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五个真实的志愿填报案例,影响一生的决策!
高考志愿填报案例集锦

高考志愿填报案例集锦一、从理科到文科的转变小明是一名高中生,他一直对数理化科目很感兴趣,因此在高一和高二阶段一直选择了理科班。
然而,到了高三年级,小明发现自己对文学和社会科学也有一定的兴趣。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在高考志愿填报中选择了一所综合性大学的社会科学专业作为第一志愿,以便能够获得更全面的学术教育。
二、理科生选择医学专业小红一直以来都对生物和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她打算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选择了医学专业作为自己的高考第一志愿。
她希望通过学习医学知识,能够为社会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三、对未来职业的认知张三在高中阶段表现出色,尤其在数学和物理方面有着卓越的天赋。
经过与家人和老师的深入沟通,他决定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选择了工科专业作为第一志愿。
他希望通过学习工程技术,能够在未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综合考虑兴趣和就业前景小李对计算机科学非常感兴趣,但他也了解到这个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
因此,他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将自己的第一志愿设置为计算机科学专业,同时将第二志愿设置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这样,他既能追求自己的兴趣,又能考虑到就业前景。
五、跨学科专业的选择小王在高中阶段表现出色,不仅在数理化方面有着优秀的成绩,还对文学和社会科学有浓厚的兴趣。
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选择一所著名的跨学科学院作为第一志愿,希望能够获得更全面的学术培养。
六、选择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小张在高中阶段表现出色,他对计算机科学非常感兴趣。
然而,他也了解到计算机专业的竞争非常激烈。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将自己的第一志愿设置为计算机科学专业,同时将第二志愿设置为物理学专业。
这样,他不仅能追求自己的兴趣,还能增加就业的竞争力。
七、选择留学或国内大学小杨一直对国际交流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希望能够通过留学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学术培养。
因此,他将自己的第一志愿设置为海外大学,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留学梦想。
八、选择艺术类专业小美对音乐和舞蹈有着极大的热爱,她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兴趣变为事业。
近年志愿填报失误经典案例

近年志愿填报失误经典案例高考没考到高分可惜,而考到高分却未能录取到理想学校就更可惜了,出现这种'高分低录'的情形都是填志愿不当惹的祸。
每年不经专人指导,填报失误的案例很多,盘点近年高招中四大志愿填报失误经典案例,希望给考生以启示。
案例1 人云亦云,错失录取良机考生档案:杨XX 理科科高考成绩:364分此考生分数较低,通过分数对比,我给他填报了较偏远的院校来提高录取几率,填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等5所院校,但是,等分数出来后家长给我打电话说都没有被录取。
但按所填志愿应该被第一志愿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录取,问其原因,填完志愿后她的同学、老师和亲戚都给她支招,说哪所院校可以被录取,结果把我所填志愿全部推翻,最后未被录取,征集志愿时也未被录取,只有复读这一条路了。
分析:考生和家长一般不知志愿如何填报,必须咨询专业人士确保志愿填报成功,不要人云亦云,随意更改填报好的志愿,以免不能被录取,后悔终生。
案例2 非金融专业不上,这个女生很执拗考生档案:王XX 文科高考成绩:536 分,超过二本批次线40 分录取学校: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作为一个文科班女生,王XX对金融类专业非常感兴趣,于是在填志愿的时候就尽往财经金融类的学校里瞅。
王XX的二本批次填报了吉林财经大学,兰州财经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所有的专业全部都填报的金融专业。
而且更倔的是,全部填写了'不服从'。
万一被退了档还有二本征集呢,就不信征集志愿里头没有一个自己喜欢的。
果不其然,王XX'意料之中'的二本,连档案都没提。
二本征集的院校让王XX傻眼了,要不就是离家很远的院校,要不剩下的专业都是自己不喜欢的。
与其在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里头'受罪',还不如直接去本三学校里挑专业,王XX打定了主意,放弃了二本征集志愿的填报。
这下王XX的家里炸开了锅,536 分的分数去念本三,多可惜啊。
不论是她的父母,还是老师同学,纷纷扼腕叹息。
高考志愿填报例子

高考志愿填报例子
假设小明的高考成绩非常优秀,他的成绩和兴趣方向是理科,他想要进入一所综合性的大学,专业方向偏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下是小明的高考志愿填报例子:
1. 第一志愿: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清华大学是中国顶尖的大学之一,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小明成绩优秀,希望能够进入这所学校学习更深入的计算机知识,并且受益于其卓越的教学和资源。
2. 第二志愿: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北京大学也是中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备受认可。
由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计算机专业都非常出色,小明将北京大学作为第二志愿填报,以备不时之需。
3. 第三志愿: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浙江大学是中国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实力。
小明希望通过进入浙江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取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4. 第四志愿: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其他一所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非常不错。
小明将上海交通大学作为备选填报,以期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
通过以上的志愿填报,小明既能够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兴趣,又能够为自己未来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例子,具体的志愿填报应该根据个人情况和目标来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安排。
志愿填报模拟案例

志愿填报模拟案例一、主角小迷糊同学的基本情况。
小迷糊同学呢,是个成绩不上不下有点尴尬的娃。
他在高考的时候考了550分(假设总分是750分哦)。
他是理科生,物理比较好,化学一般般,生物就有点拖后腿了。
小迷糊的兴趣爱好呢,就是对那些高科技的东西特别着迷,像无人机啊,智能机器人啥的。
而且他还有个小小的梦想,就是希望以后自己能参与到一些很酷的科技创新项目当中去。
二、家庭情况与期望。
他家呢,属于那种普通家庭,没有啥特别强硬的关系能给他在就业方面开后门。
爸爸妈妈就希望他能选个好专业,以后找个稳定、收入还不错的工作。
他们对小迷糊的想法是,只要能养活自己,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就再好不过了。
三、志愿填报分析。
1. 冲一冲的志愿。
学校:A大学。
这所大学可是个有点名气的理工科大学呢。
它的录取分数线一般在560 580分之间波动,但是小迷糊想着,自己还是有那么一丢丢机会的。
专业:人工智能专业。
这个专业可热门了,和小迷糊的兴趣爱好那是相当匹配。
虽然他这个分数有点悬,但是如果运气好被录取了,那可就像是中了彩票一样。
小迷糊就想着,万一这学校今年招生的人数变多了,或者其他考生都没报这个专业呢,自己就有机会啦。
就像在一群人抢宝藏的时候,说不定别人都去抢别的了,就把这个宝藏留给自己了。
2. 稳一稳的志愿。
学校:B大学。
这是一所本地的大学,它的录取分数线大概在530 550分左右,比较符合小迷糊的分数情况。
专业:自动化专业。
这个专业也和高科技有点关系,而且就业前景也还不错。
小迷糊觉得,报这个专业就像给自己买了一份保险一样。
如果冲A大学没成功,那在B 大学学自动化,也能接触到很多关于智能控制之类的知识,以后说不定也能和那些高科技打交道呢。
就像你去钓鱼,你本来想钓大鱼(A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但是如果没钓到,旁边的小池塘(B大学的自动化专业)里也有不少可以吃的鱼(不错的就业机会)呢。
3. 保一保的志愿。
学校:C大学。
这是一所相对来说没那么出名的理工科院校,录取分数线基本在500 530分之间。
志愿填报的成败案例分析

志愿填报的成败案例分析吕迎春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同样,志愿面前,也是人人平等,关键是看你如何填报志愿。
尽管近年来由于各地平行志愿的推广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但并不能完全化解填报志愿的所有风险。
考生仍将面对“投档比例大于100%”“录取分数扁平化”“院校之间没有梯度”“专业排序有分数级差”“是否服从调剂”“征集志愿分数上升”等带来的退档风险。
换句话说,实行平行志愿只是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考生“没学上”的概率,却提高了各批次填报志愿的技巧性——因为现在的考生不仅仅是要求“有学上”,还要求如何能“上一所好学校,学一个好专业”。
志愿案例一理科考生小赵,高考成绩是657分,高出当地本科一批控制线82分。
由于是知分填报志愿,知道自己的成绩后,小赵基本上就给自己定位在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这两所大学上。
但这两所大学近几年在当地本科一批次录取时分数都很高。
小赵认为,如果要在本科一批志愿中填报其中任何一所的话,万一上不了怎么办?这时,小赵注意到,在提前批中,复旦大学也有理科招生的专业。
于是他就想,如果在提前批和本科一批的第一志愿都填报复旦大学的话,这样自己就有两次冲击名校的机会了。
经过再三斟酌,小赵最后提交的志愿表是这样填写的:提前批为复旦大学,专业为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一批平行志愿A志愿仍然填的是复旦大学,专业分别为:自然科学实验班、技术科学实验班、数学类、软件工程等。
录取结果:复旦大学理科提前批在小赵所在地的调档线为655分,而本科一批次复旦大学的调档线为662分。
最后,小赵被复旦大学提前批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录取。
案例分析提前批次院校一般包括军校、公安高校或专业,艺术、体育类院校或专业,海洋运输类、司法类部分专业,部分小语种专业,免费师范生、医学生,以及思想政治方面有特殊要求的院校等。
另外,还有一部分名牌大学或名牌大学的某些专业也在这个批次录取。
如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上百所名校一些有特殊要求的专业等。
平行志愿案例

平行志愿案例志愿填报是每一个高中生都会面临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大学专业和学校对于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在志愿填报中,平行志愿是一种常见的填报方式。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平行志愿的一些案例。
首先,小明是一名高三学生,他对自己的未来规划非常清晰,他希望能够考上一所知名的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专业。
然而,由于竞争激烈,小明的分数可能无法达到心仪大学的录取线。
因此,小明在填报志愿时,采取了平行志愿的策略。
他首先填报了自己心仪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同时也选择了一些其他学校的相关专业作为备选。
最终,小明成功被备选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录取,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其次,小红是一名对未来规划不是很明确的学生,她对多个专业都有一定的兴趣,但是不确定应该选择哪个专业。
在填报志愿时,小红也选择了平行志愿的方式。
她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了几个不同专业的学校作为备选。
最终,小红被备选学校的经济学专业录取,这也让她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小李是一名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一所985高校,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他也需要考虑到学费等问题。
在填报志愿时,小李也选择了平行志愿的方式。
他既填报了一些知名高校的专业,同时也选择了一些普通高校的专业作为备选。
最终,小李被备选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录取,并且获得了一定的奖学金,这让他在学业上得到了一定的帮助。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平行志愿是一种灵活多变的填报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填报志愿时,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未来规划,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作为备选,从而提高被录取的几率,实现自己的志愿。
因此,平行志愿在志愿填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希望同学们在填报志愿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填报方式,为自己的未来铺平道路。
报考志愿填报案例两则

报考志愿填报案例两则案例一:小明的高考志愿填报经历小明是一名高中生,即将迎来他人生中的重要时刻——高考。
为了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他开始认真地考虑报考志愿填报的问题。
首先,小明对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发现自己对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非常感兴趣,并且在这两个领域表现出色。
于是,他决定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将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作为自己的首选专业。
其次,小明与班主任老师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一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
老师告诉他,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确实是未来的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但同时,他也提醒小明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以及选择学校和专业设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了解了一些基本信息后,小明开始进行具体的志愿填报工作。
他首先选择了一所知名的综合性大学,该校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教学实力和科研水平都很高。
这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相对较高,尤其是数学和英语科目的要求。
但是,小明相信自己的实力,他决定将这所学校填在第一志愿。
为了稳妥起见,小明也选择了一所研究性大学作为备选。
虽然该校的综合实力略逊于第一志愿的学校,但该校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在同行中也有一定影响力。
并且,该校的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一些,小明觉得自己有一定的竞争力。
于是,他将这所学校填在第二志愿上。
然后,小明考虑到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地理环境、学校氛围、实习机会等,都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所影响。
因此,他还选择了一所位于大都市的学校作为第三志愿。
虽然这所学校的实力和知名度相对较低,但是它的地理位置优越,有很多实习和就业机会,而且学校气氛活跃,适合自己的发展。
最后,小明在填报志愿之前,也和家人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虽然最终的决策权还是在小明自己手中,但他知道家人的意见和支持对自己来说非常重要。
案例二:小红的高考志愿填报经历小红是一名文科生,对历史、政治和国际关系颇感兴趣。
她希望将来能够从事与国际事务相关的工作,所以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她将重点放在了社会科学领域。
12个平行志愿填报案例

12个平行志愿填报案例
1. 考生A在志愿填报中选择了全国排名较高的大学作为第一志愿,希望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2. 考生B选择了就读地理位置更靠近家乡的大学作为第一志愿,希望能够更方便地与家人交流和照顾家庭。
3. 考生C对于学习专业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第一志愿是该专业在各个学校中声誉较高的大学,希望能够学到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4. 考生D热爱体育运动,选择了有较好体育设施和运动氛围的大学作为第一志愿,希望能够兼顾学业和运动。
5. 考生E对于艺术类专业有浓厚的兴趣,第一志愿是享有良好声誉的艺术院校,希望能够培养自己的艺术才能。
6. 考生F希望能够在大学期间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和领导能力,选择了学生会活动较为丰富的大学作为第一志愿。
7. 考生G对于特定学科有浓厚的兴趣,第一志愿是该学科在全国有较高声誉的大学,希望能够深入研究和专研该学科。
8. 考生H希望将来能够出国深造,第一志愿是该学校有较好的国际交流和留学机会的大学。
9. 考生I在志愿填报中充分考虑了学费和生活成本,选择了收费相对较低的大学作为第一志愿。
10. 考生J对于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较为看重,选择了位于历史名城的大学作为第一志愿。
11. 考生K对于学术氛围和研究机会较为重视,选择了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大学作为第一志愿。
12. 考生L希望能够在大学期间获得更多实践锻炼机会,选择了有较多实习和就业机会的大学作为第一志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享】五个真实的志愿填报案例,影响一生的决策!
高考难,填报志愿更难。
高考成绩重要,填报志愿技巧更重要。
分数高的,担心报低了吃亏;分数中等的,担心报高了落榜;分数低的,担心没学上。
真是各有各的难处。
本文由大胜高考全面详析不同分数段考生填报技巧;真实讲述各种类型考生志愿填报经历;倾囊教你如何在志愿填报时“安全着陆”;最新披露有关院校和专业就业真相。
某省理科考生吴可,高考成绩681分。
【志愿设想】
最初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可不可以填北大或清华。
因为成绩高出理科本科一批省控线(5的分)83分,当时确实想去冲一回,但我又查阅了去年北大和清华在我们省的理科录取最低分、都超过了省控践近130分,而我今年仅超过80几分,显然无望。
接下来我把目标放在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两所学校上。
通过对照这两所学校去年在我们省的录取情况,其中,复旦大学理科调档线高出省控线100多分,中国人民大学的调档线高出省拄线80多分,我的成绩恰好在中国人民大学去年的调档范围之内。
于是我推测,如果不出意外,我的成绩今年也可能在调档之列。
所以最后决定放弃复旦大学,而准备报考中国人民大学。
【志愿情况】
提前批:无;
本科一批:中国人民大学,专业为金融学、工商管理类、贸易经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政务信息管理),服从专业调剂。
无其他志愿。
投档轨迹:中国人民大学院校在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政务信息管理)预录、录取。
【数据统计】
中国人民大学理科在考生所在省的调档线为681分,考生所报四个专业最后的录取最低分分别为:683、677、685、681。
【高考圈点拨】
现在可以假设。
如果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大、清华、复旦任意一所学校,都会落选。
(北大在考生所在省理科调挡线为683分,清华为698分,复旦为690分)。
事实上,考生能被中国人民大录取,也是很幸运的事,毕竟刚刚上该校的调档线。
现在想来,考生幸好当时根据自己的实力量体裁衣,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不然可能就与理想的大学无缘。
某省文科考生郭玲,华侨子女,高考成绩578分。
【志愿设想】
成绩刚跨过我们省文科本科一批控制线8分,如果志愿稍微偏高,录取就比较困难,这是很多关心我志愿的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如果算上“华侨子女加10分的话,我的成绩也不是很好,所以在选择学校上我非常谨慎。
经过对一些院校近几年来录取分数的多次比较,我认为,以我的成绩上西南财经大学的机会相对要大些,所以院校就基本确定。
虽然在院校在的选择中我采取了谨慎的态度,但是在专业的选择上我却放开了胆子。
我想填报该校的法学专业,但又担心录取分数是否会达到,这可是时下很多人认为的“热门”呀,要是报考的人多了,录取分数一高,就很危险。
接下来老师的分析让我信心大增:由于西南财经大学是一所理科较强的院校,所以,按照一般人的思维,文科生报理科类的学校不会是很多人的选择。
【志愿情况】
提前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专业不涉及,略。
本科一批第一院校志愿:西南财经大学,专业为法学、保险、国际商务,服从专业调剂;
本科一批第二院校志愿:中南大学,专业不涉及,略。
投档轨迹:西南财经大学院校在阅→法学专业预录取没→录取。
【数据统计】
考生投挡成绩588分。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文科在考生所在地的投档线为618分,西南财经大学调档线为588分,所报专业最后的录取最低分分别为588、588、590分。
【高考圈点拨】
该生充分利用了加分政策,从专业的录取分数来看,是1分都未浪费,恰到好处。
回过头来分析,考生成功之处就在于把谨慎(选则学校)和大胆(选择专业)结合起来,可谓胆大心细。
北京理科考生阿丘,高考成绩479分。
【志愿设想】
填报志愿的日子越来越近,对于我来说,志愿成了我包括家人的最大难题,因为我的成绩总是忽上忽下,很不稳定,不知道高考究竟能者出什么水平,再加上是考前填报志愿,所以难度更大。
按老师对我平时的成绩以及他对整个高考形势的估计,老师说,如果我正常发挥的话,应该在本科一批控制线上下。
我了解了一些成绩比我好的同学,他们说在“本土”上大学有很多优势,志愿也确
定在北京的大学中,很少有到外地求学的想法,我觉得如果我也和他们一同竞争北京的大学的话,显然实力不够,即使有希望,很大可能就是上所一般的大学。
于是我想:既然大家都不愿意去外地,为什么我就不呢,说不定还可以上所好大学呢! 于是就在招生指南上仔细搜索我可能上的大学和专业。
由于我摸准了很多北京考生不想到外地的心态,所以我选择学校的胆子也就大了些。
【志愿情况】
提前批:无。
本科一批:第一院校志愿为南开大学,专业为工商管理类、金融学、电子科学技术,服从专业调剂;
第二院校志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专业不涉及,略。
无其他志愿。
投档轨迹:南开大学院校在阅→会计学预录取→录取。
【数据统计】
南开大学在北京理科的调档线为479分,考生所报三个专业录取最低分分别为:545、583、529,而会计学专业录取最低分为479分。
【高考圈点拨】
以阿丘的成绩,在北京要上一所好大学的话,可能性很小,从实际录取情况来看,调档线低于479分的部委属高校寥寥无几。
刚跨过理科本科一批控制线(470 分)9分,虽然录取专业经过调剂,但能上南开大学,在很多人看来也是不可能的事情,阿丘却实现了。
原因就在于阿丘填报志愿时采取了“避实就虚”策略。
毫无疑问,北京高校成了很多考生志愿的目的地,特别又是北京的考生,更是不愿“远走他乡”。
在众人都热捧北京高校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换位思考,毕竟其他地方也有很多著名的堪称一流的大学。
与其在北京上所一般酌大学,还不如到外地上所好大学,这是阿丘教会我们的。
某省文科考生赵苟,高考成绩613分。
【志愿设想】
成绩出末后,613分,很高兴。
我们省文科本科一批的省控线为570分,成绩高出省控线40多分,我认为选择空间很大。
在填报志愿时,也怕报高了,什么北大、人大、复旦我也不敢报。
由于成绩上有一些优势,再加上出于为家庭经济负担着想,于是就初步确定了香港中文大学,因为该校有两个奖学金班(文科基础班、商科基础班)四年的学费及住宿费全免。
当时我也有担心,这两个班在我们名分别都只招一人,要是落选了怎么办?但经过考虑,还是决定第一志愿报考香港中文大学。
另外,由于对财经比较有兴趣,所以第二、三志愿就分别准备报考中央财经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
【志愿情况】
提前批:无;
本科一批第院校志愿:香港中文大学,专业为商科基础班(奖学金班),不服从专业调剂;
第二院校志愿:中央财经大学,专业为会计学、财政学,不服从专业调剂;
第三院校志愿:西南财经大学,专业为金融学,不服从专业调剂。
无其他志愿。
投档轨迹:香港中文大学院校在阅→预退(原因:所报专业已满,不服从专业调剂)→自由可投→中央财经大学院校在阅一预退(原因:所报专业已满,不服从专业调剂)→自由可投。
【数据统计】
香港中文大学文科在考生所在省的调档线为613分,所报专业最后的录取最低分为639分。
中央财经大学的会计学录取最低分为624分(第一志愿满额)。
【高考圈点拨】
从很多高校文科今年在考生所在省的调档线看,高出613分的院校有4所,由此看出,考生成绩确实选择空间很大,但所报考的第一志愿学校的专业本身招生人数仅一人,再加上地理优势和“费用全免”的实惠更会吸引很多人,这样很多高分者也会报考。
所以,对那些招生人数少、同时又有很多优惠条件(如费用全免)的专业或高校,哪怕你是高分考生,在报考时也一定要慎重,要知道高分之上还有高分。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提前批的机会让很多人得到了意外的收获,但我们还要看到另外一种情况:有的考生认为,提前批志愿既然给了我机会,不被录取也不会影响其他批次志愿的录取,这等好事谁愿意放弃呢?
“不填白不填,无论如何也得填报一所大学。
”结果如何呢? 理科考生乙,高考成绩628分,高出当地理科本科一批省控线30分。
志愿填报时,开始并末考虑提前批志愿,所以就把志愿的重心放在了本科一批中。
由于自己想到北京上大学,经过再三考虑,最后确定为中国传媒大学,但考虑到提前批的机会不能“浪费”,不填白不填呀,所以,在没多想的情况下,就在提前批填报了东北师范大学。
【乙最后志愿情况】
提前批:东北师范大学,专业为广告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类;本科一批第一志愿:中国传媒大学,专业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录取时,东北师范大学理科提前批在考生所在地的调档线为621分,其第一专业广告学的录取分为627分;而本科一批的中国传媒大学的调挡线为598分,第一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录取分为623分。
最后乙被东北师范大学的广告学专业录取。
但如果按考生当时“想到北京去上大学”的初衷,这一愿望却未能实现。
而按考生成绩,如果没有填报提前批志愿的
话,自己的成绩就可以被中国传媒大学录取,就可以实现到北京上大学的理想。
考生在对待提前批志愿时,就要考虑:如果我的志愿是想到某地或某类高校的话,最好就不要为了“不填白不境”而填了不是自己想去的学校。
一旦填报最后被录取,而自己的成绩有可能被本科其他批次更好的、自己更想就读的大学录取时,这样就避免给自己留下遗憾。
如果那样的话,还不如放弃这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