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的虚症
身体四大虚指的是什么?中医给调理方法

身体四大虚指的是什么?中医给调理方法
人们常说身体虚弱,容易生病,这个虚相当于西医的“抵抗力低下”。
中医认为,人体的“虚”可分为四大类,分别是阳虚、阴虚、血虚、气虚:
阳虚——相当于阳光不足,所以常常会使人感到寒冷
阴虚——相当于水和津液不足,所以出现燥热
血虚——人体的营养液不足,进而导致营养不良、身体枯燥
气虚——就好比人体的燃料不足,从而导致动力不足
因此,可将这四大虚总结为:阳虚怕冷、阴虚内热、血虚发燥、气虚无力
一、阳虚
表现:畏寒怕冷、小便不利、腰膝酸软、小腹冷痛、舌淡苔薄白
药物参考:附子理中汤、右归W、保元汤
食疗:大枣、辣椒、八角、肉桂等
二、阴虚
表现:心烦易怒、五心烦热、皮肤干燥、盗汗(夜间睡觉出汗)、口干咽痛、舌红苔薄或光剥
药物参考:天王补心丹、左归W、沙参麦冬汤
食疗:罗汉果、雪梨、木耳、蜂蜜等
三、血虚
表现:头晕、大便干燥、身体麻木、脸色淡白或萎黄、失眠多梦、烦躁、舌淡苔滑
药物参考:归脾W、四物颗粒
食疗:桂圆肉、猪肝、猪心、桑葚等
四、气虚
表现:气短乏力、动则易出汗、脸色暗黄、声音低微、食欲差、头晕、舌色淡,胖大,有齿痕
药物参考:柏子养心W、补中益气W、参苓白术散等
食疗:大枣、莲子、党参、黄芪等
几种体质都有怎么办?
有的人并不是单一的体质,而是混合体质。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患者就医治疗,不要盲补。
虚证

什么叫“冬病夏治”
通过进补可改善体质,以减轻冬季的发作,或者延缓发作,甚至治愈,这就叫做“冬病夏治”。
多指某些慢性疾患,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这些疾病到了夏季,往往可以缓解,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
血虚:以心、肝脏器为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肺 3点至5点 睡得熟,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大肠 5点到7点 同上,保持睡眠。
胃 7点到9点 吃早餐,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一般以补肺、脾、肾三脏的亏虚为主。
服补药期间要不要忌口
所谓忌口,实际上是涉及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后,会不会降低药效或产生副作用的问题。
应该说大部分药物不会与食物产生明显的反应从而影响药效。因此大部分补药服后并不需要特别忌口,需要忌口的只是少数。即使如此,一种药物与不同的食物可产生不同的反应,不同的药物与同一种食物也可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吃补药都要忌某一种食物。
常用的补阳药有附子、肉桂、补骨脂、肉苁蓉、菟丝子、仙茅、仙灵脾、鹿茸等。 常用的有助阳作用的食物,有虾、胡桃肉、羊肉、狗肉、鹿肉、麻雀肉、枸杞菜、韭菜、丁香、刀豆、鸽子蛋、鳝鱼等。
体虚:一般以补肺(气虚)、脾(气虚,脾虚-胃气虚)、肾三脏的亏虚为主。当肾虚正气不足、体质虚弱时,就可出现精神不振,疲惫不堪,抵抗力差,容易得病,久病不愈,
血虚症:面色无华,口唇指甲发白,头昏眼花,心悸失眠,精神不振,舌质淡等。常用的补血药有熟地、白芍、当归、首乌、阿胶、桑棋子、桂圆肉(干龙眼肉)等。
中医“四虚”指的是什么

中医“四虚”指的是什么
虚症指人体正气不足,导致抗病能力变弱,生理机能减退的症候。
表现为面白唇淡、神疲体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舌嫩无苔、脉细弱无力等症状。
下面来讲讲中医的虚症都有什么种类。
阴虚
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五心烦热、腰酸背痛、梦遗滑精等。
进补宜采纳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食物有团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
阳虚
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进展,阳虚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平时怕冷、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等。
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鹿茸、杜仲、虫草、肉桂、海马等。
食物有黄牛肉、狗肉、羊肉、牛鞭、海参、淡菜、胡桃肉、桂圆、鹌鹑、鳗鱼、虾、韭菜、桂皮、茴香等。
气虚
气虚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乏乏力、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性功能减退等。
气虚者需补气,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食物可选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
可经常交替选服。
血虚
血虚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进补宜采纳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食物有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
中医虚症辨证常识ppt课件

5
阴虚· 表现
• • • • • • • 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 有气虚的表现, 平时怕冷,四肢不温, 喜热饮,体温常偏低, 腰酸腿软,阳痿早泄, 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 舌质淡溥,苔白,脉沉细等。
6
两虚之体
• 气阴两虚: • 表现: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 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 • 阴阳两虚: • 表现: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 • 气血两虚: • 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 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 • 表现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
12
实际肾阳虚表现的不是寒象而是热 象特别上半身
• 另外肾阳虚到一定程度还会导致头部疼痛 特别后脑勺,或者脚后跟痛; • 或者口腔糜烂发炎,口疮,咽喉炎。
13
亡阳之象
• 所有的癌症、白血病、爱滋病都为元阳弱,后期表现的高 烧,红肿之类严重热象,乃亡阳之象。 • 初期若以元阳弱论治或可带疾延寿。 • 但不幸的是现在都是按清热滋阴的方式治疗(被热象所迷 惑)结果最后脱阳而亡。(症状高热 大汗 红肿 剧痛) • 有以上症状的(特别早期症状),如果你去医院95%的医 生会认为你是肾阴虚或者火重,会建议你长服六味地黄丸, 会开一些滋阴寒凉、清热的药。 • 如果你听这类医生的话长期服用,那么你会进入中期晚期。 而且越来越严重 。
14
肾阴虚症
• 上半身寒冷的感觉,下肢却热象。 • 特别阴茎容易勃起,如果勃起后不萎软 (中医叫强中)这样的才是肾阴虚。 • 特别是否强中是判断肾阴虚的关键判断点。 • 真正的肾阴虚比例极少比例不足 5%
15
10
肾阳虚早期症状
• 四肢特别是手发烫,别人如果摸你的手会感觉你的手很烫。 • 自己爱出汗特别吃饭的时候更是大汗淋漓。 • 口臭口感浑浊(吃清胃火的中药,开始觉得口腔清爽,但药一停就复 发长久不愈) • 爱牙痛(特别春季和秋季)爱上火。 • 舌头肥大有牙齿印。 • 舌苔:腻,黄色。(给人感觉很象热重)或白色。舌头中间有裂纹。 • 不口渴,一天不喝水都不觉得口渴, 此时体内已经被“湿”裹起了,脾阳弱而运化不力。 • 如此情况2年后你体检,将出现尿盐沉淀的检查结果, • 再过一年可能就是肾结石的结果了。 • 肾阳虚早期症状还有晚上睡觉噩梦,容易鬼压床。
中医基础——虚证、实证及其关系

中医基础——虚证、实证及其关系虚实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盛实。
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而邪气也不太盛。
实证反映邪气太盛,而正气尚未虚衰,邪正相争剧烈。
虚实辨证,可以掌握病者邪正盛衰的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实证宜攻,虚证宜补。
只有辨证准确,才能攻补适宜,免犯虚虚实实之误。
一、虚证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虚证的形成,有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和疾病耗损等多种原因。
由于虚证的临床表现相当复杂。
在此,仅介绍一些共同的、有规律性的表现。
【临床表现】各种虚证的表现极不一致,很难全面概括,常见有的:面色淡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自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淡胖嫩,脉虚沉迟,或为五心烦热,消瘦颧红,口咽干燥,盗汗潮热,舌红少苔,脉虚红数。
【征候分析】虚证病机主要表现在伤阴或伤阳二个方面。
若伤阳者,以阳气虚的表现为主。
由于阳失温运与固摄无权,所以见面色淡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大便滑脱,小便失禁等现象。
若伤阴者,以阴精亏损的表现为主。
由于阴不制阳,失去濡养、滋润的功能,故同凶手足心热,心烦心悸,面色萎黄或颧红,潮热盗汗现象。
阳虚则阴寒盛,故舌胖嫩,脉虚沉迟;阴虚则阳偏亢,故舌红干少苔,脉细数。
二、实证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堆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实证的成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邪侵入人体,一是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积于体内所致。
随着外邪性质的差异,致病之病理产物的不同,而有各自不同的症候表现。
由于实证的表现也是多处多样的,所以也只介绍一些共同的、带一般性的问题。
【临床表现】由于病因不同,实证的表现亦极不一致,而常见的表现为: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或下利,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淋沥涩痛,脉实有力,舌质苍老,舌苔厚腻。
【证候分析】邪气过盛,正气与之抗争,阳热亢盛,故发热,实邪扰心,或蒙蔽心神,故烦躁甚则神昏谵语;邪阻于肺,则宣降失常而胸闷,喘息气粗。
虚证名词解释中医

虚证名词解释中医
虚证是中医中的一种证候类型,指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气血亏损,脏腑功能的减退等病理状态。
在中医理论中,虚证常常被认为是由于过度劳累、营养不良、滥用药物、年老体弱等原因引起的。
中医虚证的名词解释如下:
1. 虚劳:指由于过度劳累、长期熬夜、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人体阴阳失衡,气血亏损,脏腑功能减退的状态。
2. 贫血:指人体内部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导致血液输送氧气能力下降的一种证候。
3. 低血压:指人体内部的血压下降,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下降的一种证候。
4. 骨质疏松症:指由于人体钙质流失,骨骼骨质疏松的一种疾病。
5. 失眠:指人体内部的睡眠质量下降,导致人在晚上难以入睡的一种证候。
6. 疲倦乏力:指人体内部的疲乏感增强,行动能力下降的一种证候。
7. 头晕:指人体内部的头晕感增强,眩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加重的一种证候。
8. 心悸:指人体内部的心悸感增强,心跳加速或减缓的一种证候。
9. 气短:指人体内部的气短、胸闷等症状加重的一种证候。
除了以上名词解释,中医虚证还包括许多其他证候类型,如虚弱、气短、失眠、疲倦乏力、头晕等等。
中医虚证的治疗需要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补充营养物质,加强锻炼等方法来进行。
中医中对虚的定义

中医中对虚的定义
答案:
中医的虚一般指正气不足,可以分为阳虚、阴虚、气虚和血虚四种不同的类型。
虚是一种中医名词,就是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人体内阴阳、津液、气血等亏虚,以“不足、衰退、松弛”为主的病证。
如头发斑白、皮肤松弛、乏力怕冷等,均是虚证的症状。
1.阳虚:
阳虚就是指机体阳气虚弱,主要是由房事不节、先天不足以及肾气亏损等原因引起。
会导致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畏冷、手足厥冷、气短懒言以及便溏(粪便稀不成形)久泻等症状。
2.阴虚:
阴虚是指阴液不足,不能制阳所引起的一种证候。
所引起的症状为午后发热、手足心热、两颊发红、失眠多梦、发汗等。
3.气虚:
气虚是元气不足所引起的一种证候,会引起脏腑机能衰退,从而引起身体疲倦乏力、头晕目眩、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动出汗就加重)等症状。
4.血虚:
血虚就是指血液亏虚,会导致脏腑经脉失去濡养,引起面苍唇淡、手足发麻以及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失眠等症状。
不同的虚症需要遵循不同的治疗原则,患者应该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调理治疗。
身体虚弱的中医名词

身体虚弱的中医名词
在中医中,身体虚弱通常被概括为“虚证”。
它是一个描述人体
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所导致的多种慢性虚弱症状的综合概念。
具体细分,中医将虚弱体质按照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气虚:指人体元气不足,表现为疲劳乏力、呼吸短促、语声
低微、面色苍白、自汗(不活动也易出汗)、易于感冒等。
2. 血虚:是血液亏少或濡养功能减退的表现,常见症状有头晕
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口唇爪甲色淡、肢体麻木、经量减少或闭经等。
3. 阴虚:是指体内阴液亏虚,主要表现为五心烦热(手足心及
胸口发热)、午后潮热、盗汗(夜间睡眠时出汗)、口燥咽干、便秘尿黄、舌红少津等症状。
4. 阳虚:则是阳气虚弱,机能减退,常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
不温、小腹冷痛、腰膝酸软、大便溏稀、小便清长等虚寒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讲的虚症有什么现象?
气虚症泛指全身无力,极易疲乏,呼吸气短,说话声音低,甚至懒言少语,平日出汗多。
本症在临床上,可随疾病出现的脏腑部位不同而可以兼见:
肺气虚者:症状为咳嗽声音低、咳痰无力,易得感冒。
心气虚者:症状为面色苍白、健忘、心烧等。
肾气虚者:遗精、夜尿多。
脾气虚者:饭后胃部胀满不舒,大便稀、不成形,消化功能差,饭量少。
阴虚症往往表现为体形消瘦,口干、鼻干、咽干,午后发热或手心、足心发热。
具体又分为:肺阴虚:干咳、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睡眠状态下出汗,醒后出汗自止(俗称盗汗)。
脾阴虚:不思饮食,食后不易消化,干恶心,口干、口渴,大便干结,消瘦。
肾阴虚:腰困腿软、足跟痛,手足心热或兼有心烦热,失眠盗汗,遗精,脱发、齿摇。
肝阴虚:头晕、头痛,眼干,怕光,两眼昏花或夜盲,失眠多梦,指甲光泽度差。
值得一提的是,肝肾阴虚常常同时并见,肝阴虚可到肾阴虚,肾阴虚常可致肝肾虚。
阳虚症常常怕冷,四肢尤其是手足发冷、发凉,口中无味、不渴,小便色淡、量多,尤其是夜尿较多,浑身无力,易疲乏等。
阳虚症在夏季症状较轻,冬季症状则加重,且常由气虚症进一步发展为阳虚症。
脾阳虚症:食欲减退,胃部喜欢温热,按压后胃部舒适,口淡无味,喜欢热饮,大便稀或含有不消化的食物,伴有水肿,面色虚白,女性白带清稀而量多,甚至胃痛,得温痛减,遇冷加重。
肾阳虚症:腰部、膝部酸困、发冷,肢体怕冷,小便清长或遗尿,浮肿(以腰下多见),阳萎遗精,女性表现为不孕或黎明前脐周围作痛,肠鸣腹泻,泻后痛减消失。
心阳虚症:心慌,胸闷,胸憋气短,心中空虚,易受惊吓,惊吓后心中惶惶不安,甚至心前区疼痛。
血虚症面色发黄或面白无色泽,口唇颜色淡,头晕,失眠,女性月经量减少,周期延长,甚至闭经,皮肤无光泽,头晕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重,指甲苍白,头痛程度较轻,遇劳累后加重,常兼有气虚的症状,如懒言少语,疲乏无力,汗多。
心血虚:心慌,心烦,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唇舌色淡,多发生在体质虚弱者。
肝血虚:看东西时两眼昏花、干涩,指甲无光泽、色淡、脆而薄,甚至变形,夜盲,看东西模糊,耳鸣,手脚肢体麻木,体形消瘦,女性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失眠多梦,易惊醒。
以上仅仅是一些常见虚症的表现症状。
祖国医学认为气、血、阴、阳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或者同时出现,也就是说,许多症状不仅见于一个症形,还可见于许多症形当中,需要和其它症状结合起来一起考虑,因此,患者当难以辨别时,一定要找有经验的中医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