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岩石与地貌(补充)
第二篇 岩石与地貌 知识梳理(填空式答案)

E BA DCF Q P 全球板块分布图ⅰⅱ 第二篇 岩石与地貌 知识梳理专题5 板块运动 一、板块构造学说 1、六大板块; A :_太平洋_板块;B :_亚欧_板块; C :_非洲_板块;D :_印度洋_板块;E :_南极洲_板块;F :_美洲_板块 P :_生长_边界;Q :_消亡_边界 太平洋_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洋底;_南极洲_板块跨经度最广,_美洲_板块跨纬度最广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_岩石_圈分为__六__大板块,板块在_软流_层上滑动,板块与板块_交界_处地壳活动活跃,板块_内部_地壳较为稳定。
3、板块运动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是_地幔_物质的对流。
地形名称及成因(在板块名称后的空号中填写出该板块在上图中的字母代号)喜马拉雅山脉由印度洋_板块(D )与__亚欧__板块(B )_碰撞_(碰撞或张裂)而成 阿尔卑斯山脉由_非洲_板块(C )与__亚欧__(B )板块__碰撞_(碰撞或张裂)而成 安第斯山脉由_南极洲__板块(E )与__美洲__板块(F )_碰撞__(碰撞或张裂)而成 科迪勒拉山系由_南极洲_板块(E )、_太平洋_板块(A )与美洲_板块(F )碰撞_(碰撞或张裂)而成 马里亚纳海沟、东亚岛弧链由_太平洋_板块(A )与_亚欧__板块(B )__碰撞(碰撞或张裂)而成 东非大裂谷、红海由_非洲_板块(C )与__印度洋__板块(D )_张裂_(碰撞或张裂)而成 地中海由_非洲_板块(C )与_亚欧_板块(B )_碰撞_(碰撞或张裂)而成大西洋由_美洲_板块(F )与_亚欧__板块(B )_非洲_板块(C )_张裂_(碰撞或张裂)而成 4、运用“海底扩张示意图”阐明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 (1)海底地形P 处的是海沟,Q 处是海岭_, V 处是地幔_物质涌升处。
(2)密度较大的是大洋_板块,年龄较轻的 是大洋_板块,E 、F 、G 三处海底岩石年龄 按自老到新依次排列是__EGF __。
高一地理会考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会考地貌知识点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构造和变化的总和。
地貌的特点与地理位置、地质历史、气候等因素有关。
了解地貌是理解地球表面的基础,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和会考尤为重要。
以下将介绍高一地理会考中常见的几个地貌知识点。
一、高原高原是指地势高于周围地区的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大片地区。
高原的形成通常与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有关。
在地质活动的作用下,地壳发生抬升和运动,形成了地势较高的高原。
比如位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之一,其主要地质构造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产物。
二、平原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广阔地区,通常由沉积和侵蚀作用形成。
沉积平原主要由河流、湖泊以及海洋沉积物构成,如中国东部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平原之一。
侵蚀平原则是在长期侵蚀作用下,原来的山地或高原慢慢削平形成的,如位于美国中部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三、盆地盆地是指地势较低相对封闭的地区,由构造抬升与侵蚀作用共同形成。
盆地的形成通常与地壳构造运动有关,抬升使周围的地面垂直下沉,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盆地。
比如四川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地壳活动的结果,也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之一。
四、山地山地是指地势较高、山脉纵横的地区,是地壳抬升和构造运动的结果。
山地通常由岩石、矿石等垂直起伏而形成,地势陡峭。
山地对于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比如喜马拉雅山脉的抬升作用导致了气候的变化和水资源的分布。
五、河谷河谷是指河流在地表削蚀下形成的地势低洼的地区。
河谷通常由河流的冲击和侵蚀作用形成,河流沿着洼地或者石化地形剧烈侵蚀。
河谷在地理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农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长江三峡是中国著名的河谷之一,其地势陡峭、曲折,风景秀丽,也成为了旅游胜地。
六、湖泊湖泊是指由地表河流、地下水和降雨等因素的作用,形成的较低洼、有一定面积的水域。
湖泊的形成通常与河流侵蚀、堆积和地壳运动等因素有关。
湖泊在自然和人文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期末复习学练案第2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鲁教版必修一)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习目标】1.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掌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变式图的判读3.掌握地质构造的成因、判断及其应用。
4.理解主要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典型地貌 【重难点】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变式图的判读2、地质构造的成因、判断及其应用。
(第一课时)预习案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内部分层(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地震波分为: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见规律总结】地球内部圈层分为: 、 。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2.地质作用⎩⎪⎨⎪⎧⑲外力作用⑳○213.循环意义(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22________________。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24______________和○25______________,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课中案探究点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探究材料】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
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
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横波传播速度会发生明显变化。
1.材料中的地震波可分为几类?它们之间有何区别?2.地球物理学家根据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几个圈层?3.我们通常所说的岩石圈是否就是地壳?为什么?探究点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探究材料】晶晶和亮亮是两滴岩浆,他们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岩浆之家”。
一天,他们得到批准,与其他同伴一起到地球表面旅行。
他们飞快地奔向地表,半路上,晶晶觉得累了,于是就与亮亮约好,在地表会合。
亮亮没有停步,与其他同伴一起跳出地表,并沿着山坡往低地流动。
忽然,亮亮发现自己不能再动了,不禁问旁边的同伴这是怎么回事。
同伴笑着说:“别担心,只不过你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罢了。
地理必修一核心知识点岩石与地貌

地理必修一核心知识点岩石与地貌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基础之上的, 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 往往是高中地理的基础。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地理必修一核心知识点岩石与地貌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2、六大板块在软六层上滑动,板块的边界(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3、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形成: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南缘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安第斯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版块碰撞,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科迪勒拉山系。
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链状岛弧形成: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东部隆起,形成深海沟—链状岛弧。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非洲板块的内部张裂形成。
大西洋的形成: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做张裂运动,形成大西洋。
4、地震的相关概念:震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震级相差一级,释放的能量相差30倍。
地震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由震级的大小、震中距、地面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地震发生的时间、人口的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灾后的措施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区地震烈度是不同的。
5、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纵波: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介质地震发生时,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所以位于震中的人先觉察到上下颠簸,在左右、前后摇晃。
6、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7、按照形成原因,岩石分为三大类岩石类型成因特点举例形成山体岩浆岩侵入岩岩浆活动矿物晶体颗粒较粗花岗岩华山、衡山、普陀山、黄山喷出岩矿物晶粒细小,多气孔玄武岩长白山、富士山、大洋洋底沉积岩外力作用层理构造;化石石灰岩(太湖石)张家界变质岩变质作用片理构造大理岩,石英岩泰山8、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化学元素:氧、硅、铝9、地貌类型10、等高线地形图地形类型地形特点等高线分布特征平原海拔小于200米,起伏小等高线数值小于200米,稀疏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顶部平缓中央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数值由中央向边缘减小山地山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2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表示河谷的等高线呈V字形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较疏,弯曲处较缓和盆地中央低平,四周高中央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数值由中央向边缘增加陡崖若干条等高线几乎重叠在一起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减低洼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区弯曲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区弯曲高一轻松学习高中地理一、学习方法的衔接初、高中是同学们成长的两个重要阶段,这两个阶段跨度比较大。
高一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甲、乙两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向斜成山,乙为背斜成山B.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乙为良好的储水构造C.乙处可能有河流发育D.乙处地貌是断层形成的【答案】C【解析】根据岩石中间老、两侧新,可判断甲、乙同为背斜,再结合等高线可知甲为背斜成山;乙为背斜成谷;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乙处为山谷,可能有河流发育;乙处成谷的原因是在张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岩石疏松、破碎,易被侵蚀。
【2】甲、乙地质构造形成并出露地表的原因是()A.甲受挤压,经侵蚀;乙受挤压,经侵蚀B.甲受张力,经搬运;乙受张力,经沉积C.甲受挤压,经风化;乙受挤压,经侵蚀D.甲受张力,经侵蚀;乙受张力,经断裂【答案】A【解析】背斜是受水平挤压作用形成的,形成过程中或形成后由于地壳抬升被侵蚀而出露地表。
【考点】地质运动。
2.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地质构造主要由水平张力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读图,根据岩层弯曲形态,很容易断定②、④是挤压造成的,B、D错。
根据岩层的措动方向,可以判断①是水平张力作用下,岩层形成的断层,A对。
如果岩层是挤压发生的措动,上面的岩层应向上移动位移,如③图所示,C错。
【2】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图示方案中,最适宜建大坝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坝址的选择,要考虑地质构造,地基的坚固。
断层处不能建大坝,①、③错。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②错。
④位于向斜槽部,岩石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④对。
所以D对。
【考点】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3.下图为某地实景图。
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搬运作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考查地质构造。
图中的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是由于地壳的运动,岩层受到挤压形成,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4.读下图,回答:A.甲处主要是物理风化作用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崩塌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解析】C试题解析:考查内外力作用。
高一地理学案5 专题6 岩石与矿物 专题7 地貌参考答案

高一地理学案5 专题6 岩石与矿物专题7 地貌班级姓名学号1、①化学元素——矿物——岩石之间的关系;②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③地壳物质循环2、主要地貌类型的识别;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课前预习】一、岩石与矿物1、岩石是由造岩矿物按一定规律形成的集合体。
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型。
、地壳中含量排前三位的化学元素是氧、硅、铝,其中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花岗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有黑云母、石英、长石。
4、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1.地球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称为地貌,它是在地球_内力___和__外力__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 主要地貌类型有_流水_地貌、_喀斯特__地貌、海岸地貌、__风成___地貌、_黄土___地貌。
3. 河流地貌是流水地貌的主要表现形式。
河流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河谷_深切而狭窄__;中游流水减缓,河谷宽阔,河床遭受_侧蚀___形成_曲流__,凹岸不断遭受__侵蚀__,而泥沙在凸岸不断_堆积;下游河床平缓,流水_堆积_作用强盛,往往形成广阔的_三角洲平原___。
以我国广东省丹霞山命名的___丹霞__地貌,也是一种流水侵蚀地貌。
4 . 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_石灰__岩地区,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___西南__各省区。
喀斯特地貌包括地表和地下两部分。
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多样,主要有石芽、_石林__、溶蚀盆地、__落水洞__,还有相对高度较大的“__峰林_”和“孤峰”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指__溶洞___。
5. 海岸地貌包括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我国的海蚀地貌主要分布在_杭州湾以南__以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海积地貌主要分布在_杭州湾以北__的沿海地区。
6. 风成地貌包括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在干旱和沙漠地区常见的风蚀地貌有__风蚀洼地___、风蚀柱、_风蚀蘑菇____、风蚀城堡等;风积地貌主要有__沙漠(沙丘)_和黄土。
分布于中国内陆荒漠里的雅丹地貌也是一种_风蚀__地貌。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69张PPT)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岩层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岩层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褶皱的形成
向斜
背斜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猜猜我是谁?
真题演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思考:背斜一定成山吗? 向斜一定成谷吗?
使地表变得 高低起伏
一、内力作来用自地球外部,
外1力.作能量用来源主:要主是要太是阳能和
地球重力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风化、侵蚀、 削高填低使地 搬运、产沉生积的热能。表趋于平坦
等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二、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地壳运第动一节引起营的造岩地层表形永态性的变力量形 、变位 称为地 质构造,常见形式有 褶皱和断层 。
陡 崖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东 真题演练 非 大 裂 谷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巫 峡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江汉平原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4章第1节 常见地貌类型教学设计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本章是继大气圈、水圈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圈层——岩石圈,虽然只有两小节内容,但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地貌类型是观察地貌的基础;而学习观察地貌的方法又有利于更好地观察几种常见的地貌类型,两者相辅相成,地貌为后面人文地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有些课本中没有出现基本概念,如“地貌”以及“河流地貌”等,教师进行补充教学。
重点:了解常见地貌类型的成因及分布。
难点:掌握并能区分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
多媒体 自制教具导入新课通过对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文言文的解读,里面对喀斯特地貌的描述导入新课,让学生学会通过地理景物的文字描述想象生活中的实景,激发对本节内容的兴趣。
(教师设置问题)在游记中,旅行家徐霞客描述了哪一种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生么地方?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本节内容的的学习,同学们就会有所了解。
教师补充地貌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对整体地貌有个基本的认识,列举本节内容框架 (教师板书)第一节常见的地貌类型地貌的概念(教师补充:地球表面各种形态或外貌的总称。
)一、喀斯特地貌(教师板书)1.喀斯特地貌的概念(阅读课本P66,并在课本上划出相应概念。
教师引导阅读加幻灯片图像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剖析喀斯特地貌的概念,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教师设问)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学生回答: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教师设问)喀斯特地貌有哪些分类?学生阅读课本回答:a.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图4.2)(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b.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溶洞、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石柱。
4.引导学生阅读P68-P69活动题,了解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的基本情况,然后学生讨论,阅读活动题1—3,探究“天眼”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图4.5平塘县大窝凼工程建设前后对比a.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地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B 处是____________物质上升处, M、N 板块中消亡的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板块,
消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分)
34.下列各类岩石中,在 H 处常见的是(2 分)
15.下列哪种地貌是在流水沉积作用下形成的是
A.三角洲
B.黄土塬
C.峡谷
D.沙丘
16.关于喀斯特地貌表述正确的是
A.溶蚀盆地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
B.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C.石笋的形成是石灰岩的溶解过程
D.喀斯特地区土壤肥沃
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
17.贮藏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泉水不断从地底涌出,历经千百年钙化沉淀,形成层层叠叠的半圆形白色阶梯状景观,远
看像大朵棉花矗立在山丘上。读图回答 3~4 题:
3.构成棉花堡的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
A.玄武岩
B.沉积岩
C.花岗岩 D.变质岩
4.下列我国的景观中与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类型相同的是
A.丹霞山
B.长江三角洲 C.路南石林 D.雅丹
D.流水堆积
28.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两山顶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60 米
B.70 米
C.100 米
29.假如下图是等高线图,数值 c>b>a。
D.170 米
4/6
A.E 海拔高于 F
B.E 表示山脊,F 表示山脊
C.E 表示山脊,F 表示山谷
D.E、F 均可能有河流通过
30.在等高距为 50 米的等高线地图上,五条等高线重叠的一处断崖,其相对高度的可能范围
机理,为人类预防地质灾害、勘探矿产资源等提供依据。
1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两大洲之间距离今后将逐步扩大的是
A.非洲、欧洲
B.亚洲、北美洲
2/6
C.非洲、南美洲
D.北美洲、南美洲
14.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湖南、内蒙古
B.内蒙古、云南
C.台湾、云南
D.台湾、湖南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称为地貌,它是在地球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
B.孤立的黄土丘
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21.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 ②孤立的黄土丘
③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④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6
22.下列地理事物不在消亡边界的是
A.马里亚纳海沟
11.图中所示形成的岩石属于
A.岩浆岩类
B.玄武岩类
C.侵入岩类
D.沉积岩类
12.台北附近的野柳地质公园以海边奇怪的岩石景观著名,如女王头、烛台石、龙头石等。
形成这些奇岩怪石的主要作用是
A.流水堆积
B.风力堆积
C.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
板块构造学说是 20 世纪全球构造理论的最重要成果,它科学地解释了火山地震的地壳运动
B.风力侵蚀——盆地、高原 D.流水沉积——三角洲、冲积平原
9.右图是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状况,其中以
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0.图中所示板块边界区域,可能形成的地表形态是
A.东非裂谷 B.海岸山脉 C.大西洋 D.喜马拉雅山脉
读岩层形成过程示意图和烛台石照片,回答 11~12 题:
岩石与地貌(期中)补充题
读某地简图,回答 1~2 题:
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A.地热能
B.风能
C.水能
D.太阳能
棉花堡是土耳其著名的地理景观,它由于含有丰富矿物质(主要为石灰岩)的地下温
B.日本群岛
C.大西洋中脊
D.喜马拉雅山
23.2017 年 3 月智利比亚里卡火山再次爆发。火山喷出的岩浆物质冷凝形成的岩石是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24.下列岩石按成因分属于同一组的是
①花岗岩 ②玄武岩 ③石灰岩 ④白云岩 ⑤板岩 ⑥页岩 ⑦石英岩 ⑧大理岩
A.①②⑧
B.④⑤⑦⑧
C.③⑥⑦
6/6
A.玄武岩
B.石灰岩
C.花岗岩
D.大理岩
35.据勘探,C、D、E 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自新到老依次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这
个发现为__________________学说的津立提供了事实依据。(2 分)
36.如 M 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 N 板块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板块,形成高大山系的名称是
是
A.大于 200 米,小于 300 米
B.大于 250 米,小于 350 米
C.大于 200 米,小于 250 米
D.大于 250 米,小于 300 米
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 回答问题 (20 分)
31.图中出现了__________个板块。(1 分)
32.从名称、板块运动方式、边界类型的角度列表对比 P 和 A 处的海底地形。(8 分)
下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 5~6 题:
5.形成大理岩的地质过程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6.古生物进入岩石并成为化石的地质过程是图中
1/6
A.①
B.②
C.③
D.④
7.峰林、石芽等地表形态大量发育的地区, 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A.变质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沉积岩
8.下列作用与地貌组合正确的是 A.风化作用——风蚀洼地、风蚀城堡 C.流水搬运——戈壁、曲流
____________山系。 (2 分)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5/6
37.某同学对该区域考察后发现 B 地植被长势比 A 地好,试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8 分) 38.简要分析图示区域水能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4 分) 39.简析水利枢纽坝址选建在 P 处的原因。(4 分) 40.该地区黄铜矿资源较为丰富,但当地政府始终限制该资源的开采冶炼,简要分析其原因。 (4 分)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8.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9.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A
B
C
D
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20.黄土地貌形态多姿, 黄土峁是指
D.③④⑥
25.下列各类岩石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沉积岩有片理构造
B.喷出岩晶体颗粒粗
C.侵入岩多气孔
D.变质岩岩性致密
26.按照岩石的成因分类,煤炭属于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7.园林珍品太湖石是石灰岩,形成其“皱、漏、瘦、透”之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