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试题集

合集下载

14学校体育学题库

14学校体育学题库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填空题1.1953年,毛泽东发出了身体好,工作好,学习好的三好号召。

2.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学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3.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学校应做到“三育并举”。

4.1917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提出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养生”,而且在于“卫国”。

5.我国的古代学校体育,是从奴隶社会开始出现的。

6.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中,首倡体、智、德三育,称力、智、德三育为国家民族富强之基础。

7.主智主义主张将一堂体育课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部分。

8.199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

9.杜威认为“任何时代任何人,对于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年幼儿童的教育,无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戏和娱乐。

”10.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已经提出“寓兵于民”的主张,但首先使用“军国民主义”一词的是蔡锷。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学科。

( Y )2.德绍五项是指跑步、跳高、攀登、平衡和负重。

( Y )3.中国的学校体育是从18世纪后期开始从西方一些国家传入的。

( N )4.国家体委于1954年制定并公布了《劳卫制》。

( Y )5.自然主义体育理论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体育学说。

( N )6.最早把体育引进学校教育的教育家是德国的巴泽多。

( Y )7.1923年公布《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 Y )8.学校体育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教育和体育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形成体系。

( Y )9.军国民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 N )10.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教育应回归自然,顺应儿童的本性,按儿童的兴趣、爱好组织活动,使儿童的身心都得到自由的发展。

学校体育学试题集(相当全)

学校体育学试题集(相当全)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1.体育 2.大众体育 3.竞技体育 4."六艺"(西周) 5."六经"二 填空:(每空0.5)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年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至今不足()年3.现代体育是由()()()所构成4.全面发展的教育离不开()5.()和()是体育的本己目标6.学校体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7.以健身.娱乐等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被称为()8.在中国,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9.我国西周时期有了以()()()()()()为主体的学校教育内容 10."六艺"中的()和()可以被看成是我国学校体育的萌芽 11.汉代董仲舒用以取代"六艺"的"六经"包括()()()()()() 12.()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把"体操科"改为() 13.<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 14.新中国实施全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最早年份是() 15.新中国成立至今,共进行了()次"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的评选活动和()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研究  16.邓小平所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是()()() 17.体育教学中的"三基"是指()()()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的历史不足()A:50年 B:100年 C:150年 D:200年3.以“三基”为基本内容的体育被称为()A:大众体育 B:竞技体育 C:学校体育 D:终生体育4.国民体育的基础是()A:大众体育 B:竞技体育 C:学校体育 D:终生体育5.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A:礼乐 B书数 C:诗易 D:射御6.“武举制”最草产生于中国的()A:秦 B:汉 C:唐 D:宋7.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8.“武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A:唐 B;宋 C:元 D:明9.中国清朝可被称为“体育家”的是()A:乾隆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颜元10.“体育科”最早出现于()A:1903 B:1913 C:1923 D:193311.《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A:周恩来 B;毛泽东 C:恽代英 D:颜元12.中央(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A:1950 B:1956 C:1957 D:195813.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A:1955 B:1956 C:1957 D:195814.《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的颁布年份是()A:1977 B:1978 C:1979 D:198015.《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发于()A:1990 B:1991 C:1992 D:19951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场外性 B:竞技性 C:技术性 D:基础性四.双项选择(每小题1分,答错扣0。

学校体育学试题集(相当全)

学校体育学试题集(相当全)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1.体育 2.大众体育3.竞技体育4."六艺"(西周)5."六经"二填空:(每空0.5)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年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至今不足()年3.现代体育是由()()()所构成4.全面发展的教育离不开()5.()和()是体育的本己目标6.学校体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7.以健身.娱乐等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被称为()8.在中国.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9.我国西周时期有了以()()()()()()为主体的学校教育内容10."六艺"中的()和()可以被看成是我国学校体育的萌芽11.汉代董仲舒用以取代"六艺"的"六经"包括()()()()()()12.()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把"体操科"改为()13.<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14.新中国实施全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最早年份是()15.新中国成立至今.共进行了()次"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的评选活动和()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研究16.邓小平所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是()()()17.体育教学中的"三基"是指()()()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的历史不足()A:50年 B:100年 C:150年 D:200年3.以“三基”为基本内容的体育被称为()A:大众体育 B:竞技体育 C:学校体育 D:终生体育4.国民体育的基础是()A:大众体育 B:竞技体育 C:学校体育 D:终生体育5.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A:礼乐 B书数 C:诗易 D:射御6.“武举制”最草产生于中国的()A:秦 B:汉 C:唐 D:宋7.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8.“武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A:唐 B;宋 C:元 D:明9.中国清朝可被称为“体育家”的是()A:乾隆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颜元10.“体育科”最早出现于()A:1903 B:1913 C:1923 D:193311.《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A:周恩来 B;毛泽东 C:恽代英 D:颜元12.中央(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A:1950 B:1956 C:1957 D:195813.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A:1955 B:1956 C:1957 D:195814.《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的颁布年份是()A:1977 B:1978 C:1979 D:198015.《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发于()A:1990 B:1991 C:1992 D:19951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场外性 B:竞技性 C:技术性 D:基础性四.双项选择(每小题1分.答错扣0。

学校体育学试题集

学校体育学试题集

1.大众体育的主要目标及其突出特点是什么?2.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及其突出特点是什么?3.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有哪些?4.现代体育的构成因素有哪些?5.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区别是什么?1试述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1.体育:是一种以合目的性的身体活动为媒介,以发展身体和增强体质为本己目标,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的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

2.学校体育:是以适宜的身体活动和卫生措施为媒介,以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以全面发展青少年儿童身心为目标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校教育活动3.大众体育:是以健身、健美、娱乐、医疗为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4.竞技体育:是一种借助竞技运动这种形式,而以增强体质和促进健康为目标的体育活动。

2主要目标:健身、健美、娱乐、医疗;突出特点:业余性和广泛性。

3主要目标:增强体质,掌握三基,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突出特点:基础性和强制性。

4目标多元化:价值观念的趋同化;课余体育训练逐步加强5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

(1)四个趋势:学校体育目标的多元化:学校体育价值观念的趋同化:学校课余运动训练逐步加强:学校体育手段的科学化。

(5分)(2)每个趋势下面要加以论述(5分)。

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地位和目标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全面发展教育2、终身教育3、终身体育二、填空:每空1分1.全面发展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的教育。

2.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是由()以及()所决定的。

3.文艺复兴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是()国的哲学家,教育家()。

4.毛泽东于()年作出了“健康第一”的指示;()年又明确指出了我国的教育方针。

5.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是方向、()是核心,()是基础。

6.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0和所受到的()的总和。

7.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最终追求的(),学校体育又是终身体育()的环节8.体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也是思想建设的一项()。

学校体育学各章练习题集

学校体育学各章练习题集

第二章绪言练习题一.填空1..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________________、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____________,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必需开设的一门__________理论课程。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练习题二、选择题1.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1864年创办的某登州文会馆是最早开设_________的学校。

()A 体育课程B 武术课程C 体操课程D 篮球课程2.1979年教育部在_______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的新局面()A 某BC 某D 某3.____年,清政府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和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A 1904B 1901C 1804D 19064.______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A 卢梭B 夸美纽斯C 古茨姆茨D 裴斯泰洛齐5.__________使体育方法体系化,对所选教材按运动项目、运动性质、运动解剖、云动类型分类。

()A 严复B 夸美纽斯C 古茨姆茨D 洛克6.________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中,首倡体、智、德三育。

()A 严复B 杜威C 康有为D 洛克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填空1.身体形态发育主要受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影响。

2.由于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具有不平衡性,_________的增长速度相对要比______快,存在“___________”的特点。

3.根据学生体能增长速度的特点和增长速度的基本趋势,可将学生的体能发展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形态的可塑性较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__________的血液循环、__________增厚,使________更加结实粗壮,抗折性提高,________收缩更加有力强健,_______更加灵活牢固,有利于促进学生生体形态的正常发育,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学校体育学》试卷

《学校体育学》试卷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BC卷)《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A、奴隶B、封建C、社会主义D、资本主义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A、大众体育B、终身体育C、学校体育D、竞技体育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A、礼、乐B、书、数C、诗、书D、射、御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A、1950年B、1953年C、1954年D、1955年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A、1950年B、1956年C、1957年D、1958年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场外性B、竞技性C、基础性D、技术性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斯宾赛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A、专业术语B、口令C、方言D、艺术语言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A、单一B、多样C、没有差异D、有差异,但不大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A、必须B、不一定C、一定不能D、有所侧重地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A、反比关系B、正比关系C、抛物线关系D、不存在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体的内力B、人体外力C、支撑反作用D、摩擦力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A、分解法B、快速示范C、常速示范D、正误对比示范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A、越大越好B、越小越好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宜采用()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C、先合后分D、先分后后16、布置场地器材时,可移动器材与固定器材之间应尽可能()A、分开B、相对靠拢C、保持距离D、保持较远17、在哪种情况下采取分组不轮换的教学形式()A、人数不多场地器材设备条件充足B、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C、人数多D、人数少18、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环节即为()A、技术基础B、技术环节C、技术关键D、技术细节19、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率,即为体育课的()A、综合密度B、专项密度C、练习密度D、一般密度20、课时计划也称()A、年度计划B、教学进度C、单项计划D、教案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A”和“B”表示。

《学校体育学》试题(共36页)

《学校体育学》试题(共36页)

《学校体育学》试题[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篇一:学校体育学试题集11.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科学,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体育教师: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培养体魄健壮的建设者和保卫者的园丁,是青年人健美的设计师。

3.教材体系:指以教学目标和任务为核心,遵循教材选编原则,将经过选择的各种教材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要求组合成统一整体。

4.定性评价:指对体育课中的各项评定内容,根据评价者的经验,从理论上对课的质量作出分析与评价。

5.竞技状态:指运动员达到优异成绩时所处的最佳准备状态。

6.体育教学:是以体育课程内容为中介,以学生身体实际参与为特征的师生双边活动7.教学常规:是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遵守的、保证体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一系列的基本要求8.重复练习法: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学生反复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9.课的密度:指在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10.教材比重:指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之比11.练习密度:学生全课练习的总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百分比。

12.体育课的结构: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部分的几个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和时间分配等13.技术细节:在不破坏技术环节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细微的技术结构14.课的结构: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以及时间分配等15.运动负荷: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担。

16.淘汰赛:指逐渐淘汰成绩差的队或个人最后比出优胜者的方法。

17.综合密度: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18.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为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提高运动技术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的社会现象。

19.语言法:是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音指导学生的一种方法20.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

《学校体育学》练习题

《学校体育学》练习题

《学校体育学》习题第一篇学校体育总论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名词解释1.学校体育2.学校体育思想二、填空题1. 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有、、。

2. 1923年,北洋政府颁布了,正式将学校“”改为“体育课”。

3.“新体育”学说是在教育学说和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国学者托马斯·伍德和赫塞林顿提出的体育理论,它也被称之为自然体育学说。

4. 年,清政府颁布了,它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

5.在西周作为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教育内容的“六艺”,其中具有体育性质的有、和。

6.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一文,对体育的意义、功能和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7.1922年,《壬戍学制》的出台标志着在我国的没落。

8.1952年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中正式规定,从到均开设课,每周学时。

三、判断改错题1.我国西周时期,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

“六艺”中只有射和御具有体育的性质。

()2.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在学校体育方面作了一些具体规定,它把“体育课”列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课。

()3.我国的《体育锻炼标准制度》和《劳卫制》,是为改善我国学生健康严重不良状况,在锻炼身体、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热潮推动下,借鉴日本《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的经验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四、简答题1.简述军国民体育思想的特征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历史意义。

2.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前苏联社会主义体育思想之间的异同?五、论述题1.试分析我国体育思想的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一、名词解释1.社会体育2.社区体育3.竞技体育4.竞技运动教材化5.终身体育6.大众传播媒介7.大众传播二、填空题1. 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改造工作可以概括为———。

2.竞技运动教材化要遵循的原则有、、和。

3.终身教育思想是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在中提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1.体育 2.大众体育 3.竞技体育 4."六艺"(西周) 5."六经" 二 填空:(每空0.5) 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年 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至今不足( )年 3.现代体育是由()()()所构成 4.全面发展的教育离不开() 5.()和()是体育的本己目标 6.学校体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7.以健身.娱乐等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被称为() 8.在中国,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 9.我国西周时期有了以()()()()()()为主体的学校教育内容 10."六艺"中的()和()可以被看成是我国学校体育的萌芽 11.汉代董仲舒用以取代"六艺"的"六经"包括()()()()()() 12.()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把"体操科"改为() 13.<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 14.新中国实施全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最早年份是() 15.新中国成立至今,共进行了()次"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的评选活动和()次大规模 的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研究 16.邓小平所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是()()() 17.体育教学中的"三基"是指()()()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 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的历史不足 () A :50年 B :100年 C :150年 D :200年 3.以“三基”为基本内容的体育被称为 () A :大众体育 B :竞技体育 C :学校体育 D :终生体育 4.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 A :大众体育 B :竞技体育 C :学校体育 D :终生体育 5.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 A :礼乐 B 书数 C :诗易 D :射御6.“武举制”最草产生于中国的()A :秦B :汉C :唐 D :宋7.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 ()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8.“武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 ()A :唐B ;宋C :元 D :明9.中国清朝可被称为“体育家”的是()A :乾隆B :康有为C :梁启超 D :颜元10.“体育科”最早出现于 ()A :1903B :1913C :1923D :193311.《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 ()A :周恩来B ;毛泽东C :恽代英D :颜元12.中央(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 ()A :1950B :1956C :1957 D :195813.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A :1955B :1956C :1957D :195814.《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的颁布年份是 ()A :1977B :1978C :1979D :198015.《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发于 ()A :1990B :1991C :1992D :19951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 :场外性B :竞技性C :技术性D :基础性四.双项选择(每小题1分,答错扣0。

5分)1.学校体育的主要特性是 ()()A:场所性B:基础性C:强制性D:竞技性2.大众体育的主要目的在于()()A:掌握“三基”B:提高成绩C:健身D:娱乐3.西周“六艺中有关体育的内容有”()A:礼B:射C:乐D:御4.现代体育的构成要素有()A:学校体育B:大众体育C:竞技运动D:休闲体育5.体育的本质性目标是()A发展身体B:提高成绩C:休闲娱乐D:增强体质6.“三基”的内容包括()A:基本素质B:基本体能C:基本技术D:基本技能7.“六艺”的内容包括()A:射B:易C:诗D:御8.“六经”的内容包括()A:礼B;书C:射D:御9.成立于1954年的体育学院有()A:西安B:天津C:成都D;广州10.1979年教育部。

国家体委和卫生部联合颁发了()()A:《学校体育工作条例》B:《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C:《学校卫生工作条例》D:《学校卫生工作暂行规定》五.多项选择(每小题1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属于“六艺”的内容是()()()()()()A;礼B:乐C;射D:书E;数F:易G 御2.属于“六经”的内容是()()()()()()A;礼B:乐C;射D:书E;诗F:易G 春秋3.构成现代体育的因素有()()()()()()A;娱乐B:旅游C;远足D:大众体育E;学校体育F:竞技体育G终身体育4.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有()()()()()()A:掌握“三基”B:提高成绩C:发展身体D:增强体质E:保持心理健康F:提高运动技术水平5.在中国夏代表述“学校的”名称有()()()()()()A:学校B:大学C:校办工厂D:序E:学堂F:痒6.西方近代学校体育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有()()()()()A:派出留学生B:洋人在中国创办教会学校C:聘请外国学者来华讲学D:洋人用武力逼迫E:翻译外文资料7.“五四”期间发表有关学校体育的学术文章的有()()()()()()A:周恩来B:邓小平C:恽代英D:贺龙E:毛泽东F:陈独秀8.国民党时期对中国学校体育产生较大的影响的体育(教育)思想有()()()()()A:自然主义B:终生体育C:快乐体育D:军国主义E:选手体育9.毛泽东在1957年为中国确立的教育方针中包括有()()()()()A:美育B:德育C:体育D:劳动技术教育E:智育10.全国重点体育院校有()()()()()()A:广州B:天津C:北京D:上海E:西安F:山东G:成都六.判断题(每小题1分)1.体育是借助于身体活动并通过身体而进行的教育------------------------------()2.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运动成绩---------------------------------------()3.“体育”一词的产生距今已有300多年------------------------------------------()4.体育所选用的身体活动必须具有“合目的性”---------------------------------()5.1917年恽代英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6.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7.本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已经注意到了学生的“健康”问题----------------()8.学校体育目标的多元化意味着学校教育工作要多元目标并重----------------()9.在中国“——”一词产生距今已有100多年了----------------------------------------()七.简答题(每小题5分)1.“六艺”和“六经”各指哪些内容?2.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的途径有哪些?3.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那几个阶段?4.大众体育的主要目标及其突出特点是什么?5.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及其突出特点是什么?6.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有哪些?7.现代体育的构成因素有哪些?8.1923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对学校体育做了那些调整?9.毛泽东在1957确立的教育方针是什么10.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区别是什么?八.论述题(每题8——10分)1.构成现代体育的要素及其间的关系是什么?2.新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3.试述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1.体育:是一种以合目的性的身体活动为媒介,以发展身体和增强体质为本己目标,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的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

2.学校体育:是以适宜的身体活动和卫生措施为媒介,以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以全面发展青少年儿童身心为目标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校教育活动3.大众体育:是以健身、健美、娱乐、医疗为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4.竞技体育:是一种借助竞技运动这种形式,而以增强体质和促进健康为目标的体育活动。

5.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古代“六经”:礼、乐、诗、书、春秋、易。

二.填空(每小题0。

5-1分)(1)1863(2)100(3~5)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顺序可变)(6)体育(7)(8)发展体育、增强体质(9)学校体育(10)大众体育(11)夏朝(12、13、14、15、16、17)礼、乐、射、御、书、数(18)(19)射、御(20)(21)(22)(23)(24)(25)礼、乐、诗书、春秋、易(26)1932(27)“体育科”(28)毛泽东(二十八画生)(29)1956(30)两或2(31)3(32)(33)(34)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35)(36)(37)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1、C2、B3、C4、C5、D6、C7、B 8、B 9、D 10、C 11、B 12、D 13、B 14、C 15、D四、双项选择(每小题1分)1、BC2、CD3、BD4、AB5、AD6、CD 7、AD 8、AB 9、AC 10、BD五、多项选择(每小题1分,选错、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ABCDEG2、ABDEFG3、DEF4、ACD5、CDF6、ABC7、CE8、ADE9、BCF 10、CDEG六、判断题(每小题1分)1、X2、X3、X4、X5、/6、/7、/ 8、X 9、X七、简答题(每小题5分)1.礼、乐、射、御、书、数;礼、乐、诗、书、春秋、易2.留学生的派出;英美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学校;外国学者来中国讲学。

3.“初建阶段”(1949-1957);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文化灾难阶段”(1966-1976);“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

4.主要目标:健身、健美、娱乐、医疗;突出特点:业余性和广泛性。

5.主要目标:增强体质,掌握三基,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突出特点:基础性和强制性。

6.目标多元化:价值观念的趋同化;课余体育训练逐步加强7.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

8.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把兵式体操为主的教材改为竞赛项目分类特点的田径、球类、体操和游戏等综合性教材9.“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0.目的不同:竞技运动在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拿金牌;而竞技体育仍在于增强体质和促进健康;归属不同:竞技运动属于身体文化,而竞技体育属于体育的一种。

八、论述题1、(1)三大要素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大众体育(3分);关系:三者都属于体育;学校体育是基础;三者各有各的特点和侧重,但在实践中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三者在各自的具体目标上可能有差异,但在总体目的上必须一致(5分)2.(1)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建阶段”(1949-1957);第二阶段为“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第三阶段为“文化灾难阶段”(1966-1976);第四阶段“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4分)(2)每个阶段需要两个以上的具体事例来说明该阶段的主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