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一、个案基本资料:

1、个案基本情况: 张 XX ,学生,男, 汉 1987.1 生 2003.12 入学 ,初中文化,党员,重庆合川人

2、来访者的个人成长历史:

来访者在家中时候, 学习成绩一般比较调皮, 属于老师眼中的反面人物, 上课只要求不打扰 到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就可以, 总体比较活跃, 思维比较广阔, 对某些东西也能够提出 自己的独到意见和见解,可以说是个三难学生。

升入初中以后, 由于受到的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 甚至有犯罪的倾向, 后经过家里以及学校 甚至公安相关机关的帮助教育下, 终于被亲情感动, 但还是很不情愿的开始了新的生涯—— 入学当兵,在学校中,初来乍到的时候,玩兴不改,后经历了学校的锻炼以后,逐渐改变了 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变得成熟和干练, 并成为了骨干, 并且顺利的进入了士官队 伍,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后调动到执勤学校, 表现的是很开朗活泼但是总是很担忧 的样子。

3、老师、领导反映: 该同志在工作、 生活、学习中都起到了积极带头的作用, 平时也看着比较外向开朗,不像是 有什么放不开的, 有时候比较夸大其词, 容易把一件小事扩大, 不停的用工作和与别人聊天 来掩盖什么,如果停下来的时候他会发愣!心事重重的样子。 本人多次表示没有什么, 在学 校上会尽职尽责,起到带头作用,但是怎么看都有什么事情隐瞒着我们。

4、同学陈述: 我们和他在一起很开心, 因为他会帮我们一起想事情, 并且常常带头作一些比较累、 的活。 而且和他在一起不会拘束和僵硬。 但是有时候还是经常会见他发呆。 么。

5、本人自述: “我个人没有什么, 该做的我都会好好的去做,请组织和老师、领导放心,

服的, 从小开始起我就是很独立的, 虽然家里面还有个姐姐, 但是她已经嫁出去了,

所以家 里面就只有两个老人在, 不过虽然都已经过了六十岁了, 但是他们的身体都还是可以的, 我 个人不是很担心。”在深一步的调查后,主诉把问题提出来了:

“……主要是对家里人的担

心,因为离家远了, 姐姐出嫁后不能够经常回家照顾老人,而姐夫又很不争气,总想靠歪门 邪路赚大钱,劝他也没有效果,还和我姐吵打。感觉比较困扰,又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过 程已经很长时间了, 从我入学开始就一直这样, 有些时候明知道这样不对, 但是没有办法摆 脱,只好把时间都尽量花在了工作和生活中,但是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继续担心……” 二、评估与诊断

1、 对当事人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的量表测试 采用量表进行了大概十分钟左右的测试,

2、 测量结果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 SAS 实得标准分为中度焦虑。其主要症状是时常感到紧张、害怕和担 忧,睡眠质量差,并伴有发呆的行为。

3 评估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焦虑案例以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 当事人平时的表现是很好的, 这个出于好强的心 理,即有很强的自尊心,一心期望自己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取得好的成绩,好强的性格 注定有强大的压力, 而家庭的影响应该是很深刻的, 从家庭情况看, 实际困难是不断的困扰 着他的,同时出于好胜的心理,

他不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软弱,

必须把这一切都压在心底,他

就会找别的东西来寻求代替,减轻痛苦, 像夸大其词,工作起来不顾一切等等,都是为了好

强的性格,但是这种身体上的劳累始终不可能改变现实当中给他困扰的源头, 所以其实压力

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由于得不到很好的宣泄,压力的积累只会越来越深从而产生更多的 焦虑,这种恶性

循环只会导致当事人的焦虑日趋严重。其流程为:

压力源(家庭)一一形成压力一一形成表现(感到困扰、痛苦)一一防御机制和逃避机制启 动(不去想,努力开玩笑、工作等等)一一结果(对压力没有丝毫抵御作用)一一从头再一 次 压力并没有被他的错误防御机制减轻,

实际并没有改变压力的积累!

甚至形成了消极的自我

认知评价。心理上承受更多额外添加的压力,焦虑症状将会更加严重。 导致焦虑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 (一八个体原因:

比较脏

问他都说没有什 有困难会努力克

总的说来,它是影响焦虑程度的个体因素,也是引起焦虑的主导因素。

(1 )、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焦虑程度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在

人的青春期由于激素及性格正在成熟等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焦虑水平明显的会很高。

(2)、认知水平能力。在学校和社会之间,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能够改变现状,焦虑的情绪就会加重。(3)、身体状况。由于过度投入到耗费大量体力的工作中,疲劳过度引发体质下降,经常失

眠更加剧了身体素质的变化,而身体上的疲劳很容易会转化为精神上的负担,直接导致焦虑

增加。

(二)、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学校的价值取向大体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具体到了小的方面就可以

看出很多的不同,有些甚至从表面看来就是背道而驰的,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社会

是复杂的,有它光明的一面,同时我们也不否认有它黑暗的一面。但是作为一个价值观、世

界观、人生观正在初步形成的青少年要学会正确对待矛盾的话,就必须有一个过程。在拜金

主义的面前,和奉献精神的面前,选择和认识的过程是个焦虑产生的高发期。

(三)、家庭因素

由于现实中距离的原因,而且缺少人照顾,导致了对父母的牵挂、担心,这是人之常情,他面前放着这个问题,所以直接导致焦虑的产生。还有就是来自直接的亲人姐姐的幸福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三: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针对求助者的上述情况,在咨询过程中既要注意求助者问题的解决,又要照

顾到他自身的特点而加以指导,使其通过并选用干预焦虑的有效方法(自信训练法、放松训

练法)来进行治疗,最终达到使其从焦虑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的目标。

2、最终目标,调整求助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起积极健康的良好心理。

四、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对抗焦虑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去除焦虑产生的因素。自信训练法针对的就是这类与焦虑产生有关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放松训练法就是用来缓解压力,最终减轻、治疗焦虑症的缓解手段。

2、责任和义务

遵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校校规的规定,履行咨询师助人自助和学校教育管理者不断

促进同学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同时学校同学有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和接受心

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3、时间和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 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为同学提供免费 服务。根据同学本人的实际情况,对该同学的心理咨询服务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第一阶段:着重从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和提高自信心方面来减轻焦虑程度, 大约需要一个半 月时间,每周一次,分六次进行 第二阶段:在改变其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焦虑中的生理变化,运用自信训练法、 放松训练法进行训练和治疗,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两次,共 12次 五、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调整认知阶段 (1 )、调整求助者的认知并提高自信心, 对待矛盾的原理,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 以减轻焦虑程度。在咨询过程中向求助者讲清正确 增强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 掌握重大应付生活中 关键还要通过自己的心理调 的困难的方法和技巧, 要让他明白要想真正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适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重新正确的面对。

(2) 、把重点放在认知改变上, 帮助求助者认清对社会或者学校期望过高, 荣心过强对心理健康的危

害。 (3) 、指导求助者进行自信训练,以促进心理的勇气。帮助他认识到:

不要被生活中的困难 所吓倒,生活必须要勇敢和正确的面对, 只有有了勇气,才可能真实的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4) 、指导求助者正确的因材而定, 在什么职位就做好什么职位的事情, 得,从身心上真正的接受学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观、和价值观 第二阶段:训练治疗阶段 在改变认知层面的基础上, 针对求助者在生活工作中出现的认知反应、 使用自信训练法、放松治疗法进行训练和治疗。 (1 )、自信训练法 求助者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掩藏得很深, 心深处对自己处理这个事情的能力的

一种否认。

自身好胜心、虚 正确对待奉献与所 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 这是为了掩饰自己内 譬如他这时就会找人不停的聊天, 一刻不停, 消极的自我暗示 不愿和别人说, 而且夸大其词,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 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自己是不行的。 是求助者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 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 经付出的努力。 自信训练就是运用交互抑制的原理, 通过时求助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来扭转消极 的自我意识,借此减轻或消除他的焦虑情绪。操作步骤为: 首先,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把所有的消极意识一一罗列,并给与认知,使求助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哪 些。 其次,与不合理因素进行自我质问、辩解。 从质问、辩解中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不合理性、危害性。明确了这些,就能在今 后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只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面对现实中的困难。 最后,通过一段时间反复的这种对抗手段运用, 利用反射原理使求助者养成不断地给与自己 好的暗示,对抗消极暗示,用这种行为主义的疗法最终替换掉消极暗示。 (2 )、放松训练法

采用放松训练法,主要是用来缓解因为过多的焦虑, 积压下来的消极因素, 放松疗法可以采 用正向的放松,也可以采用反向的放松。 可以通过想象一种放松的情景, 不再过度敏感。 使其精神萎靡不振,并减少其已 来不断的达到刺激大脑放松, 对此反应有更好的承受能力或

在他人指导与或者自我引导语的暗示下缓慢进行的, 在训练开始之前可以仰面躺在床上或者

舒服地坐在沙发上。常用的暗示语如下: “我呼吸很慢很深”,“我感到额头很清凉”,“我的

双手、双臂、双肩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腹部感到很温暖”,“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腿, 我的双腿感到冲和温暖”,“我的全身处于放松、舒适和平静的状态” ,“我的呼吸更慢更深, 我的头脑安详、平静”,“现在保持一分钟”,“放松和沉静现在结束,我的身体感觉到充满了 活力,我的精力感到特别地充沛”。 放松训练每天可以训练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 20-30分钟,长期坚持,可以让孩子注意力 [德国心理学家舒尔 大幅度提高,同时还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方法采用的是 茨]1932年《自生练习》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在整个焦虑的心理咨询治疗过程结束后, 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 的成效表示了满意,经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的效果, 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 主导因素当然还在于同学本人, 六、咨询效果评估 根据反馈的信息,随着咨询方案的推进和展开,上述咨询目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咨询对求

助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

1、 咨询者自我评估 “……现在觉得以前的自己总在逃避现实, 领导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 还需要学校、学校及 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如今已经不怕那些了,明白了自己身上不仅仅只 勇敢 肩负着一个小家,而且也同时深深的明白了祖国更需要自己, 的面对现实”

2、 老师、领导评估 这名同志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好像掩藏什么东西的样子了, 精神了。

3、 同学评估

“他现在睡觉很踏实,一天的我们还没睡着他就开始打呼噜了, 沟通了,觉得更开朗,更像他自己了。 ”

4心理测试评估 再次通过焦虑量表测试。根据其答题结果,其总分焦虑水平已经由原来的中度焦虑下降到了 轻度焦虑,同时由焦虑引发的各种心理、 生理、行为反应症状显著降低,焦虑情绪已经大为 减缓。 告别了以前脆弱的自己, 与其他同学的关系更融洽, 更有 睡得很香,并且开始和我们 一、个案基本资料: 1个案基本情况: 赵某某,男,汉,2005.12入学,1987.02生,高中文化,学生,团员,云南省双江县人 2、来访者的个人成长历史: 来访者家庭情况为:父亲病故,家里成员为母亲、爷爷、奶奶、姐姐(已经工作,但收入不 高)祖父母年老多病,在家中时候,由于家里就唯一的一个男孩,家里人比较宠爱,学习成 绩一般,但是属于老师眼中的反面人物,老师只要求他不打扰到课堂教学,总体比较内向, 思维有些迟缓,不喜欢和别人交往。后由于受到的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家人已经无法管理, 被高年的同 在考学的预考考过,但最后考学失败, 归队后积极性不是很 努力了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表现的是总是很压抑、情 所以被家里送到了学校, 很不情愿的入学当兵, 在学校经历了学校的锻炼以后, 学打骂,有了一定的思想包袱。 高,总想着考试复习那段时间, 绪低落的样子。

3、 老师、领导

反映: 该同志在工作、 比较胆小怯懦, 己的一切做好,

4、 同学陈述: 我们和他很少在一起,因为他不合群,沉默寡言而且一天唉声叹气的。问他都说没有什么。

5、 本人自述:

“从小开始起我就是很被宠爱的……在学校的时候, 由于体质弱,经常被老兵欺负,所以和

他们的关系一直都很不好,

到最后连同年兵都很不想交往了。

甚至不想再学校呆下去, 但是

家里人都很期待自己能够考上, 总想着考试复习那段时间, 努力了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感觉比较困扰,感到丢人,没用,自己是废物。现在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就觉得活着没有 意思,生活没有兴趣,对未来没有什么信心。 姐姐工作后不能够经常回家照顾老人,我就很

担心……” 二、评估与诊断

1对当事人进行了抑郁自评量表的量表测试 采用量表进行了大概十分钟左右的测试, 2、测量结果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 标准分得分为轻度抑郁,其主要症状是时常感到紧张、害怕和担 忧,睡眠质量差,食欲减退,并伴有情绪低落的行为。 3评估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抑郁案例以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 当事人平时的表现总体来说是很好的,

这个是出

于好面子的虚荣心理,一心期望自己在工作、 生活、学习中都取得好的成绩,好强的性格注

定有强大的压力,而家庭的影响应该是很深刻的, 从实际困难上看考学的失败是不断的困扰

着他的,同时出于可笑的虚荣心理, 他不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软弱, 必须把这一切都压在心底, 由于个体不

善于与外界沟通,

情绪就得不到宣泄, 越是不宣泄越是压抑, 越是压抑就越不喜

欢和人交往,这种恶性循环只会导致当事人的焦虑日趋严重。其流程为:

考学失败压力一一形成表现(感到悲观)一一防御机制和逃避机制启动(不去和别人交流, 怕别人笑话等等)一一结果(对压力没有丝毫抵御作用)一一从头再一次 压力并没有被他的错误防御机制减轻,

实际并没有改变压力的积累!

甚至形成了消极的自我

认知评价。心理上承受更多额外添加的压力,抑郁症状将会更加严重。 导致抑郁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

(一)、个体原因: 总的说来,它是影响焦虑程度的个体因素,也是引起抑郁的主导因素。

(1 )、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抑郁程度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在 人的青春期由于激素及性格正在成熟等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 抑郁水平明显的会很高。所以

经常在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男女很容易出现伤春悲秋的表现。

(2) 、认知水平能力。在学校和社会之间,看到自己的能力很弱小,开始否认自己的能力, 不能够很好的解释现状, 把一切归咎于外界原因, 不能够认识到自我的因素, 抑郁的情绪就

会加重。

(3) 、身体状况。由于来访者本人的体质虚弱,所以经常容易疲劳,而考学失败导致的经常 失眠更加剧了身体素质的变化,而身体上的疲劳很容易会转化为精神上的负担, 直接导致抑 郁的增加。

(二八环境因素 个体在对待选择和认识环境的过程是个焦虑产生的高发期,

生活、学习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

但好像是受到考学失败的打击,

平时看着

精神萎靡不振,心事重重的样子。本人多次表示没有什么, 在学校上会把自 请老师、领导放心。但是士气很低落。 由于在周围的环境都是很蓬勃的

学校生活,大家都是生龙活虎的模样,面对这种集体生活,特别是在学校最直接的打击,就 是老兵欺负下,形成了一种怕和躲避的习惯,

从一个被宠爱到平凡化的过程中,

他不能很好

的接受,而自己由于体质的原因不能很好的参与到广大集体活动中, 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就是在这个环境中,不断的脱离群体而更加显得孤独, 孤独就越逃避,逃避的最终后果就是

更孤独。

(三)、家庭因素

由于现实中对母亲的牵挂、担心,这是人之常情,从而使得他面前放着这个问题,必须要考 地很好的成绩,至少是考学考上才对得起家里人的期望,

高的期待面对挫折的时候就变成了

巨大无比的压力,所以家庭的压力是直接导致焦虑的产生诱因。 三: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针对求助者的上述情况,在咨询过程中既要注意求助者问题的解决,又要照 顾到他自身的特点而加以指导,

使其通过并选用干预焦虑的有效方法

(自信训练法、放松训

练法)来进行治疗,最终达到使其从焦虑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的目标。

2、最终目标,调整求助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起积极健 康的良好心理。 四、 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对抗抑郁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去除抑郁产生的因素。

自信训练法针对的就是这类

与焦虑产生有关的消极的自我暗示。 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

放松训练

法就是用来缓解压力,最终减轻、治疗抑郁症的缓解手段。

2、 责任和义务 遵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校校规的规定, 促进同学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 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3、 时间和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服务。根据同学本人的实际情况,

第一阶段:着重从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和提高自信心方面来减轻焦虑程度, 月时间,每周一次,分六次进行

第二阶段:在改变其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焦虑中的生理变化,运用自信训练法、 放松训练法进行训练和治疗,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两次,共 12次

五、 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调整认知阶段

(1 )、调整求助者的认知并提高自信心, 对待矛盾的原理,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 的困难的方法和技巧, 要让他明白要想真正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适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找回自己应该处的位置,重新正确的面对现实。

(2) 、把重点放在认知改变上, 帮助求助者认清对社会或者学校期望过高, 荣心过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3) 、指导求助者进行自信训练,以促进心理的勇气。帮助他认识到: 不要被生活中的困难 所吓倒,生活必须要勇敢和正确的面对,

只有有了勇气,才可能真实的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4) 、指导求助者正确的因材而定, 在什么职位就做好什么职位的事情, 正确对待奉献与所

得,从身心上真正的接受学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观、和价值观 第二阶段:训练治疗阶段

履行咨询师助人自助和学校教育管理者不断

同时学校同学有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和接受心

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 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为同学提供免费 对该同学的心理咨询服务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大约需要一个半

以减轻抑郁程度。在咨询过程中向求助者讲清正确 增强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 掌握重大应付生活中 关键还要通过自己的心理调 自身好胜心、虚

在改变认知层面的基础上, 针对求助者在生活工作中出现的认知反应、 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

使用自信训练法、放松治疗法进行训练和治疗。 (1 )、自信训练法

求助者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掩藏得很深, 不愿和别人说,这是为了掩饰自己内

心深处对自己处理这个事情的能力的一种否认。

譬如他这时就会找人不停的聊天, 一刻不停,

而且夸大其词,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 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自己是不行的。 消极的自我暗示

是求助者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 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 使其精神萎靡不振,并减少其已

经付出的努力。

自信训练就是运用交互抑制的原理,

通过时求助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来扭转消极

的自我意识,借此减轻或消除他的焦虑情绪。操作步骤为: 首先,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把所有的消极意识一一罗列,并给与认知,使求助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哪 些。

其次,与不合理因素进行自我质问、辩解。 从质问、辩解中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不合理性、危害性。明确了这些,就能在今 后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只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面对现实中的困难。 最后,通过一段时间反复的这种对抗手段运用,

利用反射原理使求助者养成不断地给与自己

好的暗示,对抗消极暗示,用这种行为主义的疗法最终替换掉消极暗示。 (2 )、放松训练法

采用放松训练法,主要是用来缓解因为过多的焦虑, 积压下来的消极因素, 放松疗法可以采

用正向的放松,也可以采用反向的放松。 可以通过想象一种放松的情景, 不再过度敏感。

在他人指导与或者自我引导语的暗示下缓慢进行的, 在训练开始之前可以仰面躺在床上或者

舒服地坐在沙发上。常用的暗示语如下:

“我呼吸很慢很深”,“我感到额头很清凉”,“我的

双手、双臂、双肩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腹部感到很温暖”,“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腿, 我的双腿感到冲和温暖”,“我的全身处于放松、舒适和平静的状态”

,“我的呼吸更慢更深,

我的头脑安详、平静”,“现在保持一分钟”,“放松和沉静现在结束,我的身体感觉到充满了 活力,我的精力感到特别地充沛” “我现在很有自

信走出抑郁的阴影了”

放松训练每天可以训练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 大幅度提高,同时还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方法

采用的是 茨]1932年《自生练习》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在整个抑郁的心理咨询治疗过程结束后, 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

的成效表示了满意,经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的效果, 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 主导因素当然还在于同学本人, 六、咨询效果评估

根据反馈的信息,随着咨询方案的推进和展开,上述咨询目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咨询对求

助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 1、 咨询者自我评估

“现在觉得以前的自己实在不懂事,

怎么会经历了一点点打击就受不了了呢?总在逃避现实

也不是个办法,如今已经逐渐适应不怕那些了, 明白了自己身上肩负着的重大职责,

告别了 以前脆弱的自己,勇敢的面对现实” 2、 老师、领导评估

来不断的达到刺激大脑放松,

对此反应有更好的承受能力或

O

20-30分钟,长期坚持,可以让孩子注意力

[德国心理学家舒尔

领导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 还需要学校、学校及 因此

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这名同志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离群索居的样子了, 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开始融洽、

个人也更有精神了。并且也会尝试着和周围的同学一起探讨、学习了。 3、同学评估

“他现在开始和我们沟通了,也开始和我们说话,打球了,觉得他变开朗了很多。 4心理测试评估

再次通过抑郁量表测试。 根据其答题结果,其总分焦虑水平已经由原来的中度下降到了轻度 抑郁,同时由焦虑引发的各种心理、 生理、行为反应症状显著降低,抑郁的情绪已经大为减 缓。

语言引发的焦虑和抑郁

一、 个案基本资料: 1个案基本情况:覃 XX ,男,壮,1988.11生,2005.12入学,初中文化,学生,团员, 广西省百色市人 2、 求助者的个人成长历史:

求助者在家中时候,学习成绩一般,身体健康,未曾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比较内向,胆小, 听话,在家人和老师眼中是个乖孩子,生活学习都一直很平淡,没有与人争斗的迹象。 入学以后,顺利的经历了学校的培训,并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在分配到执勤工作中去

后,由

于是广西少数民族,所以普通话很不标准,他的发音经常被同学们用来开玩笑, 急的想要改变这一事实, 但是越急就越出问题, 所以更加使得求助者陷入痛苦中, 展到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愿与人接触,尽可能的不说话,以此避免可能带来的嘲笑。 至到近来已经会躲着偷偷哭泣。

3、 老师、领导反映: 该同志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能够本本份份的。 但是很内向、孤僻,循规蹈矩而胆小怕事。 我们安排了一定的机会来改变他的这种状态,但是都没有成功。

4、 同学陈述:

我们和他在一起很好玩,

因为他会带给我们一些有趣的事情,

大家都拿他开玩笑, 并且确实

很好笑。但是很少有时候会见他发火。他这个人不喜欢和大家一起玩,和大家很合不来。 5、 本人自述:

“我个人没有什么别的, 该做的我都会好好的去做, 但是我最讨厌我的那些同学们,

他们一

起来学我讲话,我知道我的讲话很不标准, 因为我读书的时候,老师们都是用当地方言讲课, 没有人会说普通话的,所以我发音不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凭什么成为他们嘲笑我的把柄?

我也想尽快地把普通话说好,但是他们都不给我时间,只会取笑我。所以我躲着他们,

尽量

不和他们接触,但是天天执勤都在一起,而且睡在一个班上,他们时时刻刻都会逗我说话, 以此来取笑我。有些时候我甚至烦的想到了自杀, 我很努力的去改变我的发音。

但是没有效

果……” 二、 评估与诊断

1、 对求助者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量表测试 采用量表进行了大概十五分钟左右的测试,

2、 测量结果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 实得标准分为中度焦虑。

SDS 分数也达到了中度,其主要症状是

时常感到紧张、害怕和担忧,睡眠质量差,并伴有自杀倾向的行为。 3评估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案例以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

求助者有相当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平时的表现是很好 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自尊极强的人往往是伴随着同样强度的自卑,

只是被压在潜意识中,

更团结,整

求助者很焦

以至于发 甚

所以求助者不仅仅有很强的自尊心,还潜伏着极大的自卑心理,一心期望自己在工作、

生活、学习中都取得好的成绩,而生活环境的影响是很深刻的,自小接受的地方方言教育,一时

是很难改变的,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甚至不懈的努力,但实际困难是不断的在他改变过

程中,别人的玩笑变成了无情和无知的打击,困扰着他的每一个进步的脚印,同时出于好胜

的心理,他不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必须把这一切都压在心底,他就会找别的方法寻求代替,减轻痛苦,像沉默、不与他人交往等等,都是为了自尊心不再被打击的一种自卑感的表现,但这些不正确的方法不可能改变现实当中给他困扰的源头,所以其实压力并没有得到很

好的改变,反而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认知评价。心理上承受更多额外添加的压力,焦虑症状和

抑郁症状将会更加严重。以至于求助者甚至想到了自杀。

导致焦虑症和抑郁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一八个体原因:

总的说来,它是影响个体承受压力程度的主要因素,也是引起焦虑和抑郁的主导因素。

(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承受压力程度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在人的青春期由于激素及性格正在成熟等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承受压力的水平明显的会低

很多。

(2)、认知水平能力。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没有正确的心理对待别人的言论的压力,就会导致承受水平相当低。

(3)、精神承受能力。这个市个体差异中的先天决定因素,很难有所改变,就是心理学上所

说的气质,人的气质是先天的后天基本都几乎不可能有什么改变。每个个体的精神承受能力

是固定的,后天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转移压力,但是有个成长的过程,需要时间磨炼后形成的

阅历。

(二八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整个社会中,允许个体所在的群体区域的差异有很大的存在,并不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不存在专门的压力源,因为社会的广阔,容忍个体差异在一段时间里慢慢契合。而学校则是在整个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这里要求的是整齐划一,很多的东西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迅速的适应,没有任何借口拖延,而求助者作为个体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渡,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把这个差距弥补上。

(三)、家庭因素

在家里一直是家长眼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培养了他很高的自尊心,一旦被否定,

就会由极度的自尊变成了自卑。

三: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针对求助者的上述情况,在咨询过程中既要注意求助者问题的解决,又要照顾到他自身的特点而加以指导,使其通过并选用干预焦虑和抑郁的有效方法(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来进行治疗,最终达到使其从焦虑和抑郁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的目标。

2、最终目标,调整求助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起积极健康的良好心理。使得他有充足的勇气来面对和改变现实中的困难,正确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四、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对抗焦虑和抑郁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去除焦虑和抑郁产生的因素。自信训练法针对的就是这类与焦虑和抑郁产生有关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

训练治疗。放松训练法就是用来缓解压力,最终减轻、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的缓解手段。

2、责任和义务

遵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校校规的规定, 促进同学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 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3、时间和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服务。根据同学本人的实际情况, 履行咨询师助人自助和学校教育管理者不断

同时学校同学有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和接受心 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 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为同学提供免费 对该同学的心理咨询服务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大约需要一个半 第一阶段:着重从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和提高自信心方面来减轻焦虑程度, 月时间,每周一次,分六次进行 第二阶段:在改变其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焦虑中的生理变化, 放松训练法进行训练和治疗,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两次,共 五、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调整认知阶段 (1 )、调整求助者的认知并提高自信心,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程度。 运用自信训练法、 12次 ,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 要让他明白要想真 重新正确的

面 增强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

掌握重大应付生活中的困难的方法和技巧, 正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关键还要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 对。 (2) 、把重点放在认知改变上, 在咨询过程中向求助者讲清正确对待矛盾的原理, 者认清学校这个大环境, 自己是不能够改变的,必须学会适应,还有认清自身好胜心、 心过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3) 、指导求助者进行自信训练,以促进心理的勇气。帮助他认识到: 不要被生活中的困难 所吓倒,生活必须要勇敢和正确的面对, 只有有了勇气,才可能真实的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4) 、指导求助者正确的因材而定, 自己现在是什么状况, 就要接受现状,正确的面对缺点, 认清现实才能够去改变。制定相应的应对手段。 第二阶段:训练治疗阶段 在改变认知层面的基础上, 针对求助者在生活工作中出现的认知反应、 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 使用自信训练法、放松治疗法进行训练和治疗。 (1 )、自信训练法 求助者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掩藏得很深,

不愿和别人说,这是为了掩饰自己内

心深处对自己处理这个事情的能力的一种否认。 譬如他这时就会自己找个地方哭泣, 其实是 一种消极的暗示,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自己是不行的。 消极的自我暗示是求助者大脑皮层产生 保护性抑制,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使其精神萎靡不振,并减少其已经付出的努力。 自信训练就是运用交互抑制的原理, 通过时求助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来扭转消极 的自我意识,借此减轻或消除他的焦虑情绪。操作步骤为: 首先,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把所有的消极意识一一罗列,并给与认知,使求助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哪 些。 其次,与不合理因素进行自我质问、辩解。 从质问、辩解中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不合理性、危害性。明确了这些,就能在今 后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只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面对现实中的困难。 最后,通过一段时间反复的这种对抗手段运用, 利用反射原理使求助者养成不断地给与自己 好的暗示,对抗消极暗示,用这种行为主义的疗法最终替换掉消极暗示。 (2 )、放松训练法

采用放松训练法,可以通过想象一种放松的情景, 来不断的达到刺激大脑放松,

帮助求助 虚荣 对此反应有

更好的承受能力或不再过度敏感。 把自己想象在一群同学中,

不断的被人讥笑,但是自己是

如何大胆的反击对方,并且幽默的化解对方的笑话,并在嘲笑中学会把握时机更多、 更好的

训练自己的普通话。

在他人指导与或者自我引导语的暗示下缓慢进行的, 在训练开始之前可以仰面躺在床上或者

舒服地坐在沙发上。常用的暗示语如下:

“我呼吸很慢很深”,“我感到额头很清凉”,“我的

双手、双臂、双肩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腹部感到很温暖”,“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腿, 我的双腿感到冲和温暖”,“我的全身处于放松、舒适和平静的状态”

,“我的呼吸更慢更深,

我的头脑安详、平静”,“现在保持一分钟”,“放松和沉静现在结束,我的身体感觉到充满了 活力,我的精力感到特别地充沛”。

放松训练每天可以训练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 20-30分钟,长期坚持,可以让孩子注意力 大幅度提高,同时还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方法采用的是 [德国心理学家舒尔

茨]1932年《自生练习》 (3 )、现场锻炼法

在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领导及其学校都知道的情况下,让大家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的范 围,让求助者不断的被纠正,被激励,在大家共同帮助的环境中,不断的练习普通话。逐渐 增加勇气,克服胆怯、害羞等等不利于改进的情绪。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在整个焦虑的心理咨询治疗过程结束后,

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

的成效表示了满意,经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的效果, 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 主导因素当然还在于同学本人,

六、咨询效果评估

根据反馈的信息,随着咨询方案的推进和展开,上述咨询目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助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 1、 求助者自我评估

“现在觉得以前的自己总是没有勇气面对流言蜚语,

总在在逃避被人取笑这个现实,

经不怕那些了,可以告别以前脆弱的自己,勇敢的面对现实,

开心的和大家说话,

这些日子的训练,我的普通话已经基本发音准确了。我相信以后会和大家打成一片的。 2、 老师、领导评估

这名同志已经与其他同学的关系更融洽,更有精神了。 3、 同学评估

“他现在开始和我们沟通了,觉得更开朗,更能接受打击了, 像一个当兵的人了。 ” 4心理测试评估

再次通过焦虑量表测试。 根据其答题结果,其总分焦虑水平已经由原来的中度焦虑和抑郁下 降到了轻度焦虑和基本消除了抑郁症状,

同时由焦虑和抑郁引发的各种心理、

生理、行为反

应症状显著降低,焦虑情绪已经大为减缓。积极乐观的面对了现实生活。

患病引发的焦虑 一、个案基本资料:

1、 个案基本情况:邵 XX ,男,汉,1986.12生,2005.12入学,初中文化,学生,团员, 云南省腾冲人

2、 求助者的个人成长历史:

求助者在家中时候,无严重疾病史,从小比较开朗、活泼、但是很听话,在家人和老师眼中

领导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 还需要学校、学校及 因此

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咨询对求

如今已 并且经过

甚至还会和我们开玩笑了,更

是个乖孩子,生活学习都一直很平淡,学习成绩却很差,没有与人争斗的迹象。

入学以后,经历了学校的培训,但是这个时候由于水土不服,导致他患上了睾丸炎,在学校 基本没有训练,被分配到执勤学校后,由于疾病原因,被同学取笑,心中压力很大。后来在 执勤组中,依旧没有多少改变。 加之由于其本身普通话很不标准, 且有一定的口吃现象,他

的发音经常被同学们用来开玩笑, 求助者很焦急的想要改变这一事实,

但是越急就越出问题,

所以更加使得求助者陷入痛苦中。 3、 老师、领导反映:

该同志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基本能够本本份份的。但是很胆小怕事。我们安排他去医院 看病,但是病症没有得到治疗,

也尝试着改变他现在的这种状态,

但是都没有成功。准备下

一步把他放到后勤班,便于他的治疗和休息。 4、 同学陈述:

他就是在走路的时候, 示范很逗人笑,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个是疾病所导致的, 但是确实很好 笑。不免会和他开开玩笑,他这个人倒是很和善的,就是说话会有些吹牛, 但是很少有时候

会见他发火。 5、 本人自述:

“因为患了这个病, 所以不能够和大家一起搞训练、很好的执勤, 但是没有办法啊,我也不 想,看着他们的眼光,就有些很不对劲, 我的讲话很不标准, 有些急得时候就会说的有点结 结巴巴的,这些都被他们嘲笑了……” 二、评估与诊断

1、 对求助者的情况作了初步了解后,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的同时,核对青少年心理发 展学相关资料后,认定求助者拥有一定的焦虑症状。

2、 测量结果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 实得标准分为中度焦虑。其主要症状是时常感到紧张、害怕和担 忧,睡眠质量差。 3评估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案例以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

求助者有相当的焦虑情绪,

就是疾病。就作为疾病患者,其在心理上承受能力可以说是很好的。 惯了,自己也就会错误的认为我就是这么差劲了, 好也好不了了。

源头切断。

导致焦虑症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一)、个体原因: 总的说来,它是影响个体承受压力程度的主要因素,也是引起焦虑的主导因素。 (1) 、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

承受压力程度是高低有别的, 一般来说,

在人的青春期由于激素及性格正在成熟等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 承受压力的水平明显的会低

很多。

(2) 、认知水平能力。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没有正确的心理对待别人的言论的压力, 就会导致承受水平相当低。

(3) 、精神承受能力。这个是个体差异中的先天决定因素,很难有所改变, 就是心理学上所

说的气质,人的气质是先天的后天基本都几乎不可能有什么改变。 每个个体的精神承受能力

是固定的,后天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转移压力, 但是有个成长的过程, 需要时间磨炼后形成的

阅历。

(二八生活环境因素

学校要求的是整齐划一, 很多的东西无论是否愿意, 都必须迅速的适应,没有任何借口拖延,

现实当中给他困扰的源头 但是当一个人被漠视习 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把压力

而求助者作为患了疾病的个体的转变是一个更加困难和漫长的过渡, 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和空

间才能把这个差距弥补上。然而现实中,由于是处在正规班,所以工作和学习任务的繁重, 没有时间给病人予以很好的休息和赶上的时间。

(三)、承受能力因素 该案例中,求助者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但是相反的这个承受能力成为了别人误解的原因, 都会把这种承受力当作求助者是个无所不能承受的超人,进一步不注意到打击所造成的后 果,忽略的直接后果就是求助者必须承受日渐增多的打击压力。 三:咨询目标

1、 具体目标,针对求助者的上述情况,在咨询过程中既要注意求助者问题的解决,又要照 顾到他自身的特点而加以指导,

使其通过并选用干预焦虑和的有效方法

(自信训练法、榜样

训练法、改变环境法)来进行治疗,最终达到使其从焦虑和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的目标。

2、 最终目标,调整求助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起积极健 康的良好心理。使得他有充足的勇气来面对和改变现实中的困难,正确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四、咨询方案 1、 方法和原理

对抗焦虑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去除焦虑和产生的因素。自信训练法针对的就是这 类与焦虑产生有关的消极的自我暗示。

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

榜样训

练法就是用树立榜样来起到缓解自身压力压力,最终减轻、治疗焦虑症的缓解手段。 在减轻和去除了焦虑后,就需要用实际的环境来改变一些现实的困扰因素, 这就是改变环境

法,以此隔离开求助者与压力源的不断接触,提示周围改变对他的态度。 2、 责任和义务

遵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校校

规的规定, 促进同学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 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3、 时间和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服务。根据同学本人的实际情况,

第一阶段:着重从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和提高自信心方面来减轻焦虑程度, 时间,每周三次,分六次进行

第二阶段:在改变其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焦虑中的生理变化,运用自信训练法、 榜样训练法进行训练和治疗,大约需要半月时间,每周 6次,共12次 五、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调整认知阶段

(1 )、调整求助者的认知并提高自信心,以减轻焦虑和程度。

,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增强

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 掌握重大应付生活中的困难的方法和技巧, 要让他明白要想真正克 服心理上的障碍,关键还要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重新正确的面对。

(2) 、把重点放在认知改变上,在咨询过程中向求助者讲清正确对待矛盾的原理, 帮助求助 者认清学校这个大环境, 自己是不能够改变的,必须学会适应,还有认清自身好胜心、 虚荣

心过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3) 、指导求助者进行自信训练,以促进心理的勇气。帮助他认识到:

履行咨询师助人自助和学校教育管理者不断

同时学校同学有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和接受心 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 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为同学提供免费 对该同学的心理咨询服务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大约需要半个月

不要被生活中的困难

所吓倒,生活必须要勇敢和正确的面对, 只有有了勇气,才可能真实的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4)、指导求助者正确的因材而定, 自己现在是什么状况, 就要接受现状,正确的面对缺点, 认清现实才能够去改变。制定相应的应对手段。 第二阶段:训练治疗阶段

在改变认知层面的基础上, 针对求助者在生活工作中出现的认知反应、 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

使用自信训练法、放松治疗法进行训练和治疗。 (1 )、自信训练法

求助者在日常生活中大大咧咧的表现,

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和消极防御,

自己由于疾病所

以是不行的,做什么都赶不上别人。 消极的自我暗示是求助者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 妨

碍正常的认知活动,使其精神萎靡不振,并减少其已经付出的努力。 自信训练就是运用交互抑制的原理,

通过时求助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来扭转消极

的自我意识,借此减轻或消除他的焦虑情绪。操作步骤为: 首先,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把所有的消极意识一一罗列,并给与认知,使求助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哪 些。 其次,与不合理因素进行自我质问、辩解。

从质问、辩解中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不合理性、危害性。明确了这些,就能在今 后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只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面对现实中的困难。 最后,通过一段时间反复的这种对抗手段运用,

利用反射原理使求助者养成不断地给与自己

好的暗示,对抗消极暗示,用这种行为主义的疗法最终替换掉消极暗示。 (2 )、榜样训练法

采用榜样训练法,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不断的刺激大脑达到放松, 有了榜样就有了动力, 以病痛中的张海迪、霍金等等人物事迹作为勉励自己的榜样, 这样才能给求助者找回治疗身 体病痛的信心。 (3 )、改变环境法

在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领导及其学校都知道的情况下,由咨询师给出建议,让老师、领 导安排求助者换成通讯员, 不再参与训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病

痛, 间,让大家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的范围, 摔的场景出现,在大家共同帮助的环境中,逐渐增加勇气,克服胆怯、 的情绪。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在整个焦虑的心理咨询治疗过程结束后,

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

的成效表示了满意,经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的效果, 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 主导因素当然还在于同学本人,

六、咨询效果评估

根据反馈的信息,随着咨询方案的推进和展开,上述咨询目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咨询对求

助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 1、求助者自我评估 “现在能够好好的治疗病痛,

大家都不再取笑我了, 以前总在在逃避被人取笑这个现实,

今已经不怕那些了,可以告别以前脆弱的自己,勇敢的面对现实,开心的和大家说, 信会很快治好这个病症的。以后会和大家打成一片的。 ”

2、 老师、领导评估

通过调动环境以后,这名同志明显精神多了, 并已经与其他同学的关系更融洽, 更有精神了。

3、 同学评估

“他现在开始和我们沟通了,觉得更开朗,更能接受打击了, 像一个当兵的人了。 ”

让求助者在休养中培养自信和自尊, 减少和同学相接触的时

避免破罐子破 害羞等等不利于改进

领导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 还需要学校、学校及 因此

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我相 甚至还会和我们开玩笑了,更

4心理测试评估

再次通过焦虑量表测试。根据其答题结果,其总分焦虑水平已经由原来的中度焦虑下降到了轻度焦虑基本消除了症状,同时由焦虑和引发的各种心理、生理、行为反应症状显著降低,焦虑情绪已经大为减缓。积极乐观的面对了现实生活。---

一例社交恐惧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王女士,女,2 7岁,北京市人,本科学历,未婚,社会经济地位中等,广东某国际贸易公司财务部职员。无家族精神病史,无器质性伤病史,无不良嗜好。

王女士是独生女,父母在外交部驻外大使馆工作。从出生3个月起,父母就连续出国工作8

年,回国后虽然在外交部机关工作,也是经常有出国任务。王女士从小与外祖母生活,很少

能和父母在一起。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外祖母对欢欢百般呵护,很怕王女士发生问题,经常

是千叮咛万嘱咐要注意安全、别遇上坏人。从上幼儿园到小学毕业,都是由外祖母或保姆接送;从家到学校到回家,十多年两点一线不让接触外界。王女士在幼儿园时就不爱合群,性

格温顺、听话,胆小孤僻。上学后学习用功,成绩优秀,成绩稍不理想就着急、烦恼;喜爱文学和绘画;家里藏书很多,有时间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阅读,读了上百篇中外小说名著。就是不爱与人交往,从中学到大学毕业,也没有几个要好的朋友。

在大学5年的校园生活中,人际交往问题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变。与同寝室的女同学关系紧张,

经常为琐碎小事产生矛盾。有些男同学主动来试图接近她时,她经常采取冷淡的态度,认为

他们会有不好的企图。临毕业时,她对一个外班的品学兼优的男同学有好感,聊了几次天,觉得很合得来,就鼓足勇气约他周末去公园玩,没有想到他以论文没有写完婉转地拒绝了。

这使她非常气恼,男人都是假情假意,再也不想理他了。后来从别人那里得知他在原籍已有女朋友后,她对他又有了非常强烈的崇敬感,懊悔自己没有能早些认识他。还感到自己冒失

地去约会他,被他拒绝是一个天大的耻辱,心里又想他又怕见到他。白天,在校园从宿舍到

教学楼的路上或食堂里,诚惶诚恐地搜索着他的身影;夜晚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他的音容笑

貌,经常自编自演地遐想着与他聊天、散步、郊游,甚至抚摩他的身体、他的敏感部位,与他同床,两手不自觉地伸向自己的乳房和下身。一想到此,她就心慌意乱,面红耳赤。

可是在内心又深深谴责自己怎么会这样无耻下流,为此忍受了2周的烦乱与失眠。平时很正

常的例假不知为什么也错后了10天。整天害怕,怀疑自己是不是怀孕了,如果真的怀孕了,

那太丢人了!只有一死了之。看到别人有意无意看自己时,就觉得他们一定知道了自己的“丑

事”而马上逃避开对视的目光。

一天在食堂排队买饭,听到有人在背后小声叫她,回头一看,正是那个男同学。对视着他的

眼睛,她感到心慌意乱,面红耳赤,就像自己****站在众人面前一样无地自容,马上低头跑回宿舍大哭了一场。

她没有参加毕业典礼的合影和会餐,也没有和同学们主动联系过。

毕业后由亲友介绍,2000年初来到现在的公司工作。开始的半年多时间,她感到离开了让自己窘迫、蒙羞的大学环境,心情还好,工作也比较顺利,与同事关系方面,虽然交往面比较小,但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有一次,上级公司财务监理来进行常规财务账目审查,欢欢不知为什么非常紧张,本来账目很清白,但在回答监理的提问时结结巴巴,面红耳赤。领导知道后找她问话,也出现这种

情况。从此,她怕见到领导,怕上级来检查,怕与同事近距离的目光对视,怕开会发言,甚至不愿到食堂就餐,和以前不愿进校门一样不愿进入公司的大门。明知没有什么可怕的,

就是控制不住,生活和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心理测验结果:

1、EPQ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测验结果:

验P量表E量表N量表L量表

分4 6 21 6

T 分45 40 70 75 2、SCL —90症状自评量表测验结果: 总分:230总均分:2.67阳性项目数:67阴性项目数:23阳性症状均分:3.5 因子分(正常人上限2.5分)因子因子分1、躯体化2.3

2、强迫症状 3.0

3、人际关系障碍3.8

4、抑郁2.5

5、焦虑3.3 因子因子分1、敌对2.3

2、 恐怖3.9

3、 偏执1.7

4、 精神病性 2.2

5、 其它1.7 二、主诉: “上大学期间有过一次短暂的暗恋,虽然我与他之间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我从此以来不敢 与别人目光迎视,开始是不敢对同班女同学的目光对视, 后来发展为对班里男同学的目光也 不敢对视,进而对与自己年龄相当的男性和女性的目光都不敢迎视, 怕他们知道了我的丑事,

认为我的目光是不正常的,为此深深地陷入痛苦之中。 ”

“离开大学环境,到了工作岗位,以为换了一个环境可以摆脱不敢与别人对视的苦恼,但 仍然没有什么大的改观,又出现了这种情况。特别是害怕领导的目光对视, 共场合和社交场合,自知这是一种病态,但是又无力摆脱,十分痛苦。 ” 有时害怕出入公 “我至今还没有正式地谈过恋爱,亲友介绍了几次,我都没有勇气去见面。 “自己也曾看过不少关于心理治疗方面的书籍, 也知道这种症状叫做社交恐怖症, 是心理问 题造成的。我下决心要改掉,但是一到实际生活中就常常不是那么回事了, 怕别人看出自己 的目光和表情不自然, 怕人家怀疑自己有不道德的想法和行为。 有一段时期感觉好一些, 过 后又犯,总也摆脱不了这种阴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自己连别人的目光都不敢对视,

在社会中生活呢?” 那怎么能 “我听说心理咨询可以治疗社交恐怖症, 但是几次下决心来咨询, 都没有敢来, 敢看咨询师的目光。” 我怕也会不 三、观察印象: 动作缓慢,神情紧张疲惫,多汗,低头、目光游移、 躲避对视,话语少,低语调、 断续,开始交谈时语音有颤抖。思维、逻辑有层次,衣着得体、化妆适度,有礼貌、频繁使 用敬语。 语速稍慢、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 但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人交往困 难,将应对窘迫不合实际的夸大,惧怕与领导交谈,不敢对视别人的目光。在上述交往中, 求助者害怕在人面前面红耳赤、语无伦次,伴有显著的心悸、气短、出汗,紧张焦虑和植物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与近期目标:缓解求助者的紧张焦虑,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 部分恢复其社会功能。

(2 )最终与长远目标:帮助求助者理智地认识客观现实,取代非理性观念,愉悦的接纳自 己,建立对社会生活的自信心,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 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尽可能地全面恢复社会功能。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一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 无论是回避的行为倾向还是人

际关系的紧张,都是因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而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模式, 都是在其成长经

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

不断习得和形成的。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

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

而行为的不

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

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

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 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极易导致逃避社会现实,自我封闭的结果。

求助者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焦虑性人格基础让该求助者更加敏感地捕捉人际交往中的他人评 价因素,对现实的认识过分偏颇于不幸和担忧,

并感受其带来的紧张和焦虑。其注意力全部

集中于身体的恐惧反应上, 或自认为存在窘迫的身处环境中, 失去了洞察内在感受和外在现

实的能力。

要改变求助者原有的情感体验、

情绪反应、处世态度和行为表现,需要从该求助者对客观事

神经症状。为此,该求助者对自感难以应付的人际交往和预期事件采取反复持续的回避行为。 持续时间长(最近一次从去年10月至今),恐惧内容泛化。病史初起可追述到幼年期, 有焦

虑性人格基础。该求助者对上述症状有病感,认为不可思议,但克制不住,主动求治。在既 往病史中,未见该求助者酗酒、 药物中毒、脑外伤史。医院检查结果排除脑及躯体器质性病 变引起的病因。EPQ 心理测验表明,该求助者有抑郁质倾向,易焦虑、紧张,对刺激反应 过度。SCL-90分析结果,总分230;阳性项目数67;强迫症状3.0;焦虑3.3;人际关系3.8; 恐怖3.9;均超过正常人上限,其他因子分数阴性。综合上述资料,可排除精神疾病。 该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属于神经症性障碍社交恐怖症范畴。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惧怕在正常人际交往场景中的近距离目光接触,有意回避,行为退缩,影响社会功能; 2、 夸大潜在危险,过分关注自身躯体症状,联想中引发紧张和焦虑,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 3、 自知恐惧感过分,不合乎情理,但不能自控与消除,有苦恼、痛苦体验; 4、

不能接纳自己的弱点,缺乏自信,失去生活目标。 适应职场人际环境,

物的认识着手,了解其对生活状况的感知和思维模式,从中发现错误思维和认知扭曲是如何

建立起来的,引导求助者逐步以客观积极的思维替代消极扭曲的思维,走出原有的循环误区。

由于求助者有较多的躯体感受经验,这些经验被求助者不恰当的用以支持错误的认知。因此, 在进行认知治疗的同时,辅以行为治疗,以缓解焦虑,重新建立认知和行为的联系,逐步纠正行为偏差。

鉴于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异常内容,以及其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领悟能力,另外,求助者目前

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2、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精选文库

4、探寻改变意愿;

(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 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避免双重关系(尽量 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 ,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

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 )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 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

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

(7 )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 1小时。

咨询收费: 门诊收费咨询:周一至周四每小时 268元,周五至周日每小时 网上收费咨询:周一至周四每小时 168元,周五至周日每小时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2005年8月7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做EPQ 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和 SCL —90症状自评量表测验,同时了解成长过程,

尤其是长期养成习惯和发生的重大事件;

3、确定咨询目标;

4、摄入性交谈,鼓励、启发其倾诉,以倾诉宣泄为主,辅以认知性引导,收集临床资料, 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做出初步问题分析,让其理解“我为什么会这样?” 368 元。

268 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