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法

合集下载

《思维导图培训》

《思维导图培训》
根据你联想到的事物,从每一个关键词上发散出 更多的分支。分支的数量取决于你所想到的事物的数 量—可能有无数个。但是,在这个练习当中,请画出 三个分支。
然后完成与第一阶段相同的工作:在这些等待填 充的线上清楚地写下每个关键词。用上一级关键词来 触发灵感。别忘了在这些精选分课件支上再次使用颜色和图形22 。
• 思维导图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
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
的机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
衡发展。近年来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
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学习及工作方面,大量降低所需
耗费的时间,对于绩效的提升,产生令人无法忽视的
功效。
精选课件
3
思维导图的由来
填写中心词
填写主题,或选中 后按Delete删除
精选课件
41
• 3、插入一级分支,也就是核心主题后面的重要主题,选中 核心主题,按Enter键或是点击工具栏的子主题,即可生成 一个一级分支,选中分支,按Delete键即可删除分支
方法一:选中核心 主题,单击子主题
方法二:选中核心主 题,按Enter生成子
精选课件
19
绘制思维导图范例
• 第二阶段
从“水果”图形中心开始,画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粗 线条。每一条线都使用不同的颜色。这些分支代表你关于 “水果”的主要想法。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你可以添加 无数根线,但是,因为我们现在只是在做练习,所以我们把 分支数量限制在五根以内。
在每一个分支上,用大号的字清楚地标上关键词,这样, 当你想到“水果”这个概念时,这些关键词立刻就会从大脑 里跳出来。

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人类的思维特
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

思维导图与作文教学

思维导图与作文教学

思维导图与作文教学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下面就是的思维导图与作文教学的联系,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什么是思维导图?其实思维导图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它的创始人托尼·巴赞在他的《思维导图》一书中把它视为打开大脑潜能的万用钥匙。

托尼·巴赞认为放射性思维(RadiantThinking)“是一种新的、以大脑为基础的高级思维形式,而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自然表达形式。

”它把注意的焦点设置在图的中心——中央图形上,并由此开始,把联想和想象所产生的思维结果(文字或图形),作为与中心图形相关的一级子中心用随意的线条将其与中心相连,作为一个分支。

一级子中心可以成为下一级联想和想象的起点。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一种放射型的图形化的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以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有效的方法驾驭整个范围的皮层技巧——词汇、图形、数字、逻辑、节奏、色彩空间感,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正是利用图像、色彩、空间等要素并与文字结合来刺激大脑,以此把零散、繁多的知识结构化,快速建构在人的认知、记忆系统中。

如图(1):二、思维导图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习作是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而从学生的习作现状发现,学生对习作望而生畏,缺乏兴趣;习作只求形式,不求真实,缺少新意;有无米下锅之困,感觉无从下手,胡编乱造,虚情假意,语言干巴巴,情思不见影。

如何写好文章,把握全局,有一些难度。

如果在学生的习作阶段,提供学生一些可操作的方法,那么既会降低习作难度,又能教给学生一些习作的方法。

纵观思维导图的各项特征:它的放射性思维模式符合语文学习知识面广的特征;跳跃性的思维联想能激发人超常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作用于阅读与习作或鉴赏更是如虎添翼;层递的线型知识链不仅有效地整合记忆中的知识点,同时又将各知识点梳理成一张彼此关联分层的知识网络,优化人脑的记忆结构和帮助思考。

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

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

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精选5篇)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1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因为公司要求学习而需要买的一本书,但却在我这里的图书馆买不到。

当我认真读过后,最先想到的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也要非常感谢公司的培训部的大力推荐,让无知的我真正找到了一种学习方法,能够弥补过去的不足,同时让我与身边的朋友和家人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事半功倍。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东尼巴赞。

他在大学时代,惊讶地发现没有教导如何正确有效使用大脑的相关书籍资料,于是开始思索和寻找新的思想或方法来解决。

研究证明: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香味、线条、色彩、图像、节拍、音符和纹路),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

思维导图正是对大脑图谱思维过程的一个真实的呈现。

它能够广泛应用于人类的记忆,目标设定,记笔记,时间管理,资源分配,创新管理等各个方面。

其制作思维导图的流程大致为以下几点:1、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本单位一图文的形式放到中间。

2、围绕基本单位来做放射性的思维发散。

3、将放射线思维标注关键词。

4、对关键词再做进一步的发射型分解。

5、对最后得出的词进行连线。

6、当找到最终多次出现的词汇时,可以以此词汇作为基本单位来在做一个思维导图。

7、对所用的导图要有主次之分,字体,整洁,清晰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8、如果能以图像形式作图,效果更佳。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摘要:思维导图具有将知识可视化的特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应用思维导图,并教授学生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

思维导图适用于各个年级段,教师可以在课文学习、单元总结上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这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维导图;运用《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建议”中强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对于此,可将思维导图适当引入小学语文教学。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以直观的方式,将多重思维显性化,符合大脑的运作模式和思维记忆的特性,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小学生的知识经验一般比较表层,其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和概念性较强的课文和阅读材料难以理解或者难以从整体上去把握。

而思维导图具有将知识可视化的特性,它凭借图形、线条、符号等方式的连接,将复杂的知识体系以结构图的方式清晰地表现出来。

因此从思维导图上,我们能够很明确地看出课文的主要结构和层次,帮助学生整体分析一篇文章的结构、段落、重点等,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性认识和理解,从而发展抽象思维。

思维导图以其思维的发散性,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导图是按照人脑的思维方式由一个点出发引出无数个分支,以联想和想象为中介来不断地发散和拓展。

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和概念去指导教学,就是在学习中不断地引导和培养学生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新课文的预习阶段。

思维导图既可运用在单元课文的整体预习上,也可运用在单篇课文的细致预习上。

学生可先参照单元导读板块,了解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主题和单元学习目标,找到单元课文中可以整合的内容相似点,加以归类。

重点内容要做明显的标记。

思维导图对语文阅读的帮助

思维导图对语文阅读的帮助

思维导图对语文阅读的帮助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學生阅读技能的培养非常重要。

教师课堂上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激发学生有意义地进行学习,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思维导图是教授视觉思维的一种方法,一种基于图像的思维工具。

可以帮助人们把抽象事物变得具体化,使我们看不到,摸不到的东西变得更有条理,加深记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建准确的知识网络图,发掘他们的潜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通过借助思维导图辅助学生预读文本,理清思维脉络,强化分析记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阅读能力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托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思想可视化”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把复杂抽象的事物,通过大脑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帮助快速记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指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对于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训练不仅将学生想阅读的内容可视化,条理化,还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辅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提升语文素养。

现以四年级上册为例,谈谈如何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借助思维导图,辅助学生预读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阅读课文。

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感受不同,理解也不尽相同。

如果学生初步阅读不佳,将很难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活动。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设计好什么时候可用到思维导图,怎样用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达到的目的,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观潮》的教学时,考虑到课文简短易懂,课前笔者布置学生结合课后“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浮现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预习。

通过预习,学生知道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是按照时间顺序具体描写观潮的过程。

思维导图的应用和技巧

思维导图的应用和技巧

思维导图的应用和技巧思维导图(Mind Map)是指用一种视觉化的图形方式,将各种信息、关系、观点组合在一起,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整理和记忆特定的主题或问题。

思维导图一般以中心主题为起点,再向四周展开出众多相关的子主题,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用简单的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表示出来。

在现代社会中,思维导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学习、教育、工作和日常生活中。

下面将从不同的应用方面介绍思维导图的技巧和应用案例。

一、学习应用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和记忆,最常用的方法是将一个学科的主要内容作为中心主题,再将具体的知识点作为子主题,形成一个知识架构。

此外,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复习巩固、题型分析、错题集成等。

例如,在学习物理学时,可以以“物理学”为中心主题,再以“力学”、“电学”、“热学”为子主题,将不同的知识点细分为质量、速度、动量、万有引力、电场、热力学循环等子子主题。

这样,在考试前需要回顾知识时,只需追溯和拓展思维导图中的各个主题和子主题,就可以全面地复习整个学科的知识。

二、职业应用职业人士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记录工作流程、交流想法、制定计划和解决问题等,帮助提高效率和协作能力。

例如,在管理项目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记录每个项目的任务列表,再以“未开始”、“进行中”和“已完成”为状态列出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随时更新任务进度并协调团队成员的工作。

三、生活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规划个人时间、健身计划、旅游计划等。

例如,在规划每天的时间时,可以用思维导图将每个时间段分割成固定的时间块,并将其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和活动,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以此让生活更加有条理和高效。

四、思维学习思维学习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思维逻辑和思考方式的学习方法,而思维导图恰恰是思维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将所学的思维课程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方法和思维技巧,并加强对于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思维导图》读后感3篇

《思维导图》读后感3篇

《思维导图》读后感3篇这个假期除了阅读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外,还读了学校假前赠送的一本励志书——《思维导图》。

说心里话,励志方面的书籍有点不适合我这个年龄段的人读了,为什么呢?人到中年,经历过太多的波折,虽说不上近乎麻木,却也斗志渐退。

我不是乐天派,更不是悲观者,只想尽力活好当下,如何让当下的生活更有意义是我不断思考并践行之的。

读完这本《思维导图》,发觉它与以往的励志书稍有不同,有些章节能给我们很大启发。

下面,对阅读之感触做以简单梳理。

《思维导图》是英国的东尼。

博赞所写,整本书紧密围绕“思维”展开论述,共有八个章节。

第一章揭开“思维导图”的神秘面纱,讲了如何绘制;第二章与认识大脑有关,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第三章关注了记忆力;第四章、第五章都与发散思维有关;第六章、第八章重点讲了思维的导图的妙用;第七章谈及阅读。

全书除了语言平实外,配有多幅思维导图,方便阅读者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我最感兴趣的是与大脑有关的部分,即第二章。

虽然题目是《由思维导图引发的思维风暴》,但此章主要围绕“大脑”的结构、功用及保养展开,所谈及的脑科学知识极少。

一直想买一套脑科学系列的丛书,即《脑科学与教育译丛(共9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但始终没有买到,无奈,阅读了其中一本电子版的《脑与学习》,很受启发。

在这本《思维导图》中,著者提出的几个问题很有思考价值,即“你了解自己的大脑吗?”、“你认为自己的大脑潜力都发挥出来了吗?”、“你常常认为自己很笨吗?”。

其实,深入地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觉人活于世上,认识自己最重要,而认识自己应该有必要了解大脑,作为教师,了解了大脑的构造和机能更有利于科学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书中关于脑的组成,绘制了思维导图,只觉看起来很有趣吧,在作者的论述中,我们能够明显觉察到他对“右脑”偏爱,如“右脑具有创造性活动的本领”,“发挥右脑记忆功能的最好工具便是思维导图”等。

其实,关于大脑的功用,在脑科学丛书中一定能找打更科学的答案。

温故知新,按“图”索“记”—浅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课思维导图策略运用

温故知新,按“图”索“记”—浅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课思维导图策略运用

温故知新,按“图”索“记”—浅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课思维导图策略运用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的可视化的思考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形象直观的学习方法。

本文尝试将思维导图与小学科学复习课相联系,通过指导建构知识关联,寻求一种新的复习课方法,引导学生借图查缺,探讨思维导图对小学科学复习课的优化作用,以及给出相关实施路径。

关键词:小学科学;思维导图;复习课1.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复习课中运用的意义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思维导图就已出现,早期的思维导图主要以简单的实体化及物质化形式为主体,以理清思维为目标,帮助学习者构建完善的逻辑思维框架。

[1]2007年起我国有学者开始对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发表论文,如杨兰娟在《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理念与实践》一文中对如何开展思维导图教学过程进行了建议,[2]方国群在《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尝试应用》中对如何课内外结合使用思维导图进行了尝试与建议,[3]以及林芹在《思维导图与小学科学概念重建的融合—以<观察树叶>一课为例》中对科学概念间关联的方式也进行了论述。

[4]本文将侧重于介绍笔者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复习课的策略与建议。

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除了重视学科知识的教学外,也十分重视思维关联能力的培养,科学课程知识学段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并不是独立的个体,它们之间与领域内部存在了大量的线性与非线性联系。

暂阶段小学科学复习课通常以知识点归纳-教师总结-巩固练习或者习题练习-习题讲解的方式开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单个、几个知识点进行了回忆与巩固,但是并未帮助学生建立起单元整体认知,学生很难形成系统的框架结构,不利于学生的科学学习习惯培养,容易给学生造成复习就是“嚼冷饭”的误解,使学生认为复习与不复习是无所谓的。

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在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但是并不了解原因,教师将学生前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法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思维导图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法》的内容,具体内容:理查德巴克明斯特富勒说:"要想教给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就不要刻意教他们,而应当交给他们一种工具,通过使用工具培养新的思维方式。

"思维导图,应该是这样的一种工具。

...
理查德巴克明斯特富勒说:"要想教给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就不要刻意教他们,而应当交给他们一种工具,通过使用工具培养新的思维方式。

"思维导图,应该是这样的一种工具。

下面我为你整理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方法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我曾经在一个公园里看到用帆布围起来的迷宫。

卖票的人告诉我,这个迷宫是根据鼎鼎大名的《八阵图》设计而成的。

能够在数千年后感受诸葛孔明的智慧,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还是有诱惑力的。

于是,在那个还要正常上学的早上,我便买了票,走进了"八阵图"。

本以为三五分钟就可以走出来,结果十分钟过去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出口。

往往在我以为自己已经快要出去的时候,面对着的却是一个死胡同。

看着不断流逝的时间,想着上学迟到的后果,我喊来了工作人员。

在他的带领下,我连30秒不到就走了出来。

为什么在我看来困难无比的迷宫,却可以被工作人员轻松化解呢?答案看来很简单,因为他已经很熟了嘛。

这正是我们要谈论的重点。

对我们来说,理解熟悉的事物是不存在困难的。

但如果认识的对象是陌生的话,就
不一样了。

思维导图不仅仅是一个框架,它更是一种思维方法。

第一次看到思维导图的人,通常会认为思维导图很难学。

这是因为思维导图使用了很多我们并不熟悉的元素,比如它那奇怪的形状,交错纵横的结构,看似密码一样的图形等。

这些在传统书写中难得一见的元素组合在一起,足以吓退很多不明内情的人。

他们会认为思维导图很复杂,难以学会。

而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最终会导致自我证实。

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在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下轻而易举地证明思维导图的确是非常难学的一种技能,并进而选择放弃。

然而,只要你愿意接近思维导图,了解思维导图,在实践中不断熟悉思维导图的组成要素,你便会发现,这实在是一种非常容易掌握和应用的思维工具。

如果那些由别人绘制的看似复杂的思维导图吓到了你,那么你就更应该努力学习思维导图技巧,争取将来也有机会吓别人,呵呵。

不要把思维导图看作是一种十分难以掌握的技能,只要不断了解和尝试,人人都可以学会思维导图。

在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与之相反的错误倾向——把思维导图看得过分简单。

就框架而言,思维导图是非常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在给成年人培训时,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哦,思维导图不就是我们平常使用的......吗?"当听到这样的话时,我会既开心又担心。

开心的是:学员终于能够将思维导图的结构还原成自己可以理解的有氧信息了。

他们已经有能力将思维导图与平时使用过的类似结构进行比较。

这表示他们快要入门了。

但另一方面,我还持有隐约的担心:如果他们对思维导图导图的理解仅
止于此的话,便很难有更大的进步。

思维导图在他们那里将很有可能沦为平庸的思维辅助工具。

这是因为,思维导图不仅仅是一个框架,它更是一种思维方法。

思维导图的框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是蕴涵于其中的思维方法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而这看不见、摸不着的部分恰恰是思维导图的精髓。

我们常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如果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思维导图的框架上,那你永远只是一个掌握了思维导图皮毛的外行。

只有真正理解了思维导图的思维方法及其内在原理,你才有资格被称为是一个掌握了思维导图本质的内行。

目前国内出版的很多思维导图书籍都是外行人写出来的。

他们制作的思维导图非常粗糙,徒具思维导图的外形和框架,却没有思维导图的灵魂。

这样的思维导图,虽然看上去和真正的思维导图很相似,却无法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

而接触过这些思维导图的学习者自然会认定是思维导图方法不管用,进而给真正的思维导图推广带来巨大的障碍。

思维导图应用领域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新加坡教育部将思维导图列为小学必修科目,大量的500强企业也在学习思维导图,中国应用思维导图也有20多年时间了。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内地。

最初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但后来主要被工商界(特别是企业培训领域)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科教学方面,历经52
年的发展,也没在学校广泛应用,后经华东师大刘濯源带领的思维可视化
研究团队十五年的研究及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思维导图"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因为"思维导图"过于强调"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而非"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

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图像记忆"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把知识记住"的效率,但却无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属于一种浅层的学习;另外"自由发散联想"具有天马行空,对思维不加控制的特点,更适合用于"头脑
风暴"式的创意活动,而不适合用于学科知识教学,因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有其内在逻辑及固定结构的,由不得胡思乱想。

基于学科知识的特性,学科教学必须强调"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随着学段的升高,知识越来越抽象和复杂,就更加要强调"理解的深度"而非"记住的速度"。

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把概念图(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提出)、知识树、问题树等图示方法的优势特性嫁接过来,同时将结构化思考、逻辑思考、辩证思考、追问意识等思维方式融合进来,把"思维导图"转化为"学科思维导图" 。

"学科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基于系统思考的知识建构策略"已被全国五百多所课题实验学校引入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