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ker In-Vivo Xtreme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BrukerXtreme多模式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吴伟全

四、拍摄成像
3. X光拍摄
X光拍摄参数如下:
参数设置好后,点击
拍摄,点击左侧的
按钮保存文件。
四、拍摄成像
4.白光拍摄
白光拍摄参数设置如下:
参数设置好后,点击 拍摄,点击左侧的
按钮保存文件。
五、图片处理 在软件中打开要处理的图片
点击软件顶部的菜单栏中
按钮,打开图像显示面板,点击display按钮下拉列 表选择不同的伪彩显示,拖动下部的滑条或改变数 值大小调节图像显示的最大最小值,达到最佳的显 示效果。
日常保养及注意事项
➢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 ➢ 使用实行网上预约制度,可以提前一周预约。(即周一早
上8:00开始可预约下周周一到周五) ➢ 若因故未能使用,请务必与前一日事先告知取消。 ➢ 测试中或完毕时,若有异常情况,请报告仪器管理人员确
认仪器的状况。
动物或器官 结构清晰 无功能信息
Bruker Xtreme多模式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的基本操作 一、开机步骤
1.打开X光的电源(仪器前面上部),钥匙由 “Power Off” 转到“ON” 2.打开主机电源(仪器背面下部的)
3.打开电脑
二、CCD降温到工作温度
1.双击“
”图标打开软件
2.单击软件左上角的“
Bruker Xtreme 多模式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
Bruker Xtreme多模式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简介
Bruker Xtreme多模式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简介
Bruker Xtreme多模式小动物活体 成像系统是集多种成像模式(发光成 像、荧光成像、X光成像)于一体的 精密科研仪器,具有最多的成像模式、 最高的灵敏度、最高的分辨率和最快 的成像速度,可直观观察科研结果在 小动物活体中的变化,与分子研究和 细胞研究相佐证,使研究结果更加科 学严谨。
BrukerXtreme多模式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吴伟全

动物或器官 结构清晰 无功能信息
Bruker Xtreme多模式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的基本操作 一、开机步骤
1.打开X光的电源(仪器前面上部),钥匙由 “Power Off” 转到“ON” 2.打开主机电源(仪器背面下部的)
3.打开电脑
二、CCD降温到工作温度
1.双击“
”图标打开软件
2.单击软件左上角的“
六、图像叠加 打开处理好的需要叠加的两张照片, 点击软件顶部菜单栏window下拉列表 中的Tile,
单击要作为背景的一张(一般是X光或白光图片)图片, 在右侧的图像显示面板中勾选overlay和transparency两个 选项,
即可看到两张图片叠加后的效果,然后双击图片最大化。
七、图像输出 1.单击file--Export data--image
”按钮,弹出拍摄参数设置界面如下
3.等待CCD降温30分钟,至CCD温度在软件拍摄界面中显示绿色。
三、软件面板介绍
四、拍摄成像
1.荧光拍摄
荧光拍摄参数设置如下:
参数设置好后,点击
拍摄,点击左侧的
按钮保存文件。
四、拍摄成像
2.发光拍摄
发光拍摄参数如下:
参数设置好后,点击
拍摄,点击左侧的按钮保存源自件。四、拍摄成像3. X光拍摄
X光拍摄参数如下:
参数设置好后,点击
拍摄,点击左侧的
按钮保存文件。
四、拍摄成像
4.白光拍摄
白光拍摄参数设置如下:
参数设置好后,点击 拍摄,点击左侧的
按钮保存文件。
五、图片处理 在软件中打开要处理的图片
点击软件顶部的菜单栏中
按钮,打开图像显示面板,点击display按钮下拉列 表选择不同的伪彩显示,拖动下部的滑条或改变数 值大小调节图像显示的最大最小值,达到最佳的显 示效果。
小动物活体影像系统需求

小动物活体影像系统需求
1 设备名称:
小动物活体影像系统。
2 数量:
1套。
3 设备用途说明:
小动物活体成像仪采用高灵敏度的冷CCD相机,能够检测弱光信号,达到很高的量子率,且背景噪音极小,外加独特设计的暗箱和科学高效的数据处理,使其可以完成无论是发光或者是荧光所涉及到的所有发光标记物的成像分析,能满足实验室多种研究的需要。
4 技术要求及参数:
6 技术服务条款
售后服务要求:
1)需为本项目配备足够的售后服务力量,具有国内本地化的服务团队。
2)售后服务响应时间:电话响应时间要求4小时内,到场响应时间要求
2个工作日内(指从接到报障至到达故障现场的时间)。
3)免费提供技术支持热线电话。
4)免费提供email技术支持,并且在24小时内回复。
5)提供仪器设备的免费保修期至少一年(保修期内免费维修并更换除消
耗品以外的零部件,维修人员的路费、食宿等自理)。
6)提供该设备的技术使用说明书及外购配件仪器说明书,并指导在使用
该设备时的操作注意事项等。
7)提供配套软件至少一年的免费升级服务。
培训要求:
1)为保证所提供的仪器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便于方的运行维护,必须
对方培训合格的维护和管理人员。
2)负责对方提供至少一次现场技术培训,以便工作人员在培训后能熟练
地掌握系统的维护工作,并能及时排除大部分的系统障碍。
小动物活体成像操作说明手册

小动物活体成像操作说明手册第七部分操作7.1准备程序图7.1麻醉准备程序在开始麻醉程序之前,做一些准备程序可以帮助实验顺利进行,请参看图7.1 1) 请把不用的出气口用特制的黑色橡胶塞塞住。
(PN10168) 2) 把锥形通气口的位置对准。
3) 在麻醉程序开始前对照图片确保出气支管位置正确。
4) 确认气体循环管没有打结阻塞和松动。
5) 确认蒸发器内有足够的乙氟醚(Isoflurane),如果需要注入请参看下一节。
7.2蒸发器注入程序警告:不能在正在进行氧气供应时向蒸发器内灌注液体乙氟醚(Isoflurane)。
注入前,关闭供应打开前面板上两个阀门开关监视流量计。
当流量球在指示管中的底部保持不动时说明已无气体流动,此时可以进行注入。
警告:只有当蒸发器控制旋钮处于关的位置才可以进行注入,在注入过程中不能打开任何氧气供应。
警告:只能使用乙氟醚(Isoflurane)不要使用其它麻醉气体,使用其它麻醉剂可能会导致危险。
警告:在处理剩余的麻醉剂时实验室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建议遵照已公布的安全条例进行操作,当丢弃剩余的乙氟醚(Isoflurane)时使用蒸发器使用手册上推荐的合适的化学容器。
警告:使用时XGI,8麻醉系统要保持直立状态。
蒸发器注入步骤1) 如图7.2所示,确保氧气供应被切断,可以在源头或减压阀处关掉它。
2) 如图7.3所示,确保蒸发器开关处于关的位置。
3) 打开两个前面板的阀门开关释放XGI,8的氧气,如图7.4所示可以看到阀门处于打开位置,流量计指示氧气已放完后,关闭这两个阀门开关。
4) 反时针旋转卸掉蒸发器的螺丝帽(如图7.5)。
确认试剂是乙氟醚(Isoflurane),缓慢的倒进灌入口,透过玻璃指示窗随时观察乙氟醚(Isoflurane)的水平线,注意不要超过最大允许线。
如图7.6所示。
5) 注意:如果蒸发器在灌注前是干的,水平线在开始会轻微下落因为内部的棉芯会吸收一部分试剂。
6) 当乙氟醚(Isoflurane)达到玻璃指示窗上的最大标线时,表明蒸发器已灌注满。
小动物光声成像系统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小动物光声成像系统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1. 引言小动物光声成像系统是一种非侵入式图像化技术,结合了光学和声学原理,可以对小动物进行高分辨率的影像检测。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者的安全,本文档旨在提供小动物光声成像系统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2. 安全操作规程2.1 设备设置和准备在操作小动物光声成像系统之前,请确保以下的步骤已经完成:•将设备放置在稳定平整的表面上,避免设备摇晃或不稳定。
•检查设备的电源线、传感器线路和控制线路是否连接牢固。
•确保设备的电源插座和电源开关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2 操作准备在准备使用小动物光声成像系统之前,请执行以下操作:•关闭附近的其他电子设备,以避免干扰光声成像系统的操作。
•将待检测的小动物放置在合适的测试台上,并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将其固定。
•确保测试台的位置安全,避免因震动或不稳定而影响成像质量。
2.3 操作流程小动物光声成像系统的操作流程如下:1.打开电源开关,启动光声成像系统。
2.配置成像参数,包括成像深度、成像范围等。
3.校准系统,确保成像质量的稳定。
校准过程一般由设备厂商提供指导。
4.将小动物放置在测试台上,并调整位置,使其处于最佳成像位置。
5.开始成像,记录图像数据。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成像模式和操作功能。
6.成像完成后,关闭电源开关,断开设备和电源连接。
2.4 安全事项在使用小动物光声成像系统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避免将水或其他液体溅到设备上,以防止设备损坏或电击。
•在操作过程中,避免直接接触传感器和控制部件,以免损坏设备或受伤。
•使用设备时,确保操作人员和其他人员都戴上适当的安全防护装备,如手套和眼部防护。
•在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下,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3. 保养规程为了延长小动物光声成像系统的使用寿命和确保成像质量,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保养和维护。
以下是保养规程的建议:1.设备清洁–使用干净柔软的布或纸巾轻轻擦拭设备表面,清除灰尘和污垢。
Bruker In-Vivo Xtreme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Bruker In-Vivo Xtreme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标准操作规程【目的】通过制定本操作规程,规范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使用。
【准备】1、实验试剂(药物、染料、麻醉剂、水、脱毛膏等);2、实验对象(小鼠、大鼠、黑鼠、裸鼠等);3、如需要气体麻醉则要进行氧气准备,将麻醉剂倒入麻醉机中,并检查麻醉机检查窗中液位位于“min”和“Max”之间;气体麻醉前根据室内温度情况酌情打开动物空气加热器。
【开机】主机部分:1、打开X-Ray光源,将开关钥匙打到“ON”的位置;2、打开主机,将主机右后方的电源开关打到“ON”的位置。
接着打开电脑,等待网线图标出现一个黄色三角叹号后,将MI软件打开。
注意:仪器开机以后,需要大约20分钟的预冷时间。
附属部分:1、如需要进行气体麻醉,则需要打开麻醉机,并对实验对象进行预麻醉;2、如果需要进行三维旋转拍摄,则需准备动物旋转系统(MARS),动物旋转系统的准备需要在不开拍摄软件和MARS控制器按钮打到manual的情况下,先按要求将旋转器安装到暗箱中,然后将按钮打到auto,完成之后即可打开MI软件【拍照】1、将实验对象摆放到托盘中,拍照部位朝下,如拍摄腹部影像,需将实验对象腹部朝下,并将四肢伸展开,然后将托盘放入暗箱拍摄位置,放置是托盘缺口朝右侧摆放;2、双击桌面MI图标,打开MI软件,单击“Capture”按钮,打开拍摄参数设置界面;1):拍摄界面顶部显示仪器型号。
MI软件提供同时拍摄两张图像的功能,即第一张图像是Foreground,主图像,第二张图像是Background,背景图像。
点击Foreground和Background按钮进行切换,对两张图像的拍摄程序分别进行编辑。
2):左边第一部分File里可以执行和创建、编辑修改一个Protocol,同时,Protocol还可以通过点击软件顶部的工具栏中Protocol按钮打开。
3):第二部分是选择拍摄模式,共有5种,分别为Fluorescence荧光,Luminescence化学发光,Radioisotopix同位素,X-Ray X光,Reflectance反射光,另外可以Custom定制程序。
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In vivo Imaging)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测方法,能够实时观察小动物体内生物过程的变化。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疾病研究、肿瘤学以及神经科学等领域。
以下将详细介绍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原理: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主要依赖于生物标记物的发光或吸收特性,将其转化为可见光、近红外光或射线信号进行成像。
常见的活体成像方法包括生物发光成像(Bioluminescence Imaging, BLI)、荧光成像(Fluorescence Imaging, FLI)、放射性同位素成像(Radionuclide Imaging)以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等。
生物发光成像是应用广泛的一种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使用生物荧光标记物的荧光发射来观察对象的生物过程。
一般情况下,研究者将荧光标记物(例如荧光蛋白)合成到感兴趣的生物分子(例如蛋白质或细胞)中,然后用荧光成像仪观察荧光发射。
这种方法由于操作简便、解析度高以及成本相对较低而得到广泛应用。
操作方法:1.设计实验:在进行活体成像前,研究者需要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
这包括选择适合的动物模型、确定使用的荧光或射线标记物、考虑成像时间点以及确定成像区域等。
2.准备动物:在进行成像前,需要准备适当的小动物(如小鼠或兔子)并保证其健康状态。
动物应该经过严格的饲养和管理,以确保成像结果可靠。
3.注射标记物:根据实验设计,将合适的标记物注射到小动物体内。
标记物可以是荧光蛋白、放射性同位素或磁性荧光探针等。
注射可以通过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等方式进行。
4.成像操作:根据实验需求使用相应的成像设备进行成像。
不同的成像技术有不同的操作要求,例如生物发光成像需要使用荧光成像仪,而放射性同位素成像则需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摄像机。
5.数据获取与分析:进行成像后,需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perkinelmer活体光学成像操作规程sop

perkinelmer活体光学成像操作规程sopperkinelmer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与分析技术公司,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诊断、食品安全等领域。
其中,perkinelmer活体光学成像技术(in vivo optical imaging)是一项创新的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动物的生理功能和疾病模型。
但是,使用这项技术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SOP)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perkinelmer活体光学成像操作规程SOP的步骤:第一步:实验前准备1. 确保实验室环境干净、整洁,减少任何可能对实验造成干扰的因素;2. 准备好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包括活体成像仪、小动物(如小鼠、大鼠)等;3. 穿戴实验室工作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因为环境中的污染物造成实验结果的影响;4. 检查活体成像仪的电源、灯光等是否正常,确保仪器工作正常。
第二步:动物实验1. 选择适合的动物模型,如选择能够表达荧光标记分子的小鼠等;2. 在动物体内注射相应的分子探针,如荧光探针、放射性探针等;3.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相应的成像方法,如荧光成像、放射性成像等;4. 通过活体成像仪对注射荧光探针/放射性探针的动物进行成像,记录相应的数据。
第三步:数据处理与分析1. 将活体成像仪采集到的数据导出到计算机上,进行相应的图像处理;2. 对成像结果进行分析,如鉴定特定的荧光信号、计算放射性标记的数量等;3. 保存数据、图像和分析结果,以备后续参考或分享。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perkinelmer活体光学成像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实验环境,避免任何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干扰,如温度、噪音、光线和振动等,同时,还要遵守相关的伦理、法律法规。
每位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前,应该熟悉并遵守规定的实验操作规程(SOP),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ruker In-Vivo Xtreme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标准操作规程【目的】通过制定本操作规程,规范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使用。
【准备】1、实验试剂(药物、染料、麻醉剂、水、脱毛膏等);2、实验对象(小鼠、大鼠、黑鼠、裸鼠等);3、如需要气体麻醉则要进行氧气准备,将麻醉剂倒入麻醉机中,并检查麻醉机检查窗中液位位于“min”和“Max”之间;气体麻醉前根据室内温度情况酌情打开动物空气加热器。
【开机】主机部分:1、打开X-Ray光源,将开关钥匙打到“ON”的位置;2、打开主机,将主机右后方的电源开关打到“ON”的位置。
接着打开电脑,等待网线图标出现一个黄色三角叹号后,将MI软件打开。
注意:仪器开机以后,需要大约20分钟的预冷时间。
附属部分:1、如需要进行气体麻醉,则需要打开麻醉机,并对实验对象进行预麻醉;2、如果需要进行三维旋转拍摄,则需准备动物旋转系统(MARS),动物旋转系统的准备需要在不开拍摄软件和MARS控制器按钮打到manual的情况下,先按要求将旋转器安装到暗箱中,然后将按钮打到auto,完成之后即可打开MI软件【拍照】1、将实验对象摆放到托盘中,拍照部位朝下,如拍摄腹部影像,需将实验对象腹部朝下,并将四肢伸展开,然后将托盘放入暗箱拍摄位置,放置是托盘缺口朝右侧摆放;2、双击桌面MI图标,打开MI软件,单击“Capture”按钮,打开拍摄参数设置界面;1):拍摄界面顶部显示仪器型号。
MI软件提供同时拍摄两张图像的功能,即第一张图像是Foreground,主图像,第二张图像是Background,背景图像。
点击Foreground和Background按钮进行切换,对两张图像的拍摄程序分别进行编辑。
2):左边第一部分File里可以执行和创建、编辑修改一个Protocol,同时,Protocol还可以通过点击软件顶部的工具栏中Protocol按钮打开。
3):第二部分是选择拍摄模式,共有5种,分别为Fluorescence荧光,Luminescence化学发光,Radioisotopix同位素,X-Ray X光,Reflectance反射光,另外可以Custom定制程序。
点击Setting的下拉菜单,可以选择我们已经设定好的拍摄程序,或者选择Default Session默认设置,和Current Session来新建一个拍摄程序。
每个拍摄模式都有一个默认设置,具体拍摄条件如下(In Vivo Xtreme ENG,42页):右边的save保存程序,save as另存为和重命名,Delete删除程序。
点击Unlock和Lock键,可以对锁定的程序解锁或为锁定的程序设置密码锁定。
在Annotation框中输入文字,可以对该程序拍摄的图片进行至多48个字符的注释。
在Accumulation Path栏里选择图像的保存路径。
4):第三部分是选择或者不选背景图像,Background Image的下拉菜单里可以不选背景图像或者选择某个拍摄程序生成背景图像。
软件预设了一个标准的X光拍摄程序,一个高分辨率的X光拍摄程序和一个反射光的拍摄程序,具体拍摄条件可以在Background中查看。
如果我们在Background中编辑保存了自己的程序,在这里也可以选用。
5):第四部分中可以查看设备的IP地址,相机的序列号和CCD是否已经准备好,如果方块变成绿色就表示CCD已经降到预设温度,仪器已经可以正常使用。
6):右边第一部分是光源设定,在光源的下拉菜单中,生物发光和同位素拍摄选择Luminescence,反射光拍摄选择Reflectance RGB,荧光和白光拍摄选择Muti-wavelength,X光拍摄选择X-ray。
在Apply Reference File中选择是否应用校正文件,None是不应用校正文件,Auto是当已经设置了合适的校正文件时,软件自动选择匹配的校正文件,选择Manual后先进行正常的图像拍摄,拍完后移除样品和托盘,再进行校正文件的拍摄。
为了保证图像质量,凡是涉及到运用光源的实验,例如荧光,白光,反射光和X光成像,都必须设置合适的校正文件。
荧光、白光和反射光的校正文件跟光圈大小、成像视野、焦距和激发发射波长相关;X光的校正文件跟光圈大小、成像视野、焦距和铝膜相关;当改变拍摄程序中的以上参数时,必须重新拍摄和设置校正文件。
以下是校正文件的推荐参数设置:当选择多重曝光时,应用Fina Accumulation最终只生成一张图片,All Accumulations 每次曝光的最终结果都是与之前的图片叠加后的结果,保存每次曝光所产生的图片,但在软件中只打开最后一张。
All Image是指保存每次叠加的图片以及单张图片。
Separate Images是指只保存单次曝光的结果图片。
7)右边的第二部分是选择滤光片,当进行X光拍摄时,可以选择不同厚度的铝膜,铝膜越厚,过滤掉低能量的X射线就越多,骨骼和肌肉软组织的对比度越高,图像越清晰。
因此大鼠X光成像,对骨骼清晰度要求高的图像,或者需要进行骨密度分析的图像,建议选择0.8mm厚度的铝膜。
这里可以选择X光机的能量,有20、25、30、35、40、45几档可选,高清晰度的X光成像需要高能量,一般大鼠或小鼠的全身骨骼成像选择45KVP.在荧光拍摄时需要选择激发和发射滤光片,荧光成像中根据荧光物质的特性来选择相应的滤光片,需要注意的是激发和发射滤光片之间波长间隔必须至少在50nm以上,否则会带来强烈的背景干扰。
白光、反射光、生物发光、同位素和X光成像,滤光片都选择0和0。
8):右边的第三部分是相机设置。
包括Exposure Type曝光方式,这里可选Standard标准曝光,Time Lapse间隔曝光和做校正文件时应用的Illumination Reference曝光模式。
曝光时间可以以秒和分钟为单位任意选择,X光的最小曝光时间是1.2秒,其它拍摄模式的曝光时间最小是0.1秒(Xtreme FI是0.2秒),最长是10分钟。
曝光次数最大可选择32次,但过多的曝光次数是不合适的,可随机调整。
当在曝光方式中选择Time Lapse时,这里可以选择拍摄间隔和在多长时间或者几帧以后拍摄停止。
Mode(选择CCD在采集图像时的读取速度)里有High Speed和High Sensitivity两个选项,建议荧光、反射光和X光选择High Speed,化学发光和同位素选择High Sensitivity。
Predict Exposure Time是预测曝光按钮,用此按钮可以估计生物发光和同位素的曝光时间。
选中以后弹出对话框,输入曝光所需的灰度级,点击计算按钮,Xtreme会自动计算所需要的最佳曝光时间。
Binning是指像素合并,Xtreme BI最高到32x32,Xtreme FI最高到64x64,像素合并是指将CCD的相邻几个像素合并成一个像素在图像中呈现,提高CCD 的拍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当拍摄弱信号比如化学发光或者同位素时,可能需要用到4x4以上的像素合并。
Instant DCR是指CCD的即时暗电荷修正设置,对大多数的图像来说,0.5-1之间的值比较合适。
当用到小样品台进行小视野的X光成像时,必须勾上Mag Stage这个选项,小样品台提供放大倍数为3.3倍的X光成像,特别适合拍摄爪子、关节、头颅等部位。
FOV中调节成像面积,Xtreme BI分别有7.2x7.2cm,10x10cm,12x12cm,15x15cm,18x18cm和19x19cm的6个成像视野可选择。
fStop是选择光圈的大小,光圈数值越小通光量越大,成像的信号强度越高。
Focal Plane是选择成像的焦距,荧光、白光和反射光等所有在托盘上的成像选择Tray,X光和同位素等在磷屏上的成像选择X-Ray。
9):右边的最下方可以切换拍摄界面的Standard和Advanced模式。
Preferences按钮可对仪器硬件进行设置和调试。
点击Preview进入预览界面,预览界面中可以调节拍摄时间和焦距,打开反射和白光光源等。
点击Capture按钮直接进行拍摄。
3、新建不同模式的拍摄程序1):以新建一个荧光拍摄程序为例,首先在Modality中选择Fluorescence,Setting中选择Current Sesion,Apply Refernce File中选择None,然后设置合适的激发和发射滤光片,这里以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激发和发射光480,535为例,Exposure Type选择Standard,曝光时间、Bin、FOV、fStop和Focal Plane 根据需要选择,下面是不同拍摄模式的推荐拍摄程序:选好之后点击Save as为程序命名并保存程序。
由于荧光、白光、反射光和X光需要做背景校正,所以接下来我们做一个背景校正文件,在Exposure Type中选择Illumination Reference,把动物仓中的样品和样品托盘取出,正确放置EPI屏(做X光背景校正文件需正确安装X光磷屏,做反射光校正文件需放置Backdrop屏),关闭仓门点击Capture按钮,软件进行校正文件的拍摄。
拍完之后校正文件自动在MI软件中打开,此时将拍摄模式改回Standard,校正文件应用中选择Auto,点击Save保存程序,这样一个完整的荧光拍摄程序就建好了。
2):设置Background在拍摄界面上方点击Background按钮切换到背景图像编辑界面。
与Foreground的设置相似,Background也可以选择荧光、生物发光、同位素、X 光和反射光的拍摄模式,具体程序的设置请参考Foreground的设置,需要注意的是,软件设置了2个X光和一个反射光的默认程序供用户选择,用户可根据具体需求设置。
当一个设置了Background的程序点击Capture拍摄时,软件会要求提供保存路径,拍完之后两张图像直接存储且在MI软件中打开,Background叠加Foreground后显示,Foreground图像除了以拍摄日期、时间、拍摄模式、激发和发射滤光片的标准方式命名外,后缀还会加上Frgrnd的字样,而Background图像的后缀会加上Bckgrnd字样。
大家可以看到这种图片的文件名最后还带有一个星号,这表示经过调节之后的图像还未被保存,将图像保存后,星号消失。
【图像调整】1、MI软件简介双击桌面图标Bruker MI SE打开MI软件,最上方的菜单栏中有File、Edit、Mode、Shou、Window和Help几个选项。
File可以打开,搜索,关闭,保存和输出图像、数据等。
Help中可以找到各个软件和硬件的说明书。
Navigation里的工具可以对图像进行编辑,打开Image Display菜单栏对图像进行调节,Protocol按钮用于打开Protoc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