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储存运输制度

合集下载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范本是指为了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

以下是一个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范本的示例,供参考:1. 疫苗储存设施建设1.1 根据疫苗储存的需求和规定,建立合适的储存设施,包括冷藏和冷冻设备。

1.2 确保储存设施的温度和湿度均符合疫苗储存要求,并定期进行校准和验证。

1.3 设置储存设施的访问控制措施,确保只有经授权的人员可以进入。

2. 疫苗储存管理2.1 确定疫苗储存的区域,并标记储存区域,以防止混淆。

2.2 制定储存疫苗的操作规程,包括疫苗的接收、存放、装箱和记录。

2.3 定期检查储存设施的温度和湿度,并记录相关数据。

2.4 定期检查疫苗的保质期,及时处理过期或受损的疫苗。

2.5 制定疫苗库存管理制度,确保疫苗的充足供应,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3. 疫苗运输管理3.1 确保在运输过程中,疫苗的温度均在允许范围内,并记录温度数据。

3.2 配置专用运输设备,以确保疫苗的安全和稳定运输。

3.3 对运输车辆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和性能。

3.4 建立疫苗运输的操作规程,包括装载、卸载和交接等流程。

3.5 配备专业或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疫苗的运输操作。

3.6 对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 疫苗储存和运输记录4.1 建立疫苗储存和运输的记录系统,确保所有操作和数据得以记录和保存。

4.2 记录疫苗的接收、存放、装箱、运输和交接等关键步骤。

4.3 对记录进行定期审核和校对,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4.4 对记录和数据存储进行备份和保护,以防止意外丢失或损坏。

4.5 根据法规要求和内部要求,定期报告和提交疫苗储存和运输的相关数据。

请注意,以上仅为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范本的示例,具体制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另外,相关实施细则和监管要求也可能因地区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参考本地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制定。

疫苗储存和运输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精选3篇)

疫苗储存和运输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精选3篇)

疫苗储存和运输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精选3篇)疫苗储存和运输安全管理制度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疫苗储存、运输,加强疫苗质量管理,保障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配送企业、疫苗仓储企业的疫苗储存、运输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的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还应当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生产企业、疫苗配送企业、疫苗仓储企业的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还应当遵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第三条:疫苗生产企业、疫苗配送企业、疫苗仓储企业应当配备从事疫苗管理的专职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当有专(兼)职人员负责疫苗管理,并接受相关业务培训。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配送企业、疫苗仓储企业应当建立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制度,做好疫苗的储存、运输工作。

第四条: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规范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疫苗储存、运输的设施设备第五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配送企业、疫苗仓储企业应当装备保障疫苗质量的储存、运输冷链设施设备。

(一)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配送企业、疫苗仓储企业应当根据疫苗储存、运输的需要,配备普通冷库、低温冷库、冷藏车和自动温度监测器材或设备等。

(二)设区的市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配备普通冷库、冷藏车或疫苗运输车、低温冰箱、普通冰箱、冷藏箱(包)、冰排和温度监测器材或设备等。

(三)接种单位应当配备普通冰箱、冷藏箱(包)、冰排和温度监测器材或设备等。

第六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的疫苗储存、运输设施设备管理和维护要求:(一)用于疫苗储存的冷库容积应当与储存需求相适应,应当配有自动监测、调控、显示、记录温度状况以及报警的设备,备用制冷机组、备用发电机组或安装双路电路。

(二)冷藏车能自动调控、显示和记录温度状况。

疫苗储存和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疫苗储存和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疫苗储存和运输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根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要求,为确保疫苗在运转过程中安全有效,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接种利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卫生院公卫科及药剂科所有人员三、内容(一)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管理工作必须由从事生物制品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

(二)疫苗运输必须使用冷链专用车或冷藏箱包加冰排,保证疫苗运输途中符合2.8。

C的要求。

疫苗运输方必须按要求填写《疾控中心生物制品出库运输单》,并负责记录疫苗启运、途中、到达时的温度以及运输车的设备号、里程等信息,并由对方签字确认,带回存档。

(三)接收制品时,收货方必须核对途中和到达时的温度记录(物流配送企业疫苗提供在途温度现场导读和打印),并保留温度记录完全的出库运输单备查;同时核对疫苗的名称、规格、数量、批号、效期后入库,并做好登记。

发现无全过程温度监测记录或温度控制不符合要求的疫苗,一律不得接收,并应及时向辖区市场监管、卫生计生部门报告。

注意运输单必须与出库单建立关联,交接双方必须当场核对,并在出库运输单上签字确认。

以上资料保存至超过制品有效期2年备查。

(四)验收疫苗时还应按规定检查药品检验机构签发的疫苗检验合格证明或审核批准的复印件,进口疫苗还应检查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并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

库管人员对货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破损、标识模糊的生物制品有权拒收。

验收合格的疫苗在单据上签字确认。

(五\所有疫苗应按其储存温度要求存放在相应的冷藏设施设备中,并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六)为保证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损耗,要严格按照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供应或分发疫苗。

(七)对库存疫苗实行每月和不定期(如:汛期、雨季、霉季、高温、严寒或发现有质量变化苗头时)检查。

接种单位至少2人负责每次门诊接种前后对疫苗盘点,根据疫苗接种剂次核对疫苗实际出库数及库存数,未使用的疫苗做好标记并于下次先用。

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制度(4篇)

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制度(4篇)

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制度为认真贯彻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确保证适龄儿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杜绝疫苗因储存和运输不当可能造成的不良损害,特制定本制度。

一、县疾控中心由从事免疫规划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疫苗的储存、运输管理工作。

接种单位也应确定专(兼)职人员负责疫苗管理。

做到职责到岗、责任到人。

二、县疾控中心所进疫苗均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由市疾控中心疫苗冷藏车负责运送;县所辖各接种单位进苗由县疾控中心使用冷藏设备(放置有冰排及温度计的冷藏箱、冷藏包)由疫苗运输车负责运送,或由各预防接种门诊派专车通过配发的冷藏设备(放置有冰排冷藏箱、冷藏包)进行运输。

所有疫苗在运输到位后应马上放置于冷库(冰箱、冰柜等冷链设备),保证疫苗质量安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苗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温度条件应符合疫苗储存要求。

三、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应当索取和检查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提供规定的证明文件及资料。

收货时应核实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并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生产厂商等内容进行验收,做好记录。

符合要求的疫苗,方可接收。

四、县疾控中心在向接种单位供应或分发疫苗时,应提供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

五、对验收合格的疫苗,应按照其温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冷藏设施设备中,并按疫苗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六、为保证合理使用疫苗,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县疾控中心按照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供应或分发疫苗。

疫苗出库时,应认真核对发放单位和疫苗生产厂家、品种、数量等,按照先进先出和按批号出库的原则发放,并做好出库记录。

七、县疾控中心、接种单位应定期对储存的疫苗进行检查并记录,发现质量异常的疫苗,应当立即停止供应、分发和接种,并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自行处理。

由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质量异常的疫苗依法采取相应措施。

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章制度

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章制度

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章制度一、疫苗储存管理1. 疫苗储存设施要求:(1)疫苗储存室温度应控制在2-8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在35%-65%之间;(2)疫苗储存室内应保持干燥、通风、无异味,远离日光直射和热源;(3)疫苗储存室内应设有温度监测仪器,经常监测和记录温度数据,以保证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2. 疫苗储存管理措施:(1)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和生产厂家的要求储存疫苗;(2)定期清理疫苗储存室内的灰尘、虫蛀等杂物,保持储存环境清洁;(3)疫苗储存室内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储存环境和设施,确保疫苗质量;(4)疫苗储存室内应设有相应的报警器或灯光提示装置,一旦温度超过规定范围或发生异常情况,能及时发出报警信号。

3. 疫苗储存记录:(1)建立健全的疫苗储存记录管理制度,记录每批次疫苗的存储情况,包括入库时间、温度记录、使用状态等;(2)定期对疫苗进行盘点和检查,确保疫苗的有效期和品质。

二、疫苗运输管理1. 疫苗运输设备要求:(1)疫苗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使用专用的冷藏车辆或冷藏容器,保持温度稳定在2-8摄氏度;(2)冷藏车辆或容器应具备温度监测功能,随时监测和记录运输温度数据;(3)疫苗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震荡和剧烈晃动,确保疫苗的质量不受影响。

2. 疫苗运输管理措施:(1)运输前应进行仔细检查,确保疫苗符合运输要求;(2)运输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温度监测仪器和疫苗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3)运输车辆或容器内应明确标示“疫苗专用”字样,避免与其他物品混装。

3. 疫苗运输记录:(1)建立完善的疫苗运输记录管理制度,记录每批次疫苗的运输情况,包括运输温度、时间、路线等;(2)运输完成后应将疫苗及时送到目的地,避免在车辆内存放过久。

三、疫苗管理人员要求1. 疫苗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疫苗的贮存和运输要求;2. 疫苗管理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疫苗管理规章制度,做好疫苗的贮存和运输工作;3. 疫苗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细心细致地做好疫苗的管理工作,确保疫苗质量和安全。

2024年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2024年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2024年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范文一、疫苗的储存与运输管理工作由疾控机构内具有免疫规划专业技能的人员负责,同时,接种单位需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疫苗管理相关事宜。

二、在确定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储存数量时,疾控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接种单位需综合考虑免疫程序、年度工作计划、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冷链储存条件及应急接种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三、疫苗应按品种、批号进行分类并整齐码放。

在采用冷库或大容量冰箱存放疫苗时,需确保底部留有适当空间,且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保持1-2cm的间隙,避免贴壁或紧贴存放。

特别地,疫苗不应放置于冰箱门内的搁架上,含吸附剂的疫苗更应注意避免贴壁。

四、在使用冰衬冰箱储存疫苗时,应遵循冷冻保存疫苗置于底部、冷藏保存疫苗置于上部的原则,以防疫苗冻结。

五、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灭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甲肝疫苗、钩体疫苗、出血热疫苗等在内的多种疫苗,均需在2-8℃条件下避光储存和运输。

六、脊灰减毒活疫苗需保存在-20℃以下的环境中,但在运输过程中可在冷藏条件下进行。

七、其他疫苗及疫苗稀释液的储存和运输温度要求,需严格遵循《中国药典》及各自使用说明中的规定执行。

八、疫苗运输应使用冷藏车,并确保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对于未配备冷藏车的单位,在领取和分发疫苗时,必须将疫苗置于冷藏箱中以确保其温度要求。

九、为合理使用疫苗并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应遵循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进行疫苗的供应或分发。

十、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应定期对储存的疫苗进行检查并记录。

一旦发现质量异常的疫苗,应立即停止其供应、分发和接种,并及时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严禁擅自处理。

十一、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应对储存疫苗的温度进行持续监测并记录。

疫苗的收货、验收、在库检查等记录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验,其保存期限应超过疫苗有效期至少____年。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范本(4篇)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范本(4篇)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范本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对于确保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的范本。

一、储存管理制度1. 储存环境要求:a. 温度控制:储存室温度应在2℃至8℃之间,并保持稳定,避免温度波动过大;b. 相对湿度:储存室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30%至50%之间,以防止疫苗变质;c. 光照:避免直接阳光照射和紫外线辐射,储存室应保持暗处或者使用适当的光波屏蔽设备。

2. 储存设备维护:a. 冰箱或冷藏箱:储存疫苗的冰箱或冷藏箱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并确保冷藏温度稳定;b. 化学冷藏剂:如使用冰块或冻胶囊等化学冷藏剂,需定期更换,并监测冷藏剂温度。

3. 储存标签和记录:a. 疫苗标签:每个疫苗容器上应粘贴清晰、完整的疫苗标签,标明疫苗名称、批号、过期日期等信息;b. 储存记录:对每批疫苗的储存和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进货日期、储存温度、使用日期等。

4. 库存管理:a. 库存盘点:定期进行库存盘点,核实库存数量与记录一致,及时更新库存信息;b. 过期疫苗处理:对于过期的疫苗,需按相关规定进行废弃处理,并填写相应的报废记录。

二、运输管理制度1. 运输设备:a. 冷链运输工具:疫苗运输应使用冷链运输工具,确保疫苗在运输过程中的适宜温度;b. 温度监测设备:在运输工具中设置温度监测设备,实时监测运输环境温度。

2. 运输过程控制:a. 装载和卸载:在装载和卸载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疫苗受到物理损害;b. 温度控制:在运输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定期检查温度监测设备的准确性。

3. 运输记录:a. 出入库记录:对每批疫苗的出入库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出库日期、运输温度等;b. 运输记录:对每次疫苗运输的温度、时长等进行记录,以备查证。

4. 库间调拨:a. 调拨申请:进行库间调拨时,需要填写调拨申请,明确疫苗的调拨数量和目的地;b. 调拨记录:对每次库间调拨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调拨日期、调拨数量等。

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制度范文(3篇)

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制度范文(3篇)

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制度范文疫苗储存、运输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保证疫苗的质量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份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制度的范文,供参考:1.储存管理制度:1.1 建立疫苗储存库房,保证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等符合要求;1.2 定期检查储存设备和仪器的正常运行状况,并进行维护和保养;1.3 确保疫苗储存库房内的通风、遮光和防潮设施齐全,并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1.4 制定疫苗储存的温度范围和湿度要求,并进行定期监测和记录;1.5 对已过期或者超过储存期限的疫苗进行及时销毁,并做好记录;1.6 储存过程中,禁止与其他物品共存,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1.7 对进出储存库房的人员进行认证和登记管理,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运输管理制度:2.1 确保疫苗运输车辆符合运输条件,车厢内部干净整洁,无异味、无灰尘等;2.2 疫苗运输车辆应配备温度和湿度监测装置,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3 对疫苗运输车辆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设备的完好性;2.4 训练运输人员熟悉疫苗运输的要求和操作流程,并做好相关记录;2.5 疫苗运输过程中,严禁超温、保护性运输,避免疫苗受到损坏;2.6 对疫苗运输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和报告。

3.相关人员培训:3.1 建立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制度培训计划,并确保人员定期接受培训;3.2 培训内容包括疫苗储存、运输的基本知识、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等;3.3 培训人员要熟悉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制度的要求和公司相关政策;3.4 定期组织考核和评估人员的培训成果,并做好相关记录。

通过制定和执行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疫苗接种工作的可靠性和效益。

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制度范文(2)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是疫苗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科学合理的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能够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有效地预防疾病。

本文将着重探讨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苗储存运输制度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疫苗储存、运输制度
1、专人负责做好疫苗的储存、运输工作。

2、冰箱内储存的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并按品名和效期分类摆放。

冰箱门因经常开启,温度变化较大,门内搁架不宜放置疫苗。

3、有专人负责冷链设备保养、管理,每台冰箱/冰柜都应配备温度测量器材,每天观察运转情况,定时记录温度至少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并妥善保存温度登记本,冷藏设施设备温度超出疫苗储存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

冰箱结霜厚度超过4毫米以上要及时除霜。

保证冰箱使用安全,开门装置完好,有防火防漏设施。

4、温度计应分别放置在低温冰箱、冰柜的中间位置,普通冰箱冷藏室及冷冻室的中间位置。

5、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储存量为2个月,具备冷藏条件的接种单位不得超过1个月。

6、储存的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不得用冷链设备存放其它杂物和过期疫苗。

7、乙肝疫苗、卡介苗在2℃~8℃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

8、使用冷藏车,并在规定的温度下运输疫苗。

未配冷藏车的单位在领发疫苗时要将疫苗放在冷藏箱(包)中运输。

运送和储存疫苗时,冷藏箱(包)内应按照要求放置冻制好的冰排。

每次使用冷藏箱(包)后,应清洗擦干后保存
9、疫苗运输和验收入库时要有相应的温度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