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表现二:谋求政治大国
1956年加入联合国; 70年代以后,日本以加强 “防卫”为名,大力发展 军事力量。20世纪末,日 本的军费开支仅次于美国 ,位居世界第二。日本军 队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 器装备,还在“国际合作 ”的名义下屡次向国外派 军。
2016-2017年日本成功跻身安理会成非 常任理事国
高福利的优点
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 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高福利的弊端
财政借贷和赤字增加
观念危机,滋生社会惰性
福利移民增加矛盾
过度高福利
影响社会社产
想一想?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能解决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吗? • 社会福利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有优 点也有弊端,可以缓和阶级矛盾,但是不可 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二阶段 政治联合
启示1
结合以上内容,分析战后欧洲 发展的趋势。你有何启示?
趋势:欧洲由分裂走向联合,由 对抗走向合作。 启示:合作共赢
二、美国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所占世界的比重(%)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工业生产 对外贸易 黄金储备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
启示3 结合战后日本崛起原因,用一 句话说出你的感受是什么?
感受:和平发展 …
活动探究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给我国实现 “中国梦”的启示有哪些?
•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实 施科教兴国战略;
• 2.进一步深化改革 ,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 3.积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等;
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钢生产 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 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2016届一轮复习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B.“经营者革命”——企业管理专业化
(1)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 过程的日益复杂,对企业经营者提出更高要求。 (2)表现: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经 营企业,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 控制力下降。 (3)作用: ①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②改变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 现了“新中间阶层”。 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答案】否。(1分)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国家 高福利高增长,有国家低福利低增长。 (3) 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 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 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论证皆可) (6分) 【答案】考生应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6分) 反对的理由,例如:①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 和成本;②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 支持的理由,例如,①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②二 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 长的局面。
(4)产业结构调整—— A.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含义: 高科技产业部门发展迅速,成为国 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第三次工业革命蓬勃发 展,成为当代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原因:(1)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2)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 多样化,推动了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B.美国“新经济”的出现
主要方式: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典型国家 是英法德)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日本) ③扩大政府开支大力投资科研与教育、政府 直接采购、广泛补贴出口以及利用税收、财政、 和金融等财政政策调整社会生产。(美国) 评价: ①利: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 生产和技术改造社会化,能容纳更大的生产力发 展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 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②弊: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 下的弊端。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3、90年代经济发展趋势 、 年代经济发展趋势
ks5u精品课件
工党执政后,政府掀起了国有化浪潮 把银行、电力、 政府掀起了国有化浪潮,把银行 材料一 工党执政后 政府掀起了国有化浪潮 把银行、电力、电信 钢铁、煤矿、铁路以及城市公用事业等收归国有, 钢铁、煤矿、铁路以及城市公用事业等收归国有,编制和实施国家 的经济计划;加强对财政、金融、 的经济计划;加强对财政、金融、贸易和部分生产领域的管理和控 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 制;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工党政府积极指导和调 节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战后初期英国经济的复兴。 节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战后初期英国经济的复兴。1950年,英 年 国经济增长率达到4%。 国经济增长率达到 。 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 材料二 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1979-1990)针对“英国病”症和滞胀经 )针对“英国病” 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首先,紧缩货币,抑制货币发行 首先, 济……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 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 首先 紧缩货币, 和流通,压缩公共开支,削减税收,控制通货膨胀。 其次, 和流通,压缩公共开支,削减税收,控制通货膨胀。……其次,推 其次 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第三,控制社会保障 第三, 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 第三 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 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政府削减了社会福 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 年度比1979—1980年度下降了 年度下降了10 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年度比 年度比 年度下降了 个百分点。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个百分点。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摘自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 摘自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 摘自黄安年
2023年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_1

2023年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2023年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要求学生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用图片或表格形式列出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情况,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图、表、数据等说明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重建柏林》和《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让学生从图表中直接感觉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步伐,并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战后西欧和日本为什么能够获得迅速发展?由此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明确要求学生标记并记住1、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成立于1993年。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2、20世纪70年代(20世纪晚期),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号经济大国。
(二)欧洲的联合1、帮助学生回忆欧洲国家在两次工业革命后的发展状况,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等内容,为帮助学生分析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做好铺垫。
2、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来分析。
主观条件是西欧国家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并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客观条件则是美国对西欧的援助。
当然,美国对西欧的援助是为了控制西欧,西欧接受援助则是有效地利用了这一外部条件。
工业革命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西欧在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甚至对外经济联系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为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有哪些?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共同原因: ①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 ②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 培养人才; ③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借鉴(启示): 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
在北京大学演讲
请你把《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与他 这段话结合起来探究: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基本概况怎样?
经济发展主要原因有哪些?你知道日本名列世
界前列的生产领域都有哪些吗?
1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基本概况:
①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持续高速发展,发展速 度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经济水平仅次于美国,成为 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重建后的柏林
战后的柏林街头 重建柏林
战重后,建一后片的废广墟的岛广岛
1
2
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 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 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重点: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 意义。
3
阅读思考
1、二战后西欧经济为什么能够获得迅速发展? 美国为什么要大力援助西欧?
22
原因 欧洲的联合 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 表现
西欧走向联合:欧共体
欧盟
经济迅速发展 日本的崛起
原因 概况
国际地位提高和政治欲望的膨胀
23
1、现在,很多欧洲人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 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能够反映这一观念转 变的标志是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大国崛起》则认为战后的改革为日本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现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成为现代日本的全新起点。日本经济在这个基础上迅速起飞,很快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九十年代,进入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原因(1)社会经济改革;(2)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3)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二、日本经济的发展
图三:二战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图四:
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组速发展。图三展示了战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持续高速飙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二号经济大国;图四显示日本在战后二十年多年里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位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榜首。
885
426
钢产量(亿吨)
270.3
117.O
汽车产量(万辆)
9 36.4
824.4
水泥产量(万吨)
11120.3
6405.6
表一欧共体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美国呈下降趋势。
表二1970年西欧在黄金外汇储备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美国,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尼克松总统在1971年的演讲中曾说:“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现在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世界第一流的国家,已经不再是力量超群的世界强国,世界上也不再只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和经济潜力方面来考虑时,就可以看到,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所以现在我们有了三个力量中心——美国、西欧和日本。要注意: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地位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表格版复习提纲】

③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西欧、日本经济发展
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①要积极对外开放,引进先进的科技成就;
②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保障内容
实行养老、医疗、失业、住房等保险以及教育资助等
制度建立
原因
①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时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原因
①东欧各国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尖锐
②受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东欧各国实行政治多元化
③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④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僵化,
剧变实质
从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苏联解体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催化剂
1991年,“八一九事件”加速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
开始时间
1985年开始改革
改革内容
①先进行经济改革,结果失败。
②后进行政治改革,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结果
引发人民思想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各加盟共和国分离趋势加剧,直接导致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
东欧剧变
概念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政权垮台,从社会主义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上加强了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
承认中国
建立同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建交
1950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加强。
赫鲁晓夫改革
地位
苏联的第一位改革家(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改革)
改革内容
战后国际关系史(第一编)

战后国际关系史复习(第一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美国,苏联,西欧日本,第三世界。
纽伦堡审判:战争罪(乙级战犯),破坏和平罪(甲级战犯),违反人道罪(丙级战犯)1945年11月至1946年9月,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24名战犯不足:德军参谋总部无罪,宽容了德国金融寡头和法西斯宣传机构。
东京审判五国合约“四,三,二公式”:1945年苏、美、英三国波茨坦会议,对意大利合约由美苏英法四国代表准备;对罗、保、匈合约由苏美英准备;对芬兰合约由苏英两国准备。
1947年2月在巴黎签署五国合约。
主要框架包括领土条约,政治条约,军事条约,赔偿条约。
五国合约是战后初期展示盟国合作延续的产物,也是大国力量对比与利益交换的现实反映。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雅尔塔会议曾决议分区占领和管制德国,并邀请法国参加管制委员会。
1948年4月,西方占领区三区合一,形成了苏联的“东占区”与西方三国的“西占区”的对峙。
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的改造(2007年简答)具体措施:整肃战犯;制定新宪法;解散财阀;农地改革;劳动立法;拆迁赔偿。
罗斯福的世界蓝图(2008年论述)强调大国合作,尤其是美苏合作;建立联合国;一套国际经济秩序的办法,控制国际贸易,金融和投资: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大西洋宪章》或《联合国家宣言》1941年罗斯福和丘吉尔在纽芬兰会晤后发表的联合宣言:“美、英两国不谋求领土扩张;反对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变更;在彻底消灭法西斯后,保障国际和平和各国人民安居乐业;实现公海航行自由……”乔治凯南的遏制思想1946年的《八千字电报》和1947年的《苏联行为的根源》:苏联传统的和本能的不安全感是其行动的根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其理论依据;苏联的政策目标是提供本国实力,削弱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力图扩大自己的实力范围;美国应把苏联当成对手而不是朋友;美国应竭尽遏制苏联势力扩大,并促使其内部发生变化。
为美国战后对苏战略产生重大影响,为杜鲁门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课标要求:
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比较英、法、联邦德国和日本四国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同点。
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
探究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采取的政策以及效果。
难点: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导入新课: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中,各国结合自己的国情逐渐形成了适合各自特点的经济运行模式,以此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
1.1945——1979年混合市场经济的形成
⑴政府: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
⑵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国家不采用经济计划的方式,而采用经济政策进行调控。
⑶经济措施:
①工党政策:
政府掀起国有化浪潮;加强对流通、生产领域的管理和控制;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
②保守党政策:
接受国有化现实,继续推行福利政策;同时加强私人企业经济,强调市场竞争的作用,
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活动。
⑷特征: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竟争相结合。
⑸效果:1950年英国经济增长率达到4%。
2.1979——1990年撒切尔政府的经济改革
⑴背景:石油危机导致经济滞胀。
⑵理论依据:放弃凯恩斯主义,改行货币主义政策。
⑶政策:
①国有企业私有化;②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减税、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
③谨慎地削减社会福利,减少财政赤字。
⑷成效:通货膨胀率下降,经济发展。
3.20世纪90年代英国经济发展趋势:“多市场、少政府”。
二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1.形成:1946年开始的法国三党联合政府。
2.特征:国有化和制定经济计划。
3.主要内容:
⑴扩大国有经济成分,使法国经济具有咯没浓厚的国家主导色彩。
⑵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对经济发展实行计划指导和调节。
这些计划是指导性而非指令性。
⑶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4.效果
1990年,法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列世界第四。
三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1.形成: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建立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
2.特征: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3.内容:
⑴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⑵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⑶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4.效果:
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60年代中期位居欧洲第一。
四 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
1.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形成
⑴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统治经济体制”。
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竟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制定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2.特征: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3.政府的主导作用
⑴实施产业政策,促使资源流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
⑵制定经济计划,引导企业决策和行为。
⑶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4.效果
⑴1987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⑵20世纪90年代,尽管出现“泡沫经济”,速度有较大下降,但是日本作为经济强国的地位没有动摇。
小结
作业
(1)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都体现出什么特点
A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自由放任主义
D 、大规模国有化运动
(2)英国人称“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是指
A 、经济发达,高枕无忧
B 、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战
后的西英国 混合市场经济 法国
联邦德国 计划指导型经济 日本
社会市场经济 政府主导型经济 共同
特征是国家干
C、军队强大,无惧外敌
D、大规模国有化政策
(3)影响1945-1979年英国政府经济政策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A、自由放任
B、凯恩斯主义
C、货币学派
D、供给学派
(4)70年代的石油危机沉重打击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受阻。
但却有一个国家安然渡过了这次危机,与其他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这个国家是
A、联邦德国
B、民主德国
C、日本
D、美国
(5)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最快的国家是
A、美国
B、联邦德国
C、英国
D、日本
(1)B (2)B (3)B (4)A (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