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老中医的综合辨治论总结

合集下载

李可老中医的综合辨治论总结

李可老中医的综合辨治论总结

李可老中医的综合辨治论总结作者包永辉(土轴论,痰湿论,水饮论,治血论,消渴论,治皮论,肝肺论,胆胃论,治癌论)1、辨治总歌(治疗肝胆肺胃癌,降降辟入,定开治止)血热湿毒通风痒疏补养柔清暖平疏流清利通活散敛泻补纳降润肺气食积痰瘀热胃癌瘀痰水气结毒降胃柔肝化膀胱降心提胸温镇冲辟秽解毒袪风络入血搜剔破死血定风制酸培固本开冰清浮郁发通治皮宣发脾不受止痒理中醒不统【辨证总歌细解】:(黑体字句细解见下分论)柔肝:白芍炙甘草降胃:厚朴枳实 /陈皮砂仁化膀胱:益智仁乌药/干姜附子降心:黄连栀子黄柏(交泰)提胸:柴胡升麻温镇冲:磁石紫石英龙骨牡蛎辟秽:藿香佩兰解毒:银花连翘鸡血藤白花蛇舌草袪风:秦艽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入络:附子川草乌入血:荆芥穗皂角刺牛蒡子搜剔:蜈蚣全蝎破死血:炮甲麝香/生半夏云苓定风:制首乌白蒺藜制酸:浙贝母煅牡蛎桑螵蛸煅瓦楞子培固本:肾四治皮:玉屏风宣发:白芷麻黄脾不受:砂仁三仙开冰:附子吴茱萸清浮:元参郁发:细辛通:茅根木通/大黄厚朴止痒:紫苏浮萍蝉蜕地龙理中:四君不醒:砂仁白豆蔻不统:姜炭三仙炭2、土轴论【食少病热内,肝尿参三苦,甘归土中胀】食少呕泻停治病少腹鼓凸气大陷病症冲突当从证热病疾病霹雳攻内伤热症温敛引肝炎主湿治从睥尿毒泻浊必醒睥参脂启睥麦谷开(红参五灵脂启睥,炒麦谷芽开胃)三仙藿佩砂化湿苦寒变通反佐巧甘寒养阴不碍胃归补附地引中益(当归补血汤,桂附地黄汤,补中益气引火汤)火不生土附理潜木不疏土芪桂芽土弱湿雍茯泽蔻中阻理砂半秫米(中焦阻隔,理中汤加砂仁半夏秫米)胀虚理芪砂忌破(中焦阻隔,下不通,虚胀,理中汤加黄芪砂仁,忌用破气药)胀实通黄附子辛(中焦阻隔,下不通,实胀,用大黄附子细辛)5、治血论(a胃逆热妄行,b睥不统,c肝不藏克睥,d火不归热熏,e火不归兼脾虚,f肾不藏气随脱,g阴损及阳)逆统藏归虚脱损凉归逍遥四君姜(a血热十灰散,b归脾汤加三炭,c逍遥散合四君子加炮姜炭)四君七味引火强(d引火三炭,e四君子合七味地黄汤)当补参萸龙牡敛(f当归补血汤加红参山萸龙牡)肾四炭四阿胶粘(g破格救心合当归补血汤加四炭阿胶)4、消渴论不升不降元根拔下寒上热三阴藏救胃生津理中引黄皮半芍金六君(黄连陈皮半夏白芍对应降心肺胆胃,金水不藏,用金水六君煎)引火桂附地黄君(下元不藏-引火桂附地黄汤合四君子)导龙归海乌梅封(厥阴不敛-乌梅丸合封髓丹)附理砂半芍萸汤(三阴:运太阴,固少阴,敛厥阴,黄芪,熟地,乌梅白芍主)5、痰湿论痰饮半茯五苓汤(痰饮用小半夏加茯苓合五苓散)咳喘姜辛呕茯赭有形肺胃痈结肿肺青石甘瓜阳青(瓜丹桂枝韦茎汤;阳和小青芪萸汤)胃呕毒秽溃三畏(胃系呕吐双呕汤,毒痢脓血辟秽解毒汤,溃疡肠炎三畏汤)痈消普疽乌热勇(七味消毒饮,银萸犀军普济饮;乌头脱疽汤;黄芪四妙勇安汤)骨阳止痉内承清(骨疽:阳和汤合止痉散;内痈肠肝肺:攻毒承气汤,清肠汤)淋瘤疣控瘰铁化 (控延丹消瘰丸化铁丸)无形心脑神络经心破格高血奔四(冠心病:破格瓜丹夏星汤;高血压:奔豚四石汤)眩饮奔萸四石逆(眩晕:三饮四石汤,奔豚吴萸四石汤)头追叉饮芍甘痉(血管性头痛:重订追风散;三叉神经痛:引火芍甘止痉散)续命麻辛四五痉(中风:小续命汤,麻辛四五止痉散)关骨苍白乌豨痉(风湿热关节痛:苍术白虎汤;类风湿坐骨痛:乌头当萸豨鹤汤合止痉散)颈葛双五痹芪芥(颈椎痛:葛根双五止痉散;血痹麻木:芪物当耳芥蛋汤)痰痹还五桂虫芥(痰痹:还五桂枝芥虫汤)6、水饮论水肿治当解表先麻青龙人败毒兼伏邪入骨外透里麻附辛融逆武理(四逆汤,理中汤,真武汤)中气不足二便扬补中五苓参灵芽(参灵散,炒二芽,益气醒脾化瘀)胸瓜桂韦下桂蒸(瓜丹桂枝韦茎汤)寒结下焦桂附蒸五苓三妙上补芪7、治癌论(癌痰寒热星半本,脑肺胃肠肝胰宫,郁热脾寒血气清)癌瘀痰水气结毒癌阻痛脱血四关(四关:梗阻,疼痛,厥脱,出血)痰毒热化攻夺命痰凝寒化攻麻辛阴化阳攻鳖蚤英(木鳖子,蒲公英,蚤休)阴寒攻癌五生饮(攻癌2号五生饮)星半黑白乌冰痰(五生:南星,半夏,黑顺,白附子,川乌)芥藻尖贝消化瘤(白芥子,海藻,尖贝,两头尖)癌本逆理麻附辛(四逆汤理中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脑系芎芷麻附辛(芎芷麻黄附子细辛汤)肺青阳苇食开呕(肺系:小青龙,阳和,千金韦茎汤;食管系:开道散,止呕汤胃参灵畏治双呕(胃系:参灵散,三畏汤,双呕汤(止呕汤合吴茱萸汤))肠畏薏附败酱梅(肠系:赤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乌梅丸)肝茵五苓术附梅(肝系:茵陈五苓汤,茵陈术附汤,乌梅丸)胰柴茵五薏酱散(胰系:大柴胡汤,茵陈五苓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宫桂茯癃闭通散(宫系:桂枝茯苓丸,癃闭散,通淋散)芪苡逍遥郁热型芪苡君醒睥寒型(黄芪补中益气合四君子,四炭温睥统血,参灵醒脾化瘀,薏苡猪苓化湿浊,三七化瘀止,蝎蚣止痛消瘤)白血热毒炽盛型清瘟败毒犀四味(犀四味:石膏,紫草,丹皮,蚤休代犀牛角退热)气血竭复温睥统(参萸来复,合当归补血生脉散益气固脱,姜炭三仙炭温睥统血,龙眼阿胶滋阴救阳,二芽醒脾)【攻癌夺命细解】:痰:桂苓海布生半生姜莱菔子(海藻甘草汤)(桂茯苓来姜半藻昆)瘀:五灵脂土元生水蛭桃红炮甲三莪(鳖甲煎丸)(甲灵红三桃莪水土)水:泽二苓硝黄牵牛(十枣汤)(泻二苓牵硝黄)破气:二香(木附)(香香)散结:鳖甲牡蛎大贝夏枯草木鳖子(消瘰丸)(甲母蛎夏木鳖枯0毒:舌草黄药山慈姑半莲(舌莲解毒丸)(药莲舌菇)五生饮:生半夏生南星生附子生川乌生白附子(星半黑白乌)攻癌夺命减味方:生半夏生姜白芥子海藻甘草全蝎蜈蚣川贝母8、肝肺论敛泻补纳降润肺味桑黄芪磁苏蒌疏补养柔清暖平青龟杞芍胆萸明茵陈五苓藿夏朴肝炎湿睥表荆败实热栀六寒四逆9、胆胃论气食痰积瘀热胃疏流清利通活散【胆胃论细解】治胆:疏(枳实柴胡)流(木香)清(黄芩栀子)利(郁金)通(大黄芒硝)活(桃仁赤芍)散(乳香牛膝金钱草鸡内金)治胃:气(红参木香黄芪砂仁)食(莱菔子焦三仙)积(大黄枳实)痰(半夏茯苓)瘀(灵脂丹参三七)热(蒲公英连翘黄连)胃(鸡内金)10、治皮论(血三乌凉健治燥)血热湿毒通风痒三蛇三白乌蛇姜(白花蛇草乌梢蛇蛇床子白鲜皮白芷白花蛇草姜黄)乌蛇荣皮桃四桂凉丹紫首蒺蛇藓健肌四君葛透发治皮玉屏麻桔芷(透表:麻黄桔梗白芷)燥风入血皂穗翘(血分引经:皂角刺,荆芥穗,连翘)【治皮细解】清气热:龙胆草,夏枯草,栀子清血热:丹皮,生地,紫草活血:桃仁,三菱,莪术化湿:白寇,佩兰,藿香,苍术,川朴,砂仁渗湿:薏苡仁,茯苓,猪苓,木通,车前子,泽泻,滑石,瞿麦,金钱草燥湿:黄芩黄连黄柏秦皮龙胆草白鲜皮苦参通大便:川朴大黄利小便:木通茅根解毒:板蓝根菊花连翘银花蛇草祛风:直接祛风:荆芥防风独活木瓜秦艽麻黄间接祛风:活血芎红桃;温经附子川草乌止痒:地肤白鲜蛇床。

中医泰斗李可--中医治病心得

中医泰斗李可--中医治病心得

中医泰斗李可--中医治病心得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01—李可老中医治病心得李可老中医是如何用中医给病人看病的?李可老中医的中医看病理论和心得体会。

中医与西医看病有哪些差异?1 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气为血之帅。

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

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2 当然这是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一个对付的方法 '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

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3 牙龈出血怎么治?就是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

4 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停止了。

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5 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的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它方面的问题。

你要拿药治一下,这个药叫大叶金钱草,每天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

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6 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这个东西湿气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到夏天的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

这是一个问题。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天能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人参,完全不能。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处方
•炙吴茱萸10克 炙五味子10克 生附子30克 干姜30克 •炙甘草90克 生黄芪120克 生白术45克 炙麻黄5克 •细辛15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 磁石30克 •炙乌梅30克 茯苓45克 生白芍45克 五灵脂45克 •炮姜30克 白芥子30克 炒山药60克 生半夏60克 •红参45克 黑豆30克 鲜姜30克 大枣45克 •赭石15克 生山萸肉60克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 体会
• 3.在临床五•生Su饮b t的itle应用比较广泛,除了 治疗各种肿瘤外,还用于慢性格林巴利氏 综合症、慢性淋巴型白血病、男性不育症、 多发性硬化病的治疗,只要辩证准确,随 证加减,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安 全可靠。需注意的是患者在服药期间常会 出现纳差、食欲减退,但停药后自行恢复, 疑为蜂蜜所致。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痰毒瘀邪并重、标本同治)
•生黄芪250克 生附子45克 生川乌45克 生半夏90 克 生南星30克 生禹白附30克 干姜75克 黑小豆30克 防 风30克 炙甘草 120克 蜂蜜150克 鲜姜75克 大枣 75克 红参45 克 生山萸肉60克 桂枝15克 •赤芍15克 炙麻黄20克 细辛45克 炙紫菀30克 •炙百部30克 荆芥30克 川贝母20克 款冬花20克 •五味子30克 元胡20克 五灵脂45克 没药10克 •白芷10 克 皂角刺12克 丹参30克 生白术75克 •茯苓30克
节增多。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燥 •痰毒瘀邪并重)
•生黄芪500克 生附子60克 生半夏90 克 生南星30克 干姜60克 炙甘草 120克 鲜姜45克 大枣45克 红参 45 克 炮姜30 克 生山萸肉120克 麻黄30克 •细辛30 克 炙紫菀30克 炙百部30克 前胡15 克 •荆芥20克 川贝母10克 款冬花10克 炙五味子30克 瓜蒌30克 炙枇杷叶15克 炙桑叶10克 沙参30克

李可老中医:诸病皆是元气受损,生死关头救阳为急

李可老中医:诸病皆是元气受损,生死关头救阳为急

李可老中医:诸病皆是元气受损,生死关头救阳为急田原:您曾经遍访山西全境、南北七省,搜集清民国年间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为这本遗书是近百年中医史上的一座丰碑,为什么?您认为汉唐以前的古中医与现代中医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李可:所谓的古中医学其实都是汉朝以前的中医学。

汉唐以后由于好些人误解里面的主要观点,所以中医就走向了歧路。

近现代的、西化以后的中医,都有好多错误的看法。

这个问题最早发现的人是谁啊?就是彭子益。

彭子的理论源自于河图洛书五行理论,到他逝世前发展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他在伤寒理论编进一步指出五行中土为中心,运中土可以溉四维,带动中气升降源源不断地供应五脏以生命的活力,火可以生土,假使脾胃病用本药治疗无效,就要益火之源以生土。

先天阳气是属火,命门之火叫阳根,阳根一拔,生命之无延,就没办法延续了。

彭子还明确指出,中医的医易结合,《伤寒论》的全部奥秘,都在一个河图里体现了,一个河图的道理包括了中医所有的道理。

他在1947年到1949年,临终的前一两年,将他一生的经验,写成了这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就把这个从《内经》、《易经》,《伤寒杂病论》所有的古代中医学的研究,全部继承了下来。

这个书和我们现在的中医学院的教材完全是两回事。

他和近代的中西汇通的观点完全不一样,那和中西结合派的观念就更不一样,它是真正古代的中医学。

彭子益的基本观点就是所有病都是本气致病。

什么叫本气啊?本气就是元气,就是我刚才说过的混元之气。

就是人在生下来以后,脾和胃中间升降所产生的中气,中气为后天之本,是生命的支柱,十二经(也就是五脏六腑)的经气好像轮子,中气的升降带动了十二经气的旋转,于是生命运动不停,当升则升,当降则降,是为无病,一旦中气受伤,升降乖乱,就是病;中气又是五脏的后勤部,假如没有这个中气维持,不断地供养,五脏就无以所养,最后阳气就无法生存。

先天的阳气,元阳,所有病都是因为这个东西有变了。

不管你受了外界多大的干预,到你这个具体的人身上,首先就表现在哪一部分(元气有变的地方)受损伤。

李可临床应用红参和五灵脂经验探析

李可临床应用红参和五灵脂经验探析

李可临床应用红参和五灵脂经验探析标签:名医经验;李可;红参;五灵脂;十九畏红参、五灵脂属中药“十九畏”范畴,被视为配伍禁忌。

原山西省灵石县中医院院长李可老中医以注重扶阳和善用相畏相反药物治疗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而著称。

其中红参、五灵脂是李老常用对药之一,结合辨证施治,创制类方用于治疗各种病症,临床疗效显著,并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笔者现将李老临床应用红参-五灵脂对药及其类方的经验总结如下。

1 方药解析1.1 参灵散红参、五灵脂各10 g。

主治胃肠溃疡。

用法:上药研粉,每日分2次服。

方解:红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二药相配,一通一补,用于虚中夹瘀之证,具有益气活血、化瘀定痛、化腐生肌之功。

主要用于胃肠溃疡,也可用于冠心病、肝脾肿大、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的治疗。

1.2 三畏汤红参10~30 g,五灵脂10~30 g,郁金10 g,丁香10 g,肉桂3~10 g,赤石脂10~30 g。

功效:益气活血、醒脾进食、温肾止泻、宽胸利气消寒胀、定痛散结消癥瘕。

方中红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为补虚扶正救脱之要药;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用于心腹血气诸痛、产后瘀血作痛、妇女血崩、伤冷积聚、小儿疳积等。

二药相伍,一补一通,益气活血,醒脾进食,化积消癥,愈疡定痛,化腐生肌,用于虚中夹瘀之证。

丁香辛温芳香,入肺、胃、脾、肾四经,温经助阳、消胀下气;郁金辛凉芳香,清心开窍、行气解郁、祛瘀止痛、利胆退黄。

二药等分相合,有温通理气、开郁止痛、宽胸利膈、消胀除满、启脾醒胃之功。

肉桂(以油桂为佳)补命门火、益阳消阴、开冰解冻、宣导百药、温中定痛、引火归元;赤石脂甘温酸涩收敛,为固下止泻要药。

二药相合,对脾胃虚寒之久痢、久带、慢性溃疡性出血、五更泻、久泻滑脱不禁、溃疡性结肠炎等效果较好。

上述三对畏药,见一症用一对,三症悉具则全用。

李老使用本方40余年以来,未见相畏相害,且有相得益彰之功[1]。

1.3 参灵甲珠散红参、五灵脂各10 g,炮甲珠6 g。

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二)

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二)

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二)•相关推荐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二)杏林拾遗时光飞逝,长河滔滔,洒下汗水的人们,积淀的不论金子或沙子,让她随心翱翔起来吧!体会13:附子、理中、四逆可助六经之阳六经阳气亏者,皆可加附子,皆可加四逆汤以助之,六经本是一经,六气乃是一气,皆人体坎中阳气也。

一、桂枝甘草汤治心阳虚心悸证,不愈者或较重者,可加炮附子,或四逆,或理中汤。

桂枝甘草汤助心阳,四逆、附子、理中类可助之。

可与桂枝附子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互参。

二、甘草干姜汤可治虚寒肺萎,可治多涎,可治少阴咽痛,甚者可加附子以助之,合而成四逆也。

三、麻黄甘草汤可治水,开腠发汗,若阳虚者,可加附子,或麻附辛汤,或麻附草汤。

四、附子甘草汤可治阳虚畏寒,甚者加干姜,以成四逆汤也。

五、吴茱萸汤治厥阴脏寒犯胃证,若剧者,可加附子或加四逆或理中类以治之。

六、当归四逆汤以治厥阴经证,不愈者加吴茱萸、附子、生姜以助之。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汤加……。

六经阳衰皆可加附子、理中、四逆,以上可证之。

七、五苓散证若不愈者,可加四逆或加附子以助之,效佳。

体会14:论栀子豉汤系列方1.栀子豉汤栀子―――清热(郁热)豆豉―――宣表合用清宣胸膈郁热,除心烦―――从太阳而出也2.栀子枳实汤――伤寒差后劳复食复者胸膈郁热――栀子痞满食滞――枳实3.栀子干姜汤兼脾气虚寒――便溏者――加干姜4.栀子厚朴汤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枳实――消痞(滞塞)厚朴――除满(胀)体会15:三阳病机,重在经气转输失常――失开、失枢、失阖1. 天之大宝唯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唯此一息真阳!2. 人之一身,凡阳气不到即是病。

3.救治阳气,治病之总则。

4.三阳病机――重在开阖枢失用!⑴太阳――失开!故治疗太阳经病重在开腠疏表⑵少阳――失枢!故治疗重在枢,三焦之气液,通畅上下内外,服小柴胡汤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而解也”。

⑶阳明――失阖!――失于通降!三阳统于阳明,六府以通为顺!六府皆借阳明为出路!白虎、承气皆为阖剂,潜镇阳气,通降六府也。

名老中医李可——临床经验集3

名老中医李可——临床经验集3

名老中医李可——临床经验集3十二、痛经痼疾马金枝,女,25岁,婚后5年不孕。

室女时即患痛经,经医多人,服药数百剂不效。

其症,经前3日,少腹开始坠胀绞痛,日甚一日,辗转床笫,冷汗淋漓,肢厥如冰,头痛而呕涎沫,如害一场大病,至第4日经行始减。

经量少,色黑多块。

面色乌暗,眼圈、山根、环唇色黑。

诊脉沉紧搏指,舌左边尖布满瘀斑。

证属寒凝胞宫,寒主收引,不通则痛。

且病程已达10年以上,久治不愈,深入血络,已成痼疾。

拟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合少腹逐瘀汤合方化裁,开冰解凝,逐瘀通经:当归45克,炙草、赤芍各30克,肉桂、细辛、吴茱萸(洗)各15克,通草、川芎、没药、炮姜各10克,桃仁20克(研),红花、土元、炒小茴各10克,失笑散20克(包),柴胡15克,丹参30克,炮甲珠6克(研粉热黄酒冲服),鲜生姜10大片,大枣12枚。

上药,经前服3剂,出现月经前兆即连服3剂,连服2个月。

1980年1月3日二诊。

两个月共服上药12剂,当月月经畅行,下黑块屑甚多,痛减其半。

次月经前痛止,经临胀痛轻微,已能耐受。

刻诊,面部红润光泽,山根、环唇之黑色均退净。

唯牙龈棱起处仍见淡黑;腰困如折,不耐坐立,脉中取和缓,舌上瘀斑少有淡痕。

原方桃仁减为10克,加肾四味120克,每月经见连服3~5剂,经净停药,连服2个月。

次年春,路遇其婆母,知上药又服10剂后已全好,现已怀孕。

十三、急性盆腔炎寒症耿淑珍,女,33岁,草桥村农妇。

1983年8月27日初诊。

少腹两侧痛,拒按,黄带如注,秽臭。

妇检子宫前位,化验:白细胞19500,中性80。

诊为慢性盆腔炎急性感染,转中医诊治。

诊见脉迟细,58次/分,舌淡胖水滑。

胃中酸腐作呕,腰困膝冷,神疲欲睡,面色嫩红如妆。

妇科虽诊为急性盆腔感染,而患者症情有异,不仅中上气化无权,且见浮阳飞越之戴阳危象。

若妄用清热利湿之剂,难免顷刻生变。

予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加党参、云苓、泽泻、鸡冠花各30克,附子15克,易官桂为油桂3克(研粉冲服),引浮游之火归原,3剂。

▲名中医李可经方治虚寒性重症肝硬化

▲名中医李可经方治虚寒性重症肝硬化

▲名中医李可经⽅治虚寒性重症肝硬化名⽼中医李可⽤这个张仲景经⽅治疗虚寒性重症肝硬化17例,效果很好。

⼀、医案、⽅药,⼼得分享:患者:陈某,六⼗余岁,病史:得肝硬化好多年,重度腹⽔,肚⼤如瓮,青筋外露,特别怕冷,⼝不渴,下肢烂肿,胸背四肢满蜘蛛痣,⾯⾊灰暗,肌肤甲错,⼤便⼲燥如⽺粪球,三四天⼀次。

腹诊:左天枢压痛,脉沉弦,⾆淡齿痕,⾆尖,⾆左边瘀斑成⽚。

⼀诊:真武汤加味⽅药:茯苓、芍药、⽣姜、附⼦、⽩术、红参、五灵脂、⿇黄。

⼤黄蛰⾍丸(包煎)⼆诊:服前⽅,得汗,⼩便渐多,下淤泥样⿊便,⽇两次,现⽓怯。

处⽅:原⽅去⿇黄,⼗剂。

三诊:腹⽔消尽。

原⽅加⼟元,⽔蛭,全蝎,蜈蚣。

服完痊愈。

⼆、【读名家医案,学养⽣智慧】按语:论⼀般⼈万不可相信名家验⽅!李⽼说,⽤这个办法治疗重症肝硬化患者,有案可查者⼗七⼈,均临床治愈。

这个医案的特⾊就是温通法,即同时运⽤活⾎化瘀(⼤黄蛰⾍丸)、温阳利⽔(真武汤)、通畅⽞府(⿇黄)的办法。

需要注意的是本⽅只适⽤虚寒所致⽔瘀互结证的腹⽔,不适⽤于其它类型,⽐如肝肾阴虚、湿热蕴结、⽓滞湿阻、寒湿困脾。

举这个例⼦,除了让同⾏欣赏⼀下⽤药法度,再就是想说明,中医没有包治百病的⽅⼦,所谓经验⽅,都不可信!即使他是药王华佗在世,如果没有辨证论治的基础,都不能信。

⽐如有⼈问,⼩柴胡汤治什么?假如你说治感冒,他信服;假如你说,啥病都能治,他就说你胡说⼋道。

其实,真正胡说⼋道的是第⼀种回答。

病只是表相,中医讲脉证,只要符合⼩柴胡汤的证,不论它是肿瘤、感冒、失眠、抑郁、胃炎、肝病,都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中医验⽅者,即⾮验⽅,是名验⽅!对于会辨证者,它就是好的验⽅;对于不会辨证者,都是毒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可老中医的综合辨治论总结
(土轴论,痰湿论,水饮论,治血论,消渴论,治皮论,肝肺论,胆胃论,治癌论)1、辨治总歌(治疗肝胆肺胃癌,降降辟入,定开治止)
血热湿毒通风痒
疏补养柔清暖平
疏流清利通活散
敛泻补纳降润肺
气食积痰瘀热胃
癌瘀痰水气结毒
降胃柔肝化膀胱
降心提胸温镇冲
辟秽解毒袪风络
入血搜剔破死血
定风制酸培固本
开冰清浮郁发通
治皮宣发脾不受
止痒理中醒不统
【辨证总歌细解】:(黑体字句细解见下分论)
柔肝:白芍炙甘草
降胃:厚朴枳实 /陈皮砂仁
化膀胱:益智仁乌药/干姜附子
降心:黄连栀子黄柏(交泰)
提胸:柴胡升麻
温镇冲:磁石紫石英龙骨牡蛎
辟秽:藿香佩兰
解毒:银花连翘鸡血藤白花蛇舌草
袪风:秦艽荆芥防风羌活独活
入络:附子川草乌
入血:荆芥穗皂角刺牛蒡子
搜剔:蜈蚣全蝎
破死血:炮甲麝香/生半夏云苓
定风:制首乌白蒺藜
制酸:浙贝母煅牡蛎桑螵蛸煅瓦楞子
培固本:肾四
治皮:玉屏风
宣发:白芷麻黄
脾不受:砂仁三仙
开冰:附子吴茱萸
清浮:元参
郁发:细辛
通:茅根木通/大黄厚朴
止痒:紫苏浮萍蝉蜕地龙
理中:四君
不醒:砂仁白豆蔻
不统:姜炭三仙炭
2、土轴论
【食少病热内,肝尿参三苦,甘归土中胀】
食少呕泻停治病
少腹鼓凸气大陷
病症冲突当从证
热病疾病霹雳攻
内伤热症温敛引
肝炎主湿治从睥
尿毒泻浊必醒睥
参脂启睥麦谷开(红参五灵脂启睥,炒麦谷芽开胃)
三仙藿佩砂化湿
苦寒变通反佐巧
甘寒养阴不碍胃
归补附地引中益(当归补血汤,桂附地黄汤,补中益气引火汤)
火不生土附理潜
木不疏土芪桂芽
土弱湿雍茯泽蔻
中阻理砂半秫米(中焦阻隔,理中汤加砂仁半夏秫米)
胀虚理芪砂忌破(中焦阻隔,下不通,虚胀,理中汤加黄芪砂仁,忌用破气药)
胀实通黄附子辛(中焦阻隔,下不通,实胀,用大黄附子细辛)
5、治血论
(a胃逆热妄行,b睥不统,c肝不藏克睥,d火不归热熏,e火不归兼脾虚,f肾不藏气随脱,g阴损及阳)
逆统藏归虚脱损
凉归逍遥四君姜(a血热十灰散,b归脾汤加三炭,c逍遥散合四君子加炮姜炭)
四君七味引火强(d引火三炭,e四君子合七味地黄汤)
当补参萸龙牡敛(f当归补血汤加红参山萸龙牡)
肾四炭四阿胶粘(g破格救心合当归补血汤加四炭阿胶)
4、消渴论
不升不降元根拔
下寒上热三阴藏
救胃生津理中引
黄皮半芍金六君(黄连陈皮半夏白芍对应降心肺胆胃,金水不藏,用金水六君煎)
引火桂附地黄君(下元不藏-引火桂附地黄汤合四君子)
导龙归海乌梅封(厥阴不敛-乌梅丸合封髓丹)
附理砂半芍萸汤(三阴:运太阴,固少阴,敛厥阴,黄芪,熟地,乌梅白芍主)
5、痰湿论
痰饮半茯五苓汤(痰饮用小半夏加茯苓合五苓散)
咳喘姜辛呕茯赭
有形肺胃痈结肿
肺青石甘瓜阳青(瓜丹桂枝韦茎汤;阳和小青芪萸汤)
胃呕毒秽溃三畏(胃系呕吐双呕汤,毒痢脓血辟秽解毒汤,溃疡肠炎三畏汤)
痈消普疽乌热勇(七味消毒饮,银萸犀军普济饮;乌头脱疽汤;黄芪四妙勇安汤)
骨阳止痉内承清(骨疽:阳和汤合止痉散;内痈肠肝肺:攻毒承气汤,清肠汤)
淋瘤疣控瘰铁化 (控延丹消瘰丸化铁丸)
无形心脑神络经
心破格高血奔四(冠心病:破格瓜丹夏星汤;高血压:奔豚四石汤)
眩饮奔萸四石逆(眩晕:三饮四石汤,奔豚吴萸四石汤)
头追叉饮芍甘痉(血管性头痛:重订追风散;三叉神经痛:引火芍甘止痉散)
续命麻辛四五痉(中风:小续命汤,麻辛四五止痉散)
关骨苍白乌豨痉(风湿热关节痛:苍术白虎汤;类风湿坐骨痛:乌头当萸豨鹤汤合止痉散)颈葛双五痹芪芥(颈椎痛:葛根双五止痉散;血痹麻木:芪物当耳芥蛋汤)
痰痹还五桂虫芥(痰痹:还五桂枝芥虫汤)
6、水饮论
水肿治当解表先
麻青龙人败毒兼
伏邪入骨外透里
麻附辛融逆武理(四逆汤,理中汤,真武汤)
中气不足二便扬
补中五苓参灵芽(参灵散,炒二芽,益气醒脾化瘀)
胸瓜桂韦下桂蒸(瓜丹桂枝韦茎汤)
寒结下焦桂附蒸
五苓三妙上补芪
7、治癌论(癌痰寒热星半本,脑肺胃肠肝胰宫,郁热脾寒血气清)
癌瘀痰水气结毒
癌阻痛脱血四关(四关:梗阻,疼痛,厥脱,出血)
痰毒热化攻夺命
痰凝寒化攻麻辛
阴化阳攻鳖蚤英(木鳖子,蒲公英,蚤休)
阴寒攻癌五生饮(攻癌2号五生饮)
星半黑白乌冰痰(五生:南星,半夏,黑顺,白附子,川乌)
芥藻尖贝消化瘤(白芥子,海藻,尖贝,两头尖)
癌本逆理麻附辛(四逆汤理中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脑系芎芷麻附辛(芎芷麻黄附子细辛汤)
肺青阳苇食开呕(肺系:小青龙,阳和,千金韦茎汤;食管系:开道散,止呕汤
胃参灵畏治双呕(胃系:参灵散,三畏汤,双呕汤(止呕汤合吴茱萸汤))
肠畏薏附败酱梅(肠系:赤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乌梅丸)
肝茵五苓术附梅(肝系:茵陈五苓汤,茵陈术附汤,乌梅丸)
胰柴茵五薏酱散(胰系:大柴胡汤,茵陈五苓散,薏苡附子败酱散)
宫桂茯癃闭通散(宫系:桂枝茯苓丸,癃闭散,通淋散)
芪苡逍遥郁热型
芪苡君醒睥寒型(黄芪补中益气合四君子,四炭温睥统血,参灵醒脾化瘀,薏苡猪苓化湿浊,三七化瘀止,蝎蚣止痛消瘤)
白血热毒炽盛型
清瘟败毒犀四味(犀四味:石膏,紫草,丹皮,蚤休代犀牛角退热)
气血竭复温睥统(参萸来复,合当归补血生脉散益气固脱,姜炭三仙炭温睥统血,龙眼阿胶滋阴救阳,二
芽醒脾)
【攻癌夺命细解】:
痰:桂苓海布生半生姜莱菔子(海藻甘草汤)(桂茯苓来姜半藻昆)
瘀:五灵脂土元生水蛭桃红炮甲三莪(鳖甲煎丸)(甲灵红三桃莪水土)
水:泽二苓硝黄牵牛(十枣汤)(泻二苓牵硝黄)
破气:二香(木附)(香香)
散结:鳖甲牡蛎大贝夏枯草木鳖子(消瘰丸)(甲母蛎夏木鳖枯0
毒:舌草黄药山慈姑半莲(舌莲解毒丸)(药莲舌菇)
五生饮:生半夏生南星生附子生川乌生白附子(星半黑白乌)
攻癌夺命减味方:生半夏生姜白芥子海藻甘草全蝎蜈蚣川贝母
8、肝肺论
敛泻补纳降润肺
味桑黄芪磁苏蒌
疏补养柔清暖平
青龟杞芍胆萸明
茵陈五苓藿夏朴
肝炎湿睥表荆败
实热栀六寒四逆
9、胆胃论
气食痰积瘀热胃
疏流清利通活散
【胆胃论细解】
治胆:疏(枳实柴胡)流(木香)清(黄芩栀子)利(郁金)通(大黄芒硝)活(桃仁赤芍)散(乳香牛膝金钱草鸡内金)
治胃:气(红参木香黄芪砂仁)食(莱菔子焦三仙)积(大黄枳实)痰(半夏茯苓)瘀(灵脂丹参三七)热(蒲公英连翘黄连)胃(鸡内金)
10、治皮论(血三乌凉健治燥)
血热湿毒通风痒
三蛇三白乌蛇姜(白花蛇草乌梢蛇蛇床子白鲜皮白芷白花蛇草姜黄)
乌蛇荣皮桃四桂
凉丹紫首蒺蛇藓
健肌四君葛透发
治皮玉屏麻桔芷(透表:麻黄桔梗白芷)
燥风入血皂穗翘(血分引经:皂角刺,荆芥穗,连翘)
【治皮细解】
清气热:龙胆草,夏枯草,栀子
清血热:丹皮,生地,紫草
活血:桃仁,三菱,莪术
化湿:白寇,佩兰,藿香,苍术,川朴,砂仁
渗湿:薏苡仁,茯苓,猪苓,木通,车前子,泽泻,滑石,瞿麦,金钱草
燥湿:黄芩黄连黄柏秦皮龙胆草白鲜皮苦参
通大便:川朴大黄
利小便:木通茅根
解毒:板蓝根菊花连翘银花蛇草
祛风:直接祛风:荆芥防风独活木瓜秦艽麻黄间接祛风:活血芎红桃;温经附子川草乌止痒:地肤白鲜蛇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