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宣传资料全
春季呼吸道疾病预防知识

春季呼吸道疾病预防知识
春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主要因为气温变化大、花粉过敏、病毒传播等因素。
预防春季呼吸道疾病的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春季空气湿度大,容易滋生霉菌和细菌,因此要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清洁卫生,避免室内空气污浊。
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保持室内整洁,避免交叉
感染。
3. 饮食调理,春季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补充维生素,提
高免疫力。
4. 避免过敏原,春季花粉过敏患者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外
出活动,保持室内清洁。
5. 预防感冒,春季气温变化大,易感冒,要注意保暖,避免大
风和寒冷刺激。
6. 注重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
7. 避免接触病毒,避免与呼吸道疾病患者密切接触,注意个人
卫生,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总的来说,预防春季呼吸道疾病需要从生活习惯、饮食、个人
卫生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
的生活方式对预防呼吸道疾病至关重要。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春天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天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春天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脑、水痘、一般伤风、流行性伤风、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
呼吸道传染病要紧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流行性伤风
流行性伤风(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于冬、春天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该病暗藏期短,一样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临床病症为急起高热,全身病症较重,呼吸道病症较轻。
显著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消退等。
部份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
查体可见急性热病容,脸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
肺部可闻及干罗音。
发烧多于1~2日内达顶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病症随之减缓,但上呼吸道病症常持续1~2周后才慢慢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
预防方法
一、常洗手。
病毒能够在患者手摸过的地址存活3个小时,因此你应常常洗手。
二、办公室、居室多通风换气。
3、多喝水。
多喝水能够将病毒从你身上冲走,并避免脱水症的发生,而脱水症那么是伤风的并发症之一。
4、不要总揉你的鼻子。
揉鼻子容易把手上的病毒直接揉在你身上那个最易被传染上的地址。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防控知识:1.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菌滋生。
3.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增强身体免疫力。
4.锻炼身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5.避免接触病原体: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6.接种疫苗:根据当地疫情形势和疫苗接种政策,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
8.做好防护措施: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接触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9.及时就医: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10.遵守公共卫生规定:遵守公共卫生规定,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
1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如商场、车站等。
12.做好心理调适:面对疫情等突发事件,要保持理性、冷静,做好心理调适,避免过度恐慌。
13.增强免疫力:除了合理饮食、锻炼身体等增强身体免疫力的方法外,还可以通过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式来增强免疫力。
14.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除了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基本的个人防护措施外,还应该注意不乱摸脸、不随地吐痰等个人卫生习惯。
15.及时处理疑似症状: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并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指导。
总之,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从自身做起,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春、秋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宣传材料(doc 17页)

春、秋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宣传材料(doc 17页)春、秋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宣传资料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
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症状,或者突发高热、身上有出血点、头痛、喷射状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流脑有以下并发症:脑及其周围组织因炎症或粘连可引起第Ⅱ、Ⅲ、Ⅶ及Ⅷ对颅神经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大脑功能不全、癫痫等。
脑室间孔或蛛网膜下腔粘连可发生脑积水,后者又导致智能障碍、癫痫等。
经脑膜间的桥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炎后可形成硬膜下积水,多见于1-2岁的幼儿。
当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效果不满意,恢复期出现抽搐,喷射性呕吐,特别伴有定位体征,颅内压持续升高,以及发热等即应想到硬膜下积水的可能。
化脓性迁延性病变有结合膜炎、全眼炎、中耳炎、关节炎、肺炎、脓胸、心内膜炎、心包炎、睾丸炎等.流脑虽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
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氧的弱点,因此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
居室内的温度要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和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
让孩子多增加户外活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为适宜,以提高小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同时,在流脑好发季节,室内还可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
2.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
注意在流行期内,与流脑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员均应接种疫苗。
目前我国市场上供应的A+C群双价多糖疫苗,能有效诱导出抗体,免疫年龄在两岁以上的人群,次年不需要加强,3-5年后需加强接种。
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人们经历了漫长的冬季后,身体很难适应外界环境,免疫力相对较低,这使得病原微生物如病菌、病毒等有机会侵入人体,导致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学校人员密集,一旦出现传染病,更容易传播,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和研究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一、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方法。
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
此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
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
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护要点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护要点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如流感、麻疹、风寒等。
为了防止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以下是一些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护的要点。
1.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或患者后。
鼓励家庭成员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2.做好个人防护:在出行前戴上口罩,特别是在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工具上。
尽量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3.加强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可以打开门窗,增加室内外空气对流。
4.健康饮食,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加免疫力,以抵抗病毒感染。
5.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6.避免人员聚集场所:尽量减少或避免到人员聚集场所,尤其是封闭的室内场所。
7.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注意室内外温差,合理调节穿着。
8.防止交叉感染:使用纸巾、手帕等遮挡口鼻,咳嗽或打喷嚏时,避免向他人直接喷嚏或咳嗽。
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袖肘等,而不是用手遮挡鼻口。
9.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进行室内空气消毒。
10.注意废弃物处理:将纸巾、手帕等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放入袋子或垃圾桶,避免交叉感染。
1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面部清洁,多喝水,适当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12.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发烧、咳嗽、流鼻涕等,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检查和治疗。
总之,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主要包括个人防护、注意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增强免疫力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避免交叉感染和与患者直接接触。
此外,定期开窗通风、增加室内外活动、饮食调节等措施也是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最重要的是,如果出现症状或怀疑感染,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检查和治疗。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学校是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1、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
临床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打喷嚏、流涕、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粘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
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因此,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的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2、流行性感冒:又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流感病毒主要侵入呼吸道,临床上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与白细胞减少等表现。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主要经飞沫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
流感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冬春季发病率高。
本病起病急、病情重、传播快、病死率高。
发病初期类似感冒,症见流涕、咳嗽、头痛、发热等。
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项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病人在潜伏期末和急性期均有传染性,病原菌主要是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较高。
日常生活最简单的预防措施是“三晒一开”,即常晒太阳、晒被褥、晒衣服,居室常开窗通风,以达到杀灭病菌的目的,也可通过接种疫苗提高对“流脑”的免疫能力。
4、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侵入人体后2~3周发病。
临床表现以低热、畏寒、头痛、流涕、上呼吸道炎症、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春季是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尤其是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一、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同型病毒又分为若干亚型,如甲0、甲1、甲2、甲3等。
临床表现:流感病毒主要侵入呼吸道,但其毒素对全身器官有广泛的毒性作用,临床上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与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少数情况下病毒也可能进入血液累及全身而引起呼吸道以外的病理改变和临床征候。
体弱多病者易发生流感病毒性肺炎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其中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病毒在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
一般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流感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即流感患者在讲话、咳嗽或打喷嚏的过程中,将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排放到空气中被周围人群吸入而引起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
流感病毒常常发生变异,例如甲型流感病毒在人群免疫压力下,每隔2-3年就会有流行病学上重要的抗原变异株出现。
感染率最高的通常是青少年。
预防措施:流感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
隔离病人是减少传播的有效途径,隔离期为1周。
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公共集会,加强室内通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一中2015年春季传染病防治宣传栏第一期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宣传资料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
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
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一.流脑的预防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在春季流行。
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
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
暴发型起病急骤,常在24小时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者突发高热、身上有出血点、头痛、喷射状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流脑有以下并发症:脑及其周围组织因炎症或粘连可引起第Ⅱ、Ⅲ、Ⅶ及Ⅷ对颅神经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大脑功能不全、癫痫等。
脑室间孔或蛛网膜下腔粘连可发生脑积水,后者又导致智能障碍、癫痫等。
经脑膜间的桥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炎后可形成硬膜下积水,多见于1-2岁的幼儿。
当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效果不满意,恢复期出现抽搐,喷射性呕吐,特别伴有定位体征,颅压持续升高,以及发热等即应想到硬膜下积水的可能。
化脓性迁延性病变有结合膜炎、全眼炎、中耳炎、关节炎、肺炎、脓胸、心膜炎、心包炎、睾丸炎等. 流脑虽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
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氧的弱点,因此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
居室的温度要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和地面,使室空气新鲜而湿润。
让孩子多增加户外活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为适宜,以提高小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同时,在流脑好发季节,室还可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
2.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
注意在流行期,与流脑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员均应接种疫苗。
目前我国市场上供应的A+C群双价多糖疫苗,能有效诱导出抗体,免疫年龄在两岁以上的人群,次年不需要加强,3-5年后需加强接种。
3.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
在流脑流行季节,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
若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
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以防扩散。
4.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要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5.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
初春时节,尽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
流脑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五项●加强疾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并及早就近住院医治病人。
●对病人密切接触者,立即进行预防性服药。
●若流脑流行出现在过去未实施疫苗免疫或注射疫苗较少的地方,可对15岁以下未免疫的儿童应急接种疫苗。
●一旦发生流脑流行,应劝阻大型集会、串门访友或探视病人,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
●及时组织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如疫情发生在学校等人群集聚场所,要做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保持通风。
二、水痘的预防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
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
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容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
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一17天。
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
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
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
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主要预防措施: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 1天左右)。
4.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 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三、腮腺炎的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对两至十五岁的儿童威胁严重,常在幼儿园和学校中流行。
腮腺炎可因说话、咳嗽、打喷嚏而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少数也可以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间接传播,起病较急。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十六至十八天,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展,充塞于下颌骨和乳突之间,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并有轻度触痛,局部皮肤肿胀发亮,表面发热,但不发红,不会化脓,嘴、吞咽和吃东西时疼痛,吃酸性食物时局部更疼。
一般是一侧腮腺先肿,一至四天后另一侧相继肿胀,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因受累而肿大。
严重的还可见到下颌部、颈部甚至胸部前肿胀,这是由于舌下腺、颌下腺也受累的缘故。
患儿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严重者伴有发冷、恶心、呕吐、嗜睡、颈部发硬、昏迷或抽筋等。
肿胀在三至四天可达高峰,再持续四至五天后逐渐消退,六至七天后体温逐渐下降,经治疗,症状十天左右即可消失,并获得终身免疫。
腮腺炎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发现应用生丁、病毒唑,疗效显著。
中药可用紫金锭醋调局部外敷。
四、流行性感冒预防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该病潜伏期短,一般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临床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
显著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
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
查体可见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
肺部可闻及干罗音。
发热多于1~2日达高峰,3~4日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
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若人群对变异株缺乏免疫力,易引起暴发流行,迄今世界已发生过五次大的流行和若干次小流行,造成数十亿人发病,数千万人死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建设。
如何预防流感呢?1、常洗手。
病毒可以在患者手摸过的地方存活3个小时,所以你应经常洗手。
2、小心封闭的空间。
空气不好的办公室、教室等是很容易传染上感冒的地方。
因此我们应该做到每天让办公室教室等人多的空间多通风。
也可以用淡盐水使你的鼻子经常保持湿润。
3、大量喝水。
大量的水可以将病毒从你身上冲走,并防止脱水症的发生,而脱水症则是感冒的并发症之一。
4、不要总揉你的鼻子。
揉鼻子容易把手上的病毒直接揉在你身上这个最易被传染上的地方。
5、别老坐着不活动。
每天进行30—45分钟的有氧锻炼。
如散步、骑车、跳舞,都可以极增强你抵御感冒的能力,避免患上呼吸道传染病。
6、多吃维生素E和C。
维生素E在人的免疫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它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和植物油当中,所以那些不爱吃肉、吃油的人摄入得少。
他们需要补充一些维生素E类的食品。
维生素C有减轻感冒症状及程度的作用,所以可以口服一些,但别过量。
7、流感流行期间暂停集会,暂不探亲访友,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出门戴口罩。
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可用紫外线灯消毒,物理药片消毒或用熬醋熏蒸的办法预防流感,也可用中药预防,如口服板兰根等,据认为有一定效果,也有的吃点大蒜、喝点汤,也可能有预防作用。
8、流感病毒侵入机体以后是否引起发病,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营养不良和过度劳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的侵袭,因此平时要保持营养均衡和避免过度劳累,要有充足的睡眠,这是预防流感的基础措施。
9、一旦发生流感,主要是加强护理(发病后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如发热、头痛时给予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防止出现并发症。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1、教室、宿舍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
每次应在半小时以上。
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空气消毒方法。
建议各班指派专人负责教室及宿舍的开窗通风。
学校也会有计划的实施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
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
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
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春天人体新代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
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无论学习或其他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细节要注意。
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
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
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