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李可的四逆汤

合集下载

李可:我用一个经方四逆汤治好了100多例抑郁症(扶阳,疏阳)

李可:我用一个经方四逆汤治好了100多例抑郁症(扶阳,疏阳)

李可:我用一个经方四逆汤治好了100多例抑郁症(扶阳,疏阳)1.抑郁产生的原因分析第一、独处少交流,阳气易受损人得群居而易于充满生气,独处既久则人气自弱,邪气易伸。

故中国有古语:人少则不居大屋。

处于大居,而无人气,久则易于伤阳。

人体的元神即是阳气,阳少而阴多,元神不能抗邪气,则元神易伤。

由此而出现不少鬼魅之病症,也多由乎此了。

抑郁病之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抑郁的关键是阳不得伸所谓阳不得伸,即阴重而阳微,阳不能出于阴。

因此出现抑郁寡欢等阳气郁闭之证。

其关键并非阳气之足,而是阳气之运行不畅。

而过食牛奶、奶酪即易导致体内湿重,湿性粘腻,易胶滞阳气,致阳气之不舒。

第三、过用西药影响了阳气的运行西药的应用,往往是以抑制生命的迹象为过程。

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最终影响了生命中最本质因素——阳气的自然发展变化。

由此而导致阳气不伸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四、现代生活的压力剧增当前世界变化的节奏加快,电脑、汽车的普及以及信息交流的增多大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规律与习惯。

社会运转的速度加快必然导致人们的压力增大、精神紧张、易于生气。

木气过旺,则相火随之而炎上。

久则会极大地耗伤人体的真阳。

而真阳的作用在于维持各个脏腑机能状态,从而促进生命发展。

每个人的真阳能量有限,奈何人们不知节省这有限的能量,反而肆意消耗。

由此则会导致真阳亏虚于下,虚火亢盛于上的局面。

表面上看生命的征象非常灿烂,人们依然能努力工作,依然能自由地生活。

岂不知阳虚之于下,则大病之将至不远矣。

而且,阳既已虚,则无力出之于外。

第五、木气失养,则肝胆不能协调神志目前人们更习惯于晚睡晚起,而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晚上11时至3时是肝与胆的时相。

如果此时人们去睡觉了,则肝胆可以得到自然地休息。

肝胆为木气所主。

木气得养则可以生长化收藏。

即所谓木者,阳之上升状态了。

古人用五行来描述人体的脏腑,其实是找一种实在的东西来比拟阳气的不同状态。

因此,既然阳气不能自然上升,也就是说春之不春,何能得夏旺秋收冬藏?此一周期小则为一天,大则为一月,一年,更大则为六十年。

四逆汤的妙用案例二则

四逆汤的妙用案例二则

四逆汤的妙用案例二则高展6四逆汤来源伤寒论,发扬光大是郑钦安火神。

案例一:一女47岁,因为从小身体不好,初中得风湿后停学两年,八年前得重感冒后至今,出现了心慌心烦,检查是高血压,心脏病。

精神萎靡,老是瞌睡,没有力气,全身麻麻的,酸而难受,胸闷厉害,烦躁不得了,舌苔白,但是舌体瘦小(真阳不能上腾而无养之特征)开方:四逆汤,白附子60克,干姜,甘草各30,生姜半斤,吃七剂,三剂后明显精神好转,特别是胸闷明显好转,眼睛24小时发痒变成了偶然痒一点点,力气大了。

继续服用20多天,出了大腿和背依然怕冷,手臂的怕冷基本解除,其他一切恢复到正常,信心百倍,血压正常。

她说,我以为是高血压,原来不是,是身体太差导致的。

发生房事一次后整个人全盘崩溃,头重脚轻,走路摇摆,无法定向,开始不好意思说,把其脉基本没有了,她说了实情。

李可老中医破格救心汤加肾四味,附子250克(我用附子都是白附子与芋头差不多)煮五小时,吃三剂后身体恢复很好,没有摇摆,走路有力,真是佩服李可老的药方。

案例二:老丈人的亲戚,70多岁,2013年重感冒一个月,身体疼,没有力气,呕吐,打点滴半月无效,喘气厉害,只是听到出气没有进气,家人认为不行了,20多天没有吃饭,丈母娘电话与我联系的,没有脉象,但是冬天感冒多是伤寒,当时论断是伤寒,太阳入少阴太阴,四逆汤,四川附子30克,干姜,甘草各30,生姜三两,麻黄5克,细辛10克,三剂,一剂尽,可以起床,喘停止,第二天感觉很精神,老人家勤劳,起来吃了一点饭后开始洗猪草,喂猪,结果突然昏死过去,抬床上后醒来,继续吃一剂的上方,精神好转。

叫停了上方,考了不想吃饭,开方;四川附子90克,党参60克,白术60克,干姜,甘草各30克,生姜半斤,五灵脂30克,吃一剂,一次***下,如果精神好转则有救,否则无法也,果然农村人身体好,老人家到半夜饿得受不了,自己起床吃了一碗冷饭,第二天精神又开始差了,而且又不想吃饭,用该方继续煮两道水吃,第三天继续服用该方,但是计量减为三分之一,吃了一周后,基本康复,出现了胸口疼,老人说是胸膜炎发作,因为以前有胸膜炎,我说继续服用,又三天后胸口好了,至今一个多月过去了,吃了大概20天的药,身体已经康复。

我用四逆汤治好了自己的难治性“抑郁症”

我用四逆汤治好了自己的难治性“抑郁症”

我用四逆汤治好了自己的难治性“抑郁症”我得的是不是典型的西医定义的抑郁症,我不是很清楚,但我分别曾经在三零一医院、空军总医院、北京安定医院被诊断为抑郁症,先后吃过百忧解、赛乐特、来士普、瑞美隆、圣约翰草等抗抑郁药。

我发病时的主要症状是头脑昏昏沉沉,思考能力严重降低,记忆力下降,睡眠也变得极差,入睡困难,睡后常醒,醒后不易入睡,早晨没有精力恢复的感觉,不愿起床,胃口也变得不好,没有食欲,人逐渐消瘦,心情也变得很低落,由于感觉智力迟钝,精力疲乏,做一点小事都觉得很困难,所以对原来感兴趣的事都丧失了兴趣,不爱跟人接触,感觉跟人聊天的能力都丧失了,跟人说话就会紧张,手脚心冒汗,袜子经常是湿的(但跟至亲的人在一起还好),处于一种明显的病态感觉,痛苦不堪,但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器质性疾病来。

如果按照抑郁症的三大标准(心情低落、思维迟缓、兴趣丧失)来判断,我确实符合抑郁症的症状,所以我多次去综合类医院精神科或精神专科医院就诊,医生也诊断为抑郁症,但从服用抗抑郁药的效果来看,除了最初两次发病时服用百忧解见效以外,后来发病时再吃均效果不佳。

我自己也在不断反思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可以确定自己不是心理疾病,因为我的心理很健康、很成熟,心态也很平和,我的工作不错,经济条件也不错,虽然也经历过很多苦难,但通过自己的奋斗也都基本克服了,但就是无法避免发病。

我觉得自己更像是身体上的疾病,生理影响了心理,所以我也开始积极的寻求保健及中医治疗,先后尝试了跑步、游泳、按摩、泡脚、静坐等保健方式,通通无效,买了很多很火的养生书籍,照着做也没什么用,去各个中医医院看大夫,针灸、汤药轮着来,先后看了大概十来个个中医,其中至少有四个国家级名医,危北*、刘燕*、郝万*、樊正*,这些名医挂号费至少一百元,对中医比较熟悉的人应该都听说过这些名字,每次开得药价也着实不菲,效果怎么说呢,有的好像有点效果,但大多效果不佳,有的时候碰巧治好了但下次发病再去治就不灵了。

四逆汤的用法解析

四逆汤的用法解析

四逆汤的用法解析制附子20-100克,干姜15-50克,炙甘草20-40克。

方证引用:一:四肢厥逆,身体疼痛,精神萎靡,2便清利,脉微欲绝属于寒甚者。

二:汗、吐、下不当造成津伤损阳而四肢冷,疼痛,畏寒,喜睡,舌暗,苔白腻或白滑而脉沉细微等无力者。

如果没有以上阳虚症状,切不可乱用。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何谓阳虚?全身冷,恶寒,四逆脉微的重要特征,表现在病人全身冰冷,脉微欲绝,鼻中气息变冷,寒入少阴。

也可使病人暴哑,这个时候四逆汤效果极好。

四逆汤治疗寒症,但寒证不等于无热证,有些病人发热无休,头昏神倦,汗出,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此乃元阳大伤。

投清热则误诊,很多病人夏季受凉而腹泻,常用到此方,不可概用苦寒清泻。

但一定要掌握舌淡苔白,脉无力的特征。

不可乱用,四逆汤是急救之方,姜,附子用量一定要大,病人面如白纸,息如游丝,四肢冰冷,元阳衰,阳气不能通四肢,附子用200克也是必然。

现在很多医生,好好的健康之人,孩子,也动不动附子50多克,这样怎么不让人心寒。

不是害人又是什么呢?真正的名医把阳虚看的很清楚,既然看清楚了,也就不怕了,舌红也有阳虚,苔黄也有阳虚,重要的是你能辩证出阳虚的特点。

某病人睾丸疼痛,牵引少腹,常感寒凉疼痛,脉像沉微细,舌淡舌根苔黄腻厚,此乃少阴阳衰,四逆汤用之。

但必须有阳虚特征,脉沉微细,舌淡,虽然苔黄厚腻,但不是主证,如果用湿热方,势必没有效果,本方是温热之剂,面色红润,口臭声粗,便燥,小便短赤,脉数有力,千万不可用。

现在的医生,已经把阳虚这概念更新了。

不辩虚实,都认为老人小孩,阳气决定一切,不辩脉,不辩舌。

入笔就是附子,干姜切重,这不能不违背伤寒论原义。

什么是假热真寒,现在的医生都认为阴虚是假,真寒是真,完全把假热真寒的概念搞的一塌糊涂。

虽然有时候寒热难辨,但可以从面色来判断,四逆症就是阴寒体质。

脸色缺少光彩,多灰暗,苍白,肌肉松,按之无力,嘴唇色暗淡干涸,舌淡胖,多齿痕,皮肤多干燥,晨起多浮肿,目精无神。

神奇四逆汤与破格四逆汤

神奇四逆汤与破格四逆汤

神奇四逆汤与破格四逆汤四逆汤,源自《伤寒论》,是一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方子。

【方药】甘草(炙)(6克)干姜(6~9克)附子生用(5~10克)【煎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现代用法:久煎,分两次温服)。

[功效]温里散寒,回阳救逆。

【伤寒论】原文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

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92)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225)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汤(277)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32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352)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53)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371)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376)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388)【解说】本方主治三阴寒证,为回阳救逆之代表方剂。

凡疾病发展到三阴阶段,心脾肾阳虚,阴寒内盛的严重阶段,如太阴病之腹痛下利、完谷不化;少阴病之恶寒厥逆、脉微、但欲寐;厥阴病之表热里寒、手足厥冷等,均可使用本方。

此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寒淫于,治以辛热,佐以苦甘,以咸泻之’’之意。

附子大辛大热,纯阳有毒,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剂,通行十二经,先用尤能迅达?内外逐寒。

干姜温中焦之阳而除里寒,助附子升发阳气。

甘草既能解毒,又能缓姜、附辛烈之性,合而回阳救逆,又不致有暴散之虞。

附子含有乌头碱,为安全起见,煎制药物时,须文火久煎'以减低其毒性。

【临床运用及病案选摘】一、阴盛阳亡俞长荣医案:苏某妻,三十余岁。

月经期中不慎冲水,夜间忽发寒战,继即沉沉而睡,人事不省,咏微细欲绝,手足厥逆。

跟大师学经方之四逆汤

跟大师学经方之四逆汤

跟大师学经方之四逆汤
【方名】:四逆汤。

【组成】:甘草炙,二两(6克)干姜一两半(4.5克)附子生用,破八片,一枚(5克)。

【功效】:温里壮阳,回阳救逆。

【适应证】少阴阳虚阴寒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腹痛,下利清谷,呕吐而渴,神衰欲寐,心悸征神,舌淡苔薄白,脉微欲绝。

【仲景条文】: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92)
【解读条文】病人有发热,头痛,脉不是浮而是沉,若用治表药后表证仍在,此虽有身体疼痛不体,但以里证为主,其治应急救于里,可选用四逆汤。

【用药要点】方中附子温壮阳气。

干姜温暖脾胃,生化气血,助阳化生。

甘草补益中气,与温热药相用,益气化阳补阳,制温热药而不燥化。

【药理作用】四逆汤具有强心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体克动物血压回升前微血管血流:保护心肌作用:消除自由基作用;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性效应:增强免疫功能作用:对抗免疫抑制:能显著提高正常大鼠血清lgG水平;抗体克作用:具有显著提高氢化可的松造成的1gG下降:对心率有双向调节作用,并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有催眠作用,镇痛作用,抗炎作用,降温作用,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作用等。

《李可老中医四逆汤处方》

《李可老中医四逆汤处方》

《李可老中医四逆汤处方》李可470张汤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李可是我国独树一帜的老中医,自学成才,长年奔走在缺医少药的贫困山区,因其自学成才,以致少一些院校派中医的规矩束缚;因其长年奔走于缺医少药的山区,故更少一些西药的干扰,更多一些鲜活的经验。

李老擅用温阳峻药救治危重和疑难病症,在方药用量上为最接近仲景的一代宗师。

我们对其2006~2007年收集的470张处方进行了用药规律分析,或可供同道借鉴。

1. 选方问题由于条件所限,我们选方多是连续1~2个月,然后有所间断,然后再连续1~2个月。

故我们选方具有连续性和间断性。

因为我们的用药规律分析当中主要包括用药频率和用药剂量分析两个部分,为了反映李老的一般用药经验,我们去掉了儿童的用药方剂,另外也去掉了丸散膏丹的特殊剂型的处方。

但其他选方均没有经过刻意筛选。

因此,笔者认为选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2. 用药频率分析表一:频率超过50%的处方用药(N=470;剂量单位为克)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合并频率%1. 附子 374 79 81.44 9 300 乌附84.322. 乌头 25 5.32 26 10 303. 炙草 348 78 70.1 7 2004. 干姜 256 54 66.9 10 100 姜91.685. 生姜 155 33 48.8 5 1256. 姜炭 22 4.68 36.6 5 907. 肉桂 169 36 9.65 1 60 桂56.008. 桂枝 97 20 44.9 9 1209. 晒参 207 44.04 30 4.5 90 参75.1110. 红参 129 27.45 36.1 10 100 11. 党参 17 3.62 75 30 120表二:频率在20~49%的处方用药(N=470)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常用量1. 细辛 182 38.72 43.62 9 75 452. 大枣 157 33.40 18.2 4枚 30枚 12枚3. 白术 150 31.90 74.27 20 125 454. 麻黄 117 24.68 10.59 3 80 15-455. 茯苓 114 24.25 44.2 10 120 456. 北芪 112 23.83 165 18 500 1207. 生半夏 110 23.46 49.6 20 75 45表三:频率在10~19%的处方用药(N=470)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常用量1. 灵脂 89 18.94 31.70 3.3 1002. 当归 81 17.23 35.74 6 503. 牡蛎 78 16.59 30.70 10 454. 肾四味 77 16.38 29.40 9 100 305. 龙骨 76 16.47 30.13 10 45 6. 山萸 74 15.74 75.40 30 1207. 磁石 63 13.4 29.90 10 458. 葱白 61 12.98 4.57寸 3寸 10寸9. 赤芍 53 11.27 41.46 10 45 10. 五味 52 11.06 27.70 6 5011. 白芍 49 10.42 42.20 10 90 453. 用药频率讨论李老学术上崇尚仲景,自学医始,即“心仲景之心,志仲景之志”,认为汉唐后学派蜂起,大多背离了仲景之旨,倡导“重疾沉疴,师法仲景”。

李可老中医破格四逆汤

李可老中医破格四逆汤

李可老中医破格四逆汤方剂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

方解方剂的创制与思路:本方始创于60年代初期,经40年临证实践,逐渐定型。

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

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着。

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

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

细审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右。

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定有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其二,之所以不敢重用附子,乃因畏惧附子之毒性。

古今本草,已有定论,附子有大毒。

但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正是其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

当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死。

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大辛大热之性,雷霆万均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挽救垂绝之生命。

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咣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50次以上,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涌壶沸,数急无伦,一分钟120~240次以上,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11-05 | 中医名家李可的四逆汤
标签:保健
那天,看到了关于中医名家李可四逆汤的方剂,查来给大家一阅:四逆汤是用来排除体内寒邪的。

寒邪排除了,才能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才谈得上养生。

所以,并不存在“养生的“四逆汤,只有”排病“的四逆汤,也就是说,四逆汤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养生“的。

李可先生推荐大家服用四逆汤,是看到大多数现代人寒邪入少阴,病得不轻,而发了慈悲心。

四逆汤没有“大剂”、”小剂“之分,按照《伤寒论》的标准剂量,是:炙甘草30克,干姜25克,生附子5-10克(或炮附子20-30克),六碗水,用小火煎1-1.5小时,煎成2碗,一天内服完。

平时就可以按这个剂量服用。

但是,这是药汤,不是菜汤,可“常常”服,不可“久久"服。

也就是说,可以隔三差五地服一两剂,但绝不能误以为这是”养生汤“,而天天喝,一喝就是大半年。

【主治】少阴病。

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功用〗回阳救逆。

〖病机〗
寒邪入里伤及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能温煦生化五脏六腑─→周身虚寒,恶寒踡卧。

清阳实四肢,阳气不得温养─→四肢厥冷
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釜底无薪”,故其消化吸收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职,清阳不升,浊阴
不降─→呕吐不渴,腹痛下利。

阳气者“精则养神”,阳气充实,精神才能旺盛,今阳虚,神失所养─→神衰欲寐
阳虚脉气鼓动乏力─→脉沉细而微,舌苔而滑。

为太阳病误汗亡阳。

【方解】
君附子──大辛大热,温肾壮阳,祛寒救逆。


├助阳散寒
臣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固护阴液,缓姜、附的燥烈之性。


佐使炙甘草┤制附子毒性。


└伍干姜温健脾阳。

【运用】
1.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

除四肢厥冷外,应以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微为证治要点。

2.现代常用本方作为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出而见休克,属亡阳虚脱者的急救方剂。

【注意事项】
1、真热假寒者忌用。

2.热厥及阳郁厥逆之证,禁用。

.服药呕吐者,可采用冷服法。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