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液体燃料的燃烧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料的燃烧说课稿

2.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出燃烧需要具备可燃物、氧气和点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三个条件。
3.燃烧的类型:介绍燃烧分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两种类型,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
4.燃烧反应方程式: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学会书写燃烧反应方程式,掌握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具备的前置知识有:化学基础知识、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能量转化等。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对燃烧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不够熟练;对燃烧放出的热量计算方法理解不透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较弱等。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燃烧现象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燃烧实验所需的酒精灯、火柴、蜡烛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燃烧现象。
2.多媒体资源:展示燃烧过程的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燃烧的原理和过程。
3.投影仪:展示实验步骤、反应方程式等,方便学生观看和记录。
4.互动白板:用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时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提高课堂参与度。
3.通过课后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意见建议。
反思和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强化训练。
2.结合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标题:居中放置,突出本节课的主题“燃料的燃烧”。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一课燃烧和灭火

三
1.可燃物在 急剧地 ,就会在短时间 内聚积大量的 ,使气体的 而引起爆炸。 2.可燃物与氧气的 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3.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 或 ,它们接触到 ,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4.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 和 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跑离着火区域
灭火器材
119
湿毛巾
靠近地面
火灾自救
自学指导2:1分钟
内容:P132-133
1
方法:结合思考题看课本
2
要求:回答相关思考题
3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
1.可燃物在 急剧地 ,就会在短时间 内聚积大量的 ,使气体的 而引起爆炸。 2.可燃物与氧气的 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3.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 或 ,它们接触到 ,就发生爆炸的危险。 4.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 和 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可燃物
氧气
氧化反应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3.灭火的方法有(P126) (1) 、 (2) 、(3) ,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D NhomakorabeaD
7.火灾会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果我们的住房着火,是否要打开所有的门窗?为什么?从火灾中逃生时,常用温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不需要.因为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更快,为燃烧提供了更多的氧气,燃烧就会更旺(或容易造成火势蔓延). 防止燃烧产生的烟尘吸入体内.
△
用来扑灭油、气体引起的失火
6液体燃料的燃烧课件

油滴均匀性差、油滴群密度大,较小油滴预蒸发式燃烧,滴 间蒸发燃烧的大油滴在到达火焰区时未完全蒸发,应避免。
6.1.3 液体燃料的燃烧过程
(四)油滴群燃烧速度常数 与单油滴燃烧速度常数不同,油滴群燃烧速度常
数与压力有关且有所增大;
(五)油滴群燃烧的特点 油滴群燃烧的火焰传播主要借助于油滴的不断着
6.2.3 雾化的方式及常用雾化装置
液体燃料雾化主要有两种方式:机械雾化和介质雾化,还有兼有 这两种方式特点的组合型雾化方式。
6.2.3 雾化的方式及常用雾化装置
6.1.3 液体燃料的燃烧过程
完全燃烧,油滴的燃尽时间:
b
d02 k
油滴燃尽时间与液滴初始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6-16)
可见,液体燃料雾化质量(液滴尺寸)对燃烧过程具有决定性影响 。
油滴与空气间有相对速度时,燃烧速度常数为:
k2 k(1 0.3Sc0.33 Re0.5 )
(6-17)常
将喷油嘴出口处喷雾炬外包络线的两条 切线之间的夹角定义为出口喷雾角。
雾化角是油喷嘴雾化性能的主要指
标之一。
一般应根据燃烧室的尺寸和燃料
与空气的混合条件来合理选择雾化角。
6.2.2 雾化性能及质量的评定
6.2.2 雾化性能及质量的评定
喷雾锥角和喷孔锥角
dt
dr
RTV
分子扩散项 对流扩散项
dm/dt—单位时间内油滴对周围介质的扩散量(质交换);
Tv、Pv、ρv—油滴表面附件的燃油蒸汽温度、压力和质量浓度;
D—扩散系数;
r、F—油滴半径和表面积;
u—油蒸汽离开油滴表面的对流速度。
【实用】液体燃烧PPT文档

液面燃烧:
由于液体燃料的蒸发在其自由表面上产生一
层蒸汽 ,这些燃油蒸汽与空气混合并被加热着
一是外力,它是由液体压力形成的向前推进力、气体的阻力和液滴本身的重力所组成;
火燃烧,形成火焰,液体表面从火焰中吸收热量, 压力差越大,相对速度越大,雾化过程进行得越快,液滴群尺寸也就越细。
液滴在气体介质中飞行受到的力:
促使其蒸发大大加速,提供更多的燃料蒸汽,使 在这些因素中, 增加它与空气的接触表面积是一个关键因素,利用雾化装置(喷油嘴等)把液体燃料雾化成为很细的滴群,就是增大蒸发表面
积,提高燃烧速度的重要手段。 1、液体由喷嘴流出形成液体柱或液膜 影响参数:液体燃料射流与周围的气体间的相对速度和雾化喷嘴前后得压力差是影响雾化过程得重要参数。
大幅度地增高。 因外力沿液滴周围分布是不均匀的,故变形首先从液滴被压扁开始,这样液滴就有可能被分离成小液滴,如分裂出来的小液滴所受到 的力仍然是外力大于内力,则还可继续分裂下去。
雾化燃烧:就是用雾化器将燃油碎成微粒,再
蒸发后燃烧,雾化燃烧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
雾化燃烧是一个涉及同时发生热量、质量 和动量交换以及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由于过 程的复杂性,难于用直接研究雾化的办法来得 出液体燃料燃烧的详细而精确的资料,正是由 于遇到这些困难,所以目前研究的方法是:
第六章液体燃烧
显然,液体燃料的燃烧时间应由蒸发、 扩散混合和 化学反应这三部分组成,由于化学反应非常迅速,蒸发 过程是最为缓慢的环节,所以说,液体燃料的燃烧速度 就主要取决于蒸发速度的大小, 提高蒸发速度就会有 效地提高燃烧速度,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蒸发速度呢?一 般地说, 液体燃料的蒸发速度取决于它和周围空气之 间的接触表面积、温度差、浓度差和燃料扩散系数 大小等因素。在这些因素中, 增加它与空气的接触表 面积是一个关键因素,利用雾化装置(喷油嘴等)把液 体燃料雾化成为很细的滴群,就是增大蒸发表面积,提 高燃烧速度的重要手段。
教案 初三化学上册 燃料的燃烧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课题1燃料的燃烧板块导航01/学习目标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02/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03/知识导学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04/效果检测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05/问题探究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06/分层训练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1.认识燃烧的条件,能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了解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3.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4.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一、燃烧1.燃烧: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一般不改变。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燃烧发光、反应剧烈;缓慢氧化不发光、反应很慢。
【易错提醒】(1)发光放热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2)广义的燃烧指的是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如:H2在Cl2中的燃烧,化学方程式:H2+Cl2点燃2HCl二、燃烧的条件1.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
步(1)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放入用硬纸圈住的(2)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骤白磷,烧杯上置一薄铜片,铜片两端分别放一小堆红磷和一小块白磷气或空气图示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通氧气后,热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结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前不燃烧,通氧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分析说明铜片的作用:导热、放置药品;热水的作用:①使水中白磷与空气隔绝,②为薄铜片上的药品提供热量【易错提醒】(1)该实验中有三组对比实验A.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对比: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对比: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C.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前后对比:通氧气前不燃烧,通氧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7.1 燃料的燃烧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题1燃料的燃烧第1课时燃料的燃烧1.核心素养(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通过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4.教学建议【建议】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的改进。
改进实验一:改进目的:原料易得、操作简单。
改进实验二:改进目的:磷燃烧生成的白烟(P2O5)逸散到空气中容易污染空气。
改进后的优点:减少空气污染,环保。
5.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
(赠送)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
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
战舰为什么会着火呢?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
那么,草料怎么就成了“纵火犯”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①燃烧的条件【过渡】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点拨】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情景展示1】观察实验,并进行初步分析,完成下表:要什么条件?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下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又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归纳总结】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下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老师介绍】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这个温度是可燃物的着火点。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课题1 燃料的燃烧

课题1燃料的燃烧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与调控灭火原理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本课题内容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一级学习主题“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和“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知识难度较小,但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内容涉及能源、环境等社会问题,突出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在第一、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对燃烧有所了解,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
本课时将对燃烧的意义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教会学生如何将知识用于生活实际之中。
另外,本课时可以对将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及方法: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所出现的不同的现象;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
未知知识及方法:学生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模糊,知道灭火的方法,但不知道原理,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具体方法。
2.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4.利用实验学习对比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5.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具体方法。
难点: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提问:1.由上述实验中试管内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由试管内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4.总结: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追问:怎样使水中的白磷,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要着火点。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1课时 课件(共24张PPT)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知识目标
课程讲授
习题练习
新课导入
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变 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燃 料的燃料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 要途径。
搭载神州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课程讲授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
1.了解人类对燃烧的认识历程 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初步学会灭火器的本的身一的种性发质光和、颗粒大小有关,一
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作燃烧般。不会随外界的条件改变而改变。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注意:不是着火地点!
㈠可燃物 ㈡氧气(或空气) 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课程讲授
初步认识
燃烧的条件
注意: 1.燃烧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 缺一不可; 2.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课程讲授
初步认识
人类用火历史
人类的发展史,从某种程度 上就是一部用火史,燃烧与 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有密切 的联系。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普罗米修斯
课程讲授
初步认识
燃烧的条件
根据经验我们知道,有的物质可以燃烧,如酒精、红磷、木炭 等;有的物质不能燃烧,如水、大理石等。只有可燃物才能发生燃 烧,可燃物是燃烧发生的条件之一。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燃料燃烧的调控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和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是能给 人类带来益处。
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初步统计,2021年,全国共接报火 灾74.8万起,死亡1987人,受伤2225人,直接财产损失67.5亿元, 具体来看,其中,较大火灾84起,比2020年增加9起;重大火灾2 起,比2020年增加1起,已连续6年未发生特别重大火灾。冬季用 火用电用气增多,历来是火灾事故高发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液体燃料的燃烧过程
燃油槽车 / 油管工厂油罐过滤油泵烧嘴炉膛或燃烧室 ————— 供油系统 ———————— —燃烧装置—— 燃油的燃烧过程:沸点低于燃点、受热后先蒸发、汽化、然后燃烧 油的雾化油滴蒸发、高温热解与裂解与空气混合着火燃烧 油的蒸发:提供反应需要的可燃物质 油的燃烧:提供油蒸发所需要的热量 蒸发与混合的速度——燃烧速度 当燃油、空气等条件一定时,控制油的燃烧过程主要控制雾化和混 合过程。
雾化方法(能量来源)
1. 气体介质雾化:由雾化剂介质(空气、 蒸汽、氧气、煤气) 的能量提供外力。
气力雾化过程中使用高速气流来雾化相对低速的液体燃 料,当在气间形成液膜越薄,雾化效果越好。雾化介质一般 是压缩空气和蒸汽,从雾化角度,两种气体无明显区别。从 燃烧效率的角度,空气优于蒸汽。 2. 压力式(机械式)雾化:依靠液体的压力高速喷入空气中 或以旋流方式使液体加强搅动, 使液体雾化。
正常燃烧
强化混合
稳焰措施 除杂质
17
一、确保良好的雾化状况--正常燃烧的前提
基本原则——减小燃油的内力和加大外力
18
一、确保良好的雾化状况--正常燃烧的前提
1. 油温
提高油温可降低粘度和表面张力,改善雾化质量
2. 雾化剂压力与流量
提高压力,喷出速度增加,颗粒平均直径减小。 低压烧嘴,雾化剂流速不大,需要雾化剂多;当雾化剂量少 时,影响雾 化质量;高压时,对雾化影响不大,需雾化剂单位耗量稍小些。
(4)理想的雾化质量
油滴的平均直径小、分布好、有利于蒸发、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浓度 场
8
第二节 液体燃料的雾化
一、雾化机理、过程和方法
雾化过程是由于液体受到的外力(气动力、惯性力) 和自身内力(粘性力、表面张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力 大时油颗粒破碎,平衡时液体颗粒停止雾化。
9
一、雾化机理、过程和方法
液体燃料
管道 蒸发
蒸汽
气体
燃烧
加热
高温烟气
管道
3.适用燃料: 粘度不太大 沸点不太高 轻质液体燃料 在工程中有一定应用
放热
4
六、雾化燃烧--重点
1.过程:
破碎 雾化器
液体
小液滴
燃料的蒸发表面积增加 上千倍
悬浮
边蒸发边燃烧
燃烧速度加快
2.关键问题:--雾化 (1)雾化方式:据液体燃料的蒸发性定 (2)易蒸发的液体--汽化器 不易蒸发的液体--喷嘴雾化
3. 油压力
对于机械雾化,油压越高,油流的速度越大,雾化质量越好。 对于气体介质雾化式,油压不宜过高,速度太高不利雾化;但油压应高 于气雾剂反压力,否则油喷不出。
4. 烧嘴结构
雾化剂 / 油的出口面积、夹角、旋转度、孔数、孔形状等等,要实际试 验,还要考虑制造、油嘴堵塞等问题。
19
二、强化油雾与空气的混合
28
(2) 比例调节式低压油烧嘴
29
(3)旋流式低压油喷嘴
雾化好,有空气涡流叶片,空气与油流交角大(7090°),火焰张角大,中心负压区高温烟气回流,连 续点火热源,燃烧稳定。
30
2. 高压气体雾化油烧嘴
用压缩空气(0.3-0.7MPa)、氧气、蒸汽或高压煤 气作雾化剂,但高压气体膨胀后会降温,使油粘度 变大,不利雾化。用过热蒸汽、预热压缩空气较好, 但蒸汽过多,影响加热质量。
结构:空气导管 油导管 烧嘴喷头 调节机构
喷头形式: 直流式 旋流式
26
1. 低压空气雾化油烧嘴
雾化剂:鼓风机供给的空气 特点:烧嘴前的风压较低;
雾化剂的量较大; 过量空气系数较小。
27
(1)直流套管式油烧嘴
结构简单, 调节较方便, 油阀不易实现微量调节, 空气与燃油混合不好, 移动套管要求加工精密。
着火后的油雾与空气的再混合。
液雾中的油滴: 边蒸发边燃烧 高的氧浓度
雾化炬:
燃油的质量密度分布不均 油雾的液滴大小不同 浓度较高、大液滴区易缺氧
二次风 三次风
22
三、采取适当的稳焰措施
点火困难
油雾点火
有效的点火源
点火温度高 稳焰措施
喷嘴前:压力滞止区 造成一定回流区: 回流不易过大:影响早期混合
23
12
二、油雾炬的特性参数
(2)雾化角 出口雾化角
在喷嘴出口处作雾化炬外边界的切线 所得到的锥角。
条件雾化角
以喷嘴出口中心为圆心,以设定长度L为 半径画的圆弧与雾化炬边界相交,圆心与两交 点连线的夹角
大——火焰张角大,火焰短粗 小——火焰张角小,火焰细长
当喷嘴直径和喷射压力增加时,喷雾炬的雾化角增加,这是由于较 大的雷诺数在紧靠喷口附近的下游处引起了较大的湍流度的缘故。
如图,油通过空心轴进入一个高速旋转(3000~6000转/分)的旋转杯的内壁。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油从旋转杯的四周甩出。由于甩出速度很高,使油雾化。 在旋转杯四周还有一股由一次风机鼓进的高速气流,同时促进雾化。
37
转杯式燃烧器
适用燃料:煤油、柴油、 重油、渣油、废油、污油 输出功率:766KW- 21825KW 适用锅炉出力:1T-30T 英国技术
(5)雾化均匀度
积分表示法
将大于某一直径d的所有液滴的质量占全部液滴质量的百分数表示成 液滴直径的函数。
微分表示法
将直径在d和d+Δd之间的所有液滴的质量占全部液滴总质量的百分 数表示成液滴直径的函数。
16
第三节 雾化燃烧的组织
雾化燃烧组织过程:
雾化 蒸发 混合 着火
处理燃烧过程:保证充分、合理燃烧 良好的雾化状况
油雾与空气两股混合。
强化混合措施:
1. 加大流速
2. 两股交角喷射
3. 空气呈旋转气流 4. 空气分两次送入
5. 油雾化细而均匀
燃烧过程,稳定与强化燃烧 1. 改善雾化质量
2. 供给适量空气,强化空气与油雾的混合
3. 保证点火区和燃烧室的高温
20
二、强化油雾与空气的混合
液体燃料:可燃分含量大--空气量大
38
机械压力式燃烧器
适用燃料:轻柴油、重柴 油、重油
输出功率:42KW- 5900KW
适用锅炉出力:0.25T-6.6T
39
蒸汽雾化式燃烧器
适用燃料:柴油、重油、 渣油、废油、污油 输出功率:3500KW73000KW
适用锅炉出力:5T-60T
40
精品课件!
41
精品课件!
42
燃气燃烧器
多种形式:外观上和以上 三种燃烧器均有相似的型 号 适用燃料:低热值燃气、 城市煤气、天然气 输出功率:50KW-3000KW 适用锅炉出力:0.25T-30T
2
第一节 液体燃料的燃烧过程
2.特点 燃烧状况不好,将导致燃料严重热分解
重质燃料
未燃烧
污染、冒黑烟
火灾
油罐火灾、海面浮油火灾等
四、灯芯燃烧
吸附
灯芯
容器
工程燃烧中不宜采用该燃烧方式
灯芯表面
燃油
燃烧
蒸汽
燃烧功率小、适用于家庭、小规模燃烧器(煤油灯、煤油炉)
3
五、蒸发燃烧
1.类似于气体燃料燃烧 :燃料蒸发--象气体燃料燃烧 2.过程
混合、良好雾化
1.早期混合:
燃油刚喷出喷嘴后,在喷嘴周围的混合。
及时燃烧--早期混合良好(尽短、尽快) 未及时燃烧,热分解--炭烟 控制空气流扩张角 过小:不利于油雾分散、混合 过大:空气流远离油雾流、不易混合 恰当:使空气流穿透油雾流--开始扩张、混合良好
21
二、强化油雾与空气的混合
2.后期混合:
雾化过程:
(1)液体从喷嘴流出形成薄膜 或股流
(2)由于液体紊流、空气对液 体薄膜的作用,液体表面发 生弯曲波动 (扰动、空气外 力)
(3)在空气压力作用下,产生 薄膜 (下游越薄)
(4)由于表面张力作用,薄膜 分裂成颗粒、小液滴
(5)颗粒继续破裂 (6)颗粒互相碰撞可能聚合
10
一、雾化机理、过程和方法
11
二、油雾炬的特性参数
油雾炬——油雾化后形成颗粒群的轨迹轮廓 (1)油粒直径
直径不均匀,有直径分布,最大直径,平均直径dm 中间直径法(d50)
是一个假定液滴的直径,即液雾中大于或小于这一直径的两部分 液滴的总质量相等。
索太尔平均直径法(dSMD)
设在特定的液滴群中的滴数为N0 ,且所有液滴的直径都等于 dSMD,而这些液滴的总体积与总面积之比正好等于实际液滴群的总 体积与总面积之比。
特点: (1)结构简单,体积小 (2)雾化剂速度大,雾化质量好 (3)混合稍差,火焰长 (4)调节性能好 (5)必须强鼓风
31
(1)套管式高压雾化油喷嘴
雾化好,混合差, 火焰长
32
(2)旋流式高压油喷嘴
烧嘴雾化剂喷头有旋流叶片,混合好、火焰短
33
(3)高压内混式油喷嘴
混合室距离较长,雾化剂以高速与油相遇,雾化良好。 喷口油雾不受热辐射,不易造成点
(3)汽化器原理图
喉 部
流速大 进气管
吸入汽油
高速气流
边蒸发边流动 冲散油股
燃
小雾滴
烧 混合良好
室
燃烧
6
六、雾化燃烧--重点
(3)喷嘴雾化--难蒸发
燃油和空气分别进入燃烧室(类似扩散燃烧),边混合边燃烧
难 性 例 度蒸能如不油中通油发 差 轻 太雾心过的液 别 柴 大边难喷颗体 很 油 ,缘混嘴粒燃 大 、 较易合使不料。煤易混油均的油雾合雾匀物的化化,理粘,, 雾化装从置几简单到。5属00优质。 燃料大,颗移粒动容式易发产动生机大的 (例烟如粒柴与油焦机粒、。燃气轮 机等)油。颗粒燃烬时间 重油与和颗渣粒油直是径石平油方炼成制正 过程比中。的残余物,粘度 大、杂质多,常温为固 态,先预热,雾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