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荧光光谱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光子荧光
❖ 吸收两种以上不同波长能量的光子跃迁至激发态, 返回至基态时发射出的荧光,如图4-2所示。
❖ 若高能态和低能态均属激发态,由这种过程产生的 荧光称为激发态荧光。若激发过程先涉及辐射激发 ,随后再热激发,由这种过程产生的荧光称为热助 荧光。
❖ 以上所有类型中,共振荧光强度最大,最为有用, 其次是非共振荧光。
✓ 若原子受热激发已处于亚稳态,再吸收辐射进一步激发,在 回到亚稳态过程中发射出与激发光相同波长的共振荧光,称 为热共振荧光,即图4-1(a)中的B、D过程。
✓ 共振跃迁几率大,因而共振荧光强度最大。
原子荧光光谱的类型
非共振荧光:
(1)直跃线荧光(stokes荧光) 直跃线荧光是指激发态原子跃回到高于激发前所处的能 级时所发射的荧光,如图4-1(b)所示的两种过程。激发 线与荧光线具有相同的高能级,而低能级却不同,荧光 能量间隔小于激发线能量间隔,所以荧光波长大于激发 线波长。
原子荧光光谱的类型
敏化荧光
敏化原子荧光产生的机理是:光激发某种原子A使之成为激发 态原子A*,然后激发态原子A*与另一种原子B(待测原子) 碰撞时,将能量转移给B原子使之成为激发态原子B*,然后 激发态原子B*返回基态或低能态时发射敏化原子荧光,这一 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A+hν1→A* A*+B→A+B*+⊿E B*→B+ hν2
应用范围
❖ 原子荧光光谱法目前多用于砷、铋、镉、汞、 铅、锑、硒、碲、锡和锌等元素的分析。相比 之下,该法不如原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 谱法用得广泛。
4.2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基本原理
4.2.1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当气态自由原子受到强的特征辐射时,原子的外层 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约在10-8 s后,在由激 发态返回到基态或较低能级时,发射出与吸收光波 长相同或不同的辐射,即为原子荧光。
❖ 原子荧光分析中,样品先被转变为原子蒸气,原子 蒸气吸收一定波长的辐射而被激发,然后回到较低 激发态或基态时便发射出一定波长的辐射--原子荧 光。
❖ 把氢化物发生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结合起来,我国科 学工作者研创了实用的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仪商 品仪器。此后,原子荧光分析迅速普及并发展成为
原子发射和吸收光谱法的有力补充。
4.2.4待测原子的浓度与荧光强度
原子荧光光谱强度由原子吸收与原子发射过程共同决定。当 光源强度稳定、辐射光平行及自吸可忽略时,发射荧光的强 度If正比于基态原子对特定频率光的吸收强度Ia。
在理想情况下:
If Ia
I f I0 A K0 L N
在实际工作中,仪器参数和实验测试条件保持不变,即
➢ 原子荧光是光致发光,属二次发光。当激发光源停 止辐射后,跃迁停止,荧光立即消失,不同元素的 荧光波长不同。
4.2.2 原子荧光光谱的类型
依据激发与发射过程的不同,原子荧光可分为共振荧光、非 共振荧光、敏化荧光和多光子荧光四种类型。
➢ 共振荧光:
✓ 气态原子吸收共振线被激发后,激发态原子回到基态过程 中再发射出与共振线波长相同的荧光,即为共振荧光,如图 4-1(a)中的A、C过程。。
原子荧光光谱的类型
非共振荧光:
(3)反-slokes荧光 ✓ 当自由原子跃迁至某一能级时,其激发能一部分是光源激发
能,另一部分是热能,即先热激发再光照激发或先光照激发 再热激发使之到达某激发态,之后返回基态时发射的荧光。 如图4-1(d),荧光能量间隔大于激发能量间隔,荧光波长小 于激发线波长。例如铟原子,先热激发,再吸收451.13 nm 的光跃迁,发射410.18 nm的荧光。
Biblioteka Baidu
Ф,I0,A,K0,L均为常数,即可认为,原子荧光强度与基态原 子的浓度成正比。由于原子浓度与待测元素浓度c成正比,
所以可得
I f Kc
4.4 原子荧光光谱法在环境中的应用
原子荧光光谱法具有检测限低、灵敏度高、谱线简单、干 扰小、线性范围宽(可达3~5个数量级)及选择性极佳, 不需要基体分离可直接测定等优点。如对Cd的检出限可达 10-12 g•mL-1,Zn的检出限可达10-11 g•mL-1,20多种元素的 检出限优于AAS,特别是采用激光作为激发光源及冷原子 化法测定,性能更加突出,同时也易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 。不足之处是存在荧光猝灭效应及散射干扰等问题。原子 荧光光谱法在环境监测方面有较重要的应用。
原子荧光光谱优点和局限性
❖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具有谱线简单、检出限低、可 同时进行多元素分析、可以用连续光源、校准曲线 的线性范围宽等优点。
❖ 原子荧光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较高浓度时会产 生自吸,导致非线性的校正曲线;在火焰样品池中 的反应和原子吸收的相似,也能引起化学干扰;存 在荧光猝灭效应及散射光的干扰等问题。
4.2.3 荧光猝灭与荧光量子效率
2)荧光淬灭
➢ 在产生荧光的过程中,同时也存在着非辐射去激发的现象 。当受激发原子与其他原子碰撞,能量以热或其他非荧光 发射方式给出后回到基态,产生非荧光去激发过程,使荧 光减弱或完全不发生的现象称为荧光猝灭。荧光的猝灭会 使荧光的量子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减弱。
➢ 荧光猝灭的程度与原子化气氛有关,氩气气氛中荧光猝灭 程度最小。许多元素在烃类火焰(如燃气为乙炔的火焰) 中要比在用氩稀释的氢-氧火焰中荧光猝灭大的多,因此 原子荧光光谱法尽量不用烃类火焰而用氩稀释的氢-氧火 焰代替。使用烃类火焰时,应使用较强的光源,以弥补荧 光猝灭的损失。
原子荧光光谱的类型
非共振荧光:
(2)阶跃线荧光 阶跃线荧光有两种情况。正常阶跃荧光为被光照激发的原子
,先以非辐射方式释放部分能量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再以辐 射形式返回低能级而发射的荧光。荧光波长大于激发线波长。 非辐射释放能量的方式有碰撞、放热等。 热助阶跃线荧光为被光照激发的原子,跃迁至中间能级,又发 生热激发至高能级,然后返回至低能级发射的荧光。两种过程 如图4-1(c)所示。这时所发出的荧光波长大于激发线波长(荧 光能量间隔小子激发能量间隔)。
4 原子荧光光谱法
Fluorescence analysis
4.1 原子荧光光谱概述
❖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FS)法是通过测定待测原子蒸气在辐射能激发下发 射的荧光强度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 从原理来看该方法属原子发射光谱范畴,发光机制 属光致发光,但所用仪器与原子吸收仪相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