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染料小动物活体成像操作流程
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生物发光实验步骤

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生物发光实验步骤随着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已经成为了研究生物体内生物学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实时观察到小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信号,揭示生物体内的分子过程和疾病发生的机制。
以下是一般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生物发光实验的步骤,供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参考。
实验材料准备1. 小动物:选择适合的实验小动物,例如小鼠或斑马鱼等。
2. 荧光成像仪:选择适合的活体荧光成像仪器,以保证实验成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3. 示踪剂: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荧光示踪剂,例如荧光蛋白或荧光染料等。
4. 外源激发源:准备合适的外源激发源,用于激发小动物体内的荧光信号。
实验操作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实验用小动物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麻醉或固定,以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 示踪剂注射:根据实验设计,将选定的荧光示踪剂通过适当的途径注入小动物体内,可以是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等。
3. 示踪剂激发:在示踪剂注射后,根据实验需要,使用外源激发源对小动物体内的荧光示踪剂进行激发,激发的光源要根据示踪剂的激发波长进行选择。
4. 荧光成像:使用荧光成像仪器对小动物体内的荧光信号进行实时观测和成像,在观测过程中要注意调节成像仪器的参数,以保证成像的清晰度和信号的准确性。
5. 数据分析:实时观测并记录荧光成像的数据,根据实验设计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统计,揭示小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信号的分布和强度变化。
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在注射示踪剂和激发荧光信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小动物的生理状况和实验操作的影响,以减少对小动物的伤害和干扰。
3. 荧光成像过程中要注意对成像仪器的参数进行调节,以获得清晰准确的荧光信号成像数据。
4.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根据实验设计进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5. 实验结束后要对小动物进行恢复和护理,确保小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小鼠活体成像实验步骤

小鼠活体成像实验步骤引言小鼠活体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小鼠的生理和疾病过程。
该技术结合了光学、荧光和成像学等多种技术,通过对小鼠进行荧光成像或生物发光实验,可以观察和定量评估小鼠内部器官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本文将介绍小鼠活体成像实验的步骤和常用技术。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小鼠活体成像实验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1.小鼠选择:选择适合实验的小鼠株系和个体。
要考虑小鼠的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
2.药物和探针准备: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探针,并按照说明书进行准备。
3.仪器和设备准备:确保实验所需的成像仪器和设备正常工作,如荧光显微镜、全身小动物成像仪等。
4.实验环境准备: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和稳定,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
步骤二:小鼠麻醉和固定1.麻醉小鼠: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
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全身麻醉常用的药物包括异氟醚、七氟醚等;局部麻醉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多卡因等。
根据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麻醉小鼠。
2.固定小鼠:将麻醉后的小鼠固定在成像台上,可使用专用的小动物固定装置。
固定小鼠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动物活动对成像结果的影响。
步骤三:探针给药和荧光探针成像1.探针给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荧光探针,并根据药物说明书的建议给予小鼠给药。
常用的探针有荧光染料、荧光蛋白等。
探针给药的剂量和给药途径根据实验需要确定。
2.荧光探针成像: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像仪器和设备进行荧光探针成像。
常用的成像仪器有荧光显微镜、全身小动物成像仪等。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成像方式,如单光子或多光子成像。
步骤四: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1.数据分析:将荧光成像得到的数据导入相应的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和假设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分析技术,如图像分割、定量分析等。
将得到的荧光信号定量化,得到所需的数据结果。
2.结果呈现:根据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以使用图表、统计分析等方式进行结果呈现。
小鼠肝脏组织人cyp酶家族免疫组化染色实验步骤

小鼠肝脏组织人cyp酶家族免疫组化染色实验步骤以下是小鼠肝脏组织人CYP酶家族免疫组化染色的一般实验步骤:1.杀死小鼠并迅速取出肝脏组织。
使用适当的动物伦理规范和操作程序。
2.将肝脏组织固定在合适的组织固定液中(如4%的paraformaldehyde)进行固定。
固定时间一般为4-24小时,具体时间取决于组织大小和固定液的浓度。
3.将固定后的肝脏组织进行组织处理,包括脱水、清除脂肪、蜡包埋等步骤,以便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具体处理步骤和方法需根据实验室常规和使用的试剂进行操作。
4.制备切片:使用旋转式、滑微型或冷冻切片机制备肝脏组织切片。
切片厚度通常为4-10微米,具体厚度取决于实验需求和使用的切片设备。
5.抗体选择:选择与人CYP酶家族相关的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选择的抗体应具有与目标蛋白质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并且在小鼠样本中获得良好的信号。
6.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抗体染色步骤,具体步骤如下: a. 切片去蜡:将切片脱蜡并重新水化。
b. 抗原恢复:进行热或酶解抗原恢复步骤,以增强抗体对目标蛋白质的识别。
c.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使用适当的阻断剂(如牛血清蛋白或小鼠血清)对切片进行阻断,以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d. 抗体孵育:在切片上加入目标抗体,并在合适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孵育,使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
e. 二次抗体孵育:添加适当标记的二抗(如荧光标记的二抗)与一抗结合,并形成目标蛋白质和抗体复合物。
f. 染色显现:可根据需要添加染色剂进行显现,可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染色结果。
7.显微镜观察和图像获取:使用适当的显微镜观察标本,并使用相应的成像系统进行图像采集。
这些步骤提供了一般性的指导,具体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细节可能因研究目的、使用的试剂和实验室条件而有所差异。
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是一种用于非侵入性的观察小动物体内活动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显影小动物的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以及整体结构,从而获取关于它们的形态、功能和代谢信息。
在医学研究、药物研发和临床诊断中,小动物成像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光学成像:光学成像是利用光线通过生物组织时的散射和吸收特性来观察和记录组织的形态和功能。
这种技术包括荧光成像、双光子显微镜、光声成像等。
其中,荧光成像是利用特定的分子标记物与目标分子结合后的荧光信号进行成像,而双光子显微镜则采用长波长激光来更深入地穿透生物组织进行成像。
2. 核磁共振成像(MRI):MRI利用静磁场和脉冲磁场来获取生物组织的形态和功能信息。
其原理是通过对核自旋在静磁场中的预cession以及脉冲磁场的激发和接收来获取信号,并通过计算重建成图像。
3.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PET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分子来观察和记录生物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分布情况。
其原理是标记荧光物质与目标分子发生放射性衰变并释放正电子,然后通过正电子与电子相遇并发生湮灭反应,产生两个光子,再通过和PET仪器接收器相遇并形成探测信号,最终通过计算重建出成像。
1.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根据实验目的和需要,选择适合的小动物模型,例如小鼠、大鼠等。
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生理状况符合实验要求。
2.准备适当的标记物:根据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标记物。
标记物可以是荧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磁共振对比剂等,用于标记目标分子或组织。
3.标记物注射或给药:将选择的标记物进行注射或给药,使其能够与目标分子或组织结合。
4.成像设备设置:根据实验要求,将成像设备进行适当的设置,例如调整光源、控制磁场强度等。
5.成像操作:对标记物注射或给药后的小动物进行成像操作。
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成像参数,如曝光时间、扫描时间等。
6.数据分析和解释:对成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提取关键信息,评估实验效果,并与其他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和验证。
小鼠活体成像实验步骤

小鼠活体成像实验步骤一、引言小鼠活体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小鼠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该技术可以通过对小鼠进行荧光成像、放射性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等方式来观察小鼠内部的生物学活动和分子信号。
本文将介绍小鼠活体成像实验的步骤。
二、实验前准备1. 小鼠准备:选择符合实验要求的小鼠,如性别、年龄、体重等。
2. 设备准备: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设备,如荧光显微镜、放射性仪器或磁共振成像仪。
3. 样品制备:根据实验需要制备样品,如荧光探针或放射性标记物。
4. 实验环境:保持实验环境稳定,如温度、湿度和气味等。
三、荧光成像实验步骤1. 选择适当的荧光探针:根据要研究的生物学过程选择适当的荧光探针。
2. 注射荧光探针:将选定的荧光探针注射到小鼠体内,通常是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
3. 荧光成像:将小鼠放在荧光显微镜中进行荧光成像,观察荧光信号的强度和分布情况。
四、放射性成像实验步骤1. 选择适当的放射性标记物:根据要研究的生物学过程选择适当的放射性标记物。
2. 注射放射性标记物:将选定的放射性标记物注入小鼠体内,通常是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
3. 放射性成像:将小鼠放在放射性仪器中进行放射性成像,观察放射性信号的强度和分布情况。
五、磁共振成像实验步骤1. 选择适当的磁共振对比剂:根据要研究的生物学过程选择适当的磁共振对比剂。
2. 注入磁共振对比剂:将选定的磁共振对比剂注入小鼠体内,通常是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
3. 磁共振成像:将小鼠放在磁共振成像仪中进行磁共振成像,观察磁共振信号的强度和分布情况。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小鼠的选择要符合实验要求,如性别、年龄、体重等。
2. 实验设备要保持稳定,特别是在荧光成像和放射性成像实验中。
3. 样品制备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实验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以避免外界干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小鼠的福利和健康,如给予足够食物和水,并定期检查小鼠的健康状况。
荧光标记的纳米颗粒进入小鼠体内的活体成像实验

荧光标记的纳米颗粒进入小鼠体内的活体成像实验引言荧光标记的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将荧光染料或荧光蛋白标记到纳米颗粒表面,可以实现对生物体内组织和细胞的高分辨率成像。
本文将介绍一种利用活体成像技术观察荧光标记的纳米颗粒进入小鼠体内的实验方法。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活体成像技术观察荧光标记的纳米颗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以了解其在生物体内的行为。
实验步骤1.制备荧光标记的纳米颗粒:选择合适尺寸和表面性质的纳米颗粒,并将荧光染料或荧光蛋白与其结合,完成荧光标记。
2.小鼠模型制备:选择合适品系和年龄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3.注射纳米颗粒:将荧光标记的纳米颗粒溶液注射到小鼠体内,选择合适的途径(如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等)。
4.活体成像:使用荧光显微镜或活体成像系统对小鼠进行实时观察和记录,以获取纳米颗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信息。
5.数据分析:对活体成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图像处理、信号定量测量等。
实验工具与材料•荧光标记的纳米颗粒:选择合适尺寸和表面性质的纳米颗粒,并选择合适的荧光染料或荧光蛋白进行标记。
•小鼠模型:选择合适品系和年龄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小鼠。
•注射器与针头:用于将纳米颗粒溶液注射到小鼠体内。
•荧光显微镜或活体成像系统:用于观察和记录小鼠体内纳米颗粒的分布和动态变化。
•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对活体成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验步骤详解1. 制备荧光标记的纳米颗粒在实验之前,需要选择合适尺寸和表面性质的纳米颗粒,并将荧光染料或荧光蛋白与其结合,完成荧光标记。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生物合成等方法完成。
2. 小鼠模型制备选择合适品系和年龄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在实验之前,需要对小鼠进行适当的驯化和适应环境。
3. 注射纳米颗粒将荧光标记的纳米颗粒溶液注射到小鼠体内。
注射途径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常用的有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等。
注射时需要注意剂量控制和注射速度。
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In vivo Imaging)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测方法,能够实时观察小动物体内生物过程的变化。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疾病研究、肿瘤学以及神经科学等领域。
以下将详细介绍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原理: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主要依赖于生物标记物的发光或吸收特性,将其转化为可见光、近红外光或射线信号进行成像。
常见的活体成像方法包括生物发光成像(Bioluminescence Imaging, BLI)、荧光成像(Fluorescence Imaging, FLI)、放射性同位素成像(Radionuclide Imaging)以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等。
生物发光成像是应用广泛的一种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使用生物荧光标记物的荧光发射来观察对象的生物过程。
一般情况下,研究者将荧光标记物(例如荧光蛋白)合成到感兴趣的生物分子(例如蛋白质或细胞)中,然后用荧光成像仪观察荧光发射。
这种方法由于操作简便、解析度高以及成本相对较低而得到广泛应用。
操作方法:1.设计实验:在进行活体成像前,研究者需要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
这包括选择适合的动物模型、确定使用的荧光或射线标记物、考虑成像时间点以及确定成像区域等。
2.准备动物:在进行成像前,需要准备适当的小动物(如小鼠或兔子)并保证其健康状态。
动物应该经过严格的饲养和管理,以确保成像结果可靠。
3.注射标记物:根据实验设计,将合适的标记物注射到小动物体内。
标记物可以是荧光蛋白、放射性同位素或磁性荧光探针等。
注射可以通过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等方式进行。
4.成像操作:根据实验需求使用相应的成像设备进行成像。
不同的成像技术有不同的操作要求,例如生物发光成像需要使用荧光成像仪,而放射性同位素成像则需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摄像机。
5.数据获取与分析:进行成像后,需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perkinelmer活体光学成像操作规程sop

perkinelmer活体光学成像操作规程sopperkinelmer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与分析技术公司,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诊断、食品安全等领域。
其中,perkinelmer活体光学成像技术(in vivo optical imaging)是一项创新的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动物的生理功能和疾病模型。
但是,使用这项技术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SOP)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perkinelmer活体光学成像操作规程SOP的步骤:第一步:实验前准备1. 确保实验室环境干净、整洁,减少任何可能对实验造成干扰的因素;2. 准备好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包括活体成像仪、小动物(如小鼠、大鼠)等;3. 穿戴实验室工作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因为环境中的污染物造成实验结果的影响;4. 检查活体成像仪的电源、灯光等是否正常,确保仪器工作正常。
第二步:动物实验1. 选择适合的动物模型,如选择能够表达荧光标记分子的小鼠等;2. 在动物体内注射相应的分子探针,如荧光探针、放射性探针等;3.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相应的成像方法,如荧光成像、放射性成像等;4. 通过活体成像仪对注射荧光探针/放射性探针的动物进行成像,记录相应的数据。
第三步:数据处理与分析1. 将活体成像仪采集到的数据导出到计算机上,进行相应的图像处理;2. 对成像结果进行分析,如鉴定特定的荧光信号、计算放射性标记的数量等;3. 保存数据、图像和分析结果,以备后续参考或分享。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perkinelmer活体光学成像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实验环境,避免任何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干扰,如温度、噪音、光线和振动等,同时,还要遵守相关的伦理、法律法规。
每位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前,应该熟悉并遵守规定的实验操作规程(SOP),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y染料小动物活体成像操作流程
2017/4/13
吲哚花菁绿(ICG,indocyanine green)是经过FDA认证的菁染料,出于安全考虑,后期应用于活体(人、动物、细胞)的染料在结构上都和ICG有相似或相近之处。
cy系列染料是Amersham公司(目前为GE公司)最初开发的染料体系,它的桥环由苯并吲哚变为吲哚环,并在吲哚的苯环上对称地引入硫酸根基团,水溶性得到很大改善,分子量降低后对大分子的亲和力有所增加。
cy系列菁染料多带有羟基琥珀酰亚胺活性酯(NHS ester)、异硫氰酸酯(NCS)等活性基团,可与蛋白质、多肽、DNA或其他生物分子中的羟基、氨基或巯基以化学键的方式键合,表征生物分子的特性,形成具有生物功能的标记衍生物,广泛被用于抗体、多肽、小分子等多种荧光探针的合成中,可以说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近红外染料。
cy染料应选择GE、李记生物等公司产品,化工企业提供的cy染料产品,一般不作为活体成像使用。
一、Cy染料在活体成像的应用领域
1. 标记特异性抗体
在CY菁染料标记蛋白的研究中,除了牛血清白蛋白以外最先开始涉及的功能性物质是抗体。
从起初与IgG结合,用荧光光纤免疫传感器(FFOI,fluorescent fiber-optic immunosensor)考察抗原抗体反应,到现在连接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片段,对动物全身进行免疫荧光显影,分析片段在体内的分布代谢情况。
分析cy-抗体复合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器官中的荧光强度变化,可对抗体的靶向性、清除率等有更直观的评价。
不过,染料抗体衍生物在降低背景噪音和非特异性吸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 标记特异性多肽(Conjugating to peptides)
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与菁染料衍生物结合的多肽主要有两种:其一是针对肿瘤表面过量表达的受体;另一种则针对肿瘤相关酶类。
前者的报道很多,如生长激素抑制素、表皮生长因子,甚至一些特殊设计过的短肽,都可以被用来靶向结合肿瘤,现在更趋向于一些只有十几个氨基酸的环肽,因为它分子量小易于接近肿瘤部位,且呈环状构形不易被分解。
Cy系列染料均能利用自身携带的活性基团直接与环肽结合,部分此类探针检测发现,在近红外光学显影和放射显影在浅表的分辨率相似,但在深层组织中前者的信噪比更高。
针对酶类研究一般是设计酶特异性荧光探针,这种与Cy系列染料结合的检测技术除了在体内定位时有显著优势外,亦可作为体外检测手段与一些常用技术结合,辅助确定组织中该酶的存在。
3. 与药物载体结合(Conjugating to drug carriers)
现在生物可降解的、靶向性高的载体是药学制剂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而近红外染料为研究这些载体的体内行为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这些载体主体一般是由多聚谷氨酸、PGC等多聚物组成的骨架,骨架侧链上有很多活性基团,可以同时连接上数个靶向功能模块和染料分子,所以在装载药物之前就可以先利用荧光显影对该载体的靶向性等作出评价。
这个领域的报道比较少,现在多选用结构较小的单克隆抗体片段或叶酸这些小分子作为药物载体上的靶向模块与Cy系列染料、ICG衍生物等结合,进一步完善对这些载体的研究可以为疾病确定和定位给药带来新的希望。
二、cy染料活化基团的选择
依需要标记的抗原、抗体、酶、多肽等分子所带的可标记基团的种类(氨基、醛基或巯基)以及分子的酸碱性,选择相应的活化染料和反应条件。
为减少空间位阻影响,可在cy染料与被标记物之间加入交联臂结构。
常见抗体、抗原、酶、多肽对应的染料活化基团如下:
1.标记氨基的活化基团:NHS ester (N-羟基丁二酰亚胺酯)。
2.标记醛基的活化基团:Hydrazide酰肼。
多的用于神经元细胞的电极失踪和神经缝隙连接研究
3.标记巯基的活化基团:Maleimide,马来酰亚胺
三、小动物活体成像操作流程
以研究肿瘤靶向信号肽为例,介绍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流程。
本实验人工给小鼠接种皮下肿瘤,然后制备cy7-信号肽复合体(探针),通过尾静脉注射小鼠,在不同时间点做活体成像分析,观察cy7-信号肽复合体(探针)在体内的特异性分布。
1.实验动物准备(动物模型建立)
1) SPF级BALB/C裸鼠,5~8 周龄,18~20克,自由进食、水。
饲养1周后接种细胞,分组或混编分笼饲养。
12小时光照/日,明暗交替。
相对湿度50%±10%、温度23±2℃。
2) 细胞培养瓶中培养CNE-1细胞(实验室根据具体情况),取对数生长期,胰酶常规消化,离心,富集,利用无菌PBS清洗细胞,离心,富集,重复上述过程3次,最后用无菌PBS液调整细胞浓度为l×107个/ml,收集细胞于离心管内。
3) 细胞接种取0.1ml CNE-1细胞悬浮液接种于每只小鼠的双后肢大腿。
根部皮下,双后肢皮下注射相同肿瘤细胞数,每处1×106个细胞。
4) 成瘤观察继续饲养,观察细胞接种后的生长状况,大约5-6天后可见瘤块,待约1-2 周后,肿瘤长至约0.5-0.8cm直径,开始做体内多肽靶向实验。
注意:1)动物分组、阴性对照、阳性对照根据具体实验设置;
2)实验动物接种肿瘤后,注射荧光探针前,可根据实验目的给药或做其他处理。
2.标记复合物制备
利用Cy7 NHS ester上琥珀酰亚胺基与信号肽末端以及侧链氨基的反应,将荧光分子Cy7 NHS ester连接到多肽上,形成Cy7-信号肽的荧光多肽复合物(探针)。
1) Cy7反应液准备。
避光条件下,将1mg Cy7 NHS ester溶于200μL二甲基亚砜,终浓度5 mg/ml,20μl/管分装,每离心管含Cy7 NHS ester 100 μg,用铝箔纸包好,置于-80 ℃冰箱避光冷冻备用。
2) 带标记信号肽准备。
取2mg多肽,溶解于0.1 M NaHCO3溶液,终浓度为1 mg/ml。
3) Cy-信号标记复合物生产。
按照信号肽:Cy7-NHS=7:1(molar ratio)的比例,混合信号肽溶液与Cy7-NHS 溶液,放置于恒温震荡反应器中,室温25℃避光震荡反应4小时(如图1.)
4) 标记复合物纯化。
用SephadexG-15凝胶柱纯化、收集标记复合物,低温干燥浓缩。
注意:1)染料标记复合物生成的反应条件需根据待标记大分子与荧光染料活性基团具体进行调整。
2)NHS用于标记氨基,因此标记复合物生成反应溶液中需要除去带氨基的成分,一般通过多次半渗透后浓缩的办法把待标记大分子溶液中的其他带氨基成分去除。
3)标记复合物的纯化,需根据复合物的分子大小,理化及生物学性质选择合适方法。
图1:cy NHS ester与氨基反应形成标记复合物
3. 活体内靶向分布实验
1) 小鼠于成像前6小时开始禁食,以降低因胃肠道食物引起的背景干扰。
2) 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0.1ml Cy7-信号肽溶液(浓度1mg/mL),或Cy7标记复合物稀释后,于裸鼠尾静脉注射200μL(浓度0.5 mg/mL)[最佳用量和时间需要客户根据自己的仪器和药物试剂等条件优化]。
对照组实验小鼠注射从尾静脉注射游离cy7染料溶液(1mg/mL)0.1ml
3) 注射后,分别于1h、2h、15h、24h、48h后,用10%水合氯醛溶液按0.35ml/100mg 体重腹腔注射麻醉小鼠(第一次麻醉后应给小鼠脱毛,减少毛发产生的背景荧光干扰),用胶带固定在治疗床上,根据肿瘤部位,采取合适体位(如图2.)
4) 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分别对小鼠全身及肿瘤部位荧光扫描成像, Ex/Em(nm): 749/776。
5) 记录动物在体内发射荧光的成像图片,分析荧光复合物(探针、药物)的分布情况。
比较不同分组小鼠(阴性阳性对照组)的荧光分布情况。
6) 成像结束后,根据实验需要,选择是否要解剖裸鼠的心、肝、脾、肺、肾等脏器,进行成像分析。
注意:
1) 根据实验需要通过尾静脉注射、皮下移植、原位移植等方法接种细胞、组织或已标记的探针。
在建模时应认真考虑实验目的和cy染料(cy5, cy5.5, cy7)荧光波长,建模时不宜接种深部脏器和观察荧光,但可以观察皮下瘤和解剖后脏器直接成像。
深部脏器和体内转移的观察大多选用荧光素酶标记。
2) 不同cy染料活性部位可标记不同基团,确保反应体系内去除与待标记基团竞争性结合cy染料的试剂,本例中,用cy7 NHS ester标记多肽氨基,应通过半渗透等方法尽量去除反应体系内其他携带氨基的分子,避免携带cy7染料的物质被注射进小鼠体内影响实验结果。
3) 本例中通过标记探针与特异性靶点的结合改变荧光信号的体内分布,在一些设计中,也可通过探针与靶点结合导致的空间位置改变,淬灭荧光信号。
图2:注射标记探针、麻醉、脱毛后的实验小鼠
图3:注射cy-多肽标记复合物的小鼠与对照组分别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