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遗传学

合集下载

遗传学实验报告

遗传学实验报告

蚕豆微核设计实验姓名:陈婷班级:生物技术0911 组别:第六组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核测试的原理和毒理遗传学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及意义。

2)学习蚕豆根尖的微核测试技术。

寻找新的测试系统或测定更多的环境因素。

二、实验原理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核块。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积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情况一样,所以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三、实验思路1、香烟及其燃烧物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和致癌前体物质,通过收集,这些致突变物主要存在于水溶液中,流行病学和细胞遗传学都证实了这些物质可引起遗传物质损伤。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是目前证实遗传物质损伤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们选择用烟头浸出液为诱变剂。

据俄《消息报》报道,科研人员发现,制作发酵食品时所使用的乳酸菌能够释放出蛋白酶,分解部分诱变剂的特定蛋白。

乳酸菌在发酵时会合成乳酸,这种物质可抑制多种诱变剂的活性。

乳酸菌还能直接与部分诱变剂发生化学反应,使后者失去诱变能力。

所以,我们选择了取材方便且富含乳酸菌的酸奶作为拮抗剂,来验证其功能。

四、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蚕豆、烟头浸出液(红山茶<焦油含量:12mg/根)、酸奶(味全<原味>)五、实验步骤1、将蚕豆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25℃浸泡24h。

种子吸涨后放入加有棉花的培养基中催芽,24h左右。

2、将20根烟头处理后加至100ml蒸馏水于水浴锅60°处理1h,得20/100的浓度烟头浸出液。

2023年毒理学之毒理基因组学解读

2023年毒理学之毒理基因组学解读

▪ 单链环状DNA病毒
5386nt 2500氨基酸 噬菌体phiX174 1977,Sanger
▪部分开环双链DNA病毒
HBsAg
HBcAg
聚合酶
乙型肝炎病毒(HBV)
HBsAg
HBcAg
聚合酶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 --部分开环双链DNA
▪ 单链RNA病毒
血凝素(HA)
8节段-ssRNA
.
神经氨酸酶(N)
2002年4月,水稻基因组 图谱公布。
2002年 小鼠、疟原虫和按蚊基因组测序完成
• 鼠基因组共有约27亿个碱 基对,比人类少15%,但其 包含的基因数目约在3万个 左右,与对人类基因数的最 新估计非常接近。
疟原虫破坏 两个红细胞
疟原虫的 裂殖孢子
* 人被蚊子咬之后5-10分钟,疟原虫孢子到达肝 脏,入侵肝细胞内就可逃逸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 * 孢子侵吞肝细胞的营养,大量地分裂繁殖,一 周后,肝细胞胀破,数以百万计的新孢子释放进 入血液。 * 新的孢子立刻重新入侵红细胞,再次逃过免疫 系统的攻击。且以血红蛋白为食,继续繁殖; * 两天后又可再次破坏红细胞,产生更多的孢子 入侵其它红细胞……不久,2/3的红细胞都会被 疟原虫侵袭。 * 疟原虫在血液里这种周期性的繁殖过程,而导 致病人三天两头地发高烧、打寒战。
2003年11月,世界上首个复杂生物体的蛋白图 谱——果蝇蛋白图谱公布,实现了由仅显示遗传 密码信息的基因图谱到揭示遗传密码功能的蛋白 图谱的飞跃。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蛋白图谱 发表在《科学》杂志的网络版上;
研究发布的这个含有7,000多个果蝇蛋白的图谱 含盖了这些蛋白之间超过20,000种不同的互相作 用。

医学遗传学和毒理学——基因变异与环境暴露

医学遗传学和毒理学——基因变异与环境暴露

医学遗传学和毒理学——基因变异与环境暴露医学遗传学和毒理学是两个独立但有一定关联的学科。

医学遗传学是研究人类遗传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而毒理学则是研究物质以及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这两个学科都关注人体内基因的变异和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因此它们的研究成果可以相互补充,以便更好地理解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与预防。

基因变异和健康基因变异是人类生命中最普遍的变化形式之一,通常是由于基因突变所引起的。

这些基因突变有时可能会对人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一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遗传疾病,这些疾病可能会在出生前或出生后不久就出现症状。

但是,在人类进化中,这些基因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带来优势,例如,突变后的基因可能使人体更能适应特殊的环境条件。

因此,人类的基因多样性是很重要的,并且它支持着人类的进化和生存。

基因变异的进一步研究在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许多复杂的疾病是如何发生的。

例如,许多癌症都与基因突变有关。

通过对基因突变的研究,我们可以确定肿瘤的发生机制,从而更好地预测和治疗癌症。

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某些情况下,环境暴露可能会导致人体内基因的变异。

例如,大气污染、化学物质和辐射等环境暴露可能会引起基因的DNA损伤,从而导致基因的变异。

这种基因变异可能会导致疾病,例如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并增加发生遗传疾病的风险。

但是,即使基因变异的风险增加,这并不意味着变异就会发生。

人类基因的多样性可以使某些人体内的基因更耐受环境暴露。

许多人可能携带一些基因变异,但只有在暴露于特定的环境因素时才会表现出相关的疾病状况。

另外,环境暴露和基因变异也可能相互作用,并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

例如,吸烟可能会导致肺癌的发生,并增加肺癌风险相关的基因突变。

因此,医学遗传学和毒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结合在一起,以更好地理解健康和疾病的发生。

预防和治疗基于对基因变异和环境暴露的研究,我们可以想出一些预防措施,以减少疾病的风险。

药物毒理学:药物遗传毒性

药物毒理学:药物遗传毒性
第十六章 药物遗传毒性
1
药物
ADME
体内的靶部位
一般药理 (安全性药理)
局部毒性
一般毒性
特殊毒性 (三致)
全身毒性 免疫毒性
致致 致
单重 次复 给给
突畸 癌 变性 性 性
药药
毒毒
性性
2
遗传毒理学(Genetic toxicology)
❖基本概念 ❖意义与后果 ❖可能的机制 ❖遗传毒性的评价 ❖进展
(triradical, quadriradical)
11
12
13
14
二、遗传改变的后果
❖后果:外源物的遗传毒性
增加人类基因库的遗传负荷 引发肿瘤、出生缺陷等Biblioteka 15遗传与变异突变
图16-1 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突变的可能后果
16
三、可能的作用机制
17
染色体畸变、微小损害
图16-2 突变类型
18
图16-4
26
啮齿动物微核试验
27
4、用于检测DNA损伤的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single-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或Comet)
Non-Genotoxic substance
(7)双着丝点染色体 (dicentric chromosome) (8)倒位(inversion) (9)异位(translocation) (10)插入和重复
(acentric ring) (6)环状染色体
(insersion and duplication) (11)辐射体
(ring chromosome)
10
B.结构畸变(structural aberration)

遗传学的研究领域及分支

遗传学的研究领域及分支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乳糖操纵子模型的建立(Jacob and Monod, 1961) Francois Jacob(1920-) Jacquces Monod(1910-67) 获1965年诺贝尔奖
获1968年 诺贝尔奖
遗传密码的破译 (Nirenberg and Khorana,1964,1965)
2.微生物遗传和生化遗传学时期(1941~1960)
1944年Avery利用细菌转化实验提出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2.微生物遗传和生化遗传学时期(1941~1960)
Oswald Avery(1877-1955)
1952年赫尔希(Hershey)利用病毒为材料完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再次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获1969年度诺贝尔奖
CLICK TO ADD TITLE
以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植物和动物以及人类为对象,研究 其遗传变异规律。
3、现代遗传学主要研究任务
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表现规律; 探索:遗传和变异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示遗传变异的内在规律; 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遗传育种,提高医学水平。
二、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STEP5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1941年, Beadle和Totum在红色面包霉的生化遗传研究中,分析了许多生化突变体, 提出“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
1944年பைடு நூலகம்Avery研究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1952年,Hershey等用同位素示踪法在研究噬菌体感染细菌的实验中,再次确认了DNA是遗传物质。
Har Gobind Khorana (left) and Marshall Nirenberg

遗传毒性评价

遗传毒性评价

三、实验用具
1、材料:蚕豆(Vicia faba, 2n=12)干种子 蚕豆根尖细胞的染色体大、数量少,DNA含量
高,根尖中含有较多的分裂相细胞,对诱变因子反 应敏感,且容易观察,是理想的遗传毒理分析材料。
2、实验仪器及用具
显微镜、培养箱、紫外灯、水浴锅、剪刀(或刀 片)、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烧杯、滤纸 等。
“污染指数”判别(此方法可避免因实验条件等因素带来的 MCN‰本底的波动):
样品实测微核平均千分率
污染指数PI= 对照平均微核千分率
0﹤PI﹤1.5,基本没有污染; 1.5﹤PI﹤2,轻度污染; 2﹤PI﹤3.5,中度污染; PI﹥3.5,重度污染。
MN NCE
单个微核
多个微核
骨髓细胞微核的形成
微核形态
2、微核的形成机理:许多理化因素,如辐射、 化学药剂等作用于分裂细胞,引起染色体断裂或干 扰染色体行为使之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末 期未能进入主核,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 便浓缩形成独立于主核之外的小核——微核。
3、微核率的大小与用药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 相关,因此,可在间期进行微核的观察和计数来 检测染色体畸变水平,指示染色体或纺锤体的损 伤程度微核是常用的遗传毒理学指标之一。
4、微核测试已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 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传疾病及癌症前期诊 断等方面
化学致突变物
染色体 作用于纺锤丝
无着丝点,片或环
整条染色体 带着丝粒的环和断片
形成微核
微核成因
于细胞分裂末期细胞质中
多染红细胞(PCE)呈灰蓝色, 正染红细胞(NCE)呈橘黄色。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形成
五、结果与分析 微核识别标准: (1)在主核大小的1/3以下,并与主核分离的小核。 直径大约是细胞直径的1/20~1/5。 (2)小核着色与主核相当或稍浅。 (3)小核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分子遗传学和毒理学的研究

分子遗传学和毒理学的研究

分子遗传学和毒理学的研究近年来,分子遗传学和毒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们是两个相关但又不同的学科,分别从基因和环境影响两个方面来研究生物体的发育、繁殖和健康。

本文旨在探讨这两个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一、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分子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结构、功能以及遗传信息传递机制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基因的组织、表达和调控,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治疗等方面。

最近几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使分子遗传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个体的全部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基因组学领域中最大的研究计划之一,旨在解析人类基因组的组成和功能,揭示基因和人体健康疾病之间的联系。

该计划的启动标志着基因组学技术已经从传统的酶切位点映射逐渐向全基因组的法则过渡,从而为基于基因组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持。

2、遗传变异与疾病基因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代谢、信号传导、细胞凋亡、免疫调节和药物代谢等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因的变异会导致基因或蛋白质表达量的改变或功能的改变,从而影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以及机体的代谢过程。

这些遗传变异还会导致许多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如骨骼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遗传性失聪、蒙池氏综合征等。

3、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研究人工干预基因结构和功能的一项技术,可以通过敲除、插入或修复基因序列来实现特定基因的表达或功能的改变。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可以研究基因和疾病之间的联系,探索治疗遗传性疾病的新途径。

二、毒理学的研究毒理学是研究环境物质对人体和动物身体功能、代谢、结构和发育等方面的影响,并评估环境物质引起的有害反应、中毒和病理效应的学科。

它可以通过实验室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等方法来评估环境污染物的危害性和安全性。

1、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是指自然环境或人工活动中释放的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微生物等物质,这些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环境污染物的种类非常多,如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等。

毒理学基础:第7章 外源化合物致突变作用

毒理学基础:第7章 外源化合物致突变作用

突变的类型
遗传
基因突变 染色体结构改变 染色体数目改变
机理 以DNA为靶的损伤:
基因突变 染色体畸变 不以DNA为靶的损伤 染色体数目改变
1.本质相同,损伤的程度不同 2.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 3.染色体畸变(结构、数目)可在光 学显微镜下观察
1.基因突变
Genetic mutation: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 了碱基对组成和排列序列的改变 两种:碱基置换、移码突变
突变是致突变作用的后果 致突变物(mutagen):能引起突变的物质,又称诱变剂 遗传毒物(genotoxic agent):因致突变物能引起遗传物质损伤,又称
其为遗传毒物 遗传毒性:对基因组的损伤能力,包括对基因组的毒作用引起的致突
变性及其他各种不同效应。 致突变性:引起遗传物质发生突变的能力。在一个实验群体中突变率
无义密码子:UAA,UAG ,UGA
Tyrosine (Tyr) 酪氨酸 Serine (Ser)丝氨酸
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
√指发生一对或几对不等于3的倍数的碱基减少或 增加,以致从受损点开始碱基序列完全改变,形成 错误的密码,并转译为不正常的氨基酸
√因为碱基序列所形成的一系列三联体密码子相互 间无标点符号,于是从受损位点开始密码子的阅读 框完全改变
3.染色体数目异常
动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为标准 异常:整倍性畸变—单倍体、三倍体、四倍体
非整倍性畸变—比二倍体多或少一条或多 条染色体
Down 综合征-为21-三体syndrome
发病率:1/800,1.25‰ 以13亿人口计
1.25‰x13亿=162.5万。
体征:智力发育不全,发育迟缓,面容呆滞,眼 距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毒性类型
基因突变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数目变异 DNA损伤
染色体畸变涉及到的遗传毒物:断裂剂
• 拟紫外线断裂
只能诱发DNA单链断裂 单链断裂 只能诱发 拟紫外线断裂剂的作用结果必须经过S期之后 拟紫外线断裂剂的作用结果必须经过 期之后 才现出来,所以又称为S期依赖断裂剂 才现出来,所以又称为 期依赖断裂剂 期或S期之前很短的时间 在S期或 期之前很短的时间 期或 内发生染色单体断裂
证据有限 -
判断化合物是否有致突变性的标准
• 阳性:在检出任一遗传学终点的生物学试验中 阳性: 呈现阳性反应的物质 • 阴性:需检测五种遗传学终点的一系列试验中 阴性: 均为阴性 DNA完整性改变 完整性改变 DNA重排或交换 重排或交换 DNA碱基序列改变 碱基序列改变 染色体完整性改变 染色体分离改变 确定对人具有致突变性还需做流行病学调查
de Vries Muller Averbach &Robson Russed Guttanac h
遗传毒物与遗传毒性
定义 遗传毒性的类型 代表性遗传毒物 遗传毒性的后果
遗传毒物
• 遗传毒物 遗传毒物(genotoxic agent or genotoxicant) 致突变物对生物体的起始作用点是遗传物质, 致突变物对生物体的起始作用点是遗传物质 故也称为遗传毒物 • 遗传毒性 遗传毒性(genetic toxicity or genotoxicity) 遗传毒物引起生物细胞基因组分子结构特异 改变的有害效应称为遗传毒性也称为基因毒 性
• 大加合物 代表物:多环芳烃、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B和 代表物:多环芳烃、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 和 芳香胺类 的立体构象发生明显变化, 后 果:DNA的立体构象发生明显变化,阻断受 的立体构象发生明显变化 损部位DNA的半保留复制和转录。 的半保留复制和转录。 损部位 的半保留复制和转录 • 小加合物 代表物:烷化剂、 代表物:烷化剂、亚硝基化合物 的构象影响较小, 后 果:对DNA的构象影响较小,易导致碱基错 的构象影响较小 误配对。 误配对。
二、环境和人群的监测
环境因子的监测 据估计目前城市居民接触的化学物质有6万或 据估计目前城市居民接触的化学物质有 万或 7万种以上,随着工业的发展,每年又有上千种新 万种以上, 万种以上 随着工业的发展, 的化学物质进入人类社会。 的化学物质进入人类社会。用上述一系列方法结 合果蝇和哺乳动物细胞的点突变(见基因突变) 合果蝇和哺乳动物细胞的点突变(见基因突变) 测验可对某一种可疑物质的遗传危害做出判断。 测验可对某一种可疑物质的遗传危害做出判断。 职业病的防治 定期检查接触有毒害物质或放射性物质的工 作者的外周血、 粪便和精液等, 作者的外周血、尿、粪便和精液等,以便监测有 害物质的遗传毒理效应。 害物质的遗传毒理效应。通过这些工作可以探索 职业性癌症的病因,评价工业毒物的遗传危害, 职业性癌症的病因,评价工业毒物的遗传危害, 为制定工业毒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提供依据。 为制定工业毒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提供依据。
良性 肿瘤
恶性 转化
细胞 衰老
分化的 胚胎细 胞受损
未分化 的胚胎 细胞
显性 致死
隐性 致死
存活 突变
动脉 硬化
未知 疾病
癌 变
老 化
出生缺陷 流产/ (流产/死 胎) 癌变
出生缺陷 (功能或 结构畸形) 结构畸形)
流产 死产
出生缺陷 基因负荷 先天性疾病
检测方法
早期检测方法 以基因突变为指标的检测法 以染色体为指标的方法
在相对恒定的培养条件下,每 个细胞出现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SCE)次数也是相对恒定的,当培 养物中再添加诱变剂,就可以看到 SCE显著增加。用细胞中的 SCE 率来检测环境诱变剂,是一个简 单、快速、灵敏的方法。该法可 以应用离体培养的细胞为材料, 也可应用活体细胞为材料,在离 体检验中可以模拟体内情况先用 微粒体酶活化系统活化待检物以 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 拟放射断裂剂
双链断裂剂,能在细胞周期任一 ①可诱发DNA双链断裂剂 能在细胞周期任一 可诱发 双链断裂剂 时期发生作用 不需经过S期的复制即可在中期相观察到 ②不需经过 期的复制即可在中期相观察到 染色体结构改变,故又称S期不依赖断裂剂 染色体结构改变,故又称 期不依赖断裂剂
DNA损伤中的遗传毒物 损伤中的遗传毒物
以染色体为指标的方法
除用经典的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外, 近年还发展了下列方法:①微核测试法, 以骨髓细胞或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微核的数 量变化为指标的测试方法。各类染色体畸 变中除易位、倒位或互换外一般常伴有无 着丝粒断片的产生,这种断片在间期细胞 的细胞质中呈现为一种圆形或椭圆形的结 构──微核。因此微核出现的数目可作为染 色体畸变的指标 。
以染色体为指标的方法
②姐妹染色单体互换测试法,在处于增殖状 态的细胞培养物中添加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BrdU),BrdU在细胞分裂的DNA合成期(S期)的 DNA半保留复制过程中掺入到新合成的 DNA子 链中,在BrdU持续存在两个细胞周期的情况下 用吉姆萨染料对进入有丝分裂期 M期的细胞进 行染色。由于在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的一个单体 中 BrdU掺入了一个DNA单链,而在另一个单体 中则掺入了两个单链,因此两个单体间的染色 便出现了色差。如果两个染色单体呈现对应的 染色不连续部分,则说明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 互换。
概述 定义
或称遗传毒理学,用遗传学方 法研究环境因子对生殖细胞或体细 胞的遗传物质的损伤及其毒理效应 的遗传学分支学科。
概述
毒理遗传学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环境因素造成的遗传毒理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效应包括三个方面:1.突变形 成 2.癌形成 3.致畸效应,简称 为毒理遗传的三致效应。
嵌合剂
原黄素
丫啶橙
代表物:丫啶橙、 代表物:丫啶橙、原黄素等丫啶类染料分子 以静电吸附形式嵌入DNA单链的碱基之 方 式:以静电吸附形式嵌入 单链的碱基之 间或DNA双螺旋结构的相邻核苷酸之间 间或 双螺旋结构的相邻核苷酸之间 后 果:移码突变
染料分子
插入一个碱基
遗传毒性的后果
DNA损伤 DNA损伤 修复的效率 体细胞突变 生殖细胞突变
三、遗传危害的评价
危害识别 剂量—反应评定 剂量 反应评定 暴露评定 遗传危险度评定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是遗传 危险度特征描述
Thank you!
发展简史
年份 事件 作者
1901 发现 射线可以改变生殖细 发现X射线可以改变生殖细 胞的遗传物质 1927 用X射线照射发现可以引起 射线照射发现可以引起 果蝇基因突变 1943 发现芥子气可诱发果蝇基因 和染色体畸变 1951 用X射线可诱发小鼠突变 射线可诱发小鼠突变 1966 化学物可诱发小鼠突变 1969 成立国际环境诱变剂学会
致突变、致畸、 致突变、致畸、致癌物质的检测方法
现在一般都采用细菌或离体培养的哺乳 动物和人类体细胞为测试对象,主要的方 法有: 以基因突变为指标的检测法 以染色体为指标的方法 DNA损伤修复的检测 离体培养细胞恶性转化试验等
以基因突变为指标的检测法
在许多检测方法中以艾姆斯测验最有效。它 用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组氨酸缺陷型(不能在没有 组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的突变型)菌株为测试对 象,如果菌株用某待测化学物质处理后能在没有 组氨酸的培养基上形成菌落,就说明发生了回复 突变。 根据菌落出现的数目就可以估算出该物质 诱变能力的强弱。应用哺乳动物肝脏微粒体酶系 (S9)作为活化系统,使待测物质先行活化,用这 一模拟活体内代谢状况的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检测 的准确性。
遗传毒理效应
环境因素诱发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点突变)和
突变形成
染色体畸变,从而造成子代遗传性疾病发生频率 的增加 环境因素诱发体细胞基因突变或在亲体细胞突变,引起的体细胞 恶性转化为癌细胞的作用
致畸效应
环境因素作用于发育中的胚胎细胞干扰了基因的正 常作用,从而影响到胚胎细胞分化和器官系统的发 育而导致畸胎的发生,也包括环境因素诱发亲代生 殖细胞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引起畸胎的作用
药物的临床过渡
一种新的药物在临床应用前除了作一般毒理学的 检测外,常需作遗传毒理的检测以便为安全用药提供 依据。
一些国家新药遗传毒性试验的项目
日本 欧共体
试验项目
加拿大
中国
微生物回复突变试验 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染 色体畸变试验 啮齿动物微核试验 体外真核细胞基因突 变试验
+ + + +
+ + + -
小结
艾姆斯测验简便、 灵敏、快速、经济, 但测试对象是,只宜 对许多种类的化学物 的诱变效应做初步筛 选。
1 4 2
微核法简便易行,但只限于作为染色体畸
变的辅助指标。
SCE 法灵敏度比常规染色体畸变分析高 出成百倍,简便易行,有稳定的自发互换频 率为对照,因而比较客观。
3
但对电离辐射 的敏感性却不如染 色体畸变率的检测, 因此仍需同染色体 畸变分析结合应用。
毒理遗传学
Toxicogenetics
Contents
概述 遗传毒物 检测方法 应用
概述
遗传学按研究范畴分类: 遗传学按研究范畴分类: 发生遗传学 (Developmental genetics) 行为遗传学 ( Behavioral genetics) 免疫遗传学 (Immunogenetics) 药物遗传学 (Pharmacogenetics) 毒理遗传学 (Toxicogenetics) 辐射遗传学 (Radiation genetics) 肿瘤遗传学 (Cancer genetics) 医学遗传学 (Medical genetics) 血型遗传学 (Blood group genetics) 生化遗传学 (Biochemical genetic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