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桥 说课新5 - 副本

《桥》说课稿教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桥》。
接下来,我将从七个板块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本组教材以“他们令我们感动”为专题进行编排,从不同的侧面讲述了生活中感人至深的故事。
新课标中,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入境入情,学习文章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本文塑造了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文章构思新颖别致,情节跌宕起伏,设臵悬念,扣人心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可以说,无论是编排还是内容,本课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处于重要位臵。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再加上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我们学过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内容和形式都与本文极为相似,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读为主,读品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情感。
对于文中人物的情感,我的要求是:学生可以分析不出来,但必须能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难点为“理解题目的双重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内涵”。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小说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三维目标:1、掌握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以读为本,创设情境,在对比中理解人物高贵品质。
3、把握主旨,学习老支书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三、说模式好文章都有线索,它是作者构思巧妙的神髓所在,如果能在教学中引导孩子抓住那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藤蔓,一切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我的教学模式是:一线贯之,顺藤摸瓜。
即顺着“桥”这条线,这根“藤”,牵引出发生在桥上的事,以及故事背景:山洪;人物:“老支书”“群众”“小伙子”由事及情,进而品味文章的内涵。
2024年《桥》说课稿(精选7篇)

2024年《桥》说课稿(精选7篇)《桥》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
《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精读课文。
教学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
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也不容易联想到桥的深刻含义。
3、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2)、通过对文字的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进一步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把握,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难点为“理解题目的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引生入境,感悟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换位思考,自主探究等方法感悟文章中心,体会人物思想,领悟文章写法。
三、说课前准备搜集和了解生活中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四、说课时安排。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中的2、3项。
《桥》 说课稿

16课《桥》说课稿一、说教材《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感人的文章。
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文章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文中用了很多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本文的内容的特点,我设计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感受洪水凶猛。
三.说教法本篇课文,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①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抓住文中一些描写洪水的词语和句子想像面对死亡威胁的情景,让学生切实感受当时的生命垂危,形势危急,从而能更好地理解老支书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
②运用朗读法。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采用多种形势比读,如对比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从而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效果。
③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
四.说学法在初读课文,正音,读通课文,对一些难理解、难写的字词,重点指导读写,扫除学习课文中的障碍,发挥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作用,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文本。
在学生扫清生字词障碍的基础上,让学生更流利的读文,更好与文本对话,归纳出文章的大意,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再在这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去划出洪水凶猛的句子,再读一读从中去感受洪水来袭时的凶猛气势。
五.说教学流程(一)导入板块在导入板块,课一开始我是以多媒体展示桥的图片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全班齐读,再以谈话的方式进入本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桥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语文桥说课稿一、说教材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第 16 课。
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
该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文特点,并结合高年级段学生特征,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情感态度目标: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含义。
四、说教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
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悟情的过程中。
五、说学法:向学生传授“学法”。
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这是我这次说课的重中之重,在整节课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合理,并结合自己的优势声情并茂的朗读,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视频来感受形势危急,教师诵读。
交流:感动之一:第一次喊话老支书的壮举: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在这里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老汉的嗓音为什么沙哑了,试想之前发生了什么,让学生展开讨论,感受好汉的辛劳。
并第一次体会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的回答会比较肤浅,但我并不做回答。
通过“拥戴” “像一座山”体会威望如山、才沉稳如山、威严如山则、责任如山、大爱如山。
在指导朗读时,采用的是补白的方式,教师渲染气氛,师生合作完成。
感动之二:第二次喊话老汉的壮举: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桥》第二课时说课稿

《桥》第二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感动我们的人”,这些“感动我们的人”或者是为了别人活得更好,而舍弃自己的利益;或者是为了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桥》这篇课文正是老汉在生死面前的抉择,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灵。
本文以简短的语句,频频分段的形式,简炼而利索地勾勒出洪水来袭的迅猛,塑造出危(wei)险时刻果决指挥,舍己救人的老汉形象。
文章题目蕴含深意,构思新颖别致,语言简炼生动,字字句句震撼人心,让人读时身临其境,读后饱含热泪。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教学要求以及文本的特点,着眼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规律,本课拟定如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放肆”等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味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情感目标:体味老汉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精神,并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感受老汉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精神,体味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由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生字新词的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悟洪水之“猛”,情况之“险”;初步体味课文的表达特色。
第二课时主要抓住有关语句,体味老汉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精神。
总结课文的表达特色。
理解“桥”的含义。
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二、说教法。
由于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好表现的年龄阶段,又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和教师的语言,创设情境,拉近学生、教师、文本、及作者间的距离。
让学者、教者、及文中的人物同急同悲。
2、启示引导法。
教师精心设计研读性问题,“在来势迅猛的洪水中,大家争相逃命时,哪些事情是你没想到的?”让这个问题钩子深深钩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以“你有什么想问老汉的?” 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索。
《桥》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桥》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引言概述:《桥》是一篇获奖说课稿,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作者的独特创意和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五个部分对《桥》进行详细解读,分别是作者背景与作品背景、文本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作者背景与作品背景:1.1 作者背景:作者是一位资深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文学素养。
1.2 作品背景:《桥》是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创作的一篇教学说课稿,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文本分析:2.1 主题分析:《桥》通过描写桥的形象,探讨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2 结构分析:文章以桥为主线,通过对桥的描述展开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2.3 语言分析: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支持。
3.2 教学内容: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如朗读、讨论、写作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3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桥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主题的思考。
4.2 活动设计: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4.3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思考人际关系对自己的影响,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情商。
五、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桥》,学生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得到了提升。
5.2 教学收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反思和成长,提高了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5.3 展望未来:希望通过继续教学《桥》,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智慧,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对《桥》这篇获奖说课稿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独特创意和深刻思考,同时也能够体会到教学的魅力和意义。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教学实践有所启发,为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七课《桥》说课稿

教 学时 ,我 主要采 用 :1自主领 悟 ,合 大 山 ,在生死存 亡时挽救全村人 生命 的一 座 众 ,这就是一个共 产党员 的不徇私情 (板 书 )
作交流 ,师生互动 ,生 生互 动的方法 .2创设 靠 山。 (板书 :沉着冷静 )
难道老汉 真的就对 自己的儿子 这么冷酷 毫无
场景 ,借 助课件 ,抓重 点词句 ,用各 种形式
读 ,读写 结合 、入其境 界 ,评 品动 心 ,感受
学 生能体会 到老汉 的舍 己为人 (板 书 : 个 “吼”是着 急 ,吼出了一个父 亲的父 爱如
人物心灵 的美好 和品质 的高尚。
舍 己为人 )
山 (板书 :父爱如山 )
六 、说 教 学 程 序
这 一句话作 者用到 了三个 “!”我设计
首 先 ,梳理 上 节课 l 自然段 的学 再让学生发现老汉的喊话 是一个短语 (板书: 次着急 的朗读 ,感受作 为一个父 亲对儿 子深
习内容 ,用 “山洪咆哮 ,势不可 当,疯 了似 的 , 短语 ),是 本文 的一 个重要表达 特点 ,我 引 深地 爱 1
此时 我再设计 一个反复 引读 (水 已经爬
这节课 我的教学 思路 是 :复 习导人 整体 一 个对 比朗读 (出示 课件 )让学 生感受到用 上老汉 的胸膛里 ,老汉吼道—— 女生读 ,木
把握 , 自读 自悟潜心会 文 ,细读 品味突破难 “!”语气 才能表 现坚定 、斩钉 截铁 、果敢 桥已经在 发抖 ,在痛苦地呻吟 ,老汉 吼道——
解课 文 内容 ,体会 文章 思 想感 情。2)领悟 读 ,领悟老汉是一个怎样 的人 。 (课件 出示 ) 者 用 词 的 准 确 性 。
课文用 悬念 、短语 、比喻拟人等写 作方法和
《桥》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桥》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桥》是一篇描写桥梁建设的科普性文章,通过具体的案例和事实,介绍了桥
梁的种类、结构和建造过程。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内容丰富有趣,适合初中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桥梁的种类和结构,掌握桥梁建造的基本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普知识水平。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让学生了解桥梁的种类和结构,掌握桥梁建造的基本过程。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专业术语和工程原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桥梁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桥梁的作用和重要性。
2. 阅读:让学生阅读《桥》这篇文章,并结合课文内容,讨论桥梁的种类和结构。
3. 讲解:解释文章中的专业术语和工程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拓展: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桥梁建设的知识。
5. 练习:设计一些问题和练习,检验学生对桥梁建设的理解程度。
6.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对桥梁建设知识的记忆。
五、板书设计
桥梁建设
- 种类:梁桥、拱桥、索桥
- 结构:桥墩、桥面、桥台
- 建造过程:设计、施工、验收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桥梁建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兴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工程建设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湖北省咸丰县丁寨乡湾田民族小学覃柏洲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16课《桥》。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人们在山洪来临时都惊慌地涌向窄窄的木桥。
第二部分(第7~23自然段)写老汉为了让村民安全过桥,沉稳地指挥,牺牲了自己和儿子的生命。
第三部分(第24~27自然段)写洪水退后,一位老太太来桥边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这篇课文故事引人入胜,感人肺腑;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为此,针对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汉舍己救人的精神。
4、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色。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学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及感悟的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虽然学生的基础较差,但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而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课题桥的深刻含义也许更不容易理解。
3、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感知老党支部书记的感人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进一步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把握,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重点词句,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急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为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意思。
二、说教法、学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但对于本班学生来讲,大都基础较差,尤其阅读能力也较差。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引生入境,感悟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学会圈点勾划编写文段序号,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品析精彩语句,想象画面、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换位思考,自主探究等方法感悟文章中心,体会人物思想,领悟文章写法。
三、说课前准备:制作ppt、图片、MP3音画欣赏视频、哀乐等多媒体课件。
在准备这节课时,我通过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适合本课内容的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前前后后花了差不多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来制作课件,可以说是准备比较充分,但临到上课时却又显得丢三落四。
四、说课时安排:本课分两课时完成,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中的1、2、3项学习目标,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抓住重点词句感知老党支部书记的感人形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说教学过程:教学本课,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一)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简述教学程序,明确学习任务。
(三)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四)师生走进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五)深情总结课文,深化人物情感。
(六)课后拓展练笔,延续人物情感。
一、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ppt出示“98抗洪”图片,学生说说图片内容。
(1)武警官兵心系灾区人民——架起“连心桥”。
(2)党员干部心系百姓,“雪中送炭”——架起“爱心桥”。
(3)总书记深切关怀,领导与人民心连心——架起“幸福桥”。
(4)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党与人民共同架起“生命桥”。
2、过渡:是呀,洪水无情人有情,党与人民心连心。
在98抗洪抢险当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去聆听另外一段感人的故事——一位极普通的老村支书,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桥》。
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简述教学程序,明确学习任务。
1、ppt课件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有两项目标:(1)、读好课文;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完成课后第二题: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2、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如下问题:(1)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思考上面目标2三、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明确任务,自主解决。
我们先共同完成本节课的第一目标,读好课文;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时候,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读好后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2、读书指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3、学生练读。
开火车或者每小组读几小节(几个自然段)。
4、教师检查。
看大家是不是能做到老师刚才提到的要求呢?老师先想检查一下简单的,看看课文的生字词语,你们能不能读准。
⑴检查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Ppt课件出示以下词语: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⑵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指名回答,老师进行方法提示,并温馨提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怎样的情况下+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黎明时分,在一个小山村里,一位老村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村民们慌张逃命的情况下,沉着地指挥村民渡过木桥,自己和儿子被洪水淹没的事情。
)四、师生走进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1、感受洪水的凶猛和形式的危急。
(1)用——和~~~~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
(2)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大雨和洪水的?为什么这样写?(PPT课件出示有关比喻、拟人的语句)2、交流思考:你觉得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学生交流,老师板书:舍已为人、沉着冷静、威信极高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走进这位可敬的老汉,老汉是个舍已为人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ppt课件出示相关句子、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老汉的品质,同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指导。
)五、深情总结课文,深化人物情感。
1、祭奠英灵,渲染情感:请同学们带着对老汉的崇敬之情,用慷慨悲壮低沉的语气朗读课文结尾24—27自然段。
然后,全体师生起立,播放哀乐,向这位可敬的老汉默哀1分钟。
)2、课文总结,升华情感: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在党员和群众之间,老汉毫不犹豫地让党员站在最后,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
在亲人和乡亲之间,老汉毫不犹豫地从队伍中揪出自己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了乡亲。
在自己和儿子之间,老汉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儿子推上木桥,在最后的关头,他想把最后活着希望留给自己的亲儿子。
他就是这样一个一心为别人着想,唯一没有想到自己的人。
3、播放歌曲,结束课文: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像老支书这样的人有很多很多,我们不知道他(她)们是谁,但我们知道他(她)们是为了谁……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祖海演唱的音画视频——为了谁(MP3)来结束本课。
六、课后拓展练笔,延续人物情感。
1、指导书写: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书后有14个要求会写生字,大家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这些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得工整、美观。
2、课后作业:课后,请大家完成这几项作业:⑴书写课后的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⑶预习课后练习第三题,想一想,文章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在第二课时学习)3、拓展练习:木桥轰地一声塌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能喊出来,他会喊什么呢?(你不愧是我的儿子。
好样的,儿子,我为你骄傲。
儿子,我对不起你,请你原谅父亲吧!)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后进行小练笔,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机会,搭建了倾诉情感的平台。
我的说课完毕。
谢谢大家!覃柏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