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局》
《鬼谷子的局》告诉你,庞涓为什么会败于孙膑,惨死于马陵道

《⿁⾕⼦的局》告诉你,庞涓为什么会败于孙膑,惨死于马陵道读《⿁⾕⼦的局》感触最深的是在礼乐败坏的战国,狡诈与正直的较量,阳谋与阴谋的对决,到底谁是谁⾮,最后⿅死谁⼿,有时会很迷茫,有时⼜觉得明朗。
在那样⼀个天下列国混战的时期,有时很难⽤现在的标准去评判当时的⼈,当时的事,本⽂仅从庞涓与孙膑的较量,来看看正义与阴谋的对决。
1、庞涓与孙宾曾是⼀对患难兄弟在平阳之战中,庞涓亲眼看到魏兵攻陷平阳后屠杀⼿⽆⼨铁的百姓,因看不过魏军的⾏为,⼀箭刺死追杀孙宾的魏卒,⾃⼰也⾃此离开魏军,这是庞涓与孙宾第⼀次相遇,也是他俩相爱相杀的序曲。
平阳之战后,⽗亲孙操战死,祖⽗孙机也死于平阳瘟疫,孙宾被墨者指引,决定到云梦⼭拜⿁⾕⼦为师,半途却遭遇⼩偷,钱财被窃,吃饭时被店伙计羞辱,却被同在店中的庞涓相助,两⼈⾔语相投,成为好友。
孙宾陪庞涓潜回⼤梁,营救被囚于上⼤夫陈轸府中的⽗亲,没想到两⼈却被陈轸的管家设下圈套围捕,双双被投⼊牢狱。
孙宾本是局外⼈,并且是名门望族之后,魏惠王和陈轸都不愿为难于他,可是孙宾却不愿丢下庞涓,⾃⼰离开监狱,坚决要在狱中与庞涓⼀起吃苦受罪,庞涓感于孙宾的⾚诚之⼼,两⼈在狱中义结⾦兰。
后来经监牢掌囚⽩虎暗中相救,两⼈脱离险境,离开⼤梁,结伴共赴云梦⼭,⼀起拜⿁⾕⼦为师。
张仪曾评价庞涓说,”此⼈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真是⼀语中的。
2、庞涓⾃私独霸的⼼态渐渐显露庞涓、孙宾⼊了⿁⾕⼦门下,⼀块跟随⿁⾕⼦学习兵学之道。
孙宾是⼀个厚道、纯真之⼈,⼀⼼⼀意跟着师⽗学习兵学,他的愿望的是天下太平,政治昌明,⽿不闻战⿎之声,⽬不睹烽⽕之警,众⽣和睦相处,百姓安居乐业,各享天伦之乐。
因此孙宾学习兵学只是为了防守,只是从天下苍⽣幸福安乐出发,⼼中开阔,所思所想更为全⾯,思考更为谨慎。
庞涓学习兵学可不如孙宾这么单纯,他的梦想是辅佐天下明主,统领百万雄兵,战必胜,攻必克,威服列国,称霸天下,建不世之功业,留英名于青史。
《鬼谷子的局》读后感1000字

第一次阅读历史题材的书籍,感觉还是比较特别的。
其中的人物,或多或少会在过往的历史教材中有所了解的,于是,那些熟悉又陌生的人物形象,就生动的展现在了眼前。
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这些史书上的人物,均是跃然纸上。
历史的洪流里,永远是波涛翻滚的,而在其中,战国时期算是最为汹涌之一。
诸侯争霸,天下分崩离析的棋局下,暗藏着种种尔虞我诈的陷阱。
身为臣子,步步思量,寻求自己国家的利益最大化;身为诸侯,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坚守本心,走上统一天下的道路。
《鬼谷子的局》便是围绕着这样的一切铺展开来的,虽然只是看了第一部,确是为那背后酣畅淋漓的棋局所折服。
从来都不喜欢历史中的战国的,虽然其中有着各路英雄豪杰逐鹿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战争终是会让大地尸横遍野的。
没有长角逐之战的背后,都是充斥着无数黎明百姓的背井离乡,甚至是家破人亡的,没有人愿意成为亡国之人,没有人愿意生离死别。
只是在那样的年代,执政者大多数漠视平民的生死,平民不过命如草芥罢了。
《鬼谷子的局1》中,我同样是看到了这样的情形,当魏人攻破平阳城时,便是肆意的屠杀,只为屠尽反抗的、不反抗的男女老少,平明百姓。
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这样的一切,无疑是气愤的。
但魏国的失败,也或许正因为此,一味的追求霸权,一味的漠视生命,他们得到的是一时的痛快,失去的却是民心,也更加燃气了众国反抗的决心与斗志。
其实《鬼谷子的局》中人物众多,仿佛读的是历史,却又放大了斗智斗勇,角逐的成分,更加增添了演绎的色彩。
第一部中,主要是《秦魏斗法,河西血战争霸主》,全篇的人物很多,有无数的计谋在其中融合交织。
真正出彩的不是那些上位者,而是在众多势力之下,周旋期间的谋士、门客。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为自己效力的势力谋划,在战国这个时代背景下惊险博弈,令整个大局形式多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追随的对象,或是利益或是感情,他们用自己的学识智谋,出谋划策,造就了每一个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局面。
乱世纵横———《鬼谷子的局》

乱世纵横———《鬼谷子的局》写在前面的废话不晓得有没有人发现,呆呆已经很久没有写过读后感了,因为最近读了一部超级长的小说,叫《鬼谷子的局》,新编版一共有十本。
按照呆呆以前的习惯,可能会看完一本写一篇读后感,但是最近实在太懒了,所以决定这十本只写一篇读后感。
全书梗概这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是个小说,小说,小说,重要的事情多说几遍,所以它会有些“神化”,情感侧重。
故事从魏惠王召集诸侯会盟开始,昭示天下已经开始礼崩乐坏,周天子约等于无,天下诸侯相继南面,天下即将大乱。
随巢子如鬼谷请求鬼谷子解天下纷乱,拯救天下苍生,鬼谷子本不想参与,一心向道。
后苏秦、张仪、孙宾、庞涓四人求拜鬼谷子为师。
鬼谷子以这四人下天下这盘棋,四人下山,纵横捭阖,以各自的力量,寻求天下安稳。
庞涓重杀戮,张仪主张一统,使秦一统天下,苏秦主张诸侯相安连纵六国制衡暴秦,孙宾用兵之道在于止戈。
最终四人终于正面对抗,故事以庞涓之死落下帷幕。
1 人才纵观全书,我觉得最具才干的人其实是秦惠文王嬴驷。
其实无论是他爸秦孝公嬴渠梁,还是嬴驷本人,他们都不仅自己智慧超群,且善于用人,在那个诸侯争霸的年代,也只有这二人,是有天下这个概念的,真正有要一统这个想法的,思想超前。
原本秦国是十分弱小的,被邻居魏国抢了阴晋,后来秦孝公任用公孙鞅变法,秦国得以强大。
公孙鞅原本是在魏国的,可惜魏侯脑子不灵光,整个战国时期,最不识人的就是最先南面的魏惠王魏罃,几乎使其他国家强盛起来的人才,都是被魏罃赶走的。
后来这个魏罃知道自己瞎,不会用人,然后就看到厉害的人就用,但是他这人不会用人,反正魏罃是整个战国时期,最傻帽的,动不动就被人耍的团团转,魏国从开始到最后,越来越穷,越来越穷,本来相国白圭攒下来的钱,全被魏罃给败光了,最后庞涓打韩国的时候,甲胄粮草都是和秦国借的。
魏罃的反面就是秦惠文王嬴驷,嬴驷超级会用人,运筹帷幄其实不输苏秦、张仪,无论治国还是打仗,都是一流。
用人简直出神入化。
鬼谷子的局

●纵横术不是呈一时口舌之辩、转丸其辞的诡 辩术,而是融道(原则)、法(方法)、术 (技巧)为一体的经典的人类行为理论。
1.捭阖术
捭阖术是以事物和人物的阴阳类 别为法则而展开的言谈语默之术。其 目标是料对方之实情,最大限度地获 取对方的信诚。所谓“捭之者,料其 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捭”的字面意思是开、言,引申为 使之开口说话,或者说服对方接纳己 方观点。故曰:“捭者,或捭而出之, 或捭而内之。”
先秦百子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 770 -前 476 )战国(前 475-前 221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 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墨家,道家, 兵家,法家,纵横家,杂家· · · · · ·
也正是在这样一个人心惶惶的年代出现了 一位圣人鬼谷子
鬼谷子的局
讲述谋略家、兵法家、纵横家、阴阳家、道家共同的祖师 爷——鬼谷子布局天下的辉煌传奇。 两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 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道教 则将他与老子同列,尊为王禅老祖。 看鬼谷子如何指点四大弟 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纵横战国,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 汲取他深不可测的谋略与智慧。 翻开本书,了解中国一切智谋、 诡谋、阴谋、阳谋的终极境界
鬼谷子 一、纵横术
1. 捭 阖 术 2. 反应术 3. 内揵术 4. 揣术与 摩术 5.抵巇术
一、何谓纵横术
《史记六十七卷· 仲尼弟子列传》
——存鲁、乱齐、破吴、疆晋而霸越, 史称“一石五鸟”
① 游说的前提──量权
② 游说的出发点──揣情 ③ 游说的顺利发展──摩意 ④ 游说成功的关键──权谋
●纵横术就是把“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的策 略具体运用到人类的思维心理层面上,内设计 谋,外陈言辞,动之以形势,诱之以利害,所 展开的思维心理战术。
鬼谷子的读后感(推荐5篇)

鬼谷子的读后感(推荐5篇)1.鬼谷子的读后感第1篇《鬼谷子》是一部研究古代社会政治谋略与权术的经典之作。
其实我本来对它也不怎么了解,但我在书店一看到这本书就让我感到与众不同。
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让我爱不释手。
其中最让我深受感发的就是第二篇《反应术》。
“未见形圆以道之,即见形方见事之。
”这句话最让我映象深刻。
这句话还让我想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晏子使楚:晏子是春秋时的齐国人。
他其貌不扬、身材矮小,看上去毫不起眼。
但他才高八斗,机智灵活,举国上下没有几个人比得上他。
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和满腹经纶很快就取得了尊贵的地位。
一次,晏子奉楚王之命出使楚国。
楚王看晏子这么矮,一心想把他奚落一番。
以显示自己国家的尊贵和强大。
他料定晏子受了嘲笑还会忍气吞声,但他想错了。
楚王一而再,再而三地难为晏子,晏子便与楚王反唇相讥,楚王领教了晏子的厉害,从此再也不敢刁难他…这些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面对恶意的攻击,不能一味地躲避和忍让,而要适度地予以反击,或者巧妙转换,或者反唇相讥,或者争锋相对、维护自己的尊严。
否则,对方就会得寸进尺,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地步。
晏子在此运用了圆融的道理诱导对方,以将计就计的策略使对方落入难堪的境地,而又保全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自己的现状:每当别人说我坏话等恶意的攻击时,我总是一味地躲避和忍让,结果我总是被他们欺负,还一次比一次得寸进尺,终于我忍不住了,来了一次‘火山大爆发’可是后果真是不堪入目……自从有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社会知识,这真是一部经典之作。
2.鬼谷子的读后感第2篇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膑的老师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鬼谷子,他在教学中非常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方法也与众不同,别出心裁。
据说有一天,鬼谷子给孙膑和庞涓每人一把斧头,让他俩上山砍柴,要求“木柴无烟,百担有余”,并要求他们必须在10天内完成。
接到任务后,庞涓未加思索,每天早出晚归,砍柴不止。
孙膑则经过认真考虑后,选择一些榆木放到一个自己建造的大肚子小门的窑洞里,烧成木炭,然后用一根柏树枝做成的扁担,将榆木烧成的木炭担回鬼谷洞,意为百(柏)担有余(榆)。
《鬼谷子的局(1-10卷)》读后感_1500字

《鬼谷子的局(1-10卷)》读后感_1500字《鬼谷子的局(1-10卷)》读后感1500字《鬼谷子的局》一书篇幅较长,全文通读颇费了些时间,本书乃寒川子先生所创,使用文学手法来写史,本书中有些人物的形象可能与历史事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不管历史真相究竟如何,本书中历史背景以及人物性格、历史事件等都使我受益匪浅,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这就是历史对我们的厚赠。
历史之跌荡起伏,古人之愚笨智慧,人性之单纯复杂……不由得让人发出一声感叹:“噫吁嚱!精彩纷呈” !鬼谷子确实是一位拥有大智大慧的高人,他的弟子苏秦、张仪、庞涓、孙膑四人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关于他们四人之间的纠葛广为后人传诵,四人均能力非凡,在战国时期赫赫有名,尤其是张仪、苏秦智慧过人,手谈天下棋局,搅动风云变化,推动天下大势。
当然,在历史的滔滔大河中,推动历史前进的,不仅仅是这些拥有大智大慧的高人,还有普普通通生活着的老百姓组成。
然而,这些青史留名的智者们却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寒川子的《鬼谷子的局》一书中,故事起源于公元前344年,魏惠侯号召众诸侯孟津朝王(周天子),秦国因与魏国有河西之隙而未能到场,魏国以秦国不尊周天子为由,挟天子以伐秦。
正当魏国紧锣密鼓备战,公孙鞅(即商鞅)力劝秦孝公,假意与魏国联姻结盟,煽动魏惠侯南面称尊。
意料之中,各国未给魏国面子,魏惠王恼羞成怒,攻弱卫以杀鸡儆猴,魏国军纪不严,导致滥杀无辜、生灵涂炭,秦国假意助攻,意图偷袭河西,最终收复秦国的河西失地。
鬼谷子尚未出山,天下局势已天翻地覆。
秦魏河西之战正酣,秦魏两国争聘雪公主为太子妃,本来,“一家有女百家求”是好事,但对于岌岌可危的周室来说,两大诸侯国都惹不起,这两难抉择急坏了周天子,无奈之下,周王后诈病,求助于鬼谷子,为解周皇后困局,鬼谷子携童子下山,给出周王后“携蝉归林”之解。
命运之神奇往往在于意外的发生,最终,雨公主选择嫁往燕国,周王后自缢而亡,雪公主更名为玉蝉儿,跟随鬼谷子进山修道,秦魏逼婚缓缓落幕。
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1 11册套装)

读书笔记
这么好看的书,竟然下架了,难得历史书看得这么过瘾,求全套书籍!。
《地理形态对战略方向的意义》孙子曰:兵者,诡道也。德军之所以可以同时跟英国苏联开战,是因为苏联 地处广袤的陆地,战线拉的过长,面对德军的快速机械化部队的突袭难以作出立即反应,而英国也由于战争初期 受到袭击严重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登录作战。
王霸之业,首在务本!国之根本,为治在人才,为政在农商,不在兵革之利。
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 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
易决之事可分五种:一是值得做之事;二是崇高、美好之事;三是不费力即可成功之事;四是虽费力却不得 不为之事;五是趋吉避凶之事。
06
第107章孟 夫子抱憾离 齐老羊倌因 羊施教
05
第106章齐 宣王雪宫察 贤纵约长康 庄访农
第108章遇高师苏秦 悟局解困子张仪使秦
第109章见梁王孟轲 说义保横棋张仪谋齐
第110章争高下狮虎 对阵决胜负英雄斗智
第111章生宫乱魏王 驾崩谋纵局群英逐仪
作者介绍
这是《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1-11册套装)》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06
第93章用 中山张仪挑 事起雄兵庞 涓伐赵
05
第92章破 纵局张仪相 魏阻横谋惠 施恋巢
第94章救赵难 1
约长出使聚钱 财齐王嗜赌
第95章争输赢 2
田忌赛马论胜 负孙膑将兵
3 第96章出奇策
孙膑攻魏拔邯 郸庞涓用强
4 第97章破齐人
张仪离间避险 境孙膑诈死
5 第98章为爱人
姬雪生女偿国 债白虎赴险
鬼谷子的局读后感

《鬼谷子的局》读后感《鬼谷子的局》是一本讲述战争智慧和谋略的经典著作。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于智慧和谋略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鬼谷子,古代中国军事家和思想家,他的智慧和谋略被誉为独步天下。
《鬼谷子的局》通过描写鬼谷子与其他军事家和国君之间的较量,展示了他的智慧和独到的见解。
这本书以鬼谷子为主线,讲述了他在各个国家之间游历的经历,以及他与其他军事家的交流与碰撞。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了解到鬼谷子的智慧和谋略远远超过当时的其他人。
在这本书中,鬼谷子的局被描绘得生动而具体。
他善于借助地形、气候、人心等因素,精确地设下各种局势,以削弱敌人的力量,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的局完美地展示了智慧和谋略的重要性,让人感叹不已。
同时,这本书也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鬼谷子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家。
他通过把握人心和洞察人性,成功地影响和操控了许多人物。
这给我启示,智慧和谋略并不仅仅发生在战争中,它们同样适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读完《鬼谷子的局》,我开始反思自己对智慧和谋略的理解。
智慧不仅仅是孤立的知识或才华,它更多地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谋略则是在复杂的环境下,找到最佳路径达成目标的能力。
这本书还给了我很多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智慧和谋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
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谋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总的来说,读完《鬼谷子的局》让我深刻认识到智慧和谋略的重要性。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战争的书籍,更是智慧和谋略的启蒙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鬼谷子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谋略水平。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将时刻铭记其中的智慧和谋略原则,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鬼谷子的局》有感
——战国时期,在一个叫清溪鬼谷的山上,隐居着一位被尊称为鬼谷子的老人,他每天在山上看书、打坐、冥想,不与世人来往,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但是,两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道教则将他与老子同列,尊为王禅老祖……
鬼谷子一生只下过一次山,下山只收过四个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张仪——他们进山前都是无名小卒,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名流千古。
这四人运用鬼谷子传授的兵法韬略和纵横辩术在列国出将入相,呼风唤雨,左右了战国乱世的政局。
在读过《鬼谷子的局》之后,我对于鬼谷子的教学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我们先来说一说为什么鬼谷子要下山寻徒,因为世间太乱,长年累月的战乱让同是生活在华夏的人们苦不堪言,天下礼乐崩坏,各诸侯为了私欲,独立为王,狼要吃羊,羊要吃草,想解开天下这盘棋,唯有两种方式,其一为诸侯相安,其二为天下一统。
鬼谷子高瞻远瞩,他明白,仅仅凭借他一个人是不可能办到的,所以他要收下几个徒弟,传以必生所学,向世间施以强力,使之顺势而动,顺应天道,使天下走向正常的轨道。
当我们知道了四子的身世之后,我们会对鬼谷子的智慧更加的理解和崇拜。
魏惠候受上大夫陈轸野心膨胀,妄想称王,陈轸趁机添油加醋,
欲给魏惠候做一套王服。
庞涓之父是原周室缝人,专司王服制作,陈轸强行关押庞涓的父亲,庞衡。
在王服制作完成后,陈轸担心走露风声,杀掉了庞衡和一些其他的知情人,并嫁祸给庞涓。
庞涓详细读过自己的罪行,冷冷一笑,拉低斗笠,径自离去。
由此,一颗复仇的种子已经深深的埋入了年轻的庞涓的心里。
孙膑原名孙宾,是武圣孙子的后人,家族在当时的一个小国卫国。
卫国发生了重大的疫情,卫国大巫祝将此瘟情视为天降的惩罚,采用敬天作法的方式欲求赶走瘟疫,一道一道毫无人情味道的旨意传达下来,瘟疫不轻反重。
这一切的一切,孙宾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后来,墨家巨子以仁爱救世,研究出治疗瘟疫的方法,瘟疫终于被压制了下去,此时此刻的孙宾明白了这个时代的残酷现实,瘟疫虽去,病根却是未去,瘟疫的病根在于战乱,战乱的病根在于利害,利害的病根在于私欲。
孙宾问墨家巨子,如何方能消除私欲。
墨家巨子的答案却是,天下兼爱!孙宾顿悟,从此,视天下兼爱为己任,在墨家巨子的推荐下,准备入云梦山,拜鬼谷子为师。
苏秦是四子中家境条件最为不好的,几代为农,一家人视农为本,期望着在田地上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苏秦天生口吃,但是野心却为扎根于田地上,他迫切的想位及卿相,他的父亲却是一直在反对,想尽各种方法,让他务实农务,最后,苏秦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远走他乡,来到王城,恰巧被下山的鬼谷子看见,鬼谷子为其占卜一卦,卦曰:“天赋异禀,贵至卿相”。
苏秦大是开心。
后来鬼谷子留下一句话给苏秦,“欲改口吃,歌唱吟咏,若欲根治,云梦山中”。
苏秦知是鬼
谷子所留后,决心入鬼谷拜师。
张仪本是魏国张邑的富家公子,后来魏秦河西之战后秦国收复河西,张仪全部家产皆被侵占,张仪的母亲为了保护张仪,将张仪送到洛阳求学,张仪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苏秦。
同样,鬼谷子也为其占卜了一卦,卦中说张仪最近要有大悲。
张仪丝毫不信,也就拿苏秦贵至卿相当做笑柄,几番嘲弄苏秦,当张仪回到家乡的时候,看到家里破败的场景,看到自己一家皆被秦人屠戮,张仪留下了眼泪,性格也变得成熟了很多,与苏秦义结金兰,共同进入鬼谷拜师求学。
四子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各自不同的经历,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理由进入鬼谷,如何调节四人的心智,如何灌输自己的主张理念,如何引导四人解开天下棋局,成了鬼谷子的真才实干的体现。
在这里,鬼谷子的教学方式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
进山之后,孙宾庞涓主修兵法,苏秦张仪主修口舌之术。
孙宾是兵家世家,自然对兵法感兴趣,庞涓是从小对舞刀弄枪很感兴趣,故此二人自己选择的学科,自然也是最适合的学科,但就现代的高等教育而言,有多少人学不到自己想学的东西,所谓的兴趣拓展课也只是只有皮毛而并无大用。
也许是受到当时科技的问题,书籍的储存于出版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好多书籍成为了孤本,学富五车这个成语也是当时的书籍情况的描述,在那个书籍并不多的情况下,鬼谷子自己开辟了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规定每个人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去取书,每本书只可以看一天,看完需要归还,第二天的同一时间可以继续借书,经鬼谷子的推荐,苏秦连续读了数月的《道德经》,这一行
为对于今天的我们看似十分无用,但实际上,这个正是真正的学习之道。
举例来说,如果我拿着一本《高等数学》的教材,连续自学四个月,纵使我是一个文科生,也能领悟一二,这个问题,一是反映了教学的误区,老师们抓住了重点加以讲解,用着毫无吸引力的表现手法讲解着,品性好的学生或许会很认真的听课,考试的时候会有很好的表现,然而脱离了考试,却发现所学的东西几乎用不上。
品性不好的学生几乎会脱离乏味的课堂,思想云游四海。
二是书籍膨胀带来的普遍的弊端,能值得捧在手中连读数年的书越来越少,简言之,我们进入了一个文化快餐的年代。
鬼谷子是一个老师,是一个因材施教的老师,是一个善于抓住学生眼球的老师,是一个懂得如何真正的提高学生水平的老师。
最后,他成功了。
先是庞涓下山,大施拳脚,帮助魏国傲视群雄;不久孙膑出任齐国军事,打得魏国灰头土脸;接着苏秦身配六国相印,说服诸国合力,使强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最后张仪两为秦相,凭三寸不烂之舌戏弄天下诸侯,让苏秦功亏一篑,揭开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序幕。
这是四子的成功,亦是鬼谷子的成功,他的毕生所学被四子全部吸收,并用于乱世,疏导天下走向正道,礼乐复兴,远离民不聊生的中国格局。
鬼谷子的教育使天下相安,我们的教育带给我们的是人才强国,虽说时代不同,但是,我们永远不要放弃接受教育,文化的膨胀有弊端,当然也有利,其利在于我们一生之中接受的知识会比以前多出更多的东西,既然我们活在当下,就要适应当下。
学习的内容,对自己因材施教,学习的方法,对自己适度而为,那么我就是下一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