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课程考核说明

一、总体说明

(一)考核对象

公共管理学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公共管理学是研究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突破了原有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线的一门新型学科。它具有科际整合的特点,是将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凡参加该专业学习的人员,均要参加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

(二)考核方式及记分方法

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分为100分,平时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包括完成纸质作业册中的4次作业等,形成性考核成绩按百分计算,然后按3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期末终结性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70%,期末考试为大论文撰写形式,大论文按百分计算,然后按7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课程考核总成绩60分为及格。本考核说明启用时间为2015春季。

参加本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的学生,其考核形式为百分之百形考,包括两次阶段性练习、案例分析、大论文等形式。具体样题及计分方式详见“公共管理学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2015版)。

(三)考核依据

本考核说明是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教学大纲》、文字教材《公共管理学概论》(第三版)(周晓红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第3版)拟定的,考试命题以本考核说明为依据。

(四)形成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

形成性考核是本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本人能够监控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习情况,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保证学习质量。形成性考核的总成绩占总考核成绩的30%。考核内容包括:1.依据学习目标和教师的要求,认真阅读文字教材,并形成读书笔记。2.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4次作业(详见作业册)。3.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和本课程组织的网上讨论。

建议记分标准为:作业1--3占作业册总成绩的90%(按100分计算),即:每次作业30分,共90分。作业4占作业册总成绩的10%,即10分。作业1—3中每一次的综合练习、小组讨论和读书笔记的计分比例可大致为3:2:1。此计分标准仅供教师参考,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五)终结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

终结性考核形式是大论文,学习完教材大部分章节内容以后可完成大论文的撰写,论文按百分制批改,总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70%。

大论文考核目的:

大论文目的是检测学生结合公共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教育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测学生对教材中应用性知识的深化和拓展的能力。

大论文形式:

由总部委托分部出题,具体论文题目发布及提交时间由分部决定。

学生撰写的大论文可采用政策分析、案例报告、调查报告以及其他学术论文体裁。

大论文考核要求:

1.学生从分部所给的几个选题中任选一个,自拟具体的题目,联系公共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查阅相关资料,联系自身学习和工作实际,撰写大论文。

2.论文字数5000-6000字。要求结合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清楚、逻辑清晰、有理有据,鼓励创新性的论点。

二、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公共管理学导论

考核内容及要求

了解:公共管理的含义;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管理学的发展特点;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掌握:公共管理的内涵要义;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示

首先了解公共管理的定义和内涵,其二,理解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明确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构成。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公共管理的内涵。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主体及其行为特征

考核内容及要求

了解:公共管理的主体、政府职能的演变;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基本职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管理者的职业特点。

理解: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及特点。

掌握:转型期我国政府在职能转换中的定位,政府失效理论及其启示;转型期我国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提示

首先明确公共管理主体的构成是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公共管理主体的作用和特点。清楚政府职能演变的三个阶段。本章的两个理论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本章的学习重点是: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定位以及我国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评估

考核内容及要求

了解:公共政策的含义、特征、功能及类型;公共政策问题建构的方法;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和原则;政策执行的本质和作用;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有关因素;公共政策评估和监控的含义。

理解: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和确立;公共政策论证的基本要素和模式;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和作用;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和功能;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和步骤。

掌握: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公共政策执行的环节和手段;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

提示

本章所阐述的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是公共管理过程的核心和实质,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首先要了解公共政策的含义、特征、功能和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理解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如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公共政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问题。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公共政策规划的原则,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

第四章公共组织

考核内容及要求

了解公共组织的含义和构成要素;公共组织结构和公共组织设计的含义;公共组织变革的含义。

理解公共组织的类型和基本特征;公共组织结构的类型;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和过程。

掌握公共组织设计的原则;公共组织变革的类型;公共组织的发展趋势。

提示

首先了解公共组织的含义和构成要素,然后明确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知道公共组织的结构类型有直线式结构、职能式结构、直线—职能式结构和矩阵式结构。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公共组织的结构和设计原则、公共组织变革等。

第五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考核内容及要求

了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基本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精神;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的区别;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种类和程序;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

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职务分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招募、甄选与录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考核与激励。

掌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及发展。

提示

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含义;清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人力资源规划,职务分析,人力资源招募、甄选、与录用,人力资源的考核与激励;人力资源的薪酬与福利,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其中重点了解人力资源的规划和职务分析两部分内容。

本章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六章公共财政管理

考核内容及要求

了解:公共财政和公共财政管理的含义;公共财政预算、公共财政收入、公共财政支出和政府审计的含义、作用。

理解:公共财政的特点、公共财政管理的目标;公共财政预算的管理过程。

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政府审计的程序。

提示

本章在阐明公共财政的含义和职能的基础上,对公共财政管理的主要部分国家预算、预算会计和政府审计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公共财政的职能。

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政务

考核内容及要求

了解:信息、信息技术、政府信息资源的含义;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和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背景与进程;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情况。

理解: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的影响;公民知情权的含义,政府信息公开的含义、内容,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电子政务的含义和作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及成就。

掌握: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电子政务的应用,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提示

本章从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的影响出发,着重介绍了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第八章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考核内容及要求

了解:绩效管理的含义、特性和意义;绩效评估的含义;绩效评估在公共管理中的意义(作用)。

理解: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绩效评估的内容;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绩效评估的程序。

掌握: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困难及解决策略。

提示

本章着重讲述了有关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困境,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策略。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内容、指标体系。

第九章公共管理中的伦理

考核内容及要求

了解:公共管理伦理的含义和特质;公共管理的制度伦理和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定位;公共管理的表征和功能;公共管理责任的含义。

理解: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公共管理弱化和失范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公共管理伦理的制度化;公共管理责任的主要内容。

掌握:公共管理责任机制。

提示

本章主要论述了公共管理的伦理和责任问题。首先明确公共管理伦理的含义,理解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公共管理弱化和失范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公共管理伦理的制度化;公共管理责任的主要内容;公共管理责任机制。

三、形成性考核试题类型及解答举例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 规律的学科,它是在______________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性是非政府性________、________、专门性和志愿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面哪一项不是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

A.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

B.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和经验

C.公务员保持政治中立

D.公共服务以顾客为导向

2.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政府职能的()。

A.缺位

B.越位

C.错位

D.不到位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公共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2.政府职能的演变包括那几个阶段?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2.请分析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裸官不得提拔

2014年,中国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较之12年前的版本,修订后的条例加入了“裸官不得提拔”等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一)群众公认度不高的。(二)近三年年度考核结果中有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以下等次的。(三)有跑官、拉票行为的。(四)配偶已移居国(境)外;或者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五)受到组织处理或者党纪政纪处分影响使用的。(六)其他原因不宜提拔的。

试分析上述条例体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形成性考核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公共管理活动公共行政

2.公益性正规性

(二)选择题

1.C

2.A

(三)简答题

1.公共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公共组织由政府组织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组成。(2)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主要包括:管制性公共事务、基础性公共事务、服务性公共事务和和保障性公共事务。(3)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那些为社会成员共享的资源与条件,就是公共利益。(4)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公共组织在运用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必须对公共利益的实现和权力的授予者承担公共责任。

2.政府职能的演变包括那几个阶段?

(1)限制政府干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主张政府不干预社会经济活动,其口号是“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2)主张政府干预。(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认为政府的干预应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传统的政府职能,也应包括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代表人物:凯恩斯。(3)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20世纪70年代后)分析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以及政府失灵的原因及表现,强调尊重自然规律,主张限制或取消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政府组织与其它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5)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要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否则扣5分)

2.请分析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职能的越位和错位。政府职能越位,主要是指政府干了不该干的事情和管了不该管的事情,过多参与了本来可以通过市场进行的私人产品的生产与供应。政府职能错位,主要指政府内部发生的职能混乱、不清楚的现象,即你干了我的事,我越了你的权。

(2)政府职能的缺位和不到位。政府职能缺位,主要是指本来应当由政府生产和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却没有充分尽职尽责,甚至在某些公共领域出现了“真空”。政府职能不到位,主要指一些政府的职能只体现在文件上、书本上、口头上,而在实践操作和执行中远远没有实现。

(要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否则扣5分)

(五)案例分析题

分析参考: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募、甄选与录用、考核与激励、薪酬与福利、培训与开发等方面。案例中的条例主要针对我国公务员的选拔与任用、考核与激励等方面。(5分)

《条例》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公务员的考核和升迁原则是“对其德、能、勤、绩、廉”等进行考察,重点考核工作实绩。《条例》中的“群众公认度不高的、近三年年度考核结果中有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以下等次的”,实际上就是说工作能力不够突出,政绩不够优秀,显然不具备提拔的资格。《条例》中的“有跑官、拉票行为的”,实际上就是说在“德”等方面有问题的。(10分)

《条例》增加了对“配偶已移居国(境)外;或者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 “裸官”不得提拔的规定,不管从公众呼声来看,还是按照现代政治伦理,不给“裸官”升迁机

会都是必要的。用一句老话来说,“裸官”就是那批“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限制住他们的升迁之路,才能更好保证公权力的洁净与安全。(5分)

四、大论文题目举例及评分标准

大论文撰写

(总分:100分)

从所给的几个选题中任选一个题目,理论联系实际撰写大论文,具体的论文名称可自拟,要求结合公共管理学或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论述清楚、逻辑清晰、联系实际、有理有据,鼓励创新性的论点,论文字数5000-6000字左右。

备选题目:

题目一:

请自拟题目,谈谈对我国近阶段某一具体的教育政策的看法。

例如,“中小学就近入学政策、中小学教师轮岗政策、各地中考或高考考试改革方案、对社会机构办学的相关政策”等等

要求:结合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问题、政策制定、政策规划、政策执行”等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具体实际展开论述。

题目二:

请自拟题目,谈谈对我国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认识。

例如,对“中小学教师实行绩效工资、中小学校长实行职级制管理、面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国培计划、对社区或其它社会教育机构从事教育的工作人员的培养及管理、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及管理、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及管理”等等的认识

要求:请结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理论和地方实际展开论述。

题目三:

请自拟题目,谈谈对我国教育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等)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认识。

要求:请结合公共部门信息公开等相关知识和实际问题展开论述。

题目四:

请自拟题目,围绕我国对教育公共事业的管理伦理和价值,撰写论文进行阐述。

要求:请结合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管理中的伦理等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展开论述。

题目五:

请自拟题目,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一个教育部门公共管理的相关话题展开论述。如教育财政、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门组织设计及变革、教育行政部门的角色转换等等。

要求:结合本课程所学相关理论和教育部门的实际展开论述。

大论文评分标准如下:

公共管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

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

公共管理学的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 2:政府失灵: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 标杆管理:即追求卓越的管理模式,并将之学习转化,以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工具。3:企业型政府:系指有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 4: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5:公共部门:是指这样一种提供服务和产品的部门,其所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范围与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愿望决定,而是由政府机构决定的,在民主社会,是由公民的代表来决定的。 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或者说,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6:政府再造:是指政府改革将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设计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及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 7:公共管理伦理:是公共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公共管理伦理在相当程度上源于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并具有特定的内容构成。 8:市场失灵:简单来讲,便是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

公共管理学基础的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 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论 问题: 1.公共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之间的区别。 2.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 3.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4.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5.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一、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一)公共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公共物品”和“公共事物”。 “公共物品”是属于大众所有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性: 1)非竞争性。是指人个消费物品或事物在由一个人消费的时候,并不影响和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2)非排他性。是指阻止一个人的消费享用该产品,代价是非常大的。 “公共物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管理的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 对管理的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 社会公众利益的职能活动。 公共管理有五个内涵。 1)公共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或其他组织。 2)公共管理对象是公共事物。公共事物的特征有:a.公共事物与公共利益有直接关系; b.公共事物管理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管理是永恒存在的。具体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并且工作 绩效不能简单以利润或效率作为标准。 5)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二、公共管理的具体类型。“三分法”。a.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以便于管理。b.政府管理。 处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c.非政府组 织管理。是指除政府门部外其他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霎时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三、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1.公共管理学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延续了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内容,以及企业管理方面 的内容。 2.公共管理学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情况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于公部门。 3.公理管理重视与外界环境关系,强调以最高领导者的战略设计和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并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是意味着一种新的治理方式。 5.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价值调和与责任。“效率,效能,公平,经济。”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的是政府的改革与再造。建立服务型政府,比如电子,生态,高效及法 制等。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word 公共管理学一一名词解释 B 1.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 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2.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指为提高办公效率而建立的,面向特定工作部门,支持 其综合办公业务的集成化信息系统. 3.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都不清楚, 决策目标也不够明确,对决策的结果也不能控制和预测. 4.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 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C 1.层次管理: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次的数额. 2.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层级 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3.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 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在分配的过程. 4.创新型组织:认为通过持续学习创新是一种组织功能,而不是创意活动和 脑力激荡.创新应该成为组织流程,并能产生持续的新价值.创新应该是在每个部门进行,整个组织就像爵士乐队一样发挥即兴演奏的效果. 5.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 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D 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地方分权制:也称多元制和分离制.它是指中央政府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政 府,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的行政体制3.单向沟通:是一种一方只发出信息,另一方只接收信息而不反馈信息的沟 通.故亦称无反馈沟通. 4.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F 1.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 道进行的沟通. 2.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 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3.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 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4.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 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5.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 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6.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 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的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7.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 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的风险. G 1.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由法律所确认的各 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2.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 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东财《公共管理学》在线作业三

东财《公共管理学》在线作业三 1.公共财政管理的主体是() A.公共部门 B.企业 C. 市场 D. 国家 正确答案: A 满分: 4 分得 4 2. 政策监控不包括()环 节。 A. 评估 B. 监督 C. 控制 D. 调整 正确答案: A 满分: 4 分得 分: 4 3. 公共管理学是对公共组织尤其是()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等管理活动 及其规律的研 究 。 A. 个人 B. 企业 C. 政府组织 D. 营利组织 正确答案: C 满分: 4 分得 分: 4 4.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为 ()。 A. 企业组织 B. 公共组织 C. 独立组织 D. 其他组织 正确答案: B 满分: 4 分得 分: 4 5. 以下不属于公共组织特征 的有( ) 。 A. 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 责 B. 不以营利为目的 C. 通过行使公共权力来管理公 共事务 D. 以营利为目的 正确答案: D 满分: 4 分得 分: 4 6. 下列属于准公共物品的有 ()。 A. 法规政策 B. 环境保护 C. 基础研究 D. 道路 正确答案: D 满分: 4 分得 分: 4 7. 在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过程中,()以及从行为科学中产生的观点和见识起到重要的作用。 A.人际关系运动 B.新管理思潮 C.人力资源管理思潮

D. 新公共管理运动 正确答案: A 满分: 4 分得分: 4 8. 个人伦理主要是通过良知和舆论来约束;而公共管理伦理除了舆论和内心信念约束用外,还受()的约束。 A.良知 B.法律 C.制度 D.强制 正确答案: C 满分:4分得 4 9. 1949-- 2002 年我国经历了( ) 次较大的行政体制 改革。 A. 6 B. 7 C. 8 D. 9 正确答案: B 满分:4分得 分: 4 10. 在西方,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政务官通过()产生,有任期。 A.选举 B.考试 C.任命 D.推荐正确答案: A 满分: 4 分得分: 4 东财《公共管理学》在线作业三 1.我国第三部门的主要作用有()。 A.分担政府责任,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B.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合理和高效的配置 C.促进我国基层民主建设 D.净化社会风气 正确答案: ABCD 满分: 4 分得分: 4 2.公共行政学科主要代表人物有()。 A.威尔逊 B.韦伯 C.泰勒 D.马克思 正确答案: ABC 满分: 4 分得分: 4 3.下列属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的是()。 A.战略性 B.系统性 C.社会性 D.预见性 正确答案: ABCD 满分: 4 分得分: 4 4.从评估对象上分,绩效评估可分为()。 A.内部评估 B.外部评估

2020年整理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全).doc

治理: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合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规律与过程的科学。 公共管理:公共部门与准公共部门共同满足公共需求、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实现良好治理的管理的活动。 公共政策:公共组织为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经过政治协调和管理过程,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公共目标的过程。 SWOT分析:在全面评估组织内外环境及其对组织影响的基础上,了解组织的优势与弱势,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机会,规避风险。 非营利组织:是以不以营利为目的、强调个人奉献与成员互益等价价值观念、主要开展各种公益或互益活动的各种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社会监督:非国家机关的监督,通常指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公民及公民团体、新闻媒体等社会行为主体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所进行的监督。 行政监督:指国家设立的专门行使行政监察职能的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决定、命令的情况,履行职责的情况以及遵纪守法的情况进行监督、监察和惩戒的活动。 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机关维护国际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国务院各级部门和地方政府及其各部门财政收入河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依法独立进行监督活动。 福利国家:是指承担维护和增进全体公民基本福利或社会福利的职责的国家。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得人和不特定的事,制定和发布普遍性行为规范行为。公共服务性政府:满足这回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在政府。 电子政府:政府运用现代化技术,将政府内部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整合、重组、优化后到网络上完成,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制约。为神会公众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绩效评估:将实习工作结果与绩效目标比较,评价公共组织与公职人员的实际工作成果,从而对组织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政府间关系: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既包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行政行为: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而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产生法律后果,具有国家行政管理目的的行为。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指公共部门为实现其组织目标,通过一定的管理机构及相关的法规、制度、

公共管理学网上作业3

判断题:(共9题每题3分) 1.制定公共政策是在分配一切资源(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资源),几乎每一项政策会涉及到利益的分配和交换,所以公共政策需要伦理指导,需要考虑价值目标。 正确 错误 2.如果公共组织决策失误或行为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虽不受法律追究,却要承担工作责任,必要时可以辞职下台。 正确 错误 3.公共管理人格一般具体表现为以身作则、率先示范、表里如一、光明磊落。 正确 错误 4.在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中,有四种公正形式,即交换公正、分配公正、程序与规则公正、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前两种是形式性公正,后两种是实质性公正。 正确 错误

5.权力越大、职位越高的公务人员,道德标准就应该越低,放宽要求。 正确 错误 6.公共管理伦理是规范公共组织行为的准则体系,是公共组织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其基本法则是为人民服务。 正确 错误 7.道德责任是一种外在的约束机制,是强制性的。 正确 错误 8.公共组织伦理要求必须坚持程序公正,以避免不公正和腐败,其次是强调民主责任,再次是行政组织信任。 正确 错误 9.司法审查的程序一般是司法机关经政府申请,依法审查公共组织公共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及合理性,从而追究其违法责任。

正确 错误 判断题:(共6题每题3分) 1.制定计划的过程包括:确定目标、分析环境、拟定公共计划方案、确定方案以及公共计划的修正和反馈五个环节。 正确 错误 2.规划—计划—预算系统方法适用于目标和计划明确、具体,按项目或课题分工的军事、水利、住宅、科技等领域的公共管理。 正确 错误 3.改变航道原理是指公共计划是对完成各项工作所作出的许诺,许诺越多,计划期限越长,实现许诺的可能性就越小。 正确 错误 4.公共决策支持系统只能够支持解决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整理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四、简答 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2、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答: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 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3、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答: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3)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第四,就人事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第五,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因此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点。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其它体制不同点有哪些?答: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是不同的:(1分) a,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奉行自由经济政策,(1分)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3分)b,由于爆发经济危机,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1分)c,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由此兴起(1分) d,80年代以后西方的政府管理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的(1分)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1分)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1分);欧洲或莱茵模式(1分);东亚的政府主导模式(1分) 3、案例分析: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新公共管理(47):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等国家出现的关于行政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模式,主要是来自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的一些关于行政改革的理论设想,以及对近20 年来经济与合作组织国家行政改革具体做法的理论概括。 政府失灵(失败论)(36):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的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的这样一些情况。 市场失灵: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目标管理(174):主要是指对组织目标的管理。由参与管理的各方面制定目标,并经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管理方式,建立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最终以实现组织绩效的一套系统管理方式 绩效管理(161):是在设定的公共服务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对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追踪监测,并作出系统的绩效评估的过程。 公共组织(64):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服务、供给公共服务产品为基本职能。(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公共物品(270):相对那些可以划分为企业或个人消费单元的基本生活或生产资料等私人物品而言的共享性物质产品和服务项目。 公平理论(152):又称为社会比较理论。当员工作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横向和纵向)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该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的,它侧重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权变理论: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不相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景的原则和方法,即: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 课本33:认为不存在一种对所有管理者都适用的一般模式,管理是因时、因人、因条件而变化的。 企业型政府(323):是与“官僚政府”相对应的。它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精神的公职人员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使绩效不佳的政府更有效地运作。与“官僚政府”相比,"企业型政府"是非官僚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富于活力与生气的、以人民需求(或称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的政府。 国家干预主义(105):主要是指反对自由放任,主张扩大政府机能,限制私人经济,由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并直接从事大量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最初集中表现为欧洲封建社会晚期的重商主义,在当代则集中表现为凯恩斯主义) 公共选择基本理论(34):经济人假设——人是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 简答: 1.新公共管理的“解题”特色: 【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和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手段,全面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新公共管理全面继承了公共选择理论的看法。与市场相比,政府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方面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让政府去承担自己不能胜任的工作时出现的问题在所难免。政府应该全面后撤,只做那些只能由自己做、又有能力做好的事,而把那些社会有能力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尽可能交给社会实现自我管理。 将政策职能(掌舵)和管理职能(划桨)分开,政府应该完全由自己来承担的制定公共政策或掌舵

公共管理学阶段练习三

第三部分(第7~8章) 一、名词解释 1、政府投资——各级政府用于形成资本性资产的专门性投资,它包括固定资产的新建、扩建或改建。 2、财政贴息——投资者在政府鼓励的基础产业和公共部门进行投资而获得的利息补贴和投资补贴,补助金从中央财政支付。 3、财政投融资——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有偿的手段广泛地筹集资金并按照政府特定的政策目标进行投资,而产生的有关资金集中和资金运用的活动。 4、政策性金融——以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的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的金融制度、体系及其相应的业务活动。 5、项目融资——以项目本身的资产和项目未来的收益作抵押来筹措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是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 6、BOT开发模式——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在规定的特许期内,授权项目发起人为特许权的项目设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建设、管理、经营和维护。特许期满,项目公司将特许项目的设施无偿归还国家。 7、社会机会成本——因这部分资源由微观经济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的微观经济部门的效益损失。 8、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政府用于增加社会福利的某些支出项目可以减少公众有关的支出,从而使得公众实际可支配的收入趋于增加。 9、公共支出的收入效应——政府给社会某些成员以补贴,用于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但不改变任何商品的价格,从而直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10、公共支出的替代效应——政府的某项公共支出导致了该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下降,社会成员用于该项的支出会随之减少,从而可以产生支出的节余,并用于其他商品的购买。 11、公共管理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公共管理过程加以判断和评定,并由此对公共管理绩效作出结论的过程。 12、社会指标——观测各部分人口的社会情况与长期变化趋势的统计数字。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第一章 1.何谓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质? 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社会性、管理性。 2.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答: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包括七个要点:①即时的专业管理。②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③强调产出控制。④转向部门分权。⑤转向竞争机制。⑥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①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②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③改变组织结构。④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⑤改变现行的政策。⑥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⑦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以及学习的公共组织。⑧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3.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 答: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化技能。④诊断技能。⑤沟通技能。 4.有效公共管理者应具有哪些基本的特质? 答:①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②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③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④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⑤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

的工作经验。⑥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⑦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擅长于分析与思考。 第二章 1.什么是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具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答:所谓公共组织,从广义上而言,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都可以成为公共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①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③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④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⑤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⑥公共组织的政治因素的考虑。⑦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⑧公共组织的独占性。⑨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 2.什么是公共组织的层级化?层级化的优点是什么? 答:公共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即纵向结构。它是指公共组织内部,按上下层级关系有序构成形式。公共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 第三章 1.什么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战略公理的基本特征:①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②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③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

公共管理学讲义(2015完整版)

公共管理学讲义 课程编码:0501104 学时:40学时 学分:2学分 班级:公管14 (1、2) 教师:李兴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公管系 2015年3月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性较强,且前几章节的内容专业术语也较多,这对于刚接触专业课的大一新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一开始就给他们讲述关于公共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他们理解起来比较慢。因为,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模拟公共管理场景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在游戏中体会公共管理的基本要素,并让游戏后的学生分享其观点。

游戏名称:模拟公共管理 游戏道具:卡片、中性笔、桌牌 所需人数:40人左右 游戏步骤: 第一步:分组。将班级学生分为十七组,第一组扮演公安局局长,第二组扮演检察院院长,第三组扮演法院院长,第四组扮演民政局局长,第五组扮演计生委主任,第六组扮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第七组扮演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第八组扮演交通局长,第九组扮演财政局局长,第十组扮演税务局局长,第十一组扮演教育局局长,第十二组扮演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第十三组扮演小学校长,第十四组扮演中学校长,第十五组扮演慈善基金会会长,第十六组扮演医院院长,第十七组龙江银行行长,第十八组为公民组。前十七组一组一个人就行,第十八组为多数人。 第二步:抽签。教师将事前准备好的卡片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进行抽签。其中,有17个人抽到的是公共管理主体的签,如政府的各种部门或非营利组织。其他的学生抽到的是公民签.每个签上都写着扮演角色遇到的困难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步:角色扮演。抽签结束后,即开始角色扮演。抽到公共管理主体的学生坐在事前准好的桌牌签,等待着处理公民组所遇到的问题。在学生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在旁做好记录,将角色扮演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或细节或之前没有想到但却发生的现象记录下来。 第四步:讨论与总结。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谈谈在角色扮演时候的感受和想法。之后,教师对有关问题和观点进行点评及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及学科特征 一、何谓公共管理? 1. 公共管理学产生的背景 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与科学研究领域,严格来说,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在20世纪60年代,人类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人们各有描述,如第三次浪潮(1980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出版了《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书,风靡一时,影响深远,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浪潮和第三次浪潮的说法。

《公共管理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治理:治理就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可称为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准公共物品和纯公共物品、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 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所制定的计划、规划或所采取的行动;公共政策不只是一种孤立的决定,而且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所构成的过程;公共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并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有价值之物所作的权威性分配,即涉及人们的利益关系。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为充分、科学、合理和有效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发挥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资源配置、素质提高、能量利用、开发规划及效益优先等一系列活动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5.管理幅度: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它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 6.组织:指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7.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8.第三部门:指介于政府部门和营利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 二、填空题 1.(雪城会议)(政策)(商业) 2.(有差异或不同) 3.(公共组织) 4.(结果或产出)(外部取向) 5.(公共组织)(私人组织)(第三部门组织)。 6.(共同目标)(协作愿望)(沟通)。 7.(政府失败或政府失灵)(市场失灵) 8.(等级控制)(网络) 9.(公正)(他律)(自律)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模式:综观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在处理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的实践,可以将政府的行为模式概括为以下五种角色: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外在效应的消除者;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2.试述网络治理的特征:(1)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2)反思理性的“复杂人”;(3)合作互惠的行动策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贵州大学研究生复试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就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就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可概括为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与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之内对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包含着“谁在管理”、“如何管理”、“管理什么”三个方面的:含义。 3行政管理:就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 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最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与执行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狭义的: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4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就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与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 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5公共治理:就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具有治 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样化、治理方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 6善治:就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就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就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就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7政治行政二分法:行政与政治不同“行政管理的领域就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它与政治领域 的那种混乱与冲突相距甚远 8 公共选择理论: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获利的经 济学原理来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民众的公共选择行为以及两者关系的理论学派、 9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 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与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与 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她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 效的管理。 10、公共治理理论:关于不要求政府整天疲于应付,而希望政府有自知之明,做自己应做与能做 的事;不强求自上而下、等级分明的社会秩序,而重视网络社会各种组织之间的平等对话 的系统合作关系的一系列理论。 11、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管理者在其管理公共组织与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 民服务与向公民放权的职责,她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就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就 是为其划桨,而应该就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与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12、公共组织:从广义而言,凡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就是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 旨的组织,从狭义上来瞧,乃就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13、组织:从广义上说,组织就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 说,组织就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 14、事业单位: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 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 15、科层制: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她就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16 公共领导:指社会公共组织协调统一地在公共领域,为实现社会共享性利益的有效维护、 合理享用与可持续增长,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并且为此进行战略、规范的确定, 及相应的资源配置与调控的领导活动。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三章

m e h n s t 第三章 政府改革与治理 1、 治理理论的研究途径(1)“政府管理”途径:这一途径将治理等同于政府管理,侧重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理解市场化条件下的公共管理 改革,主要包括“最小国家的治理”、“新公共管理”和“善治”等用法。 ①“新公共管理”以“经济人”为假设,以市场化和管理主义为政策取向,强调结果导向和顾客导向,关注公 共部门的微观经济问题。 (2①此途径认为,治理是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网络”,是公民社会部门在自主追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造的秩序,在公共资源管理、社区服务与发展、同业协会和跨国性问题网络中普遍存在。 ②自治的公民社会是共同利益的自愿结合,是个制度化的、不需借助政府及其资源的公共领域;组织成员可自主治理生活领域中的公共事务。 ③“自组织网络”:社会中心论的治理观。 (3)合作网络的途径:试图在“网络管理”的框架内整合上述两种研究途径。它综合考虑了政府层面和非政府层 面有关治理的用法。 2、治理与统治的关系 府部门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A ,以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B ——政、企、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公共行动者共同处理公共 事务的活动。 (2)管理的客体不同。与统治相比,治理的对象更多、范围更广。治理除了要处理公共问题、管理公共资源外, 还涉及人群较少的集体事务(如,公共池塘资源)。 (3)管理的机制不同。统治的机制是控制;治理的机制是信任。(4)管理的手段不同。统治是强制性方式(行政、法律、军事手段);治理开发出新的管理工具(合同外包、内部 市场、公共哲学、政策社区)。 (5)管理的重点不同。统治以满足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强调国家的作用、官僚组织的能力; 治理以满足公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强调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私域与公域的合作。 3、网络治理的新特征 (1)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2)反思理性的“复杂人”。(3)合作互惠的行动策略。(4)共同学习的政策过程。4、网络治理的实践模式 (1)全球治理: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 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 特点:①治理主体是世界范围的公共行动者。 ②治理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包括公益问题和公害问题。③治理机制是一系列用以解决跨国性问题和管理全球公务事务的制度安排。 (2)民族国家的治理:特指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对政府主导的公共物品供给过程的管理。政府部门除直接提供某 些公共物品外,还要动员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来组织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 ①政府间合作网络:污水处理、废物排放、公共交通、供水供电。 ②政府项目执行网络:通过服务网络来执行供给项目,不必通过科层制度亲自提供。 ③公私合伙网络:通过财政补助、特许经营权、公私合营企业等来吸纳民间资源和社会力量共同承担公共事 业责任。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第二版)考研笔记(背诵版·精简版·育明教育版)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 (第二版) 考 研 笔 记 背诵版·精简版·育明教育版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行政”本质上包含着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知识办事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 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 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受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词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公共管理专业公共管理学试卷三答案

滁州学院xxxx级公共管理专业《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试卷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ADBACDBDDD 二、判断题 X√√√X X X√√X 三、简答题 1、简述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 (答案要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当扮演的角色或应当承担的职能有:限制垄断与促进竞争、界定和维护财产权,克服外部性、提供公共物品、保障收入的公正化、调控宏观经济 2、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案要点):政策合法化的主体是依法有权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国家机关。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政策的合法性和政策的法律化两个层面的问题。政策的合法性要解决的是政策的制定程序及内容要符合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政策的法律化要解决的是政策立法问题。政策的法律化包括制定、修改、废止、补充、认可、审查法律等活动,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及部分司法机关来完成。 3、简述公共部门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异同? (答案要点):公共部门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有相似性,但也有本质差异。两者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都需要政策管理;都要涉及内部资源的整合与管理问题;都要处理和管理外部关系等等。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等多个方面。 4、绩效评估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答案要点):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就是对公共部门的公共服务或计划目标进行设定与实现,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性评估的过程。绩效管理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具体表现为: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明确公共部门的责任、强化公共部门的激励机制、优化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改善公共部门的形象等。 5、什么公共组织?它与非公共组织有何区别? (答案要点):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在基本目的、运行方式、管理方法等方面有原则性的区别,主要有:活动目的不同、为社会提供服务不同、管理对象不同、活动依据不同。 四、论述题 1、试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的公共管理实践启示 (答案要点):第一,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第二,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中来,实现政府与社会之间以及政府内部的公共管理(服务)竞争;第三,对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实行成本-效益核算,以防止过去那种政府公共管理(服务)垄断条件下的预算最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