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毒理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试题——人类遗传病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试题——人类遗传病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试题——人类遗传病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 囊性纤维病是北美白种人常见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

下列关于该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析异常基因的碱基种类可以确定变异的类型B.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计算C.该遗传病一定会传给子代个体D.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引起该遗传病【答案】B【解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2、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详解】A、正常基因和异常基因都含有四种碱基,因此分析异常基因的碱基种类不能确定变异的类型,A错误;B、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计算,B正确;C、该遗传病可以遗传给后代,而不是一定会传给子代个体,C错误;D、基因突变会造成某些碱基对的缺失,但不会引起基因缺失,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及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掌握染色体他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区别;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掌握调查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内容及调查范围,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 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

如图为某家族有关甲病、乙病的遗传家系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图中表现正常的人都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C.Ⅱ7和Ⅲ10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1/18D.Ⅲ9的致病基因直接来自Ⅱ6和Ⅱ7【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由于Ⅱ5的双亲均患病,而正常,故甲病为显性遗传病,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Ⅰ1患甲病,Ⅱ5必患甲病,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3、Ⅰ4正常,Ⅱ8为女性患者,因此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毒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毒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毒理学复习题及答案1. 什么是毒理学?2. 毒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3. 简述剂量-反应关系。

4. 解释什么是LD50,并举例说明。

5. 描述毒物的分类方法。

6. 什么是毒性?7. 简述毒物的代谢过程。

8. 描述毒物如何通过生物膜。

9. 列举至少三种常见的毒理学测试方法。

10. 解释什么是毒物的生物累积性。

11. 描述毒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2. 简述毒物对肝脏的影响。

13. 什么是遗传毒性?14. 解释什么是致癌性。

15. 描述毒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答案1. 毒理学是研究外源性因素(如化学物质、生物因素或物理因素)对生物体(特别是人类)的有害影响的科学。

2. 毒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药物毒理学、环境毒理学、工业毒理学、食品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等。

3. 剂量-反应关系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毒物剂量与生物体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4. LD50是指能够导致一半测试动物死亡的剂量。

例如,如果一种化学物质的LD50为50mg/kg体重,那么这意味着每公斤体重摄入50毫克该化学物质将导致一半的测试动物死亡。

5. 毒物的分类方法包括:根据来源分类(如天然毒物和合成毒物)、根据作用机制分类(如神经毒、肝毒等)。

6. 毒性是指一种物质引起生物体损伤的能力。

7. 毒物的代谢过程通常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阶段。

8. 毒物通过生物膜主要通过被动扩散、主动转运和特殊转运等方式。

9. 常见的毒理学测试方法包括:体外细胞培养测试、体内动物实验、计算机模拟等。

10. 毒物的生物累积性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生物体内积累的现象。

11. 毒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包括神经传导的干扰、神经细胞的损伤等。

12. 毒物对肝脏的影响可能包括肝脏功能损害、肝细胞损伤等。

13. 遗传毒性是指某些化学物质能够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如DNA损伤或基因突变。

14. 致癌性是指某些化学物质能够引起细胞的异常增殖,导致癌症的发生。

卫生毒理学习题库

卫生毒理学习题库

1.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有害作用。

2.被称为现代毒理学奠基人的是Orfila。

3.生物学标志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易感性生物学标志。

4.反应分为量反应、质反应。

5.剂量-反应曲线有S形曲线、直线、抛物线。

6.安全限值有每日容许摄入量、最高容许摄入量、阈限值、参考剂量。

7.生物膜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总称。

8.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主要有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膜动转运。

9.外源化学物主要经过简单扩散的方式经生物膜转运。

10.简单扩散的条件是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外源化学物有脂溶性、外源化学物是非解离状态。

11.外源化学物的脂溶性可用脂-水分配系数来表示。

12.化学物质经皮吸收的限速屏障是表皮的角质层。

13.机体可作为贮存库的组织通常有血浆蛋白质、肝和肾、脂肪组织、骨骼组织。

14.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酶所催化的反应一般分为两大类,称为Ⅰ相反应和Ⅱ相反应。

15.排泄的途径通常有经肾脏(尿)排泄、粪便排泄、经肺(呼气)排泄、其他途径排泄。

16.自由基的来源主要是两方面:生物系统、外源化学物的氧化还原代谢。

17.细胞内Ca2+的持续升高可导致以下有害作用能量储备的耗竭、微丝功能障碍、水解酶的活化、ROS和RNS的生成。

18.带两个基团的苯环化合物的毒性是对位>邻位>间位,分子对称的>不对称的。

19.碳原子数相同时,不饱和键增加其毒性增加。

20.化学物水溶性越大,毒性越大。

21.PCBs和二恶英的联合毒性,多呈相加作用。

22.马拉硫磷与苯硫磷的联合毒性,呈协同作用。

23.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利用了化学物的拮抗作用。

24.不同的LD50计算方法对动物组数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为4~6组。

大、小鼠等小动物每组数量通常为10只,犬等大动物为6只。

25.急性毒性试验求出LD50(LC50)值,通过LD50(LC50)值进行急性毒性分级和评价。

26.不论我国或国际上急性毒性的分级标准都还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实际应用中应注意急性毒性试验时,除报告该毒物的LD50值和急性毒性级别外,还应对中毒和死亡特征加以报告。

毒理真题(06、07、08、12、13)

毒理真题(06、07、08、12、13)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效应2.物质蓄积3.绝对致死量4.生物转运5.毒性6.食物利用率7.移码突变8.启动剂9.蓄积作用10.母体毒性二简答题(每题3分,共30分)1.什么是剂量反应关系?举例说明。

2.影响化学物联合作用的因素。

3.化学物体内生物转化的结合反应及其毒性。

4.何谓毒物动力学?它主要研究什么问题?5.慢性毒作用带及其毒理学意义。

6.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试验为什么说是以M2期细胞为观察对象?7.卫生毒理学的主要任务?8.诱发突变的分类。

9.什么是生殖毒性?其表现如何?10.什么是脂/水分配系数?三论述题(每题6分,共30分)1.试述决定外来化合物毒性的因素,为什么?2.经呼吸道染毒有几种方式?它们主要的有缺点是什么?3.外来化合物由肾脏排除的机理。

4.最大物作用剂量是如何确定的?其毒理学意义如何?5.体外试验中常用的模拟代谢系统的种类。

四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1.进行慢性经口毒性试验,计划以混入饲料方式染毒,对此你认为应注意什么?2.致畸试验中对母体和胎仔各需进行哪些指标的观察?为什么?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30 分)1.现代毒理学2.biomarker3.Zch4.阈剂量5.antagonistic effect6.chronic toxicity7.mutagenesis8.生殖毒理学9.危险度 10.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四.问答题(共 35 分)1.环境基因组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5分)。

2.化学毒物在体内贮存的毒理学意义是什么(5分)3.简述化学毒物致畸作用机制(10分)4.试述影响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的主要因素(15分)东南大学2008年期末考试基础毒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翻译成英文,然后解释)1.毒理学2.终毒物3.肠肝循环4.化学致癌作用5.靶器官毒理学6.急性毒性7.危险度二、简答1、生物标志物意义2、生物转化的双重作用3、毒效应谱及表现4、亚慢性及慢性实验观察指标2012真题一、名词解释(5分/题)1.毒物2.耐受3.有害效应4.危险度评价5.毒物动力学6.加合物7.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8.免疫毒理学二、问答题(10分/题)1.外源化学物分布的特征和研究分布过程和特征的意义是什么?2.化学致癌有那几个阶段?促长阶段有何特点?3.简述化学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中的毒理试验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高中生物50道遗传题

高中生物50道遗传题

高中生物50道遗传学相关题目题目:何为基因?解答:基因是生物体中携带遗传信息的单位,是决定个体遗传特征的DNA片段。

题目:解释孟德尔的遗传法则。

解答:孟德尔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基因在遗传中的传递和组合规律。

题目:什么是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解答:显性基因在表型中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只有在两个基因都是隐性的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题目:解释XY性别决定系统。

解答:XY性别决定系统是指由男性携带XY染色体,女性携带XX染色体。

精子携带X或Y染色体,卵子只能携带X染色体。

所以,受精卵中XY决定男性,XX决定女性。

题目:什么是等位基因?解答:等位基因是指在同一基因座上,有两个或多个基因可以控制相同性状,但它们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题目:解释杂交和纯合的概念。

解答:杂交是指两个不同的纯合个体繁殖出的后代,纯合是指个体两个相同等位基因。

题目:什么是遗传变异?解答:遗传变异是指基因或染色体水平上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差异。

题目:什么是基因突变?解答: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突然变化,可能导致蛋白质合成中的错误。

题目:解释复等位基因。

解答:复等位基因是指在同一基因座上,有多个等位基因,它们可以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题目:什么是连锁遗传?解答:连锁遗传是指两个或多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它们因为共同的染色体而倾向于一同遗传给下一代。

题目:解释基因重组。

解答: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基因型。

题目:什么是表观遗传?解答: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

题目:解释同源染色体和异源染色体。

解答:同源染色体是指来自同一物种的两个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相似;异源染色体是指来自不同物种的两个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同。

题目:什么是染色体变异?解答: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发生改变而引起的遗传变化。

题目:解释单倍体和多倍体。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6章 线粒体遗传病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6章 线粒体遗传病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6章线粒体遗传病------------------------------------------作者xxxx------------------------------------------日期xxxx第六章线粒体遗传病(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1.下面关于线粒体的正确描述是______。

A.含有遗传信息和转译系统,作用很少所需蛋白质均来自细胞质2. 关于线粒体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线粒体遗传同样是由DNA控制的遗传B.线粒体遗传的子代性状受母亲影响C.线粒体遗传是细胞质遗传D.线粒体遗传同样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E.线粒体遗传的表现度与突变型mtDNA的数量有关。

3.以下符合mtDNA结构特点的是______。

A.全长61569bpB.与组蛋白结合D.重链(H链)富含胞嘌呤E.轻链(L链)富含鸟嘧啶4.人类mtDNA的结构特点是______。

A. 全长16.6kb,不与组蛋白结合,为裸露闭环单链B. 全长61.6kb,不与组蛋白结合,分为重链和轻链C. 全长16.6kb,与组蛋白结合,为闭环双链D. 全长61.6kb,不与组蛋白结合,为裸露闭环单链E. 全长16.6kb,不与组蛋白结合,为裸露闭环双链5.下面关于mtDNA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mtDNA的表达与核DNA无关B.mtDNA是双链环状DNAC.mtDNA转录方式类似于原核细胞D.mtDNA有重链和轻链之分E.mtDNA的两条链都有编码功能6.线粒体遗传属于______。

C.隐性遗传7. 线粒体中的tRNA兼用性较强,tRNA数量为______。

8.mtDNA编码线粒体中______。

A. 全部呼吸链-氧化磷酸化系统的蛋白质B. 约10%的蛋白质C. 大部分蛋白质D. 线粒体基质中的全部蛋白质E. 线粒体膜上的全部蛋白质9. 目前已发现与mtDNA有关的人类疾病种类约为______。

毒理学习题及答案

毒理学习题及答案

填空(20×1′)名解(10×3′)问答(3×12′)自主题(1×14′)名解: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对活的有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毒物。

毒素:毒素是一类特殊的毒物,是由活的机体产生的,根据其来源可分为植物毒素、动物毒素、霉菌毒素和细菌毒素等。

毒性:指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易感部位引起有害生物学作用的能力。

一种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愈大,毒性愈大。

选择毒性:如果一种外源化学物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他种生物不具有损害作用,或者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产生毒性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不具毒性作用,这种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称为选择毒性。

毒理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实践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的有害因素对生物体特别是人体产生危害和毒作用的机制的科学,它是由古代毒理学渗透了其他学科的综合性科学。

致死剂量(LD):指某种外源化学物引起机体死亡的剂量。

LD50:指给受试动物一次或者24h内多次染毒后引起半数动物出现死亡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阈剂量:指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源化学物按一定的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机体产生不良效应的最低剂量。

效应:指在毒理学研究中,外源化学物与动物机体接触后引起的有害生物学改变,又称毒效应。

反应:指外源化学物引起出现质效应的个体数量在群体中所含的比率,一般以百分比或比值来表示。

剂量:是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造成损害作用的最主要因素,化学毒物进入机体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引起毒作用效应。

剂量-效应关系:是指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在个体或群体中引起某种量效应(计量指标)强度改变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是指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在某一群体中出现某种质效应(全或无类型的计数指标)的个体在这一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肝脏首过效应:从胃肠道进入的化学毒物在进入体循环前需通过肝脏代谢(若肝脏是非靶器官),从而减少经体循环到达靶器官组织的化学毒物数量或减轻毒性效应。

09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毒理学

09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毒理学

名词解释致畸带从NOAEL(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到胚胎死亡剂量之间的剂量范围。

遗传负荷一种物种的群体中每一个携带的可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害基因的平均水平。

填空题外源化学物发育毒性的评价可以分为哺乳动物发育毒性试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发育毒性替代试验。

父源性暴露引起子代发育异常包括:流产、死胎、低出生体重、畸形、功能障碍.发育毒物引起发育毒性的机制有: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干扰基因表达、细胞损伤与死亡、干扰细胞-细胞交互作用、通过胎盘毒性引起发育毒性、干扰母体稳态。

母体毒性引起子代发育异常包括:增重减慢、功能异常、甚至死亡。

外源化学物发育毒性的评价需要四方面的资料:环境流行病学资料、控制下的临床研究资料、动物发育毒性试验资料、体外试验资料。

问答题简述致畸(发育毒性)作用的特点。

答:A、着床前期:指分化前期,从受精时算起,到完成着床之前的一段时间。

着床前通常是未分化细胞受化学毒物损伤而致胚泡死亡。

B、器官形成期:孕体着床后至硬腭闭合的一段时间,是致畸敏感期或致畸作用危险期。

可引起结构畸形、胎胎死亡、吸收胎、流产等。

C、胎儿期:器官形成结束后,直到分娩的一段时间。

以组织分化,生长和生理学的成熟为基本特色。

接触致畸毒物很可能对生长和功能成熟产生效应,引起全身生长迟缓、特异的功能障碍、经胎盘致癌、死胎等。

简述母体毒性与发育毒性的关系。

答:在动物发育毒性试验中,母体毒性与发育毒性之间的关系常见有以下几种:A、具有发育毒性,但无母体毒性:致畸作用有特定的机制,与母体毒性无关,最容易被忽视也最危险。

B、同时出现胚胎毒性与母体毒性:具有母体毒性时才观察到发育毒性,效应可能是间接的,往往不具有特定的致畸机制,可能是母体生理学的紊乱的继发效应。

C、具有母体毒性,但不具有发育毒性:物质在妊娠期很容易引起警觉,避而远之,不引起致畸作用。

D、在一定剂量下,既无母体毒性,也不表现胚胎毒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环境诱变剂
生物迁移
转化
光化学烟雾
生物转运
生物转化
二.填空题
1.环境诱变剂的分类物理性环境诱变剂,化学性环境诱变剂,生物性环境诱变剂
2.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三种基本形式
3.根据表现形式,可将生物迁移分为生物富集,生物积累,生物放大三种类型不。

4.元素汞或无机汞盐会被细菌转化为会被细菌转化为甲基汞,微生物参与汞形态转化的主
要方式是甲基化作用和还原作用
5.吸收,分布和排泄,使外来化合物在体内发生位移,统称为生物转运
6.生物转化分为I相和II相反应两种主要类型
7.急性毒性常用指标LD50
8.突变是指遗传结构本身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变异,突变实际上是指遗传物质发生的可遗传
的变异
9.慢性毒性作用带比值越大表明越易发生慢性毒害
10.胎儿出生时即具有整个身体或某一部分的外形或器官的解剖学上的形态结构异常称为
先天畸形
11.同一种动物的不同品系可对同一致畸物呈现不同敏感性
12.基因突变的细胞可以使生殖细胞也可以是体细胞
13.与环境相关的外来化学物质,统称为异生物质
三.选择题
1.在大气中,污染物转化为( C )反应为主
A.光化学氧化 B.催化氧化C.光化学氧化和催化氧化 D.以上皆不是
2.大多数有机磷农药具有( A ),可通过完整皮肤引起中毒或死亡
A.高度脂溶性B高度水溶性C.都溶D.都不溶
3. 亚慢性中毒指机体相当于( B )左右生命期间,少量反复接触某种化学和生物因素所引起的损害作用
A. 1/10
B.1/20
C.1/30
D.1/40
4. 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D )
A.肠道
B.唾液
C.汗液
D.肾脏
5.由于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化学毒物的反应存在差别,所以急性毒性试验时最好用两种动物是(B )
A.大鼠与家兔
B.大鼠与小鼠
C.大鼠与狗
D.狗与家兔
6.诱发突变的原因,以下哪种属于生物因素( D )
A.X射线
B.抗生素
C.烷化剂
D.黄曲霉素
7.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致畸物所致的发育毒性表现为以下哪种形式(D )
A.不孕
B.胚胎重吸收
C.发育迟缓
D.以上都是
8.环境遗传毒理学在环境诱变检测及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不包括下面哪一个?(D)
A.环境中复杂混合物遗传毒理学监测和评价
B.环境化学物的“三致”效应检测
C.环境放射污染监测
D.对特定环境中的动物健康进行监测
三.判断题
1.有机磷农药中对硫琳和马拉硫磷,可因水解作用使酰胺键和脂键断裂而失去毒性(对)
2.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只可以在生物体内进行(错)
3.对环境中污染物质具有降解作用的生物只有微生物(错)
4.一种物质通过肝脏转化后,其毒性大多变小,但个别也可增强(对)
5.急性毒性只能提供死亡指标(对)
6.亚慢性毒性试验可以确定化学毒物的下限(错)
7.所有具有致突变作用的物质均有致畸作用(错)
8.在适宜的范围内,随剂量增加畸形发生率不会增加(错)
9.进入环境的化学污染物往往不是单一的化学物,而是所谓的混合物(对)
四.论述题
1.简述影响环境污染物迁移因素
2.简述遗传毒的分布与贮存
3.简述生物转化毒理学意义
4.简述环境化学物“三致”效应检测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