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与检验
遗传性疾病检验技术—标本采集技术

遗传性疾病检验技术—标本采集技术对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常常需要通过检验患者的遗传物质变异,来确定疾病的病因。
常用的检验技术包括染色体或染色质检查、DNA及RNA变异的检验等。
因此,采集的标本往往是含有遗传物质的组织细胞。
在通常情况下,外周血标本即可满足多种检验需要。
此外,在产前诊断中常需要对胎儿的组织进行取材,如胎儿绒毛细胞、羊水中胎儿脱落的细胞、脐带血等。
胸腹水中的脱落细胞、骨髓细胞常是肿瘤或白血病患者诊断中采用的标本。
一、一般采集技术(一)外周血标本采集1.常规消毒受检者取坐位,取前臂水平伸直置于枕垫上,在肘部选择前静脉,幼儿可选颈外静脉或股静脉采血。
在穿刺点上方约6cm处系紧压脉带,嘱受检者握紧拳,使静脉充盈显露。
用75%酒精棉签从内向外擦拭消毒皮肤2~3次(勿用碘酒)。
2.采血75%酒精消毒含肝素溶液的瓶盖,在酒精灯下用无菌的5ml注射器吸取肝素液湿润内壁至3ml刻度处,然后将多余肝素推弃,抽静脉血3~5ml,盖上无菌盖,转动注射器,防止血液凝固,标本送实验室。
(二)羊水细胞标本采集1.适应证(1)孕妇年龄大于或等于35岁。
(2)孕妇有曾生育过染色体异常患儿史。
(3)夫妇一方有染色体结构异常者。
(4)孕妇曾生育过单基因病患儿或遗传性代谢病患儿史。
(5)产前筛查具有高风险的孕妇。
(6)其他需要抽取羊水标本检查的情形。
2.禁忌证(1)先兆流产。
(2)术前2次测量体温(腋温)高于37.2℃。
(3)有出血倾向(血小板≤70×109/L,凝血功能检查有异常)。
(4)有盆腔或宫腔感染征象。
(5)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3.术前准备(1)穿刺前认真核对适应证、妊娠周数、子宫大小、有无穿刺禁忌证。
(2)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
(3)术前查血常规,血型和Rh因子,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正常者方可手术,如Rh(-),查间接Coombs试验,告知胎母输血的风险,建议准备抗D球蛋白。
(4)术前检查HIV抗体、HBsAg、抗梅毒抗体。
医学遗传学讲解

1. 什么是医学遗传学?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就是用人类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遗传病从亲代传至子代的特点和规律、起源和发生、病理机制、病变过程及其与临床关系(包括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什么是遗传病?包括哪些类型?有何特点?☆一般把遗传因素作为唯一或主要病因的疾病称为遗传病(Genetic disorders)。
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称为遗传病。
类型:①单基因病单基因突变所致AD、AR、XR、XD、YL②多基因病有一定家族史、但没有单基因性状遗传中所见到的系谱特征的一类疾病,环境因素在这类疾病的发生中起不同程度的作用。
③染色体病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引起的一类疾病④体细胞遗传病其累积病变只在特异的体细胞中发生,体细胞基因突变是此类疾病发生的基础。
⑤线粒体遗传病特点:①传播方式:一般以“垂直方式”出现,不延伸至无亲缘关系的个体。
②数量分布:患者与正常成员之间有一定的数量关系。
③先天性:先天性即生来就有的特性。
④家族性:疾病的发生所具有的家族聚集性,但不是所有的家族性疾病都是遗传病,如夜盲症。
⑤传染性:人类朊粒蛋白病是一种既遗传又传染的疾病。
3.理解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及家族性疾病的关系。
(1)遗传病往往具有先天性特点(白化病),但并非所有的遗传病都是先天的(亨廷顿舞蹈症);反过来,有些先天性疾病是遗传的(白化病),但有些是获得性的(妇女妊娠时感染风疹病毒,致使婴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2)疾病的发生往往具有的家族聚集性(亨廷顿舞蹈症),但并非所有的遗传病都表现为家族性(白化病);反过来,不是所有的家族性疾病都是遗传病,如夜盲症。
4.基因(gene):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它决定细胞内RNA和蛋白质(包括酶分子)等的合成,从而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
5.基因组(genome): 细胞或生物体内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称为基因组。
6.基因家族(gene family): 来源于同一个祖先,由一个基因通过基因重复而产生两个或更多的拷贝而构成的一组基因,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编码相似的蛋白质产物。
【医学遗传学】实验一-系谱分析

1
实验目的
1 通过对遗传病系谱的分析,掌握单基因遗传 病的遗传方式及其特点。
2 掌握系谱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和训 练综合分析能力。
2
实验原理
系谱
pedigree:在调查某种遗传病患者家族各 成员的发病情况后,采用特定的符号和格 式绘制成反映该家族各成员相互关系和发 病情况的图解,称为系谱。
能性是本病的患者; 系谱中常可看到连续传递现象。
17
4.遗传性肾炎
XD
XAXa
XAY
① 为什么Ⅲ2没有患病?
儿女均有1/2 发病风险。
② Ⅲ3如果同正常人结婚,后代患同样疾病的可能性为多少?
③ Ⅲ6如果同正常人结婚,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 女儿均患病,儿子均正常。
18
四、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遗传
如果决定某种性状或疾病的基因位于X染 色体上,且为隐性基因,这种基因的遗传 方式称为X连锁隐性遗传(X-recessive inheritance,XR)。
AD的特征
7
※ AD(完全显性)的特征
(1)与性别无关,即男女患病的机会均等; (2)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个为患者,但绝大多数为
杂合子,患者的同胞中约有1/2的可能性为患者; (3)双亲无病时,子女一般不会患病(除非发生新
的基因突变)。 (4)连续传递,即通常连续几代都可以看到患者;
8
系谱分析
1.A型短指症
13
※AR的遗传特征
(1)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相等; (2)系谱中患者是散发分布,看不到连续传递现
象,在整个系谱中甚至只有先证者一个患者; (3)患者双亲表型往往正常,但都是携带者,患儿
出生的可能性约占1/4,患儿的正常同胞中有2/3的 可能性为携带者。患者的子女一般不发病,但肯定 都是携带者。 (4)近亲婚配时,子女中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要比 非近亲婚配者高得多。
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

好基 础 。
1提 高教师 自身 素质 . 注重 基础 知 识 的传授
没 有高 素质 的教 师 就没 有 高素质 的人才 。 提高 教师 自身 素质 是做好 教 学工 作 的需要 , 也是 时代 的 需要 。医学 遗 传 学
是基 础 医学 课 程 , 是 一 门 I 医 学课 程 , 遗 传 学 和 临床 也 临床 是
医学 遗传 学 实验 内容涉 及 面广 , 现 今在 医学 院校 开设 但
及可 操作 的实验 并不 多 ,且 大多 实 验课 程安 排 传统 而 单一 。
技术 、 新理 论层 出不 穷 , 教科 书 本身存 在 着滞 后 性 , 难 真 而 很
正反 映 出本学 科研 究 的最新 进 展 , 以 只有不 断 地 充实 丰 富 所 教学 内容 , 更新 教 学 理念 , 化 教学 手 段 , 优 注重 实 用 性 教 学 , 才能 不断 提高 教学 效果 圆 同时 , 支高 水平 、 素 质 的师 资 。 一 高 队伍 , 还要 首先强 调对 学生 基 础知 识 的教 育 。基 础 知识 及理 论 是 一切 科学研 究 和 临床 实践 的根 源 。 任何 科学 研 究都 应该 建 立 在扎 实 的基 础 知 识 之上 ,否则 科 学 研 究 就 如 同无 源 之 水 、 本之 木 , 以开 展 和持续 。所 以 , 无 难 一开 始 就要 对 学生 开 展 基 础知 识 的教 育 ,让 学 生 认 识 到基 础 知 识 和理 论 的重 要 性, 为以后 的实 验教 学做 好 准备 。 2坚持理 论 与实践 相 结合 . 发 学 探讨
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研 究 与探索
王 晶晶 , 文彪 朱
( 广州 市番 禺 区何贤 纪 念 医院 检验 科 , 东广 州 广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
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涉及多学科领域的专业,主要研究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实验室检查技术。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理论知识
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等,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2. 临床生理与病理知识
了解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异常情况,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3. 检验技术知识
包括血液学、生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检验技术理论与操作。
4. 仪器分析知识
掌握常用医学检验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规程及质量控制。
5. 标本采集和处理知识
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处理等规范操作流程。
6. 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管理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实验室标准化管理。
7. 医学伦理与法律法规
遵守医学职业道德,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8. 临床思维与病例分析
运用检验结果进行病情评估,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贯穿了疾病诊断、治疗的全过程,是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人民健康、医疗质量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遗传学》ppt课件

3
基因突变影响基因表达和调控 突变影响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导致细胞生长、分 化和凋亡异常,进而引发疾病。
常见基因突变导致疾病案例
镰状细胞贫血
由β-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导致 红细胞形态异常和功能缺陷。
囊性纤维化
由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 (CFTR)基因突变引起,导致 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黏液分 泌异常。
重要性
随着医学和遗传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遗传性疾病被发现和认识,医学遗传学 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对于疾病的预测、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 要意义,有助于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医学遗传学发展历史及现状
发展历史
医学遗传学的发展经历了从经典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到现代遗传学的历程。随着人 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精准医疗的提出,医学遗传学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医学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常见遗传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 措施,了解遗传性疾病的预防策略和最新研究进展。同时,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 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02
遗传物质基础
染色体结构与功能
染色体的化学组成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蛋白质 则对DNA的包装、稳定和调控起
X连锁隐性遗传病
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 基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女 性患者多为携带者。如红绿色盲、血 友病等。
04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基因组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背景及意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
揭示人类生命奥秘,探索基因与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系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
推动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的发展,为 个性化医疗和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细胞遗传学检查

1960年Nowell 和Hungerford发现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即Ph染色体,从此推动了细胞遗传学在肿瘤细胞学上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血液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血细胞染色体检验主要包括染色体非显带技术、染色体显带技术、染色体高分辨技术、姐妹染色单体互换技术、染色体脆性部位显示技术、早熟凝集染色体技术、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FISH)。
【临床意义】细胞染色体检验是恶性血液病研究不可缺少的方法。
染色体异常,特别是染色体易位,常涉及癌基因易位,新产生的融合基因及其产物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特异染色体异常同肿瘤细胞的形态学、肿瘤的预后及疗效判断等有密切的联系,临床上已用于疾病的诊断、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在预后判断和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在白血病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常规显带技术可在50%~8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发现克隆性染色体异常。
如t(8;21)(q22;q22) 异常绝大多数见于AML-M2型。
t(15;17)(q22;q12) 目前仅见于AML-M3型,可作为M3诊断的标准。
2、在白血病预后判断、指导治疗中的作用 AML中具有t(15;17),inv(16),t(8;21)异常的患者对治疗反应良好,缓解期较长,而具有-5、-7、+8及t(9;22)的AML患者则预后较差。
3、鉴别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在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中,FISH技术的灵敏性要远远超过常规技术,通过设计多种探针直接对中期和间期染色体进行检测,可发现各种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异常,达到在103个细胞中检出一个异常细胞的水平。
当临床及形态学还没有复发的证据时,检测到原已消失的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和/或新的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时,往往预4、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应用染色体异常见于40%~80%的MDS,常表现为染色体的丢失、部分缺失,亦可见染色体增加和结构异常如-7、-17、-Y、5q-、7q-以及+8、+11和t(3;3)(q21;q26)、t(5;17)(q32;q12)等。
医学遗传学 重点总结

医学遗传学第一章绪论本章节重点:遗传病的概念、遗传病的类型一、医学遗传学的定义1、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是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是与人类遗传有关的疾病,即遗传病(genetic disease)。
2、研究内容:遗传病的发生机理(Etiology)、传递方式(Passage)、诊断(Diagnosis)、治疗(Therapy)、预后(Prognosis)、再发风险(Recurrence)、预防方法(Preventive medicine),从而控制遗传病在一个家庭中的再发,降低在人群中的危害,增进人类的健康水平。
3、什么是遗传?Genetics is the study of genes, heredity, and variation in living organisms.二、遗传病的定义1、关于遗传病的一些误解:家族性疾病(familial disease)就是遗传病、先天性疾病(congenital disease)就是遗传病2、遗传病(genetic disease):遗传物质改变所导致的疾病。
包括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
三、遗传病的类型1、单基因病(single gene disorder):如果一种遗传病的发病仅仅涉及一对基因,这个基因称为主基因(major gene),其导致的疾病称为单基因病。
常染色体显性(AD)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AR)遗传病、X 连锁显性(XD)遗传病、X连锁隐性(XR)遗传病、Y连锁遗传病、线粒体病2、多基因病(polygenic disease):一些常见的疾病或畸形有复杂的病因,既涉及遗传基础,又需要环境因素的作用才发病,也称为多因子病(multifactorial disease,MF)。
遗传基础不是一对基因,而是涉及到许多对基因,这些基因称为微效基因(minor gene)。
3、染色体病(chromosome disease):由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而导致的疾病称为染色体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亲子鉴定我室采用PCR -STR分型技术,必须检测的STR 基因位点有16个,从以下18个位点中选:vWF40、D1S80、D19S400、DYS390、D18S51、D22S683、D21S11、FGA、TH01、SE33、D8S1179、Amelogenin、D2S1338、CSF1PO、D13S317、D16S539、D3S1358、D5S818、TPOX。
其基本方法是:先通过单纯PCR或复合PCR 扩增STR片段, 然后用不同的电泳方法分离等位基因片段, 最后经银染, 溴化乙锭染色或荧光标记法检测STR分型结果, 对照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判断基因型。
再应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父权指数(PI)、联合父权指数(CPI)以及相对父权机会(RCP)。
RCP≥99.73%为最低的“认定”具有事实上的血缘关系的最低标准。
参照国际标准对可疑父亲的父权作出相应的评估和结论。
以国际上通用的亲子关系概率即相对父权机会(relative chance of paternity,RCP)≥99.73%作为最低的“认定”具有事实上的血缘关系的最低标准。
分以下几种情况考虑:1. RCP低于99.73%时,应增加遗传基因座的检验数目,以提高亲子关系概率。
2. 当仅有1个或2个基因座不符合遗传规律时,应增加其他系统(如其他常染色体、Y染色体及线粒体等遗传标记),若未发现不符合遗传规律的系统,且其RCP值大于99.99﹪,则可视为突变。
3. 检测系统中若有3个或3个以上的STR位点违反孟德尔遗传规律,则可以否定具有亲生关系。
4. 对于单亲的亲子鉴定,由于双亲缺少一方检查,为了避免父母具有某一等位基因而造成的差错,只作“不排除的结论”。
二、性别畸形的SRY基因的检测基本原理:位于染色体Yp11.3的睾丸决定基因(SRY)缺失使46,XY核型的个体发育成女性;由于易位而使具46,XX核型的个体有睾丸,具男性特征。
该基因长3.8kb,mRNA长1.1kb。
诊断方法:应用PCR扩增SRY基因进行缺失检测或性别诊断。
三、苯丙酮尿症(经典型)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98~99%是由于肝脏细胞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致使PAH缺陷或活性减少, 导致苯丙氨酸异常增高,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症状。
苯丙酮尿症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11188,北方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南方地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致病基因携带率为1/50~1/60。
人类的PAH基因位于12q24.1,长度约90kb,含13个外显子,全长2.3kb,其阅读框架为1353bp,共编码451个氨基酸。
PAH基因突变具有以下特点:(1)突变位置多变:所有外显子、内含子、5′UTR和3′UTR区均发现突变,突变不能单从CpG位点解释。
(2)突变类型多样:有错义突变(61.85%)、小缺失(13.25%)、剪接位点突变(10.44%)、沉默突变(6.02%)、无义突变(5.22%)、小插入(1.61%),大片段插入罕见(<1%)。
(3)突变呈现明显的异质性:不同种族和地区人群之间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座突变部位及分布具有较大差异。
目前已发现PAH基因突变498种, 其中约80%为点突变。
这些突变集中分布在几个外显子,其中以7号及6号外显子为最多,分别占全部突变的16.47%和13.86%。
最常见的是7号外显子R408W,占全部突变的9.23%。
中国目前已确定的突变将近30种。
基因诊断方法及诊断率:(一)连锁分析联合应用PAH基因内含子3内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TCTA)n,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VNTR以及X mnI RFLP多态性进行连锁分析,其PIC值在中国人中可达75%。
联合应用这3种多态性,可以快速,简便的进行产前诊断和携带者的筛选。
(二)突变检测应用PCR-SSCP检测PAH基因的全部13个外显子,据报道检出率可达80%左右。
四、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舞蹈病(Huntington chorea, HC; Huntington disease, HD)也称慢性进行性舞蹈病(chronic progressive chorea),是一种由IT15基因上CAG重复序列异常扩展所致的、以舞蹈样运动为特征的迟发性神经系统疾病。
HD呈典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外显率高。
HD的相关基因IT15定位于4p16.3,基因中5′端(CAG)n重复序列的异常扩增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正常人的重复拷贝数在6 -37之间,患者突变基因的(CAG)n拷贝数明显增加。
通过在分子水平上检测(CAG)n片段的长度,可进行基因诊断。
基因诊断方法及诊断率:应用巢式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HD家系中的高风险成员进行了基因诊断。
为临床上进行HD 高风险者的检出及随后的产前诊断,避免患儿的出生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
五、镰刀性贫血症引起镰刀性贫血症的原因是基因的点突变,即编码血红蛋白β肽链上一个决定谷氨酸的密码子GAA变成了GUA,使β肽链上的谷氨酸变成了缬氨酸,引起了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五、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DMD的发病率在男产活婴中为1/3000。
临床特点:该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由缺失型和非缺失型两种类型的突变引起的。
表现为腓肠肌假性肥大,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最先行走困难,慢慢地站立不稳,最后卧床不起直到死亡。
BMD的临床表现与DMD相类似,不过发病较轻预后较好,也是由同一致病基因引起的。
遗传方式:该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
DMD基因位于Xq28,全长2.3Mb,有79个外显子,cDNA全长大于14kb。
诊断方法:缺失检测:19对常见引物为:外显子3、4、6、8、12、13、17、19、43、44、45、47、48、49、50、51、52、60、Pm引物。
检测率为60-70%;对未发现上述外显子缺失的病例,采用PCR-DHPLC技术进行这些外显子的突变筛查(患者加正常的DNA模板后在进行PCR,对患者的母亲或其他怀疑携带者则可直接筛查)。
连锁分析:主要用于产前基因诊断。
但连锁分析必须要抽提患者的外周血DNA,并且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分析。
六、α-地中海贫血α-地中海贫血(α-thalassemia)[MIM141800]是α-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α-珠蛋白链合成缺陷所引起的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简称α-地贫。
血红蛋白四聚体的α-链合成量不足或失效,从而引起α链/非α链失衡,是导致溶血发生的直接原因.发病遍及全世界,但好发于东南亚,中国南部以及北非某些地区.国内长江以南各省区为高发区,其中广西和广东群体筛查发现α-地贫携带者频率分别高达14.95%和8.3%.α-地中海贫血通常被认为是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但其表现型呈明显的异质性.缺失突变是α-珠蛋白基因最常见的突变类型,缺失范围差异较大,从几个kb 到100kb以上,多累及1个或2个α-珠蛋白基因完全丢失。
全球范围内已鉴定至少35种缺失突变,其中29种属α-地贫1突变,6种属α-地贫2突变。
在华人群中已发现7种α-珠蛋白基因,其中3种属α-地贫2基因突变(-α3.7,-α4.2及-α2.7),另外4种属α-地贫1基因突变(--SEA,--THAI,--FI L及,--HW)。
--SEA缺失突变(有称东南亚型)约累及20kb,跨越α-珠蛋白基因簇上“φα2-φα1-α2-α2-α2-θ1区间”。
有报道显示—SEA是东南亚和国内南方地区,香港及台湾等地最常见的类型,国内Barts水肿胎儿的基因行主要属(--SEA/--SEA).. .α-地贫2基因突变类型中的-α3.7和-α4.2,也是国内常见的α-珠蛋白基因缺失突变.诊断方法:运用ARMS或Gap-PCR技术针对上述缺失进行诊断。
七、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是我国南方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临床表现:由于β-蛋白合成不足,造成贫血。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诊断方法:运用扩增不应突变系统技术检测我国最常见的突变CD41/42(41.6%)、IVS2-654(21.8%)、CD17(18.0%)、TATA-28(8.0%)、CD71/72(3.9%)五个位点进行检测。
检出率:93%。
八、甲型血友病又称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症或VIII因子缺乏症。
临床表现:本病主要表现是出血倾向。
其出血特点是:缓慢地持续渗血;多发于创伤之后;大量出血罕见。
发病率:国外报告发病率为0.005-0.01%。
遗传方式:X-连锁隐性遗传。
诊断方法:采用st14(DXS52)位点的可变串联重复序列、FⅧ基因第13内含子的(CA)n重复多态性和FⅧ基因第18外显子中存在的BclI酶切位点多态性共三个位点来连锁分析对HA家系进行间接基因诊断。
单用上述前2个多态位点中的1个,可诊断率约为66.7%;而用该两个位点联合应用,可诊断率约为88.9%。
两个位点均可提供遗传诊断信息的家系占44.4%。
误诊率:St14 VNTR 可诊断率虽高,但有5 %重组率可能导致误诊。
所以仅有此位点的诊断存在一定的风险。
九、脆性X 综合征Fra(X)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遗传性智力低下疾病。
国外报道男性为1/1500,女性为1/2500。
临床表现:临床特点主要为智力低下、长脸、大耳、长下巴、凸前额和巨睾。
Fra(X)综合征在细胞遗传学上主要表现为Xq27.3裂隙和断裂(脆性位点)。
遗传方式:低外显率的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
诊断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FMR-1基因CGG重复序列,通过是否有扩增来鉴别正常人并确定携带者,从而对临床可疑病例进行快速筛查。
对全突变患者则不能作出明确诊断,只能作为初筛。
检出率:不确切。
十、粘多糖贮积症II型粘多糖贮积症Ⅱ型(mucopolysaccharidosisⅡ,MPSⅡ)(OMIM309900)首例由Hunter于1917年报道,又名Hunter syndrome。
该病由于溶酶体艾杜糖醛酸硫酸酯酶缺乏,导致硫酸皮肤素(DS)和硫酸乙酰肝素(HS)不能降解,在溶酶体内贮积,并大量由尿液排出体外。
重型一般2-4岁发病,身矮,颈短,面容丑陋,智能低下,视网膜色素变性,视力减退,无角膜混浊,进行性耳聋,骨骼畸形(多发性骨发育不良),患者往往由于青少年期(<15岁)因呼吸道感染或心力衰竭而死亡。
轻型一般10岁前发病,症状较轻,智能发育正常或呈轻度障碍。
遗传方式:呈X连锁隐性遗传。
诊断方法:联合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DNA测序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IDS基因外显子2、3、5、7、8、9进行突变检测,据报道突变检出率约为80%。
十一、成骨不全症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又称骨质脆弱症(fragilitas ossium),本病是由遗传性中胚层发育障碍造成骨骼脆性增加及胶原蛋白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结缔组织异常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