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公司破产案例分析报告
南海公司案例分析审计作业

南海公司案例分析审计作业南海公司案例分析审计作业南海公司案例分析审计作业大肆造假17xx年,英国政府用发行中奖债券所募集到的资金创立了南海股份公司。
经过近10年的经营,该公司业绩依然平平。
17xx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总额的70%,即约1000万英镑,可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
该年底,公司的董事们开始对外散布各种所谓的好消息,即南海公司在年底将有大量利润可实现,并煞有其事地预计,在17xx 年的圣诞节,公司可能要按面值的60%支付股利。
这一消息的宣布,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转换,进而带动了股价上升。
17xx年中,南海公司股价为114英镑,17xx年3月,股价劲升至300英镑以上,到了17xx年7月,股票价格已高达1050英镑。
此时,南海公司老板布伦特又想出了新主意:以数倍于面额的价格,发行可分期付款的新股。
同时,南海公司将获取的现金,转贷给购买股票的公众。
这样,随着南海股价的扶摇直上,一场投机浪潮席卷全国。
由此,170多家新成立的.股份公司股票以及原有的公司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
17xx年6月,英国国会通过了《泡沫公司取缔法》,该法对股份公司的成立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只有取得国王的御批,才能得到公司的经营执照。
事实上,股份公司的形式基本上名存实亡。
自此,许多公司被解散,公众开始清醒过来,对一些公司的怀疑逐渐扩展到南海公司身上。
从7月份开始,外国投资者首先抛出南海公司股票,撤回资金。
随着投机热潮的冷却,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到17xx年12月份最终仅为124英镑。
当年底,政府对南海公司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已所剩无几。
?一朝梦醒“南海公司”倒闭的消息传来,犹如晴天霹雳,惊呆了正陶醉在黄金美梦中的债权人和投资者。
迫于舆论的压力,17xx年9月,英国议会组织了一个由13人参加的特别委员会,对“南海泡沫”事件进行秘密查证。
在调查过程中,特别委员会发现该公司的会计记录严重失实,明显存在蓄意篡改数据的舞弊行为,于是特邀了一名叫查尔斯·斯奈尔的资深会计师,对南海公司的分公司“索布里奇商社”的会计账目进行检查。
英国南海股份公司审计案例及分析

英国南海股份公司审计案例及分析——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审计案例200多年前,英国成立了南海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经营无方,公司效益一直不理想。
公司董事会为了使股票达到预期价格,不惜采取散布谣言等手法,使股票价格直线上升。
事情败露后,英国议会聘请了一位懂会计的人,审核了该公司的账簿,然后据此查处了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
于是,审核该公司账簿的人开创了世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先河,民间审计从此在英国拉开了序幕。
一、英国南海股份公司审计案例背景在18世纪初,随着大英帝国殖民主义的扩张,海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
英国政府发行中奖债券,并用发行债券所募集到的资金,于1710年创立了南海股份公司。
该公司以发展南大西洋贸易为目的,获得了专卖非洲黑奴给西班牙、美洲的30年垄断权,其中公司最大的特权是可以自由地从事海外贸易活动。
南海公司虽然经过近10年的惨淡经营,其业绩依然平平。
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总额的70%,即约1 000万英镑,可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
该年底,一方面,当时英国政府扫除了殖民地贸易的障碍,另一方面,公司的董事们开始对外散布各种所谓的好消息,即南海公司在年底将有大量利润可实现,并煞有其事地预计,在1720年的圣诞节,公司可能要按面值的60%支付股利。
这一消息的宣布,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转换,进而带动了股价上升。
1719年中,南海公司股价为114英镑,到了1720年3月,股价劲升至300英镑以上。
而从1720年4月起,南海公司的股票更是节节攀高,到了1720年7月,股票价格已高达1 050英镑。
此时,南海公司老板布伦特又想出了新主意:以数倍于面额的价格,发行可分期付款的新股。
同时,南海公司将获取的现金,转贷给购买股票的公众。
这样,随着南海股价的扶摇直上,一场投机浪潮席卷全国。
由此,170多家新成立的股份公司股票以及原有的公司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股价暴涨51倍,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都卷入了这场漩涡。
南海公司破产案例分析报告

南海公司破产案例分析报告南海公司破产案例分析报告【摘要】南海泡沫事件是英国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发生的一次经济泡沫,它与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及郁金香狂热并称欧洲早期的三大经济泡沫。
该事件是审计史与会计史上的重大事件。
它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法制不健全、会计体系不完整、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一次经济泡沫。
其产生的原因,经济学界多归结于狂热与泡沫,会计审计学界则归结于会计舞弊。
本文研究表明,南海公司事件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原因和复杂的社会背景。
它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由不公平的产权制度、不合时情的制度设计、不完善的公司治理、不对称的会计信息和不适应的会计技术等多项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
【关键词】南海公司注册会计师分析二、【事件概述】南海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711年的特许贸易公司,1719年该公司拟定了一项计划:以增发股票来帮助政府实现债务转移,获得政府的支持和高额利息,同时赚取巨额股价盈余。
由于南海公司对其好处大作宣传,股价迅速上升。
1720年1月3日南海公司股价为128英镑/股,5月2日升至335英镑/股,6月24日上升至1050英镑/股,该公司因此获利得到巨额盈余。
当人们发现南海公司并无真实资本,便纷纷抛售该公司的股票,南海公司面临破产境地。
许多陶醉在发财梦景之中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损失惨重。
1720年8月25日至9月28日的一个月时间里,该公司股票从每股900英镑跌至每股190英镑,最后被迫宣告破产。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国会任命了一个由13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
秘密查证的结果是:南海公司的会计记录严重失实,明显存在蓄意篡改经营数据的舞弊行为。
于是委员会便聘请了精通会计实务的查尔斯•司奈尔先生对南海公司的分公司“索布里奇商社”的会计账簿进行了检查。
经审计,司奈尔发现了该公司管理当局存在着会计欺诈行为。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背景及原因1.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的历史意义及对现代民间审计产生的深远影响。
南海公司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南海公司事件案例分析报告班级:审计班成员:姚茜何晓玲周丽丽朱悦刘泽 108 源南海公司事件是世界经济史和会计审计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其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
经济学界多归结于狂热与泡沫,会计审计学界则归结于会计舞弊等等。
从以史为鉴的角度,有必要对其中的经济现象作一分析。
基于此,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整合思考,多角度分析了南海公司事件产生的原因,博览群书,希望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避免产生类似问题,保证经济社会的科学有序发展。
一、事件概况:事件起因源于南海公司(SouthSea Company),南海公司在171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仍然进行时创立,它表面上是一间专营英国与南美洲等地贸易的特许公司,但实际上是一所协助政府融资的私人机构,分担政府因战争而欠下的债务。
南海公司在夸大业务前景及进行舞弊的情况下被外界看好,到1720年,南海公司更透过贿赂政府,向国会推出以南海股票换取国债的计划,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价由原本1720年年初约120英镑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镑以上,全民疯狂炒股。
然而,市场上随即出现不少“泡沫公司”混水摸鱼,试图趁南海股价上升的同时分一杯羹。
为规管这些不法公司的出现,国会在6月通过《泡沫法案》,炒股热潮随之减退,并连带触发南海公司股价急挫,至9月暴跌回190镑以下的水平,不少人血本南海泡沫事件使大众对连着名物理学家牛顿爵士也蚀本离场。
无归,政府诚信破产,多名托利党官员因事件下台或问罪;相反,辉格党政治家罗伯特·沃波尔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混乱,协助向股民作出赔偿,年取得政府实权,并被后世形容为英1721使经济恢复正常,从而在国历史上的首位首相,此后,辉格党取代托利党,长年主导了英国的1750至于南海公司并没有因为泡沫而倒闭,政局。
但事实上,公司在年才正年以后已中止对南美洲进行的贸易业务,它最终维持至1853式结业二、具体介绍南海公司成立背景世纪初,英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
南海公司破产案例分析

南海公司破产案件回顾&深度解析
会计10班第四小组 班第四组 时间:2019 2013年4 11 月 月 3日 18
目录 主目录
一
案件概述 目录
二
破产原因分析
三
南海公司破产案的后果
四
影响与启示
一、案件概述
南海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711年的特许贸易公司,1719年该公司拟 定了一项计划:以增发股票来帮助政府实现债务转移,获得政府的支 持和高额利息,同时赚取巨额股价盈余。由于南海公司对其好处大作 宣传,股价迅速上升。1720年1月3日南海公司股价为128英镑/股,5 月2日升至335英镑/股,6月24日上升至1050英镑/股,该公司因此获 利得到巨额盈余。当人们发现南海公司并无真实资本,便纷纷抛售该 公司的股票,南海公司面临破产境地。许多陶醉在发财梦景之中的投 资者和债权人损失惨重。1720年8月25日至9月28日的一个月时间里, 该公司股票从每股900英镑跌至每股190英镑,最后被迫宣告破产。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国会任命了一个由13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 秘密查证的结果是:南海公司的会计记录严重失实,明显存在蓄意篡 改经营数据的舞弊行为。于是委员会便聘请了精通会计实务的查尔斯 •司奈尔先生对南海公司的分公司“索布里奇商社”的会计账簿进行 了检查。经审计,司奈尔发现了该公司管理当局存在着会计欺诈行为。
英国南海公司案

英格兰银行非常不愿意惹祸上身, 英格兰银行非常不愿意惹祸上身,但是在公众众口一词的 要求下,不得不被迫进场试图挽救大局。经过双方的协商, 要求下,不得不被迫进场试图挽救大局。经过双方的协商,英 格兰银行同意为支持公共信用预购300万南海公司的债券。然 万南海公司的债券。 格兰银行同意为支持公共信用预购 万南海公司的债券 而这样的努力仍然未能够挽救南海公司。 而这样的努力仍然未能够挽救南海公司。人们对南海公司的债 务缺乏信心,南海公司的股票继续滑落, 务缺乏信心,南海公司的股票继续滑落,甚至引发了大量的银 行挤兑的现象。英格兰银行抵住了挤兑风暴的冲击, 行挤兑的现象。英格兰银行抵住了挤兑风暴的冲击,但南海公 司却遭受了致命的打击,股票价格跌落到了150英镑,几经动 英镑, 司却遭受了致命的打击,股票价格跌落到了 英镑 荡后跌到了135英镑。英格兰银行在恢复公众的信心,阻止毁 英镑。 荡后跌到了 英镑 英格兰银行在恢复公众的信心, 灭性的潮流方面也已经无能为力了。 灭性的潮流方面也已经无能为力了。 南海泡沫事件令股民猝不及防, 南海泡沫事件令股民猝不及防,成千上万的股民惨遭重创 甚至倾家荡产,在这次事件中损失惨重的科学家牛顿惊叹道: 甚至倾家荡产,在这次事件中损失惨重的科学家牛顿惊叹道: 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 “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
英国南海公司案-泡沫形成 英国南海公司案 泡沫形成
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同年年底, 年 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同年年底, 南美贸易障碍的扫除,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 南美贸易障碍的扫除,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向股票 的转换,进而带动了股价上升。 的转换,进而带动了股价上升。 1720年,南海公司采取拉拢贿赂政府高官的手段获得了除英格兰银行和 年 印度公司的国债以外价值3100万英镑英国所有国债的包销权。南海公司 万英镑英国所有国债的包销权。 印度公司的国债以外价值 万英镑英国所有国债的包销权 股票一夜之间由130英镑涨到了 英镑涨到了300英镑。 英镑。 股票一夜之间由 英镑涨到了 英镑 4月12日,南海公司宣布发行 万新股, 英镑, 月 日 南海公司宣布发行100万新股,每股资本金为 万新股 每股资本金为100英镑,售价 英镑 英镑, 次付款, 为300英镑,可以分 次付款,每次 磅。各个阶层的人们都争相申购, 英镑 可以分5次付款 每次60磅 各个阶层的人们都争相申购, 人们发疯一样涌向交易所,第一次认购的数量就超过了200万股。仅仅 万股。 人们发疯一样涌向交易所,第一次认购的数量就超过了 万股 几天之后,股票的价格涨到了340英镑每股。为了能够将公司股票的价 英镑每股。 几天之后,股票的价格涨到了 英镑每股 格哄抬的更高, 月 日的董事会上 公司宣布夏季发放的股利为10%, 日的董事会上, 格哄抬的更高,4月21日的董事会上,公司宣布夏季发放的股利为 , 所有认股的股东都将享受如此优厚的股利。 所有认股的股东都将享受如此优厚的股利。这似乎更进一步印证了假想 中公司无比光明的盈利前景。然后董事会又决定第二次发行新股, 中公司无比光明的盈利前景。然后董事会又决定第二次发行新股,这次 发行的数量仍是100万,以400%的溢价发行。人们刚刚吃到了股利的甜 的溢价发行。 发行的数量仍是 万 的溢价发行 投资的热情再一次被激发,以至在消息发布几个小时之内, 头,投资的热情再一次被激发,以至在消息发布几个小时之内,人们申 购的数量就已经达到了150万股。这些投资者来自各个阶层,其中包括 万股。 购的数量就已经达到了 万股 这些投资者来自各个阶层, 半数以上的众参议员,而当时的国王也禁不住诱惑,竟也认购了价值10 半数以上的众参议员,而当时的国王也禁不住诱惑,竟也认购了价值 万英镑的股票。 万英镑的股票。
南海公司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南海公司事件案例分析报告班级:10审计8班成员:姚茜何晓玲周丽丽朱悦刘泽源南海公司事件是世界经济史和会计审计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其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
经济学界多归结于狂热与泡沫,会计审计学界则归结于会计舞弊等等。
从以史为鉴的角度,有必要对其中的经济现象作一分析。
基于此,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整合思考,多角度分析了南海公司事件产生的原因,博览群书,希望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避免产生类似问题,保证经济社会的科学有序发展。
一、事件概况:事件起因源于南海公司(SouthSea Company),南海公司在171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仍然进行时创立,它表面上是一间专营英国与南美洲等地贸易的特许公司,但实际上是一所协助政府融资的私人机构,分担政府因战争而欠下的债务。
南海公司在夸大业务前景及进行舞弊的情况下被外界看好,到1720年,南海公司更透过贿赂政府,向国会推出以南海股票换取国债的计划,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价由原本1720年年初约120英镑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镑以上,全民疯狂炒股。
然而,市场上随即出现不少“泡沫公司”混水摸鱼,试图趁南海股价上升的同时分一杯羹。
为规管这些不法公司的出现,国会在6月通过《泡沫法案》,炒股热潮随之减退,并连带触发南海公司股价急挫,至9月暴跌回190镑以下的水平,不少人血本无归,连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爵士也蚀本离场。
南海泡沫事件使大众对政府诚信破产,多名托利党官员因事件下台或问罪;相反,辉格党政治家罗伯特·沃波尔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混乱,协助向股民作出赔偿,使经济恢复正常,从而在1721年取得政府实权,并被后世形容为英国历史上的首位首相,此后,辉格党取代托利党,长年主导了英国的政局。
至于南海公司并没有因为泡沫而倒闭,但事实上,公司在1750年以后已中止对南美洲进行的贸易业务,它最终维持至1853年才正式结业二、具体介绍南海公司成立背景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
南海公司案例分析审计作业

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学院:管理学院班级:会计1104 班学号:220110522176 姓名:石少桂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案例介绍(一)基本案情及起因“南海公司”始创于1710年,主要从事海外贸易业务。
公司成立10年经营业绩平平。
1719年至1720年之间,公司趁国方兴未艾之机, 时公司董事对外 息,致使公众对股 心,带动了公司股 南海公司股价为 年3月股价升至 年7月公司股票价 格高达1050英镑,公司老板布伦特决定以高于面值数倍的价格发行 新股。
同时,南海公司将获取的现金,转贷给购买股票的公众。
一时间南海公司股价扶摇直上,一场股票投机浪潮席卷全国。
由此,170多家渐成立的股份公司股票以及原有的公司股票, 都成了投机对象,股 价暴涨5 — 6倍,各种职业的人,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都卷入了这场漩涡。
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在其《大恐慌》一书中这样描绘当 时人们购买股票的情形:“政治家忘记了政治,律师忘记了法庭,贸 易商放弃了买卖,医生丢弃了病人,店主关闭了铺子,教父离开了圣 坛,甚至连高贵的夫人也忘了高傲和虚荣。
”英国议会为了制止国内“泡沫公司”的膨胀,于 1720年6月通股份投机热在英发行巨额股票,同散布公司利好消价上扬增加了信价上升。
1719年,114英镑,到1720300 英镑,17211/19 I mi过了《泡沫公司取缔法》,随之一些公司被解散。
许多投资者开始清醒,并抛售手中所持股票。
股票投资热的降温,致使“南海公司”股价一路下滑,到1720年12月,“南海公司”股价跌至124英镑。
年底,英国政府对“南海公司”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所剩无几。
而后,“南海公司”宣布破产。
“南海公司”破产,犹如晴天霹雳,震惊了公司投资人和债权人,数以万计的股东及债权人蒙受损失。
当证实了百万英镑的损失落在自己头上时,纷纷向英国议会提出严惩欺诈者并给予赔偿损失的要求。
(二)南海公司的破产及后果1720年初南海公司股价迅速上涨,但是要继续推高股价就需要更多的社会资金涌向南海公司,然而此时的英国正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夕,大量的民间企业同样需要筹集资本,于是民间企业开始背着政府偷偷地发行股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公司破产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南海泡沫事件是英国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发生的一次经济泡沫,它与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及郁金香狂热并称欧洲早期的三大经济泡沫。
该事件是审计史与会计史上的重大事件。
它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法制不健全、会计体系不完整、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一次经济泡沫。
其产生的原因,经济学界多归结于狂热与泡沫,会计审计学界则归结于会计舞弊。
本文研究表明,南海公司事件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原因和复杂的社会背景。
它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由不公平的产权制度、不合时情的制度设计、不完善的公司治理、不对称的会计信息和不适应的会计技术等多项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
【关键词】南海公司注册会计师分析
二、【事件概述】
南海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711年的特许贸易公司,1719年该公司拟定了一项计划:以增发股票来帮助政府实现债务转移,获得政府的支持和高额利息,同时赚取巨额股价盈余。
由于南海公司对其好处大作宣传,股价迅速上升。
1720年1月3日南海公司股价为128英镑/股,5月2日升至335英镑/股,6月24日上升至1050英镑/股,该公司因此获利得到巨额盈余。
当人们发现南海公司并无真实资本,便纷纷抛售该公司的股票,南海公司面临破产境地。
许多陶醉在发财梦景之中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损失惨重。
1720年8月25日至9月28日的一个月时间里,该公司股票从每股900英镑跌至每股190英镑,最后被迫宣告破产。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国会任命了一个由13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
秘密查证的结果是:南海公司的会计记录严重失实,明显存在蓄意篡改经营数据的舞弊行为。
于是委员会便聘请了精通会计实务的查尔斯•司奈尔先生对南海公司的分公司“索布里奇商社”的会计账簿进行了检查。
经审计,司奈尔发现了该公司管理当局存在着会计欺诈行为。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1.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的历史意义及对现代民间审计产生的深远影响。
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开创了近代民间审计的历史先河,对世界民间审计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和影响。
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经
济的发展,股份公司随之诞生和发展,在股份公司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将审计的发展纳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可以说,股份公司的发展孕育了现代民间审计的产生,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造就了世界第一位民间审计师,同时也揭开了民间审计发展的序幕。
在民间审计发展的200多年历史中,人们研究和探讨民间审计理论及实务,均将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作为时间起点,并将此案例作为世界第一起正式民间审计案例。
可见,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对世界民间审计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股份公司发展对民间审计的客观需要。
通过对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股份公司发展对民间审计在客观上的迫切需求,以及在股份公司发展的经济环境中,民间审计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的发生,说明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基础上的股份公司,其经营具有委托性质。
由于受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投资者即公司股东和债权人不可能直接接触公司经营的各个方面,要了解公司经营的详细情况必须借助于其会计报告。
但是股东和债权人要得到公司真实,准确、客观的会计信息决非易事,这在客观上要求与公司无利益关系的熟悉会计语言的第三者就公司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出证明,以便将客观、可信的会计信息提供给公司股东及债权人。
这样一方面可控制经营者为所欲为,损害投资者利益;另一方面可以使股东及债权人正确决策。
否则,投资者与经营者的经济责任关系难以维系,股份公司难以存在和发展。
3.股份公司规范及民间审计发展对公司立法的客观要求。
通过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的研究可以看出,股份公司的存在需要民间审计及公司立法,民间审计发展对公司立法同样有着客观要求。
股份公司的发展对发展资本市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但若在法律上不加规范、缺乏社会监督则势必引起社会经济秩序混乱。
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件之后,英政府开始重视对股份公司的规范。
1815年英国第一次出现经济危机,尔后每隔3至10年重演一次,每次都有大批股份公司倒闭,大量股东和债权人蒙受损失。
面对严峻的现实,英国政府进一步认识到制定法案对股份公司进行社会监督的重要性,1844年的《公司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的。
该公司法明确规定鼓励公司采取股份公司形式,明文规定股份公司账簿经董事以外的第三者审查。
1845年又公布了新的公司法条款,增设了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协助办理审计业务的条款。
新的公司法条款为民间审计的发展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4、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历程的启示
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
(1)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特别是公司逐渐成为商品社会的重要经济组织后,由于所有者主要根据经营者提交的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因此,需要有一个来自企业外部的持独立、客观、公正立场的第三者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与合法性做出判断,注册会计师审计便应运而生。
(2)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注册会计师审计由初期的详细审计发展到资产负债表审计,进而发展为财务报表审计;审计目标也由查错防弊发展到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审
计的职责逐步从主要对企业所有者负责演变为对整个社会负责。
(3)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特征。
这种特征,一方面保证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鉴证职能;另一方面也使其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权威性。
目前,注册会计师职业在经济发达国家备受重视,注册会计师审计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这是经济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所形成的必然趋势。
四、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及对会计报表舞弊的责任
公开证券市场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隔阻了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的经常性联系。
二级市场博取差价的盈利模式也使得人们常常忽略财务信息。
在信息得之不易的年代,一般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常常依据的信息有两类。
一类是上市公司的宣传和市场传言。
上市公司的宣传对投资者有很大的鼓动性,南海公司在报刊杂志和印刷品中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就作了夸张性的报道,如前面提及的南海公司在股价开始波动时作出了在以后的12年间每年将支付50%的红利的承诺。
市场的传言也对股价崩溃波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一类信息是股价信息。
而对于维系资本市场发展的最根本的信息———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投资者却难以取得。
缺乏可靠的财务信息,加大了投资风险。
即使财务信息受到重视,也由于管理层和一般投资者在地位、职务上的差异而造成信息获取的时间和准确性的差异。
从当时的状况看,会计实务至少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会计报表体系尚不完善。
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尚未来有统一的格式和要求,由于当时上市公司多为贸易公司,每个经营期并不固定,因此,决算的时间也不固定。
二是披露没有明确有制度要求。
本来,相比固定利率的债券,股票的定价就十分困难,公开市场的出现割断了中小股东与公司的直接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的会计信息,股票市场就成为了投机、冒险与游戏之地。
一般认为,会计对产权的维护是由会计的目标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
但是应该明白的是,会计并不始终是产权的尽职守护神。
会计基本目标是向产权的托付者提供产权受托者的经营责任报告,而两种情况会直接影响会计目标的实现。
一是会计技术方法。
在所有者数量不多,股东与公司联系密切时,会计是基本能够履行其受托责任的。
但是当公开证券市场出现,特别是原始股份制向近代股份制开始转化、股本永久化、股权转让不通过公司而直接通过公开市场、一般股东与股份公司联系日渐减少后,要实现会计目标就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变化,改进受托责任报告的方式方法。
其二是为谁服务的问题。
当产权高度分散,所有者往往会成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就常常会被一般人误认作所有者的代表,而真正产权人的利益就会被忽略。
更有甚者,由于现实利益驱使,作为产权主体利益维护者的会计虽然明白所有者的真正含义,但也会因产权主体之间所掌控资源、信息的差别而区别对待,而不是向全体所有者公正地报告经营者受托责任。
而这两点不仅在南海公司事件中均有发生,而且在现代依然存在。
因此,要实现会计的目标不仅要不断提高会计技术水平,改进会计方法,也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养。
注册人会计师以更为积极和主动的态度承担起审计舞弊的责任,并为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告审计中发现舞弊提
供基本指南。
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精神,以“排除合理怀疑”为标准对管理舞弊的侦查结果表示意见。
【参考文献】:
1、《南海公司事件案例研究》,李国运,审计研究2007年2月;
2、《南海泡沫事件》,MBA智库百科;
3、《注册会计师的管理舞弊审计责任》,经济学家网;
4、《英国股份公司发展的迷途——“南海泡沫”事件》,中国民商法律网;
5、《南海公司泡沫事件》,维基百科。