学原因。
7. 合成塔操作的主要工艺指标是:压力、温度、进料物料中的氨碳比与水碳比。
8. 原始开车投入二氧化碳前,一甲泵应慢速送少量氨水入塔。
短期停车后的开车投入二氧化碳前,一甲泵不能先送氨水入塔,而是等投二氧化碳后,要根据一段吸收塔的操作情况尽量晚送一甲液。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中压泄压至(D ),停空压机。
A 0.4MPa左右B 0.6MPa左右C 0.2MPa左右D 0.8MPa左右2、在NH3/CO2分子比不变, H2O/CO2 (分子比)增高, 塔底温度增高, 塔顶温度( B )A 增高B 降低C 不变3、氨循环的目的是(ABD )A 合成塔衬里焊缝及塔的密封处是否泄漏B一段循环密封处是否泄漏C 升压D 检查氨冷凝器的冷凝情况4、合成塔原始开车出料时会出现的现象(ABCDE)A塔顶温度会突然升高B合成塔压力突然上升C预分离的温度出现降低的拐点D中压分解塔分离器出现液位E中压吸收塔底部温度上升5、合成塔温度的选择是以( A ) 作主要因素A 材料耐腐蚀能力B 反应速度C 反应温度D 合成塔压力6、尾吸系统爆炸的措施: ( ACD )A防止静电作用,泄压应该缓慢B加快气体流速,将爆炸气体快速放出C尾气放空管与蒸汽喷射泵蒸汽出口汇合在一起,冲稀可爆炸气体的成分D注意防止在易爆的设备内产生气流瞬时冲击7、顶底回流氨的分配比例一般是:顶部占( E ),底部占( A ),实际可随负荷变化而适当调整,在低负荷时,底回流氨可不加。
尿素常识

尿素是酰胺态氮肥,施入土壤后除少部分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外,大部分是在土壤中脲酶的作用下转化成碳酸铵再供作物吸收;碳酸铵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释放出氨。
尿素施在地表,也会引起氨的挥发;如果施在石灰性土壤或碱性土壤的表面,氨的挥发更为严重。
另外,尿素在转化为碳酸铵之前,不能被土壤吸附,若在施肥后立即大水漫灌,会将尿素淋溶至深层,降低肥效。
尿素在旱地施用,无论作基肥还是作追肥,都要注意深施盖土,使肥料处在湿润的土层中,以利于尿素的转化和防止转化后氨的挥发;若施肥后土壤墒情不足,可适量浇水,切忌大水漫灌。
水田应在灌水前施用,最好深施,施后一般不要急于灌水,需隔3-5天再灌。
尿素是提高作物产量最主要的化学肥料之一,因其含氮量高,物理性状稳定,不易挥发,很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目前农民在施用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这些不合的施用方法不仅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严重污染了农业环境和地下水资源。
笔者在这里列举出来,希望农民朋友能加以改正,让尿素充分发挥其促进作物增产的作用。
一、使用误区1、尿素与碳铵混用。
因尿素施入土壤后,要转化成氨才能被作物吸收,其转化速度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慢得多。
碳铵施入土壤后呈碱性反应,PH 值为8.2-8.4。
农田混施碳铵和尿素,会使尿素转化成氨的速度大大减慢,容易造成尿素的流失和挥发损失。
因此,尿素与碳铵不宜混用或同时施用。
2、地表撒施,施后不覆土。
尿素撒施在地表,常温下要经过4-5天转化过程才能被作物吸收,大部分氮素在铵化过程中被挥发掉,利用率只有30%左右,如果在碱性土壤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撒施,氮素的损失更快更多。
一些农民为了图方便、省事,或认为尿素性质稳定,不易挥发,在追肥时开沟较浅甚至根本不开沟,随趟沟追施或地表撒施,追后不覆土,任其暴露于土壤表层,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做法,这样追肥会使肥料100%的挥发散失,基本上等同于不追肥,而且还耗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
尿素高中化学那部分

尿素高中化学那部分
《尿素: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
尿素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H₂)₂CO。
它是由两个氨基和一个羰基(碳氧
双键)组成的有机分子。
尿素在高中化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因为它在生物、医药和工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领域,尿素是人体代谢的产物之一。
当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产生过多的氨基基团时,肝脏会将其转化为尿素,然后通过肾脏排泄出体外。
这个过程被称为尿素氮的代谢。
因此,尿素是人体排泄氨的主要途径,维持了体内氮平衡。
此外,尿素还被用作肥料,通过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来促进植物生长。
在医药领域,尿素有着广泛的用途。
它可以作为一种皮肤保湿剂,被添加到化妆品和护肤品中以帮助皮肤保持水分和柔软度。
此外,尿素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皮肤病,例如湿疹和银屑病。
它还可以作为一种脱毛剂,通过溶解角质层来去除多余的毛发。
在工业领域,尿素被用作化肥和生产其他化学品的原料。
尿素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可溶于水,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
此外,尿素还可以用于生产尿素树脂、尿素甲醛树脂和尿素硝化甲醇等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木材、造纸、医药、农药和塑料等行业。
总的来说,高中化学学习中的尿素知识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医药和工业领域的应用,还能为他们打下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基础。
因此,学生们应该认真学习尿素的性质、制备和应用,将其作为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
高二生物中尿素分解知识点

高二生物中尿素分解知识点尿素分解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之一。
尿素是一种含有两个氨基的有机化合物,它是动物体内无害排泄氮的主要形式之一。
尿素的分解是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完成的,下面将详细介绍尿素分解的过程和相关的知识点。
1. 氨基酸代谢尿素分解的前提是氨基酸的代谢。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它们在体内起着重要的功能。
氨基酸分解可以产生氨基(NH2)基团和酮基(COOH)团,其中氨基团通过转氨酶的作用转化为氨基酸的共同中间产物 - 谷氨酰胺。
2. 尿素循环尿素循环是尿素合成和分解的迭代过程,它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肾脏之间。
在肝脏中,谷氨酰胺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胱氨酸,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尿素。
尿素经血液运输到肾脏,在肾小管中被分泌到尿液中排出体外。
3. 尿素分解酶尿素分解的关键酶是尿素酶,它是在肝脏中合成的。
尿素酶催化尿素水解为氨和二氧化碳,从而重新进入氨基酸的代谢过程。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辅助酶参与了尿素分解的过程,如粒氨酸酶和粒氨酸裂解酶。
4. 尿素分解与尿素循环的调节尿素分解和尿素循环的速率受多种因素的调控。
其中,血液中氨和尿素的浓度是主要的调节因子之一。
当氨和尿素的浓度过高时,尿素酶的活性会被抑制,从而减少尿素的分解速率,以保持生物体内氮平衡。
5. 相关疾病与尿素分解的影响尿素分解和尿素循环异常可能导致一些与氮代谢相关的疾病,如尿毒症和肝功能损伤。
在尿毒症中,由于肾功能障碍等原因,尿素无法被有效排泄,导致血液中尿素浓度升高,严重时会对多个器官产生毒性影响。
肝功能损伤也会影响尿素的合成和分解过程,导致尿素循环紊乱。
总结:尿素分解是生物体氮代谢的重要过程,其中氨基酸代谢、尿素循环和尿素分解酶是关键的知识点。
了解尿素分解的机制和调控有助于深入理解氮代谢的整体过程,对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尿素生产中常见的基础知识

1. 何为缩比?答:压缩机的排出压力与吸入压力之比称为压缩比。
2. 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参数是什么?答:分子式:CO 分子量:44.009沸点:-78.5℃熔点:-78.48℃临界压力:7.387MPa临界温度:31.1℃3. NH3的主要物理参数是什么?答:分子式:NH3 分子量:17.03沸点:-33.35℃凝固点:-77.7℃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297MPa4. 什么是不锈钢的钝化?答:指不锈钢在氧或氧化性介质的作用下,表面生成一层很薄的保护膜(氧化膜),使不锈钢和腐蚀介质互相隔离,从而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
5. 在尿素合成反应过程中怎样使甲铵处于液相状态?答:甲铵脱水生成尿素的反应主要在液相中进行,要使甲铵处于液相状态,必须做到:1.反应温度必须高于甲铵的熔点温度154℃。
2.反应压力必须高于甲铵熔点以上温度所对应的平衡蒸汽压。
6. 什么叫气体的绝热压缩过程?答:在压缩过程中,气体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压缩消耗的功,使气体温度升高。
7. 尿素装置四大高压容器不锈钢衬里设置检漏孔的作用是什么?答:(1)设备制造完后检查衬里焊缝质量。
2)在正常生产中进行巡回检查时用于监视衬里是否泄漏。
8. 尿素装置的不锈钢静止设备及管线清洗介质有何要求?答:不锈钢静止设备及管线必须采用脱盐水冲洗;碳钢静止设备及管线采用化学清洗。
9. 电动机为什么要装接地线?答:当通电导体的绝缘层受到损坏,会使电机的金属外壳带电,当人触及电机时,就会受到电击。
装上接地线后,即使外壳带电,但对地电压已降到安全值,此时有人介入带电部位,流过人体的电流也是安全值内。
10. 电流对人体危害有哪些?答:主要有电击和电伤。
电击危害主要在于电流作用于人体的心脏和呼吸机能的脑神经中枢,而使心脏正常工作受到破坏,严重者很快停止呼吸。
电伤危害是局部的,主要使人体造成电灼伤、电烙伤、皮肤金属化。
11. 为什么现场水银接点开关要垂直安装?答:每块水银接点开关同都有一重锤指示,当该重锤不处于垂直状态时,就给水银管不应有的倾斜角度,这样就使水银管获得的报警信号产生的角度产生误差,就会使联锁误动作,因此每块水银接点开关均要垂直安装。
尿素知识

三、我公司尿素的品种结构
1、我公司的主要尿素品种
主要品种结构:小颗粒尿素、大颗粒尿素、聚能网尿素 1、小颗粒尿素:颗粒直径粒度在0.85-2.80mm; 2、大颗粒尿素:颗粒直径粒度在2-4.75mm; 3、聚能网尿素:聚能网尿素的基本作用原理是一中缓释型肥料,通过在普通尿素中 添加一种有机物质后,能够将土壤中没被作物充分吸收的营养成分,在作物跟部固定 来,当作物养分打破饱和度时,逐渐释放出来,被植物吸收。
二、尿素基础知识
(一)尿素的性质
1、尿素的物理性质 尿素(Urea)学名碳酰胺,化学式为CO(NH2) 2,,相对分子质量为60.06,
含氮量为46.65%。 尿素是碳、氢、 氧、氮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因尿素这种物质首先发现
于人及哺乳动物的尿液中,故称之为尿素。纯净的尿素是无色、无味的白色 针状或棱柱状结晶体,在常压下尿素的熔点为132.7℃,在20 ℃时尿素饱和 水溶液的密度为1.146g/cm3,固体尿素密度为1.355g/cm3,温度每增加1 ℃, 密度将降低0.000208g/cm3,20 ℃时比热容为1.334J/(g .℃),结晶热为224J/g, 临界温度102.3 ℃。尿素水溶液的密度和黏度随浓度升高、温度降低而增大, 尿素水溶液的沸点对浓度降低、压力降低而降低。
3、尿素的加成反应 由于尿素分子结构特点,在强酸性溶液中呈现弱碱性,具有碱性特征,因此 尿素能与酸作用生成盐类,比如尿素与硝酸作用生产尿素的硝酸盐;尿素与磷 酸作用生成尿素的磷酸盐,尿素的磷酸盐易溶于水,是良好的复合肥料;尿素 与过氧化氢反应生产氧化尿素或称过氧化碳酰二胺,过氧化尿素是一种优良的 氧化性漂白剂和消毒剂。
白色晶体,易吸湿分解、易挥发、容易结块,可作基肥和追肥使用。
关于化肥尿素的知识

关于化肥尿素的知识化肥尿素是一种常用的氮肥,由尿素和其他辅助物质组成。
以下是关于化肥尿素的一些知识:1. 成分:化肥尿素的主要成分是尿素,化学式为CO(NH2)2,含有46%的氮素。
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水分和其他微量元素。
2. 作用:化肥尿素中的氮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氮源,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氮素是构成植物蛋白质和其他重要有机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对植物体的正常生长和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施用方式:化肥尿素可通过土壤施用和叶面喷施两种方式进行施用。
土壤施用时,尿素需与土壤充分混合,以充分发挥其效果。
叶面喷施时,尿素溶液可以通过叶片表面快速吸收,有效提高植物的氮素供应。
4. 施用注意事项:化肥尿素在施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正确的用量,避免过量导致植物烧伤;适时施用,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阶段和氮素需求进行施肥;避免与其他化学物质混用,避免产生不利的反应;避免施肥期集中,以免引起养分过多或过少的问题。
5. 化肥尿素的优点:化肥尿素是一种相对便宜的氮肥,含氮量高,易于储存和运输。
其对作物的供氮效果较好,在适当施用的情况下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增产。
6. 限制因素:化肥尿素的缺点是在土壤中容易溶解,可能随着水分流失而导致氮素的损失。
此外,尿素也容易被微生物分解,产生挥发性氨气,导致氮素的损失。
因此,在施用尿素时需要注意尽可能减少挥发和损失,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化肥尿素虽然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但过度依赖化肥尿素施肥也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环境污染和粮食质量问题。
因此,在使用化肥尿素时应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并结合有机肥和其他肥料进行综合施肥,以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素岗位复习题
1为什么做尿素分析称量时要先加水?
答:这是因为所测的样品中主要为NH3、CO2、Ur,而这些组分都是比较易溶于水的,这样在取样过程中就不容易损失样品中的组分,使样品做的更准确.
2甲醛法测尿液中尿素时应注意什么?
答:(1)硝化完全。
(2)在用浓碱粗中和时,应逐滴加入,同时要不断冷却,特别是在临近终点时更要小心,以免由于碱过量而使氨分解造成结果偏低。
(3)滴定时溶液的体积尽可能大一些以降低酸度,避免亚甲基二胺硫酸盐的生成。
(4)滴定时要剧烈摇动,这有利于亚甲基二胺硫酸盐的分解。
3分析成品尿素中缩二脲的意义是什么?
答:缩二脲是尿素的主要杂质之一,它对农作物有害特别是对叶面施肥,使作物对水份的吸收变坏氧化酶作用衰退,有害呼吸作用,因此要分析尿素中缩二脲的含量,指导工艺尽量把成品尿素中的缩二脲含量降低到最低程度。
4用甲醛法测定尿素进行硝化时,要注意一是浓硫酸的量要加足,二是硝化时不能把硫酸蒸干,为什么?
答:硝化尿素时,加浓硫酸的目的是为了使尿素中的氮转化成硫酸铵,如浓硫酸加量不足加热分解试样时,就会出现白色结晶,则尿素消化不完全而造成结果偏低,应重新取样分析,并适当加大浓硫酸用量。
加热分解试样时,如将硫酸蒸干,会引起硫酸铵的分解,使分析结果偏低。
5为什么要测定尿素中镍含量?
答:尿素生产中氨基甲酸铵溶液能腐蚀不锈钢设备,通过分析尿素中含镍量可以了解高压设备腐蚀情况,以便工艺上及时处理,确保安全生产。
6酒石酸钾钠配制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
答:要求酒石酸钾钠和氢氧化钠分别溶解后才能溶合。
如一起溶解,会造成配制的溶液碱度低,进行比色测定时,引起结果偏高。
7尿素用球胆取样时应注意什么?
答:(1)取样时应戴上防毒面具和手套;
(2)取样的开度要适当,排出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球胆的皮管与取样阀相连时要紧密;
(3)如果球胆涨得太大,应捏住球胆皮管取下剧烈摇动球胆,使气体溶解。
(4)取样阀堵塞时,可用蒸汽加热。
8在缩二脲分析过程中,加入过量的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的目的是什么?
答:加入过量的硫酸铜的目的,主要是阻止胶溶氧化物的生成和阻止络合的悬浮物的生成,并起到显色剂的作用;酒石酸钾钠的作用则是阻止氧化物的生成,掩盖过量的铜,否则将发生沉淀现象,使生成的有色溶液稳定,可以直接比色,起掩蔽剂的作用。
9滴定尿液中氨时要注意什么?
答:滴定时要快滴慢摇,防止氨逸出。
10滴定尿液中二氧化碳时要注意什么?
答:(1)当试样中有游离二氧化碳时,取样容器中应先加入氨水,使之全部转化为碳酸铵。
(2)第一次加入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必须过量。
(3)加甲醛时应边加边摇,以免局部酸化而溶解碳酸钡。
(4)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
(5)滴定过程要摇动剧烈,接近终点速度要慢。
11、水分测定仪的使用及其标定。
12、尿素工艺简易流程图,并标出取样点,写明分析项目及其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